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年华。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ex.shtml
2009年9月3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为防备以色列和美国入侵,路标和交通指示牌被白油漆涂抹得看不出所以然。唯有每逢路口,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画像鲜亮清晰。
斋月的的黎波里闷热无比,几十万利比亚人聚集在绿色广场,为卡扎菲执政40周年举行庆典,称颂这位“人民的兄长、革命的导师”。
这些天,利比亚国家电视台重复不断地播放着卡扎菲的纪录片。卡扎菲一袭灰白色军装,缀着金色辫穗,镶着金色肩章,挂满金质奖章,腰间围着一条金腰带,全身上下金光闪闪。他的目光透过黑色墨镜检阅观礼台前的士兵。
观礼台上,挂着一幅裱有卡扎菲画像的巨大标语:利比亚是天堂,我们将以血肉和心灵永护我们的领袖。
卡扎菲没想到,17个月后,还是绿色广场,还是他的人民,却变了一种面相。没有了颂扬的标语,他的画像也被砖瓦磕上了“麻子”。利比亚人高喊着,让“兄长”和“导师”离开。
戏剧性的登台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这个民族有着反对异族入侵的传统。
卡扎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是惟一的男孩。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出了帐篷就是沙漠戈壁,离开沙漠便是帐篷。
按照贝都因人的传统,父母和邻居经常给卡扎菲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贝都因人的历史,英雄人物,对外族入侵的抗争。意大利取代土耳其对利比亚的殖民,以及因此出现的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的故事,让卡扎菲从小就决定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
在中学里,卡扎菲收听到了埃及电台“开罗之音”的广播,埃及第二任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和其中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精神让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在发动革命问题上,卡扎菲学到的第一课也正是纳赛尔关于“自由军官组织”的论述。
17岁,卡扎菲便将推翻与英国合谋的利比亚执政者定为人生目标。他雄辩滔滔的鼓动和指点江山的气魄,使其很快成为学生领袖。他秘密组织学生团体,企图暗杀利比亚国王,并组织支持埃及和纳赛尔总统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
1961年10月,因组织反对解散埃及与叙利亚联盟的示威游行,卡扎菲被开除学籍。之后,他精心筹建地下组织并对组织成员提出要求:努力学习,按时祈祷,不许饮酒,不准打牌,不玩女性。这也成为后来《绿皮书》中的几项重要原则。
在纳赛尔《革命哲学》的影响下,卡扎菲认识到“武力”的神奇,“殷切盼望着向敌人开火”。1963年,他进入利比亚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在军队中建立以他为首的、由12人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中央委员会以及下属的“人民委员会”,着手策划推翻伊德里斯一世的统治。
1965年,卡扎菲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获少尉军衔。次年,他到英国比肯斯菲尔德装甲兵无线电通讯学校受训。半年的培训学习结束后,卡扎菲回利比亚担任通讯兵团上尉军官。
服役期间,他亲自设计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网,把一大批年轻的下级军官联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卡扎菲出现在美国中情局的视野中——他想推翻英国扶持的政府正合美国人胃口。在卡扎菲当时看来,中情局的到来将成为他政变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得到了大量的物资支援,还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
卡扎菲决定提前行动。
但那是一场有了物资和情报支援还进行得稀里糊涂的革命。
在开始行动之后,卡扎菲命令手下乘飞机前往首都组织塔尔霍纳军营的接管工作。可当此人到达班加西机场时才发现,机票售罄。抵达后,他坐计程车赶赴军营,却把武器落在了车上。
在班加西,卡扎菲亲自带头行动。他坐在荷载武器的车里,一马当先地率领手下前去占领电台。半路他发现,在前往班加西电台的路上竟然只有自己一人,后面的车辆在岔路口浩浩荡荡地跟丢了。“革命”的车辆绕城一周,竟然没找到要占领的电台,无奈之下只好原路返回。
