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星期六

亞洲週刊-928奇蹟的霧與夜

名家博客 - 謝夢遙

928奇蹟的霧與夜

2014年10月12日 第28卷 40期

警方動用七千名警力應付佔中,切斷佔中三子與群眾的聯繫,並使用催淚彈驅散群眾對政總的進攻。數萬群眾則以雨傘、口罩抵擋催淚氣體與胡椒噴霧,進逼警方防線。雙方在激戰中卻顯示香港社會的文明品質,沒有警車焚燒,最終只有二十六名示威者與十二名警員輕傷,沒有人死亡,上演了一幕奇蹟之夜。

香港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圖:中通社)

催淚彈伴著火光落入人群之中,白色的煙霧四散出來,瞬間將周圍的幾個人淹沒了。帶來的那種刺激感是全方位的,類似吃了一大口芥末,眼睛被滴入辣椒油,皮膚發麻或者有灼燒感,頭會突然嗡得響一聲,往往伴隨著暈眩或噁心。

九月二十八日,香港回歸以來,特區警察首次向香港本地示威群眾使用催淚彈(二零零五年曾向反世貿的韓國農民使用過)。

引爆八十七枚催淚彈

八十七枚催淚彈,先後在九個地方散開。在煙霧中,很多人不知道背後投出催淚彈的決策,示威者用罵聲回應高喊「警察可恥」。由中環現場指揮官辛子建與金鐘的Dover(外籍高級警司)領導的七千警力,成功切斷如潮水湧來的群眾和坐落在政府總部的「佔中三子」總指揮的聯繫,不讓海富中心那邊湧來的示威者進入政總範圍,保衛有幾萬名公務員上班的政總,避免台灣太陽花學運在香港翻版,也避免台灣立法院被佔領二十三天、行政院被攻佔的命運。

這是回歸以來,公權力遭遇的最嚴峻的挑戰。佔領中環運動,從醞釀初期就被宣布違法,而現在,約三萬名反對派與警察展開胡椒噴霧vs雨傘、催淚彈vs肉身的戰爭。群眾不少人戴上了護目鏡、口罩,在臉上和身上貼保鮮膜,以防催淚瓦斯。

這必須追溯到九月二十八日凌晨一點四十分,被稱為「佔中三子」的三位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與朱耀明,宣布了佔中提前啓動,把第一個戰場放在了位於金鐘的政府總部。這個決定由內外壓力臨時推動。兩天前,罷課的學生們把政府總部外的靜坐轉為對封閉區域公民廣場的衝擊,繼而被捕,學運一時間群龍無首,佔中運動與學生罷課捆綁到了一起,而金鐘意外地成為了中環的替代目標。佔中,變成了「佔鐘」。

警察在中午前封鎖了立法會和政府大樓的各個入口。位於政府總部下的原本對外開放的添馬公園,也無法進入了——佔中運動的主台正是設置在其中。本來是行動總指揮的「佔中三子」變成了「無兵司令」,無法與群眾直接接觸。尤其是本來準備好的音響設備,都被沒收,等於是被廢了武功。而前來與警方理論的幾名議員劉慧卿、張超雄和何俊仁等,都因而被捕,控以「阻差辦公」的罪名。

民衆越聚越多,逐漸蔓延到了南側東西走向的干諾道沿線,車流變得緩慢。通往政府總部的天橋出口被封閉了。在沒有封閉的天橋上,你似乎仍能看到香港運轉如常的微觀世界:坐在硬紙板上打牌、談笑的菲傭——每個週日她們都在公共場合聚會,扛著攝影機的外國記者——他們在這個城市來去自如採訪自由,說著普通話的大陸遊客——他們購買力強大、喜歡看熱鬧,但他們都沒想到,一瞬間這裏成為了一個呼吸著辛辣空氣的戰場。

主幹道的佔領,是在下午近四點時,由一輛小貨車與一輛摩托車在天橋下的突然停車而啓動的——看起來是故意為之,人群很快湧上了馬路,隨後不斷擴大佔領區。胡椒噴霧與雨傘,一度是代表警方與示威者的重要象徵。從九月二十六日的深夜,當學生們衝入公民廣場時,胡椒噴霧就啓用了,對準衝擊者發射,中招後會喪失部分行動能力,需要清洗口鼻。雨傘則可以成為抵擋的工具,它擋開胡椒噴霧的直接噴射——這也是這場運動被國際媒體稱為「雨傘革命」的由來。

廣受矚目的一幕,一批警察在添美道中段出現意欲清場。示威者撐開雨傘對峙胡椒噴霧。警方搶走了最前面的雨傘,暴露身體的前方示威者步步後退。添美道上方天橋的人們把自己的傘撐開,丟給橋下正在對峙的人們。五顏六色的雨傘在風中飄飄搖搖落下,下面的人接住,並報以歡呼。落下的傘越來越多,就像天女散花。

在九月二十八日的夜晚,催淚彈取代了胡椒噴霧。一切發生得那麽快,沒有倒數計時(不過警方有舉起「警告催淚彈」的旗幟),在五點五十八分,第一枚催淚彈就來了,甚至無法分清是投擲出來的,還是從槍中射出來的——警方用兩種方式放出催淚彈,也難以看清那枚催淚彈的形狀,在天空中掠過,飛向干諾道的人群,尚未落地就已經冒煙了。之後的兩小時,警方又在不同路段投了幾輪,才暫告一段落。

警察坐地鐵往金鐘支援

當天傍晚,全線地鐵均不停靠金鐘站。若要前往金鐘,只有經由中環或者灣仔。但警方的一些支援部隊,則是坐上秘密的地鐵專列前往金鐘站,蔚為奇觀。

中環交通如常,沒有中斷,但空氣裏有一種燃燒的味道。警察與警車隨處可見,有警察手持長槍——那是過去香港市民鮮見的攻擊性武器,可以發射催淚彈,也可以發射鋼珠彈。

從中環的人群中穿過,能感受到這座城市人們的意見分歧。七八個人聚集在地鐵口,興奮地談論著被捕的學生領袖黃之鋒,像談論著某個傳奇。「最慘就是這班警察。」幾個老人倚在圍欄上,為街口值守的警察歎氣:「(佔中者)又說要和平理性,現在又衝擊政府,又佔馬路,展現的明明是暴力。他們沒有遵守承諾。」一個裹著頭巾的少年,熱心地向看起來是遊客的外國家庭講解發生了什麽,他的英語磕磕絆絆,但外國人聽懂了關鍵字,眼神流露出同情。

晚上八點,大會堂向東的干諾道,昔日車流湍急的高速路變得空空蕩蕩。路障隨處可見,有些是警方設置的隔離。有些則為民衆所用,意在堵路,在一些稍空的路段,仍可見到有人在搬運鐵馬。越往東行,路上的人越多。近政府總部的一座高架橋上已經布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而逐漸升高的高架橋,恰好能夠錯落有致地展現出人頭攢動的景象,像是一塊被斜鏟起來的全是芝麻的披薩餅——由於空氣中大量的胡椒噴霧,這是一塊有胡椒味的披薩餅。

政府總部西側的龍和道,解放軍駐港部隊的軍營門口,也有千人聚集。龍和道前方通往政府總部的路被鐵馬隔斷了,由數十個警察把守。軍營大門緊閉,僅有四個哨兵把守。人群與軍營大門保持著幾十米的距離,未見有人去軍營前挑釁。

即使在這一片人數並不多的小型佔領區裏,也有「物資站」。紅白相間的交通隔離牆圍出一片四方地,裏面堆著礦泉水、紙巾、麵包與保鮮紙等。一個文質彬彬的中年人友好地招呼路過的人拿水。「不要錢,不要錢。」他看有人猶豫,特別強調。而在離人群遠一點的路上,另一批人從紙箱中取出一瓶瓶的水碼放在人行道上,供人飲用。

