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做諫官 - 陶傑
行政會議召集人聲稱,電視台發牌風波,違反民意,呼籲梁振英特首深刻檢討,慘遭中國官方輿論硬生生轟得縮了頭。
中方發火,不是沒理由,因為共產黨看出這位召集人有中國知識份子包袱,想做「諫官」。中國皇帝最恨諫官。三千年前的伊尹、比干、伍子胥、屈原,然後是魏徵、房玄齡之類,到近代最後一位,應該是蔣介石時代的陳布雷。
對於中方,這樣子的中國男人,形象性格,實在太熟悉:華髮清癯,憂患早生,愁容多過笑臉,毫無反抗力,卻有一顆讀書種子的忠賢之心,好似要窮一人之力對抗滿朝的外戚宧官。中國皇帝因為自己是暴力起家,治國不通文墨,不得不倚重一兩個這樣的人,而且多半又是太上皇臨終前付託:關鍵時刻要聽聽他的意見,致使這個諫議大夫早就是眼中釘,看見他的背影,恨不得抽出寶劍追上去,一刀殺掉。
疑懼和仇恨的基因這樣遺傳下來,加上今日,他認為你這口飯是他賞賜的,你的豪華辦公室、職銜、私人司機、進出機場的貴賓室,皆由他欽寵所至。你吃我的,還要故示清高,將餵養你的主子,以及主子養的也一齊嘲諷,換取民間掌聲,中國必然不容許。
四十年代延安文人王實味,一樣是勸諫,指責毛澤東和他的幹部搞特權,文章貼在牆上當壁報,毛澤東聽到了,夜間打一盞油燈,披件大衣,親自去讀。
可以想到那一夜,沒有月光,遠處尚有蟬鳴,革命幹部和同志們都沉睡了,昏黃的燈光照射着王實味的諫議,也照在毛澤東那張冰冷而動了殺機的臉上。王實味即時逮捕,不久之後用大刀活砍而死。
召集人大概對中國認知不深。英國人倒還清楚,給你安排了退休長俸,意思是我走了後,你最好享清福,勿以「畢竟是香港人、中國人,總要為香港和國家做點事」為由自己騙自己,誤入中國人的官場。
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香港的AO,英國人教養,又有幾多透澈洞明中國的世情。延安那一夜,若見過油燈下那張閱壁報的臉孔,肯定第二天清晨,騎隻毛驢子就偷偷離開,永遠不回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