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多元 - 陶傑
「文化多元」(Multiculturalism)是一個理想,卻是一個神話:一個國家,不同的種族和平共處,可以各自保持自己的傳統習俗,但又擁有共同的價值──譬如加拿大:共同的價值,是人權和自由。
「文化多元」在一些小國,從來沒有問題。譬如瑞士,在「文化多元」的詞彙發明之前,本來就是文化多元的國家。瑞士由德、意、法三大族裔組成,還有百分之一的古羅馬帝國後裔,叫做Romansh。四種族裔各自保留本身的語言、習俗、食物,但是,四裔都擁有共同的耶教文明,雖然語言和食物不同,對於自由、人權、寬容,以至藝術的品味,譬如都喜愛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都欣賞達文西和印象派的繪畫,瑞士這四種族裔都一致。
但是,瑞士卻很排外。在這四種族裔之外,瑞士不太歡迎非歐洲白人的移民。搬來一家很有錢的中國人,無論日內瓦或蘇黎世,還是洛桑,都要由一條街的瑞士人──不論是德、意、法還是羅馬裔,嚴格審核:該中國家庭若在花園供奉四面佛,農曆新年放爆竹,瑞士的街道委員會不會批准其買房產。
同理,搬來一家巴基斯坦人,瑞士也予以排斥。為什麼?因為德、意、法、羅馬裔的「文化多元」,不包括容納清真寺和觀音廟,更不包括容納一戶來自中國重慶的富戶,在洛桑的湖邊買一座豪宅,然後升起一枝五星旗,天天對着湖光山色播「東方紅」。
如果你是遊客,來到瑞士,也不想看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麓有一個中國城,插幾枝紅旗,有兩家「毛家菜」賣湖南紅燒肉,另一個山頭,有幾所清真寺,有一伙瑞士「新移民」婦女,戴着黑面紗走在街頭。
瑞士之為舉世艷羨的天堂,是因為瑞士的「文化多元」,有嚴格的條件,有不讓其他閒雜人等亂進來的高牆,是因為瑞士不向其他意識型態不一樣的族裔亂發入場券。瑞士的生活,有點沉悶,而且很貴?或許是的,但瑞士的家園只限於本來的四種族裔,瑞士不歡迎其他人來。
香港特區在董建華時代,有人提出「定位」,讓香特成為「遠東的瑞士」。何等愚昧無知之論,我今天記起,還想發笑。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