在示威者的主要聚集區,政府總部南側的干諾道——那裏預計超過了五萬人,「物資站」就更多了,每一段就會碰上一個。急救站與臨時廁所也出現了。急救站的標誌是畫上紅十字的牛皮紙板,流動廁所則是放置於下水道上的帳篷,外面圍著一圈撐開的雨傘。

港獨旗幟不見蹤影

近年香港的大規模集會中,到處可見的分離主義的旗幟幾乎消失了。港英的米字旗、龍獅旗等政治符號不見蹤影。沒有見到法輪功的宣傳。偶爾能撞見標語,一個「共」字打著一個紅叉。

在添馬公園的掛有「慶祝國慶六十五週年」標語的舞台旁,遙相呼應的是另一個標語,「香港命運要自主」。有的標語似曾相識,「守護香港,拒絕沉淪」,反佔中人士也喊過類似的話。顯然,雙方都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有權這麽說。

示威者普遍是學生模樣的人——有倚在一起的情侶,有穿著緊身背心、肌肉鼓脹的像是橄欖球隊員的男孩子們,有胖乎乎的不停搖著扇子的女孩,中老年人的數量很少。

干諾道變成一個綿延三公里的呈細長狀的巨型廣場。呼喊聲一波接一波。站在任何一點,都難以看清全貌。不時有人牽頭喊起口號,但又很難準確判斷具體方位。就像是保持熱身一樣,人們保持著情緒的熱度。有人打起了手鼓。小規模的演講到處進行,其中不乏熟面孔,比如保釣行動的「阿牛」曾健成,他的演講受到了熱烈歡迎。但並不是所有的演講都能成功,有個中年男子拿起擴音器總結普選之路。大概是他的聲音過於平淡,他沒有獲得明顯回應。

在近灣仔的告士打道上,一輛黃色的雙層巴士被堵在人群中動彈不得。司機仍留在座位上,但空調已經停了,車門打開。不少示威者登到二層,去遠眺或者拍攝,彷彿這輛巴士成了一個新的觀光景點。

失陷在人群中的還有幾輛警車,裏面的警察已經不見了。雖然用安然無恙形容它們並不恰當——有輛車的玻璃被砸了,另一輛則被在車頭寫上了「犬」字、貼了張寫著「良知」的紙以及其他諷刺,但這已算是最大的破壞了,西方示威新聞裏常出現的車輛焚燒與掀翻沒有發生。

怒火導向了特區的直接管治者。對於「廣場」上的人來說,最不受歡迎的人是特首梁振英。促他下台的口號此起彼伏,似乎從未停歇。一幅巨大的宣傳畫上,他的頭像被做成了吸血鬼的樣子。最不受歡迎的群體則是警察。一個男孩從圍欄露出半截身子,衝著警察喊:「警察們聽好,你們已經被所有市民重重包圍,請放下手中的武器!……」旁邊同伴們紛紛拍手叫好。另一個男孩則採用怒視戰略,他像尊雕塑般,一動不動地在封鎖線上與警察對峙了四個小時。也有人嘗試和警察講道理,添馬公園東側出口,三個女孩向警察哭訴到跪下來:「我們都是香港人啊,你們要保護我們啊。」幾個看起來超過六十歲的老人則激烈討論警察會不會開槍。

示威者被誤認為便衣警

總有些人充滿警惕。一個香港青年只因為多問了一句,便被一個滿臉皺紋的男人狠狠瞪視:「你肯定不是香港人!你是大陸人!你來這裏幹什麽?」而另一個人比他更無辜,他被其他人當成了便衣,經過辯白後,大家才明白是個誤會。整個晚上,不斷有人被指認為便衣並遭到辱罵,到處充滿了草木皆兵的氣氛。

在這戰場上反對派沒有明顯的領導者,但有著內在的秩序。物資運送或者轉移時,人們自發站成長達幾百米的兩排,接力物件,像是肉體流水線,將產品有條不紊地輸送到下一站。在抵擋胡椒噴霧中被派上大用場的雨傘,在路的一邊集中擺著。垃圾桶旁已經堆滿了黑色垃圾袋,碼放整齊。有人手持垃圾袋像尋寶者一樣,四處搜集垃圾。但也有人拒絕了把香蕉皮扔進去——他用保鮮紙裹好放回包裏,「不要給現場垃圾處理工作帶來負擔,可以自己帶回家扔」。

而在「廣場」的延伸處,地鐵的出口,有學生舉牌為人群指明路線,上面還寫著,「請下載Firechat通訊」——「廣場」網絡信號不暢,這款依靠藍牙聯繫的應用在二十八日下午之後的二十四小時內,多了十萬名香港用戶。

一切只是風暴前暫時的平和,警方真正的停歇,只有兩個小時。晚十點,清場開始了,警方自大會堂的路段發起了進攻——這裏沒有形成人潮,推進似乎是輕鬆的。他們在道路上集結,站成一排,像條鎖鏈般封住了道路,從馬路中間直至兩側的行人路。他們的制服不是常見的天藍色,而是土黃色,配有鼓鼓囊囊的馬甲——那是防暴隊的衣服。

為配合行動,催淚彈再次投放。一些人事後回憶起來,最恐懼的一刻反而是在投彈之前,警察以統一的動作脫下頭盔,戴上防毒面具的時候。那面具是藍黑的,有著長長的管子連接,戴上之後,無法看到表情,甚至無法分辨男女。

人群沿干諾道退逃之時,那場景就像生化危機。以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與維多利亞港為背景(你甚至可以看到一個在海邊新建的頗有魔幻感的摩天輪),戴著防毒面具的警察以一種並不齊整的方式,穿過煙霧,沉默地並排推進著。他們有的持透明的圓形盾牌,有的握細長的警棍,有的配備長柄槍。大多數時候,他們緩步前進,但偶爾,也會慢跑一段。每推進幾十米,警察就會停下,而人群重新聚集。

人們很快發現催淚彈的局限性。只要逃跑及時,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一個叫胡麗雲的女記者被催淚彈擊中了腿,也沒有造成任何傷害。有幾個膽大的人,甚至嘗試撿起催淚彈丟向警察。

在這樣一片混亂中,對壘雙方都保持著香港的文明品質。撤退的示威者總互相提醒小心、克制、不要挑釁警方,撞到一起的人爭相說著對不起。警方展現了行動上的自律,也釋放了一些善意,他們會攙扶倒地者——那個人可能幾分鐘前還指著他們鼻子痛罵。

防暴警察協助女記者

一名穿著裙子的女記者,在跨過鐵馬的時候,被旁邊一位戴上防毒面具的防暴警察扶住,她感激地回望他,想給他一個微笑,但卻只看到他那雙被防毒面具蒙住的眼睛。

在警察啓動清場不久,佔中三子與學聯就曾呼籲群衆撤離——那時謠言已經四起,有人稱警方開了槍。一些人很快離開了。但從仍然囤積的大量人流來看,統一指揮權不在這些領袖手中,去中心化的群衆運動已經形成。

大概晚上九點過後,一個嘴唇上有著淺淺鬍鬚的矮個子男孩跑進人群,拿起擴音器——他似乎還不適應這個玩意兒,被突然發出的大響嚇了一跳。他自我介紹是學聯的成員(這時有些人歡呼起來),向大家宣布旺角彌敦道也發生了市民的自發佔領,請大家堅守下去。人群振奮起來,很多人站起來長久鼓掌。說完後,他害羞地走開了,假裝低頭玩弄著手機,避開目光。

