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中国青年的埃及梦 
 摘要:“纵观全球民主国家经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转型的前提条件是全民大众普遍对权利意识的觉醒。转型都是在民怨存在的基础上,由一个个事件引发的, 如波士顿倾倒茶叶事件引发英政府封港,进而引起全波士顿人民的愤怒,最终蔓延全美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所以尽管年轻人看似自私、冷漠,但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将让他们迅速选择参与历史的变革;”
 燃烧中国青年的埃及梦
 作者:孔灵犀 
  �
 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变革再次重复着社会运动的基本模式,这些模式与格局的特征将对中国未来起着宝贵的借鉴、指导与参考作用,也能打消很多年轻人的迷茫与疑问。 
 埃及带给我们的第一个疑问: 埃及有成型的政治组织,如穆斯林兄弟会,而中国民间几乎没有任何反对力量和组织,所以缺乏民主转型的基本条件,也无法形成多党政治。有位经济学家就说过, “目前异议活动中当道的文学老中青的激情,比如援引各种思想家的警句和甘地的名言,其用武之地是广场政治与群众动员,不能取代事前周密的准备工作。” 
 解答: 是否存在独立的反对力量并不是转型的前提条件。过去数十年发生的所有民主转型,在老百姓风起云涌之后和民主化之前,都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自由化阶段,即 停止政治迫害,放宽言论审查,允许集会、结社、组党。自由化将带来公民社会的迅速苏醒,宗教团体、环保组织、妇权运动、行业协会等等都会快速蓬勃发展,并会向政府做出更多的要求并征服更多的空间。 
 这种“让步-征服”将把人们逐渐从恐惧和麻木中解放出来,大家会从经营私利的状态转变为关注不同层次、 领域的共同事务,并随着组织的形成、集会和社会运动的兴起,让大家汇集成更大的整体,并指向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民主化。公民社会的苏醒使转型被逆转成为 不可能,也同时产生着新的独立的政党,确定选举、参与竞选,并最终完成转型和民主巩固的过程。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缺乏成型、成规模的反对组织并不是转型的必须,也不会阻碍转型的到来。 
 埃及带给我们的第二个疑问: 突尼斯与埃及的变革都是由年轻人主导的,在这两个国家,年轻人有较为自由的空间,所以Facebook等网络技术可以用作串联和交流的工具,而沉闷压抑的 中国社会不具备大规模联络的方式,况且中国现在年轻人过分自私、物质化,没有动力与民主诉求,因此中国民间不具备民主转型的动力。 
 解答: 首先,纵观全球民主国家经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转型的前提条件是全民大众普遍对权利意识的觉醒。转型都是在民怨存在的基础上,由一个个事件引发的, 如波士顿倾倒茶叶事件引发英政府封港,进而引起全波士顿人民的愤怒,最终蔓延全美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又比如突尼斯失业学生自焚引起抗议,在政府封网和封 短信后,最终让愤怒和抗议蔓延全国。所以尽管年轻人看似自私、冷漠,但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将让他们迅速选择参与历史的变革;瓮安事件就是一个由中小学生自发上街从而导致焚烧数座政府大楼的例子。 
 第二,政府由于无法在人数上占优势,也就无法在技术上做到真正的信息垄断与封锁。尽管Facebook 和Youtube在国内被封锁,尽管有封锁,有新华社通稿,但与之对应的却有近三千万学生和年轻人天天使用的人人网、百度贴吧、手机短信,以及用户量数亿 的QQ软件和QQ群。这些本土化的工具,其广泛动员优势,甚至比Facebook在未封锁的情况下都要强大。 
 所以中国的未来,任何形式的封锁都无法真正影响到年轻人有效的联络与自发的组织。 
