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星期日

惊艳有余,实用不足:表盘式日历提醒 TODAY 评测 - 少数派

惊艳有余,实用不足:表盘式日历提醒 TODAY 评测 - 少数派

惊艳有余,实用不足:表盘式日历提醒 TODAY 评测

说起曾经大名鼎鼎的全能记事本 Awesome Note 乐顺备忘录,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不过开发商 BRID 除了在一年前适配过 iOS 7 之外,便无大动作,令人一度怀疑 BRID 是否已经开始不思进取,或者打算退休了(毕竟也是傍过三星的)

本月初 BRID 终于有动作了,在 iOS 平台推出了 TODAY——一款主打日历、日程提醒、目标跟踪以及纪念日管理的效率类应用。其最大的卖点便是率先在通知中心采用了表盘式时间部件。笔者也是第一时间就被吸(jīng)引(daī)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TODAY 究竟是不是库克派来逼人换大屏的救兵?

表盘式界面

除了通知中心,应用的默认页也是表盘设计。跟主流的列表式比起来,表盘式界面对于任务时间的分布更为直观,相信平常有使用指针式手表的同学们很快便能感受到,TODAY 就像你的第二个手表。当然缺点就是屏占比太大。本文截图均来自 iPhone 6,大家自己看着办吧。如果不喜欢表盘,通知中心有个列表图标可让用户随时切换。

识别自然语言

首先得泼一泼冷水——仅限英文。输入英文的话,应用能自动识别例如「Let's meet at 2:00 on Fri」这样的句子。为了方便用户输入时间,BRID 还很贴心地加了特制的数字键盘。不过可能由于这个功能,应用对中英混输的支持不太好,比如笔者尝试输入「写 TODAY 评测」,确认之后发现「TODAY」这个单词不见了。

日历与提醒

这俩功能跟主流应用几乎一样,就不一一详述了。日历支持 iPhone 自带日历以及节假日日历,但可惜的是不支持 iOS 8 的农历日历。

目标跟踪

TODAY 尝试加入了一般日历应用不太会有的「目标跟踪」,但功能稍嫌简陋,只有简单的计数「签到」功能。比如笔者的目标是「半年内买 10 部 iPhone 送给老婆」,然后我就买一部「签到」一下,直到买够为止酱咯。而像 Habit List 这种「专业」的,在时间安排和任务统计等方面则相对强大得多。

纪念日管理

相信大家都明白,纪念日管理功能其实就是一个重新包装过的提醒功能。不过为什么我们会用,甚至还有人开发专门的纪念日管理应用呢,原因之一就是便于集中管理和查看。比如说我可以设置一个条目「我已经失恋了 XXX 天」,方便随时找回当天啊多么痛的领悟。但 TODAY 的纪念日竟然不让人设置已过去的日期……

不算很痛的领悟

TODAY 的功能主要就是以上这些。这么说吧,表盘式界面很惊艳,很创新。对于效率类应用,不管怎么样的设计,笔者觉得都需要为实用性服务。所以如果你觉得表盘的「展现方式」对你很实用,可以入手。但就应用的整体表现来看,如果你更想要一个成熟、专业的日历应用,可以让你专注于「日程的管理」,其它的选择也有很多,比如有口皆碑的 Fantastical 2

One more thing,除了表盘,这货其实就是阉割了记事功能的乐顺啊……



I

To-Do 应用太复杂,我用这三款 App 管理目标 | Matrix 精选

To-Do 应用太复杂,我用这三款 App 管理目标 | Matrix 精选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轩Sir

53cb0be92e33a29407a1eaaec286300f56982_mw


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一个纯净、小众的写作平台,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思考。欢迎忠于写作,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原文链接

「待办清单」(To-Do 类 App)是一种有效的任务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管理琐碎的日常工作。然而对于一些如阅读系列书籍、背诵六级单词、学会弹唱、坚持写作这类长远目标,使用「待办清单」会使其变得庞大、繁琐,产生过多心理压力,亦缺少有效的衡量机制。

实现长远目标,就必须引入目标管理的方法,长远目标有几个共同点:

  1. 需要持续的投入时间

  2. 需要大量的重复投入

  3. 达成目标后的回报丰富

其中第 3 项是我们愿意定下一个长远目标的动力,无论是获得知识、练就流利的口语,还是获得撩妹技能,都能给我们带来极大成就感。

然而想要实现「马拉松赛跑」式的目标管理,除了内驱力外,还应当加以合适的方法/工具作为辅助,使用下面三个方法 / 工具,可以让实现这件事变得容易点。

用 AT 设定期限:没有期限的目标都是耍流氓

目标是有最后期限的梦想,没有时间限制,目标就会化为泡影。

人们都清楚长远目标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人们也都害怕目标「遥遥无期」,设定期限就是要让目标「指日可待」。

354520.jpg

我们要用到的 AT 是一个「倒数日」App,没有花哨的功能,点击添加后输入目标名称和期限就可以了。需要强调,这一步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目前的状况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避免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也许要经过几次修正才会找到正确的截止日期。

AT 能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距离截至日期的进度,非常的直观。强烈推荐开启 AT 通知栏 Widget,并放到第一位,这样给目标设定好期限后,就不需要再打开 AT 了,方便掌握目标进度。 

4.png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AT,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吧。

在 Today 签到:自我激励、检查、回顾

通过上一步,已经对达成目标的日记心中有数。接下来有必要记录每天为达成目标所做的努力,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正向反馈。

354542.jpg

Today 是一款精致的签到 App,少数派上有过多次推荐,我本人用过这款后就不想再尝试其它类似软件了。

你可以设置一张图片,以视觉化的方式激励自己达成目标,比如健身的话,就用一张完美身材激励自己,或者也可以放张逗比一点的图,随心所欲、开心就好。 

354545.jpg

Today 允许为目标制定签到频率,每天一次,或者每周几次,又或者每月几次都没问题,非常人性化。我不太喜欢死板的日签,所以将不同目标按轻重急缓分为了每周 1-5 次。

以上都属于做计划的范畴,做完这些就可以讲讲我大爱的功能了——Today 提供了多种易用的自我检查工具,并能以卡片的方式直观呈现,包括健康图表、自定义图表、自定义计数器、照片、日记、备注、里程碑。这些卡片是我们能够实现自我激励、检查、回顾的关键。

12.png

这是我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 在「背单词」这一目标中,加入了里程碑和计数器。里程碑记下了我想实现的阶段性目标,计数器记录了已经掌握的单词数,每次去狠按加号的时候心里真的很过瘾。
  • 「读书」这一项中我加入了图表和备注。在图表中输入我正读的一本书的页数(电子书可以设置成百分比),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检查到达目标的距离。备注我是做为读书笔记去用的,读完书时候可以在这里写个三言两语作为总结回顾。
  • 「健身」一项我添加了健康图表、备注、图片。健康图表会自动获取 iOS 健康应用中的数据,结合运动手表手环,方便把握每天的运动量。在备注里写下每天的健身心得,对每天的健身情况进行检查、改进。在图片中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拍一下自己锻炼部位的变化,看到自己的成长对于达成目标会更有信心。(图片里的肌肉男当然不是我)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如果觉得记录图片、文字、数据太麻烦的话,只需要签到就好了。我虽然用了自我检查工具,每周也只记录 3-5 次而已,不必拘泥。

你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 Today,记录你的小目标的进度。

 开启计时器:心无旁骛就这么简单

讲完了宏观上的规划和检查,到了微观,也就是具体每天的实施阶段如何做到心无旁骛呢?我要推荐的这款实用神器是系统里自带的钟表

别笑,我是认真的!这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一款好产品!我用过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工具、注意力管理工具,到现在计时器是我每天使用最多的一款产品,极大提高了做事效率!

简单的事情就该归于简单。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冒出一个公式:今天要花 XX 时间去做 XX。计时器就是要帮你记录在当前事情上所付出的时间。

354528.jpg

市面上有五花八门的 App 帮助人们保持专注,在我看来它们过于复杂或华丽,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这就是我为什么推荐系统原生计时器的理由。以 iOS 自带的计时器为例,优点显而易见:

  1. 轻量,简洁;

  2. 支持 Siri,瞬间调用;

  3. 可直接在锁屏界面查看;

  4. 可以随时暂停,无需担心丢失进度(一些第三方 App 清楚后台后会丢失计时进度)

其中第四项还涉及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请允许我在这里多花一点笔墨说明。

当我们想专注一件事情时,总免不了的被一些意外打断。比如读书的时候快递来了,或是接到电话要临时处理一件事情,也可能只是累了想活动下身体。这时候就可以先按下计时器的暂停,稍后再继续阅读。

这不是分心,而是坦率地承认在做事时一定有各种小状况发生(墨菲定律),难到不是吗?对于一个长远目标,保持连贯的时间投入才是真正的专心。

多说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我之前经常给自己规定下午 2:00 到 4:00 是阅读时刻,很多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但好像并没读多少东西,心里很是沮丧。究其原因就是那些小状况导致无法衡量真正投入的有效时间。

用了计时器的方法之后,我不再规定读书的时段,而是规定今天要在读书上付出的有效时间,所以并不害怕会被事情打断。可衡量的即时标准效果也更好,获得了更少焦虑、更多专注、更多成就感。

