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

Paris Michelin Restaurants - the Michelin Guide

 

Guy Savoy Top class comfort restaurantExceptional cuisine, worth a special journey

Address
18 r. Troyon F - 75017 Paris 17
Display Special offer reserved for ViaMichelin users
Phone
0143804061
Fax
0146224309
E-mail
reserv@guysavoy.com
Site
http://www.guysavoy.com
Name of owners
Opening times
Closing: monday, saturday lunch, sunday. Contact the establishment to check this information.
Meal prices
Menu: 330€/ 360€ - Carte: 185€/315€ A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wine list
Cuisine
creative
Facilities
Remarks
Simplicity and sophistication, childhood memories and inventiveness, delicious dishes and rigorous preparation... Such is the philosophy of Guy Savoy, a generous and aesthetically minded chef. He defines cooking as 'the art of transforming ingredients laden with history into joy'! Be awar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is due to move to the Hôtel de la Monnaie in the heart of Paris in 2014.
Specialities
Huîtres en nage glacée et deux nouvelles préparations. Saumon figé sur la glace, consommé brûlant et perles de citron. Boule noire.
Local wines
Facilities
No dogs allowed Air conditioning Restaurants offering valet parking (tipping customary) Private dining rooms Reserved for non-smokers in all or part of the establishment
Things to know
Credit cards
American Express credit card Diners Club credit card Visa credit card Master Card (Eurocard) credit card
How to get there
Nearest Underground station Charles de Gaulle-Etoile

Paris Michelin Restaurants - the Michelin Guide

楊崢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崢[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Confusion grey.svg

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梁琤俞琤

楊崢
(英文)Vanessa YEUNG-Tsang

本名
楊崢

出生
1972年1月23日 (1972-01-23)(42歲)
上海市

身高
5英尺9英寸(1.75米)

髮色
深棕色

瞳色
深棕色

三圍
34"-25"-35";
87-64-89.5

女裝尺碼
美國:6,歐洲:38

經紀公司
Primo Model Management Ltd.

楊崢(1972年1月23日-,Vanessa YEUNG-Tsang),於上海出生,她是著名的香港模特兒,亦是專欄作家電台電視節目主持及形象指導,她是黃宗澤的前度女友[1]

目录

[隐藏

簡歷[编辑]

模特兒[编辑]

楊崢於初級中學時透過朋友介紹開始接拍廣告,於1995年超級模特兒大賽奪冠而投身模特兒行業,其後於嶺南大學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其後設計師譚燕玉邀請她到美國紐約演出,獲得美國第二大經理人公司Ford簽約成為旗下模特兒,她亦因而遷往紐約居住,同時定期出席在巴黎倫敦米蘭舉辦的時裝週,她曾經演出愛馬仕香奈兒及Sophia Kokosaiaki等時裝表演。

她其後回到香港,定期參與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時裝節和多個牌子的時裝展覽,同時擔任主持。

影視[编辑]

除了在天橋上穿梭,楊崢亦參與主持及電影演出,她曾經為多個節目主持及參與多套電影拍攝,於2003年首次為亞洲電視主持資訊節目《開心大發現》,從而踏足演視圈。她於2006年參加電視節目《美女廚房》,在「天堂地獄爭霸戰」中取得第二名,之後為無線電視主持多個生活、美食和資訊節目,於2006年及2008年主持《更上一層樓》、於2007年主持《蔡瀾逛菜欄》及於2010年主持《中華福地》等。2013年10月,她為now寬頻電視主持《星級生意經》,專訪名人嘉賓經營生意的心得。

寫作[编辑]

楊崢經常在各大香港報章及國際雜誌發表中文及英文散文,以及遊歷文章。早於1996年,她首次為《文匯報》撰寫專欄,開始寫作生涯。其文章曾經出現於《ELLE》、《美麗佳人》及《柯夢波丹》等國際女性月刊。亦定期為潮流品味月刊《ZIP》、生活品味月刊《Lisa味道》、《經濟日報》《etnet》及《晴報》撰寫專欄,又曾經於旅遊生活雜誌《U Magazine》撰寫飲食專欄。

此外,她本人推出過兩本作品,包括於2002年年底出版的自傳作品《2555天》,講述她7年模特兒生涯的見聞及成長經歷。其後楊崢以3年時間獨自走遍巴黎、倫敦、紐約、三藩巿洛杉磯里昂阿姆斯特丹等十多座歐洲城市,食過數百道米芝蓮菜式及求教過數十位米芝蓮大廚後,於2012年5月出版首本有關米芝蓮餐廳的飲食書《For Two in 32 minutes 把米芝蓮廚藝帶回家》。當中精選其中26位米芝蓮大廚的訪問,示範了53份星級食譜,並且在美食家世界食譜大獎《Gourmand Awards 2013》的個人首本食譜組別中奪得亞軍。

電台節目主持[编辑]

楊崢曾經與丘凱敏一起主持香港電台第二台廣播節目《夏娃.瑪利亞》,邀請名人嘉賓到節目分享對愛情的看法。2012年8月27日起,她在商業電台第一台主持節目《一圈圈》,除藝人專訪外,亦主理《韓圈中的楊崢》、《粉紅年代》和《賞味世代》環節。

韓國[编辑]

楊崢於2008年4月與新華旅遊韓國觀光社合作,以「時尚扮靚、美食溫泉」為主題,領導旅行團前往韓國釜山首爾,邊遊玩邊分享時裝潮流、模特兒生涯和烹飪心得。2012年4月,她獲得韓國飲食觀光協會邀請參加韓國觀光美食節,獲委任為國際榮譽大使,負責推廣韓國美食文化。同年10月,她獲韓國文化部邀請參加2012年釜山國際電影節,以嘉賓待遇觀賞電影,及在韓國文化美食體驗館學習煮食韓式料理。後來獲韓國放送公社邀請在現場觀看人氣歌謠節目《MUSIC BANK》。2013年10月,她出席STYLE ICON Awards (SIA) 2013和由YG Entertainment主辦的真人選秀節目《WIN ,Who's next》決賽。

公益活動[编辑]

楊崢向來熱心公益,支持樂施會匡智會扶康會等。她為香港首位模特兒擔任樂施大使,遠赴印度以至非洲探訪,體驗貧窮生活。此外,她致力參與扶貧活動,例如公平交易活動,支持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中英劇團主辦的《2009室的細路》籌款場、站台分享中國水災的賑災情況及國際滅貧日等。

