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星期日

�雨�:�什�少不了周小平�把「政治夜�」? - ��即�

風雨聲:為什麼少不了周小平這把「政治夜壺」? - 東網即時

風雨聲 - 邊界 評論員 為什麼少不了周小平這把「政治夜壺」?

10月27日(一)

近日,5毛作家周小平丟人丟大了。他在文藝座談會上被點名之後,爆得大名。一篇《夢碎美利堅》的文章卻被方舟子剝了皮,以事實和數據逐個擊碎,並且嘲諷周小平是「夢遊美利堅」。不想,因為這篇批評文章,方舟子卻遭到了全網封殺的命運,方舟子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在政治學裏,面向公眾說理向來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理性說服,即嚴格遵守邏輯規則、傳播真實信息的說服形式;另一種就是操縱性說服,即時常違法推論原則,故意隱瞞篡改信息,訴諸對象的情感反應而不是邏輯推導。很顯然,周小平的文章是典型的「操縱性說服」,當他被方舟子剝皮時,環球網的辯護就退到了一個心虛的角落:「對這些一貫以精英自詡的人來說,尊重一個來自草根的、因為年輕而不夠成熟的、還和自己不一致的聲音,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這妒嫉說實在讓人莫名其妙,知名網友@五嶽散人就說:「有好多人說啥嫉妒周黛玉,這還真是莫名其妙的說法。這麼說吧,言論領域多少算個競技場,大家互相拳腳相見、刀兵互動,您弄出只哮天犬咱也就認了,畢竟也算修真有成的一畜類,您弄出一白菜精當先鋒,這真無關出身,而是對陣都覺得丟人。這要不給他打回原形、拿回去熗鍋,都對不起他的修煉。」

其實,在官方宣傳部官員眼裏,周小平反美宣傳失敗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周小平是習大大樹起來的「正能量」網絡作家,這個政治象徵符號豈能被人搞臭? @清華三老姨夫就說了:「周小平同志存在的政治意義很明顯是一場政治狂歡節,他使權威成為笑料,使高高在上的人變成小丑。荒誕不經的情節所引來的狂笑使假裝的莊嚴和高深一夜崩塌,並且,這種肆意的大笑最終稀釋了對權力的畏懼。誠摯感謝周小平同志」 @南雲樓- 也說:「不少人說周小平的出現是有人故意讓今上難堪。事情沒那麼玄乎,這不過是一次文宣系統應對網絡時代的不適應症反應。周小平的網文,是前互聯網時代青少年教育工作範本,幾乎人人經歷並見識過。只是這種假大空文風不見容於互聯網信息時代,才成為一場鬧劇。」連曾經自認「5毛」的@戴假髮的南瓜st 也看不下去了:「早就說過,安排周去座談會是一場事故,現在好了,輿情最高預警,方舟子頂風作案,搜狐微博騰訊微博新浪博客全被查封。舉薦周的高官這幾天睡不著了,給主席惹這麼大麻煩。德不配位必然要招禍,這件事毀的不是周小平,萱萱高調打的愛國牌算是徹底砸了,習布置的意識形態戰爭,就這麼悲劇性的變成了喜劇。」所以,方舟子動了誰的奶酪? @彈弓子I 一語破的:「金庸小說裏,武當派有一門功夫叫雲梯縱,說是人在半空中,用左腳蹬踩自己的右腳借力上跳,再用右腳蹬踩自己的左腳借力上跳,人就能越跳越高。這天,肘子見一條腿在眼前晃動,便下意識地去踩,升在高空正自得意,忽被一個蓋帽兒打了下來。上面傳來怒斥:你看清了嗎就踩?肘子定睛一瞧,原來踩的是陽具。」

說周小平是陽具顯然粗俗了點,甚至也抬高了周小平,準確的說,周小平只是一把精緻的政治夜壺而已。夜壺也就是尿壺,而因為北方天寒地凍,男人夜急不肯起床,而用壺「就被解決」而稱尿壺為夜壺了,因為「文雅」而泛用於大江南北。能進男人被窩的只有兩樣,夜壺和女人。所以男人們對夜壺情有獨鍾,樣子千奇百怪,用材極盡奢華,金銀銅鐵錫不過癮,關鍵部位還會用鑽石珠寶鑲著。舊時,男女老少,往往夜急騰身而起,男人大凡站立提壺,女人則蹲坐就壺,睡意朦朧中享受那份歡暢淋漓的感覺。政治人物當夜壺,或許沒有比杜月笙更感受深刻的了,杜晚年曾忿忿然說:「蔣介石拿我當夜壺,用過了就塞到床底下。」「不是政府人士,永遠不要去做政府的吹鼓手,因為吹鼓手在政府眼裏永遠只值一個夜壺銅鈿,尿急了拿出來用一下,用完了將夜壺放到最角落地方;你吹得越起勁,不僅公眾看不起你,政府更看不起你,所以吹鼓手都沒有好下場。」

有人會說,既然周小平名聲臭了,換把夜壺就是了,夜壺多的是。他們不知道,夜壺必須是一樣的,男人尿尿喜歡用一個夜壺,習慣了容易尿出尿來,如果換一個新的夜壺就不容易尿出尿來了。據說,袁世凱的夜壺比較特殊,是鉛制的。一天晚上陪袁世凱睡覺的是小七,可小七以為袁世凱這些天工作忙不會回來睡覺了,也就沒把夜壺準備好,沒想到,袁世凱還是回來睡覺了,小七有點措手不及,就用了一個錫做的酒壺來應付,可沒想到袁世凱一聽尿聲不對,就大嚷一聲,「拿來,我要鉛的!」沒想到袁世凱這一聲大嚷,把外面的兩個秘書喊了進來,急忙遞上一份文件,讓袁世凱簽,說大總統終於想好了呀,那就簽吧。就這樣由於夜壺的問題,袁世凱簽了一份改變中國歷史的文件,那就是《二十一條》。

這當然是笑話了,但夜壺乃國之重器,不可不慎啊。到了24日,內地傳媒那篇《世界夠大能同時容下方舟子和周小平》的文章被屏蔽,作者也被全網封殺,連「周黛玉」、「周帶魚」也被屏蔽,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緊急戒備狀態啊,這真不是笑話,呵呵




HH

纽约时报 | 中国经济走势,恰如雾里看花 - 中国数字时代

纽约时报 | 中国经济走势,恰如雾里看花 - 中国数字时代

纽约时报 | 中国经济走势,恰如雾里看花

北京一个商场的消费者。消费者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北京一个商场的消费者。消费者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

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大的一个变数,其实际表现难以评估,未来难以预判。增长放缓一方面出于政府战略,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数据也都让人信疑参半。

选自《纽约时报》,作者:NEIL GOUGH

由于担心欧洲、日本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放缓和通缩压力可能危及美国,全球市场正陷入恐慌。而作为几十年来的增长引擎,中国的经济状况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最大变数。

很难确定中国经济到底表现如何,原因是数据中呈现的复杂信息。

中国的通胀处于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新房销售不断下滑。外国投资正不断缩水。

不过,整个经济仍然平稳增长,虽然速度更加缓慢。中国的GDP三季度增长了7.3%,相比之下,前一季度的增幅为7.5%。尽管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季度增幅,这个速度仍然让主要经济体艳羡不已。中国的新增就业岗位仍在大幅增加,而人民币则是兑美元汇率仍在上升的少数币种之一。

"我们所有人目前面临的疑问或问题是,'中国整体经济状况的真实图景是什么?'"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驻香港的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说。"令整体状况更加复杂的消极力量来自于实业,而不是服务业。"

看懂中国经济状况极具挑战性,因为经济放缓部分源自刻意安排。

中共领导层已经承诺减少中国对信贷推动的增长以及投资的依赖,要转而重视国内消费。这是一个存在风险的计划,但领导人已经表示,只要就业市场坚挺、系统风险可控,愿意接受增长放缓的事实。

中国领导人密切关注的一个数据是新增就业岗位。中国总理李克强上个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的演讲中骄傲地说,今年前8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近1000万人,比上一年有小幅增长。他说,因此,GDP增长低于今年7.5%的官方目标也是可以接受的。

"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调控的下限是比较充分的就业,"他在天津的这次会议上说。

但即使是在就业方面,中国各地的数据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汇丰银行(HSBC)和Markit编制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过去五年,服务领域的就业人数几乎每月都会出现稳定增长。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虽然从2009年到2011年总地来说是在扩大,此后的多数时间都在下降。

上周,北京的雍和宫附近一个政府运营的就业指导中心,举行了一场医疗器械行业的招聘会。100多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攀谈着,权衡着自己的选择。42岁的林先生正在申请北京纽堡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职位,这是一家化学设备生产商。

