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BLOGBLOG:梁振英的劇本 - 股榮
佔領運動快滿月,很多人都期盼着事件如何收科,如果要合理化目前事態發展,中央改變初衷作出讓步,機會微乎其微,而特首梁振英上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談及14K言論,我更感覺到,所謂「袋住先」全城選特首的方案,或者只是CY角逐連任,以至中央操控小圈子選舉下,一場自編自導的鬧劇而已。「袋住先」根本上不可能實現。
私底下曾聽過,CY是個聰明人,記憶力好,每步棋都充滿着計算。競選前聲言拿起摺凳走進社區,刻意討好基層。如今竟揚言,政制發展不是「比人數」,否則候選人就一定「爭取月入低於1,800美元(約1.4萬港元)那半數香港人的支持。」以目前本港一半人月薪低於1.4萬元,暗示公民提名會令政策向貧窮人口傾斜,造成福利主義。這番話,說白點就是「窮人唔好學人講政治」。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克魯明(Paul Krugman)按捺不住,撰文抨擊梁振英,指其為保護財閥富豪免受攻擊,CY最明顯的行動,是不讓半數底層人,甚至是九成的底層人投票……而美國政客就算幾大膽,亦不會無掩飾地宣示只有富人享有政治權利。
如果2017年有得「袋住先」,CY這句「真心話」與自我放棄做特首無分別。所以敢講,就是因為相信2017年選特首的,不是500多萬合資格選民決定,而是仍然維持2012年1,200名選委模式。1,200名選委,很大部份也就是代表了現有一班既有受益者。
■梁振英講得出14K言論,反映了他相信2017年仍然維持1,200名選委模式選特首。 資料圖片
翻閱統計處過去數年人口數據,有兩點值得與讀者分享。第一是本港各年齡組別收入中位數,增幅差異極大。2001年,介乎40至49歲男性收入中位數為13,500元,12年後,同一組別收入已升至19,100元,增幅41%,反觀15至19歲於2001年及2013年,中位數同為6,000元,零增長。
另一組數據,是月入15,000元以下,以及15,000元以上的就業人口比例,差距有收窄現象。2001年,月入15,000元以下的,佔比約63%,15,000元以上則有37%。去年同一調查統計,15,000元以下降至53%,15,000元以上的則有47%,而30,000元以上比例,則由12%增至18%。數字不代表貧富懸殊差距收窄,更可能反映高收入的比例提高,這批社會既得利益者,在政治經濟享有特權及成果,對佔領運動最為反感,也是狼英最大連任籌碼。
撇除愛字堆人物,於fb用藍絲巾標籤,於報章上抨擊佔中破壞經濟,很大部份都是50後、60後的人士,也就是今次反佔中的中堅分子。他們出身於戰後的嬰兒黃金時代,在殖民統治下享受教育,成為專業人士,回歸後霸佔着企業高層,享受股樓齊鳴的黃金歲月。他們認為固有既得利益,不容受到侵犯,故在今次運動中,反對的聲音最強烈。
警方928射完催淚彈沒即時清場、佔領期間任由黑勢力挑釁、學聯及政府對話曾經被叫停、立法會開會就流會,黨派展開不合作運動,上述各項事只有加劇社會撕裂,加深矛盾。
這是否就是狼英精心設計的劇本,令「袋住先」變成mission impossible,股榮無從猜測,但借用《紅樓夢》中的名句送給狼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股榮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