2015年1月13日星期二

圣战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战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战

圣战阿拉伯语جهاد英语Jihad汉语音译:杰哈德亦或吉哈德)是伊斯兰教穆斯林世界常用的宗教术语,出自阿拉伯语词根"jahada",即"作出一切努力"或"竭力奋争"之意,字面的意思并非"神圣的战争"(Holy war),较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斗争、争斗"或"奋斗、努力" 。伊斯兰术语,Jihad 是穆斯林的宗教义务。在阿拉伯语中,这个词 Jihad 转化为名词,意为"争扎"。Jihad 在"古兰经"里出现过41次,并经常在"古兰经"中的惯用表达"与神在挣扎",所以翻译成"圣战"是一种扩张解释的翻译。

伊斯兰教义编辑

圣战是指"奋斗、努力"的意思,圣战被少数逊尼派穆斯林视为六功之一。圣战的广义被界定为"运用最大限度的力量、气力、努力及能力对付不被认可的事物"。不被认可的事物可指敌人、魔鬼及私欲,故可划分为不同种类的圣战。圣战一词如果不是用作修饰词,一般被理解为军事层面上的意思。圣战又可指一人对追求宗教及道德完善的斗争。特别是什叶派及苏非主义的穆斯林权威人士将圣战分为"大圣战"及"小圣战","大圣战"是指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小圣战"则指战事

伊斯兰法学里,军事上圣战常指对非穆斯林采取的军事行动,以保卫捍卫伊斯兰为目的,视为被压迫下的最后选择,但战争方式则受许多道德条件的约束。圣战是伊斯兰法律里唯一容许使用的战争词形,穆斯林可对路霸、暴力团体及攻击伊斯兰教的非穆斯林领袖及国家等发动圣战。大部分的穆斯林只会把圣战理解为防卫圣战


含义编辑

一般认为"圣战"分三个层次。

  • 最高一层:心的圣战,或者自我的圣战。这是获取正确信条和从自我中去除有关这一信条的所有疑惑和误解的内在奋争,是对信徒所吩咐的命令和禁令。它进一步包括从灵魂中清除低级欲望和获得高尚的品质。例如:不再贪恋红尘,达到清净无我。它的特点是要要仁慈至善。
  • 次级一层:舌的圣战,或者言语的圣战。这是针对邪恶以及错误的信念和行动的奋争(多称为'劝善戒恶')。
  • 最底层的形式是那消耗生命和财产的、手的或者剑,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处于自我防卫而进行的圣战。

大多数学者认为,把جهادJihad 翻译成汉语"圣战"是极不准确的。 他的本意为"努力""奋斗"的意思,而不是战争本身。 伊斯兰学者都将"吉哈德"分为"大吉哈德"和"小吉哈德"。 为抵抗侵略而战叫小吉哈德,奉主命成为安拉喜悦的人,叫"大吉哈德",大吉哈德就要仁慈,就要有爱心,就要尊重生命,就要关爱他人。


学者阐述的现代意义编辑

伊斯兰学者哈西米(S. Hashmi)在他对伊斯兰战争与和平伦理的讨论中指出,尽管"圣战"和西方的"正义战争"分属不同的传统,但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远多于分歧之处":"和正义战争一样,早期的伊斯兰理论家设想圣战是为了尽量减少战争的理由,以此增加和平的可能。和正义战争一样,圣战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上的,那就是社会与社会间的关系应平的,应当免遭不断的、破坏性战争的涂炭。"哈西米对圣战的解释与其说是在描述现实情况,还不如说是在努力沟通伊斯兰战争观和世界性的现代化战争观之间的联系。哈西米承认,圣战的和平是一种在穆斯林"社会与社会间"的关系,至于这一关系如何扩展到现代意义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即意味着对伊斯兰传统思想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古代伊斯兰教学者制定的世界观,社会分为伊斯兰之舍(阿拉伯语الدارالاسلام战争之舍以及议和之地

当今西方世界恐怖袭击频繁,不过西方对中东的不当外交政策更胜于来自媒体对伊斯兰教义的片面解读。有极端份子以圣战的名义搞极端主义,受到了伊斯兰世界绝大多数学者的谴责,认为凶手曲解伊斯兰精神中国学者陈嘉厚等人撰写的《现代伊斯兰主义》提到,"圣战"有"用心、用舌、用手、用剑"之分。用心是指信徒不断同自己内心的邪恶意念作斗争,净化心灵,虔信真主;用舌、用手是指信徒发表演说,规劝辩论,著书立说;用剑仅仅是指为了处于自我防卫而拿起武器。

参考资料



发自我的 iPhone

蒋光慈

蒋光慈

1901~1931。安徽霍邱(今安徽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人。 民国10年(1921)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16年与阿英孟超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等。

中文名

蒋光慈

别    名

原名侠僧,笔名光赤

蒋光慈(1901年~1931年)原名蒋如恒(儒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安徽霍邱(今安徽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人。7岁发蒙,11岁进固始

陈淋子志成高小,毕业后考入固始中学,16岁到安徽芜湖省立第五中学就读。五四运动后,主编校刊《自由花》,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为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至上海参加社会青年团。1921年5月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秋归国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1925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2月,参加创造社。4月,至北京参加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工作。11月仍反上海大学任教。1926年,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问世,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1927年7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哀中国》。11月,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中篇小说《短裤党》出版,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最初成果之一。1928年,与孟超钱杏邨等人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主编《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刊》、《新流月报》、《拓荒者》等文学刊物。在《太阳月刊》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曾引起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因书中流露出同情白俄贵族妇女,渲染不健康的情绪,曾受到左翼文艺界的尖锐批评。1929年11月因病赴日疗养期间,主持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写了不少文学论文。回国后与鲁迅、柔石、冯雪峰等人组成中国左翼联盟筹备小组。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选为候补常务委员。11月,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完稿,作品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前后农村中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作者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不久,因对当时党内立三路线的“左”倾冒险主义不满,自动要求退党。

