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管家 - 陶傑
只看卡士:黑人影帝科力士韋德加、奧花費雲、羅賓威廉斯、尊古錫、阿倫歷文、珍方達、泰倫斯侯活、小古柏高汀,縱論美國大半個世紀歷史,由黑奴時代講到奧巴馬當選,從艾森豪到列根的幾位總統與第一夫人一次亮相,這不是美國版的「開國大典」嗎?
美國畢竟與英國文化一脈相承,英國文化只有Understatement,雖然開宗明義,講黑人爭取人權,而這類題材先天是一片道德陣地,難以擺脫「湯姆叔叔」的影子,但身為黑人的導演李丹尼爾斯還是克制中立:並無刻意美化黑人形象,強調他們是「苦大仇深」的受害者;也沒有將白人「妖魔化」,或者反過來刻畫幾個同情黑人的正義天使,美國再自我陶醉,底線還是有的,對人性稍有研究,都知道非黑即白的視野是多麼狹隘幼稚。
電影一開始有一幕細膩的過場,莊園的女主人,眼見兒子肆意糟蹋黑人,她可以做甚麼呢?不可能大義滅親,也不會突然一百八十度轉而同情黑人,她還是板着一張臉,保持一貫的拘謹嚴厲。
電影的手法很傳統,絕無橫七豎八的剪接令人眼花繚亂,只是按時間敘事。一個棉花田裏的黑奴進白宮當管家,兩個環境的天壤之別,已經是一段滄桑。二十世紀初的南部田園,其實還停留在「亂世佳人」的年代,奴隸分成「家裏的」和「田裏的」兩個等級,男主角本來是田裏的童工,他的命運以悲劇開始,一路走來,人生愈見開闊多彩。
種族隔離政策違反人性,是今天文明世界的共識,但人權從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能指望蒙昧的世俗一夜間開化,如果沒有代代有勇氣有智慧的人努力改變,歷史可以原地踏步。中國自宋亡,蒙古人來了,倒退回野蠻時代。
朱元璋之後更五百年而無寸進──當然,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是還有國家依舊停留在中世紀的蠻荒嗎?歷史上暗無天日的章節,從來都離我們不遠。
真正的高潮,並非奧巴馬當選的「歷史時刻」,而是主角一家人團聚吃晚飯的一幕,父母都喜歡當紅的黑人影星薛尼波特,他風度優雅,體面端莊,但長子回敬一句「薛尼波特只是在模仿白人」,最終不歡而散,連同他帶來的黑豹黨女友,更遭母親喝斥為「下流貨」,兩代之間的隔閡,其實是對自我身份的疑問:如何打破舊有的觀念,是比白人更「白人」去贏得尊重,還是訴諸暴力,一定要東風壓倒西風?導演藉斯素長子之抉擇,已經有了答案。
對於歷代總統主政,到底篇幅有限,令幾位大明星幾乎成了跑龍套,處理手法可以看得出導演自己的喜惡,譬如捧甘迺迪抑尼克遜,甚至列根之深得民心,但在種族問題上卻令黑人失望,即使如此,並不嫌過火。
好戲,到底是平實的,而且有創作人的信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