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星期日

滑铁卢战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滑铁卢战役[编辑]

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战争第七次反法同盟之战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威廉·萨德勒作
参战方
Flag of France.svg法国第七次反法同盟
Flag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英国
Flag of Prussia 1892-1918.svg普鲁士王国
Flag of the Netherlands.svg荷兰联合王国
Flag of Hanover (1692).svg汉诺威
Flagge Herzogtum Nassau (1806-1866).svg拿骚公国
Flagge Herzogtum Braunschweig.svg不伦瑞克公国
指挥官和领导者
Flag of France.svg拿破仑一世
Flag of France.svg米歇尔·内伊
Flag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威灵顿公爵
Flag of Prussia 1892-1918.svg冯·布吕歇尔
兵力
73,000人[1]
  • 50,700步兵
  • 14,390骑兵
  • 8,050炮兵和工程师
  • 252门火炮
英国及其盟友:68,000 [2][3]
  • 英国:25,000英军和6,000英王德意志军团
  • 荷兰:17,000人
  • 汉诺威:11,000人
  • 不伦瑞克:6,000人
  • 拿骚:3,000人[4]
  • 156门火炮[5]

普鲁士:50,000人[6]
伤亡与损失
26,000人阵亡或受伤
6,000人被俘[7]
15,000人失踪[8]
总计41,000人
英国及其盟友:3,500人阵亡
10,200人受伤
3,300人失踪
共17,000人[9]
普鲁士:1,200人阵亡
4,400人受伤
1,400人失踪
共7,000人[9]
总计24,000人

滑铁卢战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语:Bataille de Waterloo,荷兰语:Slag bij Waterloo,德语: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大英帝国荷兰联合普鲁士王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布鲁塞尔南部的滑铁卢进行的一次战役。这是拿破仑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中威灵顿公爵布吕歇尔指挥的英普联军击败了拿破仑指挥的法军,这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彻底覆灭。后世因此将重大的失败比喻为滑铁卢。

1815年拿破仑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重返巴黎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结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分头包围法国威灵顿公爵布吕歇尔指挥的英普联军集结在法国东北边境。拿破仑乘反法同盟的军队尚未集结完成先发制人,6月16日率领12万法军主力在里尼之战击败布吕歇尔将军率领的普军,随后派遣格鲁希元帅带领3万3千名法军追击逃跑的普军,自己则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与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对峙。但是格鲁希未能按命令消灭逃跑的普军,反而让普军摆脱了追踪。布吕歇尔花了一个上午重整军队,马不停蹄地奔赴滑铁卢。为等待地面干燥,法军于6月18日午后才向英军发起进攻。战役中法军的优势骑兵不断冲击英军的方阵,晚6时正当拿破仑将要宣布获胜之刻,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赶到并猛攻法军右翼。晚9时,法军被普军突破而崩溃。

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于六年后逝世。

背景

拿破仑复归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被囚禁在地中海厄尔巴岛。1815年2月26日,当厄尔巴岛的守军放松警惕时,拿破仑带领600余人从费拉约港逃离了厄尔巴岛并于3月1日在法国南部的昂蒂布附近登陆。除了在保皇党集中的普罗旺斯省,一路上拿破仑都受到热烈欢迎。为绕过普罗旺斯,拿破仑选择从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巴黎,他所走过的路线现称为拿破仑之路。3月20日拿破仑抵达巴黎并再次夺政。

1815年3月13日,反法联盟维也纳会议上宣布拿破仑为逃犯。3月17日,英国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开始集结军队来打败拿破仑。拿破仑意识到,他试图劝阻反法同盟入侵法国的努力已经失败。他唯一希望就是在盟军集结完毕之前的各个击破。如果他能消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联军,或许能迫使普鲁士退出反法同盟,然后再打败奥地利和俄国。此外比利时南部的法语区居民是法国潜在的支持的力量。

威灵顿当初为了防卫自己的据点奥斯滕德把兵力部署在布鲁塞尔西南至蒙斯一线。拿破仑委派米歇尔·内伊元帅指挥左翼,埃曼努尔·格鲁希元帅指挥右翼,自己亲自率领本队和预备队于6月16日凌晨由沙勒罗瓦越过法比边境插入英荷联军和普军之间的空档。

前哨战:里尼之战和卡托鲁・布拉之战

威灵顿在里士满公爵夫人的舞会上得到拿破仑来袭的急讯

6月15日晚威灵顿正参加里士满公爵夫人的舞宴,6月16日凌晨当荷兰国王的儿子奥拉尼埃公爵(威廉姆二世)带来拿破仑入侵的消息时,大家都为法军敢于主动挑战两倍于己的英普联军以及突如其来的进军速度而吃惊。威灵顿指挥军队立刻向卡托鲁・布拉集结。同时命令奥拉尼埃公爵和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的儿子魏玛大公伯伦哈特一同挡住内伊元帅率领的法军左翼为本队的集结争取时间。内伊元帅则奉命确保卡托鲁・布拉的交差路口,如有必要向东迂回包抄增援法军本队。

6月16日拿破仑率领本队会同埃曼努尔·格鲁希元帅指挥的右翼首先向普军发起进攻,法军在猛攻之下消灭了16,000名普军,给普军的中央部造成极大的损失,布吕歇尔甚至也一时下落不明而不得不由参谋长古奈伊泽那中将代理指挥。但普军的两翼基本完好。这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亲自指挥获得的最后一场胜利,史称里尼之战(Battle of Ligny)。这次战役法军在战术上击败了普军,但没有完全击溃的普军两天后就重新集结,并在滑铁卢给法军致命的一击,而法军则有三分之一的主力被吸引导致不能参加滑铁卢战役。

西线内伊元帅也同守卫卡托鲁・布拉的奥拉尼埃公爵部队展开战斗。内伊元帅逡巡不前使得奥拉尼埃公爵的少量兵力能够守住阵地直到威灵顿的增援部队赶到。6月16日黄昏,威灵顿击退了内伊元帅,此时普军在里尼失利的消息传来,英荷联军的侧翼暴露,威灵顿果断指示部队向北后撤到滑铁卢南侧附近的索瓦涅森林附近扎营。

法军没有阻止普军的从里尼撤退。普军后卫部队一直坚守到午夜,少数部队甚至到6月17日早晨方才撤离战场。拿破仑错误认为普军向东北的本国方向逃跑,实际上普军选择了与英荷联军平行的线路向北撤退。普军以未参加里尼之战的第4军团为中心重新集结。拿破仑曾经说过"虽然我有过失败,但是从未因为过分的自信而贻误战机",但从里尼之战后的表现来看,确有轻敌的嫌疑。拿破仑指挥的法军行动缓慢,直到6月17日11点才下令各部队追击,13点内伊元帅向卡托鲁・布拉攻击时发现威灵顿早已撤退。内伊元帅派骑兵追击,与威灵顿断后的骑兵发生小规模冲突,夜里下起了大雨法军不得不停止追击。右翼格鲁希元帅率领33,000名法军追击逃跑的普军,结果也失去普军的下落。

6月17日晚英荷联军抵达滑铁卢,法军也随后跟到。而布吕歇尔的普军集结到瓦布路东侧13公里处。这样在滑铁卢共计有英荷联军68,000人和法军72,000人展开对峙。

1815年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战略态势图
:法军、:英荷联军、:普鲁士军、□:奥地利・德意志・意大利军、:俄军、:西班牙军
Strategic Situation of Western Europe 1815.jpg
Battle icon active (crossed swords).svg
xxxx
北部方面军
拿破仑
122,600人
xxxx
莱因方面军
拉普
24,400人
xxxx
阿尔卑斯方面军
休歇
25,100人
xxx
第1监视军団
库鲁普
14,800人
xxx
第2监视军団
布鲁涅
10,000人
xxx
第3监视军団
多坎
15,000人
xxx
第4监视军団
库㑩塞
15,000人
xxxx
西部方面军
拉马尔克
1,500人
xxxx
低地方面军
威灵顿
112,000人
xxxx
莱因方面军
布吕歇尔
123,000人
xxx
北德意志军团
库拉伊斯特
26,200人
xxxx
莱茵方面军
施瓦茨布鲁克
272,700人
xxxx
奥地利=
皮埃蒙特联军

弗利蒙特
62,000人
xxxx
俄军
巴尔库拉伊
157,000人
xxxx
西班牙军
加斯坦纽斯
24,000人
滑铁卢战役广域图(6月15日 - 18日)(英文)

军队

法军

参加滑铁卢战役的有北部方面军(Armée du Nord)为72,000人。其中步兵57,000人,骑兵15,000人,火炮250门。拿破仑夺取政权后收编了路易十八的军队18万人,又将由于节省财政开支削减的,长期休假离队的,非正式除名的以及战争期间逃跑的士兵重新征召入伍,用这些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为核心训练新兵。这些老兵普遍有一雪前耻的意愿,因此士气高涨。武器也十分充足,然而经过多年的战乱军马数量不足,骑术训练也不充分。此战法军共投入14个胸甲骑兵团,7个枪骑兵团。

