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

侵侵打golf食漢堡 隔空罵北韓咪睇小美國

侵侵打golf食漢堡 隔空罵北韓咪睇小美國

抵日展開高球外交 聚焦北韓核威脅 特朗普警告朝︰勿小覷美決心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12天亞洲訪問行程昨天正式在日本展開,以嚴厲言詞及輕鬆高球揭開序幕。他警告北韓切勿小覷美國決心;北韓還擊告誡他「不要胡亂張開嘴巴」。為應對北韓核威脅,特朗普表明在亞洲期間或晤俄羅斯總統普京,而美日首腦峯會將於今日舉行。


安倍晉三夫婦於銀座鐵板燒名店為特朗普夫婦洗塵。美聯社

訪問五個國家共12日,特朗普此行可說是近代美國總統中最長、最豐富的亞洲訪問行程。昨天下午跟安倍晉三的第二次「高爾夫球外交」,特朗普顯得不亦樂乎,在Twitter上載短片,形容是跟「兩位美妙對手」切磋,說的是安倍及世界排名第四日本球手松山英樹。安倍亦在Twitter向特朗普送高帽,形容特朗普是「了不起老友」,兩人進行了「熱切對話」。


特朗普(右三)和安倍打高球時擊拳,狀甚老友;高球名將松山英樹(右二)獲特大讚好波。 路透社

鐵板燒名店嘆龍蝦和牛

安倍打完球後向記者說,「打高球能令我們放鬆,就不同問題坦承交談」,當中牽涉不少「難題」。有美國官員披露兩人打高球時談論過北韓和貿易問題,但不透露三人打高球成績。安倍昨天午餐先跟特朗普吃美國牛肉製的漢堡包,晚上安倍夫婦再跟特朗普夫婦一起到東京著名鐵板燒餐廳「銀座Ukai-Tei」,享用一餐每人相信約3萬日圓(約2,050港元)的伊勢龍蝦、和牛牛扒大餐。
特朗普當地昨早10時半左右抵達東京橫田空軍基地,向駐日美軍發表此行首場公開講話。他不點名警告北韓,指「任何人、獨裁者與政權都不應低估美國的決心」,美方「是試圖掠奪無辜百姓的暴君與獨裁者的最大威脅」,「我們從未屈服、未嘗動搖亦決不退縮於保衞人民、自由及我們偉大的美國國旗」。特朗普又給予東道主日本高度評價,形容是「珍貴夥伴及關鍵盟友」。美帝「放厥詞」,北韓自然要還以顏色,官媒《勞動新聞》昨奉勸特朗普「不想被破滅的話,就不要胡亂張開嘴巴」。

亞洲行或與普京見面

特朗普早在乘「空軍一號」前往日本時已提及北韓,指「這是對美國乃至全球的大麻煩,我們想解決」,但認為問題只在於政權而非人民,大讚北韓人「很強大,刻苦耐勞又熱情,熱情過外界所想。他們是傑出的民眾,希望找到適合各方的解決方法」,又指很快會決定是否將北韓重新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他又不諱言「我應該會跟普京見面,希望在北韓問題上得到普京幫助」。
中國共產黨早前開了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2007年的十七大以及2012年的十八大,會後中國都有派特使到北韓就會議內容進行溝通。然而日本傳媒報道,今年中國擱置了這個安排,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僅被派遣到越南及老撾,日媒相信跟特朗普訪問亞洲有關。
日本放送協會/《讀賣新聞》/美聯社



...................

