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齊齊邵逸夫 - 毛尖
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時,經常走過旁邊的TVB城。有一次一圈人圍着看,作為好事之徒,我馬上擠進人群,原來是成龍在拍戲。看了兩個小時(哎,我那時在香港是有多無聊啊),就看成龍一遍遍耍竹匾,當時就覺得演員這活說是藝術工作,更是體力工作。
早上起來,漫山遍野都是邵逸夫離世的消息,便想起當年與TVB的這段毗鄰生涯。
在網友總結的TVB高頻率台詞中,有一句話特別能代表TVB或者說邵逸夫精神:「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整整齊齊,開開心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句台詞說多了,每年的TVB全家福也成了香港的娛樂重頭戲。
作為TVB的家長,邵逸夫都會在台慶當天和TVB旗下明星合影,雖然說流水的明星、鐵打的老闆,不過,每年看到這張全家福,看到花團錦簇還在,比誰都老的邵六叔依然整整齊齊,邵氏粉絲就覺得生活可以繼續。因此,回顧邵逸夫一個世紀的人生,誰都覺得他是整整齊齊過了一生。
現在邵逸夫走了,無數的觀眾於是追憶他為香港電影立下的功勞、打下的江山,歷數他天南地北捐建的圖書館、醫院,以及種種慈善。不過,看得多了,原來立體的邵逸夫倒變得有些單面,似乎被簡化成了一個大做慈善的影視實業家。不是這樣的吧,邵逸夫的「整齊」恰是因為他把百年影視史全部走了一遍,包括其中的棧道和歧路。
「邵氏出品,必屬佳品」是沒錯,但是,邵逸夫自己卻更實在。當記者問到他最喜歡的電影時,邵先生回答:「我最喜歡賺錢的那些部。」因此,不管是明星培訓班,還是開創TVB,邵逸夫作為電影商人的嗅覺永遠走在最前面,而邵六叔厲害的是,在「藝術世界」裏,他沒有一分鐘被「藝術」花走了心。很多人惋惜他當年因為片酬談不攏放走了李小龍,而且邵逸夫自己後來也很懊惱,放跑的李小龍養大了對手嘉禾公司,但是,今天看看,沒有留下李小龍卻是邵氏王國的終極秘訣:電影公司既要靠明星,但更要明星之間的彼此平衡。這種家族式平衡,在邵氏公司,既是一種商業模式,卻也很有意思地發展出一種電影風格,一種帶點封建性質的電影美學風格和電影製作風格。
比如說,李小龍在香港如日中天的時候,嘉禾沒有一個人可以抵擋他的光芒,但是,邵氏的明星,從來都是一茬茬地出,TVB有《上海灘》,也有《射鵰英雄傳》,類似張徹手下的男星,有王羽有姜大衛有狄龍,因此,李小龍離奇猝死讓嘉禾突然喘不過氣,但邵氏不一樣,林黛走了有樂蒂,樂蒂走了有凌波,明星雲集的邵氏顯得遊刃有餘。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邵氏的群戲是所有香港電影中最出色的,這點甚至讓我想起小津安二郎。小津拍《晚春》,其中一段是原節子和杉村春子的戲,這段戲拍了好幾次,最後取的那段卻是杉村春子演得比較中庸的一段,別人不理解,小津說,這是為了整齣戲的齊整。
我每次重溫邵氏電影,總感覺到一種類似的「齊整性」,這種齊整性不僅表現為邵氏電影中的家人團聚戲多,而且演員表演也相對齊整。而作為電影美學的「齊整」,在電影商人出身的邵逸夫這裏,似乎又在不自覺中化為電影製作風格,他領導的電影公司幾乎窮盡了所有的電影類型,包括三級片。在這個意義上,邵氏在香港電影史中的地位,的確無人能及。
當然,話說回來,他留給香港電影人的難題,也是整整齊齊。這是後話,下次另說。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