结合 Today 中的「自定义计数器」,将这些有效投入时间记录在案,日积月累,看见自己的进步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总结

以上是我要分享的工具,更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

  1. 用 AT 设定期限,让长远目标指日可待;

  2. 在 Today 签到,对行动进行记录并加以改进,看到自己的进步;

  3. 用计时器帮助自己专注,只关注有效的投入时间,简单有效可衡量。

希望这些工具、方法可以启发你,帮助你心无旁骛去实现一个大的愿望,帮助你变得更好。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轩Sir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1c1bed7604a652548f5cbbee2b017b795675e_mw



Original Article: http://sspai.com/36159


I

PrtScr,强大又不失趣味的 Windows 截屏工具 | Matrix 精选

PrtScr,强大又不失趣味的 Windows 截屏工具 | Matrix 精选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MilkShake羊

ddbb5362a4d18e70527602ffce99fe7756a53_mw


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一个纯净、小众的写作平台,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思考。欢迎忠于写作,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原文链接

今天介绍一个 Windows 端的截图工具,它朴素的名字叫 PrtScr。我对于效率工具的追求一直没有终结,比如截图工具。众所周知,即使不是用第三方截图应用,macOS 自带的截图工具也够用了。

然而,这在 Windows 系统属于重灾区,每次使用自带的截图工具都会感觉很差劲,也找不到替代工具(懒)。截图工具并不是一个特别日常的需要,但在需要时使用 Windows 原生就一次次增加我一点点心底的「戾气」。当然,很多人是在使用 QQ 截图,呃,finger crossed,怎么说呢,我的宗旨就是能不用国产软件就不用,这纯粹是个人喜好。

后来我发现了这款应用,这是一款每使用一次就心情愉快一次的截图应用,从使用体验到动画效果和音效,即使它是一款 08 年初登场的应用。

这是官网主页的界面,显示了这个开发团对的两个项目,另外一个是一个「燃」向的应用NAPALM,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我们主要就来看一下这款「萌妹」Logo 的 PrtScr。

Screenshot 2016-11-11 20.40.42.png

PrtScr

首先介绍一下官网的说明介绍:

Sure, there are loads of free screen capture tools, but this is not another cheesy, spreadsheet-looking one. This one offers directness, ease of use, and does it with style.

 

是的,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截屏工具,但这绝对小清新!超凡脱俗!它,直接!易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You may ask, what's wrong with Microsoft's own Snipping Tool? It's great, but unfortunately restricted to the Windows Tablet PC Edition, and some versions of Vista. Also, Snipping Tool fails to capture overlay windows (those translucent windows mostly used by desktop gadgets).

 

你或许会问,Microsoft 自带的截屏工具怎么了。呵呵,挺好,不幸的是对于 Windows 平板电脑和「Vista」的版本有一些问题。而且无法捕捉重叠窗口(桌面小工具主要使用的半透明窗口)

大家也看出来了,官网的介绍说明很有个性,像极了「中二」少年。接着,它对系统的要求也很有个性:

Windows XP/Vista/7 whatever isn't by Apple.

 

支持 Window XP/Vista/7 哼,反正什么都行就是不支持 Apple。

这是一款「古老」到不行的软件,它在 2008 年 3 月 20 日上线,维护到 2009 年 5 月 13 日就不再更新。尽管如此,也丝毫不影响用使用的流畅度和逻辑性。

Features

首先介绍最喜欢的几个特点:

  • 自定义热键(Hot Key)/ 截图后工作流(After Capture)/ 图像格式和质量 (Target image)

设置界面如下:

PrtScr setting.jpg

在 Hot key 下你可以使用默认设置,也可以修改为自己习惯的热键。截图后也可以选择「直接保存至桌面」「编辑」或是「后台复制」等选项,甚至还能选择是否截「鼠标指针」选项。

随意确定边界

想知道为什么下面「轨迹」这幅图还有镂空部分吗?它已经「随意」到我开始研究它算法的地步了,这不是简单的拖拽轮廓的左侧或者右侧,是一个跟出发点形成的矢量围成的部分,这一部分将在本文最后讨论(如果还有兴趣的话)

PrtScr 位移.jpg

圈点标记

有了截图,就会用到标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你标记的地方在截图范围以外,它保存下来的截图依然包括你的标记。 

sensor of GT300KAI-0340-D.pdf - Adobe Acrobat Reader DC.jpg

自动识别当前文档名并命名该截图

对于我这种能少一步就愉快一点的人来说,就是良药。

Last but not the least:动画和声音效果

这儿我要声明一下,在我 14 年换 Windows 笔记本后就再也没用过 QQ 截图,当时换笔记本的原因也是只要启动 QQ 就死机,所以也许上述功能「臃肿」的 QQ 截图也能实现吧。但是像这样有「好点子」的「中二」软件,它的动画效果才是起初最吸引我的地方。

附上介绍视频,但仅限 Youtube ,请戳 PrtScr YouTuBe 视频不能看视频的同学,我也用 Live Photo 保存了 GIF 图:当截取图片后,它会「嗖」一下「飞」到屏幕角落,并且晃动着等待下一个操作。

相信我,你会一直玩这款软件。 


「飞」

「晃动等待」

使用逻辑

下面介绍一下使用逻辑,分为四个层级:热键唤醒、任意选择需要的轮廓、松开鼠标完成截图、选择需要的方式发送截图或者保存截图。每个层级下也有好几个并列选项,例如保存截图可以直接拖拽桌面,可以后台复制,可以发送邮件,可以打印,当然不满意还可以取消。

  • Step 1:热键唤醒应用
  • Step 2:选择需要的轮廓
  • Step 3:松开鼠标截图
    • Step 3.1:左击鼠标确定截图
    • Step 3.2:右击鼠标圈点截图
    • Step 3.3:Ctrl+ 左击鼠标形成矩形框选择截图 所有截图选定后,会自动从屏幕中央「飞」向右上角。
  • Step 4:保存截图

PrtScr.jpg

在保存截图的最后一步,我们可以看上面示意图,显示截图后的选项有:

  • 拖拽桌面保存
  • 另存到目标地址
  • 邮件发送
  • 编辑
  • 打印
  • 后台复制
  • 取消

我的用法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在实验的时候会直接将数据或者需要讨论的地方上传到 Google Slides,很多时候需要将某一部分截图圈点后贴到 Google Slides。在使用了 PrtScr 之后更是事半功倍。

  • Step 1:截图
  • Step 2:圈点界面
  • Step 3:确认轮廓并截图
  • Step 4:设置界面中勾选「To clipboard」
  • Step 5:去 Google Slides 粘贴截图
  • All Done

相信有六种保存方式,大家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流。也可能是我对截图的要求不高,我在 Windows 上最一开始是用快捷键 Ps/Sr,再后来用系统自带截图工具。自带截图工具也就基本满足最低需求,而且这款软件有更多的定制化设置。除此之外还可以右击任务栏图标进行延迟截屏,等等特性等待大家慢慢摸索咯。

从截图轮廓线说起

在仔细把玩了 「Prt Scr」几周后,需要截屏的时候总忍不住多玩几次,画出曲线然后心里会跟着喊一句「There you go」,发现它截图的曲线和轨迹很有意思: 「在自由截图的情况下,它的截图范围是是首尾相连的直线与轮廓内侧所包围成的图形」,比如下图:


黑色阴影表示要截的图

实际截图

这就让我想起来物理量「位移」。位移的定义就是「位置的改变」,简单而言,它是矢量,像这样:

Distancedisplacement1-zh-hans.png

如果要计算该闭区间的微积分的话,还有高等数学中的「格林公式」,其中一部分定义是「边界曲线的正向」,而「格林公式」的物理意义是「沟通了沿闭曲线的积分与二重积分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上述阴影的面积可以用「格林公式」计算出来。

因此,我推测它的算法可能跟轮廓内侧和起始和终点的位移矢量有关。希望给大家一个点,在有基本功的编程er 们面前,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尾巴 + Bonus

在 iOS 使用的初期,我不断地尝试各种应用,截图的、P 图的、文字处理的等等等等,但渐渐的有了自己喜欢和习惯的软件后,配合自己的工作流,已经很效率的完成了一件件分解的工作。这时候,我已经没有精力和那种心情去尝试一款「更好」的工具了,心底也跟自己说,「行了,就这样吧,现状已经挺好的了」。

这时候我会恐惧,担心,好像这样是「拒绝新鲜事物」的开始。但你知道并不是花了时间就有相应的收获的,这也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我希望这是一款很实用的软件,也希望这款 Windows 上的软件,可以为大家的某个截图动作时增加一点点乐趣,嗯,那个词,如果没记错,应该是来自村上春树的「小确幸」。

最后,如果没法去 Youtube 看的同学,我也用 Evernote 分享一下它的 BGM,来自某个 FreeProject 背景音乐今天听依旧「燃」。

你可以在 PrtScr 官网 免费下载这款软件,让截图也变成一件好玩的事儿。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MilkShake羊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可获取应用下载链接:PrtScr,强大又不失趣味的 Windows 截屏工具 | Matrix 精选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f54cbc472fa5d1a811be9b6b33e52f6156391_mw



Original Article: http://sspai.com/36169


I

新款 MacBook Pro 到底怎么样?看 15 家国外媒体怎么说

新款 MacBook Pro 到底怎么样?看 15 家国外媒体怎么说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nerd_du