拿破仑在1814年不利的战况下依然表现出卓绝的指挥能力。然而此战肉体和精神上却处于衰老状态,而数度错失良机。曾长期辅佐拿破仑的贝尔蒂埃在巴伐利亚自杀身亡而由苏尔特元帅代任总参谋。苏尔特元帅是十分优秀的野战指挥官但不具有像贝尔蒂埃那样把拿破仑简洁含糊的口头命令传达到基层指挥官的天才本领。结果苏尔特元帅传递的含糊命令造成基层军官的反复确认,导致法军行动速度迟缓。苏尔特元帅6月17日晚上十点向格鲁希元帅派出一名传令兵转达追击的命令,拿破仑知道后斥责他"如果换作贝尔蒂埃的话肯定会派出100名传令兵"。战后拿破仑回忆的时候也感叹"苏尔特不是个好总参谋长"。

北部方面军担任左翼由猛将之称的内伊元帅指挥,远征俄罗斯之后内伊元帅的气色也有所衰竭。虽然拿破仑不太欣赏内伊的战略眼光,但是由于内伊元帅在士兵当中有相当高的人气因此委派他担当左翼总指挥

法军战斗序列

 
 
 
 
北部方面军
 
 
 
 
 
 
 
 
 
 
 
 
 
 
 
 
 
 
 
 
总司令 - 皇帝拿破仑
总参谋长 - 苏尔特元帅
左翼军团司令 - 内伊元帅
右翼军团司令 - 格鲁希元帅
122,600名,火炮368门
 
 
 
 
 
 
 
 
 
 
 
 
 
 
 
 
 
 
 
 
 
 
 
 
 
 
 
 
 
 
 
 
 
 
 
 
 
 
 
 
 
 
 
 
 
 
 
 
 
 
 
 
 
 
 
 
 
 
 
 
 
皇帝近卫军
 
第1军
 
第2军
 
第6军
 
 
 
 
 
 
 
 
 
 
安托万·德鲁奥 将军
20,700名,火炮110门
 
戴尔龙 将军
19,800名,火炮46门
 
奥诺雷·查尔斯·雷亚 将军
25,150名,火炮46门
 
乔治·莫顿,康特·德·勒鲍 将军
10,450名,火炮38门
 
 
 
 
 
 
 
 
 
 
近卫掷弹步兵师(路易·弗里安特 将军)
近卫猎步师(查尔斯·安托万·莫朗 将军)
新近卫步兵师(纪尧姆·菲利贝尔·德里斯曼 将军)
近卫重骑兵师(克劳德·圣艾蒂安盖特·盖特 将军)
近卫轻骑兵师(查尔斯 · 列斐伏尔·德鲁斯威特 将军)
近卫火炮队(毛利斯 将军)
 
第1师(齐奥 将军)
第2师(弗朗索瓦 - 格扎维埃·多泽龙 将军)
第3师(皮埃尔 - 路易·比奈德·马库涅 将军)
第4师(皮埃尔·弗朗索瓦·约瑟夫·杜斯维特 将军)
第1骑兵师(贾诺奇 将军)
 
第5师(巴修留 将军)
第6师(波拿巴将军)
第7师(让·巴蒂斯特·吉拉德 将军)
第9师(马克西米·塞巴斯蒂安·福伊 将军)
第2骑兵师(比雷 将军)
 
第19师(桑梅 将军)
第20师(让·巴蒂斯特·吉纳 将军)
第21师(泰斯特 将军)
第4军预备炮兵(奈立 将军)
 
 
 
 
 
 
 
 
 
 
 
 
 
 
 
 
 
 
 
 
 
 
 
 
 
 
 
 
 
 
 
 
 
 
 
 
 
 
 
 
 
 
 
 
 
 
 
 
 
 
 
 
第3骑兵军
 
第4骑兵军
 
 
 
 
 
 
 
 
 
 
 
 
 
 
格鲁门 将军
3,900名,火炮12门
 
爱德华·让·巴蒂斯特·米约 将军
3,100名,火炮12门
 
 
 
 
 
 
 
 
 
 
 
 
 
 
第11骑兵师(塞缪尔·弗朗索瓦·里维特 将军)
第12骑兵师(鲁塞尔·德·胡巴特 将军)
 
第13骑兵师(瓦第埃 将军)
第14骑兵师(多罗鲁 将军)
 
 
 
 
 
 
 
 
 
 
 
 
 
 
 
 
 
 
 
 
 
 
 
 
 
 
 
 
 
 
 
 
 
 
 
 
 
 
 
 
 
 
 
 
 
 
 
 
 
 
 
 
 
 
 
 
 
 
第3军
 
第4军
 
第1骑兵军
 
第2骑兵军
 
 
 
 
 
 
 
 
 
比阿达姆 将军
17,600名,火炮38门
 
艾蒂安·热拉尔 将军
14,874名,火炮30门
 
克劳德·皮埃尔·帕爵 将军
3,000名,火炮12门
 
热米·约瑟夫·伊西多尔·埃格泽尔芒 将军
3,400名,火炮12门
 
 
 
 
 
 
 
 
 

  • 法军主要将帅

英荷联军

英荷联军的指挥官威灵顿公爵曾经历半岛战争。他对自己军队的评价是"糟糕的士兵,低劣的装备,参谋们完全没有战斗经验"。此战他共率领68,000名士兵。由步兵50,000人,骑兵12,000人,炮兵6,000人,火炮156门组成。其中有24,000名英国士兵,6,000名英王德意志军团(King's German Legion:KGL)。17,000名荷兰和比利时士兵,11,000名汉诺威士兵,6,000名不伦瑞克士兵以及3,000名拿骚士兵。由于第二次英美战争(1812年战争)之故,英军将大部分一线士兵派往北美洲,只有7,000人是参加过半岛战争的老兵

联军士兵多数没有实战经验。荷兰军被拿破仑击败后与1815年重组而建。除了在西班牙参加过半岛战争的英军和汉诺威,不伦瑞克士兵联军中很多人曾经参加过法国的同盟军。威灵顿的骑兵也数量不足,参战的骑兵只有英军7个骑兵团加荷兰3个骑兵团。约克公爵把自己的将校参谋都划归威灵顿指挥,其中甚至包括副司令亨利·帕杰特将军。他指挥骑兵可以有自由行动的权利。威灵顿在滑铁卢西面13公里处的哈雷(Halle, Belgium)布置了17,000名荷兰人后备队由奥拉尼埃公爵的弟弟弗雷德里克指挥,以防一旦败北时能确保撤往英国的通道

英荷联军战斗序列

 
 
 
 
低地方面军
 
 
 
 
 
 
 
 
 
 
 
 
 
 
 
 
 
 
 
 
威灵顿元帅
122,000名,火炮203门
 
 
 
 
 
 
 
 
 
 
 
 
 
 
 
 
 
 
 
 
 
 
 
 
 
 
 
 
 
 
 
 
 
 
 
 
 
 
 
 
 
 
 
 
 
 
 
 
 
 
 
 
 
 
 
 
 
第1军
 
第2军
 
骑兵军
 
 
 
 
 
 
 
 
 
 
 
 
奥拉尼埃 少将
38,400名,火炮56门
 
罗兰·希尔 中将
27,300名,火炮40门
 
亨利·佩吉特 中将
16,500名,火炮43门
 
 
 
 
 
 
 
 
 
 
 
 
第1近卫师,(乔治·库克 少将)
第3师(查尔斯·艾腾 中将)
荷兰第2师(赛多鲁尼斯基 中将)
荷兰第3师(大卫·亨德里克·沙瑟 中将)
 
第2师(亨利·克林顿 中将)
第4师(查尔斯·科尔维尔 少将)
荷兰第1师(约翰·斯特德曼 中将)
 
近卫骑兵旅(路德·爱德华·萨默塞特 少将)
联军骑兵旅(威廉·庞森比 少将)
第3骑兵旅(威廉·冯·德尔恩贝尔格 少将)
第4骑兵旅(维安德鲁 少将)
第5骑兵旅(科尔克霍恩·格兰特 少将)
第6骑兵旅(赫西·维维安 少将)
第7骑兵旅(亚兰托希鲁托 名誉上校)
汉诺威第1骑兵旅(埃尔斯托弗 少将)
荷兰骑兵师(考拉埃鲁 中将)
预备骑马炮兵队(奥古斯·西蒙·弗雷泽 中校)
 
 
 
 
 
 
 
 
 
 
 
 
 
 
 
 
 
 
 
 
 
 
 
 
 
 
 
 
 
 
 
 
 
 
 
 
 
 
 
 
 
 
 
 
 
 
 
 
 
 
预备队
 
 
 
 
 
 
 
 
 
 
 
 
 
 
 
