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政改,拿薄熙來祭旗
作者: 陳破空
更新於︰2012-10-05中共政治局對薄熙來作出嚴懲的決定,應是習近平等倒薄派施加壓力的結果。罪大而可能處死,為新政祭旗。薄熙來徹底覆滅,為習近平上台實行緬甸式改革鋪平道路。
薄熙來一案,在經歷了從高調到低調、從明朗到不明朗的大起大伏後,終於峰迴路轉。九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對薄熙來雙開(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並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習近平托病不出,激將壓垮薄熙來?
與政治局會議相關的决定和報導中,官方列舉了薄熙來幾乎所有罪名:腐敗,淫亂,濫用職權,謀殺案的責任,嚴重違紀;跨越薄從政的二十年;覆蓋其任職的幾乎所有時段:大連市,遼寧省,商務部,政治局,及重慶市。顯示,薄熙來徹底覆滅,將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
這一宣布,結束了半年多來圍繞薄案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的亂象。戲劇性的轉折,發生在習近平「神隱」的兩周(九月五日至十四日)之後。極大的可能是,針對薄案出現的僵持,習近平忍無可忍,决意背水一戰,對高層同僚放話:如果不嚴辦薄熙來,我就不接這個班了!隨即托病不出。(另一堅定倒薄派人物賀國強也同期「失蹤」。)
在此之前,社會上,毛左派翻天搗地,恣意折騰,大聲挺薄,氣焰囂張;中南海裡,以周永康和江系為主的挺薄派力保薄熙來,部分倒薄派(如胡錦濤、李克強)出現動搖,以至於在谷開來和重慶高級警官案中,薄熙來被完全切割在案外,甚至傳出「保留黨籍」的風聲。眼看薄熙來就要被「輕輕放過」,習近平、溫家寶、賀國強等堅定倒薄派不免憂心如焚。
放薄一馬,等於養虎遺患,薄隨時可能捲土重來,這對即將接任最高領導職位的習近平,尤其利害相關,無異於為他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如果薄案拖到十八大之後,更嚴重影響習施政。已經備位王儲五年的習近平,同時也是「九常委」之一,自有其「撂話」的資格和份量;而且,習所處的位置,相對方便,如果他對江系發飈,胡派會支持,如果他對胡派發難,江系會背書,正好左右開弓。
相信正是習近平撂出狠話並托病不出後,薄案才重新被討論。整個中共高層,不論胡派還是江系,在經歷了薄熙來一案的倒騰後,都再也經不起「習近平不接班」的震盪。倒薄派重新站穩脚跟。放過還是辦倒薄熙來?哪個選項更能避免中共的分裂?權衡之後,中南海最終决定辦倒薄熙來,或者說,倒薄派終於占了上風。習近平背水一戰,成為壓垮薄熙來的最後一根稻草。
薄熙來受審,料十八大前不排除死刑
達成倒薄共識與方案後,習近平才復出視事。如果上述這一切,還只是猜測性的推理分析,那麽,前後兩件事,則是有跡可循的證明。其一,習「神隱」期間,傳出習近平與胡耀邦之子、太子黨的改革派旗手胡德平對話,習表示要「高舉包括政改在內的改革大旗」,並誓言要「按照黨紀國法」處置薄熙來;其二,習近平於九月十五日復出,王立軍於九月十七日十八日受審。不同於谷開來和重慶警官兩案對薄的完全切割,王案庭審,薄首度被涉及而未被切割,在新華社隨後發布的長篇「庭審紀實」中,以「重慶市委主要負責人」之稱,薄熙來名呼之欲出。
法網終於罩向薄熙來,這是習近平的勝利。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時宣布:將於十一月一日召開十七届七中全會,十一月八日召開十八大。這意味著,薄熙來一案,極可能在十月間了結,黨紀處分既已公布,接下來,便是司法程序,庭審與判决。
外界普遍感受兩樁意外:薄熙來不是被輕輕放過,而將被重重法辦;十八大不在十月而將在十一月舉行。何以如此?就在於,中南海的激烈權爭,遠超外界想像,圍繞薄熙來問題的交鋒,劍拔弩張,遲遲難以定板,以至於,薄案一波三折。薄熙來最終被定案法辦,已是九月底,原擬十月召開的十八大,被再度推遲,理由在於:中南海需要騰出一個月時間,審結薄熙來案。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就在中共政治局公布對薄熙來「雙開」處理前夕,最高檢察院一名叫做王雪梅的資深法醫突然通過微博發聲,公開質疑英國商人海伍德死於氰化物中毒的結論。王的發聲,應該是受到高層某派授意,似乎要說明:海伍德之死,另有蹊蹺,或許,谷開來只是將海伍德灌醉放倒,是薄熙來隨後派人將海伍德殺死。果如此,薄就是殺人同謀,而谷案也可能被下令重審。實際上,薄熙來被指受賄和通過家人巨額受賄,就已經在經濟犯罪方面,牽扯到谷開來,這點,也增加了重審谷案的可能性。