雞毛蒜皮一官員 - 林夕

雞毛蒜皮一官員 - 林夕

雞毛蒜皮一官員 - 林夕

中史由必修變成想修就修,忽然又要必修,而且要加強近代史,目的據說是增加國家民族認同感,於是,中史課綱怎麼訂定,自然處處地雷。問心也覺得教育局官員難做,光是六四,怎麼回答都兩面不討好,以前有官員試圖輕輕帶過,說這只是歷史長河中的沙石,被噴得滿面泥沙;現在的官,不知是有求於仕途,抑或無求於民意而膽自大,回應沒六四沒暴動,是因為不會巨細無遺或「雞毛蒜皮」的列出所有史事。
用「雞毛蒜皮」形容個別史事,既輕佻也別開生面。歷史演進一環扣一環,許多大事忍不住要醬爆了,導火線都是偶發小事。官員拿着雞毛當令箭,歷史事件如蒜皮瑣碎,也可以煲出大大鑊。崇禎皇帝曾下了個小小決定,裁撤當時驛站這個貪污肥缺,下崗失業人士中有一人名字叫李自成,為節省雞毛蒜皮的開支,逼李自成大搞農民起義,於是花了億倍不止的軍餉對付流寇,當然更擋不住滿人入關。明朝挨到了崇禎,已注定滅亡,若論壓垮明帝國的稻草,撤驛站這雞毛蒜皮小事,影響其實大過吳三桂放清兵入關。
歷史上遍地雞毛,一地蒜皮,文革遺毒至今猶存,最初也只不過是一位老人家要打倒另一位老人家而已,中共黨史拉接班人下馬,小事一樁,可以不提。那建國以來,大躍進、四人幫這些個別事件,又能不能以雞毛蒜皮為理由略去不提?
以前官員、跟官員合作的學者,向公眾解釋政策,回答記者問題,遠遠不及現在不耐煩、不小心、不恰當、不得體,其實是不在乎你們怎麼想。以前會耍一耍官腔,雖然油膩,沒說服力,但聽多了,耳朵都生繭,麻木了,習以為常,也忘了計較。這招高明,敏感性的議題,以不挑撥大眾情緒為原則,但什麼時候從耍太極演變成尋釁滋事似的獅子吼?
理由太明顯,受到國家教育局長親口關心,又有港獨「風潮」源於教育不濟的說法,這帽子扣很大,黑鍋很黑,在京官長河中,那教育局副常秘也只是「雞毛蒜皮」一官員,心一虛,口一硬,能不惹火乎?以前如孫明揚般老油條,在現今人人表態過關風氣下,再也不能生存了。



...................

中小學生文藝月刊 - 左丁山

中小學生文藝月刊 - 左丁山

中小學生文藝月刊 - 左丁山

資深編輯關夢南自報界退休後,這幾年獨力在家出版文藝刊物,對象以年輕人為主,特別係中小學學生,目的主要有二:(一)提供發表園地,供年輕學生投稿,刺激學生之創作興趣,(二)有見於本港學生中文水平下降,原因之一係學生少寫少讀文學作品,學生如有文藝興趣,便有多讀多寫嘅動力,提高中文水平。
關夢南由文藝青年變成文藝長者,五十餘年孜孜不倦寫耕不絕,毅力驚人,但年過七十仍然出版文藝刊物,蝕咗退休老本點算呀?佢話:「最初我都驚過,但辦辦吓就有鼓勵,二十五年前投稿文藝氣象嘅年輕人,一聽到我辦刊物,紛紛支持,董啟章願意做顧問(按:董啟章已是成名作家,現得何鴻毅家族基金資助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一位已成為上市公司主席更以實際行動捐錢支持,已是中大名氣教授的樊善標也不時幫忙,令我很感動,二十五年前散播的文藝種子,今天喜見開花結果。幾年下來,不見有錢賺,也不致虧大本,安慰的是,中學生投稿人數多,顯然已初步達標。」
說不定今天投稿的中學生,二十五年後也會成為董啟章、樊善標的接班人。現在關夢南出版的三本刊物是:「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已刊行六年,現得文藝發展局資助)、「大頭菜文藝月刊」(2015年9月創刊)和「香港小學生文藝月刊」(已創刊五年),皆靠直銷為主,由學校直接代學生訂閱,如「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便有幾間中學各訂數百本,每月由運輸公司直接送到各學校。聽關夢南說,訂閱的學校以名校居多,相信是為學生代訂,藉此鼓勵學生多閱讀提高寫作興趣,最終以在DSE考得中文科好成績為目標。關夢南與學校接觸多了,知道不少學校皆以中文科為苦,想盡辦法來提高學生對中文的興趣和加強寫作能力,以「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為中學生學習中文之輔導工具。「香港小學生文藝月刊」則以淺易中文故事為主,希望家長能與學生共讀,親子之餘,亦消除小學生對中文的恐懼。左丁山問:「中學生怕文言文還是怕白話文?」關夢南說:「以我所知,是怕白話文,因無規可循,背誦亦不易,必須靠多讀散文小說和多寫作練習,我辦的中小學文藝月刊,正合所需!」



...................