652bc334cf54f4d8054a248fa7e6601256a9f_mw

编注

新款 MacBook Pro 虽然很惊艳,但是高昂的价格不少人都打算多看一些评测之后再做决定,随着首批 Touch Bar 版 MacBook Pro 陆续开始发货,国外各大科技网站 / 博客都发表了新产品的评测,iDownloadBlog 摘选了 15 家媒体 / 博客对新款 MacBook Pro 的看法,现在我们对文章进行了编译,如果你也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剁手,希望这些评测能给你一些参考。

你可以 点此阅读原文

随着第一批订购新款 MacBook Pro 的用户开始陆续收到他们的新电脑,网上也开始出现各种关于这台新产品的评测。评测者们对于 Touch Bar 的作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噱头,但是也有人认为它确实可以提升生产力。

至于电脑性能方面,各方的评价也不一致:一些人表示硬盘和内存速度的提升让电脑变得非常强大,另外一些人则指出 Skylake 架构的 CPU 性能和 2013 年之后的 MacBook Pro 相差不多。

Jason Snell, Six Colors

Touch Bar 让 Jason Snell 很是兴奋。

Touch Bar 并不死板地显示固定的内容。一切都有着漂亮的动画,不仅是淡入和淡出的过渡,还有丰富、流畅的滑动效果。尤其是右侧 Touch ID 那一部分,当系统请求 Touch ID 的时候,动画犹如呼吸般增长、变淡,这种动态显示效果简直太棒,你禁不住要在那里按下手指。这是一处我非常喜欢的动画细节。

 

但和以往的一排功能区键位相比,Touch Bar 的 OLED 屏幕显示并没有一直延展到显示屏玻璃的最边缘部分。也就是说,Touch Bar 内容显示展开后并没有和下面的实体键盘位置对齐,看起来会有些奇怪。

下面是 Snell 关于 Touch Bar 的体验视频。

对于最近网上传言的按下 Touch Bar 最左边的位置(非 ESC 键本身)也能够实现 ESC 的功能,我觉得这说法并不是太准确,因为有时候真的可以做到,而另外的时候也并不能实现同样的效果。下方是 John Gruber 的实操视频。

我觉得若不用眼睛看着就能「按到」Touch Bar 上的 ESC 键的话,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Keyboard chameleon

Jim Dalrymple, The Loop

Jim 认为最高 16GB 内存的限制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

为了检验新款 15 寸 MacBook Pro 是否足以胜任音频剪辑的工作,我在 Logic Pro 里打开了一个含有 40 个音轨的项目。这首歌里有一些 Loop,鼓声,以及一些现场录制的乐器声。我重新播放这首歌,加录了一段吉他,又添加了一些音效,一切就像我平时制作音频时那样。

 

这时我查看内存使用情况,发现 Logic Pro 使用了 1GB,而我的 MacBook Pro 有 16 GB 内存,因此我完全不必担心内存不够用。

 

我理解 16 GB 的内存限制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问题,但对大部分人(包括我)来说他们从来都不需要一台超过 16 GB 内存的 MacBook Pro。即使以往没有 16 GB 以上的内存,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照样用得很好。对于一台 Windows 电脑来说更多的内存会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对一台 Mac 来说并非如此。你得从整体来看待这个问题,硬件,软件,系统,以及内存优化机制。

和一些测评者不同的是,Jim 并不认为 Touch Bar 是一个噱头。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我们的工作流习以为常,未曾考虑过为何要这样做。然而,如果你认真考虑使用 Touch Bar,你就能发现它能帮我们更简单容易地完成工作。

 

举个例子:你在使用「计算器」时,是否曾键入数字或点选功能键?对于这类应用,不论哪一种方式都很痛苦。有了 Touch Bar,所有的计算功能键都被放在数字键上方的 Touch Bar 里,这明显让整个流程更简单了。

 

Apple 的应用里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并且随着第三方开发者对 Touch Bar 的适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样方便的体验会越来越多。

Touch Bar 很酷,但 Touch ID 同样不容忽视。

当你需要输入密码来确认变更或删除应用时,你只需要把手指放到 Touch ID 上就可以了。这也可以用于变更系统设置。指纹验证比输入密码要快得多。Touch ID 虽小,但它非常重要。

评测原文:Review: 15-inch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Susie Ochs, Macworld

Susie 对于新款 MacBook Pro 的扬声器效果赞叹不已。

新款带有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除了宣传上铺天盖地的 Touch Bar 这一焦点硬件外,内置的更优秀的扬声器也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Apple 官方解释说这一次由于扬声器直接连接在电源上(不经过变压器),产生出的效果就是扬声器的性能峰值搞了一倍。你轻轻松松就能听见和老款的明显不同。

 

听音乐的时候把音量开大的效果真的太棒了,在观看视频和体育视节目时声音效果也足够震撼。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的扬声器效果甚至要比 13 英寸的更棒,但是无论是哪款,都已经可以让你在以后出门时不用再带蓝牙音箱了。

那你是否应该立即入手新款 MacBook Pro 呢?

新款 MacBook Pro 有非常多值得入手的理由,它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价格了。虽然它们的价格可能会在下一代 MacBook Pro 上市的时被下调,但是如果你急需买一台 MacBook Pro 的话,那么它还是值得购买的。要是我买的话,尽管 15 英寸版本「更 Pro」,但我还是会选择 13 英寸带 Touch Bar 版本,并且把内置存储空间升级到最高。

你也可以等着苹果推出下一代 Kaby Lake 架构的版本,到时候现在这款电脑肯定就会降价了。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The best bits of iOS in a really great Mac

Walt Mossberg, The Verge

华尔街日报的前科技专栏作家在把玩一段时间的 13 寸 Touch Bar 版的 MacBook Pro 后,认为新款最大的改变在于,MacBook Pro 原先的定位是面向视频编辑或设计这样的专业工作,而现在面向的用户群则扩大到了更多普通大众。

他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电池剩余时间的预估不准确:

在我多年使用的极端测试中,这台机器的使用时间超出了苹果宣传的 10 个小时。这项测试包含将屏幕亮度设置在 100%,并保持常亮不暗屏,循环播放音乐,保持 WiFi 打开以在后台接收邮件、推文、Facebook 消息。结果:电池续航时间为 11 小时 38 分钟。

 

我进行了第二次测试,这次将苹果默认的节能设置打开,屏幕亮度为 75%,并进行了一系列对我来说的日常使用,如网页浏览,收发邮件,看了几个短视频,上 Twitter Facebook,轻量写作,使用 Slack 等。电池续航时间为 8 小时 22 分钟。

 

更糟糕的是,苹果内置的电池剩余时间的估计,在电量即将耗尽前的跳动很大,并且非常不准确。

据 Mossberg 的说法,苹果表示这是一项已知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新款处理器相比于老款,能耗调节的上下浮动范围更宽了,使得电量剩余时间的预估变困难了。

在总结部分,他写道:

新款的 13 寸 MacBook Pro - 即使没有 Touch Bar 的基础款 - 并不便宜。同时,它们可能会让专业用户失望。但对于日常的 Mac 使用者 - 比如 Air 的使用者,或者更老款的低端 Pro 的使用者来说,新款是唯一够薄、现代、同时配备了最新款处理器的选择。

 

Touch Bar 在未来可能会有所用途,但目前来看并没有 Magic 般的体验。电池续航时间可能并不像苹果所宣称的那样。你可能也不会喜欢新款的键盘。不过,如果你是 Mac 的忠诚用户,正准备从老款的 Air 升级 - 并且不打算使用处理器性能不佳的 MacBook - 新款的 Pro 是苹果提供给你的选择。你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新款的 MacBook Pro 是一个够快、够薄,却又未到达终极形态的中间产物,Mossberg 写道。

评测原文:Mossberg: New Macbook Pro Is A Fast, Slim Tweener

Joanna Ster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华尔街日报提到:同旧款相比,新款 Macbook Pro 使用了更快的芯片以及加入了 Touch Bar 和 Touch ID 等新特性。另外,电池续航和性能表现依旧出色。

所以,你要怎样选择呢?现在入手旧款,因为它仍然具有足够的性能,以及舒服的键盘和大量的接口?还是选择趋势,便携又漂亮的新款 MacBook Pro ?又或者是我现在的状态:盯着自己已经工作了三年的旧电脑,想想它还能再工作个一两年,然后自然被淘汰掉。

下面是新款的上手视频。

评测原文:Apple MacBook Pro Review: Same, Better and Worse

Brian Heater, TechCrunch

Brian 喜欢新款 Macbook Pro 更强的芯片、更快的 SSD 以及更大的内存,他表示这些新的特性让 MacBook Pro 成为了一款值得升级的设备。「特别是对那些 MacBook 已经奄奄一息,风扇噪音不断的用户,这就是他们所等待的重大更新」

MacBook 有着更强的处理器和硬盘,更棒的屏幕与扬声器,简洁的设计与更新的硬件紧密结合。Touch Bar 从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这种全新的输入设备,有可能改变我们与电脑应用程序的交互方式。

最后,Brian 写到:

对于那些一直坚持等待购买 新 MacBook Pro 的用户来说,时机到了。此次升级的前瞻性应该会让 MacBook Pro 在未来的几年内保持生命力,直到下次的重大更新。希望你在此期间也能一直省钱。

