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星期日

精彩推荐:投资人应对苹果股价下滑阵痛 有人清仓有人补仓

推荐一篇精彩文章: 投资人应对苹果股价下滑阵痛 有人清仓有人补仓

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美国证券市场不断创出新高,但是持有苹果股票的投资人却正遭受着投资失败的痛苦。自2012年9月21日创出705.0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至周五453.62美元的收盘价,苹果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达到了36%,市值损失超过2360亿美元。苹果损失的这部分市值,大致相当于黑莓手机制造商黑莓公司当前市值的35倍。

投资人应对苹果股价下滑阵痛 有人清仓有人补仓

退休的大学教授弗兰克·桑索内(Frank_Sansone)已经抛售了所持的苹果股票

这种痛苦无处不在。投资调研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大约60%投资美国股票的共同基金都持有着一部分的苹果股票。在90只基金的投资组合中,苹果的份额均超过了10%。

苹果股价的下跌,对投资人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投资人要么持仓观望,要么逢低补仓,也有投资人抛售了苹果股票,更有一些因未买入苹果股票而沾沾自喜。绝大多数共同基金都会按照季度披露投资组合情况。晨星的统计显示,单是在去年12月,145家活跃的美国股票基金就净抛售了22.3402万股苹果股票。在这段时间里,苹果股价在比最高股价低出16%至28%的价格区间内运行。有61家基金卖出了苹果股票,但也有45家基金买入了苹果股票。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金均出现了亏损。虽然股价近期出现了下滑,但是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包括派息在内,苹果股票的年均回报率依然达到了28%左右,表现远强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4%的回报率。在过去的10年里,苹果股价有4年实现了翻番;仅仅是在2008年,苹果股价全年出现了下滑。

以下是职业投资人和散户投资人对苹果股价做出的一些反应:

清仓

一些投资人,因为对苹果的大幅下滑感到头疼,正在抛售他们的持股。

居住在弗洛里达州彭萨克拉已退休的大学教授弗兰克·桑索内(Frank Sansone)在去年上半年买入了40股苹果股票。桑索内称,当苹果股价突破700美元大关之后,他就打算抛售自己的持股。但是因为正在度假,桑索内错过了这个机会。随着苹果股价开始下滑,桑索内在今年11月和12月抛售了大部分苹果持股,总亏损约为2800美元。桑索内对此表示,"我扔着苹果股票不再理它,结果是犯下了比我预想还要大的错误。"

在共同基金当中,Brandywine Fund是最大的卖家之一。晨星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这家基金抛售了所持的所有14.3万股苹果股票。Brandywine Fund基金经理比尔·德阿隆佐(Bill D'Alonzo)向投资人表示,苹果利润率下滑,以及其它一些问题,是他选择抛售苹果股票的主要原因。

持股观望

管理资金规模达4.06亿美元的基金Matthew 25 Fund,在过去三年中每年都对大型、增长的公司进行投资,这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持有许多苹果股票。截至2012年9月底,苹果股票的市值占据了这家基金公司投资组合市值的15%。

这也让基金公司经理马克·穆赫兰德(Mark Mulholland)感到很头疼。晨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本周四,Matthew 25 Fund在今年的总投资回报率为4.5%,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低出0.7个百分点,仅为同行平均收益率的41%。穆赫兰德说,"这确实令我头疼,但这并不是癌症。"他还表示,从去年11月开始,他便收到了大量投资人关于苹果持股问题的电子邮件和电话。

逢低补仓

管理着资产规模为6700万美元的投资公司Needham Aggressive Growth Fund的基金经理约翰·巴尔(John Barr),在上一季度买入了100股苹果股票,这也让这家投资公司持有的苹果总股本上升至5350股。虽然Needham Aggressive Growth Fund主要对小市值的股票进行投资,但截至2012年年底,苹果股票已经成为巴尔持有的第五大股票,占据了该基金总资产的4.3%。

巴尔对此表示,他依然认为苹果当前的股价非常便宜,随着苹果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如传闻中的廉价iPhone或是电视机,苹果的利润增长速度仍将会很高。

晨星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业绩计算,苹果当前的动态市盈率仅为8倍,远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平均13倍的市盈率。巴尔说,"苹果当前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它的股价非常便宜。我们对能够在如此合理的价格买入苹果股票感到高兴。"

巴尔还表示,Needham Aggressive Growth Fund从2006年开始便买入苹果股票,目前还没有抛售一股。

资产规模达到2.23亿美元的投资公司Turner Large Growth fund经理鲍勃·特纳表示,"该公司目前可能会买入更多的苹果股票。"晨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这家投资公司持有的苹果股票市值,占据了投资组合市值的大约13%。截至本周四,Turner Large Growth fund在今年的投资回报率为3%,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的涨幅低出大约2.2个百分点。

从未买入

苹果股价的下滑,也为少数此前从未买入过苹果股票的基金经理们洗清了一些罪名。资产规模达到43亿美元的基金公司Jensen Quality Growth fund,此前从未买入过苹果股票。该公司基金经理罗伯特·萨格尼斯(Robert Zagunis)表示,这家公司只对过去十年净资产收益率一直较高的公司进行投资,苹果并不符合这一要求。