与此同时,在的黎波里城外负责接管防空部队的伙伴们,到行动伊始才发现起事的弹药不够:600个人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分配。幸好一路折腾下去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老国王正在土耳其,而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王子则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6时30分,卡扎菲通过班加西电台播报了第一号通报。这是新政权的最初消息,广播是匿名的(出于安全考虑,政变一周后,卡扎菲才亮明身份)。仓促准备的公报不乏机智:“利比亚人民,为了履行你们的意志,实现你们衷心的愿望,响应你们不断提出的变革要求和你们为达到此目的而奋斗的渴望,你们的军队已经采取了推翻这个反动和腐败政权的行动……”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后来被形容为“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无处不在的卡扎菲
面带微笑的画像仍然出现在政府的印花上,在学校里注视着孩子们的脸和书包,在茶杯底部盯着饮茶者的脸……
美国原本以为培养了一个自己的小兄弟,而且是有着大量石油的小兄弟。但卡扎菲上台的第二年,就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六千多名美国军事人员。
这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一个直接监视苏联在黑海和地中海军事动向的前哨阵地。
1972年,卡扎菲又宣布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公开宣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在“触犯”美国的同时,卡扎菲积极向苏联靠拢。美国政府对卡扎菲这一系列做法极为恼火,里根上台后,决定“捏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卡扎菲的鼻子”。
1981年8月18日,美国第6舰队在距利比亚海岸不远的海域进行军演,直接引发了一场短时间的空战交火。
之后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47航班事件”,以及几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事件,让中央情报局认定卡扎菲是主谋。
卡扎菲的画像到处可见,他说自己讨厌个人崇拜,但“他们坚持这样做,我有什么办法”。面带微笑的画像仍然出现在政府的印花上,在学校里注视着孩子们的脸和书包,在茶杯底部盯着饮茶者的脸……
然而没有几个利比亚人亲眼见过他。经过几次未遂的暗杀和几次破产的政变后,卡扎菲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了。动辄两队武装护送车向相反方向开出,两架飞机一齐起飞。他乘坐的飞机在其登机前两个小时还不知道是否会起飞。
让其他国家领导人气愤的是,直到卡扎菲的飞机来到自己的领空,驾驶员才请求着陆,只说:“飞机上有一位要人。”
中情局针对卡扎菲的7次暗杀都未能成功。
1986年4月15日凌晨2点,多架美国战机飞临的黎波里,扔下500磅的激光制导炸弹和2000磅重型炸弹,41人在空袭中丧生,包括卡扎菲15个月大的养女汉娜,而他本人则安然无恙。从此,钢筋水泥的封闭空间使卡扎菲感到极为不安。当他在外时,他更愿意呆在随身携带的贝都因人大帐篷里,而非酒店。他的这种偏好让全世界的礼宾处都曾乱过阵脚。2007年,在巴黎,卡扎菲住了一周的帐篷。
在参加2009年联合国大会时,卡扎菲试着在纽约3块不同的空地上搭建帐篷,其中一块还是美国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名下的。虽然卡扎菲拿到了一纸租赁,但是贝德福德镇政府却以没有许可证为由,下令帐篷搭建工程立即停工。当地检察官表示,“搭建帐篷违反了多条贝德福德镇的法律法规,既然这块地属私人所有,就必须遵循我们的法律法规。在这件事情上,外交豁免权也无济于事。”
不得已,卡扎菲最后只能入住利比亚驻美使馆。
一份标题为“卡扎菲怪癖一览”的电报在联合国2009年大会之前发出,列明了这位铁腕人物的一些怪癖,例如害怕飞越水面、拒绝攀爬超过35级的台阶等。
或许正是行事古怪,才使得卡扎菲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暗杀。
不断变相的外交手段
“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首鼠两端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
卡扎菲总在演讲措辞和个人装扮上用尽了心思。
但漂亮的词句并不受欢迎,阿拉法特将他称为“革命词句的骑士”,而阿拉法特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就是嘲弄卡扎菲的“革命词句”和“古怪装束”。甚至纳赛尔有时也发现,他这位年轻的门徒有点让人受不了,“喜欢争吵,像个小孩”。而俄国和美国外交官的评价更直接——“那是个疯子。”
2009年联合国大会,是卡扎菲在联合国的“处女秀”。那套牛奶巧克力色的绸缎套装,加上黑色贝雷帽以及非洲轮廓的胸针,让各国外交官们暂时忍受了他长达100分钟的演说。
卡扎菲当天演讲的内容,从气候变化到经济危机和联合国现状。他先是斥责美国前总统布什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大屠杀制造者”,接着称“甲型H1N1流感是某个国家为了军事目的而释放的细菌武器”,还要求彻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民权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死因,甚至替塔利班“维权”,称应该维护塔利班建立“伊斯兰酋长国”的权利,怒斥安理会无能,变成了一个惩罚小国的“恐怖理事会”,并作势撕毁《联合国宪章》。
当演讲进行到第90分钟,卡扎菲猛列抨击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个“疯子”时,负责为他担任同声传译的口译人员崩溃了,他打断了卡扎菲的演讲,失态地大声说:“我已经完全无法忍受了!”