群眾所恐懼的橡膠子彈和真子彈並沒有出現。而催淚彈原本的作用是恫嚇與驅散,虛張聲勢正是其意在實現的——巨大的聲音,濃烈的煙霧,噴射的火光,奔走的人群。從電視上看來,催淚彈的威力得到了充分展現。

催淚彈也許震懾了群眾向政府總部的進攻,但在金鐘馬路上清場並不成功,人群在街道間切換,終將重新聚集,但催淚彈的震懾也控制了示威者對中環國金中心IFC的擴散,守住股票交易所的安全。

但催淚彈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激起更多同仇敵愾,以及一些原本中立者的同情。但一些本來就是反佔中的民意,則認為這是低度暴力,尤其比起西方國家的國際標準,一場幾萬人與七千警力的暴力較量,很可能傷亡慘重,不知道有多少部警車被推倒焚燒。而香港並沒有這樣的場面出現。這一夜,只有二十六名示威者與十二名警員輕傷,沒有人死亡。這都是香港的奇蹟。

畫面定格在硝煙瀰漫的午夜時分。這奇蹟的霧與夜,註定寫入香港歷史。(劉項、鄒思聰、江雁南、朱永瀟、吳薇一、羅悅軒參與採訪寫作)■

亞洲週刊-928奇蹟的霧與夜

亞洲週刊-港學運與分離主義糾纏風波

名家博客 - 鄒思聰

港學運與分離主義糾纏風波

2014年10月5日 第28卷 39期

香港學運發動罷課抗議北京人大政改方案,提出「抗殖」的口號,港大學生報也提出「民主獨立」,引發巨大爭議。但罷課學生在現場也請那些高舉「龍獅旗」的組織離開,學運與泛民一些領袖開始意識到,追尋民主不能被分離主義者所綁架,避免失去香港大部分民意的支持。

香港學生罷課(圖:歐新社)

香港學聯在九月二十二日星期一發動大專學生罷課,這次罷課行動為期五天,旨在抗議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所做的決定。而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則宣布,中學生將在星期五舉行為期一天的罷課行動。

令人注意的是香港大學《學苑》雜誌最新一期封面專題《香港民主獨立》,此次罷課學生打出了「抗殖」的旗號,認為中國政府是對香港的殖民。這勢必引起巨大爭議,也被認為是不智的行為,會在爭取民主的策略上陷於被動。

這也使學運面對輿論的批評,認為如果追尋自由民主與分離主義攪在一起,將肯定失去香港大多數民意的支持,也會讓北京更加理直氣壯地限制香港民主。

其實學運內部和泛民陣線內,也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被分離主義綁架的危險,「反共變成反華」的發展,將失去大部分民意的支持。他們了解需要和一些港獨及分離主義組織切割。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文大學學生罷課亦有揮舞龍獅旗的抗議者出現,但學生代表已經請他們離開現場,這表明一些學運領袖已經意識到,分離主義的旗幟將弄巧反拙,損害民主運動。

學生罷課運動持續展開,被認為是「佔領中環」運動的預熱與動員,而就在罷課開始的第二天,「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就在網路上撰文,含蓄地提出了佔中的時間。他寫道﹕「聖經傳道書有一段是這樣說:『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在香港,我們也是『擺酒有時,去飲有時』;公民抗命有時,佔領中環也有時。在別人慶祝國家大日子時,我們也會在中環擺下一場爭取香港民主的盛宴,歡迎所有支持民主並願意為達此目標而付出的人來赴宴。即使你只是想來觀禮,也是無任歡迎。」

而「佔中」另一名發起人朱耀明則表示,十月一日下午三點到晚上十二點前,在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集會,但沒有明確表示會否「佔中」。

戴耀廷在文章中對佔中以後的香港展開預言,他認為,「在第一次佔領中環發生後,香港的民主將進入一個新時代,但一切還要看第一次佔領的規模及進行的情況,才知道以後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但無論如何,佔領中環肯定會是香港民主發展,繼零三年七一大遊行後的一個分水嶺」。

罷課前夕,有四百名大專院校教師和畢業的大專院校學生組織代表發表了聯署聲明與「打手印」,以支持大專學生罷課。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將此次罷課行動與歷史對比,認為此次罷課的意義如同近百年前的五四運動。

罷課人數之爭

香港中文大學百萬大道被罷課的學生擠滿,學聯與二十多所院校學生組織代表發布了罷課宣言。在罷課集會期間,亦有大學教授舉行公民課堂。學聯週一宣布,當日有一萬三千人齊集中大「百萬大道」。然而這一數字受到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質疑,她指出中大「百萬大道」最多只能容納一萬人,估計日前罷課人數為五千人。

罷課學生身穿白衣、手繫黃絲帶,口號為「抗殖反篩選、自主港人路、香港我主場,人大不代表我」;而主台上則是綠底白字——命運自主。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罷課是連串不合作運動的開始。他發表講話認為,人大常委行使行政暴力,無權決定港人命運,學生罷課是拒絕冷眼旁觀,群起呼籲上一代人重奪香港未來,並呼籲港人堅守原則否決政改方案。他表示,否決方案並非原地踏步,而是不要行差一步、鑄成大錯。

學聯當日提出四點要求﹕「確立公民提名權為二零一七年特首選舉方法;改革立法會,廢除功能組別;人大向港人鄭重道歉,並撤回人大決議;否則特首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等應引咎辭職。」

而在週二,學聯則移師金鐘添馬公園繼續罷課,日間由學者主持公民講堂,晚上則號召集會。學聯宣布,午間公民講堂約四千人參加,晚上集會高峰期則有二千人。

罷課行動在得到諸多大學教師和市民支持的同時,也引發質疑,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批評學生罷課是浪費公帑;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在百人出席的「保衛香港運動」及「匯賢起動」集會上說,外國勢力有意干預香港政改的討論,國家安全受威脅。

習近平會香港商界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二十二日香港學生罷課當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由四十人組成的香港工商專業界訪京團。晚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舉行晚宴招待代表團。代表團成員包括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恒基地產集團主席李兆基及其長子李家傑、新世界集團主席鄭家純、已故富豪霍英東兒子霍震寰,以及匯豐亞太區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等。

習近平在談到香港政改問題時表示,中央對香港方針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將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國兩制」與基本法。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政改框架的決定,習近平形容為「憲制性法律,必須得到尊重和嚴格遵守」,而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中央信任的愛國愛港人士」,這一說法被認為是最高層對香港普選表態的「鐵案」,「中央信任才是真真正正的先決條件,即使愛國愛港的人,得不到中央信任,也無緣做特首」。

習近平高規格接待香港工商界代表,並發表了關於香港特首普選的論述,顯示中央對普選的認知與香港人三十年爭取民主普選的巨大落差,凸顯出一個越來越撕裂的香港社會。

重振經濟避免社會撕裂

習近平在會見香港工商界代表時指出,香港經濟曾居亞洲四小龍首位,而現在的香港需要重視尋找新的經濟出路,不能爭執不前。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雷鼎鳴認為﹕「從前香港很重要,在九零年,香港的GDP等於中國GDP的百分之二十五,所以大陸無法不拉攏香港;但今天香港的GDP已跌至中國的百分之三以下,大陸不用再靠香港。」在雷鼎鳴看來,一些人把中央政府看成有著「邪惡的本性」,這種說法站不住腳,而即便真是如此,「打倒共產黨或者搞港獨,都是行不通的」,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條件下,只會招來大禍,而出路就在於「增強自己討價還價的實力」。

香港《明報》發表社論稱,回歸以來,香港在經濟民生發展中被新加坡、韓國等競爭對手拋離,而主要靠國家輸血。香港社會需要凝聚共識,重振經濟,加強公民社會,增加香港的籌碼,才可能為下一階段的民主進程創造有利的博弈條件。■

