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蘋果日報 - 20120229 - 中國人首奪建築諾獎王澍:堅持本土理念

 

中國人首奪建築諾獎
王澍:堅持本土理念

2012年02月29日

有「世界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公佈今年得獎人,中國建築師王澍贏奪殊榮,成為首位獲得這個全球建築界最高榮譽的中國人。王澍接受《蘋果》記者專訪時表示,認為此獎授予他,不僅是對他本人的肯定,更是對所有堅持地方理念的建築師的肯定。他說:「 40多歲就獲此獎,對我來說既是殊榮,更是壓力;我會面對新的挑戰。」

堅持中國風 贏建築界諾貝爾
美國普利茲克評審委員會於香港時間昨日凌晨宣佈 49歲的王澍得獎,讚揚他的建築設計「表現出聰明才智、想像力與責任感,並超越傳統和未來的矛盾,成為永恆不朽的世界性建築」。發起該獎項的基金會主席普立茲克則說,他獲獎具劃時代意義,標誌中國在建築理想發展的作用得到世界認可,標誌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成功。

49歲獲獎感意外

2008年開幕的寧波歷史博物館,外牆用上超過 100萬塊瓦片和舊磚頭砌成,是王澍的代表作之一。互聯網

2008年開幕的寧波歷史博物館,外牆用上超過 100萬塊瓦片和舊磚頭砌成,是王澍的代表作之一。互聯網

「得悉獲獎我很驚喜,也很激動。」身在美國洛杉磯的王澍昨接受《蘋果》專訪時說:「我完全沒有想到獲獎,因為以往這個獎,都是頒給一些德高望重的建築設計界前輩,不少獲獎者都已經 60、 70歲,我才 40多歲,真是出乎意外。」
王澍認為,這獎項除了是對中國城市建築設計的肯定,還肯定了堅持本土理念的設計。「現在不但在中國,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建築師,他們堅持非常 local(地方性)做法,努力把當地傳統工藝與普通人的生活勞動方式結合,(這個獎)對這一類建築師,是很大的鼓舞。」
王澍曾擔綱設計過很多具爭議的建築物,包括 2010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寧波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杭州大型高層集合公寓「垂直院宅」等。這些建築都有很強的地方色彩:滕頭案例館是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寧波歷史博物館使用 100萬塊舊城改造拆出來的舊磚瓦、陶片建成;美院象山校區與其說是大學,其實更像江南村莊。

獲獎料惹業內爭議

他坦言獲獎會激起業內爭議,因他的工作方式與不少大型設計事務所不同:「我不會因獲獎改變我的工作方式,但今後我會很有控制地做該做的事。」對獲獎可能給他帶來更多商機,他則說:「對我來說,一般意義上的賺錢,我早就沒有興趣了。我只做感興趣的事。」
王澍指中國官場崇洋,一般不信任本土設計師,大型項目多請外國人設計,「我們學校把一個新校區(象山校區)交給我(設計),確實需要很大勇氣」。「今天的建築界眼睛總盯着外面,堅持本地特色不容易。」因此,他聲言將在 5月 25日於北京舉行的頒獎禮上,表達堅持札根地方的設計精神。贏了獎,他將獲 10萬美元獎金及一枚青銅獎章。
49歲的王澍出生於新疆,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後考入南京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讀碩士, 1997年在杭州創辦「業餘建築工作室」; 2000年獲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現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蘋果》記者

王澍經典建築作品

寧波歷史博物館
2004年由寧波航運碼頭改建而成,王澍將寧波舊城翻新期間累積下來的舊磚瓦和陶片循環再用,打造 24米高的「瓦爿牆」,還利用有江南特色的毛竹,製成特殊範本清水混凝土牆,節省資源,又可透過舊磚瓦見證歷史,配合博物館「收集歷史」的功能。

世博寧波滕頭案例館
中國浙江寧波滕頭村,是全球唯一入選上海世博會的鄉村實踐案例。王澍指,鄉村具和城市不同的特色,城市化不是簡單的「消滅鄉村」,反而要珍惜和保護人類在鄉村的歷史文脈。在內地「城市化」浪潮中,案例館是對破壞鄉村文化的警示。