 埃及带给我们的第三个疑问: 尽管突尼斯、埃及人口不多,因此民主化过程中没有出现大规模饥荒,但若在中国上演,则会伴随着混乱、暴力、甚至大规模饥荒和民族问题的爆发。 
 解答: 在民主转型的过程中,从老百姓的风起云涌到各方势力重新洗牌,自由化与公民社会的苏醒、进而各方在圆桌会议上确定新的秩序框架,最终到第一次全国大选——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有三个元素将影响着问题爆发的可能性:一、统治集团意识形态是否分裂?分裂将降低流血冲突的可能性并加快民主转型的过程和阵痛;二、 国际社会是否关注与支持(尤其是香港与台湾社团的帮助与介入)?他们的支持将加快公民社团的迅速兴起,公民社会的苏醒将大范围吸收社会矛盾,并形成有序、 可控的力量;三、少数民族是否存在可以控制局面的领袖?领袖的存在会让宪政与联邦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期待,而不会让人民在无序的状态下将精力诉诸于民族冲 突。 上述三个条件中,前两个条件已经得到满足,第三个条件中唯独新疆暂时没有出现真正的领袖,但相对快速的转型将大大降低非常规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尽管我们没 有任何数据证明饥荒不会发生,但辛亥革命、文革(除开人为砸铁造成饥荒的那几年)、全球各国的转型(如印度)等等,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饥荒。当今科技的 发展,以及民间救援能力高过政府救援能力的事实,都让大饥荒成为不可能。 
 综上所述,各方势力较快确定秩序,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援助,外加中国民间百姓的弹性与自救能力,将让各种社会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埃及带给我们的第四个疑问: 埃及军队拒绝开枪,并不代表中国军队不会开枪。从跨越全国的暴力血拆到乐清的钱云会谋杀,中国社会的生活经历一遍遍告诉我们,党妈妈会用所有方法捍卫既得利益,这就包括在必要时动用军队进行镇压,如同22年前的春天那样。 
 解答: 首先,统治阶级内部意识形态的分裂是转型的基本条件,在老百姓风起云涌时,它将直接影响统治集团内部激辩的结果。这意味着,若统治集团内部没有保守派与温 和派在意识形态上的分裂,而是同仇敌忾地共同面对老百姓的挑战(与此类似的是或有政治强人的铁腕与仲裁),那么统治集团内部更容易形成镇压的共识。这也是 中国在22年前发生悲剧的最主要原因——党内缺乏足够分裂,邓小平军方出身,政治强人独揽仲裁权。 
 第二,从过去的罗马尼亚、印尼等国到现在的突尼斯与埃及等国的转型来看,各方势力在老百姓的风起云涌时 会重新评估自己既定的位置,并随着时局的变化迅速形成新的互动格局。在没有政治强人的上述各国,表面统一,但内部意识形态分裂的统治集团,最终选择了不同 的道路:若在几个月前,穆巴拉克能预料或判断军队将拒绝执行命令,他一定会采取各种行动来避免自己下台的结局;齐奥赛斯库当时也是天真地坚信军队会执行自 己的命令,但他信念的落空也导致了自己被审判与行刑的结局。这些例子都说明,表面的统一与实际的分裂并不矛盾,从政军领袖温家宝与刘亚洲呼吁政改来看,他 们在未来没有理由不和民间反对派互动,党内意识形态的分裂也是高层无法避免的现实。 
 综上所述,中国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分裂早已形成,百姓再次风起云涌时,中国的行政、军队、警察、司法等体系将会各自重新评估自己的位置,做出最大化自己利益的选择,并会在与包括民间在内的各个势力的互动中形成新的格局。这种情况下,镇压的可能性趋近于零。 
 埃及带给我们的第五个疑问: 在突尼斯和埃及的变革,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转型过程中,都彰显着年轻人的重要作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比起当年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国现在 太需要思想的升华与行动的意志,那么我们年轻人如何行动才能让转型更快地到来,更有序可控,并最终让国家变得更好呢? 