此外,楊崢本身為資深潛水員,擁有開放水域潛水員牌照(Open Water Diver)和進階潛水員牌(Advanced Diver)。她曾經為香港電台電視部演出了兩輯《海底漫遊》,以潛水員節目主持角色帶領觀眾觀察海底,將未被破壞的海洋生態呈現大家眼前,令到更多人士關注海洋生態,呼籲大眾保護環境。

演出[编辑]

有線電視[编辑]
無綫電視[编辑]
亞洲電視[编辑]
香港電台[编辑]
  • 2001:《反斗英語2》第一輯
  • 2001:《姿色改變命運》
  • 2001:《樓上樓下之天水人間》
  • 2007:《海底漫遊系列》第一輯
  • 2009:《海底漫遊系列》第二輯
  • 2011:《廉政行動2011
  • 2013:《力創驕陽
商業電台[编辑]
  • 《一圈圈》(逢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30分至12時) 商業一台
now TV[编辑]
電影[编辑]
廣告[编辑]
  • 潘婷護髮素香港代言人
  • FANCL MCO CLEANSING OIL 代言人
  • 全城有機日
  • 美津村平面廣告
  • 日本白兔牌HYTHIOL﹣C PREMIERE代言人
  • 美的電器平面廣告
  • TULIP特級低鹽午餐肉平面廣告
  • 渣打數碼銀行服務

曾經參與電視節目[编辑]

年齡[编辑]

楊崢從未透露自身年齡,香港報章表示她出生於1976年,亦有報道指1972年,其嶺南大學同學亦指出,楊崢實際上生於1972年[2][3]

參考注釋[编辑]

  1. ^ 咀完Bosco甜到漏 楊崢風騷含春《蘋果日報》2014年2月7日
  2. ^ 黃宗澤戀楊崢蜜冚3個月《太陽報》2014年2月5日
  3. ^ 楊崢 眾星相. 頭條日報. [2014-02-06]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编辑]

楊崢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方承認姊弟戀 黃宗澤楊崢公開咀 | 蘋果日報 | 娛樂 | 20140206

 

■穿上紅裙的楊崢特別顯得神采飛揚。

現年33歲的黃宗澤(Bosco)前年跟胡杏兒分手後,昨日突然爆出與名模楊崢發展姊弟戀三個月,二人被目睹在西貢拖手及一塊曲奇兩份食,表現甜蜜。昨日有讀者報料,指目擊熱戀中的Bosco和楊崢在深灣遊艇會撐枱腳,兩人情不自禁下捉着手談心,又公然咀嘴,果然是情到濃時,目中無人。

揸男友車

昨日楊崢在尖沙嘴為金像獎記者會擔任司儀,身穿紅裙神采飛揚的她,被問到是否與Bosco拍拖三個月時,她直認不諱:「係啦,互相了解認識當中。」再追問是否與Bosco在西貢拖手?楊崢未有否認:「正常社交活動。」有否錫錫?她只說:「希望大家畀啲空間我哋。」接着楊崢大讚Bosco孝順有上進心,欣賞他勤力和謙虛。至於Bosco的舊愛胡杏兒知否他們拍拖,楊崢避談只說:「我知佢(杏兒)係邊個。」
記者會後楊崢駕車離開,她駕駛的仿古車正是Bosco所有,之後她的車經紅隧返回鯉景灣住所,泊好車後她大方任影,再問拍拖是否很開心?楊崢甜笑謂:「答咗,唔答啦。」

■黃宗澤昨日大方承認戀情,並大讚女友EQ高。
■昨日讀者報料指黃宗澤和楊崢在深灣遊艇會食飯時,一度十指緊扣又情不自禁咀嘴(右圖)。

相差九年

此外,Bosco昨日在將軍澳現身,全程四萬笑容的他默認戀情,承認與楊崢了解中,提到西貢拖手及共吃一塊曲奇,他與楊崢口徑一致說:「正常社交活動,雙方未見家長,但媽咪知道嘅。」
Bosco也讚楊崢聰明、EQ高、雙方都愛飲食:「最緊要係溝通到,年紀絕對唔係考慮因素。」昨日有報道指楊崢是38歲,但有人報料指她其實是72年出世,上月剛過42歲生日,跟去年12月剛過33歲生日的Bosco,足足相差九年多。
採訪:溫敏芝、黃曉程
攝影:葉君海、梁繼光、畢紹基

■黃宗澤把當年舊車的車牌,套用到楊崢駕的仿古車上(右圖)。
《壹週刊》圖片

早選為女神

黃宗澤和楊崢本來牛頭唔搭馬嘴,但卻竟然有緣走在一起譜出姊弟戀,當年胡杏兒也比Bosco年長一歲。昨日有網民翻查早年雜誌訪問,Bosco已揀楊崢為心目中女神。
堪輿學家區仲德昨日指Bosco命格是被愛及受女性照顧,故此易發生姊弟戀:「今年Bosco嘅桃花好旺,但佢同楊崢就相剋。」區仲德又指Bosco在明年有另一個妻緣運,因此大有機會認識另一位女性:「最大危機係喺明年夏天,但講真就算過到,睇佢哋開花結果嘅機會都唔大。」
戀情公開,但昨日不少網民表示覺得兩人年紀相差大難睇好,還是覺得Bosco和杏兒合襯,不過也有網民留言祝福。
採訪:唐寶妮

大方承認姊弟戀 黃宗澤楊崢公開咀 | 蘋果日報 | 娛樂 | 20140206

楊崢買餸下廚 煮法國餐冧Bosco

■楊崢前晚買了法式麵包,未知是否為Bosco煮法國大餐?

