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亞洲週刊-華麗轉身呼喚社會公正

 

華麗轉身呼喚社會公正

2014年11月23日 第28卷 46期

中國的華麗轉身,就是讓上升的國力,化解貧富懸殊,消除制度歧視,落實社會公正的理想。

北京夜景(圖:新華社)

北京正在華麗轉身。參加本屆亞太經合會(APEC)的媒體,都對會議現場雁棲湖印象深刻。那些聲光、顏色、氣味和若隱若現的藍天,背後都是全民動員的力量。學校放假,汽車分成單雙號上路,河北附近的工廠都要停工,不僅是為了這年度的國際會議,也為了展示中國急速崛起的國力。

這也因為北京具有強大的底氣。中國的綜合國力,上升到歷史的新高峰。但中國經濟上的成功,卻不斷面對政治改革的挑戰。 民主、自由、人權等現代政治的理念與實踐,都是國內改革派孜孜以求的目標。但在當前的「黨國結構」中,這樣的目標似乎距離理想很遠,成為可望不可即的畫餅。

但追求社會公正卻不再是畫餅。越來越多改革派發現,在當下強大的經濟基礎上,中國更有條件在社會公正的追求上尋求突破,扭轉制度上的階級歧視,取消戶籍的枷鎖,創造一個機會平等的國家。

中國在市場經濟與全球化的過程中,發展迅速,但也導致分配不均,尤其在「公共品」(public goods)上,底層的大多數成為弱勢的群體,數以億計的農民工被迫離鄉背井到大城市,做最髒和低薪的工作,但卻為中國現代化作出貢獻,但他們被剝奪城市的戶籍,在基礎教育、公共醫療和住房問題上,都慘遭歧視,引發了社會不公正的歷史嘆息。

歷史的嘆息,是因為當年中國共產黨上台,就是以追求社會公正為號召,消除階級的壓迫。這樣理想主義的情懷,吸引了昔日多少的青年人奔赴延安,為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而奮鬥。

階級鬥爭是綱,綱舉目張,曾經是中國追求的平等主義,在文革時期上升到最高峰。鄧小平上台後,消除了僵化的階級鬥爭,也搞活了中國的經濟。但一種傾向掩蓋了另一種傾向,中國的市場化,也被批評向財團傾斜太厲害,而地方政府與資本的結合,往往犧牲民眾的利益,引發了中國是否蛻變為權貴資本主義的爭議。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資本的狂歡中,「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社會主義的理想成為空言。在公共醫療與基礎教育上,中國都落後於台灣和香港,廣受詬病。

因而今天的中國需要新的撥亂反正,將被顛倒的顛倒回來。上升的國力,讓政府有更多的財力可以分配資源,也讓中央政府有更強的權威來落實資源的分配。追求社會公正的意志,可以凌駕資本的意志,也凌駕那些貪官的意志。

這才是中國真正的華麗轉身,讓上升的國力,化解貧富懸殊,加強法治,消除制度歧視,以強大的公權力,落實社會公正的理想。■

亞洲週刊-華麗轉身呼喚社會公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