晨星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Jensen Quality Growth fund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2%,比标准普尔同期的年增幅低出2.5个百分点。

http://news.ipadown.com/14947


发自我的 iPad

[分享] 马云回应王健林豪赌:亿万观众面前赌一个亿好土

马云回应王健林豪赌:亿万观众面前赌一个亿好土

【导读】在央视财经频道即将播出的"对话马云"节目现场,主持人陈伟鸿与马云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有关马王豪赌的一段对话,让现场的观众对于豪赌一方马云的想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以下为对话摘录:

马云:"当时我们其实并不是在打赌,本来是很认真在谈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到底电商是不是可以取代传统的零售行业。"

陈伟鸿:"现在再看起来,好像马云先生'被'打赌一下,王健林先生说一亿元赌局,你吃惊吗?曾经有私下沟通吗?就这个问题探讨过吗?"

马云:"其实那个前一天,我们有过一个争论,然后他说赌,但是没说数目,听了一个亿我也吓了一大跳,对,我觉得赌一块钱可以,赌一个亿,在亿万观众面前赌一个亿,觉得你们好土。"

陈伟鸿:"引起我的好奇心,到底谁赢谁输,你自己有多大把握?

马云:"这个你有多大的把握,我从来不跟任何人赌没有把握的赌,这个是因为你不懂才会赌输,赌一个亿,十年以后,这个我觉得,如果各位还不认为十年以后,这个零售行业或者传统行业会被互联网电子商务冲击到50%的话,我估计只是它在这个领域里面,刚刚进入而已。电子商务它绝对不是一种生意模式,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十年以后,结局只会比我们想起来更加可怕,因为它摧毁的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它摧毁的是一种旧的思考,它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所以是不可逆转。所以百分之五十这个赌,我觉得王健林还是不赌为好。"

主持人:"好,今天这个节目可以转告一下王健林先生,他如果爽约的话,其实还可以。"

马云:"我相信他已经知道,我觉得很多年以前,在七八年前,有一个中国零售业的巨头,跟我赌过一次,我说五年内,我们一定会超越你的销售额,他说不可能,赌。我发现这些做零售行业的都喜欢赌。"

主持人:"都喜欢赌,而且我发现他们都喜欢找你来赌。"

马云:"我说赌,行,您说的,过了一会儿说不赌了,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赌我这个行业,我说也行,最后他说也不赌了,但是事实上证明,今天他可能只到了我们的估计就八九分之一、十分之一而已,这个距离拉得越来越开。"

【相关阅读】马云、王健林"1亿赌局"背后的内部对话

作者:马云(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 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

沈国军导语:

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内部沙龙上,听马云和王健林两位理事争论时,我本想插几句话,但终究因为讨论太激烈、时间太紧张而作罢。

马云的电商发展打破和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销售模式和理念,"一天191亿"既是个奇迹,也只是个起点。王健林在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地产等领域的成功也让很多企业家仰慕。两位如此成功的企业家,对电商发展竟持如此不同的观点,这本身就值得每一位企业家深思。

电商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好比空军与陆军之战。电商将冲击传统零售方式,改变零售渠道,抢占传统零售份额,更将改变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传统零售业,尤其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验式零售渠道,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银泰做了14年零售业,在百货业做到全国领先,两年前设立的"银泰网"也是同行中发展最快的。传统零售业与电商是否有勇气去竞争,如何竞争,电商究竟将改变什么,这些我都深有体会,其中最关键一点,是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唯有踏实前行。

马云正迅速打造完整电商产业链,王健林在传统业务高歌猛进同时也在"触网"。其实两人对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位优秀企业家都在深刻认真思考自己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未来。相信你读了他们的这篇精彩对话,一定会有所启迪。

导语作者:沈国军 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文节选自马云、王健林2012年12月11日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内部主题沙龙的讲话:

马云开场白:天变了

世界在变。天已经变了。

两天前,我去淘宝数据库公司"云计算"那里听了半个小时,之后自己都感到毛骨悚然。这批80后、90后设计的东西、想的事,尽管没有站在我们这样的高度,考虑其对社会有多大影响,但真的很令人恐惧。

今天微博上已经能看到了,就是淘宝12月12日的"时光倒流"。昨天晚上哭的、闹的、笑的、激动的人成千上万,因为只要你登录淘宝,它就会告诉你,你八年前第一天登录淘宝的那天是冬天,你买了一块手表,这八年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结婚了,买了车,买了奶粉,整个日程,包括你寄给了谁,哪个人是你最亲爱的……计算机对四亿多淘宝消费者做了系统分析,配上非常优美的文字和音乐,无数女孩子看了之后眼泪稀里哗啦地流,有的在骂"这个没良心的,我寄给他的东西最多",有的在骂"我跟淘宝势不两立"。

我想跟大家讲的是,这一万亿(编者注:淘宝和天猫今年交易总额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5%,相当于2011年中国GDP的2%)只是刚刚开始,零售行业将会面临致命的打击。这不是一个玩笑,做互联网这么多年,我一直坚信,创造性地破坏比破坏性地创造要重要。