黃宗澤和楊崢昨共度首個情人節,難得一齊放假,前日楊崢放工後到中環準備,先去美容店做facial,之後買情人節禮物及到超市買餸,預備下廚整情人節大餐。晚上8時多,楊崢拿着幾大袋餸攞車,從袋中取出停車場飛,被指42歲的楊崢未知是否有老花,要高舉車飛才看得到時間。記者昨在楊崢寓西灣河所外等候,一直未見二人影蹤。
採訪、攝影:潘冠恩、陳辰

France-Monde | Le patron de Porsche-Lamborghini Mulhouse tué dans un accident de la route

 

FAITS DIVERS Le patron de Porsche-Lamborghini Mulhouse tué dans un accident de la route

le 04/02/2014 à 14:25 Vu 63753 fois

Une photo montrant la Porsche heurtée par un camion. En médaillon, un portrait de Joël Schmidt Photo Philippe Bruchot / Le Bien Public

Une photo montrant la Porsche heurtée par un camion. En médaillon, un portrait de Joël Schmidt Photo Philippe Bruchot / Le Bien Public

1 / 3

Deux personnes ont été tuées et trois autres blessées dans un accident de la route survenu sur l’A39 ce mardi en Côte-d’Or. Joël Schmidt, patron de la concession "Passion automobile", Porsche et Lamborghini de Mulhouse-Sausheim, fait partie des victimes. Son fils est quant à lui dans un état critique.

Selon les premiers éléments de l’enquête, dirigée par des membres de l’Escadron départemental de la sécurité routière de la Côte d’Or, la Porsche Panamera conduite par son fils, Denis Schmidt, était en train de dépasser un poids-lourd sur l’A39, dans le sens Dôle – Dijon. Le camion s’est soudainement déporté sur la gauche emportant la Porsche avec lui. Ils ont arraché les glissières de sécurité pour se retrouver sur l’autre côté de l’autoroute où ils ont violemment percuté un poids-lourd qui arrivait en face avant de finir dans un fossé.

Joël Schmidt, passager de la Porsche, a été éjecté du véhicule. Les secours sont très vite intervenus et ont procédé à la désincarcération du conducteur de la Porsche et de la conductrice du poids-lourd percuté. Denis Schmidt a été héliporté dans un état critique, son pronostic vital était engagé. La conductrice du poids lourd, grièvement blessée, a également été transportée. Le passager de son camion, apparemment un autre conducteur, est mort sur le coup, tout comme Joël Schmidt. Le conducteur du camion qui s’est déporté à la base a quant était quant à lui légèrement blessé.

Joël Schmidt était le patron de la concession "Passion automobile", Porsche et Lamborghini de Mulhouse-Sausheim. Originaire de Fellering dans la vallée de Thann, il possédait également une concession Porsche à Chenôve, tout près de Dijon.
Les enquêteurs cherchent encore à déterminer les circonstances exacts de ce drame de la route.

France-Monde | Le patron de Porsche-Lamborghini Mulhouse tué dans un accident de la route

Evernote CEO 的經營哲學:保持年輕、長期貪婪、打造百年不墜的產品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Evernote CEO 的經營哲學:保持年輕、長期貪婪、打造百年不墜的產品

Eason 三月 14, 2013

evernote圖片來源:Flickr

本文編譯自「Heads in the cloud: Evernote's quest to stay forever young」。

我們要替你打造第二個腦袋,Evernote 就是你的一部分。
We are going to build you a second brain -- the idea is, eventually, it's just part of you.

--Evernote 創辦人暨 CEO Phil Libin

Evernote 成立於 2008 年,致力於打造雲端筆記服務,並與其他熱門 app 和服務合作,例如 iCook。最近 BBC 對 Evernote 的創辦人兼 CEO Phil Libin 進行了採訪,談到這位 CEO 對 Evernote 的願景和如何維持長期的利益。以下為三個訪談要點:

Evernote 能永遠保持年輕嗎?

這是 Phil 致力的目標之一,但年輕並不意味著停止公司規模擴張或避免賣出股權。相反的,這些反而都在 Phil 的考量之內,他口中的年輕其實是指保持創意的靈活度。此外,他還補充:

要保持年輕還要看你能多迅速地做出決策,以及能多無情地對抗侵蝕公司的笨拙。
It's really about how quickly you can make decisions and how relentlessly you battle encroaching corporate stupidity.

Phil 認為要讓公司保持年輕就像陷入一場抗爭之中,一場為了對抗自然形成的公司官僚體制而存在的抗爭。官僚體制會滲入每件事情的每個細節之中,這讓每一件事情都變得更笨拙。而雖然要對抗它很難,不過也很有趣。

成長並且不斷整合

Evernote 目前約有五千萬的使用者,每月起碼使用一次的活躍使用者約有一千五百萬。雖然在問答中談到這個數字跟 Facebook 比起來還差的遠,不過 Evernote 的這個成績在生產力工具之中可以說是相當亮眼。

另外,Evernote 當然是有競爭者的,像是微軟的 OneNote、Springpad 和 Catch,但是要說到最能引起熱烈討論的一定還是 Evernote,這不外乎是因為 Evernote 提供了完善的 API 讓開發者能夠自由整合 Evernote 的服務到軟體當中。

除了軟體之外,也別忘了 Evernote 與 Moleskine 筆記本的整合,還有今年一月在 CES 上與三星合作所推出的 Evernote 冰箱。雖然許多人的評論都是這概念太奇怪了,但 Phil 堅持這個整合絕對不是在開玩笑,他就是希望 Evernote 可以出現在每個地方,以成為你的第二個腦袋。此外他還透露:

這很有趣,我一開始在 2008 年和三星談這件事情時,有好長一段時間根本沒有半點進展。(但現在居然真的出現在 CES 上)
It's funny, I first talked to Samsung about building Evernote into a refrigerator in 2008 and nothing got started for a long time.

Phil 還提到不排除讓 Evernote 出現在車子和 Google Glass 中。

7594031722_83ecd80dc0_b圖片來源:Flickr

利益的衝突

Evernote 目前沒有獲利,Phil 對此表示 Evernote 將會在 2014 年化虧轉盈,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努力成長,而非盈利。Phil 堅決反對像其他雲端服務一樣推出與使用者相關的廣告來加快成長,他認為 Google、Facebook 和其他一些公司都很棒,但也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這種固有的利益衝突。

人們沒有充分地意識到固有的利益衝突會如何傷害品牌忠誠度。
People don't fully recognise how much an inher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can hurt brand loyalty.