向「大陸」二字說不 - 鄧達智

向「大陸」二字說不 - 鄧達智

向「大陸」二字說不 - 鄧達智

內地友儕傳閱新華社於第315期《新聞閱評動態》發表更新《新華社新聞報導中的禁用詞第一批》規定媒體報導禁用詞……同枱人幾乎都是媒體人、廣告人;日後用字必須加倍小心,回饋國家為體驗人道主義及主權意識的舉動。
驟眼看來:大陸、中港、中台、老闆、裝逼、草泥馬、瑪拉戈壁、爆菊、JB、本屌、撕逼、呆逼、×你老母……
全皆禁用!
〈大陸〉二字意味落後、具貶意;這之後媒體報導、廣告口號、電影中將會禁止,取而代之是〈內地〉。
早在香港回歸之前,透過愛國肉彈狄娜女士電視節目中引導,深明不可用〈國內〉。國內相對是〈國外〉,香港憑什麼是國外?自此〈內地〉二字成為正統。
〈大陸〉二字成禁忌無可厚非,從此大陸妹、大陸仔、大陸婆、大陸佬、大陸貨、陳大陸……等等貶低人家字眼將會從我們視線與口語中漸次消失,回到尊重「人道、地道主義」的本質。
禁用詞分五大類:一、時政及社會生活類;二、法律法規類;三、民族宗教類;四、港澳台和領土、主權類;五、國際關係類共102項規定。
為免踩地雷、中誤區,同枱媒體及廣告界朋友大喊萬歲(〈萬歲〉二字、將來能否使用?我們都抱懷疑),總之人人回家將禁用指導背個滾瓜爛熟爾後活用,行事必然順暢潤滑。
第一項時政及社會生活類有好些我們早已習慣的用詞,將會大規模改變,簡單如:影帝、影后、巨星、天王、天后、男神、女神將由「著名演員」,「著名藝術家」取代。從此,帝、王、后、神等經常性日常用語只能潛水用,不得再現。
第四項港澳台和領土、主權類所佔篇幅頗大,可見國家對主權的極度關注。過去慣叫的中澳、中港、中台,全部落網。我們只是一個城市,不理過去如何風光,今天徹頭徹尾就是中國境內其中一個城市,不得與國家平起平坐。京港、滬港,粵澳、深澳……之類稱呼合乎城與城間規格,接受。



...................

鬥聰明 - 李純恩

鬥聰明 - 李純恩

鬥聰明 - 李純恩

Facebook的朱克伯格在北京與一班互聯網巨頭一起,得到習大大親切接見,朱克伯格用中文說了幾句套交情的話,得到中國媒體重點報導。
根據中國人的習性,但凡聽到洋人說中國話,就跟聽到中國人說洋話一樣,都會肅然起敬,從而喜上心頭,說話的那個人,也就會得到其他不說中國話的洋人所得不到的禮遇。朱臉書娶了個華人老婆,自然明白此道,所以開口就把幾句能說的中文都亮了出來。
朱臉書此心,路人皆知,不過是想FB可以在中國突破封鎖,解封吸客。在中國,因為FB被封鎖,客戶只是少之又少的翻牆一族,大部份網民與之無緣,一大塊肥肉現成放在那裏,一口都吃不到,如此饞人,怎叫朱臉書甘心?在商言商,這幾句中國話是要說的,說完了,希望行好運。
只是今天朱臉書聰明,習大大也不笨。若是說兩句中國話就能打動他,那中國話說得比朱臉書好得多的金正恩,早就日子好過了。共產黨考驗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叫「聽其言,觀其行。」FB在自由世界影響力那麼大,本來是個大忌,如何將此大忌變成大利,那就要看朱臉書的表現,那就是,FB要識做,不但在中國要識做,還要在世界上識做,這樣,中國的機會大門才會打開,只是到了那時,FB在中國,跟微信、微博,大概也不會有太大區別了。



...................