马云:在机枪面前,什么拳都没用

传统行业经常讲这句话:不管怎么样,你一定会用我的体验吧。

我告诉大家,以后的体验跟你今天想像的体验完全不同。传统零售行业与互联网的竞争,说难听点,就像在机枪面前,太极拳、少林拳是没有区别的,一枪把你崩了。今天不是来跟大家危言耸听,大家都是朋友,互联网对你的摧毁是非常之快的。

不是我厉害,是互联网厉害。如果你增加两万名会员,你可能要买100亩地、建商场,你要建巨大的仓库,我只要一台电脑就够了。所以我们的成本会越来越低,而效益会越来越强。

淘宝实际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是信用体系。线上的信用体系比线下的信用体系要好太多。大家知道用户在淘宝上最在乎的是什么?信用。如果你是三星级、四星级,甚至你比别人多了一颗星,都会赢得其他人的尊重,你的生意也会好上去。因为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所以大家必须要凭信用体系。

第二,我们建了一套新的金融体系。支付体系是我们八年前建的,当时人们认为这[A2] 是极其愚蠢的,我说只要管用就行。没办法,网上你说你的好,我说我的好,但是没有人愿意付钱,也没有人愿意买货,我们就作为中间人建了一个担保体系,把钱寄给支付宝,由支付宝作中介来担保,好了付钱,不好退款。

八年下来,我没有对外公布数据,支付宝现在有八亿注册用户。大家知道"双十一"光棍节那天销售了191亿元,但最恐怖的是它的交易笔数达到了1.05亿笔,其中第一分钟最难处理,就这一分钟冲进来1000多万人。你们知道1天1亿笔交易是什么概念?铁道部去年春节卖票,1天40万笔交易,全瘫痪了,这跟设备、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用技术、用软件解决问题。

第三是社会化大物流体系正在逐步成型。五年前我去见中国邮政总局马局长,当时中国快递包裹是6亿个,美国是60亿个,我跟马局长讲,大概四五年或者五六年的时间中国就会靠拢,甚至超越美国。今年,中国的快递包裹是57亿,其中37亿是我们做的。

"双十一"那天,191亿销售额是一个奇迹,1天1亿笔交易是个奇迹,但最大的奇迹是1天7800万个包裹居然给运出去了,而且没瘫痪!

中国做快递的主要是浙江省一个村里的村民,那是很土的一帮人,但是他们支撑了中国65%的快递市场。现在中国从事快递行业的人数接近100万,UPS根本看不起他们,但是UPS进入中国肯定会被他们打垮。

我们所做的,就是把中国现有的物流体系利用起来,而不是自己建一套物流体系。

中国未来会需要1000万快递人员,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管理100万以上的员工去做快递。快递是很苦的行业,快递最早就是镖局,押货的,直到今天为止他们还是这个风格。互联网公司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如果一家公司什么都干,这家公司肯定干不长。电子商务公司是一个社会化的大配合。

第四,我们正在建立小企业的工作平台。我们用最便宜的共享平台为所有小企业服[A3] 务,用互联网技术去武装他们。以前只有大企业有IT,包括设备、设施、工程师、CRM。今天我们免费帮小企业把这些东西全部建立起来,这套系统使得很多小企业的"根"留在我们这里。

第五是大数据系统。当我们还没搞清楚信息时代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信息时代和数据时代是有很大变化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信息的出发点是我认为我比别人聪明,数据的出发点是认为别人比我聪明;信息是你拿到数据编辑以后给别人,而数据是你搜集数据以后交给比你更聪明的人去处理。

王健林:说传统产业要消亡的,你只是第三个

首先我表示对马云的尊重。理越辩越明。我给你举个例子,说传统产业要消亡,比较有名的,这400年来你算第三个。

第一个有名的人是造了蒸汽机的瓦特。蒸汽机出现后十几年,就有人做了一个断言,除了蒸汽机是新兴产业,它能够发展外,其它传统产业都将消亡,其后二三十年蒸汽机的概念火得不得了。后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大家最终发现,蒸汽机再怎么牛还是要有利润才行,后来其它产业也没有消亡。

第二位是美国在线的老板,他断言除了互联网之外的传统产业都要消亡。2001年互联网特别火,有人跟我讲展览公司活不下去了。展览是最容易受互联网冲击的,因为都不用来了,在网上看看就行了。在他的提醒下,我翻了翻了欧洲工业史,发现1950年就有人说新经济要火,传统经济要死。

马云算是第三个最有名的人,今天断言除了电商以外,零售行业要死掉。

马云:我是说死掉一大半

我是说死掉一大半。我绝不是在危言耸听:世界在变,天已经变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我找不出任何理由相信传统的零售会胜过我们。

这个变革是一个连锁反应,不是单独的反应,不仅是对零售的冲击。这10年来我们做的是消费流通领域,未来3年数据化以后进入生产制造,然后再由生产制造到生活方式的变革,这是循环的。零售行业的好日子将不会回来。

什么道理?你们想过没有,淘宝、天猫这1万亿对于广东所有制造业意味着什么改变?