由于在专业领域拥有20年的经验,虽然行业的整体状况不佳,林先生仍然表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制造业过去几年的表现不是很好,但我认为化工设备相对来说还算可以,"他说。

这种比较积极的态度与多数传统行业的情况形成了强烈对比。"我们今年没有任何招聘,"48岁的大型远洋运输公司经理黄新群(音)上周说。"通常当制造业不景气的时候,会直接在我们这里反映出来,"他说。

"我们就像是经济状况的信号灯,"黄新群说。"如果企业没有那么多订单和需要运输的产品,我们就没有多少工作要做。"

尽管中国制造业及工业领域出现低迷迹象,政府对再次实施金融危机后采取的重大刺激举措持谨慎态度。领导人担心,这会增加中国不断膨胀的债务。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估计,截至6月底,中国债务规模达到GDP的250%,而五年前,这个比率为150%。

最近几个月,政策制定者采用了具有针对性的幕后刺激举措,包括给予大中型银行有限的短期信贷。政府还将更多资金投入其属意的项目,比如支持农业发展,及重建棚户区。

"可以做些事情在短期内增强市场活力,但我觉得根本的主题是监测到的增长率持续走低,"金融顾问、前瑞银(UBS)首席经济学家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说。"中国正在进入一段相当长的波动期。"

其他反映中国经济转型进展的重要指标同样存在矛盾。

零售销售的增长速度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这似乎引起了对中国消费者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的怀疑。但由于价值上涨了12%,销售不算疲软。

而且官方销售数据没能反映出中国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统计局今年才开始将一些未指明的大型网络零售商的销售情况计入数据。但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认为,官方零售销售数据只计入了六分之一的网购量。

贸易数据也有点含糊不清。公开的中国出口额上月增长15.3%,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但这部分是因为对香港出口增加了34%。

这种情况促使一些经济学家怀疑开高价发票的行为是否再次导致贸易数据失真。两年前,这种做法非常普遍,当时公司将投机资本的涌入掩饰成贸易收益,中国报告称对港出口剧增。而香港方面报告的进口额要低得多。经济学家称,这证明中国存在上述行为。

在中国,问题最多的经济指标可能是GDP本身。虽然经济学家表示,这一数据总体上在不断完善,但相关数字似乎并不总能自圆其说。例如,将中国各省报告的GDP加在一起得出的数据经常会超过官方发布的中国GDP。

甚至连李克强总理有时都对这种针对产出的基准数据表示怀疑。维基解密(WikiLeaks)2010年公布的机密外交电报显示,2007年,在中国东北辽宁省担任省委书记的李克强私下与一名到访的美国外交官交流时承认,中国的GDP数据并不可靠,"仅供参考",原因是"人为因素"。

此后,很多经济学家都结合"克强指数"分析中国的官方数据,"克强指数"是基于李克强所说的经济扩张风向标的另类测量指标,由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组成。

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社会科学教授穆嘉(Carsten Holz)表示,"这些数据有可能是更可靠的,但这里也存在问题。"

穆嘉称克强指数相当于计算树上苹果数量而不尝试计算它们的价值,"是种计划经济的做法"。

"这是一个极其粗略的指标,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苹果已经腐烂,也没有测量苹果有多大,"他说。"你只是在数苹果。"



HH

胡安•高美——惊险探秘小说大师

 

2013-03-08 15:27:48

胡安•高美(Juan Gómez),1977年12月生于西班牙马德里,圣巴勃罗大学新闻学博士,西班牙知名记者,足迹遍及全球,对神秘现象、宗教学有精深的探索和研究,多年的职业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其成名作《与上帝的契约》被翻译成42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被誉为西班牙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畅销小说作家及继史提芬金、丹•布朗后又一世界级


写作风格
胡安对现代小说的语言运用收放自如,细节描写犹如亲临其境,节奏掌握犹为功夫深厚。历史知识非常丰富,他的作品中既充满离奇的探险,历史的揭秘,也不乏浪漫的爱情和对民族、国家、人类的深邃思考。一系列作品充满激情和电影效果,完美地将历史、秘密、阴谋、动作,探险等元素融为一体,使他的作品成为继《达芬奇密码》之后,又一部充满浓厚西方宗教色彩和兼具人文、历史、探秘的传奇佳作。
小说梗概
一段黑暗血腥的历史,一支勇敢无畏的探险队,一个隐藏千年的惊天之迷。
凡人与众神的生死密约记载了怎样的条款?
掌握万物的神秘宝物藏身何处?
揭示人类终极命运的神秘力量何时降临?
在隐藏50年后,曾在澳大利亚以医学实验名义屠杀了700多名儿童的纳粹战犯格罗斯终于被身份为神父,实际上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顶级特工的福勒找到。他不仅将格罗斯绳之以法,还从格罗斯那里拿回一件宝物——一格罗斯多年前从一个受害的犹太家庭里掠夺来的镀金蜡烛台。当福勒给蜡烛台加热后,蜡烛融化,半卷古老的铜轴地图展现在他面前。那就是用希伯来文揭示的,几千年前摩西与上帝订立摩西十诫和约柜的位置。不久后,一个由亿万富翁赞助,福勒神父主导,组员包括考古学家、军人、医生、杂志记者的探险队成立,他们携带高科技器材,和国际恐怖组织、新纳粹主义团伙及各种心怀叵测的人战斗着,一步步迈向那个埋藏着神秘约柜和全人类终极命运的圣地。
《与上帝的契约》系列三部曲分别为《上帝的间谍》、《与上帝的契约》、《背叛者的徽章》,是欧美2010年最畅销的惊悚类小说,最早在西班牙出版,后翻译为英文在美国和欧洲各国上市,现全球销量已突破三百万册。
获奖荣誉
美国“2011年国际拉丁语系图书奖”、“最畅销文化小说”、“最佳冒险小说”
亚马逊图书榜首作品
《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排行榜榜首作品
海外评论
“一部令人兴奋异常的惊险小说……页页都扣人心弦,给读者无尽想象,令人心跳加速……胡安的故事让他的读者群没有地区限制,是全世界范围的。”
——美国《圣安东尼奥新闻快讯》
“完美构思,情节紧张,引人入胜的惊险小说。作为国际畅销书作家,胡安的书自然更加吸引美国读者的眼球。”
——美国最权威书评专业报刊---《书目和订阅书刊》
“这部书不是要赶走丹•布朗,但胡安的确是一级大师。”
——法国巴黎《世界报》
“历史、秘密、阴谋、动作、探险,这是我喜欢的小说。《摩西探险》充满悬疑和复杂的情节。胡安知道读者需要什么,他是世界惊险小说顶级人物。一定不要错过如此优秀的一部书。”
                      ——斯蒂文百利(Steve Berry)美国纽约畅销书《皇帝的坟墓》作者
“《摩西探险》是最具文学性的悬疑和国际迷踪类小说,惊险交错,人物刻画非常饱满,作者对历史的深深尊重体现在字里行间。阅读他的小说会让你‘用脑过度’,你的床灯会整夜通明。”
                      ——马修波尔(Matthew Pearl),美国纽约畅销书《最后的魔鬼》作者
“一部充满悬念惊险的小说,作者是天才。这部小说会让你失眠。”
——斯蒂芬库特 (Stephen Coonts)(纽约畅销书《门徒》作者)
“开始看之前最好先深呼一口气---因为在你看完之前,胡安没给你留下一秒钟喘气的时间。”
——哈维尔塞拉利昂(javier sierra)国际畅销书第一名《蓝衣女子》作者
“心跳加速的惊险小说,把两千年中东之迷压缩其中。”
                                ——凯瑟琳纳维尔(Katherine Neville),国际畅销书《火》作者
电影版权
2013年,美国好莱坞斥巨资一口气签下《与上帝的契约》三部曲电影版权,云集好莱坞世界级影星,着力打造比肩《魔戒》、《哈利波特》、《夺宝奇兵》、《异形》系列的重磅巨作,影片预计将于2014年上映,全球发行。
主要演员及角色
国际著名影星,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得者,《辛德勒名单》、《飓风营救》男主演利亚姆•尼森(Liam Nesson)扮演Father Fowler——CIA和特务机关工作人员,他必须阻止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的发生。
国际著名影星,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得者,《辛德勒名单》、《异种》、《甘地》、《钢铁侠3》主演本•金斯利(Ben Kingsley)扮演Raymond Kayn——一个患有空旷症的亿万富翁,曾经给最具有野心的冒险提供资金。
国际著名影星,《十二猴子》、《拆单部队》、《狂暴飞车》主演大卫•摩斯(David Morse)扮演Colonel Dekker——做事神秘的冷血雇佣兵。
好莱坞著名演员,《谍影重重》、重磅美国电视剧《嗜血法医》主演朱丽娅•斯蒂尔斯(Julia Stiles)扮演Andora Sterling——有重大历史性时间的发生都会让她不安分的新闻工作者。
著名演员,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获得者威廉姆•H•梅西(William H Macy)扮演Cecyl Forrester——世界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他保守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果日�- �市��:30不�� 40�後悔 - 何熊�

