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星期四

【動畫】內地大媽用港幣練功券 買奶粉斷正

【動畫】內地大媽用港幣練功券 買奶粉斷正

大媽「練功券」買奶粉 藥房險中招 警密切關注

【本報訊】本港繼早前有貼上20元真鈔防偽金屬線的假「大牛」出現後,連在內地淘寶網熱賣的仿港幣「練功券」亦攻港。兩名內地大媽日前到牛頭角樂華商場一間藥房買奶粉,以真鈔夾住一張港幣500元面值的練功券付錢,被店東踢爆,兩女見事敗換上真鈔付款離去。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消息稱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已知悉事件,正密切留意練功券在本港流通情況,並籲曾收過練功券的市民報警以助追查。
記者:徐雲庭 金敏琍 黎家駒


有藥房東主日前收到大媽以「練功券」付款,疑圖魚目混珠,券上印有「練功專用、禁止流通」等字眼。互聯網

識破兩名涉行騙大媽的藥房東主表示,該兩名女子手法純熟,被揭發使用練功券後仍然保持鎮定,相信她們並不是首次犯案。兩名女騙徒年齡大約60歲,被她們用作行騙的練功券編號為HC597033,沒有防偽金屬線,右邊空白位置印有「練功券」、「票樣」、「練功專用」及「禁止流通」的簡體字。
險墮練功券騙局的藥房在牛頭角樂華商場開業已10多年,姓李店東昨表示,本周二下午大約4時,兩名操內地口音的女子進入其藥房,表示要購買4罐奶粉,並且取出一張1,000元及兩張500元鈔票付款,他接過鈔票檢視時,發現該兩張500元鈔票其中一張為真鈔,而另一張則印有練功券字樣。

表現鎮定 事敗即改用真鈔

李續指,該張練功券雖然清楚印有發鈔銀行、銀碼以及鈔票編號,有人更刻意以真鈔遮住練功券的字眼,不過由於該練功券的紙質猶如普通A4紙,收慣錢的他「一摸就知唔係銀紙」。
李當場揭發涉事兩名女子,並且用手機拍下該張練功券作為證據,該兩名女子辯稱有關的「鈔票」是從提款機取出,接着收回該張練功券,換上真鈔付款後離去。李表示,該兩名女子表現鎮定,被他揭發使用練功券之後即時換上真鈔,買完就走,整個過程前後只是數分鐘。


藥房東主

事後他沒有報警,直至該張練功券相片在網上發佈,事件才被揭發,並且引起網民熱議。李說開業多年來首次收到練功券,因其藥房主要是做街坊生意,有陌生人來光顧都會多加留意,收到任何面額的鈔票時都會很小心逐張檢查。
商場內其他店舖均稱沒收過練功券,賣鞋的姓韓東主表示,「收咗幾十年錢,有信心一摸就知真假」。他續指,4年前有一名男子買襪用100元面額鈔票付款,他感覺該張鈔票紙質滑「有問題」,着對方換另一張鈔票,該男子稱鈔票剛從櫃員機提出是真鈔,其後他稱要報警,對方才離去。
港九藥房總商會副會長劉愛國表示,暫未收過旗下會員反映收到練功券,只是近日網上流傳有藥房中招才知道這件事,他提醒會員收錢時要多加小心,如果收到偽鈔應該報警。
練功券是供銀行工作人員練習數銀紙之用,不會在社會上流通,除了港幣、人民幣,其他外幣包括美元、日圓、加拿大元及澳幣等11種紙幣亦有練功券,練功券的圖案大多是依照真幣的圖案印製,因此驟眼看幾可亂真。在內地淘寶網有不同面值的練功券出售,12元人民幣(約14.9港元)可以買到100張港幣1,000元面值的練功券。
警方發言人則表示,過去撿獲的港幣偽鈔主要是以噴墨或雷射打印機印製,質素只是屬於一般,市民大多只需要細心觀察防偽特徵以及用手觸摸質感已經可以分辨真偽。

商戶及遊客心聲

鞋店東主韓先生:
「未收過練功券,但收大額鈔票時一定會用手檢查清楚。」

內地遊客馬先生:
「練功券很容易認出來,不擔心找贖時會收到。」

內地遊客胡小姐:
「練功券明顯是假幣,上面寫有練功券三字,不擔心被騙。」



...................

2018年3月7日星期三

不要派錢 - 左丁山

不要派錢 - 左丁山

不要派錢 - 左丁山

左丁山素來反對政府派錢,今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拒絕向全民通派,很有立場,值得一讚。令人失望的是,左丁山也反對免差餉,陳司長卻還依照舊習,似乎稍欠膽識。
不派錢,不免差餉,不是要政府做守財奴,而是迫使政府更好好地用錢,把盈餘用在要害地方。不派錢,不免差餉,一個財政年度下來,政府庫房可省下五六百億元(以每人派起碼6000元計),這一大筆錢可用來投放在指定目標基金(specific purpose funds),例如醫療、科研、教育之上。香港的經濟增長,再沒有勞動力可依靠,長期增長的主要元素是勞動力加上生產力,香港勞動力已達至上限,全城基本上欠缺勞動力,未來不能靠勞動力增長,只得倚賴生產力不斷增長。生產力從何而來?當然是多用創新機械,創新軟件和懂得使用、利用創新事物開工,無論藍領還是白領。說到底,那就是教育與科研互動,香港勞動人口的教育質素不斷提升的事情了。優良醫療系統,高水平醫護質素則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大後盾,香港人沒有健康,一切免談。
民粹主義者總是要求派錢,增加福利,增加免費午餐。在一個富裕社會,設置社會安全網有其必要,但大前提是公共財政有盈餘,盈餘則來自經濟穩定增長和審慎理財。美國和日本都是富裕社會,其社會經濟資產遠遠高於香港,但兩國的共通點是政府預算入不敷支,國債大得驚人,每年度的財政赤字就是靠發債來彌補。香港可沒不斷發債的資格,美日兩國雖可發債,但也因此失去不斷增加國民福利的財力。換句話說,香港沒有經濟增長,就無從維持目前的社會福利,遑論要求政府派錢了。挪威自1965年開始,具規模的北海油田開發以來,早已決定把部份石油盈餘投入一個長期投資基金,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極有全球性影響力的挪威退休基金,擁資近萬億美元,挪威比其他北歐國家更富有,但不向人民派錢,高福利政策倚賴高稅率支撐。以香港的低稅率制度來說,公共財政能累積龐大盈餘,全靠港英的審慎理財態度和賣地收益。賣地和印花稅等都是非經常性收入,易受經濟循環影響,從大處着想,香港如每年有大量財政盈餘,應該撥款成立特定目標基金,以便將來即使出現赤字,在教育和科研,醫療方面的開支,仍然不用削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