Evernote 的商業模式像是一個哲學問題,Phil 表示只有當人們真正喜歡他們的產品,並想要為了專業版服務而付費時才會嘗試賺錢。這也就是他先前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所提到的長期貪婪(long-term greedy)商業模式,而 Evernote 的 COO Ken Gullicksen 也曾對長期貪婪提出他的見解

忠誠的使用者離開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讓使用者變成忠誠的使用者。在這之後,忠誠的使用者付費的意願就取決於使用頻率,以及 Evernote 所創造的價值。這也正是為什麼 Evernote 要開放,並大力支持開發者的原因。因為當 Evernote 做出越來越好的產品,並提供越來越多你需要的服務時,「付費使用者」的轉換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Phil 也拒絕提供 HTML 5 的 Evernote 應用。雖然 HTML 5 除了支援 iOS 和 Android 之外,還支援 Windows Phone、黑莓機以及 LG 的 WebOS 等平台。但 Phil 捨棄這種想法,並稱 HTML 5 為「最低標準」的技術:

你是實現了一致性的目標,但卻把所有東西都搞得一樣糟糕。而我們在說的事情則是我們要擁有獨立的團隊,讓這些團隊彼此競爭,為每個平台作出最好的服務。
You achieve consistency by making everything equally crappy. We've always said, let's have independent teams that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o make the best version for each platform.

這意味著公司員工會從彼此的成就中學到東西,確保所有團隊能持續不斷地互相超越,但 Phil 也承認這樣做的不利之處在於以這種方式進行開發成本會高很多。

總結

Evernote 想要保持年輕、不斷整合並且堅信著長期貪婪的商業模式,但是人終究有一天會死,而 Phil 知道他的公司可能也是。因此他們正計畫推出另一款產品 Evernote Century,讓使用者可以將資訊保存 100 年,並指定誰有權可以動用你的資訊。不過 Phil 表示這產品還有許多難題尚待解決,他目前能向我們保證的是(同時回應了先前 Evernote 的資安問題):

我們絕對不會將你的資料交給任何人,唯一的可能是法院要求我們這麼做。
The only way we're ever going to turn your data over to someone is if there's a court order to do it.

Evernote CEO 的經營哲學:保持年輕、長期貪婪、打造百年不墜的產品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Google Reader 創造者:我早知道它會被殺死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Google Reader 創造者:我早知道它會被殺死

Editor_Hank 三月 14, 2013

google_reader

相信許多愛用者還在為了 Google 宣布 7 月 1 日要關閉 Google Reader(Google 閱讀器) 這個消息惋惜不已,同時也很好奇為何 Google 為何要做出如此決定。

Google Reader 創造者早有心理準備

large_740423031

GigaOM 創辦人 Om Malik 訪問到了 Google Reader 的創造者 Chris Wetherell1,他說自己其實有點驚訝這個產品可以活得那麼久,因為他一直都有 Google Reader 會被關閉的心理準備:

When they replaced sharing with +1 on Google Reader, it was clear that this day was going to come.

當他們決定將 Google Reader 的分享功能替換成 Google+ 的「+1」時,很明顯地這天(指 Reader 被關閉)即將到來。

Om Malik 認為 Google 從來不曾相信過 Google Reader 這項產品,Google 從 2005 年開始發展 Google Reader,那時正是 RSS 與部落格興起的黃金年代,但是該產品與商業化無緣,Chris Wetherell 說 Google 不曾嘗試將服務的人氣轉換成營收,從結果來看,這個產品並沒有挺過實驗階段,成為一個真正的商品。

前 Google Reader 產品經理上 Quora 解答

除了創造者,一位 2011 年離職的前 Google Reader 產品經理也在 Quora 上分享了他對 Google Reader 被關閉的看法:2

講白了 Google Reader 從來都沒有直接為 Google 帶來什麼收入(當然,還是有 Feedburner 或 AdSense for Feeds),而且那也不是產品的目的。

團隊多次被縮編

Brian Shih 告訴大家,早在他還擔任 Google Reader 產品經理時,團隊就曾面臨至少三次的縮編,而且都跟 Google 的社群產品有關,分別是 2008 年的 OpenSocial、2009 年的 Google Buzz 和 2010 年的 Google+。

就是在 2010 年,Google 決定要「殺(kill)」了 Google Reader,但是團隊之中不少人拒絕加入 Google+。Brian Shih 認為上頭三番兩次想要從 Google Reader 團隊挖人,只因為全 Google 恐怕只有 Reader 的人是真的懂社群(他們在社群方面無論是隱私權設定或分享機制都一直在做實驗)。

苟延殘喘

那為何 Google Reader 還可以存活(保有持續維護的狀態)到今年呢?Brian Shih 推測是因為 Google Reader 的使用者對 Google+ 大有助益,因為這群人對內容非常飢渴,他們在 Google+ 上的分享能夠協助這個 Google 力捧的平台成長。

但自從 Google Reader 改變了分享機制的設計之後,使用量開始下滑,最終促使 Google 決定永久關閉這項服務。

Brian Shih 說他個人覺得 Google Reader 依然有很大的價值,特別是在這個資訊從不同來源湧入,甚至已經過載的時代,但是作為一個 RSS 閱讀器,Google 認為這個產品很難有繼續成長的空間。

Google Reader 替代方案

螢幕快照 2013-03-14 下午4.16.19

那些為 Google Reader 感到惋惜的朋友,我們相信 Feedly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Feedly 是一款跨瀏覽器、跨平台(iOS、Android)的 RSS 聚合服務。雖然目前他們還是與 Google Reader 串接,不過他們正在發展一個專案「諾曼第(Normandy)」3,屆時會從後端將讀者在 Google Reader 的訂閱內容轉移出去,所以現在讀者需要做的就是用 Google Reader 帳號登入即可,無需手動轉移。

若您想要將 Google Reader 的訂閱資訊匯出,Google 也有提供,除了 Google Reader 原本的匯出功能,讀者也可以到 Google Takeout 將 Reader 的資料以 JSON 格式匯出(該服務還可以匯出其他 Google 服務的資料)。

GoogleReaderBlogPost-b

而知名的資訊聚合 app「Flipboard」也立刻在部落格發文4,要大家別擔心,只要使用者申請 Flipboard 帳號,再同步 Google Reader,即可保住所有的 RSS feed。

reeder-1

另一款受到好評的付費 RSS reader app「Reeder」開發者也在 Twitter 上宣布5

Don't worry, Reeder won't die with Google Reader.

