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

360公司进军手机领域 免费模式恐难复制 _焦点透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360公司进军手机领域 免费模式恐难复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3日 23:44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孙卫涛

  209

  2012-5-14

  近日,周鸿祎(微博)在微博上宣布360公司将要进军手机行业。由此,360公司成为继小米科技(微博)、百度(微博)、阿里巴巴(微博)、盛大、人人、腾讯之后又一家进入手机领域的互联网企业。

  对于360公司做手机,业内人士表示“喜忧参半”。喜的是,360公司加入做手机行列必然加速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忧的是在互联网叱咤风云的360能否在手机领域继续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手机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行业。

  360与华为合推“特供机”

  近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一个思考了半年的“重要的决定”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地震。就在大家纷纷猜测的时候,周鸿祎高调透露:360公司决定和国际国内厂商合作,推出多款360用户特供机,基本是零利润把高配置智能手机特供给360用户。消息一出顿时引发大量转载和评论。

  随后,周鸿祎就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感觉智能机太贵,许多所谓的千元机,性能配置又比较低。所以我们找了一些国内外做手机的合作伙伴,说服他们给我们的用户提供高性能、高配置但低价格的智能手机。对厂商来说,可能有很多顾虑,所以我们只提供给360的用户。”

  对360公司做手机,周鸿祎颇为强调本质上的不同:“不是自己要做手机,我一直在说360会和在这个行业里做得很成熟、很成功的厂商合作。打造一个平台,在手机厂商和用户之间,搭一个桥梁。”

  不过有业内人士并不同意这一说法。上海凡卓通讯科技公司CEO刘俊明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360公司和小米科技做手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小米是采购零部件,按照自己的设想重新组装,而360则是整机采购,但是两家都是不靠硬件赚钱,而是靠软件和服务赚钱。

  有趣的是,5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2012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微博)正式确认,华为将会和奇虎360共同推出一款手机。

  之前,余承东也曾在微博上表示,将与360公司合作,并称性价比超小米手机(微博)。言下之意,小米手机的成功很是让大家眼红。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两家企业合作方式可能是360掏钱内置软件推广,而华为借互联网企业卖手机,进而拓展渠道。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两家公司的证实。

  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360做手机让人在惊讶的同时也都在疑惑,在互联网领域如鱼得水的360为什么要杀入手机领域。这也让大家不由得想到小米手机的火爆。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小米手机每月产能稳定在50万部,今年已出货150万部,总出货达180万部。

  小米手机的成功是否有些让周鸿祎有些眼红?“正是因为有小米的成功,阿里、盛大、百度、360都开始追逐小米的步伐。”互联网观察家刘利阳这样对记者说道。而周鸿祎也承认小米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不过他同时表示现在的小米还谈不上成功。

  但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移动互联网是网络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点已经毋庸质疑了,互联网企业都想通过各种方式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阿里、百度、盛大、小米包括360公司都是如此,这些网络巨头进入手机市场是为了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掌握移动互联网话语权。”互联网观察家刘利阳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周鸿祎做手机的意图很明显,从2009年收购手机防火墙公司信安易就开始了,他的目的是先占领手机应用,比如手机安全软件,然后再通过安全软件来建立手机用户的品牌,从而推动手机销售。”易讯通CEO于斌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目前,360有许多手机软件,像手机安全卫士、手机助手等。但是360公司要推广这些软件并不容易,因为在电脑上360公司可以依靠强大的装机量进行推广,但许多手机用户不会主动下载安装手机软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软件预装到每部手机上,但是作为软件商的360公司向手机厂商推广的费用肯定不菲。

  “如果360掌握了移动互联网入口做浏览器,甚至复制一个豌豆荚都可以赚钱。现在主要是跑马圈地、放水养鱼,就算烧钱也要掌握移动互联网的主动权。”刘利阳说道。

  360手机模式存疑

  众所周知,360公司是一家依靠贩卖流量而取得盈利的公司。据360公司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其拥有4亿多用户,渗透率达90%,浏览器用户达2.55亿。在PC机终端,360安全卫士(微博)、免费杀毒软件、浏览器以及网址导航等众多免费产品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而通过贩卖流量360公司可以实现盈利。