威灵顿元帅
36,900名,火炮64门
 
 
 
 
 
 
 
 
 
 
 
 
 
 
 
第5师(托马斯·皮克顿 中将)
第6师(洛里·科尔 中将)
不伦瑞克士师
汉诺威预备师(迪坎 中将)[注释 6]
预备火炮队(德尔蒙特 少将)
 
 
 
 
 
 
 
 
 
 
 
 
 
 
 

  • 英荷联军主要将帅

普鲁士军

普军总司令布吕歇尔元帅在莱比锡战役中曾经击败过拿破仑。参谋长奥古斯特·冯·普洛斯中将是在普军中推进军事改革的核心人物。普军正处于改制的转折时期,将正规的预备役,外籍军团,义勇军(Freikorps)和非正规的民兵整合的阶段。到达比利时之前民兵几乎还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连武器都没有发放下去,普军的骑兵基本是相同的状况。炮兵也处于再编中,火炮才战役发起之后才陆续到达。然而这些不利因素都被普军优秀的指挥系统弥补。普军的军官和参谋都是在四所军校接受相同的培养。因此能够相互很好的协调,和上级的军事指示无法准确无误传达给下级的法军对比优势显而易见。里尼之战后仅仅使用了24个小时就把四分之三的部队重整。48个小时之内就又投入了战斗,普军的指挥系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普军在滑铁卢投入了2个半军48,000人的兵力。第4军军长比耶罗将军带领2个旅与16点30分攻击了法国第6军,汉斯・埃伦斯特・卡尔伯爵(Hans Ernst Karl, Graf von Zieten)第1军和比鲁西的第2军18点的到来奠定了胜局。

普鲁士军战斗序列

 
 
 
 
低莱因方面军
 
 
 
 
 
 
 
 
 
 
 
 
 
 
 
 
 
 
 
 
总司令 - 布吕歇尔元帅
总参谋长 – 奥古斯特·格拉夫 ·奈特哈特·冯·普洛斯 中将
123,000名,火炮296门
 
 
 
 
 
 
 
 
 
 
 
 
 
 
 
 
 
 
 
 
 
 
 
 
 
 
 
 
 
 
 
 
 
 
 
 
 
 
 
 
 
 
 
 
 
 
 
 
 
 
 
 
 
 
 
 
 
第1军
 
第2军
 
第4军
 
 
 
 
 
 
 
 
 
 
 
 
汉斯·恩斯特·卡尔·冯·泽特 中将
31,800名,火炮80门
 
比鲁西 中将
35,100名,火炮80门
 
弗里德里希·威廉·冯·比洛 中将
31,900名,火炮88门
 
 
 
 
 
 
 
 
 
 
 
 
第1旅(谢泰因梅茨 少将)
第2旅(比鲁西 少将)
第3旅(亚高 少将)
第4旅(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 少将)
骑兵预备队(雷达中将)
炮兵预备队(雷曼 少将)
 
第5旅(特贝尔斯基尔希 少将)
第6旅(克拉弗特 少将)
第7旅(布拉乌赛 少将)
第8旅(波塞 少将)
骑兵预备队(尤利加斯 少将)
炮兵预备队(罗尔)
 
第13旅(哈凯)
第14旅(拉伊塞尔)
第15旅(罗修坦因)
第16旅(希拉)
骑兵预备队(威廉大公
炮兵预备队(布莱伊昂)
 
 
 
 
 
 
 
 
 
 
 
 
 
 
 
 
 
 
 
 
 
 
 
 
 
 
 
 
 
 
 
 
 
 
 
 
 
 
 
 
 
 
 
 
 
 
 
 
 
 
第3军
 
 
 
 
 
 
 
 
 
 
 
 
 
 
 
约翰·冯·蒂尔曼 中将
27,925名,火炮64门
 
 
 
 
 
 
 
 
 
 
 
 
 
 
 
第9旅(波卢凯)
第10旅(康布菲因)
第11旅(鲁克)
第12旅(修特鲁普纳盖鲁)
骑兵预备队(霍贝)
炮兵预备队(蒙哈布托)
 
 
 
 
 
 
 
 
 
 
 
 
 
 
 

  • 普军主要将帅

战场

滑铁卢是通往布鲁塞尔的地理要冲,东西是绵延的小山丘,山丘顶部有凹陷的小路(sunken lane),道路南北向贯通此处,是绝好的防守地形。道路两侧种植了高大的榆树,威灵顿公爵的司令部就设置在这里。如以前数次战役一样他将英军布置在山丘后面,这样能够有效利用地形隐藏自己的兵力不被敌人的火炮伤害。战场的正面只有四公里宽,对于将近10万人的大军来讲比较狭窄。这样部队的中央部和右翼的纵深就很大,以致延伸到Braine-l'Alleud村附近。

现在滑铁卢的景色(由北向南看)。东(EST) - 南(SUD) - 西(OUEST)

山丘前方有三处可以布阵。右面乌各孟(Hougoumont)农庄的庭院和果树园。这里有被树荫挡住的坚固住宅。房子的北侧有凹陷的小路(the hollow-way),可以用作补给通道。左面是小村落可以居高临下监视东方普鲁士援军的动向。英荷联军的前方道路西侧的拉・埃・桑特,又译拉海圣(La Haye Sainte)农场和果树园由英王德意志兵团的轻步兵400人防守。道路东侧关闭的采石场是第95来复枪团防守

这样的布阵对防守方相当有利。如果敌人进攻右侧就会遭到乌古蒙方面的反击,进攻中央会遇到乌古蒙和拉・埃・桑特交叉火力的的阻击。进攻左侧会遭到拉・埃・桑特和采石场方向的抵抗,特别左侧地面湿滑,进攻十分困难

法军在南面的山丘布阵。拿破仑无法看到英荷联军的位置只能正对布鲁塞尔布置兵力。右翼是Jean-Baptiste Drouet,Comte d'Erlon率领的第1军13,000人和骑兵1,300人以及预备骑兵4,700人。左翼Honoré Charles Reille的第2军步兵13,000人,骑兵1,300人,预备骑兵4,600人。道路南面的驿站拉・贝尔・阿利安斯(La Belle Alliance)附近有Lobau的第6军,步兵6,000人,皇帝近卫军步兵13,000人和预备骑兵2,000人。法军右后方是普朗斯诺特(Plancenoit)村,右侧是巴黎森林(Bois de Paris)。战役开始时拿破仑把司令部设在能瞭望到整个战场的罗萨姆农场,下午转移到了拉・贝尔・阿利安斯。由于无法看到战场状况,由内伊元帅代理指挥

Battle of Waterloo.svg

会战

战斗准备

战役当天威灵顿公爵午夜2点多就起床开始写信。他在写给布吕歇尔元帅的信中说"至少还需要一个军才能守住蒙・桑・让,否则的话必须退守到布鲁塞尔"。早上6点威灵顿前去视察英军的布阵。

同日凌晨的军事会议中普军参谋长普洛斯中将向布吕歇尔表达了自己对英军的不信任,然而布吕歇尔还是说服他前去援助威灵顿。比耶罗中将的第4军首先从瓦布鲁出发,第4军没有参加里尼之战,兵力完整,但是为了掩护其余的普军后撤连续2昼夜的行军已使他们疲惫不堪。他们处在最东的位置,当夜的大雨造成道路泥泞,士兵连同88门大炮行军速度缓慢。瓦布鲁战斗打响后更有数个路口被封死。虽然如此10点过后他们仍然逐渐加快行军速度,最终先头部队到了英荷联军左翼8公里的位置。第1军和第2军也随之向滑铁卢进发

拿破仑当天晚上在拉・卡又农场过夜(Le Caillou)。早餐会的时候参谋长苏尔特元帅询问拿破仑是否要召回追击普军的格鲁希元帅。拿破仑回答"您太过于看重威灵顿了,依我看来威灵顿只是个愚将,英军是弱敌,把这些人打败是小菜一碟"。拿破仑的格言之一是"战场上士气最为重要"。虽然不必要的称赞敌人通常会降低自己的士气,但是一味贬低对手也并不足取。拿破仑在以前的大战役之前也有过激情洋溢的演说来鼓舞士气,滑铁卢战役前这样形容英军恐怕也是为了消除手下军官的悲观主义情绪

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从当地人口中探听出普军撤退至瓦布鲁,拿破仑认为普军要重整旗鼓至少还要花两天时间,确信格鲁希元帅足以应付得了。谁都无法相信仅5个小时之后这些刚被打败的普军士兵再次出现在滑铁卢战场并给法军致命的一击

战斗本来预定在上午9点开始,由于晚上的大雨造成路面潮湿泥泞,骑兵和炮兵难以行动,因此拿破仑将时间改为下午1点。攻击的延迟给普军的增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10点拿破仑对格鲁希下达了"向瓦布鲁进军,同我军保持联系"的指示,此时格鲁希的部队在瓦布鲁附近。这条命令内容十分暧昧,没有明确格鲁希到底应该和本队合流还是追击瓦布鲁的普军。

