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台港比較的今日與明日 明鏡新聞網

時間:2014-03-28 18:00

江雁南
台灣學運口號諷刺大陸經濟害了香港,但數字顯示,事實剛好相反。
台灣學運口號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來反對服貿協議,潛台詞是中國大陸經濟害了香港。但經濟數字顯示,事實剛好相反。
香港經濟學家雷鼎鳴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表示香港經濟歷來是開放性經濟,對全球都完全開放,也包括中國大陸。而相反,原先大陸並不對香港開放。自二零零三年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其實本質上是大陸對香港的開放逐步增多,更有利於香港在大陸發展經濟。而台灣的服貿是WTO(世貿組織)之下雙方經過討價還價後訂立的條文,從內容看大陸對台灣開放多,台灣對大陸開放少。香港CEPA和台灣服貿並不等同。
雷鼎鳴表示,香港和大陸經濟緊密依存從殖民地時代已是如此,食水、食物都從大陸運往香港,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香港工廠北上發展尋求更低的成本製造,使得香港自給自足的能力更弱,但如果回到當初,香港工廠不北上發展,香港工業也會因為成本過高缺乏競爭力而凋敝。
「如果現在香港經濟徹底和大陸割裂,不代表香港一定會死,但GDP一定慘跌。」雷鼎鳴說﹕「如今大學畢業生人工每月一萬二千港幣(約一千五百三十八美元)已經民怨沸騰,更別說像台灣般畢業生只有五六千的人工。」
數據顯示,台灣對大陸出口已經佔到總出口的四成,而香港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更高。雷鼎鳴估計,在香港的轉口貿易中,九成和大陸有關。貿易物流佔香港GDP兩成七;旅遊業佔GDP百分之三,開放大陸自由行是其中最大的一塊;金融佔香港GDP一成六,其中和大陸相關的成份有百分之六;在專業服務領域,佔GDP一成二,大陸因素也在其中佔部分份額。
事實上,香港和大陸經濟難捨難分,如果要徹底割裂,香港只能倒回幾十年前。
而在資本的市場競爭中,台灣和南韓都在搶佔大陸市場,且對大陸出口佔本國出口貿易的比重相若,如果台灣不要服貿,意味著便宜了南韓。
當下全球化的社會,國際貿易使得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度非常高,「大陸也要和南韓維持良好關係,不敢得罪南韓,但不見得就是要侵蝕南韓的政治主權性」。雷鼎鳴認為,台灣如果退回到內向型經濟,只能是經濟越來越糟、走不出的死胡同。
亞洲週刊

明鏡新聞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