例如在广东造电视机的人,原先生产100台电视机,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95台卖到了国美,5台补充一下电子商务。今天倒过来了,他们认为100台电视机当中有50-60台要被放到网上,20-30台放到线下店里。这是什么概念?制造行业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我再告诉大家,有些数据没有对外公布,今年9月29日,海尔在我们这里卖出了12000台洗衣机,一天拉断了海尔的几条流水线,而这只是我们"聚划算"做的一个小小项目而已。可以想见,今后的商场会出现什么结局?

我可以保证二三十年后,我们的孩子是不可能拉着手去逛商场的,不可能!我都不去!但是他们会去看电影、吃饭、看戏、交流,这是所谓的体验,绝不是买件衣服试一试。

但是反过来看,另外一个行业好得要命,淘宝上每天女装卖4个亿,男装卖2.8个亿,1天衣服卖到6.8个亿,请问,到底是服装不行了还是你不行了?

天变了。零售行业的改变必定导致生产制造行业的变革,沃尔玛最伟大之处不是1年卖2.7万亿人民币,而是通过零售改变了整个生产制造。由于沃尔玛大规模的采购导致这个世界出现了集装箱、规模化、标准化、低成本。

沃尔玛带来了B2C。今天倒过来了,互联网带来了C2B,消费者数据引导生产制造的变革,这个变革是巨大的。船过去了,就很难回来,即使你想把它拉回来,跟顺水而行用的力气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我告诉大家,中国制造业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你还在想"Made in China",完了,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叫"Made in Internet",所有的零部件、采购都在互联网上完成。刚刚我们的汽车节里,有两个小伙子造了一辆跑车,除了壳是模仿法拉利以外,里面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在淘宝上采购的,这辆车跑100多迈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还上车展了,最后以140万元人民币卖掉了,叫"Made in Taobao"。

这个时代刚刚开始。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今年做到1万亿,3-5年内超越沃尔玛不再是一个奇迹了。对于明年我们公司交易额有多少,我半点兴趣都没有,因为这已经是保证的事情了。

王健林:我不这么悲观

首先,马云能出来,他自己有本事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大的零售企业,这给他制造了机会。

美国电商发展了30多年,现在占美国零售总额9%左右。现在中国电商的比例还很小,1.5万亿跟20万亿比,还差得远。为什么美国没有马云出来?因为美国办电商公司都是前10大零售企业。

美国零售企业过500亿美金、1000亿美金的有的是,自己的物流系统都是非常好的。但是中国过千亿的零售企业很少,而且具有强大配送能力的一个都没有。沃尔玛当时在中国提出,要用10年时间花几百亿美金在中国建4个大的配送中心,以及多达几十个小型物流中心,但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中国物流配送不健全,加上大的零售企业没有出现,所以淘宝出来之后确实把大家打得稀里哗啦,对于一般的零售企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其次,电商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

今天人的消费早已经脱离了实用主义这个阶段。人的消费行为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做"炫耀心理",就是人超过80%的消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为了体验。

宅在家里上电商,这肯定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行为模式,但不要忘了,人的社会属性才是第一位的,我就断定人一定要去公众场合,一定还要去人多的地方去玩、去转,这样就可以让零售终端和零售渠道继续生存下去。

当然,有一部分零售渠道一定会极其困难,也许最后就消亡掉了。尤其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例如电器、图书、家具,因为没有什么炫耀功能,也不需要再进行什么比较,完全是标准件,一点购买就行,但是稍微复杂一点,或者稍微高档一点的商品,买的时候不完全为了实用。

为什么刚才讲1640年蒸汽机革命之后说传统产业要消亡的例子呢?就是我相信,电商[A7] 发展会很快,但最终一定会和零售实体形成一种"竞争共存"的局面。

第三,中国的电商现在起步太晚,占的比重太小。在起步期间你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但当电商市场份额达到10%左右的时候就会逐渐减缓速度,出现瓶颈。绝对不可能一个淘宝,或者一个电商在中国零售平台中占据主流。

我也在思考电商,其实好几年前我就开始思考了,而且除了商业地产,我从2009年开始往文化上转型,我是希望有更少的人参与竞争。

我已经做了预备,防备你(指电商)把我干掉。你的冲击不是对我,而是我的客户,因为我是收别人租金的,电商的发展会冲击到我的客户,间接就会影响我的租金,我要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在竞争当中,一定会各自调整自己的位置和打法,最终还是竞争并存,不会是谁把谁干掉。

传统的零售行业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你想想这两千年中的变化还少吗?各种变化都经历过,为什么还能活下来呢?他一定会有法子。

马云:问题在于,你们不会再有机会了

我一直坚信,改变成功者是最困难的,因为每个成功者都有一大堆理由。

为什么传统行业做不了互联网?很难做,因为你要革自己的命,这是非常难的。在座各位要想做互联网,不是你们做不了,最艰难的是你们要革自己的命,也就是你要把原来的行业砸了。淘宝现在还在做无线淘宝,另外一场革命就是无线,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消灭淘宝!就是我们给他一切资源,你只要把淘宝打败,我们就认为你过关了。很多人做电子商务,都说"电子商务是传统模式最好的补充",补个鬼啊,人家已经比你强了。