11点拿破仑命令左翼雷尤将军的第2军,右翼德鲁隆将军的第1军向蒙・桑・让进军。可以看出拿破仑不知道英军躲在山丘后面而以为在蒙・桑・让村里面。波拿巴的第6师向乌各孟发起攻击,如果占领这里就能够切断英军通往海上的通道,拿破仑想把英军的后备兵力吸引到这里。下午1点第1,第2和第6军的大炮开始向英军中央炮击,拿破仑的目标是让第1军粉碎英军左翼后由东向西迂回包抄割断英军和普军的联系,最终把英军赶下海

乌各孟

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特曾经评论"滑铁卢奇妙之处在于谁都不知道它开始的准确时间"。威灵顿在文件中写道"10点左右拿破仑在乌各孟对我军展开猛烈攻击"。而其他史料显示攻击开始于11点30分

守卫乌各孟周围的有4个近卫轻步兵连,森林和果树园由汉诺威和拿骚第2团第1营驻守。波拿巴的第6师担任主攻,虽然波德万将军的第1旅赶走了森林和果树园中的守军但是指挥官波德万将军自己战死。波拿巴在骑马炮兵的支援下派索瓦伊埃将军的第2旅继续进攻,在英军皇家骑马炮兵曲射炮的反击下进展不大。法军炮兵向前移动压制英军炮兵,索瓦伊埃在炮兵协助下攻入北门。法军一部分士兵冲入庭院内部,英军关门消灭了这批法军。这里原本是主攻前的牵制攻击,结果战斗不断升级,弗瓦将军的第9师也加入了战斗,而另一方威灵顿也把第2和第3近卫步兵团投入乌各孟的防守。

乌各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午后,农舍周围被法军士兵重重包围。英军通过北面的壕堑向里面输送士兵和弹药。午后拿破仑命令对农舍实施炮击,除了教堂其余的建筑都遭到破坏,威灵顿命令英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农场。。国王直属德国人部队的迪尤・布拉旅从壕堑增援防卫,由于缺少高级军官的指挥战果并不理想。最终他们由英军第71步兵团救出。亚当将军的英军第3旅也前来增援,这下终于击退了雷尤将军的步兵和骑兵的进攻。直至战役结束法军都没有夺得乌各孟。

到达被罗伊斯部遗弃的炮兵阵地后,为了观察军情我站了约一分钟。看到的景象完全超越我想象。乌各孟和周围的森林包裹在战火之中。透过黑烟隐约可以看见法军士兵。周围到处是法军,他们军帽上飘动的红色羽毛显得十分耀眼。重装骑兵胸前的铠甲反射出耀眼的光芒。400门火炮的炮击造成双方大量伤亡。怒吼和悲号混杂在一起让人无法区别,这使我联想到喷发中的火山。步兵和骑兵的尸体散乱在周围令人感到窒息,我决定结束观察离开这里,我向军旗的方向移动,在广场的空地上集结着我的部队。

——马克利迪少校,英军第30团

乌各孟的作战原本是为了吸引威灵顿预备队的佯攻,结果却越打越大。实际上拿破仑和威灵顿都可能将这里看作是会战胜利的关键。拿破仑下午共往这里派了33个营,合计14,000人。同样威灵顿也向这个本来无法容纳大量人马的弹丸之地送来21个营共计12,000人,并且不断通过北面的壕堑供给弹药。即便在中央部面临法军炮火攻击的极大压力之下仍然向乌各孟提供支援。最后他自己也说"会战的胜利取决于是否能将乌各孟这扇门关紧"

我要求这个据点之后的皮克将军的近卫旅派兵扼守,指挥是麦克唐纳中校,接着是霍姆上校。虽然大量的敌军数度试图夺取这里,但是我们勇敢的士兵最大程度展示了他们的勇气,在终日的战斗中顽强守了下来,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威灵顿

法军步兵第一次进攻

法军中央炮列(grande batterie)由80门大炮组成。根据英军第2军军长罗兰德・希尔(Rowland Hill, 1st Viscount Hill)回忆法军首次炮击始与上午11点50分,其他史料记载为正午或下午13点30分。炮兵阵地离开英军比较远,只能看到荷兰军的一部分,英军剩余兵力部署在山丘后侧。下雨后地面很软,炮弹的弹跳效果不佳。拿破仑的命令是"惊吓敌人,使其士气低落",因此炮击没有给英军太多的损失。

下午13点左右,法军右翼4,5英里处的兰内尔(Lasne)村附近发现了普军,这里离滑铁卢主战场只要3小时的行军路程。拿破仑指示参谋长苏尔特元帅阿向格鲁希传令"立即赶到战场对普军发起攻击"。然而格鲁希元帅这时候受到的还是前日拿破仑"追击普军,用你的利剑刺向敌人背后"的指示正向瓦布鲁进军,离开滑铁卢有20公里远。

蒙・桑・让的炮声传来之后格鲁希元帅的部下毛利斯・杰拉鲁将军(Étienne Maurice Gérard)向其建议"应该向炮声的方向靠拢",可是格鲁希坚持拿破仑最后的命令向瓦布鲁的约翰・冯・帖鲁曼(Johann von Thielmann)中将的普军第3军发起攻击。由于格鲁希的错误判断,其手下33,000人的法军未能参加滑铁卢战役的主战场。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认为这是"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瞬间"。更加不可思议的是,13点苏尔特元帅向格鲁希派出的传令兵因为迷路直到晚上19点才到达。

下午1点过后德鲁隆将军的第1军率先发起攻击。齐奥将军的第1师担当左翼,中央是顿斯洛(François-Xavier Donzelot)将军的第2师和马尔科尼将军的第3师,右翼由丢里特将军的第4师担当,第1,2,3师排成密集队形,这样既缺乏机动性,也很难改变队形,反而便于英军炮击。只有丢里特将军的第4师排成前后间隔较大的冲锋队型。可能是下级军官误把命令中的分割(division)队形冲锋理解为师单位(division)冲锋的缘故。战后军事学家安德瓦内-安利・约密尼评价第1军的队形令人难以置信。

顿斯洛将军的第2师进攻拉・埃・桑特。先锋的1个团和正面的英军交火后,后续的团向两面展开,在胸甲骑兵团的支援下孤立了农场。奥拉尼埃公爵见状派汉诺威・留内布鲁克团前去解围。这支部队被躲在低地中的法军胸甲骑兵发现并击溃,这样法军就占领了拉・埃・桑特的山丘。法军第1军中央部队继续保持进攻态势以保护两边友军的侧翼。

下午1点30分德鲁隆将军命令剩余的3个师共14,000人发起进攻。法军在英军左翼1公里宽的战线上展开。英荷联军在这个方向的守军有6,000人。第一条防线由威廉・弗里德里克・冯・布兰德率领的(willem Frederik van Bylandt)荷兰,比利时第2师第1旅(高地旅)防守。第二条防线由汤姆斯・皮克顿(Thomas Picton)中将率领的英国和汉诺威部队,隐藏在高地后侧。这些部队在卡特尔・布拉之战中都受过损伤。并且阵地在战场中央位置山坡的前方直接处于法军炮兵的射程之下。战斗开始后他们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继续停留在危险的地方

荷兰高地旅受到法军炮火重创,高级军官基本战死,兵力损失达到40%而不得不留下比利时第7团殿后,主力从壕堑撤退

德鲁隆将军的第1军越过山坡立即遭到埋伏在山坡后皮克顿中将部队的弹雨袭击。但是法军8,000人对英军2,000人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法军成功突破了英军的中央部,德鲁隆左侧的英军开始溃退。皮克顿命令部队重新集结,但是不久就倒在法军的枪弹下法军在数量优势下先声夺人。

英军骑兵的突击

我军骑兵军官的战马忘我地疾速前奔。他们并未觉得自己身险境,没有任何的规避,完全没有克制也没有后顾的余地。

——威灵顿

英国第2龙骑兵团(Scots Greys)发起进攻

此时指挥英军骑兵军的帕杰特中将认为必须支援步兵部队,命令在高地后待命的爱德华・萨马赛特(Lord Edward Somerset)少将指挥的第1骑兵旅(1st Cavalry Brigade,别称近卫骑兵旅,Household Brigade)和由威廉・彭松贝(William Ponsonby)少将指挥的第2骑兵旅(2nd Cavalry Brigade,别称联合骑兵旅,Union Brigade)发起反冲锋。

经历20年的战乱之后欧洲大陆的战马骤减,结果1815年身为海洋国家的英国有同期最好的战马,他们也接受过相当优秀的剑术训练。但是和法军骑兵相比,英军重骑兵机动力相形逊色,态度狂妄傲慢,和步兵相比缺少实战经验。威灵顿也曾经指出英军骑兵没有战术能力

