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ArsTechnica专栏《AMD的起起伏伏》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共两篇,上篇介绍AMD的发家,下篇介绍AMD的日渐衰落。
还记得当年兼具性能和成本并且能跟 Intel 对抗的 AMD 吗?
2010 年 6 月 10 日,AMD 公司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派对。AMD 公司总裁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租下了圣何塞大剧院(现名 HP 畅游人剧院),并掏钱让美国著名乡村音乐夫妇 Faith Hill 和 Tim McGraw 来为员工演唱歌曲助兴。
时任 AMD 首席财务官的弗兰•巴顿(Fran Barton) 回忆说:"所有员工可以携带配偶、孩子、朋友以及任何人来参加这个派对。派对上还有奖品和礼物派送。桑德斯在派对上也玩得很欢腾,骑着一个独轮车就来了。"
为什么要以这种疯狂的方式来庆祝?AMD 当年生产的速龙(Athlon)处理器不仅获得了 Ars 杂志"年度 CPU"称号,而且成功地突破了 Intel 在处理器市场的包围,仅靠这一款处理器,AMD 公司就赚到了 10 亿美元。
直到 2005 年,AMD 的速龙处理器凭借牢固的芯片设计和技术优势一直在为公司盈利,冲击着 Intel 占据的服务器处理器市场,呈现出"双核之战"的景象。2005 年,为了突破 Intel 的包围,AMD 起诉 Intel 不正当竞争。
然而好景不长。退休的 AMD 软件工程师布什内尔(Bushnell)说到:"我经历过 AMD 那些年的辉煌和 2000 年的光辉景象。当年,桑德斯许诺过 AMD 的股票最高可以飙到 100 美元/股,并将在奥斯丁建一个新的芯片生产工厂。现在看来,这两个许诺一个都没有实现。"
大约从 2003 年开始,AMD 就开始走下坡路,而至于 2012 年,则是 AMD 最困难的一年,亏损 10 亿美元,一次性花掉了 2010 年和 2011 年的所有盈利。2010 年,AMD 盈利 4.7 亿美元,2011 年,AMD 盈利 4.9 亿美元,是 10 年来最赚钱的两年。在过去的 15 年里,AMD 总计亏损 70 亿美元,股票的信用评级屡次被降低,华尔街分析师还将 AMD 股票定位"不可投资"级。
在今年 3 月,AMD 还卖掉了位于奥斯丁的公司总部,套现 1.64 亿美元。因为技术壁垒,Intel 迅速抢占了桌面、笔记本、服务器处理器市场,而高通、三星、英伟达的 ARM 处理器则让 AMD 根本无法进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处理器市场。AMD 公司的基础结构问题远远比技术失误更严重。
AMD 前总裁、手机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阿提克·拉扎(Atiq Raza)说:"公司花钱没有节制,即使现在也是如此。AMD 就像一艘下沉的大船。现任总裁罗里•瑞德(Rory Read)真是倒霉,他是个好人,但是船上的洞太大了,这次卖房换得的 1.6 亿美元很快就会再次花掉。"
拉扎认为 AMD 的衰落是"本时代最愚蠢的失误"。AMD 究竟是如何从一个人见人爱、"家财万贯"的大企业沦落到卖房过日子的?AMD 还有复苏的可能吗?