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跟不上。很多人走过的路就是这样的。

"电子商务不可能灭掉传统行业",这句话一定是对的。两千多年来,人们还是喜欢寄信,尽管有了传真机,有了电话,但是邮寄的东西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个补充,未必会成为主流。

我只是觉得整个行业的变革远远超过大家的想像,现在很多人打拳都很厉害,觉得我把肌肉练得再强一点子弹就打不进了。我告诉你,还是能打得进。因为成本概念、模式概念影响的不只是你,影响的是整个制造业,影响的是后面所有的参与者,特别是影响我们90后的孩子们。

我同意王总说的,吃饭、喝茶、看电影——那当然,(体验或消费)是必须的。但是有一点我必须提醒你:我们发展起来确实是因为中国的零售行业不够强大,但是我们今天的增长速度让零售行业失去了强大的可能。

尾声:一个亿的对赌

王健林:今天我说了半天,不是反驳马云不行,而是针对他说他的发展会使传统零售渠道消亡。其实我也用淘宝买东西,但我相信无论十年还是二十年后,中国实体店的比重仍会大大大于电商。我是根据美国推算的,现在美国电商大概是9%。

马云:对你这个观点,我只有一个担心,你的判断是基于美国电商的发展。今年淘宝的交易额比eBay全球和亚马逊全球两家加在一起还要大。为什么我们能够发展得那么快?我看也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好,而是因为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太差。

中国这十多年的发展,你去看看有多少超市和百货大楼能够遍布全国各地?本身就是支离破碎。第二他们跟客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建立起来,纯粹是在卖货,而互联网一旦发展起来,先是跟客户建立体验关系。

王健林:我是基于过去2000年的历史。十年二十年后电商肯定不会成为主流。2022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我就败了。我敢跟你赌1个亿。我再说一下,交易额不是销售额。交易额1万亿大概相当于销售额3000亿。[A10]

马云:这个你要搞清楚,淘宝上的1万亿,是卖出去的货1万亿——交易额大概是1.5-2万亿。

王健林:你这个淘宝交易额1万亿算不算统计局里说的那个零售总额,要把这个搞清楚。请教一下统计局。

注:本文由中国第一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正和岛授权创业家网网站首发转载注明出处。


源地址:
http://igo.li/9dEo5J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分享] 富士康集权之乱:“贿赂门”窝案起底

富士康集权之乱:"贿赂门"窝案起底

周远征 张业军

鸿海集团(2317.TW,大陆称为"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帝国,正在经历"贿赂门"的煎熬。

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让鸿海集团成为公众焦点之时,新的麻烦又"光顾"鸿海。 近日,鸿海集团惊爆高层涉嫌向供应商索贿的消息被媒体披露。对于媒体报道的情况,鸿海集团一方面称大部分情况不属实,一方面又承诺将在一个月内予以披露。

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独家获悉,由于大陆警方于办案期间意外查获鸿海集团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技术委员会总干事兼经理邓志贤的犯罪事实,也由此引发了鸿海集团体系内反腐浪潮。

这场"贿赂门"缘何引发?被堪称天衣无缝的鸿海采购管理体制为何出现漏洞?本报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调查,力图剥开层层迷雾。

嫌犯"抖"出"贿赂门"

2012年,邓志贤所在的SMT涉及采购额高达百亿元人民币,执掌SMT多年的邓志贤也因此成为各路供应商"上供"的重要环节。

"邓志贤的落马很偶然。"2013年1月24日,记者从一位权威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他是被其他案件的一位涉案人举报而被大陆警方控制。"

50多岁的邓志贤在鸿海集团担任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技术委员会总干事兼经理。据记者了解,除邓志贤被抓,还有数名技委会的干部被协助调查,而作为SMT前资深副总兼SMT技术委员会副主委的廖万成因与此案密切相关而不知去向。

据悉,鸿海集团旗下设有30多个技术委员会,这些委员会负责某个专业领域采购及项目审核工作。除了SMT技委会,还有如IE(生产工程)技委会、自动化技委会、机构产品技委会等。这些技委会的人员,在采购方面有一定的决定权。

熟悉鸿海集团技委会运作的人士透露,技委会在采购中充当的角色,就类似于国内众多招投标中心的"专家委员会"。在涉及到专业领域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问题上,必须由技委会来审查产品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正是这样的制度设计,无形中让邓志贤等技委会的关键人士拥有了核心的采购权力。据悉,2012年,邓志贤所在的SMT涉及的采购额高达百亿元人民币,执掌SMT多年的邓志贤也因此成为各路供应商"上供"的重要环节。

然而,夜路走多了容易撞鬼。权威人士独家对记者透露,由于其他案件的涉案人为了立功,吐露了邓志贤等人的索贿细节。2012年9月,深圳检察机关对邓志贤实施了批捕。据悉,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获悉案情之后,明确表态希望大陆警方能够深挖,彻底将鸿海集团采购环节中的"蛀虫"予以铲除。