要包容,不要包頭 - 陶傑

要包容,不要包頭 - 陶傑

要包容,不要包頭 - 陶傑

在紐約新澤西,一個錫克族的美國印裔公民競選市長,由於錫克族男子不剪髮,長髮盤成髻,習俗包頭,被當地人指為伊斯蘭國恐怖份子。
錫克族宗教與印度教已經不同,跟伊斯蘭更相去十萬八千里。錫克族甚至有意脫離印度獨立。新澤西的平民將「包頭」與伊斯蘭國相混,很明顯是文化上的無知。
新澤西已經在東岸,不是中西部,算是有知識的地方,也出此錯誤,可想而知這個包頭的錫克裔人,即使是美國公民,一旦去到猶他、科羅拉多、阿拉巴馬,會招來什麼樣的「目光」。
然而,這位錫克裔少數民族公民,既然已經入籍歸化美國,為什麼還要遵循自己的頭巾習俗?為什麼不將頭巾去掉,將頭髮剪短,像西方人一樣的髮型?
美國雖然很包容,卻以基督教立國,美國的基督教是民主、自由、人權的基石。移民美國,可以選擇無神論,因為基督教到了二十世紀,不將無神論視為異端。若要標榜宗教,到了美國,一切基督教以外的宗教,及其文化習俗,都應該低調。
西方人沒有義務深入了解少數族裔的伊斯蘭教、錫克教、印度教、佛教,因為這些宗教不在西方發源。少數族裔移民美國或歐洲,卻有義務了解和尊重歐美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文明,因為這是人家的地方,不是你原來的國家。
入鄉隨俗,是「融入主流文化」的意思,因為西方耶教文明是主流,伊斯蘭、錫克教、佛教,都不是主流。邊緣和末流的文化要了解和尊重主流,主流沒有義務了解邊緣──譬如在香港,菲傭很多,香港主婦不會上課學菲律賓話,這不是傲慢,而是主客之別的體統。
新澤西人將此錫克男子當做恐怖份子,這個錫克人應該反省:為何我被當做恐怖份子。美國人沒有義務了解南亞和中東文化的分別,但歸化美國,卻有義務尊重並順從美國主流的無知。
十九世紀的中國人在紐約街頭,背後晃着一條辮子。美國小孩認為拖辮子的清人是一名醜陋的怪物,向他擲石頭嘲罵。那條辮子確實很醜陋,一九一一年之後,中國人自己就剪了辮子,證明男人剃頭梳辮子此一髮型文化,連中國人自己終也不再尊重。
剪了辮子,就少一點誤解,少一點歧視,因為西方主流的美學觀,是覺得清辮醜陋。因此,印巴男女,來到歐洲,不要面紗遮面,也不要頭巾包長髮(因為易生蚤子),就不會產生誤解。要蒙面包頭,回到你自己的國家去蒙包夠。西方的女子來到阿拉伯不也要蒙面?你來了西方為何必須蒙面?西方人覺得蒙面可怖。來到紐約倫敦,把這些勞什子布料全部扔掉,不學會尊重主家,直到人家立法禁止,你自取其辱。



...................