別擔心,Reeder 不會跟著 Google Reader 一起死掉。

Google Reader 創造者:我早知道它會被殺死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麥當勞、星巴克、IKEA 如何經營社群網站?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麥當勞、星巴克、IKEA 如何經營社群網站?

Liz Chen 三月 14, 2013

麥當勞、星巴克與 Ikea 三家跨國大企業經營社群網站有什麼特別之處嗎?答案很可能與你想像不同。以下文章部分編譯自數位行銷諮詢網站 EConsultancy,作者為 David Moth。

Facebook 粉絲團「無為而治」

圖片來自 McDonald's Facebook

網路行銷策略教科書可能總要社群經營者多 po 多健康,三不五時張貼內容,與粉絲的互動愈密切,才能隨時在一片訊息汪洋中抓住網友的目光。不過麥當勞與星巴克似乎不太甩這套,但仍無損社群經營的效益。

麥當勞美國臉書粉絲團有 2700 萬粉絲,星巴克的粉絲更多達 3300 萬,在品牌粉絲頁中都算是名列前茅,但它們的發文頻率卻相當寬鬆,麥當勞的粉絲頁內容通常只以自家產品如新品上市或促銷活動為主,少有關心粉絲噓寒問暖的訊息,與品牌無直接關係但能彰顯企業形象的發文也不多;而星巴克的粉絲團更有可能幾個禮拜都紋風不動。這與沃爾瑪(Walmart)一天到晚在 Facebook 上與粉絲聊天、甚至即時轉播重大運動比賽的策略顯然大異其趣。

圖片來自 Starbucks Facebook

但是無論麥當勞或星巴克,只要一發文,仍能獲得成千上萬個讚。星巴克 po 了一張位於西雅圖派克市場的第一家星巴克照片,簡單寫了「Where it all started」(一切就從這裡開始)一句話,不費吹灰之力 10 萬個讚、2100 個留言輕鬆入袋。

相較於麥當勞和星巴克在 Facebook 上略顯「無為而治」的態度,Ikea與粉絲的互動就熱絡許多,網友的提問、抱怨或建議通常都能得到回覆。Ikea 也更擅於利用 Facebook 辦活動,曾於英國推出「我想在 Ikea 過夜」得到近 10 萬網友迴響,其中 100 人真的在 Ikea 倉儲內睡了一覺。澳洲 Ikea 不甘示弱,也辦了場比賽,選出一對幸運情侶在 Ikea 舉行結婚典禮,近百位 Facebook 粉絲觀禮。

Google+ 空城不是叫假的

圖片來自 McDonald's Google+

那麼這三大國際品牌又是怎麼經營 Google+ 呢?麥當勞的 Google+ 放了 Logo 和封面照片,但是宛若鬼城一座,空空如也(不過說也奇怪,即使好像只有阿飄,還是有接近兩萬粉絲)。Ikea 呢,最「新」一則貼文停留在 2012 年 9 月,看來也是放水流。星巴克就比較認真一點,但也大多直接轉載 Facebook 或 Twitter 的內容,不過至少百萬人「+1」,仍有一定的曝光量。

Twitter 備受寵愛

美國麥當勞不太看重 Facebook,對 Google+ 更是不理不睬,但對 Twitter 倒是愛戴有加,一天會向追蹤者發出好幾則推文,用語親和許多且經常拋出問題吸引粉絲回覆。麥當勞也開了個專門回應顧客抱怨的「@McDonaldsCorp」帳號,對 Twitter 粉絲的重視可見一斑。

Ikea 在經營 Twitter 上也頗用心,不若麥當勞專開一個處理客訴的帳號,Ikea 一個 Twitter 帳號任務包山包海,小至人們前往採購家具的路上、大至抨擊馬肉事件,都耐心回應,而除了客服外當然也不能漏掉促銷活動的發布。只是如此一來兩者混合在一起,可能反而使訊息模糊不清。

而星巴克的 Twitter 則多是回應追蹤者的讚美或疑問,內容中庸平淡,企業社群媒體團隊通常被賦予極大的自由,只是或許是為了避免爭議,星巴克在 Twitter 上即使與粉絲互動較多,但並沒有太多驚喜。

台灣,Facebook 為王

不難想見,台灣社群網站使用集中 Facebook,Twitter 或 Google+ 的使用者都算「少數人口」,因此社群經營較為單一。而美國卻各自擁有喜好族群,相對而言分散心力,不同的社群媒體必須採用不同的策略,概略而言,Facebook 重視感官與視覺元素,因此可能得花較多時間產生內容,發文頻率自然相對低盪,而主要以文字為媒介的 Twitter 雖然相對單純許多,但可處理的事務卻包羅萬象且即時迅速。


圖片分別來自美國麥當勞 Facebook台灣麥當勞 Facebook

當場景搬到台灣,三個品牌皆只專注在 Facebook 上。而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差異是,不若美國粉絲團多是三言兩語與大量意象化的照片,台灣三者粉絲團的視覺編排設計皆花俏許多,影像元素豐富,既有單純的攝影照片、也有海報,甚至也能看見粉絲手繪圖片;傾向以親切口語化的文字與粉絲「搏感情」,發文頻率幾乎至少一天一則,面對網友的質疑或客訴,也多能及時回應。看來無論哪個品牌,來到台灣都十分注重 Facebook 的經營。

麥當勞、星巴克、IKEA 如何經營社群網站?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壹週刊 - 1251 - hotpot 雲陽

 

未能食素

雲陽

如果說起城中的四川菜,我還是首選「雲陽閣」,它已迎合了香港人的口味,沒像一些小店那麼大麻大辣,但整體來說,還是很夠水準的,尤其是那道「大刀金絲麵」,非常考功夫,也只有他們做得出。

舊店關掉了,搬到時代廣場,店名也減去一個「閣」字,走年輕化路線。我一聽有點怕怕,但走了進去,看到老師傅依然,放了一個心,只希望老闆沒有太過逼他迷失方向。
鎮店名作「大刀金絲麵」還做,也可以叫加了什麼菌的,賣得貴一點,但不值得。小菜改成「搖滾」,那是放在一個調雞尾酒的鐵壺中搖滾出來,較為入味,無可厚非。
裝修得有個吧位,客人可圍着它坐,廚師更可當場表演,又與客人溝通,這是得到什麼星什麼星的戲法之一,食評家是吃這一套。
新菜式中有個「八味豆腦」,一個蒸籠中擺了圓形,像芝士樣子的豆腐,另一個四方木盒中裝着花椒、葱蒜、辣油、醋、醬油等等,圍着中間的一大碗芝麻醬,任客人點來吃。
涼菜的燈影牛肉、紅油雞丁及麻辣豬紅等與舊鋪的味道相同。如果你嫌不夠辣不夠麻,那麼事前關照侍者,總做得出來,不必因此批評不正宗。