 解答: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也并不是一个流血的暴力革命,当时很快各方都坐下来谈判,进行预备立宪。只是后来清廷愚笨,宣布皇族内阁、铁路国有,迫使立宪派也加入了革命派,最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整个过程也并没有多大规模的死伤。军阀割据、二次革命才是死伤的开始。 
 百年前学子们经验不足,知识匮乏,只是在各自专业领域有一些西方视角与训练,思想上并没有打通各科的智慧,从而无法在全局更高的视角上去理解国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有两个。 
 第一个挑战是: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因为教育和舆论封杀的原因并没有机会和条件去吸收已经存在的各国宝贵经 验,如第三波民主浪潮七十多个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具体的发展、各派心态的变化、结果、以及转型后民主巩固的种种方式。这导致大家都非常迷茫,在迷茫中,要 么去追求精神或物质的诺亚方舟——追求宗教信仰得到救赎的慰藉,或寻找机会追求利益、选择移民;要么对各种问题持以异常悲观的态度——五千年的王朝导致人 性的劣根让中国不适合民主,即使民主也会混乱、导致饥荒遍野等类似论调。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交流和分析,让大家慢慢明白这些抽象而悲观的论述不是当今中国 全局状况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面对的第二个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负面经历的耳濡目染中,缺乏对构建一个美好世界的梦想 (vision)以及对领导才能(virtuous leadership)核心价值的理解。而经历过文革疯狂的长辈们更是如此,有心报国的仁人志士们,折戟沉沙的太多太多——他们都有吞吐天地之志,但缺乏包藏宇宙之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交流让更多的年轻朋友们理解,我们整整一代人的成功,将取决于我们今后是否能够把撕裂的社会重新弥补好,抚平国家的创伤, 并构建一个散发着创造活力的中国。这需要我们这一代更多的人,在秩序确定之后,深入不同的群体,去倾听并服务于他们的正当诉求,并最终把他们纳入一个弘扬 古典精神价值的公民社会重建进程中来。与此同时,还需要我们广泛深入学习西方的智慧,重新批判性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在碰撞中让思想的火花点燃真 正的创造之火。 
 我坚信通过沟通化解分歧、寻求合作与共识的公民价值是我们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和平与繁荣的基石。我觉得社 会运动这个领域,失败不仅仅是自己的,更会失责于朋友、甚至人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能力、素质和操守的提升其实是先于所有思考与行动的,所以在我看 来,沟通、交流、批评与切实有效的行动无疑都是大家最宝贵的财富。目前,我们将共同面对第一个挑战——完善自己并迎接转型的到来。 
 注: 孔灵犀:中国青年基金会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学士。中国青年基金会今后会组织一系列的行动和讨论,请年轻人关注和参与。请把你的邮箱地址,评论和建议发至:lingxi@gmail.com。推特@konglingxi。 
 �
 本台选刊网友来稿及网上时评类稿件。所刊文稿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评头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荐稿件。摘选文稿以文明、理性、独立、多元为准则,本栏以此自励,并同大家共勉。
 —法广编辑部
 
   
 
 
 
 
   
  -  片  名:僵尸新战士[1国语版,2粤语版]
-  年  代:2010 
-  地  区:香港 
-   
-  导  演:罗守耀 
-  主  演:元华 蒋璐霞 钱小豪 周秀娜 卢颂之 
-  上传日期:2011-02-09
《僵尸新战士[1国语版,2粤语版]》剧情介绍
 本片提供两种语种供用户选择:1为国语版本;2为粤语版本,请选择喜欢的语种观看。
   影片剧情以蒋璐霞扮演的僵尸猎人为姐姐复仇,血战僵尸大Boss(元华)为主线,钱小豪、周秀娜等人则扮演与人类友好相处的僵尸一族。各位主演的造型尽显混搭风格,其中元华的清代僵尸造型更是令人想起早年经典香港僵尸功夫片。戏份吃重的内地女打星蒋璐霞,这次是继《灭门》之后与罗守耀再度合作,此外,张文慈、卢颂之、熊欣欣等都参加了演出。
   
 
 
 
 
   
  -  片  名:明日,战争爆发时[BD版本][中英双字幕]
-  年  代:2010 
-  地  区:欧美 
-   
-  导  演:Stuart Beattie 
-  主  演:Caitlin Stasey,Rachel Hurd-Wood 
-  上传日期:2011-02-11 
-  
《明日,战争爆发时[BD版本][中英双字幕]》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7名高中生到一个偏远的小镇远足露营,回到家时发现澳大利亚已经陷入战争,他们不得不拿起武器展开反击……
   艾利和自己的好朋友奥莫、塔卡姆、凯文、科瑞、罗比恩和菲奥娜一起去野营,一个星期之后,他们从野营地归来。
