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 - 陶傑
英國朋友問:「中國的家長都那麼崇英,將子女送來英國寄宿學校,他們那麼有錢,又有權勢,為什麼不改良中國人自己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抄足我們的一套?」
我說:「他們無法改良,因為其發跡和得權,完全靠這個不良的制度。如果改革了這個制度,譬如,像英國一樣,行議會民主,自己首先會失去財富和權勢,那時就會輪到別人上台,別人以更公正的途徑上台,就輪到別人的孩子來英國讀寄宿學校了,他們為什麼要改革?」
英國朋友說:「你的意思是:一旦有權勢,都為了自己和子女的利益,就是這樣自私嗎?」
「這是你的結論,我不會選擇如此坦率的詞彙,」我答:「但是,三十年代英國哲學家羅素訪問中國幾個月,他的觀察是:中國不是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國家(Modern State),中國是無數宗族聚居的一大片土地。維繫這個國家的,不是英國的公民契約,而是倫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家族利益。中國的儒家雖然強調『天下為公』,只是寫在書本上,實際上由皇帝向下數,每一個得權的中國人都為了自己,然後是自己的家族,這就是他們將子女爭相送去他們崇拜的英國寄宿學校、自己決不會將英國寄宿學校的優點在中國人社會推廣的理由。」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國家。」
「從西方的眼光,十分奇怪,」我答:「英國首相、美國教育部長,都不會將子女送去莫斯科或古巴讀中學,以升讀蘇聯或北韓的大學為榮。香港的政府官員,子女去了英國,放假來英國探親,都只順道去牛津街購物,而絕不會要求進寄宿學校的課室觀一堂課,記點筆記,借鑑心得,回到香港,改良香港的教育,好令人將來不必都往英國擠。香港特首記筆記的對象,是他們的主人,所以請英國的寄宿學校都放心,這個世界,有這個國家在,寄宿學校的生意永遠都好,如果你們將教育當做一盤中國生意的話。」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