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科幻小說 - 馮睎乾
十六世紀出生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Johannes Kepler),今天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對科學革命的貢獻(如牛頓從開普勒定律推導出萬有引力),而他的小說《夢》(Somnium)則寂寥千古。《夢》被當代天文學家薩根和科幻宗師阿西莫夫譽為第一部科幻小說,全書以拉丁文寫成,由構思修訂到注釋,斷斷續續寫了數十年。故事開場,作者說某夜睡前,讀捷克大巫女的傳記,再觀星望月,入睡後便夢見自己在讀一本書,那是冰島青年Duracotus的自傳──小說就是複述這部夢中奇書。Duracotus先自述學習天文學的過程,然後戲肉來了:他的靈媒母親要讓兒子大開眼界,當他的面召喚了一個靈(Daemon),仙靈現身,侃侃而談人類登月之法,更傳授月球地理學。開普勒寫的儘管是小說,小說又記載一個夢,卻處處融會了當時天文學的最新知識,假中有真,要形容這科幻故事,不妨借用莎翁一句話:「他們臥在床上,夢見真實的東西」(In bed asleep while they do dream things true)。故事本文有趣,但我讀得最津津有味的,是注釋。二百多個注釋穿插詩句、歷史、回憶、科學,包羅萬有,魚龍漫衍,比正文更長,這種後現代小說手法比納博科夫《Pale Fire》早了三百多年。說《夢》是首部科幻小說,不大準確──琉善的《真實故事》(Alethe diegemata)成書於公元二世紀,才是最早的登月小說──《夢》最妙的,是那些一發不可收拾的注,正文建構的七寶樓臺,在注裏統統土崩瓦解。開普勒不但領導科學革命,還不經意成了後現代小說先驅。注釋的精采片段難以盡錄,舉些最出人意表的例子吧。故事大講靈體和魔法,讀者不看注釋,勢必以為開普勒迷信巫術,也分不清天文學和占星學(維基就是這樣說),但這想法完全錯了。開普勒在注釋中析骨還父,明言字字皆有寓意,比如說:「這些靈體都是知識,揭示萬物的因。」(Spiritus hi sunt scientiae, in quibus aperiuntur rerum causae)故事提及的九大靈體,其實可理解為「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天文學、占星學、光學、音樂、幾何、算術」;召喚靈體的魔法儀式,原來是影射開普勒教授天文學的備課情況;劇情說靈體要「用廿一個字母來召喚」(viginti et uno characteribus evocatur),那廿一個字母居然是指「Astronomia Copernicana」(哥白尼天文學)!開普勒四百年前的一場夢,早已道破鬼神的秘密:世上最偉大的魔法,是科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