掉下壕堑的法军骑兵。
这段传说曾被维克多·雨果搬进他写的名著《悲惨世界》。其实壕堑不是很深,影响微乎其微

2个骑兵旅总兵力约2,000(满员2,651)。由47岁的帕杰特中将指挥,他只有几乎可以忽略的预备队。会战当天早上帕杰特召集手下的骑兵团长告诉他们在战场上自己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给他们的情况下,希望他们根据自己判断采取行动,"积极在运动中支援前线的友军"。这时帕杰特还很期待维安德鲁少将,微微安少将的荷兰比利时各骑兵部队能够提供支援。战后他对没有配备足够的预备队而感到后悔

英军第1骑兵旅越过英军步兵阵地,把已经翻越高地的法军骑兵发起冲击。防守德鲁隆将军左翼的胸甲骑兵被冲散赶入了壕堑。壕堑成为了陷阱,英军骑兵紧追法军骑兵把他们向东面压迫。一部分法军胸甲骑兵因为陡坡而发生混乱,被夹在步兵当中动弹不得,此时英军第95步兵团在壕堑北侧射击,萨马赛特在背后追击。萨马赛特如此记录。

马刀砍在骑兵的胸甲上发出宛若敲击炉罐般的响声。

——爱德华・萨马赛特

第1骑兵旅左翼的团击溃了法军第2师第2旅(奥拉鲁将军)。英军司令部试图将他们召还,可是他们继续前进,冲过了拉・埃・桑特直到撞到法军第1旅(修米特将军)。

苏格兰骑兵查尔斯・爱华特(Charles Ewart)夺取法军第45团的军旗

左翼第2骑兵旅也越过自军步兵队列发起反击,这时第92步兵团有部分士兵跟着骑兵一同发起冲锋。中央左侧的第2龙骑兵团(Scots Greys)夺取了法军第1师第2旅(普鲁琼瓦将军)第105团的军旗。第6龙骑兵团(Inniskillings)也击溃了法军第1师(齐奥将军)手下的部队,第2龙骑兵团也夺取了第3师第2旅(库尔尼埃将军)第45团的军旗。但是英军左侧的丢里特(Pierre François Joseph Durutte)将军的法军第4师迅速组起方阵击退了第2龙骑兵团。

和第1骑兵一样,第2骑兵旅也失去指挥难以收兵。第2龙骑兵团的指挥官詹姆斯・哈密尔顿(James Hamilton)命令手下继续进攻,突入了法军炮兵阵地。由于时间紧迫第2龙骑兵团没有时间破坏俘获的法军大炮只能尽量杀伤和驱散法军炮兵,结果导致法军无法运用火炮

于是拿破仑立刻命令弗拉林涅和托拉巴萨的2个胸甲骑兵旅和第1军的轻骑兵师下面的2个枪骑兵(Chevau-léger)团发动反击。英军骑兵已经精疲力尽,在法军骑兵的反击下立刻陷入窘境,第2骑兵旅被击溃,第1骑兵旅被保卫。威灵顿也派维安德鲁少将的轻龙骑兵队微微安少将的荷兰比利时的轻龙骑兵和托力普少将的荷兰比利时持枪骑兵前去解救。这次骑兵突击英荷联军共损失2,500人

第2骑兵旅的将校和士兵蒙受了重大的伤亡,旅长威廉・彭松贝和第2龙骑兵团长哈密尔顿上校阵亡。第1骑兵旅第2骑兵团(Life Guards)的弗拉上校也阵亡。突击时最右翼的第1骑兵团(Life Guards)和皇家近卫骑兵团(Blues)由于指挥系统完好只有很少的伤亡。目击第8比利时轻骑兵团战斗的人形容这是一次"疯狂的勇气"

20,000名以上的法军投入了这次战斗。法军不光损失了很多士兵(3,000名法军被俘)更失去了宝贵的时间。普军已经出现在法军的右翼。拿破仑不得不分出罗巴乌(Lobau)将军的第6军外加2个骑兵师15,000人去抵御普军。这样除了近卫军拿破仑已经拿出了全部的后备力量,现在他的兵力已经处于劣势。

内伊元帅的骑兵攻击

下午3点30分拿破仑命令内伊元帅接替德鲁隆将军指挥第一军,严令他必须夺下拉・埃・桑特,内伊接手了第1军剩余的2个旅向拉・埃・桑特发起进攻。

内伊元帅发觉英军中央部兵力有所松动,他觉得机不可失于是在下午4点发起突击。其实英军不过是运送伤员和俘虏,并没有撤退。德鲁隆将军的部队久攻不下之后留给内伊的只有为数不多的预备队,其他步兵要么在乌各孟胶着,要么调往右翼防守普军。因此内伊只能靠骑兵去突击英军中央部。

第一波攻击由米要(Édouard Jean Baptiste Milhaud)将军的第4骑兵军的胸甲骑兵和迭涅埃特(Charles Lefebvre-Desnouettes)的近卫轻骑兵师共4,800人组成。这次进攻过于性急没有步兵和炮兵的掩护

英军步兵排成20个方阵抵御骑兵的冲击。每个方阵大约由500人组成,最外圈的士兵蹲下,内圈士兵站立射击。方阵对炮击和步兵的攻击很脆弱,然而对骑兵的冲击却相当有效。战马畏惧步兵的刺刀无法从侧面无法靠近方阵。威灵顿命令法军骑兵接近的时候炮兵就退入方阵,法军骑兵退却的时候炮兵回到战位轰击法军

以下是英军步兵面对法军骑兵冲锋的描述。

下午4点左右,法军炮击停止,我们目睹了法军骑兵的大集团进攻。如此雄壮的场面让人终生难忘。法军长长的马队如同大海的波浪一般压了上来,他们不断前进,阳光照射在骑兵胸前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随着他们的接近,能够听到如同雷鸣般的马蹄声,地面都为之颤动。似乎谁也抵挡不了这样的冲击。他们是赫赫有名的胸甲骑兵,由经历过欧洲各次大战的老兵组成。眨眼骑兵就冲到离我们只有20英尺的地方,高呼著"皇帝陛下万岁"(Vive l'Empereur!)。我们的军官下达了"瞄准骑兵"的命令,站在最前面的士兵蹲下,用刺刀组成钢铁似的墙壁,我军团结在一起面对着胸甲骑兵发狂的进攻。

——李斯・哈维尔・格雷诺近卫步兵上尉

这样的骑兵冲锋只能起到心理上的威慑作用。本应该用炮兵轰散步兵的阵形,然后用骑兵冲击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滑铁卢战役中法军的骑兵和炮兵的协调只能用拙劣来形容。英军部队在法军的炮火射程之外,法军炮兵根本无法给自己的骑兵有效的支援。

这次突击中英军处在法军的炮兵视线外的山坡另一侧,因此受到炮击的损失很小。只要保持方阵队形不陷入混乱,骑兵也无法攻破。法军骑兵反复攻击方阵未果反而不断遭到英军炮击,和英军剩余骑兵的反击。至少有一组炮兵没有遵守威灵顿的命令退入方阵。皇家骑马炮兵(Royal Horse Artillery)的马萨(Cavalié Mercer)上尉认为自己阵地左右的方阵能够有效掩护自己的阵地,因此在战斗中使用9门6磅炮坚持向法军平射,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我等他们的马队距离我的阵地只有50到60英尺远的时候才发令"射击!"。炮火达到了惊人的效果。炮弹不但使敌人的先锋全部倒下,更穿入他们的队形给全体造成混乱,所有的大炮不断轰击,法军的人马宛如被割草一样。

——皇家骑马炮兵(RHA)

不知道出于何种理由法军占领英军炮兵阵地后没有破环英军的火炮。这样等法军撤退时躲入方阵中的英军炮兵迅速返回阵地向法军发炮。内伊组织了4次攻击都未能突破英军的方阵。此时普军已经接近法军的右翼,拿破仑必须尽快解决英军,因此继续攻击英军的中央。

米要和迭涅埃特的剩余兵力加上格鲁曼将军第3骑兵军由盖特(Claude-Étienne Guyot)将军指挥的近卫重骑兵师,总兵力数达到67个骑兵团9,000人。格鲁曼将军认为这样的进攻毫无意义而拒绝继续增加兵力投入,而内伊则认为兵力尚有不足,要求格鲁曼投入精锐的短枪骑兵旅。

内伊又发动了8次突击,英军有个方阵遭受到23次攻击,但和前面一样法军炮兵连一个团都没有加入进攻,英军也没有一个方阵被攻破,内伊的攻击再次受挫。自己遭受莫大的损失却没有显著的战果,法军骑兵反复无意的消耗自身的实力。当时的指挥官习惯在第一线勇敢地冲锋,所以法军的指挥官的人员损失相当惨重。法军师长4人负伤,旅长1人阵亡,9人负伤。士兵的伤亡更加不计其数,6月15日近卫掷弹骑兵团(Grenadiers à Cheval)有796人,至6月19日只剩462人,近卫龙骑兵团(l'Impératrice Dragons)的816人中也损失了416人