1931年4月,肺病加剧。8月31日病逝于上海同仁医院。

2生平编辑

蒋光慈,1901年出生于固始陈淋子的一个盐商家庭[1]

蒋光慈

1917年,蒋光慈在芜湖省立五中学习,受高语罕、刘希平等教师启迪,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但是在读了苏联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著作后,又产生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并与李宗邺、吴葆萼、胡苏明等同学组织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编印社刊《自由之花》,抨击军阀统治,鼓吹无政府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蒋光慈担任五中学会副会长,经常面对长江吟岳飞的《满江红》抒发豪情,将原名“蒋宣恒”先改为“蒋侠生”,又改名为蒋侠僧。他联络其他学校,组织示威游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率领学生宣传抵制日货,参与义务教育,在“学会”办的《青年》杂志上发表诗文。之所以芜湖学潮风起云涌,五中被誉为“芜湖的北大”,是与蒋光慈作为学生运动组织领导者之一的积极活动分不开的。

1920年,蒋光慈由高语罕介绍去上海,成为上海外国语学社的首批学员,结识了陈独秀陈望道等革命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被派赴苏联学习。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两次见到了列宁。1924年1月列宁病逝时,他专门写下了《哭列宁》的诗和散文,并在《新青年》发表《列宁年谱》,是较早宣传列宁著作的人。

1924年夏天回国,任教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倡导革命文学,先后在《新青年》季刊和《民国日报》上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等文章。1925年冬,写了一首歌颂五卅时期烈士的悼歌《在黑夜里——致刘华同志之灵》,歌颂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控诉反动派暴行。1928年初,他与阿英等人组织了“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拓荒者》等杂志,

1925年出版描述贫苦农民少年经过曲折的道路参加革命的《少年飘泊者》等中长篇小说,发表革命文学的新诗《新梦》和谴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赞颂革命人民的《哀中国》。1927年春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纪实小说《短裤党》,1930年11月发表了描述贫苦农民开展斗争的《咆哮了的土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28年,他参与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任《太阳月刊》主编。由于他的作品大都展现现实社会重大群众斗争,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本人也被政府通缉。1929年8月,因患肺结核赴日本休养。在东京,组织了太阳社东京支部,与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等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革命文学问题。同年11月回沪后,协助田汉开展进步戏剧活动。1930年,当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候补委员,负责主编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

在“左”倾错误统治时期,他对要左联成员参与飞行集会等冒险主义行为十分不满,认为革命文学作品将青年们的情绪鼓动起来,引导他们向革命路上走,很有意义。但当时“左”倾错误负责人认为文艺创作不算工作,到南京路上暴动才算工作。他经考虑后提出退党,1930年10月被开除出党,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为党的革命事业而奋斗,抱病从事革命文学的创作。写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飘泊者》、《短裤党》、《鸭绿江上》、《丽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等。文坛因此出现了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显示了诗的“大众化(非诗化)”的发展趋向。

1931年蒋光慈因病逝世,1957年2月,安徽省民政部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3主要作品编辑

新梦(诗集)1925,上海书店

蒋光慈

哀中国(诗集)1925,上海新青年社

少年飘泊者(中篇小说)1926,亚东

鸭绿江上(短篇小说集)1927,亚东

短裤党(中篇小说)1927,泰东;1958,人文

纪念碑(通信集)与宋若瑜合著,1927,亚东;后改名《最后的血泪及其他》,1932,新文艺书店

野祭(中篇小说)1927,创造社

菊芬(中篇小说)1928,现代

最后的微笑(长篇小说)1928,现代

光慈诗选1928,现代

哭诉(诗集)1928,春野书店

战鼓(诗集)1929,北新

丽莎的哀怨(长篇小说)1929,现代

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篇小说)1930,北新

异邦与故国(日记)1930,现代

乡情集(诗集)1930,北新

光慈遗集(诗,小说合集)1932,现代

田野的风,原名《咆哮了的土地》(长篇小说)1932,湖风

夜话(短篇小说集)1936,生活

蒋光慈选集(小说集)1951,开明

蒋光慈诗文选集1955,人文;增订本改名为《蒋光赤选集》,1960,人文

蒋光慈文集(1—3卷)1982—1985,上海文艺

俄罗斯文学(文学评论集)改编,1927,创造社

失业以后(短篇小说集)编选,1930,北新

现代中国作家选集 编选,1930,上海光华书局

两种不同的人类(短篇小说集)编选,1930,北新

新文艺诗选 编选,19333,上海南强书店

冬天的春笑(新俄国小说集)苏联索波里等著,1929,泰东

爱的分野(小说)苏联罗曼诺夫著,与陈情合译,1929,亚东

一周间(长篇小说)苏联里别津斯基著,1930,北新

4评价编辑

蒋光慈自号侠生,“我所以自号‘侠生’,将来一定做个侠客杀尽这些贪官污吏”。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蒋光慈

愤而想当和尚,改为“侠僧”,“我当和尚,也还是做个侠客杀人”。

在上海,蒋光慈进入共产国际开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随后就与刘少奇任弼时一起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2年,他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第一次署名蒋光赤,以示倾向革命。

1924年,蒋光赤留苏三年后回国,即开始在文坛上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5年,他的诗集《新梦》发表,钱杏村对此评价道,“中国的最先的一部革命的诗集”,“简直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开山祖。”而做下这一评论的钱杏村,当时是不到二十的少年,今天他的这一评语已成为文学史最常引证的结论。

蒋光赤的诗歌完全是诠释性的。在他的诗中,愤青、小资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他写光明就全是美好的,新鲜的。“鲜艳的红花,娇滴的绿柳。”(《梦中的疑境》)红军士兵“放下枪头,拿起锄头;从枪头上得了自由,从锄头上要栽培这自由”。(《一个从红军退伍归农的兵士》)