至於政治局通報中的一句話「調查中還發現了薄熙來其他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可能包括傳言中的薄為鏟除政敵、不惜製造空難、造成112人枉死的罪行,鑒於迄今為止,薄王谷案,「謠言」或傳言幾乎一一成真(網友戲言:「謠言」,就是遙遙領先的預言),如此案坐實,或其他大案坐實,罪行遠遠大於谷開來和王立軍的薄熙來,有可能被判處死刑。
殺薄祭旗,習近平智囊為政改獻計
薄熙來覆滅,重創毛左派和守舊派,這本身,就是為可能的政改鋪路。這是變革的前兆。縱觀歷史,新君開基,往往拿守舊派人物開刀問斬,為新政祭旗。習近平推行政改,正好拿薄熙來祭旗。
今年八月底、九月初,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發表題為《胡溫的政治遺産》的系列文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總結胡溫十年的成績,實為必要的客套;中篇列舉胡溫十年的問題,道出「問題比成績還多」;下篇提出換屆後新領導人如何解决這些問題。
該文羅列胡溫時代十大問題,突出三條:社會道德體系崩潰,意識形態破産,沒有建立一個能有效說服人的主流價值觀;救火和維穩式外交缺乏大視野、大戰略和具體思路,未能有效利用國際大變動帶來的機遇,導致自身被動;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推進不力,與還權於民的期望有相當大距離。
這幾點歸納,與民間公共知識分子的看法幾乎如出一轍。而最後一個問題,被作者列為最關鍵問題,指出:「事實上,上述所有問題的解决,最後都可歸結於政改的問題,繫於政改的深度。」並以懇切的口氣道:「所以,應該拿出勇氣,走出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第一步。 」
習近平是中央黨校校長,《學習時報》是該校機關刊物,作者、即該報副編審鄧聿文,是習近平智囊,這組系列文章的出台,必定得到習近平本人的首肯。有人或許疑問:十八大還沒有召開,領導人還沒有換届,備位領導人的屬下,就開始評說現任領導人,不符合中南海政治倫理,不智,甚至可能惹禍上身。這種看法,出於對中南海政治生態變遷缺乏敏銳感和洞察力。
當今中南海,權威人物消失,號稱「集體領導」,不僅九常委並立,各自為政,而且,世代交替,新人面對老人,也不再是那種小心翼翼、服服帖帖的姿態。習近平提前撤換前任「大內總管」(令計劃),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大膽玩「失蹤」,也是對元老干政的無聲抗議。中央黨校機關刊物公開評說胡溫十年,不僅顯示胡錦濤提前跛脚,也預示老人政治空間正在縮小。
習近平政改,可能仿效緬甸模式
近期有海外統戰媒體危言聳聽:如果習近平啓動政改,會「犧牲個人、家庭、乃至身家性命」,理由是,權貴階層所形成的利益集團,將虎視眈眈,準備隨時阻攔、扼殺習的任何政改意圖。其實,以當今之勢,權貴集團的阻攔,未必能如願。且不說,權貴集團,如今並非都掌握到關鍵的政治權力,比如李鵬家族,早已大權旁落
,何况,最高權力在專制體制內有不容挑戰的威嚴,再說,各權貴集團之間,因為利益的紛爭和衝突,早已四分五裂,未必能擰成一股繩,來抗衡中央權力。
習近平被推上王儲位置,原本作為各利益集團的最大公約數,平衡各派利益。由此,習近平的政改,也可能走一條穩妥的「中間道路」,既可以推行政改,又不必冒犯權貴集團,至少在政改的初期如此。
《學習時報》那組文章,不僅大方論述政改,而且明確為習近平勾勒出政改時間表。指出,習上任後,如果立即推行政改,恐太急,因為,首先需要穩定經濟,並「需要一個過渡期來擺平各種關係和牽制」,避免「引起前任勢力的反彈」;但如果等到第二任期、即五年後再推行政改,則太遲,因為,「在目前社會矛盾非常大,民眾對政改充滿期待的情况下,公眾未必有五年的耐心來等待。」因而明確建議:「從策略上考慮,繼任者兩年後開啓政改的步伐,是最穩妥的做法。」
該文的表述,已然暗示,習近平的政改,不必觸動前任既得利益,實際就是緬甸模式。在緬甸,吳登盛出任總統後,不動聲色地展開了有序政改。而吳登盛的政改,顯然是在得到了手握實權的軍頭如丹瑞等人的同意或默許之後,同時,吳登盛的政改,也並未損及丹瑞等軍頭的既得利益。由當局主導、自上而下的緬甸政改,得到了包括昂山素姬在內的反對派的善意回應與合作,雙方摒弃前嫌,共建民主緬甸,這是緬甸之路、緬甸之福。
薄案柳暗花明,「神隱」而復出後的習近平,投入繁忙國事,近乎意氣風發。九月二十一日,習在南寧會見緬甸總統吳登盛,表示願意同緬甸「開展治國理政經驗交流」。誠如筆者多次預言,習近平政改,可能仿效緬甸模式。(2012 - 9 - 2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