八味豆腦$88

擔擔麵$45

海蜇拌兒菜$88

擔擔麵非叫不可,每家人都做得不同,覺得這裡的不是太過標青,也沒讓人失望,可能是我要求過高了。
食材的挑選也嚴格,這是香港餐廳的特色,鋪租高,人工貴,食材相對地便宜,也就較為不惜工本,從四川運來「兒菜」,那是種芥菜的變身,一個頭長出許多小頭,像兒子,故名之。味略苦,我是喜歡的,用海蜇頭來拌之,甚出色。
更特別的甜品是「花椒雪糕」,做得與眾不同,洋人絕對想不出的玩意兒,大力推薦。
見有間房,可宴客,請師傅寫個菜單:八小碟、烏金松茸開水白菜、乾燒明蝦、古法小炒宮保雞丁、水煮龍躉翅、樟茶鴨、火腿兒菜、珍珠抄手金絲麵、桃仁甜板,十二位,四千三百八十,當今,這個價錢,不貴不貴。

地址:銅鑼灣勿地臣街一號時代廣場十樓
電話: 2375 0800

「雲陽」的出品依然讓人放心。


(蔡瀾)
hotpot@nextmedia.com

壹週刊 - 1251 - hotpot 雲陽

壹週刊 - 1251 - hotpot 澳元低水 食盡悉尼

 

登機證

澳元低水 食盡悉尼

如果你還以為澳洲冇啖好食,證明你對澳洲一點都不了解!
悉尼一向是美食之城,多元的飲食文化,令很多實力名廚冒起。
豐富的農產品,更是飲食業的珍貴資源,最靚的牛羊肉、奶類、海鮮及有機蔬果,不少都來自澳洲。
飲食網站又多又中肯, Urbanspoon、 Good Food等等,唔似香港 Openrice早已被寫手攻陷。
連謝霆鋒拍飲食節目都識得去澳洲,就知去澳洲食好嘢係大勢所趨。
最近澳元仲要一跌再跌,更加襟使,唔使幫襯 fine dining餐廳,平平哋,已經可以食得好!

舊火車庫市集趁墟

遊悉尼,必要在週末到訪各式市集。買手信及手工藝品,要到 Paddy's Markets;淘二手衣物及古董,就要鑽進 Rozelle Markets;想滿足肚皮,首選必然是位於 Darlington的 Eveleigh Farmers' Market。本來是火車車庫,地上的路軌仍然健在,其中一棟化身藝術場地 Carriageworks,另一邊的倉庫則換成七十個食物攤檔。地方寬闊,而且有瓦遮頭,比起香港的蚊型有機市集好行得多。這裡只開業數年,曾獲選為最佳農產品市集,來逛的也不只是遊客,很多悉尼人一家大細,有些更帶着小狗,悠閒吃吃喝喝,享受週末美好時光。
Eveleigh Market主力推廣在地食材,只選悉尼及新南威爾斯州出產的食品,減碳之餘,亦有助本地生產者,大部分更是有機食品,健康又環保。蔬果色澤鮮艷,亦有肉類及芝士等,檔主亦樂意讓人試食產品,樣樣都新鮮吸引,如果有興趣下廚,在這裡買餸最適合不過!商品種類多元化,濕貨以外,亦有乾貨如蜂蜜、果仁及果醬等,不過最吸引的,還是那些輕食攤檔。選擇吃什麼才最頭痛,在這裡開檔的不乏著名食店,如名廚 Kylie Kwong開設的家常便飯、大排長龍的麵包店 Bourke Street Bakery,亦有即製意粉、印尼小吃及土耳其雪糕。簡單如一份三文治都是即叫即製,足料的火腿加上焗至半溶的芝士,配上一杯香濃的即磨咖啡,這個早餐真滿足!

在場親自開檔的 Kylie Kwong是澳籍華裔名廚,在 Surry Hills自設中餐館,曾推出多本著作及食譜。

Eveleigh Market位於悉尼大學附近,年輕人都來逛市集買食材。

Booza土耳其雪糕用希臘特產乳香製作,有芝麻糖、無花果合桃等口味,每杯$28,檔主曾在香港工作,同聲同氣!

足料大份的 crepe,有鹹甜味可選,約$56-$70一份。

Bourke Street Bakery的麵包用有機麵團手製,攤檔的所有收益用作協助弱勢社群,培訓他們成為麵包師,很有意義。

即叫即製的法式薄餅,小朋友吃得幾滋味!

Milla Cordial用澳洲的蘋果、薑及洛神花調成,絕無添加,只作小量生產,入口冰涼醒胃,每杯$28。

澳洲人愛咖啡,市集內都有三四個咖啡檔。

Eveleigh Farmer's Market
地址: 245 Wilson Street, Eveleigh
電話:+61-2-8571 9099
營業時間:逢星期六 8am-1pm
前往方法:可乘火車至 Redfern站,轉乘接駁巴士或步行 8分鐘直達