  其实360公司进军手机领域同样抱着“免费模式”。“这个想法和当初我们做免费杀毒一样,刚出来这个行为会被理解为离经叛道,大家觉得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对手机厂商来说,纯粹卖硬件这种商业模式很难维系,利润越来越低。这次我们找手机厂商,看看能不能把互联网免费模式做在手机上,希望探索这样一个方向。”周鸿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不过有些业内人士对这一模式并不看好。“360公司的优势主要在于用户,以及微创新的观念,产品体验可能会比较出众。”雅酷时空战略发展部总监李强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劣势在于硬件与软件差别很大,设计、产品质量、售后等都是问题,同时卖手机需要有电商经验,360主要是贩卖流量,在电商运营商缺乏经验。手机和互联网不同,互联网可以很快获得流量,靠流量赚钱,但是手机,尤其是自主销售手机,要卖多少部手机,绑定多少应用才能贩卖流量。”

  这种说法也得到一位手机界业内人士的认同:“互联网和手机的运营套路和模式截然不同。小米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不要忘了小米依然是移动终端公司,虽然小米团队许多人是互联网出身。”

  自小米手机上市以来,产能不足和售后服务问题不断为消费者所诟病。

  与小米手机不同的是,虽然360在硬件上与品牌商合作,质量和售后等问题可依靠对方解决,但这等于将自己的品质、渠道、售后主导权交给了别人,一旦出问题,对自己的品牌影响不小。■

360公司进军手机领域 免费模式恐难复制 _焦点透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陶傑: 神學電影

 

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

陶傑: 神學電影


以神學為題材的西方電影不多,因為神學沒有什麼娛樂性。神的故事倒有,像「十誡」和「賓虛」。另外還有一齣「玫瑰之名」。

用一宗兇殺案,講十四世紀神權獨裁的時代,陰森可怖,禁制思想和言論,連笑也不准,認定是人一笑,就容易減少對上帝的虔誠。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小說家艾柯原著改編。原著小說是一本奇書,除了神學,還炫耀作者的歷史哲學的廣博知識。一九八○年剛出版,即使在歐洲,也沒有幾個人看得懂,經輿論一吹捧,於是大學研究生人手一冊,在那個時候,無論在維也納、羅馬還是倫敦,不在咖啡廳拿一本「玫瑰之名」,暢論符號學理論,講人世間什麼是真、何者是幻的問題,是很Out的。

「玫瑰之名」出版之後,法國導演安南,親自找小說作者,說:你這本小說,是為我而寫的,只有我讀得通,看出感覺,我懂得拉丁文,你的大作只能由我來改編成電影。但是安南沒有告訴艾柯的是:書中的男主角,那位有偵探頭腦的老修士,他準備找演過○○七的辛康納利。簽了版權合約之後,艾柯才知道,很生氣,他質問一個演間諜和美女那種庸俗荷里活電影的蘇格蘭佬哪有氣質來擔演這部作品?但安南不理他,戲拍出來,美國不賣座,但歐洲和英國都滿堂紅。

「玫瑰之名」的電影比小說簡單,刪掉了許多冗長的學術討論,重點放在兇殺案的謎解。選角、美術、燈光,全部上乘,電影令人看了,倒抽一口涼氣,壓迫感、震撼力,在十四世紀禁絕思想和言論,只一本聖經壟斷一切,幸好,你沒有生長在那種生不如死的世代。

「玫瑰之名」是一部通識小說,是真正的通識,不是遠東一些城市模仿而學舌的那種。小說的背景是古代,但推理分析的邏輯細節,戲的主角的言談思想,都是現代的,如此出幽入冥,今古相調的手法,就叫「後現代主義」。艾柯是後現代創作之父,聰明而博學,把抽象的知識解說得很有趣,這就是第一流的才子。

Just Getting By: 陶傑: 神學電影

張鳴:踩着三個雞蛋跳舞的老兵——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

 

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

張鳴:踩着三個雞蛋跳舞的老兵——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


早就聽說傅高義(Ezra F. Vogel)先生在為鄧小平寫傳,這樣一位國際漢學界泰斗,寫的又是當今中國最著名的人物,理所當然會為人所關注,想這部著作早點問世,先睹為快的,恐怕不止是學界中人。然而,先生的《鄧小平時代》英文版問世之後,雖然不乏好評,但爭議也不小。如我這樣的土包子,英文版倒未必不能讀,但耗神費力太多,幸好,《鄧小平時代》中文版即將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得友人之惠,我拿到了這部由馮克利先生翻譯的大作。

