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guid=19621913&category_guid=15307&category=daily&issue=20160522
What we are reading:「One」為何讀作「溫」? - 姚崢嶸
■《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
從前聽人說中文比英文難學,我不信;到愛閱讀的8歲女兒也視讀中文課外書為苦差,我信了。英文能成為世界語言,除了歷史文化政治因素,易學肯定是理由之一:只要問那些懂法文的朋友,為何巴黎鐵塔屬女性名詞、凱旋門卻是男性(心邪者大概以為相反),便可知一二。
話雖如此,英文也有很多奇怪地方,只是我們習以為常未必察覺。例如幼稚園學生也懂的「One」字,怎會讀作「溫」而非「安」?何以一隻隻的豬是「Pig」、牛是「Cow」、羊是「Sheep」,成為桌上鮮卻變了「Pork」、「Beef」與「Mutton」?「Set」字則是英文「萬能Key」,字義近200個(名詞58種、動詞126種、形容詞10種)。有些字更似乎自相矛盾,譬如「Fast」和「Bolted」,既可解「緊貼不動」,亦可以是「快速移動」;政治新聞常見的「Sanction」則既「准許」又「禁止」。
原因:英國好聽點是文化大熔爐,難聽點是長年受外族侵佔,英文便隨之演變。英倫三島的土著是塞爾特人(Celts),部份土話殘留至今;二千年前,羅馬帝國佔領英格蘭四百年,輸入拉丁文影響之後,又到來自今日德國的安格魯撒克遜族入侵,於是現今英語詞彙不少和德語發音接近;再輪到北歐維京人來襲幾百年,遺下一堆北歐字;最後還有英倫海峽對岸來的諾曼人,引進不少源自法文的字。當時統治階層的上等人講「法文」,影響不少關於政府、法律、時裝、美酒佳肴的詞彙,勞動階級則是用「英文」,話題大多是日常起居幹活,所以「豬牛羊」平時是平民稱呼,但成為食物就身價不同,要改用法文名稱。
及後,英國與歐洲交流不絕,繼續加入不少外來字,甚至同一字在兩個時期傳入、或者「出口轉內銷」,演化成外表相似或相同、但不同意思的字,或是出處不同的同義字,為文學創作加添色彩。歧義字雖麻煩,也能製造趣味,譬如新加坡朋友向我講過的笑話:「Singapore is a fine city」,看似讚美,實則自嘲政府管制多多,動輒罰款;又如曾鈺成早前暗(明?)諷梁振英在「行李門」講大話文章,提及的「Time flies like an arrow;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One」呢?古時串法為「Oon」,兩個相連響音令讀音近似「溫」,後來串法改變,讀音卻保存下來,成為怪胎。
(參考: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
姚崢嶸
上一則: 樓市風雲:樓價調整初步完成 - 何熊輝
下一則: 八十後投機客:誘惑 - 灝昇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