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5日星期二

[分享] Evernote的核心竞争力是多终端同步吗?

Evernote的核心竞争力是多终端同步吗?

作者:宋昌

趁着今天(昨天) Evernote 中文版印象笔记发布的时间,也作为一个有 5 年Evernote使用经验的用户和中文版的翻译者之一,我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多终端同步

首先说下软件的多平台版本问题,PC时代微软 Windows 一度占据了操作系统 90% 以上市场份额,因此,开发面向大众的软件绝大部分都在Windows平台,采取的多是销售软件授权的商业模式;尽管Linux下也有不少软件,但软件授权的商业模式正是Linux开源和免费思想所不齿,因此很多Linux下的软件没有 Windows 版本。

在PC年代,甚至在互联网兴起之后,或许有些客户端和互联网数据的交互,但多平台版本的软件是很少的,因为用户多使用同一台终端和同一种操作系统,几乎不会有 Windows 与 Linux 或 Mac 下切换使用软件的需求。因此,没有同一软件的多终端问题,同样也不存在同步问题。

Evernote 是以曲线识别技术切入笔记领域,作为各种文本,图片,扫描件等个人内容收集软件。没有记错的话, Evernote 2.0 应该是只有 Windows 版本(不太记得有没有 Mac 版本),而且用户所有的数据都是保存在本地。但 Evernote 3.0 后改变了策略,增加了注册用户的概念,使得笔记主要在云端保存,开始能在浏览器里查看,逐渐有了各种手机客户端,几乎可以在全部电脑上使用(Linux没有官方版本),这就是 Evernote 多终端的来源。所有数据以云端为主,通过一套同步机制保证各客户端数据一致,这就是 Evernote 的多终端同步。

关于云存储

云存储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要成为一个必然选择。移动互联时代,个人绝大部分数据都应该存储在云端。就好比现在个人的大部分现金都存在银行,在家或出门基本不会携带大量现金一样,未来宁愿把个人数据存在自己的PC和手机上的人是极其不明智的,道理相同,不再展开阐述。稍微补充一点移动互联产品开发中涉及的数据隐私问题,隐私问题的根本在于信任和安全,畏首畏尾继续开发数据完全存储在个人终端的应用程序也是不明智的,赢得用户的亲睐和信任是解决隐私问题的关键。

在此,不得不提 Evernote 云存储中一个很重要的创新点,就是按照每个月给传输额度而不是限制总的云存储空间。这点与很多云存储服务很不同,但我认为这种模式将成为所有云存储厂商的参考范例。

云存储实际面临着两个问题:存储空间和访问速度。 访问速度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用户体验也有很大差别,但存储空间是个确定的数字,用户从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确实需要,一般来说只看数字。比如邮箱时代拼大小,拼到最后就是无限大,但这样的邮箱现在还有吗?如果给用户总存储空间非常大,并且用户可以随意使用,在有限的带宽下,一旦有几个用户长时间传输超大文件,整体的访问速度就下降了,导致成本增加或用户体验变差,最后无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应用。而如果限制空间大小,文件类型或传输速度的话,又很难被用户选择。

因此,解决办法一定是限制一段时间内的传输额度,满足用户即可。但总空间不应有控制,因为如果用户愿意把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你的服务上,给用户安定,持久,安全的感觉,就会有超高的用户黏性,一旦形成这个壁垒,新应用很难把用户拉走。

关于 Apple 的 iCloud,Google 的 Drive 与Evernote云存储的不同

Apple 的 iCloud,Google 的 Drive 目前都集中在文件级别,或者说非结构性数据,类似于网络的文件系统。而Evernote的云存储类似于现在的数据库,所有的笔记都是结构化的,在本地也采取数据库的管理方式。所以这两种云存储不是一种类型,竞争级别不在一个层次,所以目前这两个威胁的是Dropbox等网络硬盘,而对 Evernote 几乎不构成威胁。当然iCloud和Google也同样会发展数据库级别的存储,但只能拭目以待。

个人看来,Evernote 不限存储总量的传输额度控制是很重要的创新,而云存储类的产品黏性很大,如果用户体验差别不大,用户流失,数据搬家会随着使用时间越长可能性越低。如果说 Dropbox 受到 iCloud 和 Google Drive 威胁的话,客户端和账户集成是个威胁,而对于 Evernote 来说,目前看来不存在。

关于 Evernote 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我始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背后的设计思想。任何功能都可以被模仿,任何界面都可以拷贝,但能够根据应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始终抓住用户的产品设计思想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

在 Evernote 3.0之前的时代,Evernote 的竞争对手是 Onenote,这个微软 Office 的组件市场占有率不必说,其界面和功能设计几乎是 Evernote 难以企及的。Onenote 坐拥着大量的专利,目标是要做一个纸质笔记本的替代品,因此方向是去优化页面的设计,去优化自由排版,去优化书写笔迹,去优化笔迹搜索(Evernote 的曲线识别就是干这个的),总体来说,如果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原笔迹书写(某高端红品牌的平板主打功能),Onenote 现在作为一个本地笔记本还有许多优势。

我曾今也用过1年多的Onenote,积累了大量的笔记,但 Evernote 2.0 出来以后,尽管当时没有云同步,但我决定把所有的笔记导入Evernote。原因很简单,因为每天上网浏览各种内容,总是有一些觉得不错的东西需要摘录,Evernote在右键菜单中集成"网页剪辑器",嫩恶搞实时选取一段文字,一键添加到 Evernote,方便地摘录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点,技术难度也不高,但就这一个小点打动了我,尽管早期是英文版,对于当时的我还挺费劲(自恋了),而且在一条笔记内我不能像Onenote那样排版等等诸多不便。但 Evernote 从右键剪辑网页内容,从本地存储到云端存储,从改变云存储的空间和传输控制方式,一点一点地创新成就了今天的 Evernote。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软件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设计思想,这些小优势的一点一滴的累积就形成了 Evernote 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要总结核心竞争力的话,我觉得用户体验,由于多终端同步和云存储带来的用户黏性,用户数据迁移成本所带来的壁垒共同构成了现在 Evernote 的强大竞争力。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模仿 Evernote 的产品,有的几乎是照抄,图标很类似,仅仅客户端界面改了点颜色。尽管如此,依然从这些模仿者的产品看出有很多小的创新点:比如有道的汉字手写,可以在触屏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书写,最后形成一段排列相对规整的手写文字。这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在 QQ 和米聊上都很受欢迎,不知道 Evernote 中国团队会不会也开发一下这项很具中国特色的功能。我相信,这些模仿者也都在力求创新和超越,而他们好的创新点也会逐渐增加产品的用户黏性,首次用有道或麦库的用户,形成习惯后要向 Evernote 上迁移也不那么容易,只要产品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别停止开发或用商业化过程中降低用户体验逼走用户即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说有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是用户的创造内容和个人数据处理和存储,在操作系统的上层,应该有个数据系统。而应用程序的多终端问题,个人认为可能是个过渡阶段,最终会形成以智能手机为个人计算终端,适配主要应用场景输入输出设备的单一应用程序。由于和这个问题关联不大,希望能有机会下次再和大家探讨。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由于水平所限,必定有很多错误和一孔之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源地址: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28865/answer/14408882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