蘋果日報- 樓市風雲:30不買樓 40會後悔 - 何熊輝


樓市風雲:30不買樓 40會後悔 - 何熊輝

香港樓市去年至今一直受到政府辣招打壓,近期又有佔中事件,就業前景確令不少人感到不安,因此,不少打工一族就算儲足首期,仍不敢買樓,但前景是不會看得通的,反而香港過往多年一直保持低失業率,失業後轉工很平常,故此不應怕失業而不買樓。


政府高官及商界領袖,近年不斷提醒買家,樓市存在風險,就業環境亦有不明朗因素,故買家入市應要量力而為。有位30多歲的準買家對筆者說,半年前已想入市,但某位樓評家說,年底前樓價必跌一成以上,故他將入市時間向後推延,加上確實怕失業,所以一直不敢出手,但數月過後,其心儀的某個二手屋苑單位,樓價已上升了70多萬元,現在才入市已非常吃力。


筆者一直強調,有能力就要趁早買樓,因為30幾歲遇到失業是常態,但由於失業後再就業仍不太難,該段時間入了市,不須太擔心因無工作而斷供物業,故買樓應要趁後生。30歲後不買到40歲後才買,風險高很多,因該年齡一旦失業,要再就業的機會會大減,同時轉工減薪太普遍,故40歲後入市真的要小心。筆者認識一位40多歲的專業人士,在公司工作了15年,最近公司勸他年底前要離職,但慶幸他早年已入市,現在物業已經供斷,加上有一定的儲蓄,才不致徬徨失措,因此,入市要趁早,是大有道理的。



HH

�果日�- iTunes音��售跌14%

蘋果日報- iTunes音樂銷售跌14%

iTunes音樂銷售跌14%


■蘋果的iTunes全球音樂銷售下跌,但其股價上周仍然連環破頂。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面對串流媒體挑戰,有消息指,蘋果公司的iTunes全球音樂銷售自今年起下跌13%至14%。不過蘋果上周公佈上季業績勝預期,分析預料iPhone有助帶動公司前景,公司股價上周連環破頂,周五以上市新高收市,報105.22美元。

受串流服務打擊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數據,去年全球音樂下載收入僅跌2.1%,但iTunes音樂下載收入今年暫錄跌幅已達13%至14%。Spotify及Pandora等服務商今年暫錄串流總量則較去年同期多46%;美國唱片業協會數據亦顯示,串流服務現時佔美國音樂銷售收入三分之一,反映串流音樂對iTunes的打擊。


蘋果今年以30億美元收購串流音樂服務及耳機製造商Beats。分析指,蘋果要透過Beats在音樂市場競爭,需說服串流音樂用戶支付月費聽音樂,而不是繼續聽帶有廣告的版本;現時Spotify提供免費但附廣告的音樂,Beats則收取月費。消息指,蘋果正重組Beats Music,明年將加入iTunes重新推出。


不過,蘋果股價則連升六日,上周五一度升至105.49美元的高位,收市升幅收窄至105.22美元。

HH

�果日�- 房��或加快立法

蘋果日報- 房產稅或加快立法

爛尾不斷 大連再現鬼城 

■內地樓市「貨尾」越積越多,不少項目更出現爛尾情況。 資料圖片 

【錯誤發展】


內地樓市呆滯,連帶「貨尾」越積越多。統計顯示,中國9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積高達5.7億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如渤海灣填海造地項目普遍現爛尾情況,大連長興島更成了最新的「鬼城」。

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對《華夏時報》表示,遼寧、河北、天津、山東環渤海近年來填海造地所形成的開發區普遍呈現爛尾迹象;根源於地方政府「以GDP論英雄」的發展模式。當中大連長興島,因當地龍頭企業韓國船廠STX旗下大連分公司破產,引發長興島多個房地產項目爛尾,以至呈現出一片「鬼城」現象。

另外,國土資源部於近日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提出了出租、轉讓、入股及典賣等農村宅基地的流轉方式,但將流轉範圍嚴格界定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

這意味着城鎮居民到農村購房及其相關約7,000萬套小產權房,仍是「法律政策禁區」。


房產稅或加快立法


■財稅立法將乘着十八屆四中全會壠動,預期《房地產稅法》將加快立法工作。 資料圖片

【恐再添壓】


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提出「依法治國」,因而令《房地產稅法》有望加快立法。


有財稅專家表示,財稅立法將會乘着十八屆四中全會壠動,預期例如《房地產稅法》、《環境保護稅法》等一批受社會高度關注的重要法律,將會加快立法工作,預期會對內地樓價構成一定壓力。

解決地方資金問題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撰文指出,應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對城鄉個人住房和工商業房地產統籌考慮稅收與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負,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使房地產稅逐步成為地方財政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內地報章《證券日報》引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專家組組長倪紅日指出,中國目前所做的房地產稅收制度的改革,是從制度層面上,從更長遠的目標來解決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以及地方政府在籌集資金方面的正當管道問題。

有專家指出,《房地產稅法》要做好「加法」的同時,也要做好「減法」,不要增加老百姓解決基本保障居住條件的稅負,注意解決好過去購房已交納70年土地產權費的遺留問題,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HH

�果日�- 趣BLOGBLOG:梁振英的�本 - 股�

蘋果日報- 趣BLOGBLOG:梁振英的劇本 - 股榮


趣BLOGBLOG:梁振英的劇本 - 股榮

佔領運動快滿月,很多人都期盼着事件如何收科,如果要合理化目前事態發展,中央改變初衷作出讓步,機會微乎其微,而特首梁振英上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談及14K言論,我更感覺到,所謂「袋住先」全城選特首的方案,或者只是CY角逐連任,以至中央操控小圈子選舉下,一場自編自導的鬧劇而已。「袋住先」根本上不可能實現。


私底下曾聽過,CY是個聰明人,記憶力好,每步棋都充滿着計算。競選前聲言拿起摺凳走進社區,刻意討好基層。如今竟揚言,政制發展不是「比人數」,否則候選人就一定「爭取月入低於1,800美元(約1.4萬港元)那半數香港人的支持。」以目前本港一半人月薪低於1.4萬元,暗示公民提名會令政策向貧窮人口傾斜,造成福利主義。這番話,說白點就是「窮人唔好學人講政治」。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克魯明(Paul Krugman)按捺不住,撰文抨擊梁振英,指其為保護財閥富豪免受攻擊,CY最明顯的行動,是不讓半數底層人,甚至是九成的底層人投票……而美國政客就算幾大膽,亦不會無掩飾地宣示只有富人享有政治權利。


如果2017年有得「袋住先」,CY這句「真心話」與自我放棄做特首無分別。所以敢講,就是因為相信2017年選特首的,不是500多萬合資格選民決定,而是仍然維持2012年1,200名選委模式。1,200名選委,很大部份也就是代表了現有一班既有受益者。


■梁振英講得出14K言論,反映了他相信2017年仍然維持1,200名選委模式選特首。 資料圖片

翻閱統計處過去數年人口數據,有兩點值得與讀者分享。第一是本港各年齡組別收入中位數,增幅差異極大。2001年,介乎40至49歲男性收入中位數為13,500元,12年後,同一組別收入已升至19,100元,增幅41%,反觀15至19歲於2001年及2013年,中位數同為6,000元,零增長。


另一組數據,是月入15,000元以下,以及15,000元以上的就業人口比例,差距有收窄現象。2001年,月入15,000元以下的,佔比約63%,15,000元以上則有37%。去年同一調查統計,15,000元以下降至53%,15,000元以上的則有47%,而30,000元以上比例,則由12%增至18%。數字不代表貧富懸殊差距收窄,更可能反映高收入的比例提高,這批社會既得利益者,在政治經濟享有特權及成果,對佔領運動最為反感,也是狼英最大連任籌碼。


撇除愛字堆人物,於fb用藍絲巾標籤,於報章上抨擊佔中破壞經濟,很大部份都是50後、60後的人士,也就是今次反佔中的中堅分子。他們出身於戰後的嬰兒黃金時代,在殖民統治下享受教育,成為專業人士,回歸後霸佔着企業高層,享受股樓齊鳴的黃金歲月。他們認為固有既得利益,不容受到侵犯,故在今次運動中,反對的聲音最強烈。


警方928射完催淚彈沒即時清場、佔領期間任由黑勢力挑釁、學聯及政府對話曾經被叫停、立法會開會就流會,黨派展開不合作運動,上述各項事只有加劇社會撕裂,加深矛盾。


這是否就是狼英精心設計的劇本,令「袋住先」變成mission impossible,股榮無從猜測,但借用《紅樓夢》中的名句送給狼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股榮