舊工場食 brunch

請在悉尼居住了十多年的 Rosanna帶路搵食,她第一時間推介城中最炙手可熱的咖啡店 The Grounds。她稱:「 Alexandria本來是工業區,只有工廠及倉庫。兩年前 The Grounds開張,立即吸引很多人來幫襯,更成為這區的地標,引來 café及餐廳進駐,變成新興飲食小區。人氣爆燈,週末來必要排隊入座,閒閒哋要等兩個小時!」
The Grounds原址為有百年歷史的批餅製造工場,地方大,室外的 café像個大花園,四周種滿不同香草及植物,又有遊樂場及農場。採用自助形式,食客可以買外賣在 café慢慢歎。週末時,氣氛特別熱鬧,有車仔檔賣檸檬汁、燒烤、新鮮生果及花卉,每月舉行一次的市集,更有六千人次出入!室內餐廳不及戶外悠閒,設計延續工業風,懷舊化的枱椅、燈泡及磚牆,充滿懷舊味道。設有開放式的麵包工場及咖啡工作室,看着廚師埋頭苦幹,繁忙得來很有活力。
主打早餐及 Brunch,有三文治、漢堡、沙律等輕食,用料講究,只選澳洲食材,如穀飼牛及羊肉、走地雞,麵包全是工場自製。 Rosanna每次來必點 Smashed Avocado三文治:「他們的招牌麵包質感綿密,配上烤過的番茄、芝士及牛油果同吃,清新又好吃!」咖啡更是亮點,老闆之一 Jack Hanna曾獲世界拉花大賽冠軍及烘焙大獎,咖啡豆在工場內自家烘焙,味道平衡,加上精緻的拉花,單是這杯咖啡,已叫人念念不忘!最近更擴充營業,在隔壁開設美式扒房 The Potting Shed及包場場地 The Atrium,晚上都可以來幫襯了。

所有麵包及甜品均是手做,在開放式的廚房製作,每日不停新鮮出爐。

咖啡吧由多位資深咖啡師坐鎮,不時舉辦咖啡班,教授拉花、沖調技巧。

車仔檔只於週末營業,似個小型市集,地膽 Rosanna不時過來逛。

Latte$27(前)、 The Grounds Soldiers$119(後)
咖啡奶泡香滑,拉花細緻,賞心悅目。走地雞蛋加上一層芝麻外層,香口帶脆,粟米脆條質感如薯條,但健康得多。

Smashed Avocado$109
麵包有質感,配上打得軟滑的牛油果醬、番茄、羊奶芝士及自家種香草,分量足,是店子招牌作。

室外的花園如溫室般,被大量植物包圍,座位多又寬闊,相當舒服。

農場有一隻山羊、一隻豬及公雞,是小朋友的明星寵物。

The Grounds of Alexandria
地址: Building 7A, 2 Huntley Street, Alexandria
電話:+61-2-9699 2225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 7am-4pm
星期六至日 7:30am-4pm
前往方法:乘火車至 Green Square站,步行 12分鐘直達

悉尼話題食店

悉尼飲食潮流絕不遜於香港,當地人一樣愛吃,看看網上食評或飲食 blog,就知現時最 hit餐廳。要緊貼當地人口味,要立即到訪呢三間話題食店!

名廚的迴轉甜品

早前在網上見到有迴轉法國菜,悉尼人可能已經笑咁 out,因為這裡一早已經有迴轉甜品店!構思來自甜品名廚 Adriano Zumbo,他是澳洲無人不曉的大紅人,曾亮相烹飪真人騷《 Master Chef》,以天馬行空見稱,善於用不同食材如紅菜頭、橄欖甚至青芥辣豆的甜品,尤其愛為甜品改上搞笑名字。曾在巴黎名店 Pierre Herme工作的他,將自家的 macaron命名為 Zumbaron,口味特別多,深受當地人愛戴。在三年前開設的 The Star概念店,設迴轉帶賣甜品,勁新奇!
名為 Dessert Train的迴轉甜品,只在週末供應,格局似足迴轉壽司店,迴轉帶上約有十款甜品,包括澳洲特產 Lamington蛋糕、焦糖慕絲、招牌 Zumbaron等,除了 Zumbaron賣$70,其他一律$49,在眼前轉來轉去,好想每款拎來試!甜品師會即場製作補給,似壽司店般「新鮮」,不過因為放在迴轉帶上的甜品不能冷藏,選擇唔算多。散叫有更多款式,賣相亦更靚更吸引,如 Hello Cheesecake用超大 macaron夾着芝士蛋糕慕絲,女仔實鍾意。吃完還可以到隔壁玩味十足的零售店,買 DIY套裝、朱古力及外賣甜品。全店只有十多個座位,不設訂位,記得避開飯後時間,以免等餐死!

迴轉帶不算長,十多種甜品每種重複三四碟,分量不多,幾個人 share剛剛好。

Zumbaron口味奇特,有 Gin& Tonic、藍莓薰衣草等,亦有較正路的海鹽焦糖、朱古力,每個售$18。

商店內的陳設亦同樣幽默,將蛋糕粉放在緊急箱內,色彩繽紛。

Mylo Can$65
將蛋糕製成汽水模樣,更搞鬼!原來是黑朱古力慕絲配薄荷及美祿忌廉,加上木莓果醬及肉桂吊味,很富層次。

Hello Cheesecake$63
Macaron夾着芝士蛋糕慕絲,配上新鮮士多啤梨及果醬,面層有棉花糖結,甜度適中。

Adriano Zumbo
地址: Shop 1, Cafe Court, The Star, 80 Pyrmont Street, Pyrmont
電話:+61-2-9810 7318
營業時間:
星期一 11am-10pm
星期二至四 11am-11pm
星期五 11am-12mn
星期日 11am-9pm
迴轉甜品供應時間:
星期五 6pm-11:30pm
星期六 2pm-11:30pm
星期日 12pm-6:30pm
前往方法: Central火車站轉乘輕鐵前往 The Star站

一小時狂掃$7生蠔

澳洲生蠔的豐富海水味,叫人欲罷不能。 Sydney Fish Market係平,不過質素參差,環境又一般。想坐得舒舒服服食生蠔,可以到新進蠔吧 The Morrison。全選澳洲水域的生蠔,主廚 Vio說:「我們直接向供應商取貨,今早上水,下午就來到店內,相當新鮮。除了經典的 Coffin Bay,我們供應市面少有的蠔種,這季節的太平洋蠔不及石蠔當造,現時有 Port Stevens、 Pambula及 Tathra三款。我認為澳洲最好吃的是 Tathra,隻隻都飽滿有蠔味。」平時半打$168,除開每隻都不用$30,不過最抵還是每個星期三舉行的 Oyster Hour,晚上六點至七點,其中一款生蠔只售一元澳幣,無限量供應,只不過要大排長龍。每日的五時至七時是歡樂時光,配上只售$35一杯的雞尾酒,爽歪歪!

蠔吧有專人開蠔,每個星期三的 Oyster Hour,要五六個師傅同時幫手才可應付!

