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網頁,將中國的「馬年」誤譯為The Year of the Whores,馬年變成娼婦年,甚為好笑,但引起愛國的中國人憤慨。
原來Horse和Whores兩字發音相似,BBC一時混淆。
不過,中國人大怒,也沒有理由。第一:同音異字,交叉共用,當代的中文,不,漢語,因為簡體和電腦程式的互換:「里」與「裏」普通話同音,於是「萬裏長城」,「範」與「范」同音,於是「範徐麗泰」,「后」與「後」同音,於是「慈禧太後」。還加上「刀削面」、「干隆皇帝」之類,漸漸也「約定俗成」。
英國BBC也學中國人,將Horse和Whores也交叉使用,已是尊重中國人的習慣,沒有甚麼問題。
第二,「馬」在中國文化裏也扯得上Whores的意思。淫蕩的女人,叫「胭脂馬」,Whores就是淫蕩的女人。
還有,男人在性愛的過程不幸腦溢血,廣稱「馬上風」。香港的老翁,在光顧「一樓一鳳」時經常有此等意外。跟自己的老婆規規矩矩交貨,沒有一個馬上風的,跟騷淫的娼婦才會,所以嚴格來說,BBC的英譯,也沒有甚麼大錯。
英文的「娼妓」,有幾種叫法。Prostitute是最學術的名詞,因為後面還可以加一個tion的字眼,Prostitution,就是娼妓業。
Whore比較口語化。近年英文有很大的文法變化,講一個女子,在蘭桂坊蒲吧,到處跟人睡,英文可以說:She's whoring around in Lan Kwai Fong。一個Whore字,變為動詞,這個女人Whoring around:裏面拋媚眼、勾肩搭背,然後上床嚙吻,癲天覆地,所有的意思,不同的階段,形象和聲音,維妙維肖的出來了。
至於BBC這樣侮辱中國人民的感情,是擺烏龍還是有心的惡作劇,英國人很鬼,這就很難查證了,正如香港剛發現了一個美軍戰時投下,但從沒爆過的危險千磅大炸彈,這個地點,就在香港以前的新華社隔壁,英國人知不知道呢?是不知道,還是當年故意不說,想炸彈萬一爆掉,炸死許家屯呢?
2014年2月9日星期日
蘋果日報- 娼婦年 - 陶傑
娼婦年 - 陶傑
发自我的 iPad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