HH

�果日�- �地急救�市 情��如08年金融海�

蘋果日報- 內地急救樓市 情況猶如08年金融海嘯
內地急救樓市 情況猶如08年金融海嘯

【本報訊】中國樓市9月持續探底,地方政府紛紛出台措施救市。據統計,已有逾20城市急推購房補貼,地方救市力度直逼受環球金融海嘯衝擊下的2008年內地樓市。市場人士估計,內地樓市短期將不會出現「V形反彈」,將有更多城市推出救市措施。
記者:周燕芬


■地方政府紛紛出台措施救樓市,據知已有逾20城市急推購房補貼。 資料圖片

據《華夏時報》統計,濰坊、寧波、天津、紹興、杭州、遂寧、眉山、銅陵、宣城、蕪湖、長沙、南京、瀋陽、武漢、常州、葫蘆島等超過20個城市都出台了購房補貼、契稅補貼等救市措施。

地產業界人士陳劍波分析,目前人行信貸口徑已經放鬆,多地銀行也有所行動,加上地方政府紛紛出台契稅減免、購房補貼、放鬆公積金貸款等措施,今年救市力度已經與2008年接近。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增加開發商對市場的信心,才能保證地方投資有所增長。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亦認為,出台稅收優惠政策,將可能是政府自鬆綁限購及限貸後的第三輪救市。華遠地產前董事長任志強指,隨着GDP下滑,房地產政策周期變化會比過去更猛烈。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表示,2014年樓市變化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市場預期,房地產市場以本輪深度調整基本宣告黃金十年的結束。

短期難現V形反彈
於2008年12月,為了刺激樓市,國務院曾決定將營業稅徵免年限,從原政策企業需已經營五年改為兩年。而現時已推行的第三波救市措施,包括濰坊市10月19日出台的政策,對個人購買90平方米以下首套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給予實繳契稅額100%補貼;144平方米以下首套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或購買300平方米以下商業或辦公用房用於創業的,給予實繳契稅額50%補貼。亦有報道指國家稅務總局正研究,調整二手房交易營業稅的免徵期限。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中央定調經濟「新常態」,樓市短期內難現V形反彈。東部省會城市一名政府官員稱,預計第四季度出台類似購房補貼政策的城市會更多。由於中央對購買首套房的政策放鬆已經默許,地方出台政策時,不再需要試探中央底線,更多的是考慮怎樣放鬆才能對樓市成交最有利,以及不能承擔太多的財政壓力。

統計局指出,今年首九個月房地產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罕見跌破20%;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均創年內新低。


全面征收房产税是否会导致房价大跌?

全面征收房产税是否会导致房价大跌?
来源: www.zhihu.com
对房价影响非常有限,大跌想都不要想,高端产品会受小幅影响,刚需市场更可能的是正面刺激。

从房价基本构成来说,地价、资产成本、融资成本、税费、人工都在不断上升,房价怎么可能降得下来。开发商的利润率这几年已经在不断缩水了,要知道房地产市场最大的获益者向来不是开发商而是政府。我经常给朋友开玩笑说我是公务员,在给政府打工呢。

房产税对于房价的调节原理主要还是限制高端和投资需求,用供需关系影响价格,这和限购政策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力度远远赶不上限购政策。首先打击面有限,限购政策可是误伤到很多刚需客群的;其次力度很难到位——征收额度和通货膨胀速度、房产增值速度相比,基本要买房的人还是可以接受的——没有其他好的投资渠道。

和之前很多政策一样,房产税将再次打击、直接打击的是租房客群,只要你租过房子就一定想得到,业主一定会把这个成本转嫁给租客,于是推动本就从未停涨的租房成本更加快马加鞭,于是刺激刚需市场需求更加扩大,本来租住四环的年轻人终于还是决定咬碎刚牙去六环、去燕郊、去松江买房了,于是刚需价格反而增加了上涨的可能性。

一个价格合理、信息充分、管理有序的租房市场,其实是最有效减少刚需客群的大水池,将从很大程度上调节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可惜这一点从来没有被真正重视过,当然在本题里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最后夹带一句私货——我从不认为房产税是为了调节房价而诞生的,即便它声称如此。

— 完 —
本文作者:吴铭




HH

凯恩斯主义与房产税

凯恩斯主义与房产税
来源: fugeli.blog.caixin.com

凯恩斯主义与房产税

财政改革再次被列入中国议程。中国的财政体系——税收和财政支出——建立于1994年,当时经济成效刚刚初露端倪,加入世贸组织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绝非偶然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的首席谈判官和中国投资公司的前负责人,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对虚无缥缈的改革付出了卓绝的努力。去年12月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彰显了其政治意义。宏伟的愿景包括两个目标:财政改革和经济再平衡。中国迈出的每一步均是有利于更具重要意义的未来规划的。鉴于中国的规模、影响力和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管理难度,实施干预措施迫在眉睫。2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结构性改革希望在商业繁荣和保持社会秩序之间保持平衡。工业的首要性为企业来带了最初的压力,尤其是他们希望吸引外资促进增长。政府创造了一系列财政来源,但不总是合法途径。北京的需求是制定约束地方的条例——当然没有那么严苛,并创造了无法定义的误导性结果。中美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近期的报告将此描述为"分散化体制"。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因没有达到起征点而没有缴纳所得税。总体来讲,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税收之间的比例是相当低的;此外,只有8%的中国家庭需要缴纳所得税。在此情形下,促进投资的同时保护最贫困阶层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该运作方式不再可行。另一方面,高关税抑制了进口需求,同时新兴的服务经济没有取得与工业经济同样的优待。系统的不透明渗透了监管框架:工业企业获得优待、征税难度大、腐败和当地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急躁情绪。

 

目前,有必要纠正极度失衡。中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国债仅为2.9%——这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虽然国债的价值不得而知,尤其是地方债务的量化难度非常大。改革的第一步是取代营业税——将对服务业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所有行业开征增值税。政府应考虑国家变化的同时,赋予广泛的平等待遇,不再给予制造业高度重视和特权(目前获得银行、铁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并努力驱散国有企业创造的阴霾。税负较轻的国有企业积累了巨额财富,最终中饱私囊,而非贡献于公共利益。此外, 污染企业以及燃煤企业的环保责任越来越重。考虑到北京愈发严重的空气污染,人们已经不再容忍违反环保规定。中国可能会对房地产、个人财务和奢侈品消费开征重税,旨在干预行政管理方式,降低不断扩大和危险的社会不平等。对于消费方面,政府将继续扩大支出,满足不断发展的国家增长的需求。因此,根据凯恩斯主义,财政支出与具有平抑作用的房产税相结合将成为中国未来行动的特点。这意味着应重新考量其他解决方案——狂热的工业自由化主义和严格的政策控制——的有效性。

 




HH

南方周末 - 忆 (林青霞)

南方周末 - 忆

我迟到了五分钟。金圣华已经坐定在文华酒店二楼Clipper Lounge长廊边的位置,自从张国荣走后,为了避免伤感,我总是避开这条我跟他曾经坐下来谈心的长廊。

圣华是我婚后认识的朋友,我们的交往过程中经历了SARS的岁月和双方父母相继离世的哀伤,一路在互相扶持中走过人生的困境。圣华跟我是忘年之交,我们的学问也很悬殊,她早年留学法国,拿了博士学位,曾经是香港翻译学会会长,在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多年,而我们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待我坐下,一派优雅婉约地跟我聊起近况,我极力地集中精神,脑子里浮现的却是国荣在这儿、在我对面跟我说的话:"青霞,不要再拍戏了,也不要打太多麻将……"

林青霞与张国荣。 (林青霞/供图)

不一会儿思绪飘到了淘大花园SARS传染的前夕。当时我们分别与朋友在以前的丽晶酒店喝下午茶,我三缺一想找与他同桌的陈淑芬打牌。她没空,我失望地转身离去。"青霞!"身后有一个清脆的声音叫住我,是国荣,他说:"我跟你打。"我愣了一愣,他怎么会?——那是他跟我打的最后一场麻将,记得那天他"冲" 了一把很大的牌,有五十五番,之后又连放了几把炮。我们打的是小牌,输赢不大,但是我知道他性格要强,事后很过意不去。