有種責任叫偽善 - 馮睎乾

有種責任叫偽善 - 馮睎乾

有種責任叫偽善 - 馮睎乾

尼采是哲學家,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散文家。前天我寫老和尚情陷比堅尼時,不期然就想起尼采《朝霞》(Morgenroete)第248則〈偽裝之為責任〉(Verstellung als Pflicht)。自古以來,偽君子皆受千夫所指,但丁在《神曲》特地為偽善者設置一層地獄,那兒的亡靈皆披斗篷,斗篷像偽善一樣,表裏不一,「外面鍍金,燦爛炫目,裏面則全是鉛」(Di fuor dorate son, sì ch'elli abbaglia; / ma dentro tutte piombo)。這惡行怎麼是責任呢?文章開頭,尼采單刀直入:「善良,最主要是藉着長期要顯得善良的偽裝,才得以發展出來。」接着筆鋒一轉,指出當權者必視偽善為己責,這樣才能予人安全感和信任──這句話對極了,難怪全世界的政府,不管民主抑或極權,俱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然後他把話說盡了:「謊言,即使不是『善良』的媽媽,也是『善良』的奶媽。」(Die Luege ist, wenn nicht die Mutter, so doch die Amme der Guete)留意「善良」這兒是名詞,不是形容詞。但我不禁疑惑:689說的謊言已夠多,何曾孕育出善良?最後尼采說:「恆久的偽裝練習,最終會形成天性。」(Aus der dauernden Uebung einer Verstellung entsteht zuletzt Natur)然則魔鬼長期假扮天使,最後真會成為天使?尼采認為可以,且按照他的理論,大多數天使根本是偽裝的。這篇短文令我沉思了好一會,英語有句話「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跟尼采怪論似可相通,而他最後幾句,則令我想起阿里士多德在《修辭學》說過:「習慣如天性。」(homoion gar ti to ethos to phusei)我懷疑尼采是用了奪胎換骨法,把阿氏的「習慣」轉換為「偽裝」,而最後那句「恆久的練習」則不小心暴露了靈感來源。現在回頭看看那老和尚和689,他們喜歡演戲,怎麼沒成為善人呢?若你同意尼采,理由只有一個:他們根本未盡義務,沒有「恆久地練習」,剛剛扮演善人,轉頭又露出猙獰面孔。假到盡頭就是真──偽君子地獄,也許真正要懲罰的,是無恆心的人。



...................

無微不至 - 古德明

無微不至 - 古德明

無微不至 - 古德明

十月十七日,一位建築工人在工地失蹤。警方接報,往工地察看,看錄影,推斷他沒有離開,搜索了一遍,無功而去,不復聞問。幾天之後,那工人才給發現倒斃升降機槽下。
這是兩個月之內,至少第二位年近七十的建築工人死在工地上,充分說明了新香港安老政策多麼成功,也再一次印證了政務司長張建宗的名言:「六十八歲建築工人,工資每月有一萬六千元,客觀而言,生活是不錯了。」
同時,那位工人之死,也使人想起行政長官鄭月娥盛稱的警隊精神。六月底,習近平訪港前夕,無論是他下榻處還是可能路經處,警方都慎密搜查,唯恐藏有危險品,連周圍的建築工地、叢林以及路旁的垃圾箱、路面之下的溝渠、近岸的海牀等,都不敢忽略。警員出動者以萬計。但也許是「警力有限」吧,小民失蹤,搜查可就不能太過認真,誰叫那建築工人遇難不得其時,也不得其地:假如時在六月底,地在習近平下榻處五里之內,他不論在工地上那個角落,保管警員都會把他找到。
鄭月娥十月十一日發表施政報告之後,當局天天在電臺、電視臺上宣傳說:「大家攜手同行,分享快樂……」這快樂見於建築工人的白髮,見於升降機槽下僵卧多天的屍體。鄭月娥的施政報告說得好:「香港有良好管治,富公義,享文明,政府關懷市民,無微不至。」



...................

【2D圖解】由馬腳到王菲都用過 8小時神奇霜30秒賣1瓶

【2D圖解】由馬腳到王菲都用過 8小時神奇霜30秒賣1瓶

【2D圖解】由馬腳到王菲都用過 8小時神奇霜30秒賣1瓶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擁有百多年歷史的伊麗莎白雅頓(Elizabeth Arden),是雅頓夫人一手打造的紐約美妝品牌。1910年她從Red Door salon 起家,推出很多人氣商品,其中最經典、也是美容達人必備的,就是1930年代面世,至今熱賣87年的8小時潤膚霜。許多名人巨星都是它的粉絲,如摩納哥王妃Grace Kelly、影星Catherine Zeta-Jones都是愛用者,天后王菲出門也都隨身攜帶它,因而有「王菲膏」的暱稱。


