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6日星期六

「地方版四萬億」是新「大躍進」 動向雜誌第325期

 

「地方版四萬億」是新「大躍進」

(大陸)綦彥臣

  央行刺激只具象徵意義

  八月下旬,央行行長周小川聲稱可以選擇任何貨幣政策工具對市場進行調控,並立即釋放貨幣四千億。但是,隨後的股市反應沒有出現應有的上揚趨勢,相反,滬市還跌破市場底線的兩千二百點。僅從這個反應來看,就說明宏觀政策的傳導機制失效。或者說,積極的財政政策走到了盡頭,沒錢可花,央行出來打氣不過是畫餅充饑而已。

  較為理性一點地分析這種現象,可以知道:其一,政府決策高層在通脹與失業之間左右為難,終究是模糊的抉擇,中國的高通脹、高失業、低增長之「兩高一低」情狀會持續五到十年;其二,高稅收政策難以為繼,但是困於以往的中央刺激政策,還得硬撐,進而會極大地打擊民企的投資願望。

  地方債靠「倒花賬」拖延

  正是在這兩種硬約束之下,地方政府開始出台自己的刺激政策。官方正式消息表明:僅僅是貴州、湖南、廣東三個省的刺激計劃就合計達到了四萬億,其中貴州一個省出台生態旅遊投資計劃就高達三萬億。貴州的三萬億是典型的新版「大躍進」,因為整個貴州省的地方財政收入能力在一千五百億以下,三萬億的刺激計劃至少相當於其二十多年的財政收入。三萬億計劃借助銀行與民資的可能性較小,或者說,在財政投入之外,要銀行與民資承擔主要份額非常不現實。再有,財政投入本身大多不會脫開形象化公共項目如街道拓寬、公路鋪設,對高科技創新型的風險項目都是敬而遠之。

  中國的銀行業雖然主體是國家壟斷,銀行巨虧最後由國家財政沖銷再分攤到全民身上,但是,在經營考核的現實中,他們還是要顧忌不良貸款的。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實際上已經超過百分之三十,若是沒有地方債的借新還舊操作,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早超過了百分之四十。了解內情的人們對地方債的借新還舊稱為「倒花賬」,而「倒花賬」作為一項有著巨大人情因素在裡面的業務操作,其中的隱形賄賂成本畸高已經是地方政府的一大潛規則──下級銀行與本地財政機構一起尋求上級銀行對「倒花賬」的批准,操作中大約要付出總金額千分之六到八的人情費用。

  超級膨脹的地方債背後形成了盤根錯節的腐敗利益鏈,僅僅由於它是純公權力體系內部的操作,又無政治衝突在裡面,很難使腐敗曝光。相反,民企與政府或國有銀行之間,由於「階級性質」不同,很容易使利益衝突下的腐敗暴露出來。而曾經火熱一時的窩裡鬥式腐敗案件爆發,則多有民企老闆從中起主動或被動的作用,被動者如對權力級別一樣的人賄賂額度不等。

  聰明民資不當「冤大頭」

  以貴州為首的「地方版四萬億」只涉及到三個省份,其他省份類似的規劃正在密鑼緊鼓地謀劃。可以說,地方版的天量刺激計劃總額年內肯定超過十萬億,從而造成繼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經濟冒進、九十年代鄧小平南巡膽子與步子雙大、本世紀頭十年末尾胡溫四萬億刺激計劃之後的第四波大躍進。如果十萬億的投資就算落實一半,中國也將陷入深重的通脹災難之中。不過,不管是四萬億還是十萬億,其資金來源確實成為問題,銀行方面也不敢放開支持,因此,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決策者們都希望民資介入本輪經濟刺激計劃。

  民資介入的法律保障還是十分粗糙,就算法律進一步完善,還有一個投資願望問題。許多民資與政府機構交道稔熟,深知本次勸民資出錢的原因是政府貨幣與財政政策搭配走到了盡頭(學術表達為「政府失效」),或讓他們來當「冤大頭」。因此,民資對「地方版四萬億」並無熱情,更何況,在政府失效的情況下,減稅降費杳無蹤跡,僅從市場邏輯上講,就很難激發投資願望。

  沒有任何一個理性人會相信財政不理性下政府會作出合乎市場要求的決策,後者狂妄地相信自己可以左右市場。而其狂妄的結果就是造出一大堆如陝西花果山、河南汴京城那樣的勞民傷財、沒有任何經濟收益的公共項目。精明的民資老闆絕對不是散戶股民,儘管其中不乏有散戶股民身份者。沒有人願把錢交給財政不理性的政府──誰又能否認這次勸民資進場的政策,不是薄左勢力「打土豪分田地」的右翼翻版呢?!

動向雜誌第325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