至此内伊终于意识到光靠骑兵无法取胜,只有多兵种协调才能成功。于是从雷尤将军的第2军抽调了巴修留将军的第5师和弗瓦将军的第9师的一个团共6,500人,加上骑兵中残余部队重新卷土重来。攻击仍旧是先前的老路。这次被帕杰特中将的英军骑兵击退。然而由于人数不够英军骑兵也没有突破法军的步兵。巴修留将军的第5师和弗瓦将军的第9师一部以及其支援下的骑兵在英军炮兵和第3旅的火力下损失惨重,不得不后撤。法军骑兵对英军的杀伤还不及炮兵的战果。英军除了最左翼的第4骑兵旅和第6骑之外骑兵尽数出动也遭到相当的损失。英军的处于危急状态唯一参战的汉诺威骑兵部队团也在战斗中逃跑。在逃往布鲁塞尔的路上甚至散布了英军溃败的假消息

The storming of La Haye Sainte by Knötel

内伊进攻的时候德鲁隆将军的第1军以第13步兵团为先导再次对拉・埃・桑特发动攻击。拉・埃・桑特由国王直属德国人部队(KGL)守卫,英军忙于其他方面的战斗没有余暇顾及这里的弹药补给,在法军猛烈攻击下国王直属德国人部队不得不退却,400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42人。

占领拉・埃・桑特之后内伊立即组织骑马炮兵向英军方阵发射射程较短的葡萄弹。击溃了英军第27,30和73步兵团。战局似乎朝着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只要再继续攻击英军就会全线崩溃,然而内伊手上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内伊向拿破仑请求增派更多的后备兵力,此时法军已经和普军的先头部队接火,拿破仑对内伊派来的通讯兵喊"让我再调更多的兵力!?我从哪里去调?他以为我会生出来吗?"。其实这时拿破仑还有15个团的皇帝近卫军,而他却错过了这次最后的良机。

威灵顿重整兵力填补战线上的漏洞,他不断激励自己的士兵们"一定要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也决不后退,挺过现在最艰难的时刻就一定可以获救"。

普军的增援

下午4点比耶罗中将的普军第4军和法军的前哨部队展开交火。他的进攻方向是普朗斯诺瓦,普军想将这里作为跳板迂回到法军后方。布吕歇尔元帅认为通过巴黎森林的时候为了确保自己右翼的安全必须占领弗里歇鲁孟。当日早晨10点布吕歇尔向威灵顿通报的时候也达成一致,如果英军中央遭到法军的攻击,普军会接手弗里歇鲁孟的防守

下午4点30分许比耶罗中将注意到通往普朗斯诺瓦的道路洞开。此时法军骑兵正达到进攻的高潮,在弗里歇鲁孟至拉・埃伊英军左侧一线只有第15旅在监视这里的拿骚军队。拿破仑派罗巴奥将军的第6军前往堵截比耶罗中将的普军第4军。普军第15旅用白刃战赶走了弗里歇鲁孟的法军,并在这里用12磅炮轰击法军,支援向普朗斯诺瓦的进攻。第6军不得不向普朗斯诺瓦撤退,后撤过深结果造成法军唯一的退路,沙勒罗瓦至布鲁塞尔的道路直接处于普军的威胁之下 

普军组织希拉将军的第16旅外加6个营投入普朗斯诺瓦的战斗。拿破仑也派出新编近卫队8个营增援大队罗巴奥。在新编近卫队德反击之下法军暂时巩固了普朗斯诺瓦的防守,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再度易手。拿破仑立即增派了2个由老兵组成的近卫队营,激战之后普朗斯诺瓦又回到法军手中。然而普军似乎打不光一样,晚上6点30分比鲁西中将的第2军15,000名士兵到达战场,和比耶罗中将的第4军主力会师准备下一次的攻击

晚上6点时分,茨坦因中将的第1军20,000人也到了奥昂森林附近。英军的联络官缪富林克造访了第1军。普军前锋第1旅观察了英军拿骚部队和先期到达的普军第15旅和法军的战斗甚为担忧。认为英军处于崩溃的边缘,怕第1军也被卷入崩溃,打算和英军保持一定距离从靠近普军第4军一侧通过。缪富林克指出英军崩溃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强烈要求第1军支援英军左翼。茨坦因中将被他说服按照原定计划接手英军左翼防守,这样威灵顿能够腾出手来全力抵抗法军在中央部的进攻

接手英军左翼之后的普军第1军从帕布洛特攻击法军,晚上7点30分,法军的战线呈现出马蹄形的不利态势。战线左端是久攻不下的乌各孟,右面是处于普军威胁之下的普朗斯诺瓦,中央是普军刚接手的拉・埃伊。丢里特将军的法军第4师在弗里歇鲁孟至拉・埃伊的突出部勉强构筑起防线,但是无法抵挡普军第24团的进攻退守索姆朗。第24团追击受挫,汇合休利森(Schützen)来复枪团和第1后备(Landwehr)团再次发起进攻。这次攻击一度逼退法军,但是法军依靠帕布洛特剩余的房屋死守。第24团和自己右翼的英军高地团在第13后备团和骑兵支援下夺取了帕布洛特。接着第13后备兵团和第15旅联手又占领了弗里歇鲁孟。丢里特的第4师担心茨坦因中将的第1军骑兵予备队的突击给自己造成无谓的损失,撤离了战场。这样普军第1军向普朗斯诺瓦更接近了一步。

皇帝近卫队的突击

法军占领拉・埃・桑特之后英军中央部暴露在法军面前,普朗斯诺瓦的局势得到缓和。拿破仑决定投入无敌的皇帝近卫队击溃当面的英军以扭转战局。这次进攻在军事史上也相当有名。晚上7点30分法军突破英军中央拉英军和普军之间的距离。具体由哪支部队首先发起冲锋不是很明确,估计不是近卫队中的掷弹兵和猎步兵而是5个普通营。近卫队3个老兵营虽然做好第二波攻击准备,但是最终还是作为预备队没有投入进攻

我看到皇帝陛下亲自指挥的4个团到达战场。皇帝陛下希望用这些部队能够突破敌军的中央。皇帝陛下命令我率领这支从军官到士兵都充满豪气无坚不摧的军队。然而这些士兵并没有体现出持久战的能力。几乎很短的时间之后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内伊元帅

3,000法军近卫军士兵在英军葡萄弹和散兵的阻击下前进到拉・埃・桑特西侧,然后在这里分兵向三个方向挺进。其中两个掷弹兵营突破了英军第一条防线,英军派谢赛(David Hendrik Chassé)将军的荷兰比利时第3师去堵住缺口,英军同时在侧面炮击法军,在人数优势下第3师的突击粉碎了法军卫掷弾的进攻

西侧英军美兰德(Peregrine Maitland)少将指挥的第1近卫旅1,500人伏地躲避法军炮火,等法军第二波2个近卫猎步兵营接近立刻站起集中火力射击。法军猎步兵营阵形被打乱。英军突击法军展开白刃战。法军第三波近卫猎步兵营赶上增援。英军近卫兵后撤,法军近卫猎步兵随后追赶,但是科本(John Colborne)中校率领的第52步兵团从侧面攻击法军。法军第三波冲锋又告失败

最后连皇帝近卫队也不得不退却,消息从前线传来,法军陷入混乱。一片"近卫队撤退啦。救命啊!"(La Garde recule. Sauve qui peut!)之声。而此时,威灵顿骑着爱马哥本哈根挥舞著自己的军帽命令英军全线发起反攻"孩子们,放手大干吧"(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英军冲出阵地向法军冲去

残存的法军近卫队士兵向拉・埃・桑特南侧败退,那里还有3到4个营法军。亚当(Frederick Adam)的第3旅和汉诺威军预备队奥斯纳布利克团以及维安德鲁少将和微微安少将的骑兵旅从右路发起突击,皇帝近卫队也失去控制。左翼的皇帝近卫队向拉・贝尔・阿利安斯退却。英军向法军劝降,法军军官高呼"近卫军宁死不降!"(La Garde meurt, elle ne se rend pas!)。另外一句更简单的是"屎"(Merde!)。

普朗斯诺瓦陷落

普军第5,第14和第16旅对普朗斯诺瓦开始当天的第三次攻击。村中的教堂着起了火,法军阵地中心的教堂周围到处散乱著士兵的尸体。5个中坚近卫队营在支援新编5个近卫队,和罗巴奥将军的残存部队作著艰难的防御。防守普朗斯诺瓦的要害是南侧的森林,比鲁西中将的第2军2个旅会同第4军进攻这里。普军第25团把法军第1近卫掷弹兵团第2营从这里驱逐了出去。此日普朗斯诺瓦5度易手,最终普军取得了控制权。近卫队开始有秩序地退却,但是不久队伍即被落荒逃窜的友军冲散。