评测原文:Apple looks ahead with the new MacBook Pro

Brian X. Chen, The New York Times

Brian 用「薄且快」来评价新款 MacBook Pro ,它对于大多数人都足够用了。但同时也强调新款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目前来看 Touch Bar 显得有些「华而不实」,且大量的外部设备都尚不支持 USB-C 接口。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普通用户或者买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人而言,他们仅仅需要一台可以浏览网页和运行常用软件的电脑而已,新 MacBook Pro 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拥抱 USB-C 接口,或者预算吃紧。完全有理由等待新款有更好的用武之地或者降价的时候再入手。

评测原文:Apple's New MacBook Pro: Fast and Light, but Not for Everyone

Dan Ackerman, CNET

Dan 认为 Apple 的新 MacBook Pro 会被一大批新用户所喜爱。在缺点方面,他认为 Touch Bar 目前不足以成为一个「必备」的功能。在他看来,13 寸不带 Touch Bar 的新 MacBook Pro 可能会成为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虽然真正的专业用户(占整个购买者的 5%)可能会对新 MacBook Pro 有所不满,但 95% 的购买者会认为新 MacBook Pro 值得购买。

新 MacBook Pro 是迄今为止 Apple 最强大的笔记本电脑。和上一代 MacBook Pro 相比,新 MacBook Pro 的触控板面积扩大了一倍,并且做到了重量和 MacBook Air 大致一样的情况下厚度更薄(14.9 mm vs 18 mm)。此外,和 12 寸的 MacBook 相比,新 MacBook Pro 拥有微调后体验更佳的第二代蝶式结构键盘。

评测原文:Apple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Second-screen dream machine

Andrew Cunningham, Ars Technica

Andrew 注意到那些习惯合上盖子使用外接显示器的用户在大多数时间是用不到 Touch Bar 的快捷键的。

如果你经常把 MacBook Pro 接上外接键盘作为台式电脑来用,那 Touch Bar 对你来说就没有任何作用。不过当我刻意去 Apple 原生应用的时候,Touch Bar 还是非常讨人喜欢的。

 

只需一两个使用的快捷键就能让你感受到 Touch Bar 的好处:在 Safari 中创建新的标签页,在「终端」里查找 main page,修改备忘录中的字体大小或者创建待办清单。

 

不过,我平时使用最多的应用是 Word、Outlook、Slack、Tweetbot 和 Chrome。微软已经开始为 Office 套件适配 Touch Bar 了,但是如果其它的应用开发者短时间内不打算适配这个新特性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 Touch Bar 区域都会处于一大片空白的初始状态。

接着说一下显卡,苹果称新款 MacBook Pro 中采用的北极星架构 AMD 显卡(Radeon Pro 450、Radeon Pro 455 和定制款的 Radeon Pro 460)可以同时支持四台 60Hz 的 4K 显示器,或两台 60Hz 的 5K 显示器(不含内置显示器)

能够实现这一效果还要归功于 MST(Multi-Stream Transform) 技术,该技术允许电脑通过一条 Thunderbolt 3 线缆向显示器输出两股 DP 1.2 信号流。

当你用新的 MacBook Pro 连接 LG 的 5K 显示器时,你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图片其实是由两张图片无缝拼合成的一张大图,这是因为 Intel 的 GPU 和市面上的大多数显示器都只支持 DisplayPort 1.2 标准,而这个标准没有足够的带宽去带动 60Hz 的 5K 显示效果。

 

这个方法(MST)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这样会让电脑支持的外接显示器数量会下降,Intel 的核芯显卡最多可以支持三台显示设备(3 股 DP 1.2 信号流),其中两股去带动一台 5K 显示器,再加上一股在带动笔记本显示器,一个 Intel 显卡就只能带动一台 5K 设备。

 

而 AMD 显卡可以支持最高六台显示设备(6 股 DP 1.2 信号流),所以你可以用 4 股信号流带动两台 5K 显示器,1 股带动笔记本显示器,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剩下 1 股可以让你再接一台显示器。

Andrew 认为用 AMD 显卡来替代之前的 Intel Iris Pro 显卡,让新款 MacBook Pro 在显示性能上相较上一代有了巨大的进步。

经过测试他发现,相比于去年发布的新款 MacBook 和以往四年的 MacBook Pro,内置 AMD Radeon Pro 455 的 2.7 GHz 15" MacBook Pro 在显示性能上表现出了「惊人的进步」。

但是另一方面,  新款的显卡依然不足以带动大型游戏或者 VR。

苹果没有在技术上更进一步是不是很让人失望?是的。因为对外接显示器的支持而牺牲功耗平衡是不是很差劲?是的。但是,这些中端款 GPU 是不是和过去十年发布的 MacBook Pro 的显卡前后矛盾(反常)?不是的。

这是新款 MacBook Pro 的显卡跑分结果:

苹果声称新款 15" MacBook Pro 的显卡性能是前作的 1.3 倍,处理能力也提升了 2.5 倍,但是你要知道,苹果提供的这些数据是基于 AMD Radeon Pro 460 显卡的版本。

尽管 NVIDIA 基于 Pascal 技术的显卡支持了 DisplayPort 1.3 标准,但是 Andrew 不认为苹果应该使用 NVIDIA 来替代 AMD,因为 Thunderbolt 3 并没有适配 DisplayPort 1.3,目前仅支持到 DisplayPort 1.2.

以后的电脑可以仅用 3 股 DisplayPort 信号流就可以同时带动现在需要 5 股才可以带动两台 5K 外接显示器和一块内置显示屏。但目前来看,如果苹果打算同时支持两台 5K 显示器,AMD 是他唯一的选择。

有趣的是,NVIDIA 的 Pascal 显示芯片并不支持通过 MST 技术带动双 5K 显示器。

那他是否建议购买新的 MacBook Pro 呢?

如果你现在使用的 MacBook Pro 是 2012 年之前购买的,而且你也对 Touch Bar 的潜力表示认可,那么新款的 MacBook Pro 是值得期待的,退休掉服役四五年的老电脑,你会得到一台拥有全新设计、性能出色、屏幕出彩、多功能接口、新键盘的电脑。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并不是 Touch Bar 的设计,而是昂贵的价格。

 

与之相比,市面上高端款的 Windows 笔记本仅需要一半的价格,即便苹果在 SSD 速度和显卡上仍然领先。还是觉得 Touch Bar 应该加入 $1499 的版本中,而现在那款不含 Touch Bar 的版本应该面向入门级市场,因为目前苹果的入门级 MacBook 都是 2015 年中期发布的,它们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更加尴尬。

评测原文:Touch Bar MacBook Pros give an expensive glimpse at the Mac's future

Lance Ulanoff, Mashable

至于新的 Pro 移除所有老式接口以及 Dongle Hell(指陷入各种转接器的「汪洋大海」)

移除所有这些接口对于苹果来说是一项很冒险的举措,但实际上,你最多也只能埋怨他们这一步迈得太大。毕竟苹果不是唯一使用 USB-C 接口的公司。

 

就像 USB 的出现终结了并行和串行接口一样,USB-C 标准也会最终一统天下,而那些你还在坚持使用的外设,在不远的将来,会因传输速度太慢或者功能太少而不再具有竞争力。

 

「Dongle Hell」的现象真的会出现吗?在短期内,是的。从长远看,一个集成的多功能接口会笑到最后。

Lance 批评新款 Pro 价格略高,但仍然是「一次相当不错的升级,Touch Bar 的加入也极具吸引力和很高的扩展性」。

评测原文:Apple's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is simply superb

Dana Wollman, Engadget

我和很多 Mac 用户一样,对于苹果更新 MacBook Pro 产品线已经苦等多年。现在它终于来了,但我却发现这款全新的笔记本跟我想象中的形态不太一样。对于我来说,理想中的 MacBook Pro 其实是今年款与去年款混合体。

她不喜欢很多系统的设定被隐藏在了 Touch Bar 菜单内部:

无论你用哪种方式,整个的设置都有些令人烦恼,许多系统中最重要的控制菜单被藏在了 Touch Bar 菜单内部。想要调把音量调小?你要么点击音量按钮,拖动滑块,要么点击箭头展开功能区,之后点击音量加 / 减按钮。

 

这和现在直接按下实体键相比效率要低了很多。它也不太方便,以至于到最后我干脆开始用我的鼠标去控制 Spotify 的暂停与调整音量。苹果改变了我的使用习惯,却没有让它变得更好用。这让我有点生气。

Touch ID 和轻薄的设计很好,但是她想要回她的接口。

新的 MacBook Pro 有很多优点:轻薄的设计,更亮的屏幕,改善的扬声器,更强的图形处理和磁盘速度等等。但是去掉传统 USB 接口、SD 卡槽和功能区实体按键的做法,让你觉得苹果似乎已经忘了我们大部分人是怎样工作的了。

一个更好的 Macbook Pro 不会要求用户「对自己的工作流程做出巨大的妥协与变化。」她说。不过当然,如果苹果不挑战现状的话,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review (2016): A step forward and a step back

Christina Warren, Gizmodo

对 Christina 而言,当前新的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 不过是一个噱头,在更多第三方应用适配前,Touch Bar 并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它确实有些用处,但目前来看,在获得第三方应用支持之前,Touch Bar 还不足以成为入手新 MacBook Pro 的理由。尤其是你对现役设备的性能心满意足时。

 

如果你需要一台新的 MacBook Pro,而且也等不及最新的 Intel Kaby Lake 处理器,那么由内而外的全面升级加上新的 Touch Bar,会让新机成为一台不错的 Mac。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台相当不错、售价不菲的笔记本上的一个噱头卖点。

 

支持 Touch Bar 的第三方应用数量还比较少但是正在增长。预计设计和编程类专业应用将会率先适配。目前我最喜欢的 Touch Bar 应用是 1Password,主要是因为它同时用到了 Touch Bar 和 Touch ID。我真心希望 Google 能支持 Touch Bar,特别是和扩展插件结合之后,它会变得非常有用。

另一方面,她非常喜欢 Touch ID,并且认为这是非常棒的一项功能添加,但她对没有玫瑰金配色不太高兴。

「Dongle Hell」?