雖然,《鄧小平時代》是一部學術著作,但卻是一部能讓人一口氣讀完的書。一如既往,傅高義先生的著述,平實,紮實,立論堅實,同時又引人入勝。不可否認,雖然傳主三起三落的經歷頗為傳奇,但鄧本人卻不像毛澤東一樣,具有那麼強烈的戲劇色彩,所以,給鄧寫傳,很少能討好。應該說,傅高義的這部巨著卻平中出奇,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傅高義先生在中文版的序言中,回應批評者批評的時候說,「盡量理解鄧小平為什麼做了他所做的一切,是一個研究鄧小平的學者的職責。」也就是說,他的工作,是努力找出鄧小平行為的邏輯,而非一味地加以道德評判。無疑,從這個意義上說,《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已經抓住了他想要抓住的東西。

我注意到,傅高義的書中多次提到,鄧小平反覆強調自己的身分,是一個老兵,一個軍人,甚至開玩笑說,自己是一個丘八。我們知道,丘八在鄧年輕的時代,是個貶義詞,是人們罵大兵的話,當然,有的大兵也會用來自嘲。比如,五四運動的時候,上街攔阻學生的軍警,就會說,「我們是丘八,而你們是丘九,比我們大一輩兒,求求你們回家去吧」。而一個跟鄧小平有過職業關係的軍閥馮玉祥,也自稱自己的詩是丘八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鄧小平雖然也有過指揮作戰的經歷,但人們更多地感覺他其實是一個文官。筆挺的戎裝,似乎跟他相當的不搭。以至於說起他那段看起來還挺輝煌的戰爭經歷,人們也往往只把他視為一個「政委」,一個思想動員工作者,而將戰爭的業績,更多地歸結到他的搭檔,著名的軍事家劉伯承身上。但是鄧本人,卻更樂意說自己的本色是個軍人。顯然,人們日常的認知,跟鄧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有了很大的反差。

最愛讀金庸的老兵

說起來,中共具有文官形象的高級幹部,大多具有幾分文人甚至儒者氣質,而且出身多半是學生。但是,鄧小平卻不愛讀書,留法勤工儉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他們都沒進學校讀書,但蔡和森、鄭超麟這樣的人,至少馬列經典著作,還是會讀幾本的。鄧小平雖然有「油印博士」的美稱,卻不愛讀書,只喜歡打撲克。所以鄭超麟回憶說,當年他動不動就教育年紀小的鄧小平,要多讀點書。然而,一直到晚年,人們都大張旗鼓地闡釋有鄧小平理論了,但真正的鄧小平,最愛讀的,居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那個我們都只能讀粗陋盜版的年代,鄧小平卻能讀到金庸親自送的精緻正版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依碧鴛」。我曾開玩笑地對某些鄧小平理論專家說,鄧小平其實不知道鄧小平理論是什麼,你們知道。應該說,鄧小平的自我感知很準,他就是一個老兵。

見血太多意志無比堅強

二戰和二戰之前的世界,是一個烽火連天的世界。那個時代的禍害是大兵,那個時代的英雄,也是大兵。從那個時代混出來的牛人,有幾個不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呢?一手攻克天京掃平太平天國的曾家老九(曾國荃),說他一生快意之事,就是殺人如麻,花錢如水。連那個喜歡跟文人詩酒唱和的徐樹錚,都感到「以殺止殺」是一件得意的事情。殺人,對於老兵來說,不算什麼。不是說他們個個嗜血成性,而是說他們見識了太多血,神經和意志,非尋常人可比。

毛澤東曾說,鄧小平開了一家鋼鐵公司。鄧的意志,的確像鋼鐵一樣,這其實就是軍人的意志,身經百戰的軍人的意志。這樣的意志,曾經讓有鐵娘子之稱的戴卓爾夫人,差點在記者面前,失神失足摔了跟頭。這樣的意志,也讓比鄧更強的政治強人毛澤東,雖然對黨內同志毫無情義,但卻也要讓他三分,兩次拿下,兩次都留有分寸,保留鄧的黨籍。至於鄧的同僚、部下,就更是對這個鋼鐵公司印象深刻。說要你做替罪羊,你就得做,說要拿下你,就會拿下。在鄧小平最後的輝煌,南巡之際,在電視裏,人們看覑鄧小平熱情洋溢地跟楊尚昆敘交情,但是過了沒多久,楊氏兄弟就從權力的頂峰滾落。