比起诗歌来,他的小说创作艺术性更差。他提供大众文学,却有着无可救药的小资情调。属于穷作家的穷讲究,用时人的评论,是“喝‘上海咖啡’而提倡大众文学”。他的革命小说出版,革命者中几乎没有人看。陈独秀翻一翻《少年飘泊者》,说道:“虽是热天,我的毛管也要竖起的。”瞿秋白感叹:“这个人太没有天才。”

但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剧变激烈的社会,两三年之间,蒋光慈就时来运转。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普罗文学占据了文坛主流。蒋光慈于1929年东渡日本治疗肺病时写的《冲出云围的月亮》,仅在出版当年,就重版了六次。书店老板为着赚钱,也常改头换面再版蒋光慈的旧作。例如,将《少年漂泊者》改为《一封长信》,《鸭绿江上》改为《李孟汉与云姑》等。这跟当代的出版状况仍然相似,历史经常在这些细节上重复,虽然拙劣,但管用。

中国社会乃是风教之国,社会大众并没有多少定力,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总是受时代氛围影响。大革命失败后的挫败感,一旦主导了年轻人的心智,那种宣泄性作品就成为读者的安慰。蒋光慈像一个笨拙的江湖医生,误打误撞地撞开了当时中国青年们的心扉,革命、爱情、理想等成为他小说中的主要元素。

1930年5月,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被当局查禁,他的肺病同时也恶化了。他搬到上海法租界里养病。每天早上,他喝完美国房东派给的牛奶、可可茶、奶油汤后就一个人去法国公园,边散步、边继续构思《咆哮的土地》的后半部分。

但组织却需要他做出贡献,需要他提供开会的场所。1930年秋,蒋光慈反对在他的住处开会,并强调“一个屋子,本来可以写作的,往往一开会就开倒了……”过了几天,左联党组的负责人就对蒋光慈说:“写作不算工作,要到南京路上去暴动!”蒋光慈为此递交了“退党书”。10月20日,《红旗日报》发表了“蒋光慈是反革命,被开除党籍”的消息。除了其不愿服从纪律、参加组织生活之外,其中一项指责就是他贪图版税,丧失立场,靠着丰厚的稿费过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蒋光慈

他虽已被开除,但仍有创作激情,1930年11月,他的小说《咆哮的土地》脱稿。这是蒋光慈最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在艺术成就上屡遭蔑视与非难之后,文学史上获得评价最高的一部作品。正当人们对他的前途充满乐观估计时,《咆哮的土地》遭到查封。蒋的作品被查禁后,生活变得日益拮据起来。蒋光慈不仅有肺病,在医院里,还查出了肠结核。在当时,肠结核是一种绝症。

这个无根的革命文学青年,赤条条地来去。他死于1931年,年仅30岁。他跟任何大的政治、文学势力无关,只是拙朴地表达了个人的经验感受。1957年,他的家乡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都是爱书的人 温暖灵魂的味道(插图版) 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 天下卵 像狗饮水(节选) 咆哮了的土地

都是爱书的人

作者:沈昌文 等/李媛 插图

分类:现代文学

《都是爱书的人》为《上海书评》五年来有关出版领域访谈和文章的精粹,汇聚了沈昌文、钱伯城、郝明义、俞晓群、企鹅老总马金森等诸多海内外出版界重量级元老,他们或畅谈出版轶事,或点评编辑艺术,或分享读书心得;既有对往昔出版岁月的回顾和反思,也有对当下图书市场的解析和追问,更有对书业未来图景的勾画和前瞻。他们编书,出书,卖书,身份角色各有不同,但共同的,都是爱书的人。

温暖灵魂的味道(插图版)

作者:张佳玮 等

我们是真有灵魂食物的: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
每流浪过一个地方,总有一种味道流连于心。而味蕾最顽固的记忆,则是故乡的味道——清爽,温暖,直抵心魂。只有它知道你心底孤独的滋味,并给你温暖前行的力量。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 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 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 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安静下来,点一豆灯,煮一豆羹,叫醒味蕾,把灵魂一点一点擦亮。 张佳玮、苏美、这么远那么近、小岩井、马德、名字里有个狐、艾小玛、林东林……26位豆瓣红人给你讲述最温暖最治愈的美食人生故事。

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

作者:陈序

分类:哲学·社会

“我服务的媒体停运了。我创办的媒体衰落了。我热爱的媒体消失了。 ” “是我所扮演的角色——‘主编’造成了这一切,如同造就之前一个世纪的繁荣。 ” 时至今日,媒体业正在面临深刻而艰难的转型,昔日辉煌的著名报刊相继关停,数字化浪潮不可阻挡。 是什么使得传统媒体脱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爆发式涌现的自媒体是变异还是回归?未来的媒体又将呈现何种形态?……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天下卵

作者:冯唐

全文本完。
一个以阉割男人为职业的家族,靠祖孙三代的努力,得到权位的故事。卵非卵子,指睾丸。这是有关权力的书,如何获得权力、如何使用权力,或者说如何谋得更强大的生存权、自我命运与世界关系的控制权。从谋篇布局到语言,字里行间血脉贲张,一针见血,有着七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狂浪,且留三分似醉似醒的模糊于读者。

像狗饮水(节选)

作者:金成

  周润发、张国荣、张学友、刘青云、黄秋生、张家辉、王菲、葛优 ……
  《阿凡达》、《盗梦空间》、《岁月神偷》、《无间道》、《打擂台》、《让子弹飞》……
  这是一本才气横溢的娱评随笔集,被文坛大佬们称为“野孩子”的评论家金成浸淫香港媒体圈数十年,对香港影视红星、庶民生活及流行文化了如指掌。他把消费、潮流看得透澈晶莹,有把明星当常人看的敏锐,有对社会不平事的仗义,也有对生活忐忑无常的倾诉。一手的私密材料,看得人惊心动魄。狡黠的文字,看似离经叛道,其实却直入人心,读来酣畅淋漓,“有一种野孩子打赢公子哥儿的快感”。