为了继续用旧的外设,短期内你还要忍受在一堆线中挣扎,但是在未来 4 个 Thunderbolt 3 接口会给你带来大量的连接可能。

至于性能,她的评论是不带 Touch Bar 的 13 寸机型和带有 Touch Bar 的 15 寸机型都有不错的性能表现,基于 Gizmodo 的测评。

Christina 给那些想要入手新机的用户一条忠告:如果你想要买 13 寸版本,最好考虑花钱升级到 16GB 内存,等你买了之后再想升级就晚了。

评测原文:The MacBook Pro's Touch Bar Is a Gimmick That's Not Worth the Money (Yet)

Harry McCracken, FastCo

苗条的机身、Touch Bar、新的接口,新的 MacBook Pro 有诸多改进之处,它们单个而言可能不会让人愿意花钱换新机。而当你真正入手新机时,你会发现这些功能改进加起来会使你的 Mac 变得更好,而且它们是苹果一贯高水准的改进。

 

MacBook Pro 高分辨率 Retina 屏幕可能是你从 MacBook Air 升级到新机的最大动力之一。此外,它比先前的屏幕更亮(最亮时你还会觉得刺眼)、对比度更高,更广的色域以实现更精准的照片呈现。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Review: Apple Sticks To Its Priorities, And Nails Most Of Them

Edward C. Baig, USA Today

Edward 喜欢用 Touch ID 来解锁电脑和完成付款。对于移除了传统接口这件事,他并不是很担心,事实上,他认为这至少让用户在充电器上多了些选择。

现在你几乎可以使用任意一款 USB-C 充电器给你的电脑充电,即使像我一样用手机充电器给它充电,它们也只是在充电速度上不及原装充电器,这也就替换掉了老的 MacSafe 充电器。

他非常喜欢重新设计的两倍动态范围的扬声器(「我想说的是,新的扬声器不但声音清晰洪亮,而且音质也非常棒」)和新的低键程键盘:

我之前在使用 MacBook 的键盘时并不觉得很舒服,所以刚开始听说新款 MacBook Pro 也要使用同样的键盘设计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改良过的第二代蝶式键盘架构效果提升显著。按键反馈灵敏,我感觉很舒适,比如说,我现在就在用新键盘敲下这行文字。

和其他评测者一样,他认为新款 MacBook Pro 的售价是影响购买的最大阻碍,前所未有的高昂定价超出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用户的预期。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review: Touch Bar comes at high cost

Chris Davies, Slashgear

用 Thunderbolt 3 取代先前的传统接口,忽视 Windows 10 上早已实现的触屏操作而选择使用 Touch Bar,加入了低键程的蝴蝶架构键盘。苹果创造了一台「颇具争议的新品」,Chris 写到。

在他看来,苹果在重新设计新的 MacBook Pro 时并没有忘记「专业性」:

苹果是否忘记了它曾经的「专业性」?我不这么认为,尽管我怀疑「专业人士」在 MacBook Pro 用户中已经日趋边缘化,这是多数产品在用户群体扩张之后面临的副作用。

作为一个新的硬件功能,Touch Bar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像 Touch ID 刚发布时那样,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成熟,意识到它的真正用处: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说,我现在仍然对习惯于非触屏显示器,与此同时,Touch Bar 给我的体验让我对第三方开发者会利用它实现什么效果感到强烈的好奇。

 

目前来看,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替代了键盘快捷键,如果你此前总是记不住那些快捷键,它会变得非常好用,但如果你已经用 Mac 很久了,这可能也不算是一个很惊艳的好处。

尽管新款 MacBook Pro 加入了更大的触控板,但是 Chris 发现并没有因此而出现误触的情况。

更大的触控板面积带来的好处是,当你在使用系统手势时,不会像之前那样出现划到边缘之后还要在重头再划一遍的问题。起初我还担心这么大的触控板会不会提高误触地几率,不过苹果应该是改进了系统算法,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

触控板的充足空间让他希望苹果可以为它加入 Apple Pencil 的适配,从而把触控板变成一块绘图板。

这主意听起来不错!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late-2016)

(题图来自 The Verge,由 ElijahLeehuhuhangiTumbledSeaOscar Liu一只索狗子不语Rex 共同参与翻译)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nerd_du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f54cbc472fa5d1a811be9b6b33e52f6156391_mw



Original Article: http://sspai.com/36177


I

新款 MacBook Pro 到底怎么样?看 15 家国外媒体怎么说

新款 MacBook Pro 到底怎么样?看 15 家国外媒体怎么说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nerd_du

652bc334cf54f4d8054a248fa7e6601256a9f_mw

编注

新款 MacBook Pro 虽然很惊艳,但是高昂的价格不少人都打算多看一些评测之后再做决定,随着首批 Touch Bar 版 MacBook Pro 陆续开始发货,国外各大科技网站 / 博客都发表了新产品的评测,iDownloadBlog 摘选了 15 家媒体 / 博客对新款 MacBook Pro 的看法,现在我们对文章进行了编译,如果你也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剁手,希望这些评测能给你一些参考。

你可以 点此阅读原文

随着第一批订购新款 MacBook Pro 的用户开始陆续收到他们的新电脑,网上也开始出现各种关于这台新产品的评测。评测者们对于 Touch Bar 的作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噱头,但是也有人认为它确实可以提升生产力。

至于电脑性能方面,各方的评价也不一致:一些人表示硬盘和内存速度的提升让电脑变得非常强大,另外一些人则指出 Skylake 架构的 CPU 性能和 2013 年之后的 MacBook Pro 相差不多。

Jason Snell, Six Colors

Touch Bar 让 Jason Snell 很是兴奋。

Touch Bar 并不死板地显示固定的内容。一切都有着漂亮的动画,不仅是淡入和淡出的过渡,还有丰富、流畅的滑动效果。尤其是右侧 Touch ID 那一部分,当系统请求 Touch ID 的时候,动画犹如呼吸般增长、变淡,这种动态显示效果简直太棒,你禁不住要在那里按下手指。这是一处我非常喜欢的动画细节。

 

但和以往的一排功能区键位相比,Touch Bar 的 OLED 屏幕显示并没有一直延展到显示屏玻璃的最边缘部分。也就是说,Touch Bar 内容显示展开后并没有和下面的实体键盘位置对齐,看起来会有些奇怪。

下面是 Snell 关于 Touch Bar 的体验视频。

对于最近网上传言的按下 Touch Bar 最左边的位置(非 ESC 键本身)也能够实现 ESC 的功能,我觉得这说法并不是太准确,因为有时候真的可以做到,而另外的时候也并不能实现同样的效果。下方是 John Gruber 的实操视频。

我觉得若不用眼睛看着就能「按到」Touch Bar 上的 ESC 键的话,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Keyboard chameleon

Jim Dalrymple, The Loop

Jim 认为最高 16GB 内存的限制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

为了检验新款 15 寸 MacBook Pro 是否足以胜任音频剪辑的工作,我在 Logic Pro 里打开了一个含有 40 个音轨的项目。这首歌里有一些 Loop,鼓声,以及一些现场录制的乐器声。我重新播放这首歌,加录了一段吉他,又添加了一些音效,一切就像我平时制作音频时那样。

 

这时我查看内存使用情况,发现 Logic Pro 使用了 1GB,而我的 MacBook Pro 有 16 GB 内存,因此我完全不必担心内存不够用。

 

我理解 16 GB 的内存限制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问题,但对大部分人(包括我)来说他们从来都不需要一台超过 16 GB 内存的 MacBook Pro。即使以往没有 16 GB 以上的内存,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照样用得很好。对于一台 Windows 电脑来说更多的内存会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对一台 Mac 来说并非如此。你得从整体来看待这个问题,硬件,软件,系统,以及内存优化机制。

和一些测评者不同的是,Jim 并不认为 Touch Bar 是一个噱头。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我们的工作流习以为常,未曾考虑过为何要这样做。然而,如果你认真考虑使用 Touch Bar,你就能发现它能帮我们更简单容易地完成工作。

 

举个例子:你在使用「计算器」时,是否曾键入数字或点选功能键?对于这类应用,不论哪一种方式都很痛苦。有了 Touch Bar,所有的计算功能键都被放在数字键上方的 Touch Bar 里,这明显让整个流程更简单了。

 

Apple 的应用里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并且随着第三方开发者对 Touch Bar 的适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样方便的体验会越来越多。

Touch Bar 很酷,但 Touch ID 同样不容忽视。

当你需要输入密码来确认变更或删除应用时,你只需要把手指放到 Touch ID 上就可以了。这也可以用于变更系统设置。指纹验证比输入密码要快得多。Touch ID 虽小,但它非常重要。

评测原文:Review: 15-inch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Susie Ochs, Macworld

Susie 对于新款 MacBook Pro 的扬声器效果赞叹不已。

新款带有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除了宣传上铺天盖地的 Touch Bar 这一焦点硬件外,内置的更优秀的扬声器也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Apple 官方解释说这一次由于扬声器直接连接在电源上(不经过变压器),产生出的效果就是扬声器的性能峰值搞了一倍。你轻轻松松就能听见和老款的明显不同。

 

听音乐的时候把音量开大的效果真的太棒了,在观看视频和体育视节目时声音效果也足够震撼。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的扬声器效果甚至要比 13 英寸的更棒,但是无论是哪款,都已经可以让你在以后出门时不用再带蓝牙音箱了。

那你是否应该立即入手新款 MacBook Pro 呢?