沒「鋼鐵公司」開放改革難實現

這樣的鋼鐵公司,只有在碰上美國人的時候,會打折扣。中美建交談判,美國就是在武器售台問題上不讓步,最後,兩國還是建交了。因為,中美建交,是開放的大局。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對美國日本開放,對歐洲開放。不開放,改革則無從談起。甚至,1979年的對越動武,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對美國送的「大禮」(據說是李慎之的建議)。

開放,是鄧小平後半生事業中的大局。即使六四之後,整個國家向左轉,鄧小平選擇總書記,還是首先想找一個沿海開放城市來的人,以示儘管鎮壓發生了,開放的格局不變。如果說,毛澤東的業績,是創建了一個共產黨的國家,那麼,鄧小平足以讓人記得住的事業,就是改革開放,如果沒有了改革開放,鄧小平就會跟他眾多的同事一樣,被淹沒在毛的陰影裏。而開放,則是改革的前提。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在經歷了多年毛式的極權主義統治之後,如果沒有鄧小平這樣的人物,即使能夠啟動,也步履維艱。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改革,比當年晚清的維新還難。畢竟,晚清不管多麼落後,市場還是存在的。做生意的人,不會被視為洪水猛獸。而改革之初的中國,讓農民自己種地,讓人們自由經商,都是大逆不道的背叛行為。一個年廣久賣瓜子發了點小財,居然會鋃鐺入獄,得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親自批示,才能暫時放出來。廣東、福建僅僅做了一點市場化的改革,領導人的頭上就烏雲翻滾,做檢討還是小事,項南等人還因此丟了烏紗帽。在一個女孩子穿樣式新一點裙子、男孩子穿條牛仔褲都會當成資產階級思想捱批的時代,改革開放的艱難,絕非今天的年輕人所能想像的。

傅高義先生將改革之初一系列中國領導人的出訪,比喻為日本明治時代的岩倉使團出遊歐美。然而,當年的岩倉使團回國,就做出了市場化改革的規劃,但是此番走出國門的中國領導人,卻只看到了人家精美的器物,先進的技術。也就是說,改革之初的多數中國領導人,即使走出了國門,其見識,也就是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的水平。儘管說,有文革的反面刺激,但是真正推動改革,沒有鄧小平和他的鋼鐵公司,估計也難。

三個雞蛋﹕改革開放黨領導政局

然而,即使像鄧小平這樣具有堅強意志的強人,推動改革事業,也必須維持政局的平衡。我們不知道,主持晚清新政的慈禧太后,在保中國還是保大清之間,有沒有做出最後的抉擇,如果她晚死幾年,會不會像後來的少年權貴一樣,在保中國和保大清出現碰撞的時候,選擇後者。鄧小平也一樣,他沒有在黨的事業和國家命運面前,做過選擇。也許,在他看來,兩者沒有矛盾。抗戰時的閻錫山,說他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的人,一個老蔣,一個是共產黨,一個是日本人,哪個雞蛋都不能踩破。而改革中的鄧小平,實際上也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一個是改革開放事業,一個黨的領導,一個是政局。三個也都不能踩破。改革和黨的領導不必解釋,所謂政局,實際上就是三種平衡,一是陳雲的鳥籠經濟和市場化改革的平衡,一個是前台年紀較輕的操盤者和後台元老的平衡,還有意識形態中,左和右的平衡。有哪個平衡被打破,在鄧小平看來,政局就亂了。

當然,在我看來,也許是局面更加複雜的緣故,鄧小平遠沒有閻錫山舞技高明,三個雞蛋雖然沒有踩碎,但破倒都是破過了。不僅前台操盤手接連兩任落馬,還發生了六四風波,中共不得不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動軍隊開槍鎮壓和平示威的民眾,不僅讓自己的國際聲譽跌到谷底,甚至對自己以往的意識形態,也是一種深深的傷害,讓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基礎,基本上損失到了最大限度。

六四論述成敗筆

談到這兒,我不得不說,有關六四的論述,是本書的敗筆。傅高義先生把鄧小平六四前的價格闖關視為敗筆,其實並不確切。市場化的改革,價格闖關,是早晚的事。儘管引起了震盪,民眾的不滿,但這種不滿至少在當時,沒有動搖中共統治的危險,作為改革的領導者,其實正好藉此推行政治體制改革,打掉那些阻擋改革的人,迅速建立市場體制,改變政治結構。事實上,六四民眾的改革呼聲,也恰好集中這方面。正像後來趙紫陽所說的那樣,事實上只有政治強人鄧小平,有資格推動這一改革,然而,他卻按兵不動,刻意小心怕踩碎了某個雞蛋。