亞洲週刊-港學運與分離主義糾纏風波

亞洲週刊-沈顥案與整肅南方系

名家博客 - 鄒思聰

沈顥案與整肅南方系

2014年10月12日 第28卷 40期

中國媒體人沈顥被指「新聞敲詐」遭警方帶走,不准見律師,後在央視自證其罪,違反程序正義;媒體人憂慮南方報系岌岌可危。

沈顕

二十一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沈顥、總經理陳東陽因涉嫌「新聞敲詐」,在九月二十五日下午被上海警方帶走。這是繼九月四日二十一世紀網主編等人被帶走立案偵查後,令人更為震驚的消息,因為成為犯罪嫌疑人的竟然是沈顥。

在許多著名的中國傳媒人眼中,沈顥都是當之無愧的「男神」,他寫下過《南方週末》史上最膾炙人口的新年獻詞——《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後來,又有《瞧,那些新聞的聖徒》出世,激勵了無數後來擁有新聞理想的記者。更卓越的成就是,他創立了一紙風行的《城市畫報》,又讓《書城》炙手可熱。而之後,他則一手搭建了這個二八九南方報業大院中的財經帝國——二十一世紀報系。

圍繞在隸屬於南方報系的二十一世紀報系的一系列行動,令許多媒體人再度感到南方報系的岌岌可危之勢。而前《南方都市報》評論員宋志標則直指﹕「經過長達五年的反覆操作,從攻擊普世價值開始污名化南方報業,到《南週》事件中宣傳系全勝,再到二十一世紀報系整肅……以專業主義塑造非黨化媒體的十年進程,拐進了歷史的暗處。」

關於沈顥,大陸《博客天下》雜誌主編石扉客評價﹕「對我這代媒體人來說,沈顥是神級人物。他參與開創了一紙風行的《南週》時代,又開創了波瀾壯闊的二十一時代,中間還玩了一把《城市畫報》小資風,他親手締造的二十一帝國鑄造了國有商業媒體在股權架構與社會演化上的雙重意義。作為一個媒體人,他的驚人才華與低調做派,早已是一個寫入新聞史的傳奇。」

而沈顥的舊日同事、媒體人左志堅則不相信沈顥會有經濟問題,他回憶每次在上海碰見沈顥,沈顥住的都是報社廣告換的酒店公寓。

衆多的緬懷並不影響官媒的揭露報道,也不影響沈顥亮相中央電視台自證其罪。九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新華社客戶端刊發長文《「新聞聖徒」的台前幕後》,文章配圖就是那份刊載了《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的《南方週末》,對南方報系指涉意味十足。

而八點半,沈顥則出鏡央視「自證其罪」﹕「我在這些新聞敲詐中起到了領導、支持、協調、參與的作用。我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在我的工作職責發生變化的時候,我不僅是一個媒體人,同時也是一個媒體的經營管理者。在現實操作層面,我確實違背了在新聞操守層面的基本觀念。」

從去年打擊微博大V以來,「傳謠」的薛蠻子、《新快報》案陳永洲到郭美美案,央視都扮演了一個「輿論審判」的角色,而沈顥被帶走以後,上海警方也拒絕讓他與律師會面,這被諸多律師批評為缺乏程序正義。

中國大陸著名律師陳有西批評上海警方作為,他說﹕「關於沈顥認罪,關注兩點即可,第一,三十多人被抓近月都見不到律師,而中國法律規定四十八小時必須安排見。第二,只有公安和他的剪輯認罪口供鏡頭,沒有本人辯解、律師、家人、同事的任何內容。因此,不用管他認不認罪,法律人的判斷是兩個字,不信。」

早在沈顥被帶走的第二天,九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時,沈顥妻子江華就在廣州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站立逾一小時,呼籲警方公正對待沈顥。她對多家媒體表示,在早前二十一世紀網新聞敲詐案發生以後,「我非常非常嚴肅地問沈顥,我們家有沒經濟問題。沈顥非常清晰地跟我說,我們家所有收入都是合法收入,沒有任何的經濟問題」。

江華稱﹕「他們做的,讓人無語。帶走沈顥,我未得到警方任何通知,也未從南方報社得到任何通知。抓人時,警方也沒有出示拘捕令。此前二十一世紀十餘名涉案員工,從九月三號到現在,只有一人得到律師會見。先請律師,可能也沒什麼用。我們希望國內有勇氣的律師,能够幫助我們。」

對於此事,前《南方都市報》評論員宋志標悲觀指出﹕「發生在南方報業身上這些政治化操作的案件,在區分出新舊南方的同時,也給市場化報紙的發展劃上了休止符。歷史上,市場化媒體是先鋒殺出血路,其他報紙跟進擴容形成趨勢的;現在是反向操作,打掉先鋒媒體,整個市場化媒體的七寸就被拿住了,就會癱瘓。」

對新華社有償新聞區別處理

今年六月,中央巡視組反饋,新華社存在利用發稿權搞「有償新聞」或「有償不聞」的現象,但最終處理結果卻是終止合作協議並退款了事,然後就再也沒有公布其他處罰。■

亞洲週刊-沈顥案與整肅南方系

亞洲週刊-回歸法治拒絕法律假期

 

回歸法治拒絕法律假期

2014年10月12日 第28卷 40期

佔中之爭須回歸法治,回歸「人身保護令」法治精神,拒絕「法律假期」,香港明天才會更好。

佔中支持者的口號(圖:法新社)

守護香港,拒絕沉淪。這是香港支持佔中團體的口號,在示威抗爭的現場特別顯眼。但諷刺地,這口號也是反對佔中團體完全認同的口號,在他們的眼裏,他們必須反制佔中的行動,才可以避免香港陷於沉淪。

這也顯示在一個被撕裂的香港,對壘的兩派,都有一個強烈的共識,要如何讓香港避免沉淪。他們對於政改的方案,可以有南轅北轍的立場,但他們中間的理性力量最後都會同意,不能讓香港內耗倒退,而必須找到一個大家都不滿意、但卻可以接受的方案。

當前越來越多人發現佔中「遍地開花」的荒謬,以損害普通民眾的利益為代價,也使主辦當局佔中團體承受民意的強大壓力——爭取民主不能先損害民眾自己,造成一種近乎無政府狀態,對法治造成嚴重的威脅。

這次佔中的一個插曲,被媒體所忽略,但其實蘊含巨大的法治意義。學民思潮領袖黃之鋒因為涉嫌衝擊政府建築物而被捕,不獲保釋,佔中派的幾名大律師提出「人身保護令」(Habeas Corpus),要求高等法院的法官頒令放人,檢方雖然不斷抗告,提出理據,但法官判決認為必須放人,以保障基本人權。

這事件也顯示香港司法系統的獨立,不是行政系統可以左右,雖然警方內部對此恨得牙癢癢的,認為判決不合理。但法官的考慮,還是從人權的角度出發,彰顯了香港法治的權威。

但這樣的法治精神,如用來檢視當前野貓式佔領行動,就發現這是嚴重違法的事件,警方對於非法佔用道路的抗議團體,長期不採取取締行動,形同「法律假期」,對佔領區的居民和商戶,帶來痛苦的負面影響。

這也對香港的法治形象帶來重大的損害。以民主之名,就可以行違法之實,而公權力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是以政治干預法律。反對派踐踏法律在先,政府當局縱容在後,形成一個奇特的共犯結構。