新款 MacBook Pro 有非常多值得入手的理由,它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价格了。虽然它们的价格可能会在下一代 MacBook Pro 上市的时被下调,但是如果你急需买一台 MacBook Pro 的话,那么它还是值得购买的。要是我买的话,尽管 15 英寸版本「更 Pro」,但我还是会选择 13 英寸带 Touch Bar 版本,并且把内置存储空间升级到最高。

你也可以等着苹果推出下一代 Kaby Lake 架构的版本,到时候现在这款电脑肯定就会降价了。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The best bits of iOS in a really great Mac

Walt Mossberg, The Verge

华尔街日报的前科技专栏作家在把玩一段时间的 13 寸 Touch Bar 版的 MacBook Pro 后,认为新款最大的改变在于,MacBook Pro 原先的定位是面向视频编辑或设计这样的专业工作,而现在面向的用户群则扩大到了更多普通大众。

他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电池剩余时间的预估不准确:

在我多年使用的极端测试中,这台机器的使用时间超出了苹果宣传的 10 个小时。这项测试包含将屏幕亮度设置在 100%,并保持常亮不暗屏,循环播放音乐,保持 WiFi 打开以在后台接收邮件、推文、Facebook 消息。结果:电池续航时间为 11 小时 38 分钟。

 

我进行了第二次测试,这次将苹果默认的节能设置打开,屏幕亮度为 75%,并进行了一系列对我来说的日常使用,如网页浏览,收发邮件,看了几个短视频,上 Twitter Facebook,轻量写作,使用 Slack 等。电池续航时间为 8 小时 22 分钟。

 

更糟糕的是,苹果内置的电池剩余时间的估计,在电量即将耗尽前的跳动很大,并且非常不准确。

据 Mossberg 的说法,苹果表示这是一项已知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新款处理器相比于老款,能耗调节的上下浮动范围更宽了,使得电量剩余时间的预估变困难了。

在总结部分,他写道:

新款的 13 寸 MacBook Pro - 即使没有 Touch Bar 的基础款 - 并不便宜。同时,它们可能会让专业用户失望。但对于日常的 Mac 使用者 - 比如 Air 的使用者,或者更老款的低端 Pro 的使用者来说,新款是唯一够薄、现代、同时配备了最新款处理器的选择。

 

Touch Bar 在未来可能会有所用途,但目前来看并没有 Magic 般的体验。电池续航时间可能并不像苹果所宣称的那样。你可能也不会喜欢新款的键盘。不过,如果你是 Mac 的忠诚用户,正准备从老款的 Air 升级 - 并且不打算使用处理器性能不佳的 MacBook - 新款的 Pro 是苹果提供给你的选择。你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新款的 MacBook Pro 是一个够快、够薄,却又未到达终极形态的中间产物,Mossberg 写道。

评测原文:Mossberg: New Macbook Pro Is A Fast, Slim Tweener

Joanna Ster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华尔街日报提到:同旧款相比,新款 Macbook Pro 使用了更快的芯片以及加入了 Touch Bar 和 Touch ID 等新特性。另外,电池续航和性能表现依旧出色。

所以,你要怎样选择呢?现在入手旧款,因为它仍然具有足够的性能,以及舒服的键盘和大量的接口?还是选择趋势,便携又漂亮的新款 MacBook Pro ?又或者是我现在的状态:盯着自己已经工作了三年的旧电脑,想想它还能再工作个一两年,然后自然被淘汰掉。

下面是新款的上手视频。

评测原文:Apple MacBook Pro Review: Same, Better and Worse

Brian Heater, TechCrunch

Brian 喜欢新款 Macbook Pro 更强的芯片、更快的 SSD 以及更大的内存,他表示这些新的特性让 MacBook Pro 成为了一款值得升级的设备。「特别是对那些 MacBook 已经奄奄一息,风扇噪音不断的用户,这就是他们所等待的重大更新」

MacBook 有着更强的处理器和硬盘,更棒的屏幕与扬声器,简洁的设计与更新的硬件紧密结合。Touch Bar 从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这种全新的输入设备,有可能改变我们与电脑应用程序的交互方式。

最后,Brian 写到:

对于那些一直坚持等待购买 新 MacBook Pro 的用户来说,时机到了。此次升级的前瞻性应该会让 MacBook Pro 在未来的几年内保持生命力,直到下次的重大更新。希望你在此期间也能一直省钱。

评测原文:Apple looks ahead with the new MacBook Pro

Brian X. Chen, The New York Times

Brian 用「薄且快」来评价新款 MacBook Pro ,它对于大多数人都足够用了。但同时也强调新款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目前来看 Touch Bar 显得有些「华而不实」,且大量的外部设备都尚不支持 USB-C 接口。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普通用户或者买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人而言,他们仅仅需要一台可以浏览网页和运行常用软件的电脑而已,新 MacBook Pro 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拥抱 USB-C 接口,或者预算吃紧。完全有理由等待新款有更好的用武之地或者降价的时候再入手。

评测原文:Apple's New MacBook Pro: Fast and Light, but Not for Everyone

Dan Ackerman, CNET

Dan 认为 Apple 的新 MacBook Pro 会被一大批新用户所喜爱。在缺点方面,他认为 Touch Bar 目前不足以成为一个「必备」的功能。在他看来,13 寸不带 Touch Bar 的新 MacBook Pro 可能会成为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虽然真正的专业用户(占整个购买者的 5%)可能会对新 MacBook Pro 有所不满,但 95% 的购买者会认为新 MacBook Pro 值得购买。

新 MacBook Pro 是迄今为止 Apple 最强大的笔记本电脑。和上一代 MacBook Pro 相比,新 MacBook Pro 的触控板面积扩大了一倍,并且做到了重量和 MacBook Air 大致一样的情况下厚度更薄(14.9 mm vs 18 mm)。此外,和 12 寸的 MacBook 相比,新 MacBook Pro 拥有微调后体验更佳的第二代蝶式结构键盘。

评测原文:Apple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Second-screen dream machine

Andrew Cunningham, Ars Technica

Andrew 注意到那些习惯合上盖子使用外接显示器的用户在大多数时间是用不到 Touch Bar 的快捷键的。

如果你经常把 MacBook Pro 接上外接键盘作为台式电脑来用,那 Touch Bar 对你来说就没有任何作用。不过当我刻意去 Apple 原生应用的时候,Touch Bar 还是非常讨人喜欢的。

 

只需一两个使用的快捷键就能让你感受到 Touch Bar 的好处:在 Safari 中创建新的标签页,在「终端」里查找 main page,修改备忘录中的字体大小或者创建待办清单。

 

不过,我平时使用最多的应用是 Word、Outlook、Slack、Tweetbot 和 Chrome。微软已经开始为 Office 套件适配 Touch Bar 了,但是如果其它的应用开发者短时间内不打算适配这个新特性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 Touch Bar 区域都会处于一大片空白的初始状态。

接着说一下显卡,苹果称新款 MacBook Pro 中采用的北极星架构 AMD 显卡(Radeon Pro 450、Radeon Pro 455 和定制款的 Radeon Pro 460)可以同时支持四台 60Hz 的 4K 显示器,或两台 60Hz 的 5K 显示器(不含内置显示器)

能够实现这一效果还要归功于 MST(Multi-Stream Transform) 技术,该技术允许电脑通过一条 Thunderbolt 3 线缆向显示器输出两股 DP 1.2 信号流。

当你用新的 MacBook Pro 连接 LG 的 5K 显示器时,你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图片其实是由两张图片无缝拼合成的一张大图,这是因为 Intel 的 GPU 和市面上的大多数显示器都只支持 DisplayPort 1.2 标准,而这个标准没有足够的带宽去带动 60Hz 的 5K 显示效果。

 

这个方法(MST)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这样会让电脑支持的外接显示器数量会下降,Intel 的核芯显卡最多可以支持三台显示设备(3 股 DP 1.2 信号流),其中两股去带动一台 5K 显示器,再加上一股在带动笔记本显示器,一个 Intel 显卡就只能带动一台 5K 设备。

 

而 AMD 显卡可以支持最高六台显示设备(6 股 DP 1.2 信号流),所以你可以用 4 股信号流带动两台 5K 显示器,1 股带动笔记本显示器,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剩下 1 股可以让你再接一台显示器。