"我不能失败"
一群人围殴了 18 岁的桑德斯,把他达到不省人事扔进了垃圾箱。"他们打破了我的头,弄歪了我鼻子,所以我之后的照片都是从左侧拍的,而我的肋骨不知道断了多少根。他们想弄死我,真的。"
然而昏迷了三天之后,桑德斯撑了过来。
在《旧金山编年史》上写着他的话:"我曾经说过'我可以死,但是不能失败'。我不能失败,因为失败不是我人生的选项,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失败。"
康复后的桑德斯先后去了摩托罗拉和飞兆半导体公司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都不长。1969 年 5 月 1 日,他开办了 AMD 公司,当年只有 33 岁。他也因为目中无人和暴燥的脾气而成名,在他的办公司里贴着"哼,尽管我在死亡阴影的峡谷里行走,我并不惧怕恶魔,因为我已是峡谷中最刻薄的人。"
前总裁巴顿说:"桑德斯是唐吉可德和印第安纳琼斯的混合体,彻底的理想主义者,不惧怕失败,渴望实现不可能的梦想。他这一辈子要做的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就是要打败 Intel,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真是费尽了浑身解数来跟 Intel 抗争。"
AMD 其实一开始就是当作 Intel 的替代品,像 IBM 这样的企业并不想只用 Intel 一家的芯片,所以 IBM 授权 AMD 为其生产 8088 和 80286 型号的处理器来打破垄断。虽然这些处理骑从 AMD 的工厂里出来的,但是所有的设计都是来自 Intel。
1985 年,Intel 发布了 80386,同时停止向 AMD 公开 CPU 设计。为此,AMD 必须开始走自己的路,先后照着 Intel 的处理器逆向开发了自家的 386 和 486 处理器。
上世纪 90 年代,Merrill Lynch 公司的分析师称 AMD 为"死了的公司",因为 AMD 所生产的芯片只是在模仿 Intel 的 CPU 设计而已。而当时还有多家分析公司说出过类似的话。Intel 的 386 处理器发布了 1985 年,而 AMD 的 386 处理器直到 1991 年才问世;Intel 的 486 处理器发布于 1989 年,而 AMD 的 486 处理器在 1993 年才发售。然而随着 Intel 处理器设计难度的增加,逆向开发的难度也越来越高:Intel 的 486 处理器有 118 万个晶体管,1993 年发布的第一代奔腾处理器由 310 万个晶体管。奔腾系列的设计更加复杂,1995 年的奔腾 Pro 有 550 万个晶体管,1997 年的奔腾 2 代有 750 万个晶体管。相比 286 处理器的 13.4 万个晶体管,逆向开发的难度对于 AMD 来说可想而知,不过 AMD 还是靠超低的价格卖出了不少处理器芯片,然而价格策略并不是长久之计。
自力更生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AMD 研发出了自己的首款 x86 构架处理器 K5,性能匹及奔腾 1 代处理器,只可惜虽然在 K5 发布前一年,性能更强的奔腾 pro 已经发布了一年了。
与此同时,硅谷有一家名为 NexGen 的企业正在做 AMD 没法完成的工作:仅靠 60 名工程师和少量来自 IBM 的资金研究出来的CPU架构就可以跟 Intel 抗衡。NexGen 当时的老板是阿提克·拉扎,是巴基斯坦人,但是在英国和美国接受教育,1979 年来美国时身上只有 3000 美元(现在拉扎身价至少 2400 万美元)。拉扎很想战胜 Intel,但是他知道,NexGen 当前的实力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时任微软总裁的比尔·盖茨对 NexGen 很感兴趣,将原定 45 分钟的约谈变成了长达 4 小时的宴会。盖茨建议拉扎与 Sanders 合作,因为 AMD 拥有一家芯片生产车间,但是 AMD 缺乏好的产品。拉扎表示他也愿意跟 AMD 合作,但是不知道怎么跟桑德斯联系,或者让 AMD 了解一下 NexGen。
拉扎说:"我第一次见桑德斯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记得我的名字,叫错了名字,一直叫我 Raja。他花了 45 分钟不停地说 AMD 将如何如何地打垮 NexGen,我虽然面带笑容,但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跟这么一个人交流。盖茨对我说,'桑德斯本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有三个有点:聪明、极度自大、随性。'"
盖茨拿起了电话。
