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為什麼我不是無神論者(上) - 馮睎乾

蘋果日報- 為什麼我不是無神論者(上) - 馮睎乾

為什麼我不是無神論者(上) - 馮睎乾

最近「上帝」走紅,除了因為林鄭月娥找祂助選,也因為上星期中大辦了場以「宗教與科學」為題的「思托邦」講座。與會教授分兩大陣營:王偉雄、劉創馥主張宗教與科學決不相容,關啟文、陳文豪則反是。這場理應火花四濺的講座,結果並未釀成暴力衝突,似乎真要感謝上帝。講座我沒有去看,但早前跟王偉雄兄見面,也談及彼此的宗教經驗,這裏不妨講講。

王兄年少時加入教會,但很快便發現教義荒謬,開始半信半疑起來。轉捩點是他不信教的母親過身,按教義她是非落地獄不可,王接受不了這種想法,於是把信仰全盤推翻,毅然決定離教。我問他,假如伯母當年選擇領洗,他又會否留在教會呢?王兄說不能肯定,但強調自己質疑教義,決非一朝一夕之事。我由是想:信與不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在那十字路口,某些偶然的事發生了,於是有人跟宗教擦身而過,有人則對上帝不離不棄。科學家陳之藩一生不信神,晚年卻被苦口婆心的太太說服;狡黠的John von Neumann怕死到極點,也在臨終前忽然信神。羅素在《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Why I Am Not a Christian)說得好:人們信教,不因為什麼論據,而是因為情緒。

十多年前,偶然在香港認識了一位天主教修士,比我年長幾歲,是我的中學師兄。他留學美國,好像是念理科,我好奇,問他怎麼決定做神父?修士便講了自己的故事。他自小是教徒,有一年在美國坐飛機,遇上暴風雪,零件都着火了,空姐更派了紙給乘客寫遺書,他當下懊悔不已:死後該怎麼面對天主呢?結果神給他多一次機會。因為這件事,他重新反省人生,最後進了修院。但這條路很崎嶇,有次他在教堂決定放棄,正要告知神父,忽然有人彈起一曲,他一聽便淚流披面,因為這首歌恰巧對他有特殊意義,象徵了天主跟他的關係。(待續)

上一則: 黑 戶 - 楊靜

下一則: 悍婦與怨婦 - 高慧然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