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民:莫言获奖更应让我们反思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
2012年10月11日 22:29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记者邱天人)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著名文学批评家陈福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莫言获奖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这也不仅是代表他本人,也代表了以莫言为代表的一大批包括刘震云、余华、北岛等一些中国实力派作家的水准。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当口,这件事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这很大的影响。”
莫言的获奖能够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陈福民说:“诺贝尔文学奖曾是一个纠缠中国文学多年的一个心结。当年鲁迅曾在与萧伯纳提到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我不愿去拿这个奖,更不愿意因为我拿这个奖,而使中国人继续处于麻木之中,在此之后,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块心魔,不少中国作家都渴望之但又没能取得。中国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面临着多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这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文化不自信和对被认同的渴望。而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渴望症,也是这种心态的表征之一。”
陈福民指出:“莫言的获奖是一个突破,这并不是说莫言的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大师的级别,能够与托尔斯泰等等文学艺术的大师相提并论。这次获奖的意义在于,莫言是一位具有地道的中国气派和作风的中国作家,他的获奖能够更大程度地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明。”
莫言和他这一代作家取得的成就与世界文学相比并不逊色
在谈到莫言的文学成就时,陈福民评价道:“莫言是一位特别优秀的作家。他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80年代中国涌现出了包括莫言、刘震云、余华、北岛等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这一代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写作历程,已经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近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历史,可以发现,这些获奖者为我们所熟知的只有大江健三郎、帕默克等等,更没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过多大的影响。而中国的这一代作家,他们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与世界上的这些作家相比并不逊色。中国文学由于多年没有产生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自我压抑和被世界低估的状态。”
陈福民还说:“莫言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准和很好的写实功底,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命门,中国的这一代的作家都有很好的写实功底,擅长以现实主义切入。莫言的作品有两个高峰:早年的《红高粱》,这代表这中短篇时期,《生死疲劳》代表着长篇创作时期。这两个高峰前后跨越二十年。莫言除了以扎实的写实功底反应生活以外,还具有在他这一代人中出色的想象力,擅长用跳跃式的思维和语言区描摹。这在《红高粱》、《生死疲劳》、《蛙》等作品里都有突出表现。”
莫言获奖的同时,也应该多层次地反思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
在对莫言表示祝贺的同时,陈福民还着重强调,“我们更要全方位多层面地去思考一个问题,莫言的获奖到底对中国、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中国仍然处于一个从农业文明向工业甚至后工业文明转变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转型过程中仍然有大量的、严重的文明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为莫言的获奖而消失,甚至在以后还会更加严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