即使以民主的原則來看,香港反佔中的民意還是佔多數。但如今支持佔中的少數派綁架了全社會,企圖癱瘓香港,不符合任何的國際標準,也不符合社會公正。

當然,香港政府的司馬昭之心,就是以退為進,想用民意來向佔中施壓,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既刺向反對派,也刺向法治精神,破壞了香港的法治形象。

這也顯示政治的失敗。當一個社會的主流力量,無法在廟堂上用理性與溫和的力量來解決紛爭,而是要訴諸街頭江湖的鬥爭,就是社會往下沉淪的開始。

在溫度一度高達三十三度的秋天,香港的政治並不是秋天的童話——它倒是像一個熱辣辣的山芋,讓政府當局與反對派都感到燙手,面對被撕裂的季節。一個家族內可以出現完全不同的聲音,有些人熱切支持佔中,有些人痛恨佔中,因而夫妻吵架,兄弟姐妹內訌,父子反目。這就有點像十幾年前的台灣,藍綠統獨割裂,造成了社會的分裂。

只有回歸法治,回歸「人身保護令」的法治精神,重視每個人的權利。拒絕政治權宜之計,拒絕「法律假期」,香港的明天才會更好。■

亞洲週刊-回歸法治拒絕法律假期

亞洲週刊-硝煙香港中美博弈港府與反對派戰略突變幕後

名家博客 - 江迅

亞洲週刊副總編輯

硝煙香港中美博弈港府與反對派戰略突變幕後

2014年10月12日 第28卷 40期

香港「佔領中環」啟動,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群眾保住政府總部,避免台灣「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和攻進行政院的歷史在香港上演。當晚學聯和榮休主教陳日君都呼籲民眾撤離,是因為香港反對派背後的重要人物收到美國在香港代表的指令,要佔中緊急剎車,避免影響美國與中國合作對付伊斯蘭國 (ISIS)的戰略。港府其後放任群眾「佔領」其他地區,是「以退為進」,讓民意來向示威者施壓。

香港警察發射催淚彈驅散人群,示威者以傘遮擋(圖:《明報》)

共和國國慶節前夜,九月三十日,晚上八時許。香港金鐘添美道上空,電閃雷鳴,黑雨陣陣。政府總部大樓,被稱為「開敞的大門」的高座和被稱為「伸展的立方」的低座,經歷了四天政治風雨的洗禮,巋然不動。總部大樓前空地,二三十個警員分成三排肅立著。總部大樓對面的天橋上,多位警員架著攝像機,死死盯著總部大門的最新情況。

政府總部,是執政當局的權力象徵。亞洲週刊獲悉,特首梁振英在衝突激烈、戰況紛雜的態勢下,明確指令,無論如何要死守政府總部,絕不能出現台灣三月「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的香港版。據悉,這也是特區政府向中南海保證的。十月一日清晨,區旗伴隨國旗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冉冉升起,不遠處的政府總部大樓,在陽光下依舊聳立。政府在與激進勢力的較量中,贏了艱辛一仗,扭轉了政府總部被反對派包圍甚至是被佔領的命運。

東方之珠經歷了四天的警民激烈衝突,貌似平靜的背後,卻是中國與美國的較量與博弈,回歸中國十七年的香港,再度成了大國外交聚焦點。

九月二十八日催淚彈之夜,到了晚上十點出現奇特的現象,不斷與警方攻防的示威者,突然收到學聯領導層的通知,呼籲立刻撤退,原因是有消息指出,警方可能會開槍,要避免無謂的犧牲。二十八日晚上十點多,學聯發出呼籲:「警方使用橡膠子彈,大會希望群眾撤離自保」。

學聯常務秘書鍾耀華出現電視中說:「因為有同學得到消息,警方開了槍,不過是什麽類型子彈未確認,呼籲大家先撤離,保留元氣。」稍晚的十一點,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原本到場支持「佔中」,他竟也開始呼籲學生及市民,撤離金鐘示威場地,指「特區政府失去理性,市民不要堅持,因為不會取得勝利」。

他們態度為什麼突然改變了呢?為何當警察還沒撤退時,示威者就要先撤退?

亞洲週刊獲悉,九月二十八日晚上,在香港金鐘街頭催淚彈煙霧瀰漫之際,香港反對派背後的重要人物,收到美國在香港的代表人物的指令,批評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沒能控制局勢,主導這場公民抗命,只是跟著學生後面跑,不能控制佔中運動,會直接影響美國在香港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因而希望反對派急剎車,在這激烈衝突的晚上,嘎然降低衝突的強度,要從一個可能引起人命傷亡的衝突,變為一個「低強度的戰爭」││主要靠文宣和群眾運動來贏得民心。

奧巴馬下月訪北京晤習近平

美國當局的考慮,是當前美國正在忙於對付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之際,不希望在亞洲再多一個「麻煩點」。美國需要中國支持聯合國反恐,需要中國支持美國打擊伊斯蘭國。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十一月還要在北京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因而美國在香港這場因政改引發的警民衝突中,不會表現得太激烈,太偏差。

在香港街頭衝突最熱烈的時刻,也刺激中美雙方幕後外交的密集互動。因為中方了解,香港反對勢力的金主,都是與美國當局關係密切。要向反對派施壓,就要擒賊先擒王,先要將反對派的金主「搞定」。同時,中方也充分了解,美國在進攻ISIS的反恐行動中,需要中國合作,大家都有戰略利益的共同點。

中美反恐以港為籌碼?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九月三十日在《信報》撰文說,「數天前和一位與政府交往密切的前輩茶敍。他說以其理解,中美就ISIS問題達成的默契,居然可能以香港為籌碼,要是中國答應出兵,美國就會『建議』香港泛民支援政改方案;要是中國不出兵而又要求美方的ISIS情報,卻會在方案作出象徵式讓步,儘管香港黨派不可能滿意,美國卻有了面子。這是筆者首次聽聞把香港政局聯繫到ISIS,即時反應,自然覺得難以置信,認為只會在平行時空發生。不過,單論外交倫理,卻真是可以這樣運作的」。

留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雷丁大學戰略研究博士袁彌昌教授,也在本期亞洲週刊撰文指出,香港「已陷入低強度戰爭」,他也證實了美國理論模式中的「低強度戰爭」,就是要打文宣戰,要贏得更多的「心靈與頭腦」Hearts and minds(見本期第三十三頁專文)。

文宣戰也導致網絡上的謠言四起。這次政府與佔中反對派的博弈,也是一場論述戰場之爭,而各種虛假的資訊也在網上如野火般蔓延。社交網絡平台謠言不斷:二十八日二十點四十分,「學聯」發表聲明,聲稱不斷傳出警方要切斷示威區域所有對外通訊,包括無線網絡與手機,若一旦發現通訊遭切斷,應立即撤退。

但更令人驚悚的謠言包括:「中共已派出一批會說粵語的公安武警,穿上香港警服,派到香港參加清場」。

接著,網絡上謠言更是四起:香港政府請解放軍駐港部隊出動了,有附上假冒的軍車照片;解放軍多部隊已屯兵深圳邊界,隨時等候中央軍委指令;在中央壓力下,梁振英已辭職下台;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主動遞交辭呈……其後證明全是謠言。

九月三十日,港人發現美國對香港事件反應的微妙之處。白宮新聞發言人厄尼斯特說:「白宮正密切留意香港的民主抗議活動,並『支持香港人民的意願』」,但他也不忘補上了一句,香港的民主要「依照基本法」││而這也恰恰是中方的立場。同時,中國外長與美國國務卿克里也計劃展開會談,而外電也開始透露,香港佔中問題將是雙方的重要議題。

英國首相卡梅倫對香港佔中行動「深表關注,期望問題可以解決」。副首相克萊格則要求與中國駐英大使緊急會晤,以表達對北京可能處理佔中行動的憂慮。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表示,香港的民主原則應受到尊重,呼籲各方和平解決分歧。相對以往的用詞,這些表態相對平和。