拉扎承认说:"如果不是比尔·盖茨的那通电话,AMD 和 NexGen 不可能撮合在一起。"
1995 年,AMD 耗资 6.15 亿美元收购 NexGen。拉扎担任 AMD 公司主席和首席运营官,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桑德斯的继任者。桑德斯说拉扎是"微处理器设计领域的迈克尔乔丹"。收购之后,AMD 迅速用上了 NexGen 的 Nx686 CPU 技术。在克服了生产方面的问题之后,AMD 的新 CPU 上市,其性能与 Intel 的奔腾 II 有的一拼,但是却可以用在 Socket 7 主板上,使用奔腾 I 处理器的消费者只需要把旧处理器拔下来再放上新处理器就可以完成升级,非常简单、性价比高。
这款处理器名为 K6,是 AMD 公司发展史的转折点,它在速度和价格上完全制衡了 Intel。
1997 年 4 月,《硬件指南》网站写道"奔腾 MMX 完全是一款被孤立的处理器。K6 233 比奔腾 MMX 200 定价低,各方面硬件指标都比奔腾 MMX 200 好。K6 是 Windows 95 操作系统下最快的处理器。"
一年之后,K6 进化成 K6-2,又过了一年 AMD 出了 K6-III。虽然在公众眼中,产品型号和性能的提升很明显,但是背后却有难说的故事。
走过悬崖又是悬崖
桑德斯的管理方式非常奇怪,他让员工既忠诚又怨恨。AMD 前营销副总裁 Patrick Moorhead 记得他应聘的那一天:"我把自己的凯美瑞停在了他的宾利旁边,跟他聊了很多如何改变行业的想法,我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我喜欢上了这家公司。"
我们在 AMD 经历了一次次的生死存亡时刻,这即使企业起起伏伏的文化。
但是拉扎很快就对桑德斯的管理方式感到不高兴。从 1979 年开始,桑德斯每周都要在硅谷、南加州等地穿梭。
"如果桑德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那还可以接受,但是他并不认真工作。如果我晚上太晚或者早上太早给他打电话,他会很不耐烦。但我是那种 7x24 都可以沟通的人。"
正如《纽约时报》1989 年的报道,AMD 的企业文化早就忘记了创业初期的节俭风。"桑德斯先生的铺张浪费风格开始在公司蔓延,连销售员都要带上昂贵的劳力士手表,这样才不会让公司掉价。辞职的员工说这种风气鼓励宽松的开支政策,这与桑德斯创立 AMD 时拒绝使用很贵的电动转笔刀时的风气完全不一样。"
拉扎去拜访桑德斯的家,"我说'好漂亮的房子!',他说'我当时跟麦当娜竞标这套房子,最后我赢了。'我说'好吧......',他又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花的是有点多,花钱总是没谱。'"这句话就像一击猛拳一样搭载了拉扎的胸口。"然后我说,'我希望你在管理 AMD 上不要想买房子一样',结果 AMD 还是花钱如流水。"
财务问题越来越严重。AMD 几乎耗尽了 K6 生产线的所有产能,前总裁巴顿回忆说,当时公司每隔几周都会遇到几乎可以让公司倒闭的严重问题。
"周一例会时,救人说'我们的生产线出现问题了,产量陡降,下周可能无货可卖。'财政分支非常糟糕!我们没有东西可以卖!我们完了!然后每个人都接到了任务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两天之后,会有人来报告说问题解决了,产量也提高了。"
每次出现这种问题,桑德斯就会像老板一样给每个部门派任务。而大多数情况下,拉扎总是一个人来解决屡次出现的问题,让公司重回正轨。巴顿和他的团队则在出现问题之后就得向投资者披露、解释,还得向证监会做报告。
"二十多年了,经历了太多次的生死存亡,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让我纠结的一段时间。"
尽管出现了这么多问题,K6 及其后续版本为 AMD 最最成功的 CPU 架构——K7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K7(速龙Athlon采用此架构)是 AMD 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 CPU 架构。K7 的性能赶超了同时代的 Intel 处理器,时钟频率从 500MHz 升到了 2.33GHz,终于让 AMD 在当年的单核心 CPU Mhz 数字战上打赢了 Intel。
然而就在 K7 发布之后的数周内,拉扎便离开了 AMD 公司,传言是他与桑德斯不合。
分析师 Linley Gwennap 说:"这将降低投资者对 AMD 的信心。拉扎是 AMD 高层管理者中唯一一个真正了解 K6 和 K7 的人。"