金華瓷屋茶室
王澍自稱一天不喝茶就會生病,所以設計茶室時,隨即想起將 100平方米的茶室,設計成一個容器。茶室形狀取材自宋代手硯器,茶室是硯台,硯首在南,硯尾在北。在室內喝茶時,茶客可坐在硯池底,東南風會由硯坡爬向西北;若茶客從西北邊的樓梯走上屋頂,則可欣賞江南景色。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佔地 15萬平方米, 2007年落成。設計前,王澍先在內地常見的拆房地盤,收集 700多萬塊不同年代的棄瓦舊磚,發掘它們可循環再用和經濟實用程度,然後把它們循環打造校區的屋頂牆面'橋樑、堤壩、田畈、溝渠和魚塘等,和而不同地組成一個新城。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
佔地 9,600平方米, 2000年落成,北面靠山,南面臨水,東西向以曲折狹長的水為界。矩形主座恍如現代版棚屋,既可自然地座落在山與水之間,座向也剛好穿越南北,夏天時節更添清爽涼快,還糅合了蘇州園林造園思想,與附近四座散落的小型建築物融合。
《蘋果》資料室

寧波五散房是王澍另一出名的建築。

寧波五散房是王澍另一出名的建築。

蘋果日報 - 20120229 - 中國人首奪建築諾獎王澍:堅持本土理念

專訪
沒有妻子,今天一切要重寫

2012年02月29日

「這個獎,有一半應歸功於我的妻子!」身在美國的王澍接受《蘋果》記者電話採訪時,特意強調。身在杭州的王澍妻子陸文宇,接受採訪時同樣激動:「我真替他高興。昨( 27日)夜得到消息,(我們)就一直在講電話,講到電(池)都沒有了!」
王澍與陸文宇的婚戀,被譽為翻版「梁思成與林徽因」。梁、林是中國近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林徽因的美貌和才華,成就了梁思成「中國建築設計大師」的地位;同樣,今天王澍奪得「世界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也與妻子息息相關。

「未遇她前我是出家的命」

「在未遇到她之前,很多人都認為,我是出家當和尚的命。」王澍曾這樣說。他在佛誕日出生, 6歲起就有「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苦行僧特質,不吃肉,不近女色; 22歲大學畢業,情感世界仍是白紙一張。
直到進入南京的東南大學讀研究生,認識正讀大一的陸文宇,王澍才情竇初開,他抱着「這麼瘦小的女孩,應該有人來保護」心態開始初戀。陸文宇比王澍小 4歲,王的性格張狂、粗獷,是典型的北方男人;陸文宇則嬌小纖弱,兩人被指「沒有夫妻相」。
但兩人最終走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諧相處至今。「也許是我們有太強的互補性。」王澍說:「比如在路上散步時,她會驚喜說:『你看,那朵小蘭花開得多好!』那些漂亮的小花就在腳旁,但我差點錯過了。」妻子的細心,填補王澍粗獷的性格,不但生活,事業亦如此。
「 10年前設計象山校區,不少細節是妻子完成的。」由王澍主導設計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現被譽為中國建築學經典之作。在家中,陸文宇包攬了所有王澍做不來或不願做的事,包括家務、開車、用電腦等,「離了她,很多事我就玩不轉。所以,我要在頒獎儀式上表達對妻子的愛。沒有她,我今天的一切都要重寫。」
《蘋果》記者

著名華裔建築師與作品

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

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

建築師: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傑作: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
建築師:貝聿銘
傑作: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東廂、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建築師:林瓔
傑作:美國華盛頓越戰紀念碑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容膝齋圖》王澍夢想居所

2012年02月29日

王澍作為建築師,設計過不同款式的建築物,但他心目中的理想家園又是怎樣?他說過,元朝山水畫家倪瓚在水墨作品《容膝齋圖》中展現的美景,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居所。
《容膝齋圖》成於 1372年,是倪瓚的晚年作品,是他贈予醫師友人仲仁的禮物,而容膝齋正是仲仁的居所。這畫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的構圖是典型的「三段式」構圖:下方土坡上有雜樹、垂葉等樹木,樹後的平坡茅亭就是倪瓚以象徵手法,繪出容膝齋所在;中間空白處是茫茫湖水;上方就有遠山。身處其中,山水美景飽覽無遺,令人身心豁然開朗。王澍嚮往如此一片空靈、看起來一塵不染、與山水融為一體的環境,足以反映出他崇尚自然建築的核心價值。
《蘋果》資料室

話你知
獲普利茲克獎 與貝聿銘看齊

2012年02月29日

普利茲克建築獎,由美國豪門、擁有凱悅( Hyatt)酒店集團的普利茲克家族已故成員傑和妻子辛迪( Jay& Cindy Pritzker)於 1979年發起,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
這個獎項每年由凱悅基金會頒發給一位在世建築師,得獎人可獲 10萬美元( 78萬港元)獎金、證書和銅獎章,獎章背面刻有拉丁文 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即堅固、實用、美觀。美籍華人貝聿銘在 1983年曾獲得這個獎,連同他在內, 34年來有 8名美國人獲獎,英國及日本人各四個,包括設計出享譽國察的大阪「住吉的長屋」的安藤忠雄。
《蘋果》資料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