我脑子里有两条轨道,一条忆着过去,一条机械化地回答圣华的问题。还好她没看出来。好不容易双轨变成单轨,专注地听她问起我写作的近况。迎面走来两位穿着得体大方、有型有款的女子,一中一外,我一眼认出那位穿着墨绿呢子西装外套的中国女人。她保养得很好,面孔和十几二十年前一样。还是一身Giorgio Armani的型格,她们隔着一桌坐在我前面,我等她坐定,起身走到她身后环抱着她。我抱住的是过去那些迷失的岁月。她是见过世面的人,定了一定:"你是谁?"我操着一口标准广东话:"你永远不会猜到我是谁。"她没有动:"你再多说一句!"我抱着她不放,轻笑说:"我再多说一句你就猜中了!"她一回身:"啊呀!青霞!谢谢你的拥抱。"

圣华喜欢听我说故事,经常我们聊完天,就是我下一篇文章的开始。我重新回到座位,这会儿才真正地回到当下,专注地跟她聊起我刚刚拥抱的往事。

认识Winnie是1985年,我拍《警察故事》、《刀马旦》和《梦中人》那一年。在搬进新世界公寓之前,听朋友说这间公寓住进去会不好,他们所谓的不好是搬进去的人都很孤单寂寞,我心想,这有什么不好,我老早已经孤单寂寞了。Winnie住在我的楼上,她煮得一手好上海菜,我们住在那儿的单身女子经常到她家打牙祭。还记得她家一进门右边小小的开放式厨房,正对着客厅和餐厅,我经常在厨房外欣赏她做菜的样子,只见她轻轻松松,抓盐、倒酱油、炒菜,在那个小方块里面就像在跳华尔兹。现在回想起来,她本事倒真大,一个人烧菜煮饭招呼十个八个客人,一点也不费力。

有一天不开工,我懒在床上不肯起,赖到下午3点,一边摸着肚子,一边自言自语:"好饿,好饿。"后来实在饿得受不了,起床戴上特大的太阳眼镜到楼下新世界商场吃面。正当我挑起碗里的面条张大嘴巴吃的时候,迎面来了一群人,前呼后拥的,走在前面的是邓丽君,她见到我惊奇地问:"你一个人啊?"我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想他们见到我这样的一个画面,一定觉得好笑又古怪。《警察故事》通常是天亮才收工,有一天收工早了,半夜三点,我一点睡意也没有,茫茫然,走进公寓,打开房门,望着窗外的无敌海景,好美啊,东方之珠,香港。心想我应该开心地欣赏它,可是,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这样美丽灿烂的夜景,让我觉得更孤单。心里一阵酸楚,突然之间嚎啕大哭起来,待我停止哭声,拨了个电话给张叔平,叔平说:"你哭啦?"我一边抽泣一边说:"我好寂寞。"叔平说:"打电话给朋友啊。"

拍《刀马旦》之前,徐克为了让演员进入角色,提议大家一起围读剧本,正好我们三个女主角叶倩文和钟楚红都住在新世界大厦,我们先到前面两个女主角家去读剧本,最后到我家。一进门叶倩文就找吃的,打开冰箱,空空如也,厨房里也没有零食,她难以置信地问我:"你们家怎么什么吃的都没有?"我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下子给问住了。过一会儿,不知道谁踢到地上的空罐头,又是一阵惊讶:"这是干什么用的?"心想干嘛那么大惊小怪:"天花板漏水,接水用的。"

香港是个华丽的城市,从1984年林岭东请我到香港拍《君子好逑》到1994年拍《东邪西毒》,这十年我孤身在港工作,每天不是在公寓里睡觉就是在片场里编织他人的世界。有时候一觉醒来,仿佛自己置身于孤岛。时光飞逝,蓦然回首,好像不见了十年。就在这个下午,我找回了迷失的十年。

婚后这十多年,每次出门车子都会经过新世界公寓,记得爱林才几岁大的时候,我指着那个方向:"妈妈以前一个人住那儿,好孤单。""你现在有我就不孤单了。"她心疼地说。

送圣华回家,车子经过新世界公寓的时候,我们两人都不自觉地往那个方向望去。

2011年12月27日



HH

南方周末 - 一生有几个十年

南方周末 - 一生有几个十年
一生有几个十年

人一生中能有几个十年?日本作家铁屋彰子花了她一生中最宝贵的十年,就是要完成她的梦想,写出一本有关"林青霞"的书。

在这十年当中她往返于洛杉矶、香港和台湾无数次,自己孤身作战。相信所有接受她访问和提供数据给她的人,包括导演、摄影师、美术指导、我的好朋友,都会被她的执著和诚意所感动。

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她,天气很热,她满头大汗,一脸傻笑,拿着一些连我都没有的旧海报、杂志、盘片、照片等,一大堆东西到我家。她很紧张、很兴奋,感觉自己受宠若惊,但又好奇地想知道,很少接受采访的我,为什么肯见她。我说是因为被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我人生的座右铭又是"有志者事竟成",所以肯与她见面。

就这样,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一台录音机,两个英文都不好的人开始谈话。

头两年她不停地往返于洛杉矶和香港,也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和我见面。这不是我想要的,同时我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这整件事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停止了和她见面。

在我对这件事渐渐淡忘的时候,好友陆玉清告诉我,大块出版社将要发行这本《永远的林青霞》,我在想,这本由日文翻译成英文,再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会是怎么样的情形?我不忍心阻止她。后来想想,她若花十年的功夫,而我只花十天的时间帮她修改,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我看完她的手稿,看到朋友眼中的我,看到早已淡忘的影艺圈生活和旧时的点点滴滴时,真是恍如隔世。在时间的巨轮推滚着我不停向前奔行的这十年当中,我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生离死别。在我对我的过去已经感到模糊的时候,重新再看以前的"林青霞",仿佛像读者一样在读另一个人的故事。

我在回顾这十年的当下,想着生活在另一个国度的彰子,她那十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在此,希望她往后的几个十年里,能够放下"林青霞"拎起"铁屋彰子",为自己的人生,为明天和未来好好打拼。我在这儿衷心感激她为我付出的一切,并寄予最诚挚的祝福。



HH

催����散�,班人竟然�行返��,�住警察,真��� � 阿壕 | tlfong01

催淚彈啲煙散咗,班人竟然會行返轉頭,圍住警察,真係嚇親 – 阿壕

mr689_2014oct2601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公民記者的無償使命感 – 明報 2014年10月26日

訪問於星期四下午在旺角序言書室進行,與許 sir 口中「極度高危地方」彌敦道亞皆老街十字路只有一街之隔,幾小時前又有一班口罩男帶着利鉗拆路障,Whatsapp 群組又再有傳消息夜晚有「藍絲」會生事。自從「旺角黑夜」上演以來,衝突彷彿時刻潛伏着,這一刻平靜,但下一刻隨時是警棍亂舞。所謂「生於亂世, 有種責任」,這場雨傘運動全賴每一分微小的堅持,奇蹟一般持續了一個月。說到責任,網上媒體「USP 社媒」記者 Rayman 的職責,就是用攝影報道旺角發生的一切。

Rayman 的作品剛獲獨立媒體(香港)的「網絡公民大獎」最佳新聞攝影,所以我們特別去訪問他。訪問之前,Rayman 跟我們開玩笑說:「喺旺角做訪問啱哂,做完可以即刻去影相!」佔領旺角開始後,Rayman 幾乎每天收工就會到旺角拍攝,直到深夜,才回家稍稍休息再去上班。

即使沒有受薪,只是義工性質去採訪,Rayman 亦樂此不疲:「能夠作為公民記者,填補其他媒體的空隙,令事件報道得以更全面,我感到無比光榮。」

前線一班報館攝記,皆知道或認識 USP 社媒存在,因大小的示威活動現場都有他們記者的身影。沒有薪水、被打穿頭也沒有保險賠,Rayman 說十多名義工攝記組成的 USP 團隊希望用即時新聞照片,幫助其他人了解社會時事。他相信,「相機的框框就是記者的眼睛,作品的取材、角度、光線其實都是在反映記者的態度和世界觀」,現在每晚去旺角拍攝也是出於一份使命感。

雖然 Rayman 一直以來都喜歡攝影,但他說初時玩「街拍」時完全不感覺攝影可以和使命感扯上關係。

「兩年前我從事零售行業,是典型『返工放工』的香港人,每日工時非常長,對社會時事無甚理解。

好老實講,嗰時連習近平、李克強都唔識。

現在重看當時的『街拍』作品,都是一些『技巧嘢』」。當時還是零售員的 Rayman,鏡頭下所捕捉的不外乎「得意嘅光線、錯位、奇人異士有趣畫面」,離不開一種玩世的感覺。