天后王菲是雅頓8小時潤澤霜的愛用者。

8小時潤膚霜最初是愛馬成癡的雅頓夫人,為了照護馬兒雙腳而調製的乳霜,除了用作按摩,還能修復馬腳磨損與撕裂傷,她在與顧客介紹產品時還說:「試試它吧!連馬匹都適用呢!」雅頓夫人某次坐飛機遇上跌倒受傷的小男孩,她將乳霜抹在小男孩的傷口,8小時後飛機抵達目的地,小男孩的傷口竟已結焦,8小時潤膚霜因而得名。它還被稱作「神奇萬用霜」,適用全身每處肌膚,如手部、指甲邊緣、髮尾開岔、剃鬚損傷,護唇 修眉 關節粗糙位皆可使用,除了獲獎無數,1940年代還被女性列為「最想收到的聖誕禮物」,更創下每30秒就賣出1瓶的紀錄,平衡油、唇膏、身體乳液等延伸品項也陸續推出。近幾年還推出年度限量包裝,美麗傳奇換上新裝,繼續延續。


雅頓夫人打造出百多年歷史的伊麗莎白雅頓美妝品牌。


8小時潤膚霜在2017年推出全新包裝。

記者︰張家玲



...................

Tania和《納粹的孩子》 - 高慧然

Tania和《納粹的孩子》 - 高慧然

Tania和《納粹的孩子》 - 高慧然

如果你的父親是英雄,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頭上有光環?如果你的父親是罪無可恕的惡魔,你又會怎樣看待自己的身世?旁人呢?旁人又會怎樣看你?你在旁人的眼光中如何自處?雖說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可是,生活於群體中的人,真的能夠完全擺脫父輩的影響嗎?尤其是,當他們的父親是人類史上最滅絕天良的納粹?
我正在看的其中一本書,書名叫《納粹的孩子》,原著法文,由任職刑事律師的Tania Crasnianski撰寫。這是Tania的第一本書,為撰寫此書,她甚至放下了她的正職。
Tania血管中流淌着德國、法國、俄國這三個國家的血液,她認為德國這一部分對她的人格形成有重大影響。雖然以上三個國家的人都有各自的民族歷史,但是只有德國,對她來說是與生俱來的負擔。戰後,Tania的外祖父那一代人一直避免談及納粹對猶太人的惡行,他們身處那個時代的時候,保持了沉默和屈服。Tania的母親身為德國人,二十歲那年隻身前往法國,希望擺脫德國人這個身份變成法國人。所以當Tania着手寫這本書,並為寫作而走訪多個納粹的孩子時,她的母親非常不解,不明白女兒為甚麼偏偏要提起德國人希望忘卻的話題。
不過Tania的想法跟她的母親、外祖父很不一樣,她深信,只有了解歷史,才能走向明天。
歷史,是不該被遺忘的。



...................

無微不至 - 古德明

無微不至 - 古德明

無微不至 - 古德明

十月十七日,一位建築工人在工地失蹤。警方接報,往工地察看,看錄影,推斷他沒有離開,搜索了一遍,無功而去,不復聞問。幾天之後,那工人才給發現倒斃升降機槽下。
這是兩個月之內,至少第二位年近七十的建築工人死在工地上,充分說明了新香港安老政策多麼成功,也再一次印證了政務司長張建宗的名言:「六十八歲建築工人,工資每月有一萬六千元,客觀而言,生活是不錯了。」
同時,那位工人之死,也使人想起行政長官鄭月娥盛稱的警隊精神。六月底,習近平訪港前夕,無論是他下榻處還是可能路經處,警方都慎密搜查,唯恐藏有危險品,連周圍的建築工地、叢林以及路旁的垃圾箱、路面之下的溝渠、近岸的海牀等,都不敢忽略。警員出動者以萬計。但也許是「警力有限」吧,小民失蹤,搜查可就不能太過認真,誰叫那建築工人遇難不得其時,也不得其地:假如時在六月底,地在習近平下榻處五里之內,他不論在工地上那個角落,保管警員都會把他找到。
鄭月娥十月十一日發表施政報告之後,當局天天在電臺、電視臺上宣傳說:「大家攜手同行,分享快樂……」這快樂見於建築工人的白髮,見於升降機槽下僵卧多天的屍體。鄭月娥的施政報告說得好:「香港有良好管治,富公義,享文明,政府關懷市民,無微不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