与此同时,深圳政府高层也对此案极为重视。一桩普通的贿赂案件,因为鸿海在深圳经济的重要地位而显得格外敏感。据悉,各方正在全力调查邓志贤背后其他更高级别人员的涉案情况。由于案件还处于侦破阶段,记者的采访也被深圳相关部门婉拒。

此前台湾媒体报道,鸿海集团行政总经理兼商务长李金明于2012年9月接到检举函,函内指控SMT高层长期向供货商索贿。于是郭台铭要求向大陆公安部门报案,并要求李金明组成项目小组做内部调查。台湾当地刑事局接获鸿海报案,并已向大陆公安调阅资料协助调查,而且被协助调查的鸿海高管超过10人。

对于此前台湾等媒体披露的诸多鸿海高层涉案情况,鸿海集团发表了声明,认为大部分与事实不符。但鸿海也表示,董事长郭台铭已指示,将严查舞弊人员及原因,严令不容许相关事件再度发生。

"完美"采购制度存漏洞

"除了与事业群老总'合谋'之外,像SMT这样的技委会在设备采购方面还拥有主导权。"

从表面上看,鸿海的采购制度堪称规范。

一位从事过采购的鸿海前员工告诉记者,其采购制度主要分为BOM(物料清单)采购和非BOM采购。其中BOM部分是用于生产产品所需的配件和原料,通常较大部分为消耗品;非BOM采购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生产资料,包括设备、辅料等等。

鸿海采购制度的规范性体现在,供应商均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在所有产品(BOM与非BOM)采购之前,供应商必须具备完整的法人资质,产品安全性需达到各种认证要求。在筛选过程中,会先安排生管(生产管理)、品管(品质管理)、工管(工程管理)、经管(经费管理)这四部门的主管去察看工厂。但若采购涉及非BOM的设备或者BOM具有特定生产工艺的产品,技委会将进行终审。经审查合格后,才能发给供应商一个编码,即表示其已获得采购资格。

在筛选好供应商之后,还须对产品进行试样。试样合格后,就开始进行报价。鸿海擅长比价,所以采购方会经常要求COST DOWN(降价),这会给供应商带来较大的利润压力。

供应商与鸿海签订供货合同后,就能得到供应商编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安稳地做鸿海供应商。每季度一次的评估将直接影响其供货商的资质。每次评估,仍然是由生管、品管、工管、经管这四大管线上的人共同负责。

四大管线是鸿海创造性建立的独有管理方式,这四个管理部门各自独立,但又密切协同,对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进行监控管理。这种管理体系看似非常"完美",供应商要同时搞定四个负责人似乎会很难。但其实不然。通常四大管线的负责人都隶属于事业群(鸿海集团下面设有诸多事业群,分管不同板块)下面的垂直部门。"如果事业群的老总打招呼,情况就会不同。"

"除了与事业群老总'合谋'之外,像SMT这样的技委会在设备采购方面还拥有主导权。虽然四大管线的人都必须把关,但技委会是最后签字的。而且,假如四大管线中的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不签字,技委会还能给他们施加压力,促使采购得以通过。"一位在鸿海做过多年生产管理的员工告诉记者。

与鸿海有十余年合作关系的某深圳企业高层人士贾苏(化名)对记者坦言,鸿海、英业达这些台湾企业跟早期进入大陆的台湾家族企业不同,"在早期进入大陆的台湾家族企业中,从财务到老总都是一家人,他们极少为了获得采购订单去选择贿赂的方式,但是现在鸿海这些企业里面掌握了极大权力的台干(台湾干部)却可以成为供应商们获得订单的捷径。在鸿海,只要敢向台干砸钱,很多事情都好办。"

在权力过于集中而干部又缺乏自律的情况下,鸿海严格的采购制度遭遇极大的挑战。

反腐冲击波

鸿海的供应商体系正在经历冲击之外,其内部也正在经历调整。

邓志贤贿赂门事件被曝光之后,一些与鸿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正在经受冲击。

消息称,鸿海已终止了与供应商深圳德律的合作。深圳德律主要生产电子产品检测设备等。不过,目前德律并未承认贿赂行为。而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方调查之后,可以确定的是,位于东莞为鸿海做SMT配套的企业已涉案。据悉,随着邓志贤案件的进一步深入调查,鸿海的供应链会出现相应调整。

鸿海供应商体系正在经历冲击之外,其内部也正在经历调整。近日,鸿海员工对记者披露,IGDBG(新绿数)事业群已经在鸿海的贿赂门风波中解散,人员分流基本结束。

"已经协议离职了,目前走了很多人,我们部门就剩我一个人。"原IGDBG(新绿数)事业群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据说解散原因是IGDBG相关负责人商业犯罪,事业群连续两年亏损,他和他的几个死党手下却大吃回扣。吃得太厉害,把郭惹怒了。"

据内部人士透露,解散事业群的通知下达后,原先IGDBG负责电视和LED的生产线员工均被分流到CCPBG(消费电子产品)事业群,平板电脑生产线员工被分流到FIH(富士康国际)。有员工表示 CCPBG给的待遇难以接受。短短两个多月里,数千人在分流中离职。