那些年某一日,感覺到生活營營役役,突然「黐咗線」辭工,修讀一年商業攝影,因緣際會下更加入USP 當公民記者

光影之間,離不開「人」

比起街拍,新聞攝影的作品有什麼不同?Rayman 想了一會,帶點玄地說:「分別在於我整個人的人生觀、視野都唔同咗。我生活的轉變令我影的東西更實在。」

他很喜歡戰地記者 James Nachtwey,Nachtwey 拍攝的是都是戰爭地區之中最撼動人心的畫面,

Nachtwey的個人簡介這樣寫:「我是一個目擊者,而這些照片就是我作為目擊者的見證。我所記錄的事情不應該被遺忘,更不容許再次發生。」

Nachtwey 相信透過紀實照片可以改變世界。光與影之間,如果攝影離開了人,捨棄了對社會的關懷,再好的光線角度影出來的相片也是徒有空殼。「人」才是攝影的重心。

也許正正因為 Rayman 對「人」懷着強烈好奇心,也是帶着記者一點「每事問」的精神,促使他在加入USP 一年間就自費到泰國採訪反政府示威,不久後又到台灣採訪太陽花學運和反核遊行,看看大時代的人和事。他說,採訪泰國「封鎖曼谷」反政府示威是極難忘的經歷,因為看到的示威規模遠超他們日常媒體中所描述的。「泰國示威衝突連連,可能平時都會知,但原來示威者比想像中更有組織,齊進齊退,又有巨型喇叭縛在貨車上作流動廣播,又會熟知軍警底線,每每知道軍警出動催淚彈之前,就會向無保護裝備的人派發口罩的人。

說到底,他認為鏡頭下的泰國人,是可以為了自己支持的一方「搵命博」,用血肉之軀擋着荷槍實彈的軍警士兵。Rayman 特別提起一件事,一天,在地標勝利紀念碑突然有手榴彈爆炸,Rayman 和拍檔當時不在場,「我哋評估過後覺得『爆完應該無事』,就趕往現場採訪。誰知原來還有一粒失效的手榴彈在現場未爆,而且就在身旁咫尺」。

其他外媒行家淡定得很,繼續採訪工作,資歷尚淺的 Rayman 卻嚇得面青。

所謂男人三十而立,為什麼不好好的「打份工」,而要選擇將自己置身險境?Rayman 認為,

有些人喜歡櫻花美態,就專程請假去日本拍攝櫻花,而他可能就是喜歡看不同人生百態。即使要自己掏腰包,沒有任何保障,他認為這些都是值得。

「老實講,以前零售工作的確搵到好多錢,但搵到錢時又要使多啲錢,像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追來追去到頭來都唔知自己人生為咗咩,影出來的作品根本不知在影什麼」,Rayman

有一句話總結他的攝影態度:「啲嘢你唔 firm,影出來的作品點會 firm?」

港府不尊重公民記者

幾次去國外採訪,雖然無保險保障,裝備又不如其他媒體好,高風險,Rayman 認為採訪工作算是非常順利,因為這些「險地」的資訊流通甚快,記者的身分亦無所謂「公民記者」與「主流記者」之分。反觀香港,政府政策明顯將兩者區分出來,只有註冊刊物才被認定為「印刷媒體」,只在網上發布的媒體,即使以報道時事為主,都一律不在政府的「採訪名單」之中。大大小小的政府場合,總有理由拒君諸門外,筆者所屬的機構,就曾被「場地空間不足」、「政府未有機制識別網上媒體」、「只接受報道新聞為主嘅傳媒」等等五花八門的理由不准採訪。

一張採訪證,能夠反映一個地方尊重資訊的程度,Rayman 分享採訪太陽花學運期間的經歷,「要進入立法院,除了趁警衛無留意時偷偷爬入之外,其實旁邊有一間房可以登記官方記者證,手續只需要留低人名和機構名就完成」。

記得立法會審議新界東北前期撥款時,立法會秘書處如臨大敵一樣,一位來自法國首都電視台 France 24 的記者即使出示「國際記者聯盟記者證」,職員都不賣帳,足足擾攘一整個鐘才放行,France 24 的攝影師最後氣得面紅耳赤。

「我係公民記者,唔代表我無操守」

政府貶低公民記者的地位,固然有問題,但公民記者如何在一眾行家中贏得尊重,Rayman有一套看法。

他認為「公民記者」一詞,「公民」是一種個人自主編採和撰寫報道的自由,但其實同時也有「記者」的身分。一旦背負「記者」之名,就要明白有一些基本記者的操守必須恪守。有些人會批評公民記者這一刻是記者,下一刻又是參與者,兩者之間模糊不清。

Rayman 說,「我係公民記者,唔代表無操守,公民記者亦唔代表大晒,同樣有一些規矩需要遵守。正如我們會期望警察執勤時候,不會帶上藍絲帶。同樣要求中立的標準,公民記者都應該遵守,免得『界線』模糊不清,正如其他新聞從業者所相信的,公信力一旦失去,就好難回來。」

「第二,公民記者也好,甚或花生友也好,不要阻礙其他攝記行家工作,攝記始終是靠影現場搵食,有相無相是飯碗攸關的事。

在台灣,縱然有好多花生友會在新聞現場影相,但影完會盡量『讓位』其他人拍攝,反觀在香港,有啲人會一部 ipad 拎出來影,要其他人喝令才放下」,「我不介意有花生友的存在,但如果有心成為一個公民記者,就要理解在不干擾其他人的情况下進行採訪。舉例我去影示威現場,只要『影到就得』,拍一兩張覺得夠數後就讓位其他人。」

呃 Like 以外,還有更多可能

Rayman 的腳跟早年當零售員時長期站立勞損,今日再難背着「重秤」的裝備拍攝,坦言即使再熱中新聞攝影,都不能當作全職工作。相反地,他更享受公民記者帶給他的自由度,「在報館運作裏,攝記拍下照片的生殺大權在圖片編輯手上,記者無權決定。圖片編輯會有不同考慮去決定出定唔出?裁剪幾多?報館的政治立場亦很可能左右照片揀選的過程。例如警察用胡椒噴霧射示威者,大家因為『吸眼球』而只注意衝突一刻,

但其實可能小部分警察之後會幫示威者洗眼」。

事實上,網絡間「即食文化」亦令公民記者過分集中於衝突場面,「

無他,因為這些激烈場面可以即時上載,即時呃 like」,

「即使一個示威現場,其實並不只有衝突發生,好多 sidebeat 事物都十分值得留意,若公民能夠報道這些『主流媒體』所忽略了的,可以更反映事實的全部。

我認為公民記者的責任未必是與其他『主流媒體』爭搶同一個畫面,反而是填補一些媒體之間的空隙」

正正因為扭盡六壬想着如何呃 like,忘記了新聞攝影還有更多可能。Rayman 跟筆者分享,半年前開展了一個 project,希望通過攝影記錄一個戒毒青年改過自新後的人生,他說這半年只影了三張相,其餘時間都是與受訪者建立關係,「假如能夠建立互相,你只要捕捉受訪者一個眼神已經交代到好多內容」。

訪問結束,Rayman 帶起那個掛着頭盔的背囊,又再出發紀錄第二十六日佔領旺角行動。旺角佔領區入夜後繼續人頭湧湧,許多人留守佔領區。

獨立媒體(香港)「網絡公民大獎」頒獎禮將於十一月十五日 (星期六)下午兩點半在長沙灣 Good Lab 舉行。頒獎禮結束後,我們邀請到港台兩地獨立記者分享。誠邀各位出席。

■問

葉蔭聰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獨立媒體(香港)創辦人之一。

歐陽聯發

加入獨立媒體一年,享受公民記者身分採訪。

■答

Rayman

自由攝影師,同為USP社媒的助理總監。對拍攝社會議題特別感興趣,先後曾到泰國及台灣採訪示威、社會運動及災難等。

訪問__葉蔭聰、歐陽聯發

文__歐陽聯發

圖__盧翊銘、受訪者提供

編輯/ 趙希彤


阿果:傘開以後﹕小人物睜開眼 – 明報 2014年10月26日

黑夜悄然離去,太陽探頭冒出。清晨的金鐘,換上迥然不同的一道風景。天色由暗轉亮,陽光躡手躡腳地鑽進帳篷,推醒一個個好夢正酣的年輕人。是繼續沉睡,還是睜開雙眼?帳篷內的他們,總有幾分猶豫。

但就政治而言,他們卻是態度明確:不再猶豫,拒絕沉睡,選擇覺醒。

佔領運動已持續近一整月。不少人說,這次投身運動的,許多都是陌生臉孔。這些臉孔以往討厭政治,不曾參與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但這一次,卻選擇遠離鍵盤,立足街頭,甚至自動獻身,在傘下各就各位,跟其他小人物一同揮灑汗水,編織大時代。無論他們上街的理由為何——或受大學生呼喚,或被催淚彈感召——雨傘運動都注定造就一代人的政治覺醒。