   可是当他们回到城市之后,却发现城市里人在不断地失踪,人们喂养的宠物和牲口也在不断地死掉。这个时候,这一群年轻人才意识到他们前往纪念节日狂欢场的家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幸运的是科瑞的爸爸在早些时候从狂欢场发回来了一条传真,他在上面警告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国家正在遭受武装入侵,全国一片混乱,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个地方躲起来。看到传真之后,这些年轻人立即分头前往自己的家里,看看是不是还有家人活着。但是罗比恩和卡塔姆一去不回。与此同时,艾利、凯文和科瑞遭到了入侵军队的追击。在反抗的过程中,艾利用割草机杀死了三个士兵,但是他自己也受了伤。无奈之下,他们只有躲进了科瑞的家里。这个时候,敌人的轰炸机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轰炸,他们似乎要将这些年轻人赶尽杀绝。
   艾利和奥莫最终决定去找罗比恩和卡塔姆。他们在一个地势低洼的小水沟里找到了他们。他们没有办法返回的原因是卡塔姆的腿部中弹。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幸存的好朋友克里斯,在入侵一开始,克里斯就躲了起来,总算是捡回来了一条命。这五个好朋友找到了躲在科瑞家附近的其他人--从现在开始,他们就要携起手来对付那些入侵者了。城市里已经不再安全,他们只好又逃回了自己野营地。
   奥莫想到了一个暂时保全自己的办法,烧毁城市通往野营地的一座木桥。于是他们找来了一点燃料,准备烧掉这座桥。当他们准备施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他们却发现科瑞中了一枪。踌躇之际凯文自告奋勇要把科瑞送到敌人的医院去,希望他们能处理科瑞的伤势。就这样,八个好朋友分成了两拨。凯文带着科瑞深入敌营,剩下的六个人开着偷来的车进入了野营地,烧掉了木桥。
 ◎幕  后
   从小说到剧本
   影片改编自澳洲最畅销的流行小说“明日系列”。从1993年第一本《明日,战争爆发时》出版到1999年最后一本《黎明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Dawn)出版,这套小说在澳洲再版了16次,售出了300余万册。在澳大利亚的图书发行史上创下了诸多记录。1999年,“明日系列”寿终正寝。而以该系列主角为原型衍生出来的“艾利系列”登上了书架。不过这个系列没有“明日系列”那么受欢迎,它只存活了2003年到2006年的3年时间。
   说到“明日系列”小说,它也绝对是图书史上的奇葩,因为绝少有小说家敢写自己的祖国因为不明原因被另一个国家入侵,而且整套小说都在打仗,自己国家的军队不见踪影,政要纷纷出逃。读者不知道是自己面对的敌人是谁、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军队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少领土被占领,更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整个小说中的战争都是艾利的所见和所知,他视角之外的战争,原著小说作者约翰·马斯登一个字都没有写。这样一种未知的、恐慌的和令人害怕的气氛很恰当地通过小说传递到了读者的心里,真实因为这么一种特质,“明日系列”,尤其是打头炮的这本《明日,战争爆发时》得到了舆论的一致好评。这本小说被翻译成了5种文字,销往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北欧小国瑞典,瑞典语的《明日,战争爆发时》卖出了11万5千册--要知道整个瑞典也只有900万人。2000 年,在美国国家图书馆选出的100本青少年最佳读物中,《明日,战争爆发时》榜上有名。
   谈到把这么出名的小说改编成剧本并拍摄成电影,编剧兼导演斯图尔特·比蒂坦诚自己有压力。他说:“这本小说在澳大利亚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品,把这样的小说搬上银幕很有好处,因为很多人都读过它,群众基础会很好,人们都会进电影院来看这部电影;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我要把剧本写得尽可能接近原著,因为任何一点小小的删改都会让这本小说的粉丝不开心。而且,我还要在影片里把小说所表达出来的恐慌、无助以及那些青年人的坚强都表现出来。如果在这两点上我没有做好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算是失败了。”不过从影片最终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看,斯图尔特·比蒂做的很好。很多小说的忠实粉丝都认为斯图尔特·比蒂非常忠实于原著,原著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转折、每一句对白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了影片中。
   面对着外界的赞誉,斯图尔特·比蒂说:“我知道改编这种作品的难度,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按照原著的套路和角度来编写剧本。观众可以容忍影片中缺少一些情节、缺少一些故事。但是,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编剧莫名其妙地增加人物或者是修改情节。所以我选择了最为传统,也是最为保险的编剧方法。”
   拍给年轻人的娱乐片
   在现在的澳大利亚,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他们宁愿选择去上网、去健身或者去看电影, 也不愿意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这样就造成了影片观众的分群:一种是当年阅读着小说长大的一代人,另一种是听说过小说,但是没有看过原著的年轻人。怎么样才能兼顾、调和这两拨不同观众的口味呢?
