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談《易經》兼卜梁振英下場 - 馮睎乾

蘋果日報- 談《易經》兼卜梁振英下場 - 馮睎乾

談《易經》兼卜梁振英下場 - 馮睎乾

前兩天,有位朋友偶然告訴我一件陳年往事。一九八四年,她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兒坐地鐵,有個約五十歲的光頭男子突然走過來,沒頭沒腦向她說:「你個仔將來好叻,好聰明,唔駛擔心!」友人即澄清:「佢係女喎。」男子有點愕然,擺一擺手說:「都一樣,總之好叻,你唔駛擔心。」車門一開,男子揚長而去,友人莫名其妙。她後來看娛樂雜誌,見男子跟明星合照,竟是鼎鼎大名的鐵板神算董慕節。我半信半疑。顧名思義,董神算是算命,不是看相,即使真是他本人,隨緣贈兩句也不必認真。但友人一直牢記那句話,深信不疑。結果她女兒確實聰明,今日亦事業有成。是巧合,抑或命運呢?

她的故事勾起我不少逝水年華的回憶。高中年代我沉迷《易經》,自學了各種占法,還常替同學起卦。有天看了阿樂寫董慕節的書,如癡如醉,覺得「神數」比大學所有科目都有趣多了。那時人人為高考忙碌,而我則整天發白日夢,幻想拜董慕節為師。考大學還有聯招,學神數又有何門徑?於是我常常獨自行山,理由是山上遇仙的機率較高──現在我當然明白,獨自行山,遇害的機率更高。做神算的宏願,當然以幻滅告終。人大了,不是不信命,只是信歸信,心中認為該做的,天打雷劈也要做,乃服膺「善為易者不占」之道;現在偶爾玩玩,也不過應朋友要求。但年輕時前路茫茫,生活永遠兵荒馬亂,事無大小,總要起一課才心安理得。《易》卜靈驗嗎?口講無憑,不如看看實例。

之前在專欄提過,九六年我曾寫信給錢鍾書先生,但我並未告訴大家,寄信後我心急得五內如焚,旋即卜了一卦,得《蒙》之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起卦是第一步,最重要是解卦。若照傳統釋法,它翻譯成廣東話可以是這個意思:「唔好娶呢個女人,佢只係鍾意靚仔(或有錢仔),唔講禮義,娶佢冇好嘢。」爻辭極有現代感,三千年前的周朝人,廿一世紀的香港人,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原來是一致的。但我問「錢先生會否回信」,這解法不通。事實上我第一眼看爻辭時,上述傳統解釋根本從未在腦海出現──卦並不是這樣解的。解卦要講靈機,我第一眼看見的就是「金夫」二字,立即聯想到「錢」,然後是「不有躬」,「躬」即「自身」,串連起來,意思即「錢先生不會親身回覆」,完。結果,那封信確實由錢先生親屬回覆,因為錢先生早已臥病在床。

之前也講過一位隱居多年的李先生。九七年他輟學在家,鬱鬱寡歡,我幾乎是他唯一來往的朋友。他想占卜前程,我得《屯》之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爻辭大意是:女子問卜,要等十年才能出嫁。古時婚姻之於女人,就如事業之於男人,所以意思清晰不過: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十年」不必照字面解,只代表「長期」──他要像古代未嫁的女子般在家中等待,不會有工作。結果呢?二十年快過去了,他依然呆坐家中。當然我不排除有「自我實現預言」的可能,但爻辭意象畢竟跟他的處境吻合;如果得《乾》之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那是怎樣也解不通的。又或者,假如他當時得了好卦,命運就會逆轉也說不定。一花一世界,另一支卦也許就衍生出另一個平行宇宙,誰知道呢?

近日《成報》狠批「亂港四人幫」,有人解讀為梁振英、張曉明等已經失勢,有人則解讀為習近平效法毛主席的「引蛇出洞」,幾乎從任何角度詮釋皆可自圓其說,而結論總是這麼一句:我沒有水晶球。但假如你有呢?反正大家都看不穿偉大的習近平,與其「理性」分析,倒不如問問「水晶球」。我剛才興起,用iPad搖了一卦,問「梁振英連任」,得《蠱》之《剝》──本卦《蠱》有兩個變爻,即九二、九三,故變為《剝》。卜卦有一個變爻,表示事態發展明朗,看爻辭即可;兩個或以上變爻,意味事情反覆不定,哪如何解釋?我認為有兩個方法:第一種是用京房納甲法,以干支配卦爻、排六親、安世應,看五行生克關係,這樣解卦很複雜,好處是獲得的信息較多,例如尋失物可知方向,問事可算出成功的日子等;第二種方法較簡單,只看本卦、變卦的卦辭,甚或只取卦的意象,缺點是沒有具體細節。現在問「梁振英連任」,用簡易解法就夠了。

純粹從釋經的角度,《易經》「蠱」字不能望文生義解為「蠱毒」、「蠱惑」,它實際上是「古」或「故」的假借字,因此《序卦傳》說:「蠱者,事也。」這裏「蠱」等於我們所謂「事」。但我現在是占卜,不是解經。解經要懂訓詁,字的意思是固定的;但占卜要講靈感,所有意義都是浮動的。若占卜時,環境出現一些強烈預兆,你甚至可以忘記卦象,擱開《易經》,單憑預兆判斷。正如「金夫」巧妙地象徵了錢先生,這個「蠱」字,我相信任何香港人都猜到該象徵誰。大家見到「蠱」字,未必知道它可解為「事」,但多數聯想起「蠱毒」:苗族人把眾多毒蟲放在皿中,任它們互相吞食,死剩的那條至毒的蟲,就是「蠱」(王筠《說文句讀》)。落降頭害人,據說就是用蠱。春秋時,秦國的醫和解釋「蠱」,說是「淫溺惑亂之所生也」(《左傳.昭公元年》)。大家說,「蠱」到底象徵誰呢?畫公仔不必畫出腸,我講得太白,恐怕畫卦的伏羲、演《易》的文王,今晚統統都要收律師信了。

《蠱》表示當事人狀況,而《剝》就是事情的結局。《剝》說什麼?其實連卦辭也不必看──剝者,落也。我不知道習近平想什麼,但伏羲、文王也許知道,但願他們是對的。

上一則: 一輩子太長了 - 畢明

下一則: 品牌包裝——由一條IQ題談起 - 徐緣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