咆哮了的土地

作者:蒋光慈

蒋光慈(1901年~1931年),原名蒋如恒(儒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河南固始县陈淋子镇联合村人。现代著名作家。二十年代前期曾留学苏联,1924年回国后,积极倡导革命文学,致力于普罗小说的创作。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活动中活跃人物之一,是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小说作家。《咆哮了的土地》是蒋光慈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红色文学经典”的开山之作。作者以其绝对超前的透视眼光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理念,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文本自身的美学意义,而是继“五四”新文学的思想启蒙的全新思维模式。

Charlie Hebdo - Mahomet en Une du prochain Charlie Hebdo proclame: "Je suis Charlie"

 

Charlie Hebdo - Mahomet en Une du prochain Charlie Hebdo proclame: "Je suis Charlie" © Belga Charlie Hebdo - Mahomet en Une du prochain Charlie Hebdo proclame: "Je suis Charlie"

Le journal satirique français Charlie Hebdo, décimé par un attentat islamiste, a de nouveau dessiné le prophète Mahomet en Une pour son prochain numéro de mercredi et lui fait proclamer "Je suis Charlie".Cible des islamistes justement pour avoir souvent caricaturé Mahomet, Charlie Hebdo représente en Une un prophète qui pleure, habillé de blanc, et tenant entre ses mains une pancarte "Je suis Charlie", le slogan mondial des manifestants contre l'attentat qui ont défilé par millions dimanche. Au-dessus du dessin, le journal titre "Tout est pardonné", un dessin signé Luz obtenu par l'AFP lundi soir. Ce numéro dit "des survivants" -- Luz est d'ailleurs l'un des rescapés de la fusillade de mercredi dernier -- sera tiré à trois millions d'exemplaires, contre 60.000 habituellement, et vendu dans 25 pays. Son distributeur a déjà reçu une avalanche de demandes en France et à l'étranger, ce qui l'a décidé lundi à porter ce tirage exceptionnel à 3 millions d'exemplaires au lieu de 1 million prévus au départ. L'avocat et porte-parole du journal, Richard Malka, avait rappelé lundi après-midi que les dessins de Mahomet et autres autorités de toutes les religions étaient habituels dans le journal depuis des années. "Dans chaque numéro de Charlie Hebdo depuis 22 ans, il n'y en a pas un où il n'y ait pas de caricatures du Pape, de Jésus, de curés, ou de rabbins, d'imams et de Mahomet" et "l'étonnant serait qu'il n'y ait pas" de dessins de Mahomet dans ce numéro, a déclaré Richard Malka. Sur la radio Europe 1, il a aussi réclamé le "droit à l'irrévérence" et déclaré que Charlie Hebdo n'est "pas un journal violent mais irrévérencieux", réfutant avec virulence toute accusation d'islamophobie.

Charlie Hebdo - Mahomet en Une du prochain Charlie Hebdo proclame: "Je suis Charlie"

�果日�- 人�料下半年始重拾�力

蘋果日報- 人幣料下半年始重拾動力

人幣料下半年始重拾動力


■有銀行經濟師預料人民幣最弱可見每美元兌6.3元。 資料圖片

【本報訊】人民幣滙價今年走勢難估,銀行經濟師預料中國及外圍經濟反覆,雙向波動屬今年主旋律,最弱可見每美元兌6.3元(人民幣.下同),惟估計美元轉弱後,部份時間間竭性轉強至6.1元。


人幣在岸價昨轉強50點子至6.2036元,離岸價亦升33點子至6.2020元,反映人行取態之中間價則升63點子至6.1233元,星展(香港)經濟師周洪禮料,人幣今年在6.1元至6.3元波動,料下半年才有機會重見升值,考驗用戶使用對沖工具能力,但由於國際商品價格低企,內地進口數據難大幅上升,貿易盈餘有利在岸價長遠向上。

信銀:中長期看漲10%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料,上半年人幣或見6.2元至6.25元水平,年底則見6.15元,惟與美元對比下,人幣仍被低估,中長期仍有10%升值空間。他續指,隨着內地企業走出去,港銀跨境業務將持續有需求,該行今年首季跨境銀行指數錄58.9,較去年底增0.7。


中銀(2388)報告指,人幣會先跌後升,受惠於改革及國際化加速等,全年輕微升值約0.8%,上下波幅料高於去年3.7%。渣打調整在岸價預測,料次季有機會貶值至每美元兌6.28元,惟隨着美元走弱及內地復蘇,年底料重回6.12元,又預期在滬港通北向交易量持續超越南下,將會使離岸人幣資金現淨流出。恒生(011)經濟研究部預計人幣會略貶值,雙向波動更明顯,年底在岸價見6.3元。

上一則: 外資行快啟動自貿區賬戶

下一則: 莎莎港澳銷售罕有倒退



I

�果日�- �香�:�和重�另一�意� - 海迪

蘋果日報- 樂香園:長和重組另一層意義 - 海迪

樂香園:長和重組另一層意義 - 海迪

長實(001)、和黃(013)世紀大重組,透過先合併、再分派,成功將以前架構複雜、業務重叠的長和系,變成兩間新公司──長和及長地。


財金界朋友說,長和系有意重組,過去十幾年來傳過N次,芬佬經常投訴長和系的股價未能反映其資產價值,這個問題遲早都要解決。所以事情的重點,唔係李嘉誠點解要玩重組。而係:誠哥點解要揀呢個時候做?


如果誠哥真的志在重組,的確唔使等到今時今日。但如果重組只係一個「機會」,真正目的是否另有所指?