而据拉扎自己的描述,他反对桑德斯在德国建立芯片工厂。"AMD 的整个经济模式中的问题就在于它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向往常一样在其他地方再建更多工厂。而桑德斯则想用借钱的方法来解一时之急。我们当年并不需要再建一个工厂。如果再等一年,攒够了钱,再去建德国工厂就没有问题了。桑德斯的举措会让 AMD 的资金完全周转不灵,再也无法恢复。我早就告诉过他:不要那样做。我扣下了购买订单,但是他没有告诉我就直接推进了德国工厂的建设步伐。"
根据拉扎和巴顿的回忆,"桑德斯所做的决定和性别歧视言论一样,都是最愚蠢的话"、"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之后,拉扎便离开了 AMD,再也没有跟桑德斯进行过交流。
速龙之后的接班人
尽管拉扎离开了 AMD,K7 还是在市场上爆红:AMD 的销售额从 1998 年的 25 亿美元,飙升至 2000 年的 46 亿美元。正如上文所述,为了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公司租下了圣何塞大剧院来庆祝。但是 Intel 很快就用奔腾 III 处理器来挑战 AMD 的速龙处理器,不就,贴着"Intel Inside"标签的处理器在整个PC市场风靡。
拉扎走了,桑德斯需要新的接任者。他把目光放在海克特·鲁尔兹(Hector Ruiz)身上。鲁尔兹曾是摩托罗拉半导体产品总监。两人早在 1998 年的交叉专利授权合作中就有联系,当时摩托罗拉授权 AMD 生产铜基微处理器,AMD 授权摩托罗拉生产移动电话、便携设备用的闪存。
桑德斯认为鲁尔兹是非常合适的人选,1999 年夏末,桑德斯请鲁尔兹在奥斯丁的牛排餐厅吃晚餐。
当时鲁尔兹的书《弹弓:AMD 解放 Intel 控制的行业的斗争》中:
"你需要的是一份真正的工作,加入我们,我保证在 1-2 年内能升到公司的总裁。"桑德斯拿刀切着牛排。
我知道桑德斯很喜欢说一些大话来让自己高人一等。所以我仔细观察他,问了很多问题,想确定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最后我发现他,他说的是真的。
桑德斯的一番话激起了我的兴趣,我开始考虑加入 AMD。但这份工作听起来不可能完成。
首先,桑德斯手下经历了太多的 COO,在挑人上应该很有经验。董事会也可能载施压让他给出一份接任计划。
再者,如果我为桑德斯干活,AMD 成功的几率大吗?Intel 是处理器市场的霸主,AMD 只能当一辈子老二。
尽管桑德斯希望我来接管公司,但我当时的那份工作要比 AMD 总裁风光的多。1998 年,摩托罗拉的半导体部分销量是 AMD 销售额的 3 倍。但是我想,像 AMD 这样的小公司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且当时 AMD 的技术确实很出众。
鲁尔兹接受了这每份工作,并于 2000 年宣布就任 AMD 新主席、新 COO。两年之后,桑德斯退休,鲁尔兹正式担任总裁一职。鲁尔兹接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户,保留部分老员工,清理了部分高层管理者,并引进了新的人才。
然而,鲁尔兹发现,AMD 并不是一家真正生产 CPU 的企业,相反,AMD 的闪存业务销量超过了 CPU 的销量。AMD 在 2000 年创造的营收记录有很大部一份是靠卖闪存赚来的,于是鲁尔兹决定纠正 AMD 的发展路线。
这份工作要比想象的艰难;尽管桑德斯已经走了,鲁尔兹发现早年留下的"老二也好"的思维在 AMD 根深蒂固。在鲁尔兹的书中写道:"桑德斯是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他充满干劲,永远不能接受 AMD 会失败,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是实施长期计划来改变公司策略。结果就是 AMD 在消费者口中反响平平,名声有好有坏,根本就没有全球策略。简单来说,AMD 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都不认为 AMD 能打败 Intel,甚至连桑德斯也这么想。"
鲁尔兹接手 AMD 之后,AMD 的股价上涨了 15%。他希望 AMD 能成为一家可以为 IBM 和 Dell 生产芯片的高端芯片厂商,而不仅仅把目光放在消费者市场上。AMD 的 K8 处理器架构(皓龙Opteron采用此构架)就是从底层开始专门为服务器设计的处理器,皓龙处理器的问世在服务器市场一炮而红。
来源:ArsTechnica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220397281853df43a00009a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