但也是在九月二十八日晚上,反對派態度突變之際,港府因應佔中的策略也出現突破。晚上十點多,媒體開始傳出旺角有群眾聚集,要佔領彌敦道與亞皆老街的交界處,而這是香港最繁忙的交通要道。電視畫面出現的群眾,人數不過一百左右,以警方的能力,完全可以立刻驅離,甚至逮捕。但奇特地,警方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也就是在二十八日的午夜之前,香港特區政府也突然出現策略突變,採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只要死守住政府總部,但讓群眾在各地「烽煙四起」,向外圍延伸,複製各種「佔領」,當局暫時不用警力鎮壓,而是讓民意來向示威者施壓。

即使在這「遍地開花」出現後三天,那些示威者都已經感受到民意的強大壓力。逾八十條巴士線受阻,很多民眾的生活方式都受到影響。佔中領導人陳健民在電視上向各處被佔領處的附近居民道歉,他兩度哽咽地說,希望大家忍耐短期的不方便。

在二十八日午夜之後,反對派迅速擴散至香港和九龍不同地區。繼佔領中環、金鐘後,銅鑼灣軒尼詩道和旺角彌敦道等主要幹道也被佔領。

無動員反佔中群眾抗衡

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並沒有動員反佔中的群眾來抗衡,避免了「群眾鬥群眾」的文革時武鬥流血悲劇。支持反佔中的評論認為,催淚彈是最低武力,西方文明國家不也常常以此對付「手無武器」的示威者嗎?

九月二十九日,佔中行動遍地開花,已演變為佔領中環、金鐘、灣仔外,更佔領銅鑼灣,佔領旺角,佔領尖沙咀。學聯、教協和職工盟更宣布發動全港罷課、罷工、罷市。但除了大學生和非常少量的中學生罷課外,罷市完全沒有人呼應,而罷工也只有一間汽水廠出現幾十人罷工場面。

據政府人士透露,原先判斷激烈的示威者不會超過三千人。香港二萬七千警員,六警員抬走一示威者,足夠應付衝突場面。再說,「佔中」發起人一再表明佔中核心是「愛與和平」,並一再宣稱任由警方逮捕,千萬不要反抗。但結果完全出乎政府預料。三四萬人在街上與警員對抗,警方無法施展執法。以香港標準而言,使用胡椒噴霧已屬較高武力,政府內部分析認為,以當下示威者情緒高漲之際,再使用較高武力,反彈會更大,也不見得能成功清場,警方手段需要調整。

據港府當局分析,參與行動的民眾大致形成三層式金字塔。最上面一層是敢於衝鋒陷陣的先鋒,簽署「佔中意向書」的有三千多人,但不足一半選擇「公民抗命」。另據警方數字,學聯罷課翌日,出現在添馬公園響應「罷課不罷學」者僅一千三百人左右,從這兩批人可推算出這一層的先鋒人物為二千至二千五百人,這是「佔中」主力。中間一層是積極支持者,在順景時踴躍向前,在逆景時有望退縮,這群人在二十六、二十七日全都出現在添馬公園,人數約為一萬人。最下面那層是反對派的支持者,理念認同,會隨大隊呼應,也有可能趑趄不前,人數約為三萬五千人。於是,政府改變策略,以柔性手段打民意牌,以民意逼迫佔中後退。

中南海對香港戰略也已轉變而明顯趨硬:一部分港人因抗命而要付出的代價,就由香港人承擔,香港人買單。

佔中三子面臨民意壓力

十月一日,「佔中三子」之一陳健民也承認,現在的集會運動發展到此刻,已是全民運動,不再從屬任何組織,也不是任何一個團體的領袖可以帶領的了。以堵塞交通、擾亂經濟和人民生活作為要脅的手段,企圖以此逼迫北京就範。針鋒相對,政府的策略便打起民意牌。中西區和灣仔學生上課持續受影響,上班族開始滋生不滿情緒,一旦民間對示威群起譴責,「佔中三子」面臨違法、經濟索償的心理威脅,更重要的是來自社會的民間政治壓力。

香港歷史上罕見的政治風暴正襲擊香港。十月一日,旅遊業議會表示,受「佔中」影響,國家旅遊局已停止發出所有訪港的內地團團隊簽注,即內地旅行社暫時不能組團來港,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指出,佔中已對黃金週的旅遊業造成影響;香港各大商會評估認為,佔中至少會給區內各大寫字樓及商場帶來四百億港元(約五十一億美元)經濟損失;珠寶首飾品牌周大福發言人表示,截至二十九日傍晚,周大福在香港的八十七間分店,停業三十間;二十九日港股恒生指數大幅低開二百七十八點後跌幅擴大,全天暴跌百分之一點九,佔中嚇走資金,港股月瀉百分之七點三;包括匯豐、渣打和中銀香港在內的二十家銀行二十九日宣布,暫時關閉設在金鐘、銅鑼灣、旺角等地的三十六個營業網點。

日前,香港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全國人大不代表我」;十月一日在國慶招待會上,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說:「人大不代表香港人」;十月一日,金紫荊廣場升旗禮的觀禮區,學民思潮成員黎汶洛說,「今天並非國慶,而是國殤」;佔中三子一再要求人大收回政改決定。有時評家說,如果說,這些人對大陸實在不是無知,那便是別有用心了。

一張九月三十日晚上在政府總部大樓前拍攝的照片,在內地微信圈瘋傳,照片上有一幅標語,張貼在大樓前的欄杆上,上書:「港人要真普選,不要大陸山寨假貨。假的真不了,中共要理行回歸條件,勿欺到我港人頭上來。」堂而皇之張貼著的大字標語,「履行」寫成「理行」。對此,微信留言爆棚:香港學生就這素質?還罷什麼課?小混混還能辨「真假」?

佔中陣營十月一日傳出,示威運動會重新瞄準政府總部,或是要攻佔其他的政府建築物。中美的幕後博弈,是否可以化解香港這場危機?那些曾經在九月二十八日晚上嘎然撤退的學生與激進派,是否也將會再度受到幕後金主的壓力,正受到各方的矚目。■

亞洲週刊-硝煙香港中美博弈港府與反對派戰略突變幕後

亞洲週刊-iPhone6反洩密設計 難倒美國國家安全局

 

iPhone6反洩密設計 難倒美國國家安全局

2014年10月12日 第28卷 40期

(圖:歐新社)

蘋果公司的iPhone6上市後,果迷們擔心放在後褲袋裏的手機會被坐彎,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卻憂慮iPhone6將使他們的偵查力大打折扣。

據說iPhone6是「後斯諾登時代」第一個有反洩密能力的數位(數碼)裝置,那是因為iPhone6裏的電郵、影像及聯絡人等由手機持有人以蘋果設計的複雜算法以密碼設定,蘋果說即使法院強制交出手機,所看到的只有亂碼,除非手機持有人願意給密碼,否則,要解碼得花數年時間。儘管電腦專家指稱蘋果低估NSA超級電腦破解密碼的能耐,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士.科米(James Comey)卻在一個記者會中花了許多時間批評﹕「有人會銷售即使有個小孩被關在裏頭也絕對打不開的櫃子,完全令人無法理解。」斯諾登事件後,美國政府無所不在的監聽引起世人的注意,激發不少人的反感;對於蘋果的發明,當局只能表示無奈。微軟的Android也將在十月推出類似設計,NSA的惡夢才剛開始。■