普军第4军穿过普朗斯诺瓦后遇上了被英军追击的法军散兵。普军怕误伤英军停止射击。和皇帝近卫队一起留下没有退却的法军被残杀。普朗斯诺瓦的攻防伤亡没有确切的资料,但是可以确信在这场战斗中法军第6军和新编近卫师军官的死伤人数达到3分之1。

虽然有着伟大的勇气和耐力,在村里战斗的皇帝近卫队还是出现了动摇的征兆。教堂已经起火,红色的火柱从窗子和洞开的门中向上升腾。士兵们在逐家逐户展开白刃的争夺周围一片混乱。冯・比茨莱本少校机动到皇帝近卫队的侧面和背后,法军开始恐慌。库留佐(Jean-Jacques Germain Pelet-Clozeau)将军的近卫猎步兵试图断后。余下的皇帝近卫队无秩序地逃跑,大量的大炮,其他装备以及运送弹药的马车被丢弃。普朗斯诺瓦的丢失意味着法军失去了退路。与战场其他地方不同,这里听不到"救命!"(Sauve qui peut!)。取而代之的是"守护军旗!"(Sauvons nos aigles!)的怒吼。

——普军第4军第24团战史

溃败

希尔(Rowland Hill, 1st Viscount Hill)将军向皇帝近卫队最后的残兵劝降

法军的左翼,右翼和中央全部被击溃。只剩下留在拉・贝尔・阿利安斯保护拿破仑的最后两个近卫队营。拿破仑试图在这两个营后面集结溃逃的法军,为了延缓英军骑兵的追击这两个营起先排成方阵分别配置在拉・贝尔・阿利安斯的两侧。然而一切都是徒劳,胜负已定在参谋的劝说下,拿破仑撤走了这两个营。

皇帝近卫队的方阵在亚当少将的第3旅突击下撤退普军正在同其他法军部队交战。在夜幕下这两个方阵撤离战场时尚能保持整齐的队形,但是法军的大炮等辎重装备尽落英军之手。即便如此皇帝近卫队也被数千溃败的法军淹没。损失较小的普军追击逃跑的法军,普军参谋长普洛斯中将称之为"月光下的狩猎",追击一直持续到深夜。一共俘获法军大炮78门,和2,000多名士兵,其中包括多名法国将军

我们留下四个由老兵组成的近卫队断后。这些勇敢的掷弹兵在敌人的优势兵力下节节败退,最终完全被歼灭。此时这些军人开始调转身逃跑,由军队变成了混乱的民众。即便如此这并不是溃败,没有人像坊间流传的那样呼喊"救命!"(sauve qui peut)。

——内伊元帅

战后

在切尔西荣军医院(Royal Hospital, Chelsea)阅读滑铁卢胜利战报的退役军人

法军阵地中央高地上的建筑是拉・贝尔・阿利安斯(La Belle Alliance)农场。普军向着这个能俯视整个战场的地方进军。会战中拿破仑在此发号施令,幻想着胜利。这也是他梦想破灭的地方。在夜幕中,很幸运布吕歇尔元帅和威灵顿公爵再次相见,他们作为最后的胜利者接受士兵们崇高的敬礼。

——普洛斯将军

晚上9点威灵顿公爵同布吕歇尔元帅的会面在拿破仑曾经的大本营举行。布吕歇尔建议本次战役以拿破仑大本营的所在地同时也含有"同盟"(alliance)意味的拉・贝尔・阿利安斯(La Belle Alliance)来命名。威灵顿公爵更倾向于使用英语发音因此选择了离此尚有一段距离的滑铁卢来命名,所以在英语国家这次战役被称为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而在德语国家则被称为拉・贝尔・阿利安斯战役(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

战役中威灵顿公爵的英军死伤17,000人,失踪10,000人,布吕歇尔的普军死伤7,000人,其中810有人出自比耶罗的普军第4军第18团,他们参加了弗里歇鲁孟和普朗斯诺瓦的两次攻防战,该团在本次战役中共获得33枚铁十字勋章。拿破仑的法军伤亡人数达到40,000,损失大炮220门。

6月22日早上我前往战场。在滑铁卢村南面蒙・桑・让的高地上望下观望。那光景让人毛骨悚然,令我的胃感到很不舒服。我只想早点离开此地,那是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惨状,大量的尸体以及众多的伤员,他们的腿骨粉碎而无法行走。很多人在伤痛和饥饿的双重折磨下等待生命的最终时刻。英军不得不用马车将外科医生运到伤员的身边。英军和法军的伤员面临同等的惨状。

——W・E・弗拉伊少校,《After Waterloo: Reminiscences of European Travel 1815–1819》

格鲁希元帅的部队在瓦布鲁击败了约翰・冯・帖鲁曼将军指挥的普军后,于6月19日10点30分整队撤退,其代价是33,000人的法军兵力未能参加滑铁卢的主战场。

拿破仑经沙勒罗瓦逃回法国,在这里他给在巴黎留守的哥哥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写了份比较乐观的报告,指示约瑟夫重建军队,然而他的使命已告终结。6月20日拿破仑在幕僚的催促下离开军队返回巴黎。拿破仑仍旧指望继续执政,想解散议会取得独裁,但议会斥责拿破仑是叛国并要求其退位。

威灵顿公爵在6月19日写了详细的战报送回本国,英国获胜的消息6月21日传到英国,次日登上了伦敦的报纸。伦敦的证券市场瞩目著滑铁卢的胜败。提前知道消息的纳坦·迈尔·罗特席尔德起初抛售公债,引诱做空,然后大量购入贬值后的公债,等胜利的消息正式发布后大大赚了一票。

威灵顿公爵和布吕歇尔元帅向巴黎追击法军。6月24日拿破仑第2次宣布退位,由约瑟夫·富歇组织看守内阁。7月3日,普军在伊西之战(Battle of Issy)中击败了战争大臣达武元帅指挥的法军,拿破仑战争就此落上帷幕。

拿破仑想逃亡北美,但是英军封锁了法国所有的港口。结果7月15日拿破仑在英军战列舰柏勒洛丰号上向英军梅德兰上尉投降(Frederick Lewis Maitland (Rear Admiral)。

摄政王殿下–由于我而造成祖国分裂并使我国成为欧洲各国的敌人,现在我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允许我如地米斯托克利那样,得到贵国人民的宽恕(m'asseoir sur le foyer)。我恳求摄政王殿下给与我法律上的保护,让我在最强大最讲信誉的敌国加护下有个栖身之地。

——拿破仑

部分法军占据各地的要塞继续抵抗,9月13日隆格维陷落,战争划上了休止符。11月20日各国和法国签定了巴黎条约,路易十八再次复位。拿破仑要求在普利茅斯居留,但是没有被批准,结果流放到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一直到1821年5月5日死去

战后保皇党清算了拿破仑的侧近。12月内伊元帅被处决,参谋长苏尔特元帅和战争大臣达武元帅等30多名军人入狱或流放。

英军第1近卫旅第1近卫步兵团因为击败了法军的皇帝近卫军掷弹兵而被授予掷弹兵步兵团(Grenadier Guards)的称号,并且配以掷弹兵的熊皮高帽沿用至今。英军近卫骑兵旅也因为打败了法军的胸甲骑兵而在1821年被允许使用胸甲。法国枪骑兵在战役中的运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1816年英国将4个轻骑兵团改编为枪骑兵

战后威灵顿公爵两度出任陆军总司令和英国首相,同时也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活跃于历史舞台。英军骑兵指挥帕杰特中将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腿,1846年晋升为元帅。英军第1军军长奥拉尼埃公爵1840年成为荷兰国王威廉二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普军第4军骑兵预备队的指挥官威廉大公,他后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

威灵顿公爵的幕僚在战役中几乎死伤殆尽。他的秘书拉格兰男爵(FitzRoy Somerset, 1st Baron Raglan)在本次战役中失去了右手,后来著名的男爵袖(Raglan sleeve)就是以他的命名。他此后也担任英军陆军总司令并指挥了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 - 1856年)。

此后滑铁卢(Waterloo)作为惨败的同义词加入词典。为纪念这次胜利1848年伦敦将新建的火车站命名为滑铁卢车站,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连接巴黎伦敦的高速列车欧洲之星即从这里始发。为此法国方面曾数次要求英国更改站名未果2007年英国国内高速铁路完工,才将欧洲之星的始发搬迁到圣潘克拉斯火车站

普军总司令布吕歇尔元帅年事已高,当年功成身退,1819年77岁时去世。普军参谋本部的核心参谋长普洛斯中将晋升为元帅,然而他先进的战术思想受到普军内部保守体制的排挤。以《战争论》而著称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普军第3军担任参谋,后来研究这这场战役写了《1815年的法国战役》一书流传后世。