以往市場揣測長和的重組方案,通常有兩個版本。一、長實、和黃互換資產;二、長實分派手持的和黃股份畀所有股東。如果用第一、二個方法,交易雖然會無現時咁clean,但需要股東通過的門檻,相對亦無咁高。事關涉及重大資產出售,只需獨立股東過半數贊成就得。但今次做法卻要私有化,需75%股東贊成、同時仲要有唔超過10%獨立股東反對,方可過關。所以,誠哥今次可謂「捨易取難」,情願delist咁大工程,都要用除牌的方式去馬。為的係乜?遷冊,應該係最可能的答案。


除了長和股價爆升外,投資界昨日亦非常關心另一宗新聞:澳門司警以涉嫌操控賣淫罪拘捕何鴻燊姪兒。


兩件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朋友卻認為反映同一趨勢:阿爺近年正不遺餘力、瓦解在中、港、澳三地的既得利益集團。聰明人,係唔會等人趕先走。小心駛得萬年船,right?



I

�果日�- 失江派靠山 超人疑自保

蘋果日報- 失江派靠山 超人疑自保

失江派靠山 超人疑自保


■李嘉誠(左)與江澤民關係密切已是公開的秘密。 資料圖片

【今非昔比】


長和系世紀重組刺激兩股急升,再次印證李嘉誠捕捉時機之準確,但更多人談論他出手的時機,或與江澤民派系近日捲入中共權鬥有關。事實上,李嘉誠與江澤民關係密切已是公開的秘密,甚至雙方的下一代李澤楷與江綿恒都曾有業務來往。


對於兩家新公司長和與長地擇選在開曼群島註冊,李嘉誠指純為商業考慮而非為遷冊,作為神級投資人的李嘉誠每個決定都是希望將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將政治因素淡化,尤其是與他關係密切的江派近日甚多負面傳聞,李嘉誠將雞蛋搬到另一個籃絕對是正確的商業決定。

一直不公開支持梁振英
翻查報道顯示,李嘉誠與江澤民的確關係密切,早年李嘉誠長子李澤鉅被綁架,有報道指,李嘉誠曾求助江澤民,而江澤民過往來港時,亦很多時入住李嘉誠旗下公司的酒店。


江李的關係更延續至下一代,2005年,江澤民長子江綿恒話事的網通集團入股李澤楷的電盈(008),成為第二大股東,當時有分析甚至指網通為逐步入主香港通訊業鋪路。


隨着江澤民下台,李嘉誠與中共關係逐漸疏離,至梁振英當上特首,李嘉誠一直不肯公開支持梁振英,同時作出多項撤資的交易,李嘉誠與中央的關係進一步被拿來「發酵」,甚至有內地媒體指長和系遷冊,最後迫得李嘉誠親身澄清,「長實和黃絕對不會遷冊,相信多年後都會屹立於香港」。


再者,習近平打貪的決心實在太大,近日令計劃被證實因違紀被調查,市場紛紛再傳打貪未停,而且涉及的人亦越來越「高級」,之前曾有報道,中紀委早已鎖定江綿恒,調查他涉及的貪腐案,而江澤民為保護兒子,不但高調發聲讚揚習近平,更以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作交換,換取兒子免受反貪腐所波及,但上周江綿恒卻被調走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內地的政治氣候實在不是一個利好的營商環境。

上一則: 買長實好過買和黃

下一則: 樂香園:長和重組另一層意義 - 海迪



I

越南新人婚�照 平淡扎�幸福�煞�友

越南新人婚紗照 平淡扎實幸福羨煞網友

越南新人婚紗照 平淡扎實幸福羨煞網友

很多人結婚都喜歡大搞排場,婚紗照盡情賣弄高貴奢華宮殿風景,務求拍出電影男女主角的味道。但有網民分享一組越南新人的甜蜜婚紗照,清新脫俗的新娘搭配上自然美麗的構圖,獲得一致好評,直呼太幸福、太可愛。

此組照片是由越南一間設計公司所拍攝,照片中的新娘清新脫俗、笑意盈盈,新郎臉上同樣帶著藏不住的甜蜜,兩人相似的彎彎笑眼被網民形容為「夫妻臉」。婚紗的場景則選在漁港、市集和巷弄中,更與當地的老人和孩童一起拍攝,結合生活元素。一對新人互動自然而不做作,除跳脫了一般人對婚紗照的既定印象,亦帶來平淡卻扎實的幸福感。

這組甜蜜可愛的婚紗照得到網友的一致好評,紛紛表示看完照片嘴角會不自覺的上揚,更有不少網友大喊想結婚。其實拍婚紗照以「電影主角」為目標,多多少少是一種「毒」,生活平淡難有驚喜,要用拍婚紗照機會,將自己變成世界重點。雖然脫離現實,卻反映真實心態。

資料來源:台灣論壇PPT



I

�果日�- �光下的�情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陽光下的愛情 - 高慧然

陽光下的愛情 - 高慧然

越南一間設計公司為一對新人拍攝的婚紗相在網上贏得好評如潮,相片在巿集、漁港、大牌檔……隨街拍攝,背景中有許多路人,配合陽光,以及比陽光更燦爛的新人的笑容,看了令人由衷喜悅。


跟坊間「正常」婚紗相相比,上述婚紗相最大的特徵不是夢幻唯美,而是平實與生活。但這不正是婚姻的真諦嗎?現實的婚姻,是柴米油鹽的生活拉開序幕,而不是愛情生活的終結,「王子與公主從此開開心心生活在城堡中」……


真實的婚姻生活,跟婚紗及婚禮是兩回事,如果說婚紗相是劇照的話,婚禮便是一場騷。曲終人散,真正的生活開始了。


所以越南那一對新人的婚紗相格外受人歡迎,它展示的是婚姻生活的真實:日常買餸的街巿、巿集上遇到的人、街邊檔的粉麵……兩個相愛的人,一起去經歷這一切,然後慢慢老去,是幸福的真諦。真正的幸福是兩個人一起經歷最平平無奇的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兩個人牽起雙手,不論在陽光下還是風雨中,都不肯再分開。