可惜的是,傅高義先生對此卻沒有任何批評。雖然他比較客觀地陳述了鄧小平在六四前後的作為,點明了他對六四鎮壓的責任,但卻對此沒有過多的譴責,反而強調了鄧的所謂不得已。有意無意地,還把六四鎮壓後的中國經濟20年的繁榮穩定,跟鎮壓聯繫起來。他寫道﹕「在天安門事件後的20年裏,中國人享受覑社會相對穩定和經濟的快速增長,甚至是奇蹟般的增長。小規模的抗議不計其數,領導層為發生更大抗議的可能危險而緊繃覑神經,但是中國在『六四』之後的20年裏避免了更大的騷亂。今天,億萬中國人的生活要比他們在1989年時舒適得多。與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相比,他們都得到了更多的國際資訊和觀念。教育水平和人均壽命也在繼續迅速提高。由於諸如此類的原因,中國人對民族成就的自豪感遠超上個世紀。」事實上,六四之後,中國馬上進入了嚴重的衰退,政治上的倒退,幾乎堪比晚清戊戌維新失敗後的情形。沒有招來義和團,已經萬幸。以至於鄧小平要重新啟動改革,居然需要採用「非組織手段」,自下而上的倒逼。傅高義先生所說的經濟奇蹟和繁榮,跟六四鎮壓無關,恰在於鄧小平南巡之後,局部地開放了政治,確立了市場經濟體系。

政改沒啟動繁榮帶來瘋狂貪腐

然而,即便如此,中國的政改仍然沒有啟動。連晚清那種預備立憲,諮議局的選舉都沒有,民間精英的參政,都沒有做到。所以,在經濟繁榮之後,無節制的政府擴張,瘋狂的貪腐,幾乎把經濟迅速成長帶來的民眾幸福感吞噬乾淨。被經濟高速發展激化的社會矛盾、官民矛盾、貧富矛盾,環境問題迅速惡化。中國社會結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不平衡過。精英的大規模出逃,堪比當年廣東的大逃港,而官員的瘋狂掠奪,也舻近歇斯底里。也可以說,鄧小平的改革,一方面製造了中國奇蹟,一方面也把中國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危險境地。

「人民」只是抽象的符號

鄧小平跟台灣的蔣經國曾經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班同學,他們都是二戰留下來的打過仗的強人,但是,蔣經國開啟了台灣的政治改革,但同樣是強人,鄧小平卻把難題留給了後輩的庸人,平白增加了改革的風險,很大的風險。當然,在鄧小平的字典裏,沒有動搖黨領導的政改,他不是戈爾巴喬夫,更不是蔣經國。這就是鄧小平自己的局限,一直到死,他都是一個黨化的獨裁者。其實,他並沒有理解他所親手啟動的改革開放的真實意義。他自稱是人民的兒子,但這個人民的兒子對於對手無寸鐵的人民開槍,卻毫不手軟。說到底,鄧小平這個共產黨的老兵,他心目中的人民,還是抽象的符號,並不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鄧小平時代》來了,在這個似乎又要重啟改革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再一次一起走過從前,那改革歲月的從前。

傅高義(Ezra F. Vogel):《鄧小平時代》——治國之術 之一

「我寫這部關於鄧小平的書,心目中的讀者首先是西方讀者。作為一個研究中國事務長達半世紀的人,我深知如果中國人和西方人能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世界的未來會變得更好,而這又要求雙方達成更深的理解。」 ——《鄧小平時代》作者 傅高義

編按: 數中國近代改革開放的風雲人物,每個人、尤其是中國人必定想到一個名字——鄧小平。從鄧小平的出身,到三起三落的傳奇事迹,又或是他推動改革開放,到九十年代初南巡—— 一步一路,均牽繫着每個中國人的命運。

傅高義的巨著《鄧小平時代》,對鄧小平一生走過的每個歷史場景、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奇險崎嶇,均有嚴謹獨到的透徹分析。

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一、鄧小平的背景和經歷;二、曲折的掌權之路(1969-1977);三、開創鄧小平時代(1978-1980);四、鄧小平時代(1978-1989);五、鄧小平時代的挑戰(1989-1992);六、鄧小平的歷史地位。

