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粵語 - 馮睎乾
語言是思想的大廈。大廈日久失修,會坍下;語言多年不用,被遺忘。舊建築賴「活化」才可保存,舊語言則要「活用」方能流傳,即黃山谷所謂「點鐵成金」(見《答洪駒父書》)。保存語言的最佳方法,不是為它們建博物館,而是不斷地、富創意地將舊語言用於新語境。周星馳是這方面高手,他喜歡在電影插入舊粵語口語,改變對白腔調和節奏,藉此營造喜劇效果。
今日口語講「慘」,不外乎「慘」、「好慘」、「好可憐」,但以前的人還用「該煨」、「陰公」──這些詞現在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用。友人祖母講圍頭話,多年前在她家吃飯,電視剛巧播香港小姐泳衣環節,祖母見肉光四射,立即「紅都面晒」,怒叱一聲:「Picture嚟!」我當時彷彿劉備跟曹操煮酒論英雄,嚇得連筷子也幾乎掉下,定一定神,低聲問友人:「阿嫲做咩講英文?」原來她不是說Picture,而是圍頭話「辟除雷」,即「大吉利是」。這「辟除雷」三字,阿嫲喊得非常凌厲,完全可以同電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那聲「般若波羅蜜」分庭抗禮。
後來看Robert Morrison編著,1828年澳門出版的《廣東省土話字彙》(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更大開眼界。此書收錄了數之不盡的二百年前粵語常用句,有些早被遺忘,例如一個人的言行愚蠢,你就跟他說:「你撞鶴神嗎?」以前聽見老人家講「返歸」,即「回家」,但十九世紀初原來講「去歸」,比如說「你幾時去歸?」現在講:「食咗飯未?」友人祖母的圍頭話:「吃飯唔曾?」十九世紀粵語:「食飯未曾?」可見圍頭話實保留二百年前句型。梁振英曾形容港人「未富先驕」,我不肯定是否跟舊粵語所謂「未窮出蠢子,未富出嬌兒」有關,那意思大概是:蠢子和嬌(嬌俏)兒,分別是貧、富的先兆。其他有趣例子,明天待續。
上一則: 壽長無獨有偶 - 蔣芸
下一則: 撒野的外長 - 高慧然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