關於婚紗,我聽過頗唏噓的一個故事是,一男一女飛去外國拍攝𥲑紗相,費用超出預算,兩人為是否AA吵得不可開交,結果男的碌爆信用卡,遷怒於女人,女的則嫌棄男人既小器又無能。三個月後婚紗相寄到時,兩個人已經分手。



I

�果日�- 法�九一一 - �克

蘋果日報- 法國九一一 - 邁克

法國九一一 - 邁克

標題黨老實不客氣將《查理周報》恐襲稱為「法國九一一」,雖然大收吸睛之效,諗落實在流於牽強。最大的分別,零一年紐約雙子塔瞬間變成人間地獄,是一種瘋狂的盲目掃射,以人死得越多越好為宗旨,搞事者志在製造恐懼和混亂,懲戒高高在上的世界第一強國。巴黎的慘劇,則是點名式復仇,以實際行動顯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正面挑戰言論自由。也因為這樣,人人自危導致的後果更不堪設想,無端端捲入集體大屠殺可以賴時運低唔好彩,但摸上門的個別襲擊,行刑前叫喊某某上前受死,就會令人開始警惕自己的言行,今後三緘其口,免得開罪蠻不講理的惡爺,漸漸使不法之徒達到阻嚇目的,歐美的核心價值趨於崩潰。


我的感受,比較接近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七號那天,在三藩市聽到同志監視委員夏菲繆克和市長佐治莫斯孔尼遭槍殺的一刻。是個明亮的早晨,起得遲的我們剛吃過早餐,男友A在浴室剃鬚,我站在門口有一句沒一句閒聊。隔籬屋搭了棚架維修,工友一面開工一面聽無線電,聲浪從開着的窗流進來,唏哩沙啦的音樂忽然中斷了,播出來自市政廳的即時緊急新聞。兩人面面相覷,一陣冰涼由腳板升上背脊,據說兇手仍然在逃,下意識閃過的是「大門有沒有上鎖」,我還真立即跑下樓察看。當然九一一也記得清清楚楚,在沙田大會堂看趙志剛演《花中君子》,為正氣的陳三兩哭得一塌糊塗,散場會合由吉隆坡赴港看戲的梅小姐彭小姐宵夜,在火車廂裏聽聞紐約地標灰飛煙滅。三藩市一役,徹底把我沉睡的政治冷感喚醒,三十六年後的這天也一樣。



I

�果日�- 新��道 - 李�恩

蘋果日報- 新聞報道 - 李純恩

新聞報道 - 李純恩

法國雜誌襲擊案震動世界,中國媒體也大量報道。這晚在九寨溝酒店客房中看中央電視台做相關的新聞,很詳盡,世界各國媒體的報道都有引用,並且大篇幅報道法國民眾對這件事情的反映,並說法國人都覺得事件嚴重妨礙新聞自由,是不可以容忍的。除此之外,還引用了遇害的雜誌總編話,「寧願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知道我為什麼如此詳盡地描述我在電視上看見的內容嗎?因為我在專注於觀看的同時,突然想到中國的新聞實況。中國對於新聞的控制,如今是越來越緊,那麼,一個中國新聞工作者在電視中看到了這一段這麼詳盡的新聞報道,看到全世界新聞界的聲援和法國民眾對於新聞自由的維護,心中是什麼感受呢?


在嚴密的新聞控制中,中國新聞報道的限制越來越大,前些日子,上海外灘踩死人事發生之後,所有的新聞機構都收到當局通知,控制報道尺度,盡量少報。這也是中國新聞的常態,中國新聞界從業員也都習以為常,打「擦邊球」的機會和膽量也越來小。


或許,這一次中央電視台報道法國雜誌社慘劇這麼詳盡,是因為事情發生在外國,跟中國關係不大,但可能也沒有料到中國人會否觸景生情。反正,在中國,觀眾的感受本來就不重要的。



I

�果日�- 眼 冤 - 李碧�

蘋果日報- 眼 冤 - 李碧華

眼 冤 - 李碧華

有些女人特別容易得病,如果丈夫或愛人出軌,另結新歡還高調刺激,再豐厚的物質,愈招展愈空虛,有的還會氣出癌來。雖然醫學家研究,多數癌症因細胞分裂隨機出錯,與壞習慣或遺傳無關──但這種「倒楣感」,是因為世上那麼多人,何以我如此不幸?


百病之源是生氣:憤恨、怨懟、不滿、不甘、妒忌……大師智慧語錄,提到人生消氣法有九個層次:──1逃避;2傾訴;3運動;4娛樂;5轉移;6想得開;7放得下;8換位思考;9提高境界。


我們明白。只是有些氣並非自己要生,而是撲面而來迎頭壓下。有位長輩道:「活到一把年紀,什麼人沒見過?別在我眼前提689,光聯想一言一行就生氣,不想有一絲念頭與這樣的物體相連……」於是我們不再以此物為話題,免致老人家生氣──奇怪,大部份香港人都不認識卻無名火起三千丈,恨不得他馬上消失,一天光晒,此乃「共憤」。


「一開電視見之即轉台,就不會眼冤。」──這個俗語好傳神,聞聲見影討厭、反感、噁心,但港人很無辜,冤枉呀!可憐的傳媒要天天工作,逃不了。



I

�果日�- 香港很危�,狼英返北�吧啦 - 林夕

蘋果日報- 香港很危險,狼英返北韓吧啦 - 林夕

香港很危險,狼英返北韓吧啦 - 林夕

所謂後佔領時期,其實應該是後周星馳年代。


因為狼英自覺魔鬼隊已經贏了,足協係佢嘅人、球證又係佢嘅人,仲唔打到你殘?方丈小器,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好在榮登主持之後,已經懶得帶着他的摺凳、鉛筆、拍紙簿作親民狀,否則,經篩選的梁民百姓有樣學樣,上述三樣親民道具,都是可以作為非法用途的工具。連粉筆都可以刑事毀壞公物,鉛筆比遮柄尖,更可以畫諷刺漫畫,畫在拍紙簿上,寫出我要真普選,拉你就應該,唔拉你就悲哀。