卡扎菲当天的发言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但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等人在演讲之后立刻离开会议大厅,以避免听到卡扎菲的演讲。
“奥巴马当政期间,我们与美国的关系不错。而之前却不尽如人意:在里根时代,我们已走到了战争的边缘。长期以来,利比亚都致力于反美。现在非洲人能够统治美国,我们将支持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是非洲的子民。”卡扎菲在接受访问时如是评价奥巴马。
2003年3月,布什出兵伊拉克,俘虏萨达姆,促使卡扎菲重新思考对美政策。他派儿子赛义夫到伦敦秘密会见英国军情六处的官员,向英美伸出橄榄枝。卡扎菲也最终决定承担对“洛克比空难”罹难者27亿美元的赔偿,并承诺放弃恐怖手段。
卡扎菲总是希望一边与国际社会修好,一边又让利比亚国民和中东、非洲的盟友们觉得他没有屈尊。他对赔偿的解释是:“让钱见鬼去吧,钱是什么东西?钱是用来保卫我们的国家的,现在我们赔了钱,以前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04年2月,美国向利比亚派出外交人员,并于6月升级为代表处,随后利比亚也在华盛顿开设了代表处。卡扎菲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说,“没有永恒的敌对,也没有永恒的友谊。我们都犯了错误,最重要的事情是改正错误。”
但卡扎菲对与美国全面和解存在顾虑。200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来访,卡扎菲拒绝与其会面。
直到2007年12月,卡扎菲访欧期间,才第一次表示愿意访问美国并会晤布什总统。后来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利比亚,会见地点恰恰是1986年美国曾经空袭过的地方。在飞往的黎波里的飞机上,赖斯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访问利比亚。”
就在利比亚与国际社会关系升温时,卡扎菲又以利比亚最高级别的礼遇迎接洛克比空难的嫌犯迈格拉希回国。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搀扶着迈格拉希走下飞机的镜头让美国人相当不快。卡扎菲执政40周年庆典上,许多受邀的西方各国政要也因此拒绝参加庆典。
“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首鼠两端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杜恩说。
人手一本“绿宝书”
卡扎菲警告,如果继续反对他,他就会烧掉《绿皮书》,而用毛泽东的“红宝书”代替
思想,尤其是外来思想,让卡扎菲一直不安。1976年,他将利比亚两所大学里的学生看成当时的主要反对力量。是年4月23日,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发生大规模逮捕之后,“大赦国际”致电卡扎菲要求知道据称拘捕了800名学生的详细情况。
当国内大学中压制行动加强的时候,国外的利比亚学生开始进行抗议活动。对卡扎菲而言,学生们的不顺从只是表明了他的文化革命任重道远。在1976年剩下的时间里,他忙着根据《绿皮书》第一卷的思想建立人民大会和政治组织。
1973年5月,卡扎菲便提出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3本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
在利比亚,这3本《绿皮书》就像当年中国的《毛泽东语录》一样,是利比亚人手一本的“绿宝书”。绿色在利比亚人心中象征着希望和生命,他们的国旗完全由绿色充填,国徽也以绿色为核心。卡扎菲更在《绿皮书》中提出“把沙漠变为绿洲”的奋斗理想,鼓励他的人民:“只有自力更生,利比亚的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但“《绿皮书》并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得以实施”,卡扎菲自己也承认:“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它能够在中国、印度或其他需要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的成果。至于人口数量不多的小国就可以通过集权统治的方式治理。”
1978年9月,在一次对本国神职人员的讲话中,卡扎菲警告他的听众:如果继续反对他,他就会烧掉《绿皮书》,而用毛泽东的“红宝书”代替。
卡扎菲害怕社会中的两种人——军队和商人。他在军队中建立了革命委员会,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而他对《绿皮书》第二卷(1977年出版)中阐述的思想的贯彻则表明,他要彻底消灭商人阶级。
在1978年,卡扎菲当局禁止人们拥有一幢以上的住房,私营零售业后来被完全取消。1980年,他只给利比亚人10天的时间,让他们收集所有的第纳尔(注:当地货币名称)到银行兑换——在这个旨在确认富人的游戏中,卡扎菲准备让人们大吃一惊——所有100第纳尔的钞票都被没收。随后的一项法令规定,个人每月只能兑换1000第纳尔,其他的所有商业和金融活动只能使用支票。
逐渐地,卡扎菲开始意识到,他针对商人和社会其他阶层开展的运动,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利比亚人赶到国外,从而扩大了流亡国外的反对者行列。
但他一直坚持让自己的声音——《绿皮书》和“世界第三理论”——传到全世界。“这个世界现在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为夺取统治,聚敛财富,各处都在进行着斗争,其中包括联合国安理会。这些地方根本不存在民主,因为没有人民的介入。只有一些一小撮所谓的‘代表们’出来说话。而财富只集中在这一小撮人手上,绝大多数人民处于贫困当中。既然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财富也当然是属于所有人的,任何人没有权利垄断它。那些陈旧的制度引发了沉重的危机,我们想要打破这些桎梏,建立一个新的时代,不再遭受腐朽制度的侵害。”
2月11日,埃及开罗,当确认穆巴拉克离开时,解放广场上有人唱:“我们不会离开解放广场,除非卡扎菲下台。”
不知的黎波里的卡扎菲听后是何感觉。
本文参考资料:《中东风云人物》、《中央情报局档案》、《民族领袖——卡扎菲传》、《中东黑血》、《15场特种作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