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橋最近提出,中國面對的經濟難題,最終可以透過賣產解決。
一家公司面對生意放緩,有意減債來準備迎接逆境,但現金流又不算充裕,最直接的做法,是出售可套現的非核心資產,輕身上路。開始有人認為,這正是中國面臨的處境,而未來將出現第二波私有化,一舉扭轉胡溫年代國進民退的趨勢。
這並非純粹揣測,四萬億刺激經濟措施令內地債務於短短幾年間急升,當中不少演變為不良資產,日積月累,已到了不能視而不見的地步。最近一些蛛絲馬迹,顯示中央正為銀行體系及地方政府的去槓桿化作出部署。
新貸款平台 露清場手影
路透社上周一篇獨家報道便指,中銀監正計劃開發一個二手貸款交易平台,讓銀行可以向非金融機構或大企業出售貸款,或由這些貸款打包而成的資產抵押證券(ABS),有關舉動被視為中央開始清理不良貸款的部署。
過去銀行即使滿手不良貸款,大多只會透過不斷續期來避免錄得虧損,到了啃不下要求救的時候,則獲安排出售予由阿爺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
如今若能在二手市場減持套現,卸去有關風險之餘,又可避免砸死資本金,銀行可套回資金再貸出。在經濟放緩及人行審慎放水的當下,正好紓緩信貸緊縮的情況。
另一部署,是把專門收購不良資產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安排上市,打頭陣的信達資產管理,有報道說已於上周向港交所(388)遞交上市申請,擬最快於10月前集資約120億元。
信達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亞洲金融風暴後的1999年,是為處理國有銀行手上1.4萬億元人民幣的呆壞賬而設。本來這些清道夫的歷史任務是逐步賣掉手上的資產,然後功成身退,如今反而要上市集資,引入街外資金,改善財政狀況,加大收購不良資產的能力,便知道問題仍未解決。
幾家資產管理公司如再接下銀行的不良貸款,若果作價不反映貸款的質素及風險,仍無異於左手交右手,壞賬其實並未解決,只不過由一個角落掃去另一個角落。
如果接貨者是民企或民營金融機構,則他們是否獲得足夠資料來評估如何出價,日後若出現違約,又如何確定抵押品可獲得法律保障。以上問題沒有滿意的答案,勢將影響他們出價的胃口。
國企賣家當 利益難分配
賣債若缺乏承接,還有賣產一途。有民企之父稱號的張化橋最近便直指,中國面對的經濟難題,最終可以透過賣產解決。始終中國的國企部門相當龐大,而且持有的資產數量驚人,若地方政府最後出現財困,無計可施下,可以把大量基建、廠房、酒店、銀行等出售,以解燃眉之急。
有關做法更有一石二鳥的奇效,既解決壞賬,恢復財政健康,私有化湧現所促成的國退民進,分分鐘力度更勝緩步推行的改革,成為內地經濟轉型的捷徑。
不過,大割引下的國退民進,意味官方手握的權力減退,將嚴重影響既得利益,肯定會碰到不少阻力,試圖拖得就拖,寧願等中央施救。有時想把壞事變好事?也不是一件易事。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