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經改擴內需 不再建超大城市 城鎮化3年投資25萬億
「慎砍樹、少拆房」、「讓居民記得住鄉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高舉「新城鎮化」的大旗,試圖轉變以往大拆大建的模式,提出不再建超大城市,以順應自然、歷史的城鎮化道路刺激中國經濟。有分析指,未來三年,城鎮化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就高達25萬億(人民幣.下同)。不過,有學者擔心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仍會淪為官僚逐利的溫床。
習近平與李克強早年的博士論文均以城鎮化為題,這屆政府也將城鎮化視為經濟改革、擴大內需的主要途徑。因此上台一年來,外界一直關心兩人的改革方案,擔心會再次掀起大拆大建的「造城運動」,令城市交通、污染、房價等問題越發嚴重。上周四起一連兩日,中共改革開放後第一次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七名政治局常委集體出席。
順應自然歷史 沿「兩橫三縱」發展
官方公佈改革文件顯示,其對生態保護、市民生活質量着墨不少。其中,明確提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文件一個亮點是提出限制特大城市規模,轉而發展中小城鎮,沿「兩橫三縱」發展17個區域城市群,而不是讓「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文件又稱要「推進農業人口轉移市民化」,解決目前城市中的農業人口落戶問題,換言之,兩億多的農民工將直接受惠於此,有望享受「城市人」的福利。民生證券研究員副院長管清友評價,這番表態扭轉了以往「修路、架橋、蓋房子」的發展模式,着重強調生活質量,值得肯定。
據國家開放銀行預測,僅在未來三年,城鎮化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就高達25萬億元。內地獨立經濟學者溫克堅警告,由政府推動的城鎮化方案,有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需要警惕通貨膨脹風險。內地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同樣指出:「各級地方政府肯定會非常歡迎城鎮化,因為這是他們徵地、賣地,上下其手的好機會。」
惹通脹風險 恐成官僚逐利溫床
溫克堅並不看好這個文件的執行效果,他對《蘋果》解釋說:「文字上是好看,但最終實行還是要靠中共官僚體系。」他認為官僚制度存在龐大的固有慣性,會將城鎮化變成新一輪的大建設,建大廣場、造大馬路、大公園和高檔政府寫字樓。溫說,只要不改革官員考核制度、沒有一套替代的利益結構,那新城鎮化戰略就不容樂觀。
新華社/《蘋果》記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