也有人更在意孩子們的覺醒。

「小朋友應該要知道有班哥哥姐姐,為了香港的未來而每日喺街上面瞓。」

Maxwell 於是繪畫雨傘運動主角,創作出 Mr. & Little Ms. HK People的插圖系列。當中有林鄭、長毛等大人物,也有 Mr. Lion Shan、Mr. Hungry 等小人物。「其實嚟得抗爭嘅,全部都唔係小人物……」他一臉認真。

「人人都係大人物。」

催淚彈觸怒平民

Maxwell 也是小香港人。鼻樑架着一副黑框眼鏡的他畢業數年,現職廣告公司,從事設計。跟許多香港人一樣,他對醞釀年半的佔中行動,本有保留。「最初有啲覺得會阻到人,同埋真係犯法嘛,所以都唔想太 into 這件事。但因為催淚彈,真係好嬲,好嬲。」Maxwell 認為,這也是不少港人上街的原因。

「而家條街咁多人,未必因為政府真係做得咁差……

其實大家一早知道佢做得差。最終喚醒到香港人的,係一份怒氣。」

這份怒氣,令本來打算袖手旁觀的 Maxwell 醒覺,自發走上街頭,支援運動。「都係買必需品呀,幫手派嘢呀,在佔領區行來行去。」到一星期前,他開始嘗試另一方式的參與。「那天搭車,突然在想,其實家長可以點樣同小朋友講社會發生緊咩事呢?有咩素材可以用呢?無理由用 TVB 新聞㗎嘛,咁暴力。」燈泡一亮,Maxwell 即晚創作多個維肖維妙的卡通政治人物。結果作品在網上瘋傳,幾天過去,專頁已有逾五萬人讚好。

畫出閃亮小人物

孩子的覺醒何以重要?「其實好多人出來抗爭,都唔係為了自己,而係為了香港的未來。」Maxwell 微笑解釋,「小朋友條命長過我哋,佢哋先會係呢場運動的最大得益者。」的確,不管佔領最終能否逼令政府回心轉意,它至少已經改變了香港的未來。「講真,今次未必有咩理想結果,但過程入面已經改變咗好多東西,例如好多人唔再單單留喺屋企睇新聞,好多人在政治方面已經覺醒了。」Maxwell 語重心長。

當然,對於 Maxwell 的插畫,許多人不過為求一笑。因此這段日子,最多人提議他畫的,竟然是李偲嫣。「其實我想畫支持運動的人,多過政府或者反對的人。因為我想大家笑完之後,都可以支持場運動多啲。呢件事牽涉好多人,我表達到的只佔好少部分。佢哋比較多人關注,而我就趁機畫出來。」但在鎂光燈以外,還有愈來愈多閃亮的小人物。「有好多我睇唔到嘅,希望之後可以在現場親眼去睇,然後再畫出嚟。」只因雨傘下的主角,從來不限於梁麗幗、周永康、黃之鋒,還包括自修室旁的木匠、救傷站內的義工、看守防線的哨兵,以及在帳篷下睜眼留守的萬千港人。

喚醒隱蔽中學生

這一夜,筆者走在公路上,跟佔領區內不少小人物傾談。他們肯定不是 Maxwell 筆下那些備受注目的大人物,嘴裏也未必說得出許多發人深省的大道理,但今天他們都選擇穿上黑衣,成為公路上萬千小人物的其中一個,全因傘開之後,每個香港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程度的覺醒。

有以往厭惡政治的學生開始醒覺,像穿著整齊校服的中四學生 Cheenee。她與同學 Yoyo 放學後特地由東區前來,為的是爭取二○一七年可以選到合自己心意的特首,「因為三年後我十八歲,可以做選民。」同行的 Yoyo 因為父親影響,從小關心社會,是遊行常客,但 Cheenee 卻是另一極端:「以前唔係好關心,只係間唔中留意下。會覺得立法會好亂,成日好似鬧交,好醜陋,唔想接觸咁多。」她坦言,從前的自己少管政治,只理時事,「即係有人受傷呀,撞車意外嗰啲。」

着眼「時事」是小女生,卻被催淚彈激發,首次決定上街:「睇到新聞,真係好嬲。點解警察要咁樣對付學生?第二日就來了,想出一分力,希望這分微小的力量可以幫到學生。」

Cheenee 形容,身邊不少朋友也因這場運動而覺醒。

「有一個之前同我們一齊嚟的男同學,

平時唔會離開屋企,淨係識打機,就連食嘢都要叫外賣

今次佢竟然都出來,仲幫手舉牌呀、寫紙呀。真係估唔到。」

落在雨傘上的催淚煙霧,化成最響亮的良知感召,不知喚醒了多少蒙住雙眼的年輕人。

由討厭變成理解

在紅棉道橋底駐紮的 Danny 是另一例子。

他熱中打機,自認跟王菀之一樣討厭政治:

「好老實咁講,平時都係打機,唔理呢啲野。到罷課開始,感覺到開始大件事,但我都係想睇多陣 LOL比賽囉!」

每個逃避政治的人,都有不同的原因。

Danny 表面怕用腦,坦言「關心政治就像要讀多一科,好辛苦」,

但細問下去,才曉得他拒絕政治,全因對自己要求太高:

「東北發展我無理到,因為正反理據太多,唔知點樣深入研究;白皮書我都無睇晒,淨係睇節錄一段,好多嘢都唔知。咁唔係幾好囉!」

眼前這個自稱不諳政治的大專生,卻因雨傘運動而改變。「在街上會遇到好多人來勸告,建制派、談判專家、反佔中的人,聽到他們的說話,例如成日有人來問『有真普選咁又點?』你會諗深一層囉!」

Danny 說,透過同路人之間的討論,又或是公民講台上的發言,無意間就學到許多政治知識。問他現在是否不再討厭政治?

「好老實咁講,討厭就梗㗎喇。就算係黃之鋒、梁振英,都唔鍾意(政治)㗎,但唔鍾意還唔鍾意,佢係影響緊全香港市民嘛!你可以覺得佢煩,但都要關心,都要理解,都要知道。」

佔領的經歷,令這個打機少年,說話變得有節有理。

人生的政治啟蒙

由討厭到關注,是覺醒;由盲目關注到認真思考,亦未嘗不是覺醒。在海富天橋下畫漫畫的 Timothy 以往也曾為反國教事件而站出來,但又始終認定這次運動,才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政治啟蒙:「之前都會了解件事,但就無今次咁深。可能因為這次的議題牽涉到成個香港,那種嚴重性會推動我去認真去諗好多嘢:我眼中的自由、民主究竟是怎樣的呢?香港的將來要係點,先稱得上好的發展?」才十八歲的他,在一腔熱誠以外,也有慎密細微的思考。

媒體素養的提升

有年輕人則在其他層面上開始思考,例如媒體。中六學生 Lorraine 形容,自己向來絕少讀報:「之前都係老師畀就睇,英文科要做剪報就望下,從來唔會好深入咁研究任何 issue。」最近一個,她卻跟報紙成為好友,「一有機會就會拎晒成個星期的報紙嚟睇,了解多啲。」旁邊的同班同學 Chopper 插話,「開始咩報紙都會睇,因為不同報章有不同立場,要睇晒,先可以知道成件事係點。」一場運動,令新一代的媒體素養,直線上升。

那夜,筆者跟許多小人物傾談,蒐集雨傘下的覺醒故事。聽過他們的真摯分享,才曉得原來從沉睡中蘇醒的人,其實只屬少數,

更普遍的現象,是以往只有關心,沒有行動,甚或以鍵盤取代雙腳的人,這次都紛紛告別安舒,走上街頭。

沒資格在家睡覺

例如在天橋上盤膝而坐的 Leo 與阿壕。兩人讀大學二年級,是社運初哥。「好老實講,之前連遊行都無出過來。Even 七一,會關心,會留意,但唔會行動。好似無咩 initiative 咁,

個感覺係:都幾十萬人啦,多一個唔多,少一個唔少。」

樣子斯文的阿壕說。九二八當日的電視直播,卻讓他改變想法。「成班 friend 在出面,食胡椒,食催淚彈,我有咩資格在屋企瞓覺?」自此,他和同伴隔天在馬路上過夜。「從來無 expect 過自己去得咁盡。」說話夾雜有幾分沉重。