19世纪著名的军事学家约米尼将军认为拿破仑的法军在滑铁卢的败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布吕歇尔的援军来的恰到时机,这要归功于格鲁西元帅拙劣的战略眼光。第二要赞赏英军顽强的忍耐力以及指挥官的冷静。第三恶劣的天气也帮了英军大忙,泥泞的地面迟缓了行军速度,并且推迟了法军进攻开始的时间,使得普军的增援能够及时赶到。第四法军第1军令人难以置信的密集队形,使他们的进攻难以奏效。

——安东莞·亨利·约米尼

此外在里尼战败后普军在短短的一天内重新集结整合,统一的军事训练以及军衔制度也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古战场

现在战场地形与1815年已有不同。会战的次日就陆续有一些人前来参观,梅萨上尉在6月19日的书信中写道"一架马车从布鲁塞尔逡巡而来,车上满载观光的游客"。1820年,荷兰国王威廉姆一世命令在他儿子奥拉尼埃公爵(威廉姆二世)负伤的地点建立一座纪念碑。于是在英军防线的中央处用300,000立方米的泥土堆起了这个狮子之丘(Lion's Hillock),因此英军防线南侧的小高地被清除了。

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中曾经如此描述。

如同人们所知拿破仑和威灵顿会战之地是由有一些小山坡的平地组成,现在已经和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大不相同。那个曾经夺去人们所有记忆的令人厌恶的场所已变得面目全非。这段历史也失去了它真实的面目,使人难以辨别它原本的痕迹。为了这里所带来的荣耀,人们改变了它的一切。二年后当威灵顿再次造访这里时惊呼"我的战场完全变样了。"现在狮子铜像矗立之处,使去尼布鲁方向的坡度变小,并使前往日那普方面的道路成了一个断崖。从日那普到布鲁塞尔道路两边那巨大的坟丘可以推算出那断崖的高度。这两个巨大的坟丘左边埋葬著英军士兵,右边埋葬著普鲁士士兵。但是却没有法军的坟墓。对法军来讲,整个平原都是他们的墓地。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会战中其他的场所基本保持了原貌。其中包括布鲁塞尔,沙勒罗瓦街道东侧的农庄,乌各孟,拉・埃・桑特以及拉・贝尔・阿利安斯等地的建筑。

"狮子之丘"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纪念设施。布鲁塞尔,沙勒罗瓦街道和布莱恩・拉鲁,奥海茵街道的交叉路口是英国,荷兰,汉诺威,以及德国人义勇军士兵的墓地。皇帝近卫军最后的抗争之地树立了一个纪念碑,被命名为"受伤的鹰"The Wounded Eagle)。普军的战殁者纪念碑树立在曾是普军的炮兵阵地的普朗斯诺瓦。普鲁塞尔市内的马丁教堂有丢埃玆姆(Guillaume Philibert Duhesme)将军的墓。埃白热(Evere)的墓地有埋葬著17位战死的英军军官的"英国人纪念碑"(British Monument)。

  • 会战中拿破仑司令部所处的拉・卡又(Le Caillou)农场

  • 英军俘获的法军6磅野炮(Canon de 6 système An XI)
    收藏于伦敦塔

注释

参考来源

  1.  Hofschröer 1999,第68-69页.
  2.  Hofschröer 1999,第61页 cites Siborne's numbers.
  3.  Hamilton-Williams 1994,第256页 gives 168,000.
  4.  Barbero 2005,第75–76页.
  5.  Hamilton-Williams 1994,第256页
  6.  Chesney 1907,第4页.
  7.  Barbero 2006,第312页.
  8.  Barbero 2005,第420页.
  9. 9.0 9.1 Barbero 2005,第419页.
  10.  Timeline: The Congress of Vienna, the Hundred Days, and Napoleon's Exile on St Helena, Center of Digital Initiatives, Brown University Library
  11.  Hamilton-Williams 1993,第59页
  12.  Siborne 1990,第82页.
  13.  Longford 1971,第508页
  14.  Chesney 1907,第136页。
  15.  Wooten 1992,第11页
  16.  Wooten 1992,第12页
  17.  Nofi 2004,第301-314页
  18.  Longford 1971,第485页
  19.  Barbero 2005,第75-76页
  20.  Longford 1971,第484页
  21.  Nofi 2004,第323-324页
  22.  Nofi 2004,第314-324页
  23.  Hofschröer 2005,第59–62页
  24.  Nofi 2004,第324-331页
  25.  Barbero 2005,第78-80页
  26.  Barbero 2005,第149页
  27.  Parry 1900,第58页
  28.  Barbero 2005,第141,235页。
  29.  Barbero 2005,第83–85页
  30.  Barbero 2005,第91页
  31.  Longford 1971,第535,536页
  32.  Nofi 2004,第187页
  33.  Barbero 2005,第141页
  34.  Longford 1971,第547页
  35.  Roberts 2001,第163–166页。
  36.  Barbero 2005,第73页
  37.  Roberts 2001,第32页。
  38.  Longford 1971,第548页
  39.  Nofi 2004,第191-193页
  40.  Bonaparte 1869,第292-293页
  41.  Barbero 2005,第95–98页
  42.  Roberts 2005,第55页。
  43.  Fitchett 2006,Chapter: King-making Waterloo
  44.  Barbero 2005,第113–114页
  45.  Nofi 2004,第193-198页
  46.  Barbero 2005,第298页。
  47. 48.0 48.1 Creasy 1877Chapter XV
  48.  Longford 1971,第552–554页
  49.  Barbero 2005,第305,306页
  50.  Roberts 2005,第57页。
  51.  Booth 1815,第10页
  52.  Fitchett 2006,Chapter: King-making Waterloo
  53.  Barbero 2005,第130-131页
  54.  Barbero 2005,第136页
  55.  Barbero 2005,第145页
  56.  Nofi 2004,第202页
  57.  Barbero 2005,第166-168页
  58.  Nofi 2004,第205页
  59.  Barbero 2005,第177页
  60.  Nofi 2004,第207-208页
  61. 62.0 62.1 Barbero 2005,第85-187页
  62.  Wooten 1992,第51页。
  63.  Nofi 2004,第220页
  64.  Frederick Stovin (ADC to Sir Thomas Picton) Glover 2004,Letter 16
  65.  Siborne 1891,Letter 5
  66.  Barbero 2005,第426页
  67.  Siborne 1990,第410,411页
  68.  Houssaye 1900,第182页
  69.  Barbero 2005,第198–204页
  70.  Barbero 2005,第211页
  71.  Nofi 2004,第208-209页
  72.  Barbero 2005,第219-223页 Siborne 1990,第329,349页
  73.  Nofi 2004,第214-216页
  74.  Nofi 2004,第218-219页
  75.  Weller 1992,第211,212页
  76.  Adkin 2001,第252,361页
  77.  Nofi 2004,第219-220页
  78.  Nofi 2004,第222-224页
  79.  Adkin 2001,第356-359页
  80.  Nofi 2004,第225-227页
  81.  Weller 1992,第114页
  82.  Houssaye 1900,第522页
  83.  Nofi 2004,第234页
  84.  Beamish 1995,第367页。
  85.  Nofi 2004,第235页
  86.  Nofi 2004,第237-239页
  87.  Nofi 2004,第227页
  88. 90.0 90.1 Hofschröer 1999,第116页
  89.  Hofschröer 1999,第95页; Chesney 1907,第165页
  90.  Hofschröer 1999,第117页
  91.  Nofi 2004,第228页
  92.  Hofschröer 1999,第122页
  93.  Nofi 2004,第232页
  94.  Nofi 2004,第230页
  95.  Hofschröer 1999,第125页
  96. 98.0 98.1 Hofschröer 1999,第139页
  97. 99.0 99.1 Hofschröer 1999,第140页
  98.  Hofschröer 1999,第141页。
  99.  Booth 1815,第73,74页
  100. 102.0 102.1 102.2 Chesney 1907,第178,179页
  101.  Nofi 2004,第245-246页
  102. 104.0 104.1 104.2 Parry 1900,第70页
  103.  Hofschröer 1999,第144-145页
  104.  Hofschröer 1999,第145页
  105.  Hofschröer 1999,第149页
  106.  Nofi 2004,第252页
  107.  Hofschröer 1999,第150页
  108.  Booth 1815,第74页
  109.  Booth 1815,第23页
  110.  Hofschröer 1999,第151页
  111.  Nofi 2004,第253页
  112.  Nofi 2004,第224-225页
  113.  伦敦宪报》,第17028号,页1213,22 June 1815。19 May 2010查阅。
  114.  Hofschröer 1999,第274-276,320页
  115.  Nofi 2004,第256页
  116.  Nofi 2004,第285页
  117.  BBC News-UK-Waterloo insult to French visitors. BBC. [2012年9月13日].
  118.  Nofi 2004,第116页
  119.  Jomini 1864,第223,224页
  120.  Nofi 2004,第297页

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