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壹擋專政】走資是對政權的不信任公投(2015/9/10)(李兆富)

蘋果日報- 【壹擋專政】走資是對政權的不信任公投(2015/9/10)(李兆富)

【壹擋專政】走資是對政權的不信任公投(2015/9/10)(李兆富)

九十年代的一次亞洲金融風暴,許多國家政府都說是因為熱錢流走;有些國家如馬來西亞,索性設下外匯管制,將錢鎖在境內,以為阻止資金流走,就可以安享太平。但更多的國家,透過大幅貶值來嘗試改變資金流向。


當一國政府不斷將貨幣的購買力削弱,其實也是不斷在剝削人民的財富。

對持有這些貨幣的人,貶值就是將購買力大幅下降;無論是國內外的貨物商品抑或別國的貨幣,貶值後都顯得更貴。可是對外國人和持有外國貨幣的人,貨幣貶值的國家,就好像一次清貨大減價,什麼都顯得便宜。我還記得,九七年中亞洲金融風暴剛開始的時候,許多香港人並沒有意識到經濟災難即將「殺到埋身」,而是很熱烈地去討論,究竟去泰國還是南韓掃貨,會更加化算。


無論是外匯管制抑或大幅貶值,其實都是粗暴的干預,將人民手上的資產價值,轉移到別處。外匯管制,其實就是限制了人民捍衞自己資產價值的自由;其實先前大陸政府的「暴力救市」,是異曲同工,一樣是以限制出售來托價。


貨幣貶值,其實就是將人民手上的財產,先來一次「見不到的減價」,然後再舉國往上加價調整。一來一回,人民好像沒有什麼損失。對那些借本國貨幣購買資產的人,貶值甚至看上去是化算的,因為他們手上的資產,感覺上是升值了,而欠款就好像減少了。但不要忘記,世界上除了極少數封閉國度,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不用進口;進口貨貴了,而且持有現金的人,購買力下降了。最大問題還是那些借了外國資金的人;欠下的外債,也變成愈來愈難償還。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最大衝擊來自欠了外債的企業;當本國貨幣大幅貶值,它們忽然變得資不抵債。企業倒閉,影響了本國的金融體系,甚至連外國的金融體系也受到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骨牌效應」。

鈔票,政府和人民「最親密的關係」。在正常的情況下,人民將自己最大的財富,都寄託在鈔票上,可是當一國政府不斷將貨幣的購買力削弱,其實也是不斷在剝削人民的財富;當人民對政府捍衞其財富價值的信心下降,財富就轉移到鈔票以外的其他資產,例如房地產和商品;再進一步,人民對政府捍衞這些產權的信心都漸漸消失,資產就轉移到國外,也就是所謂的「走資」。


走資是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偏偏政府對防止走資的措施,又是一系列剝削產權和自由的干預,所以經濟危機往往埋下了政治的危機。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帶來除了是經濟上的動盪,也改變了政治的地貌。當年有不少亞洲國家的封閉政權,也就是在那一次經濟波動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在上次亞洲金融風暴之前,最多人說就是亞洲發展觀;簡而言之,就是政府以經濟發展來換取權貴的統治認受性。經濟崩潰,也就是統治認受性的終結。大陸在那一波,沒有受到影響;那套經濟發展換取社會開放的觀念,也化成具體的就是什麼保七保八的指標性操作。但假如亞洲金融風暴再臨,大陸又是風暴的核心,這個政權究竟會用怎樣的方法,去肯定統治的合理性?

李兆富


公共事務顧問及時事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上一則: 【壹角度】外強中乾 體制腐敗(2015/9/10)(林本利)

下一則: 鋼管女自白:性感唔代表開放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