亞洲週刊-iPhone6反洩密設計 難倒美國國家安全局

�果日�- 【短片】�浮�尾酒 唔��而�舔

蘋果日報- 【短片】懸浮雞尾酒 唔係飲而係舔

【短片】懸浮雞尾酒 唔係飲而係舔

假如有人說要請你「舔」杯酒,咪以為對方尋你開心。英國人弗朗西斯(Charlie Francis)發明了一部機器,能夠發出強力超音速聲波,令雞尾酒一滴一滴浮起,成為「懸浮雞尾酒」,要享用就要伸出舌頭「舔」入口。

逐滴逐滴舔,大概很難醉吧?錯!弗朗西斯說這款雞尾酒酒精濃度超高,舔四滴就足以叫人酩酊大醉。「我們調製的Gin tonic(氈湯力)有70%酒精,Bloody Mary(血腥瑪莉)更用上160%的伏特加,擔保嚇壞你。」

弗朗西斯是花了3萬英鎊(約37萬港元),與布里斯托爾大學教授合作開發出「超音速聲波機」,他準備研製較便宜的商用版本。而未來目標,更是研製可以懸浮晚餐的更高出力儀器。

英國《每日鏡報》


▶ 撐起雨傘 by Umbrella Revolution. 林夕為香港雨傘革命作的新歌


給那夜,或者無數日夜,撐著雨傘或赤身淋雨的無私奉獻者:
所有為我城命運付出,不計個人前途得失的年輕人,所有令香港變得更美麗的人,你們並不孤單。

撐起雨傘

曲:pan
詞:pan/林夕

靜坐人海 你我非不怕
會畏懼這樣下去怎辦
但是人生 到了這一晚
更怕未表白內心呼喊

站在前方 勇氣驅不散
卻信越怕命運更黯淡
但是誰想 要看穿荒誕
卻會在催淚下睜開眼

一起舉傘 一起的撐
一起儘管不安卻不孤單 對嗎
一起舉傘 舉起手撐
一起為應得的放膽爭取 怕嗎
任暴雨下 志向未倒下
雨傘是一朵朵的花
不枯也不散

為著明天 要記得今晚
你我用鎮定面對憂患
若是人生 錯過這一晚 
怕再沒機會任意呼喊

To Hong Kong, 
Love from us

Pan
林夕
黃耀明
何韻詩
馮翰銘
謝安琪
周國賢
盧凱彤
方皓玟
黃靖
黃馨
6號
阿偉
泥鯭
Yellow
雞蛋蒸肉餅
Tim Lui
yukilovey
苦榮
何丙
何山
Yamanyamo
Goro
Frankie
Kamkin

special thanks to 
葉德嫻

�果日�- 【雨�革命】�致光指��擦�走火��快撤�

蘋果日報- 【雨傘革命】羅致光指隨時擦槍走火籲盡快撤離

【雨傘革命】羅致光指隨時擦槍走火籲盡快撤離

【現場直播】
雨傘革命: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

【19時05分消息】大批有背景的反佔中人士昨向佔領區內集會者施襲,引起混亂,警方被指縱容黑社會暴徒,學聯決定擱置與政府的對話。香港大學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今日向100多名大專學者發電郵指,學生決定撒回與政府的對話,等同撤走他們的「最後防線」,請求各學者呼籲學生盡快撤離佔領區,至少離開政府總部西翼附近範圍,不要讓行動升級,因為「無人可以制止接下來香港發生的事」(No one in HK can stop what may happen)。

他指,近日集會人士佔領政府總部入口,阻撓政府運作,相等於邀請北京介入,顯示隨時擦槍走火之勢,雖然北京未必會派出解放軍解決問題,但因現時已經沒有談判作為緩衝以解決危機,所以若情況惡化,便會失去解決危機的一線機會,故請學者要求學生盡快撤離。

羅致光電郵全文(中譯):
這封很可能是我發給大家最後一封電郵。當學生表明擱置對話,即代表他們已失去最後一道安全線,局勢在未來幾小時可能急劇惡化。我請求各位我認識的朋友離開現場,最少遠離政總西翼,我相信香港已沒有人可以阻止在未來幾小時所發生的狀況,我含淚請求大家離開現場。
CK

羅致光電郵全文(原版):
This is very likely my last email to all of you. When the students say no to talk, they have removed their last line of protection. Things can turn very drastic within the next couple of hours. I am begging everyone I know to leave, at least staying away from the West Gate of CGO. I believe no one in HK can stop what may happen in the next couple of hours. I beg with tears.
CK



HH

Faux-filet

Faux-filet

Conseils d'achat

Bien que le faux-filet soit sensiblement moins tendre que le filet, il a l'avantage d'être plus goûteux. Le faux-filet est un morceau à poêler, à griller ou à rôtir. Il peut peser jusqu'à 8 kg.

Si le faux-filet est destiné à être grillé ou poêlé, préférer des tranches épaisses de 2,5 cm, destinées à plusieurs personnes, plutôt qu'une tranche fine par personne. Coupé très fin le faux-filet perd de sa saveur à la cuisson.

Il vaut mieux éviter de dégraisser les tranches de faux-filet. Il est préférable de les cuire avec le gras et laisser celui-ci sur le bord de l'assiette. Demander au boucher de taillader les bords des faux-filets pour éviter qu'ils ne se recroquevillent à la cuisson.

Le faux-filet est un excellent morceau à rôtir. Il ne se barde pas : sa couverture de graisse lui suffit et, de plus, elle donne du goût à la viande. Pour un rôti ou un faux-filet, compter 150 g par personne.

Le T-bone steack, comprend le faux-filet avec la vertèbre lombaire en forme de T et le filet. Compter 250 g à 300 g par personne.

Le faux-filet convient également aux brochettes et fondues.

Conseils de conservation

Le faux-filet se conserve, dans le papier du boucher, 2 à 3 jours au réfrigérateur dans sa partie la plus froide. Penser à toujours sortir la viande du réfrigérateur quelques heures avant de la faire cuire. Remise à température ambiante, elle ne sera pas agressée, à la cuisson, par un trop fort écart de température.

Au rayon produits surgelés, le faux-filet est vendu en tranches ou en rôti. Il faut compter 6 heures de décongélation au réfrigérateur pour les pièces tranchées et une douzaine d'heures pour les grosses pièces.

Morceau

Second morceau noble du bœuf, le faux-filet est parfois appelé contre-filet.
Ce terme est bien approprié puisque ce morceau du bœuf se situe tout contre le filet.
Il s'en distingue par sa forme, sa texture, sa tendreté et son goût.

Le faux-filet fait partie, comme l'aiguillette, le rumsteck et le filet, de l'aloyau. Situé de part et d'autre de l'échine et contre le filet, le faux-filet longe la colonne vertébrale.
Il a une forme et une texture assez proches de celles de l'entrecôte, quoique moins large et moins persillée.
C'est un morceau tendre et savoureux, sans trop de déchet.

Appellations régionales : le faux-filet est appelé hampe et onglet à Lille et Troyes, onglet à Montreuil-sur-Mer et jointe à Saint Etienne.

Historique

On dit que le roi Henri VIII d'Angleterre anoblit le faux-filet en lui accordant le titre de Sir devant son nom qui de loin (aloyau) devint Sirloin.

Faux-filet


Faux-filet

Conseils d'achat

Bien que le faux-filet soit sensiblement moins tendre que le filet, il a l'avantage d'être plus goûteux. Le faux-filet est un morceau à poêler, à griller ou à rôtir. Il peut peser jusqu'à 8 kg.

Si le faux-filet est destiné à être grillé ou poêlé, préférer des tranches épaisses de 2,5 cm, destinées à plusieurs personnes, plutôt qu'une tranche fine par personne. Coupé très fin le faux-filet perd de sa saveur à la cuisson.