   面对着这个问题斯图尔特·比蒂说:“我觉得,首先一部电影应该好看、好玩才对。尤其是这样的商业片,更应该具有充足的娱乐性。如果这样的电影很无趣、很沉闷的话,那么它也没有拍摄的必要了。所以我拍摄电影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把这部带有冒险元素的电影拍摄得刺激、紧张。事实上,也有很多人和我说自己并没有看过小说,但却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电影是一种很明白的东西:死亡、轰炸、枪、炮,你可以一目了然。所以读过小说的能在影片中回忆起小说的细节,没有读过的也能从影片里找到乐趣。不用担心没有读过小说就会看不明白电影,这只是一部娱乐片,只要观众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得到娱乐,那么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在斯图尔特·比蒂的心里,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现在不到2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这就是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那些当年读着小说长大的读者现在已经30出头了,他们来看电影,完全是出于怀旧的目的。所以,在影片中斯图尔特· 比蒂加入了大量时下的流行元素:比如当今流行的音乐、游戏、还有一些明星的话题等等。而且在撰写剧本的时候,斯图尔特·比蒂也和很多年轻人进行了交流,他力求能抓住现在青年说话的特点,写出有时代特性的对白。比蒂说:“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在影片里把时代感拍摄出来更重要的了。小说里写的就是虚拟的战争,我没有必要还用20年前的标准来拍摄这场战争。而且,电影的受众就是年轻人,所以把电影拍摄得更有时代感,更加真实,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的。我希望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像故事恰好发生在当今的澳大利亚一样。我可不需要我的影片有那么重的‘好莱坞’的感觉,也它不需要太过于老旧和传统。今天的澳大利亚是什么样子,电影中就要表现出什么样子。”
   换一个角度来说,为了抓住年轻人的胃口,这部电影里有很多重口味的暴力和动作场面。这些场面的存在让这部电影变得好看,但是缺少了一些原著小说中的惊悚的气质,比蒂说:“毕竟电影和小说还是有区别的,我已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气质了。不过,这只是一部娱乐电影,只要它能够给人提供娱乐就足够了。”
 ◎花  絮
   ·本片是斯图尔特·比蒂的导演处女作。
   ·本片投资3000余万美元,是目前澳洲本土投资最高的影片之一。
   ·影片全片在澳大利亚拍摄。主要的外景地有猎人谷、蓝山和新南威尔士地区。
   ·片中出现的小镇沃拉维(Warrawee)是虚构的,拍摄它的地点位于新南威尔士的雷蒙德特雷斯地区。
   ·影片于2009年的9月28日开始拍摄,11月6日便结束了前期的摄制工作。
   ·影片改编自澳大利亚本土作家约翰·马斯登的同名小说。约翰·马斯登一共创作了7本讲述这些年轻人靠打游击的方式抵抗外来入侵者的小说,《明日,战争爆发时》是该系列的第一本,出版于1993年。该系列小说在澳大利亚畅销不衰,迄今为止还保持着多个图书畅销的记录。
   ·影片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在首周末登上了票房排行榜的首位。
 ◎一句话评论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影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导演和编剧斯图尔特·比蒂非常忠于原著小说。他几乎是亦步亦趋地按照小说拍摄了电影。——IGN娱乐
   斯图尔特·比蒂非常完美地协调了影片中故事发展和场面的相互关系,可以说剧情比较完整,而场面拍摄也可圈可点。——filmink.com.au
   如果斯图尔特·比蒂还能按照这种思维和方式拍电影,如果他能把接下来的那6部小说都这样搬上银幕,那么这一系列电影一定能成为澳洲影史上的经典。——crikey.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