生蠔拼盤半打$168/各兩隻
每日供應的三款生蠔,產自新南威爾士州,海水味濃而不鹹,蠔味突出,跟香港吃到的澳洲蠔完全不同。

一敲鐘,就會推出$7生蠔,雖然得一款,不過仍然有不少人捧場,想吃要快手!

The Morrison Bar and Oyster Room
地址: 225 George Street
電話:+61-2-9247 6744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三 11:30am-12mn
星期四 11:30 am-1am
星期五至六 11:30 am-2am
星期日 11:30 am-10pm
前往方法:乘火車至 Wynyard或 Circular Quay站,步行 6分鐘

上位街頭漢堡店

短短開業六星期,就被報章《 Sydney Morning Herald》選為最佳漢堡的 CHUR Burger,主廚 Warren Turnbull一向做開 Fine Dining,後來一次大火將餐廳燒毀,因為自己愛吃漢堡,而且看中飲食潮流愈趨平民化,把心一橫將高級餐廳打造成漢堡店。快餐店格局,毫無裝修可言,最搶眼的是兩幅 graffiti。餐牌亦同樣簡單,只有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魚柳及素食六款漢堡及幾款小食可選。漢堡劃一賣$70個,配搭新穎,豬肉絲配燒烤醬及紅椰絲,香口又不膩滯,傳統的芝士牛肉漢堡,芝士多到滿瀉,牛肉煎至半生熟, juicy鬆化。麵包軟腍,連平時最討厭吃包的我,都忍不住整個吞掉。小吃亦有心思,厚切番薯條即叫即炸,加了蒜頭及青檸,入口熱辣香脆,還有每日推介的炸朱古力蛋糕、藍芝士雞翼。花四五十蚊食老麥,遠遠不如這幾款名廚心機之作。

魚柳漢堡$70
漢堡用新鮮魚柳,炸粉夠薄,入口仍然滑溜多汁,配上檸檬沙律醬及刁草,不算 heavy。

店子不大,只有二十多個座位,但人流很多,晚上都有很多本地人來吃漢堡。

CHUR Burger
地址: 48 Albion Street, Surry Hills
電話:+61-2-9212 3602
營業時間:
星期一 11:30am-5pm
星期二至六 11:30am-10pm
星期日休息
前往方法:乘火車至 Central站,步行約五分鐘

邦迪新食點

著名景點邦迪海灘(Bondi Beach), Hall Street是餐廳集中地,一早已由遊客區,變成本地人都會來吃飯的飲食社區。新落成的 Adina Apartment Hotel,地下的三間新食肆,相當矚目。

正宗拿玻里薄餅

老闆 Maurizio Terzini來頭不小,他是澳洲餐飲業名人,曾開設多間著名餐廳。今次夥拍大廚 Orazio,開設 casual薄餅小店。特意從拿玻里請來廚師專門製作薄餅,連烤爐都是當地運來。麵團要放上兩天發酵,在開放式廚房見住廚師有柯打才搓皮下料,再放入木炭烤爐,餅皮厚薄適中,帶濃郁麵粉香。店子另一主打為豬肉,每天都有原隻烤豬。雖然位置不在大街,但自一月開業至今,好評如潮,買個薄餅去沙灘邊坐邊吃,最疏乎。

意大利風乾火腿薄餅$175
即叫即製,餅底不算薄身,芝士及火腿下得足料,每口都是豐富餡料,食客都是一人吃一整個。

烤薄餅的石爐用木炭,令薄餅都帶有炭香。

Da Orazio Pizza+ Porchetta
地址: Shop 3, 75-79 Hall Street, Bondi
電話:+61-2-8090 6969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 5pm-12mn
星期六 12nn-12mn
星期日 12nn-10pm
前往方法:可乘火車至 Bondi Junction站,再轉乘巴士直達

型格咖啡實驗室

來自墨爾本的咖啡店 Sensory Lab,是當地有盛名的 St Ali分支。室內設計如實驗室,灰色的石屎牆身,加上靠牆座位,唔算舒服。但咖啡實在好喝,有意式及單品咖啡選擇,亦有牛角包、 bagel等輕食。產品包裝亦似實驗室的藥水,很有 gimmick。

Latte$28
店內有兩種咖啡豆,配牛奶的帶有果香及少許朱古力味,輕盈易飲。

店內售賣多款自家烘焙的咖啡豆、茶葉等,可以先試聞香味才買。

Sensory Lab
地址: 75-79 Hall Street, Bondi
營業時間: 7am-5pm

新奇口味雪糕

被美食指南《 Good Food Guide》選為最佳意大利雪糕店的 Gelato Messina,開業超過十年,仍然人頭湧湧。邦迪店供應超過三十款口味,幾乎每星期轉款,最受歡迎有蘋果批、香蕉船、酒煮無花果等。雪糕冇人造色素及防腐劑,用真材實料製作,味道濃郁而且質感香滑。$28大大球,與陽光海灘是一大絕配!

Red Velvet意式雪糕$28
紅絲絨蛋糕碎配忌廉芝士雪糕,味道香滑清淡不太甜。

高峰期有二三十人排隊買,相當誇張!

Gelato Messina
地址: G6, 61 Hall Street, Bondi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 12nn-11pm
星期日 12nn-10pm

住宿推介

自稱為世上第一間 Instagram酒店的 1888 Hotel,影相位特多,如果 Instagram跟隨者滿一萬更可免費入住!由舊羊毛廠改建,保留了不少舊橫樑、牆壁等,加上工業味的裝修,是城中最潮的精品酒店。 Lobby最有型,如透明的玻璃升降機、超高的天井及自拍用相框等。房型多,最平$1,253有交易,可惜經常爆滿,唔易 book。

1888 Hotel
地址: 139 Murray St, Pyrmont
電話:+61-2-8586 1888
房價:$1,253起
網址: http://www.1888hotel.com.au/

有用資料

簽證:持特區護照須簽證,可於網上辦理電子簽證,可一年無限次出入境,每次最多停留三個月,費用$140。
網址: http://www.eta.immi.gov.au
機票:乘坐國泰航空來回悉尼,票價未連稅由$4,220起
交通:來回市中心乘坐火車最方便,可購買七日或十四日 pass,省時間及更慳錢
貨幣:$7港元約兌$1澳元

壹週刊 - 1251 - hotpot 澳元低水 食盡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