他倆這次遠離鍵盤,立足街頭,卻有另一番體會。

「我發現……原來自己都幾愛香港。」

說話內斂的 Leo 語出驚人,教旁邊的阿壕同伴偷笑。

「其實我之前成日笑香港人怕死,唔夠膽,次次遊行完就返屋企。

但那天見到催淚彈啲煙散咗班人竟然會行返轉頭,圍住警察,真係嚇親。

我以後唔會再笑香港人。」阿壕收起笑容,一臉正經。

「本來我驚好多嘢,畀人拉、留案底……但廿八號晚好似比人叫醒咗——

人哋咁都唔淆,我仲有咩要驚呢?」黑夜裏,他的眼神依然堅定而閃亮。

告別他倆,已是夜深。沿天橋返回夏愨道上,卻發現不少人仍未進睡。他們睜開眼,抬起頭,彷彿在等待下一次天明。慶幸長夜裏有願意覺醒的一群,大人物。

阿果 圖__郭慶輝 編輯/ 梁詠璋


安裕周記﹕報人 – 明報 2014年10月26日

《華盛頓郵報》前總編輯布拉德利(Benjamin Bradlee)去世那天,美國主流傳媒毫不吝惜矜貴的版面和昂貴的播報時段向這位一代報人送上最後也是最衷心的致敬。說衷心,是因為他在水門案的新聞編採指揮若定,終於以這宗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的新聞名留青史。去年奧巴馬向患上老人病的布拉德利頒授平民最高榮譽的自由勳章,毋庸置疑是對這位新聞巨人的肯定,但亦可視為

通過自由勳章意涵對所謂「愛國主義」的反擊。

當人們懷緬布拉德利在水門案帶覑兩個年輕記者,以無比耐性及細緻的調查工夫,令一宗本來只是入屋爆竊的輕微罪案變成揭穿時任總統尼克遜隻手遮天的竊國大案之時,美國再度流傳一九八四年他的一封私札,這是他對認為《華盛頓郵報》「不愛國」的人士質詢回應,今天重讀,很有意思。這封信的觸發點是《華盛頓郵報》質疑美國衛星的功用,引起當時列根政府猛列抨擊,

一些人寫信給布拉德利說他「不愛國」還指他為蘇聯工作,

有人問他「二戰年間你幹了些什麼」。布拉德利的回信簡潔有力,於寫作技巧而言是明快銳利,一語中的:

親愛的混蛋,

我認為我在二戰期間為國家做的事多於你做的。我在太平洋的驅逐艦上待了四年,我的綬帶上有十顆參戰星章。

(Dear Axxxxxx,

I suspect I did more for my country in the war than you did. I spent four years in destroyers in the Pacific Ocean. My theater ribbon has 10 battle stars in it.)

布拉德利的言行足以一肩挑起 「報人」二字而不是實務操作的「新聞工作者」。這是很形象的一個詞:風雨如晦之日,僕僕風塵於民眾知情權以及監督政府之間,不言休不言悔。布拉德利在自傳《美好人生:做報紙及其他歷險》(A Good Life : Newspapering and Other Adventures)亦提到這封回信的由來,讀者設身處地在他的角度來看,這信表達的不光為一己人格辯護,更是對所謂「愛國主義」的反彈。布拉德利一生在文字堆打滾,但未見著作等身,只寫過兩部書。《美好人生》通篇充滿一個報人的自我期許的積極味,然而當閱讀這部大部頭著作時,讀者會嗅到一樣物事﹕良心報人面對壓力,尤其是政治壓力認為你「不識時務」以及「不愛國」的時候應當如何。

 反擊廉價愛國主義

「不識時務」在於往往與主流政治勢力唱反調,且把反調唱得震天價響。若以《華盛頓郵報》報道水門案的歷程配以尼克遜民望,可以看到尼克遜的「不支持率」游移變化,根據蓋洛普調查,一九七二年六月水門大樓發生民主黨總部爆竊案,尼克遜支持率是百分之五十七,不支持率是三十三,百分之十沒有意見。

到了一年後的 一九七三年七月,《華盛頓郵報》記者愈挖愈多,報道白宮官員涉及竊聽事件,尼克遜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九,不支持率百分之四十九。

自此之後,尼克遜的民望潰不成軍,支持率一度低見百分之二十三(一九七四年一月)。

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尼克遜辭職,當時他的不支持率達百分之六十六。

在這期間,白宮官員千方百計醜詆對他們持批評態度的新聞媒體,包括中斷過往一直可以參加的新聞簡介會,亦有暗示這些傳媒「不懷好意」;右翼組織跳出來指傳媒與蘇聯合謀推翻美國政府, 並且發動「沉默的大多數」去信傳媒機構批評有關報道「不懷好意」。這種指摘到頭來在事實面前無法成立﹕尼克遜下令革除司法部長,又涉嫌銷眦白宮對話錄音帶。重罪如斯, 若不是繼任總統福特下令特赦,尼克遜可能成為第一個入獄的總統。

類似情太平洋這邊也有。同事從日本回來,捎來一份刊載李香蘭去世消息的《朝日新聞》,那是九月十五日東京版的報紙,第一版是以「山口淑子死去」為標題的二條新聞,再轉到內頁的第十四版的近半版續聞,內頁的標題是「兩個名字 一個願望」。作為《朝日新聞》長年讀者,近年中日關係陰霾當頭,烏雲密佈,《朝日新聞》卻從一份主張和平主義的知識分子報章出發,對中日關係的再建作出大量建言,並對日本右翼勢力復辟鞭撻甚力,被認為是保護和平憲法最力的護憲派掌門人。為了捍衛和平憲法,《朝日新聞》多次與安倍晉三政府衝突,就在這時,該報多年前有關「慰安婦」的多篇錯誤報道須撤回,《朝日新聞》正經歷覑最艱難的時期。

《朝日》經歷最艱難時期

大多數早就往右轉的日本主流媒體都從安倍晉三政權的角度對中日關係大吹冷風,《朝日新聞》則與這股大潮相違地「不識時務」力推中日友好。今天我們在香港可能早已沒有中日友好的概念,想不到千里之外的《朝日新聞》仍在孜孜不倦做覑這件事。李香蘭真正身分的爭論至今未息,她是一個生長於中國東北的日本女子,抑或是日本當年對華政策的一個特別人物,李香蘭去世之後,謎團更不可能水落石出。

想不到是《朝日新聞》在李香蘭去世消息當中積極樂觀看待中日關係,該報編輯委員永井靖二在專稿引述

李香蘭的話,「戰爭是愚笨所為,奪去人命,尤其是年輕人的性命」

認為是折射出中日關係的鮮明影像。

《朝日新聞》與立場保守的自民黨一向各走各路,與另一暢銷報章《讀賣新聞》的親自民黨路向大相逕庭,其護憲角色以及批判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的言論,更是長年以來右翼攻擊的目標。前面說《華盛頓郵報》一九八四年的衛星新聞引起保守派攻擊,《朝日新聞》面對的右翼壓力遠比《華盛頓郵報》大得多,說出來也許難以置信,但事實便是如此:日本保守勢力甚至發展出反對《朝日新聞》的全面戰爭,筆桿子在雜誌報章以及單行本針對《朝日新聞》。手頭上的一部單行本,內容是專訪作家花田紀凱,本來對一份報章的內容持不同意見很正常,尤其是在多元化社會更是平常不過,可是當看到訪者說讀《朝日新聞》會弄得精神不健康,花田紀凱笑覑回應「搞得血壓上升」,敵對狀態由此可見。之後又一再強調「與《朝日新聞》對戰七十回以上」,其所代表的「戰意」如何,可見一斑。

暴力恐嚇打死記者

即便如此,紙上談兵的針鋒相對仍是君子之爭,更大的威脅來自暴力威嚇,尤其是八十年代《朝日新聞》狠批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以官式身分參拜靖國神社之後,開始出現對《朝日新聞》的暴力事件。

一九八七年五月三日,右翼分子向《朝日新聞》神戶支局辦事處發動襲擊,開槍打死一名記者,打傷另一人。

之後報社收到警告信,自稱是右翼組織所為,這封信沒有上款,一開始便是「我們是日本人,熱愛日本的國土、文化、傳統……」,下款是「赤報隊同人」。政見不同發展到開槍奪命是日本兩極分化的悲劇,但是動刀弄槍也不能改變《朝日新聞》編採路線分毫,照舊堅持對安倍晉三上台後的右翼路線尤其是修改和平憲法的意圖口誅筆伐,不畏強權的本色在新聞紙躍然而出。

大時代的燈塔

  《華盛頓郵報》以及《朝日新聞》的經歷堪稱殊途同歸,他們都在一個與「主流社會」期待有別的時空艱苦作戰,前者得勝而回而後者尚在寸土必爭。這些爭戰論戰並無帶給他們巨利,《華盛頓郵報》在科網大潮下終於易手,《朝日新聞》早就失去銷量第一寶座,然而他們的道德勇氣和專業水平依然是大時代的燈塔。

報人信膺 一管筆比一桿槍強,這是面對橫逆敢於挺身而出的勇氣;偉大的功勳不僅在於把總統拉下馬,亦不全在於與右翼政權力拼,而是「在晉董狐筆」的節操。說起來興許有人會認為不識時務了一些,可就是這些人,在天茫水渾的亂世保住了人間青山,在國家機器臨頭之際發光發熱,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自己。

文安裕

編輯/ 馮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