Andrew 认为用 AMD 显卡来替代之前的 Intel Iris Pro 显卡,让新款 MacBook Pro 在显示性能上相较上一代有了巨大的进步。

经过测试他发现,相比于去年发布的新款 MacBook 和以往四年的 MacBook Pro,内置 AMD Radeon Pro 455 的 2.7 GHz 15" MacBook Pro 在显示性能上表现出了「惊人的进步」。

但是另一方面,  新款的显卡依然不足以带动大型游戏或者 VR。

苹果没有在技术上更进一步是不是很让人失望?是的。因为对外接显示器的支持而牺牲功耗平衡是不是很差劲?是的。但是,这些中端款 GPU 是不是和过去十年发布的 MacBook Pro 的显卡前后矛盾(反常)?不是的。

这是新款 MacBook Pro 的显卡跑分结果:

苹果声称新款 15" MacBook Pro 的显卡性能是前作的 1.3 倍,处理能力也提升了 2.5 倍,但是你要知道,苹果提供的这些数据是基于 AMD Radeon Pro 460 显卡的版本。

尽管 NVIDIA 基于 Pascal 技术的显卡支持了 DisplayPort 1.3 标准,但是 Andrew 不认为苹果应该使用 NVIDIA 来替代 AMD,因为 Thunderbolt 3 并没有适配 DisplayPort 1.3,目前仅支持到 DisplayPort 1.2.

以后的电脑可以仅用 3 股 DisplayPort 信号流就可以同时带动现在需要 5 股才可以带动两台 5K 外接显示器和一块内置显示屏。但目前来看,如果苹果打算同时支持两台 5K 显示器,AMD 是他唯一的选择。

有趣的是,NVIDIA 的 Pascal 显示芯片并不支持通过 MST 技术带动双 5K 显示器。

那他是否建议购买新的 MacBook Pro 呢?

如果你现在使用的 MacBook Pro 是 2012 年之前购买的,而且你也对 Touch Bar 的潜力表示认可,那么新款的 MacBook Pro 是值得期待的,退休掉服役四五年的老电脑,你会得到一台拥有全新设计、性能出色、屏幕出彩、多功能接口、新键盘的电脑。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并不是 Touch Bar 的设计,而是昂贵的价格。

 

与之相比,市面上高端款的 Windows 笔记本仅需要一半的价格,即便苹果在 SSD 速度和显卡上仍然领先。还是觉得 Touch Bar 应该加入 $1499 的版本中,而现在那款不含 Touch Bar 的版本应该面向入门级市场,因为目前苹果的入门级 MacBook 都是 2015 年中期发布的,它们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更加尴尬。

评测原文:Touch Bar MacBook Pros give an expensive glimpse at the Mac's future

Lance Ulanoff, Mashable

至于新的 Pro 移除所有老式接口以及 Dongle Hell(指陷入各种转接器的「汪洋大海」)

移除所有这些接口对于苹果来说是一项很冒险的举措,但实际上,你最多也只能埋怨他们这一步迈得太大。毕竟苹果不是唯一使用 USB-C 接口的公司。

 

就像 USB 的出现终结了并行和串行接口一样,USB-C 标准也会最终一统天下,而那些你还在坚持使用的外设,在不远的将来,会因传输速度太慢或者功能太少而不再具有竞争力。

 

「Dongle Hell」的现象真的会出现吗?在短期内,是的。从长远看,一个集成的多功能接口会笑到最后。

Lance 批评新款 Pro 价格略高,但仍然是「一次相当不错的升级,Touch Bar 的加入也极具吸引力和很高的扩展性」。

评测原文:Apple's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is simply superb

Dana Wollman, Engadget

我和很多 Mac 用户一样,对于苹果更新 MacBook Pro 产品线已经苦等多年。现在它终于来了,但我却发现这款全新的笔记本跟我想象中的形态不太一样。对于我来说,理想中的 MacBook Pro 其实是今年款与去年款混合体。

她不喜欢很多系统的设定被隐藏在了 Touch Bar 菜单内部:

无论你用哪种方式,整个的设置都有些令人烦恼,许多系统中最重要的控制菜单被藏在了 Touch Bar 菜单内部。想要调把音量调小?你要么点击音量按钮,拖动滑块,要么点击箭头展开功能区,之后点击音量加 / 减按钮。

 

这和现在直接按下实体键相比效率要低了很多。它也不太方便,以至于到最后我干脆开始用我的鼠标去控制 Spotify 的暂停与调整音量。苹果改变了我的使用习惯,却没有让它变得更好用。这让我有点生气。

Touch ID 和轻薄的设计很好,但是她想要回她的接口。

新的 MacBook Pro 有很多优点:轻薄的设计,更亮的屏幕,改善的扬声器,更强的图形处理和磁盘速度等等。但是去掉传统 USB 接口、SD 卡槽和功能区实体按键的做法,让你觉得苹果似乎已经忘了我们大部分人是怎样工作的了。

一个更好的 Macbook Pro 不会要求用户「对自己的工作流程做出巨大的妥协与变化。」她说。不过当然,如果苹果不挑战现状的话,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review (2016): A step forward and a step back

Christina Warren, Gizmodo

对 Christina 而言,当前新的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 不过是一个噱头,在更多第三方应用适配前,Touch Bar 并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它确实有些用处,但目前来看,在获得第三方应用支持之前,Touch Bar 还不足以成为入手新 MacBook Pro 的理由。尤其是你对现役设备的性能心满意足时。

 

如果你需要一台新的 MacBook Pro,而且也等不及最新的 Intel Kaby Lake 处理器,那么由内而外的全面升级加上新的 Touch Bar,会让新机成为一台不错的 Mac。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台相当不错、售价不菲的笔记本上的一个噱头卖点。

 

支持 Touch Bar 的第三方应用数量还比较少但是正在增长。预计设计和编程类专业应用将会率先适配。目前我最喜欢的 Touch Bar 应用是 1Password,主要是因为它同时用到了 Touch Bar 和 Touch ID。我真心希望 Google 能支持 Touch Bar,特别是和扩展插件结合之后,它会变得非常有用。

另一方面,她非常喜欢 Touch ID,并且认为这是非常棒的一项功能添加,但她对没有玫瑰金配色不太高兴。

「Dongle Hell」?

为了继续用旧的外设,短期内你还要忍受在一堆线中挣扎,但是在未来 4 个 Thunderbolt 3 接口会给你带来大量的连接可能。

至于性能,她的评论是不带 Touch Bar 的 13 寸机型和带有 Touch Bar 的 15 寸机型都有不错的性能表现,基于 Gizmodo 的测评。

Christina 给那些想要入手新机的用户一条忠告:如果你想要买 13 寸版本,最好考虑花钱升级到 16GB 内存,等你买了之后再想升级就晚了。

评测原文:The MacBook Pro's Touch Bar Is a Gimmick That's Not Worth the Money (Yet)

Harry McCracken, FastCo

苗条的机身、Touch Bar、新的接口,新的 MacBook Pro 有诸多改进之处,它们单个而言可能不会让人愿意花钱换新机。而当你真正入手新机时,你会发现这些功能改进加起来会使你的 Mac 变得更好,而且它们是苹果一贯高水准的改进。

 

MacBook Pro 高分辨率 Retina 屏幕可能是你从 MacBook Air 升级到新机的最大动力之一。此外,它比先前的屏幕更亮(最亮时你还会觉得刺眼)、对比度更高,更广的色域以实现更精准的照片呈现。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Review: Apple Sticks To Its Priorities, And Nails Most Of Them

Edward C. Baig, USA Today

Edward 喜欢用 Touch ID 来解锁电脑和完成付款。对于移除了传统接口这件事,他并不是很担心,事实上,他认为这至少让用户在充电器上多了些选择。

现在你几乎可以使用任意一款 USB-C 充电器给你的电脑充电,即使像我一样用手机充电器给它充电,它们也只是在充电速度上不及原装充电器,这也就替换掉了老的 MacSafe 充电器。

他非常喜欢重新设计的两倍动态范围的扬声器(「我想说的是,新的扬声器不但声音清晰洪亮,而且音质也非常棒」)和新的低键程键盘:

我之前在使用 MacBook 的键盘时并不觉得很舒服,所以刚开始听说新款 MacBook Pro 也要使用同样的键盘设计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改良过的第二代蝶式键盘架构效果提升显著。按键反馈灵敏,我感觉很舒适,比如说,我现在就在用新键盘敲下这行文字。

和其他评测者一样,他认为新款 MacBook Pro 的售价是影响购买的最大阻碍,前所未有的高昂定价超出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用户的预期。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review: Touch Bar comes at high cost

Chris Davies, Slashgear

用 Thunderbolt 3 取代先前的传统接口,忽视 Windows 10 上早已实现的触屏操作而选择使用 Touch Bar,加入了低键程的蝴蝶架构键盘。苹果创造了一台「颇具争议的新品」,Chris 写到。

在他看来,苹果在重新设计新的 MacBook Pro 时并没有忘记「专业性」:

苹果是否忘记了它曾经的「专业性」?我不这么认为,尽管我怀疑「专业人士」在 MacBook Pro 用户中已经日趋边缘化,这是多数产品在用户群体扩张之后面临的副作用。

作为一个新的硬件功能,Touch Bar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像 Touch ID 刚发布时那样,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成熟,意识到它的真正用处: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说,我现在仍然对习惯于非触屏显示器,与此同时,Touch Bar 给我的体验让我对第三方开发者会利用它实现什么效果感到强烈的好奇。

 

目前来看,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替代了键盘快捷键,如果你此前总是记不住那些快捷键,它会变得非常好用,但如果你已经用 Mac 很久了,这可能也不算是一个很惊艳的好处。

尽管新款 MacBook Pro 加入了更大的触控板,但是 Chris 发现并没有因此而出现误触的情况。

更大的触控板面积带来的好处是,当你在使用系统手势时,不会像之前那样出现划到边缘之后还要在重头再划一遍的问题。起初我还担心这么大的触控板会不会提高误触地几率,不过苹果应该是改进了系统算法,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

触控板的充足空间让他希望苹果可以为它加入 Apple Pencil 的适配,从而把触控板变成一块绘图板。

这主意听起来不错!