IGDBG新绿数事业群成立于2012年初,其系在2009年6月成立的TMSBG事业群(科技整合服务事业,Technology Merging Services Business Group)改组更名而成。自2009年起,在湖南衡阳建有生产研发基地。以研发、制造电子书、平板电脑、电子相框、LED节能灯具、智慧空气滤清器等产品为主要业务,是全球E-Ink电子书、数码相框供应商。IGDBG本来是富士康产品创新与转型的重要事业群,但自成立以来,近两年连续亏损。郭台铭为此曾经多次警示,希望其扭亏为盈。

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新绿数事业群被裁撤,对于鸿海而言,是借反腐来调整部门,还是有其他考虑?对此,截止到记者发稿前,鸿海尚未予以回应。

鸿海日前表示,已修正采购作业程序,严控主管操守,不容许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然而,在供应链管理部门,至今并无制度上的修订文件大规模发布。"富士康的监管制度已属规范,但出现腐败窝案仍需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一位富士康管理干部说。


源地址:
http://igo.li/1BAwNI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分享] 律师之死与俄罗斯反腐

律师之死与俄罗斯反腐

马格尼茨基之墓。他因为参与调查、揭发政府官员舞弊,而被以逃税的罪名入狱,并于2009年死于狱中。他的死引发了俄美人权外交对抗。在他死后三年,俄罗斯法院决定重审马格尼茨基逃税案。 (Misha Japaridze/东方IC/图)

编者按:律师马格尼茨基的死亡,引发一场漫长且跌宕起伏的政治大戏。随着事态不断发酵,俄罗斯政治近20年来的几乎所有重要元素都孕育其中:私有化、寡头、腐败与反腐败、打压异议人士、入世、权力斗争、俄美关系等等。

2013年1月28日,俄罗斯重新开始审理律师马格尼茨基逃税案。事实上,这位俄罗斯律师已经死了3年多。不过,"审死人"却非闹剧。

在达沃斯论坛上,马格尼茨基生前供职的赫密塔吉投资公司老板比尔·布劳德就感到了一阵阵寒意。因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接受CNN专访时曾感慨地说:"很遗憾,马格尼茨基已经死了,布劳德却还自由地活着!"

布劳德对此忧心忡忡,"他这是在用生命安全威胁我!"

尽管以自由主义面目示人,梅德韦杰夫却从不逾越普京体制底线,在外交场合甚至对其维护有加,所以他此番论调也被普遍解读为是标准"普京化"的。梅德韦杰夫的表态,究竟代表了普京权力体系怎样的政治思维呢?

律师之死

2012年年末,在普京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中,除了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倒下,最为引人注目的恐怕是禁止各级官员和军人及其配偶在海外银行拥有或开设账户,禁止在海外拥有或购置不动产,禁止持有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等。

很难讲这样的制度创新不是部分因为受到了马格尼茨基事件的刺激。

毕竟,在2012年12月6日,美国国会刚刚表决通过了《马格尼茨基法案》,限制与该案有关的俄罗斯官员入境美国,并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财产。冻结财产对俄罗斯官员可谓一招"杀手锏",华盛顿借此施压普京政府的意图明显,这显然非普京所乐见。

马格尼茨基的死亡是整起事件的核心部分,但他的出场却纯属偶然。

2005年11月13日,赫密塔吉集团联合创始人之一布劳德被俄驱逐出境。随后布劳德雇用7位律师对事件进行调查,其中就包括36岁的马格尼茨基。律师们调查发现,赫密塔吉旗下三家公司已经被俄税务部门官员侵吞,而他们则利用这些公司进行了数额高达2.3亿美元的骗税。

律师们的调查触怒了利益相关者,布劳德和律师们为此受到生命威胁。无奈之下,6名律师先后终止调查,离开了俄罗斯,只有马格尼茨基坚持留了下来,继续对这起严重滥权犯罪事件的调查和揭露。

结果,2008年,他被以涉嫌逃税的名义关进牢狱。此后,在"寂静水兵"看守所的高墙内发生的故事在许多人口中是极为残忍的。有医生称,经常能听到马格尼茨基的惨叫。

2009年11月,马格尼茨基暴毙于"寂静水兵"看守所。医生描述道,他的尸体冰冷苍白,眼睛睁得大大的,露出惊恐的感觉。

随后,看守所称,马格尼茨基是病死的。

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国际反响,各国纷纷谴责发生在俄罗斯的这一惨剧。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美国。

一个月后,美国出台《马格尼茨基法案》。该法案规定,不得向与该案有关的60名俄罗斯人发放美国入境签证,并冻结他们的在美财产,但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涉案官员的最大政治靠山、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却不在制裁之列。

此处不得不提及该法案通过的背景。为了顺应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国会刚刚废除了限制前苏联贸易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因此华盛顿的传统反俄势力需要一个新的法案来作为未来钳制俄罗斯的发力点,"马案"应运而生。