你會問,方丈不是說過,目前框架就是真普選,是政府與港人喜見樂聞的共同願望嗎?算吧啦,六師弟,人係人那媽生的,妖是妖那媽生的,人追求的是真人普選,妖講的是逼人選妖。你又問,在山頭掛我要真普選直幡,給風吹下來,砸不到人碰親啲花花草草都唔好,那麼,舉起一部平板電腦,屏幕剛好顯示出我要真普選,又不是AV仁的我要真辭職,為什麼又要給球證發紅牌趕離場,還要驚動慈母出手帶走,經「了解情況」才發現這事件不含刑事成分?很難說,那青年經調查後,可能原來是自拍,不小心掉亂了方向,又或者,本來我要真普選下一句是:「更愛李私煙」,於是,可能,會追加好市民獎。


現在香港很危險,狼英都係返北韓吧啦:十大武器之首摺凳已不切實際,現在正式進入飛花摘木均是危害公安的江湖。試問誰人不買蛋,何處無散銀?往後,因為家庭主婦也有不做飯的,除了外傭,買雞蛋然後身懷找贖回來的散銀,還可以說得過去;就像身為教車師傅,袋裏面有士巴拿係好正常。但若你憑這樣跟慈母理論,會阻慈母辦公,遲些更可能干犯侮辱慈母罪。至於旅行喼,要持有登記證才保證沒事,最衰係國師陳雲教過路,可以隨時劏開來變為兩個盾牌,問你怕未。拖喼呢?拖喼沒事,你必須懂的。


活在周星馳的無厘頭年代,對人大框架的敬仰,有如滔滔之水連綿不絕又有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者,遲些或許會被邀請到中央精神病院做研究工作,負責被人研究。但是今天以至未來,吃了誠實豆沙包的,都被打為一督屎,命比蟻便宜。紫霞仙子只係估到個開頭,估唔到個結尾,但係,我哋夠膽講句,喺係我哋面前,無人敢講堅持兩個字。白色恐怖?幻覺嚟㗎箒,嚇我哋唔到嘅。



I

�果日�- 屠��� - 陶�

蘋果日報- 屠殺爭議 - 陶傑

屠殺爭議 - 陶傑

巴黎「查理周報」恐怖份子屠殺,開始湧現「不同觀點」:西方一些知識份子開始「反省」,當創作自由傷害了一些宗教信仰的尊嚴底線,引起「受害」一方的血腥反撲,那麼被殺的這幾個法國漫畫創作人,自己有沒有一點責任?


中國網民和香港親中工會功能組別一名議員也說:法國漫畫家的尖刻諷刺,代表西方「文化霸權」的傲慢,刺激了伊斯蘭恐怖組織,死於槍下,唯其自招,倒是與人無尤。


這一派的觀點很有趣。西方文明社會,總有一些知識份子永遠懷有生為白人的罪疚感。他們認為:即使有一天法國的伊斯蘭恐怖份子在巴黎引爆一口小型核彈,罪疚的一方,也是法國,因為沒有法國當初在北非的殖民主義,也就沒有法屬殖民地獨立後湧進法國並生殖成的六百萬伊斯蘭少數族裔移民人口,新移民即使開始釀成腫瘤,責任的根源在法國。


對於此等西方左膠,你沒有辦法醫治他們這種罪疚感的,直到有一天,一個北非阿拉伯人做了法國皇帝,建立一個法蘭西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改行奴隸制,將法國的白人定為奴隸賤民階級,往他們身上抽鞭子,抽足五百年之後,他們才會痛哭流涕地歡呼解除殖民主義的原罪感。


但是,當看熱鬧的中國人也認為法國漫畫家該殺,西方霸權踐踏了伊斯蘭人民的尊嚴;你不妨反問這位中國人:在「查理周報」屠殺案之後三天,新疆一個縣城,又發生維吾爾族暴力襲警事件,維族人民也開始展開暴力,在北京玩人肉汽車炸彈,炸死中國平民了。但中國政府卻在新疆禁男人蓄鬍子,禁女人戴面紗,此等「漢文霸權」措施,必會激起更大的暴力反抗,那麼中國人應不應該停止刺激維吾爾族人民,而自我反省呢?


這時中國人就會暴怒,大聲說:這是不同的。然而,你可以問他:有什麼不同?他會漲紅臉,不斷重複。總之我們國情不一樣,不能相提並論,總之是不同。



I

�果日�- �介:慈禧竟然是�人

蘋果日報- 書介:慈禧竟然是偉人

書介:慈禧竟然是偉人

英籍華裔女作家張戎愛寫大時代裏的小故事,例如《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及《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的內容均與歷史脈絡相去不遠,但新作《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卻反轉我們的傳統認知:慈禧不但不是揮霍無道、愚昧保守的老虔婆,甚至是開明開放憂國憂民的明君。對此,一於請來定居倫敦的張戎越洋說個明白。
撰文:呂珠玲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出版社:麥田
  新書反轉歷史,推翻慈禧禍國殃民的固有形象。

多年來,張戎越研究歷史,越發現慈禧的貢獻跟史家描寫的頑固形象大相逕庭,於是決定重新了解這位皇太后。這本近四百頁的新書雖然並非要把慈禧寫成聖人,卻擺明車馬為她平反:慈禧廢除纏足陋習、鼓勵女子接受教育、創立現代化海關、推動君主立憲及推動新聞自由。乍聽有點匪夷所思,但張戎會認認真真展示證據,而且鋪排流暢得像述說一個動人故事。跟張戎做電郵訪問,她也愛用講故事方式來回應一問一答的訪問。