评测原文: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Review (late-2016)

(题图来自 The Verge,由 ElijahLeehuhuhangiTumbledSeaOscar Liu一只索狗子不语Rex 共同参与翻译)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nerd_du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f54cbc472fa5d1a811be9b6b33e52f6156391_mw



Original Article: http://sspai.com/36177


I

Workflow 1.6 更新:Workflow 又变简单了

Workflow 1.6 更新:Workflow 又变简单了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JailbreakHum

5ea6809cc2483e058880cab43e7b01ae56bff_mw


Workflow 一直是在用 Powerful 和 Simple 两条腿走路,1.5.3 迈出的是 Powerful 的一步,1.6 轮到 Simple——如何让用户更容易地找到别人做好的适合自己的动作,以及,如何在添加过别人的动作之后能够更容易地使用。

重新设计的动作分享区

在满足前一个需求上,Workflow 此次作出的努力是大改动作分享区(Gallery):

App Store 风格的 Workflow Gallery

之前在用 Workflow 的时候很少看 Gallery 这个位置,因为我觉得它就是官方展示几个一成不变的范本用的。而这次更新过后的 Gallery 像 App Store 一样,分出了很多专题,有 FeaturedEssentialsiOS 10 等,让你觉得它现在有人在甄选内容,有了生命。不过,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目前的 Gallery 里大多仍是开发者制作的动作。这是因为这个功能刚刚出现,需要等一段时间来让用户提交动作,让 Workflow 公司的人来审核这些提交的动作。

现在对于这个分享区做进一步的评价还为时尚早,不过如果 Workflow 对这里发力的话,这个地方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今后应该会有更多其他作者制作的优秀动作展示在这里,说不定还会针对语种进行分区展示。

上传 Workflow 到官方 Gallery

那么我们如何把自己制作的 Workflow 上传到官方的 Gallery?

首先你得完善个人信息,在 1.3 版本 Workflow 推出了同步功能,这时候已经需要你去用邮箱注册一个 Workflow 的账户了,现在你需要补充用户名、Twitter 账户和网页。

然后你就可以在你的 Workflow 库里选择你想要上传的 Workflow 了。上传 Workflow 时,你需要填写 Workflow 的名称、短描述和长描述:

提交过后要等待审核,Workflow 的审核标准细则没有公布,但在 Macstories 上的文章 有一段引用:

make sense, work properly, aren't the same as ones that are already published, aren't malicious, don't encourage copyright violation, and are appropriate for all ages

翻译过来是:

概念有用,东西能用,不抄别人的,不和已发布的重复,没有三俗问题,适合所有年龄。

如果 Workflow 采纳了你提交的动作,该动作就会显示在 Gallery 里并且有邮件通知你。

Import Question

经常分享 Workflow 的人都知道,有一些 Workflow 很难做到「普适」,它必须要让下载者对它进行一番自定义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比如我做的这个 在通知中心选择​播放列表并播放的 Workflow,利用官方的动作和思路你是做不到「完全才通知中心操作」这一点的,因为 Today Widget 不允许再通知中心跑 Ask When Run 这个选择。所以我就换了个思路,先把我自己的列表手动输入,通知中心里是可以选这个列表的,选完以后把选中的作为变量输到最后选择播放列表的动作,就可以在通知中心完成了。

那么每个人的播放列表是不一样的,不会玩这个动作的人,下载完我的动作,里面是我的播放列表,然后他跑了一次,不成功,他会说这个动作「垃圾不管用」。

以前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标明出处以及说明用法—都是用 Workflow 里插 Text 文本框的方式来解决,特别粗暴:

Workflow 这次更新出来的 Import Question 能更优雅地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分享者,你可以在任何必要的一步设置问题,然后对问题留下默认答案。比如我的那个通知中心播放列表的动作,需要填的是个人的播放列表,那么我可以在这一步设一个问题:

请在这里填入你的播放列表(不同列表间使用空格换行)

然后预设的答案是两个最基础的人人都有的列表,即使使用者什么也不填,也可以直接用:

Recently Added
Recently Played

而当对方下载了你的动作,第一步就是先填入这些你留白设问的地方,让他先布置好动作,然后才能第一次运行。

Import Question 出现得很是时候,因为从 1.5.3 开始,Workflow 支持了 POST 和 PUT 等动作1,有一些服务(比如扇贝单词的上传单词)要求必须授权,这时候分享动作时必须有个东西指明在哪是填写该服务的账户密码或者 Token。有了 Import Question,动作的下载者可以在最开始打开动作的时候填入账户密码,就像登录一个服务一样,是他们更熟悉的体验。

Gallery 的作者页

在前面的截图里,你已经可以看到一些 Workflow 的作者会显示在动作的底部。当你点开带有作者的 Workflow,再轻触作者的位置,你就可以浏览这个作者制作的所有 Workflow,还有他的网站以及 Twitter 账户。

Gallery 的搜索区

除了重新设计和允许登录上传,Gallery 的另一项改进是增加了搜索功能。不过,这个功能目前实现得还很基础,只对英文友好,匹配的精确度很一般。但是,如果你需要找点什么的话,你还是可以尝试着搜一下碰碰运气。

搜索框里的 COLLECTIONS 里是所有动作的专题,你在搜之前也可以先在这里看看有没有需要的。而且当你搜索以后,会针对你的关键词显示相应的专题。比如下图是搜索 GIF 的结果:

其它动作提升

除了重头戏的 Gallery 以外,Workflow 这次也升级了 Choose from List, Choose from Menu, Get Contents of URL 和 Dictionary 这四个动作。

Choose from List 的提升

Workflow 内置的一些搜索动作,比如搜索店铺、搜索 App、搜索 iTunes 等,下面接的 Choose from List 有更完整的显示,如距离、价格、封面。

Get Contents of URL 增加了 PATCH

我在《Workflow 教程(八):利用新的请求方法打造 Web 小程序》里很系统和详细讲了 1.5.3 版本更新出的 PUT 和 POST 这两个方法,这一次 Workflow 又更新出了一个 PATCH,因为这篇不是教程就不详述了,简单来说,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看清楚 API 文档的要求,根据要求选择方法即可。

Dictionary 下可接 Choose from List

Dictionary 这个动作我以前没说过,只在《Workflow 教程(七)》里提过它的延伸动作 Get Value for key. 这里提一个 Dictionary 的用法,来说一下为什么它支持 Choose from List 了是个很不错的事。

我做过一个 Workflow 是以图搜图,功能是上传一张图,然后用百度或者 Google 的以图搜图服务去找相近的图片。这个动作的最后一步,用的是 Choose from Menu,但是有点「大材小用」,因为每个 Menu 下接的只不过是一个 URL 而已。而用 Dictionary,就可以做成左边文字右边链接的形式,但之前因为接不了 Choose from List,所以没有意义,现在能接了,这样有着简单对应关系的内容就都可以使用 Dictionary + Choose from List 来解决了:

Workflow 这次把上传、分享和下载,都做得比以前更好更简单了
(左为旧版,右为新版)

附:1.6 更新文档

动作分享区(Gallery)

  • 重新设计
  • 添加搜索功能
  • 添加分享者页面(在 Workflow 中显示分享者,并且能选择分享者看他分享出的所有 Workflow)

其他更新

  • 重新设计配色
  • Choose from List 动作修改(显示更多细节,比如 App 的价格,专辑封面等)
  • 新增 Import Questions(分享 Workflow 前可以设问,让下载你 Workflow 的人预先填入他正常使用 Workflow 时需要的东西)
  • Choose from Menu 现已能够填充变量
  • Get Contents of URL 增加对 PATCH 的支持(PATCH 是请求报文中的一个方法)
  • 可以用 Choose from List 来接 Dictionary,用列表的形式显示 Dictionary 的值
  • 重新设计的引导页面(可以在设置选项里打开)

预告

少数派正在制作一个本地化的「Workflow Gallery」页面,专门汇集、精选针对国内用户和玩家的实用 Workflow,敬请期待。

  1. 不明白请看《Workflow 教程(八):利用新的请求方法打造 Web 小程序》↩︎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JailbreakHum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可获取应用下载链接:Workflow 1.6 更新:Workflow 又变简单了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f54cbc472fa5d1a811be9b6b33e52f6156391_mw



Original Article: http://sspai.com/36215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