Il vaut mieux éviter de dégraisser les tranches de faux-filet. Il est préférable de les cuire avec le gras et laisser celui-ci sur le bord de l'assiette. Demander au boucher de taillader les bords des faux-filets pour éviter qu'ils ne se recroquevillent à la cuisson.

Le faux-filet est un excellent morceau à rôtir. Il ne se barde pas : sa couverture de graisse lui suffit et, de plus, elle donne du goût à la viande. Pour un rôti ou un faux-filet, compter 150 g par personne.

Le T-bone steack, comprend le faux-filet avec la vertèbre lombaire en forme de T et le filet. Compter 250 g à 300 g par personne.

Le faux-filet convient également aux brochettes et fondues.

Le faux-filet se conserve, dans le papier du boucher, 2 à 3 jours au réfrigérateur dans sa partie la plus froide. Penser à toujours sortir la viande du réfrigérateur quelques heures avant de la faire cuire. Remise à température ambiante, elle ne sera pas agressée, à la cuisson, par un trop fort écart de température.



HH

�果日�- 如果你的子女在�� - �惜姿

蘋果日報- 如果你的子女在現場 - 陳惜姿

如果你的子女在現場 - 陳惜姿

這幾天自覺囉唆了很多。我不少學生都在佔領現場,日以繼夜。為了關注即時實況,他們的WhatsApp群組都加了我們幾位老師。每放下電話一會,便有近百訊息,無日無夜的發放。


催淚彈那一夜,人群像打翻蟻窩的螞蟻在港島區亂竄。當聽到警方出動橡膠子彈的傳言之後,我真的害怕了。老師能做什麼呢?還不是苦口婆心勸他們離開,不要站在最前線。但勸說過後,他們到底有沒有離開,還是他們自行決定。


我當晚在灣仔循道衛理堂遇上幾位學生,有一位紅了眼的學生憤怒不能止息,站在路旁大喊粗話。他親眼目睹赤裸的暴力,香港警察竟以催淚彈對付手無寸鐵的市民。我不知怎樣安慰他,不知如何能平息他的怒火。


此後,他們前仆後繼,當值一樣廿四小時守住佔領區。在臉書看到這些年輕人的心聲,有人跟父母鬧得很僵。他們在外面餐風露宿,回家只為睡個好覺,吃一頓家常便飯。但家人的冷言冷語,令他們很沮喪。


或者是政見不同,也憂心子女安危。父母不想子女冒險,很易理解。但子女已長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為爭取一個更美好的社會,甘願吃苦甚至冒險。當師長的也只能密切關注,不時提醒,在他們感到疲倦、迷茫時,在旁安慰。一家人吃一頓溫馨安樂的晚飯,為他們「充電」。這些,都是我們能付出的。



HH

�果日�- 父��女�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父親與女兒 - 高慧然
父親與女兒 - 高慧然

人類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我很明白無法選擇父親的痛苦。為人子女,如果我們為自己天生擁有那樣一個父親感到羞恥,而我們卻不能罷免他、撤換他,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也許方法一是單方向宣佈不認那樣的父親。方法二則是想盡辦法做不符合身份的事,像頑劣的孩子,努力要引起上天的關注,讓上天知道:「我好不滿!你為甚麼給我這樣一個父親!?」


有時候,我是同情689的女兒的。有時候我覺得我明白她,她種種怪誕乖舛行為,與特首女兒身份不符,她像個未成年任性孩子,想盡辦法要讓父親丟盡顏面。一個男人,正面臨政治生涯被結束的巨大危機,女兒不是以低調和沉默支持,反而唯恐天下仍不夠亂,一次又一次主動挑釁民眾,嘲弄納稅人納稅為她買飾物、鞋子,其至貼自拍相挑釁:「有種來打我呀笨」……要有多麼厭惡、憎恨自己的父親,才會一次又一次為他添煩添亂呢?中國人說「一身兒女債」,是言若有憾實則喜之的,父母甘心為子女付出。在這一對父女身上,這句話卻有了另一種詮釋,這個女兒,確是來攞債的。


一個人,人緣差到如此程度,職場上沒有一個朋友,只有包括波叔叔在內、人品備受爭議的所謂發展局局長,整個班子差到令人不忍目睹。跟家人亦不能建立健康關係,是事業、家庭均失敗的典型例子吧?



HH

�果日�- 梁振英嗅不到炒�味 - �也

蘋果日報- 梁振英嗅不到炒魷味 - 陳也
梁振英嗅不到炒魷味 - 陳也

是因為:一,已經綑綁林鄭、黎棟、曾雄同坐一條船,現場是南丫四號,一件救生衣都無,無可能攬住一齊死,唯有組四人幫,互相包庇。

二,打電話去香港電台第五台哭訴,928警方擲87枚催淚彈當晚,紅隧塞車四小時,佔鐘累她見不到癌病媳婦最後一面的大媽容姐,演技拍得住張融。這類A貨催淚韓劇會愈演愈烈。撐梁振英的主流大部份是羅飯葉瘤之類的大媽,再加N個容姐,好戲連場,梁營這個戲班,等緊走埠登台,班主試問點會落台呀。

三,香港人創造雨傘革命,可是,人人得把遮,有雨,真係唔擔?有子彈,真係唔避?務實的香港人,唔會厚多士到這個地步。

四,英國踢爆港警買催淚彈的交易,梁振英最清楚盤數,查實鬼佬催淚彈已經清倉,未來最低的武力,得國貨子彈!

五,戴住保鮮紙眼罩的人請梁振英下台,梁女lol幫狼父反擊:你們奉獻一生給馬路罷啦!唔高興,𠝹手啦笨!



HH

�果日�- 天��地� - 陶�

蘋果日報- 天國與地獄 - 陶傑
天國與地獄 - 陶傑

世界各地都有示威,二○○六年,全球有十二次示威,主題是「反對社會不公義」。去年下半年,以「反對社會不公義」為主題的示威,已經增加到一百一十二宗。而且大部份在富裕國家。


如果你出生在富裕國家佔人口百分之一的少數富裕家庭,一生都不必憂愁,從小的菲傭,保鑣,靠人事關係進去的名校,第一份在投資銀行由Uncle介紹的工作,獎金,私人飛機,在法國南部舉行的婚禮,然後繼承你爸爸的企業王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人史迪茲說:「在美國,百分之一的人口,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財富。百分之一的少數人口,擁有最豪華的房屋、最佳教育、最好的醫生、最時尚的生活,但有一樣是錢買不到的,是這百分之一的極少數人對於百分之九十九另外的大多數人生活處境的諒解,那百分之九十九人口,是怎樣過日子的?這少數人不知道,也不屑去了解。三百年的歷史,就是關於這極少數人最後終於『明白了』的一個過程,但往往來得太遲。」


這是民主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的問題,專制而在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如中國,這「百分之一」對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冷漠傲慢,甚或仇視更甚。


即使在英美,「法治」已在保護着這百分之一,尤其是投資銀行的剝削家的財富。然而英美憑稅制來維持貧富之間的一點平衡:在英國,少於百分之零點一的人口,即二萬九千人,繳付着佔全國薪俸利得稅的百分之十四。


這是英國一直沒有爆發街頭革命的脆弱理由。外國的朋友來到香港,看見地產超級巨富的利得稅如此之低,樓價房租又是如此之貴,看到一般市民住的呎價二萬元,三百呎小單位和劏房,看見半山幾億元的豪宅,都很奇怪,覺得香港擁有比一七八九年的法國人爆發革命更充裕的條件。


不會的,我說。我勸外國朋友去大陸看那邊的窮人是如何生活,我說:二百年前的法國,因為是法國人,你在這邊看到的不同,他們是中國人。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