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

寻找中的莫迪亚诺

寻找中的莫迪亚诺
来源: 17dujingdian.com

  莫迪亚诺是当代法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每年九、十月份开学季,只要他有新书出来,就一定会被摆在各大书店最醒目的位置。接着他的名字会出现在11月份各大文学奖的提名乃至获奖名单中。他是那么的热门。

  奇怪的是,他的小说偏偏与各种形式的"热"无关,却只与寻找有关。

  寻找是唯一的母题

  将一位作家的写作和他的童年经历联系起来,听起来是一件矫情且不讨巧的事。尤其在他动荡的童年岁月中,无人培育或指引他的梦想,无人为他列出长长的书单,赞扬他生涩稚嫩的句式,鼓励他写出好人好事。相反,他在父母长期缺席的生活中成长,保姆或者母亲做走私生意的朋友都曾是他的监护人,父亲从不出现。

  然而这一切直接影响了莫迪亚诺的文学创作,在他出版的近三十本小说中,寻找是唯一的母题。他娴熟地在各种叙述时态中穿梭,仿佛只有在时间的变幻中不断寻找,才能确定幸福曾经存在。遗忘和寻找是面孔迥异的孪生姐妹,小说中的主人公始终处于遗忘与被遗忘的边缘,在寻找中走向迷失。

  悲惨童年造就了问题少年,电影剧情继续上演:莫迪亚诺被送到寄宿学校,周围都是和他差不多情况的孩子。幸福的孩子各个相似,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十五岁因染上了疥疮被迫转学。十七岁时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联考,来到巴黎著名的亨利四世高中读哲学预科班,却被继母拒之门外,学校离家只有1800米。和父亲的关系持续恶化,直到老死不相往来(他至今不知道父亲死于何时及于何处火化)。1965年,为了躲避兵役,莫迪亚诺在索邦文学院注册,却从不去上课,整天混迹于圣·日耳曼德普莱,和嗑药的文艺名家们一起。与小说家雷蒙·格诺的相识对莫迪亚诺的一生至关重要,前者将他引入巴黎文学圈,出入伽里玛出版社的鸡尾酒会,1968年,处女作的出版,使他从此专心于文学创作。

  在文字中寻找他的栖息地

  他的小说《暗店街》在中国一译再译,一版再版。其中一个版本,以这样的句子开头:"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一个私人侦探,刚刚结束职业生涯,决定去寻找自己的过去。他患上遗忘症,踏上漫长的寻找身份之旅。最终找到了什么?还是继续在寻找中遗忘,在遗忘中继续寻找?小说的最后一句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开头:"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像这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在暮色中消失吗?"

  而中译本的《地平线》是莫迪亚诺2010年完成的作品,故事在一位作家的回忆中徐徐展开,主人公对四十年前的一场偶遇不能忘怀,在失去的时间里不停寻找,最终动身去了柏林,他通过网络查出,当年偶遇的姑娘在柏林开了一间书店。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

  和小说中的作家何其相似,莫迪亚诺于2005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家谱》,同样讲述了发生在四十年前的故事,关于家庭,关于童年,关于身份,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地平线》中,作家的那场致命邂逅发生时,二十一岁;在《家谱》中,莫迪亚诺关于家的回忆和追寻,于二十一岁时画上句号。两年后,他出版了《星形广场》,开始通过文字寻找自己真正的栖息地。

  对莫迪亚诺来说,写作就好像是一种驱魔行为,在将心声吐露到纸上的同时,将心魔也囚禁在了书页之间,从此不必再害怕它会在午夜出现,伸出魔爪向你索要本金和利息。难道不是吗?

  (转自 乌鲁木齐晚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