美国也要求其他国家跟进,用同一问题制裁俄罗斯。但欧盟并未跟进,只有如立陶宛这样的小国祭出类似法案。

俄罗斯的复仇

美国颁布《马格尼茨基法案》后,俄罗斯外交部立即回击,称其为"荒诞剧院的表演"。俄杜马主席纳雷什金也公开表示,美国会通过该法案是"利用悲剧玩弄权术"。

俄罗斯开始对美国积极回击。在"马案"颁布仅仅几天后,2012年12月21日,俄杜马通过了《季马·雅科夫列夫法案》,也称"反马格尼茨基法案",决定对破坏俄罗斯公民人权的美国人实行制裁,并进而禁止美国人领养俄罗斯孩子。

季马·雅科夫列夫是一名可怜的俄罗斯小男孩。2008年,他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后,在仅仅21个月大时,不幸被闷死在一辆停在高温环境下的密闭轿车内。该事件当时在俄国内造成了极大反响,借此事对美国人权状况进行声讨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主流。

普京签署"季案"之后,俄《独立报》刊出一幅漫画:一只母鸡在用自己下的蛋砸一只公鸡,周围散落着蛋壳。这是对该法案的绝妙讽刺:美国人用"马案"限制马格尼茨基被害案涉案官员入境,并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财产,普京反而是让可怜的待领养俄罗斯孤儿们为国家的外交困境,乃至俄罗斯官员们此前的种种腐败和滥权行为埋单。

2013年1月13日,近万名反对者涌上俄罗斯街头,反对《季马·雅科夫列夫法案》。他们反对以牺牲这些孤儿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在福利院中瑟瑟发抖的身患残疾的孤儿的利益,来换取政治得分。据美国国务院统计数据,过去20年中,美国人大约收养了6万名俄罗斯孤儿。

如今,在一场人权外交的斗争中,美国惩罚了俄罗斯的官员,俄罗斯却惩罚了自己的孤儿们。

寡头与普京体系

重审马格尼茨基逃税案,结局如何尚不可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底轰轰烈烈的普京反腐中,谢尔久科夫的去职。那时,谢尔久科夫是俄罗斯国防部长、普京亲密盟友祖布科夫的前女婿、俄罗斯武装力量浩大改革的操盘手。更重要的是,马格尼茨基就是在调查由谢尔久科夫财税心腹犯下的滥权事件时,被以逃税罪名关押,随后神秘死亡。

尽管谢尔久科夫在普京权力体系中的地位既重要又敏感,但据外界观察,他并不受体系中其他大佬的"待见"。当他在外拈花惹草,与岳父祖布科夫关系紧张,当他引导的军事改革引起军方反对,尤其当普京意欲用一场反腐运动挽救支持率、安抚民意的背景下,他的去职似乎不可避免。

俄罗斯调查委员会此前表示,谢尔久科夫领导下的国防部物业管理公司涉嫌低价出售军方资产,侵吞公款约30亿卢布(约合6亿元人民币)。

普京权力体系对俄媒体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媒体调查的人物只是最高层的几位大佬。

据报道,以奥尔加·斯杰班诺娃为首的谢尔久科夫的财税官员在海外拥有巨额财富,并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这些报道同马格尼茨基神秘死亡事件的报道构成了一种逻辑上的契合。

但由于俄司法部门的选择性执法,马格尼茨基到底怎么死的,财税官员们当年是否曾像马格尼茨基调查的那样有严重贪腐滥权行为,仍无法定论。

尽管谢尔久科夫在反腐运动中去职,直到现在,他手下的这批财税官员仍未受到调查,他们深深地涉入马格尼茨基事件反而意外获得了保护伞——这起事件因为与美国的外交纠葛而成了俄罗斯的政治禁区,任何对该事件的深入调查都可能让俄政府和普京在国际上"打自己的脸"。

如果故事再往前推,则可以看到更加宽广的历史布局。

在苏联刚刚解体时,比尔·布劳德就嗅到了落下的铁幕的另一边散发出金钱的味道,于是大胆地进入了俄罗斯市场,参与到了私有化大潮中。

同其他私有化弄潮儿一样,他赚了个盆满钵满。当然,布劳德与声誉糟糕的俄罗斯寡头们身上的原罪色彩也并无本质区别。

此后,布劳德的赫密塔吉集团在俄风生水起,成为在俄最大的国外投资集团,一度掌握着俄能源领域大集团的股份。他们一直试图与俄当局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最终,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普京的对立面。

掌握俄罗斯重要战略资产股份的跨国公司同普京直接控制重要产业的意图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布劳德的命运同俄第一代寡头极为相像,马格尼茨基的死亡及其后一系列纠葛都只是这场运动的尾声。

如今,俄罗斯寡头集团完全臣服于普京已是人所共知。处于"坐江山"状态的普京并没有必要再借寡头谋取政经利益。正因如此,普罗霍罗夫才敢于竞选总统,亚历山大·列别杰夫才敢于与戈尔巴乔夫联手组党,一批富豪才敢于公开支持反对派。

只不过,由马格尼茨基之死生发出来的这一系列纠葛说明,虽然当局已不再刻意打压寡头,原先的执政观念和权力运作路径仍在,普京权力体系的基本面并无太大改观。


源地址:
http://igo.li/o9511J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