引經據典 改變華人成見
為了這本書,張戎花了六年時間翻查史料文獻,包括諭旨、奏摺、書信、外交文件及外國皇室檔案等,檔案更是出自世界各地,例如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館、甚至是英、美、法、意等地的檔案館。


於是,這本書先出英文版,再由張戎親自繙譯成中文,她說:「中文版與英文版基本一致。中文版增加了引文,因為大多數華人都對慈禧抱有成見,要改變這種成見,需要引用大量史料。而外國人一般不知慈禧為何方神聖,只需直接講述故事就可以。另外,有些對華人來說是常識的東西,英文版要略為解釋,中文版則可刪去。」


張戎的父親張守愚是共產黨老幹部,卻在文革時被批鬥再判勞改,於1975年含冤去世。三年後,張戎獲公費資助到英國留學,並於1982年取得英國約克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是中共執政後獲得英國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在中國,歷史教育要依隨官方口徑,張戎到了英國才茅塞頓開,她又說了一個故事,「我永遠記得最初與導師樂培基(Bob Le Page)教授討論論文大綱的那天,當時我看了一些語言學理論,便對此表達見解,說我同意這一點、不同意那一點等。他靜靜地聽我說完,然後說:『好,把博士論文交給我吧。』我迷惑地說:『你知道我還沒動筆呀!』他說:『可是你的結論都有了。』」



■美國畫家卡爾繪製的慈禧肖像,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市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後送給美國政府,羅斯福總統說肖像「讓我們永遠記住兩國都希望友誼天長地久」。


■慈禧回京後的首道改革諭旨,就是廢除要女性有三寸金蓮的纏足習俗。

只望著作早日解禁
那是她人生初次的思想解放,「從前受的教育不是先蒐集事實,再研究,再做結論,而是要按照黨的調子去思想,不合意的事實要麼統統視而不見,要麼指鹿為馬。」這啟發了她以後的歷史類著作,卻也注定它們會在大陸被禁,張戎說:「我只希望禁令早點取消。其實,禁書往往引來格外關注。人的心理是:你越不想讓他知道,他就越想知道。而且,政治人物的生平,事關公眾利益,老百姓有權知道。當然,被禁的書有嚴肅的,也有胡說八道的,最好的辦法是解禁,任人討論。」


慈禧曾經推動的新聞自由,不知何時在那片土地再現。


■為了展示慈禧開明的一面,張戎翻查各地文檔,力求以史料說服讀者。


■張戎丈夫Jon Halliday是愛爾蘭籍歷史學家,專研究現代亞洲歷史,兩夫婦曾合著《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歷史類新書推介

《非我族裔: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
作者:丁新豹、盧淑櫻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的最新著作,探討香港開埠以來非華裔僑民的經濟及政治影響力,包括發現洋紫荊的法國神父白德禮、促成中環填海計劃的阿美尼亞人遮打爵士,以及四大家族之首、歐亞混血的何東家族等等。


《列寧的墳墓:一座共產帝國的崩潰》

作者:David Remnick


譯者:林曉欽


出版社:八旗文化


此書早在1994年獲得普立茲獎,早前才推出中文版。作者花了四年時間到俄羅斯生活,足迹遍及庫頁島、波羅的海、外高加索,採訪曾在蘇聯時期權傾一時或受迫害的人,剖析史上第一個共產帝國何以崩潰,但遺害至今。


上一則: 【壹週刊】千葉名牌 $163自己動手做玻璃

下一則: Big Spender:杏林裏的攝影大師



I

�果日�- 泛民��白色恐怖 ��:未必�新�自由有�

蘋果日報- 泛民譴責白色恐怖 葉劉:未必與新聞自由有關

泛民譴責白色恐怖 葉劉:未必與新聞自由有關


■黎智英寓所外留下玻璃碎,警員在場調查。

【本報訊】蘋果日報大樓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寓所昨日凌晨先後遭人投擲燃燒彈,在紅磡漆咸道南又有警員開四槍截停懷疑偷走運載《蘋果日報》的貨車。各黨派議員均開腔譴責,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雖同樣譴責暴力行為,但是表示毋須立即「上綱上線」將案件與新聞自由扯上關係。不過,泛民「飯盒會」召集人梁家傑表示,看不到任何理由懷疑事件與新聞、言論發展自由無關。


議員質疑有人圖滅聲

泛民立法會議員昨日強烈譴責以暴力向傳媒施壓,圖製造白色恐怖,扼殺言論和新聞自由的事件。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稱香港不少傳媒受壓而「唔敢報、唔准報、唔想報」:「如果黎智英收咗聲,如果壹傳媒收咗聲,我哋香港仲靠乜攞資訊?」


劉慧卿促請警方盡快破案,「咁多單衝擊、傷害傳媒,絕大部份都破唔到案,訊息畀社會係你打佢,傷害佢,冇後果,咁做法咪無法無天!」


工黨何秀蘭則指,壹傳媒是少數跟政府有不同立場的傳媒,質疑有人企圖滅聲,她憶述商台播音員林彬被左派暴徒燒死的事件,只會令香港人更痛恨暴力及更加珍惜新聞言論自由,呼籲襲擊壹傳媒的人士收手,因為他們的行為不會得逞。


不過,葉劉淑儀認為,事件或涉個人恩怨,不排除有人不滿黎智英參與佔領運動。她認為應留待警方調查,立法會毋須介入事件。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謙形容是次是嚴重的暴力事件,絕對不能容忍,促請警方盡全力破案,但是他表示,難以評估幾宗案件是否與新聞自由有關。而工聯會黃國健亦對暴行予以譴責,但是指表面看「與我哋認識嘅廣義新聞自由冇直接聯繫」,認為要留待警方破案才知道歹徒的動機。


■記者陳雪玲


■一塊燃燒彈碎片遺留在蘋果日報大樓外。

上一則: 兩分鐘內 3燃燒彈襲蘋果及黎智英寓所

下一則: 鄰居陳慧琳助緝兇 警方:與兩年前放斧案雷同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