充分運用個人聲望

鄧 小平無法忍受令毛澤東感到陶醉的個人崇拜。與毛時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共建築裏基本不擺放鄧小平塑像,人們家中也幾乎見不到懸掛他的畫像。很少有歌頌他成就的歌曲和戲劇。他也從未擔任過黨的主席或總理。學生們確實要學習鄧小平的政策,也會引用他的名句,但並不需要花時間背誦他的語錄。

然而,儘管不搞崇拜、也沒有令人敬畏的頭銜——他的職位不過是黨的副主席、副總理和軍委主席,鄧小平卻對權力的各個重要層面行使着有效的控制。他充分運用個人聲望,大膽地創建了一套運作良好的體制,把一個國家建設得強大繁榮。

善於區分大事小事

鄧小平自早年起就享有一種聲譽——他善於區分大事小事,將精力集中在能給中國帶來最大變化的事情上:制定長期戰略、評價可能決定長期目標成敗的政策、爭取下級幹部和群眾的支持、宣傳能體現他想實行的政策的典型。在一些重要但複雜的領域,例如經濟或科技領域,鄧小平依靠其他人去思考戰略,然後向他說明不同的選 擇,最後由他拍板。在另一些問題上,例如國防、與重要國家的關係和高層幹部的選拔,鄧小平會花更多時間摸清情況以便親自制定戰略。

自1952年就擔任鄧小平機要秘書的王瑞林,在向外界說明鄧小平的意見時十分慎重,避免加上自己的理解。很多幹部認為毛遠新剛好相反,他在1975年末到 1976年初向外界解釋毛澤東的意見時,往往用自己強烈的成見去渲染甚至補充毛澤東要他向其他幹部傳達的意見。王瑞林對任何事關黨或政府的事都避免作出自己的解釋,儘管他與鄧小平悠久的關係使他更像是鄧家的一員。王瑞林不添油加醋這一點對鄧小平來說很重要。有時在一些重要問題上,為使外界準確知曉他的想 法,他會寫下主要觀點,讓王瑞林傳達他的書面意見。

受整體政治氣氛限制

總書記胡耀邦是黨務的執行官,總理趙紫 陽則是政府事務的執行官,他們將所有重要問題交鄧小平最後定奪,但多是以書面形式,很少親自面談。胡耀邦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政治局例會(但主要是書記處會議),趙紫陽主持國務院的會議。陳雲和鄧小平很少參加這類會議,均由機要秘書代為出席。趙紫陽在其口授的回憶錄中說,他和胡耀邦更像是大秘書而不是決 策者,但他們要負責抓落實。

鄧小平確實保留着拍板的權力,但通常他不會事必躬親;他定大政方針,讓胡耀邦和趙紫陽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去落實他的指示。在作出最後決定時,鄧小平會考慮政治氣候和其他主要領導人的意見。雖然他做事獨斷而果敢,其實也受到政治局成員中的整體政治氣氛的限制。

特別看重國家權威

像其他高層領導人一樣,在最寒冷的一、二月份,鄧小平一般會去較溫暖的地方住上幾周。夏天他會去海濱城市北戴河避暑,那裏是高層領導人休假並進行非正式交談的地方。但是對鄧小平來說這些「休假」其實也是處理黨務的機會。例如1984年他在廣東和福建的經濟特區過冬時,肯定了它們取得的成就,把它們確定為沿海 發展的樣板。在1988、1990、1991和1992年,他視察上海時,推動了加快上海市發展的計劃。

作為有十二年戎馬生涯的軍事領導 人,鄧小平很看重權威與紀律。置身高位、參與治國後,他更看重國家的權威,因為他知道自鴉片戰爭後的一百年裏,中國領導人在維護治國所需的權威上是多麼艱難。1950年代擔任領導人時,他對毛澤東神一般的權力有親身感受,他知道這種權力能成就什麼。然而他也看到,當這種權威在文革期間被消耗掉之後,再想做 成事又是多麼困難。

領導人要聽「建設性意見」

鄧小平就像中共領導層的其他同事一樣,認為群眾不僅需要在學校,而且需要在一生中不斷接受宣傳,要對他們進行「教育」,使之理解為何要遵守一定的規矩。而這種「教育」,需要輔之以人們對最高領導人一定程度的敬畏,以及對於膽敢蔑視權威可能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後果的懼怕。

鄧小平知道,他絕無可能讓群眾對他產生像對毛澤東那樣的敬畏。但是,他對如何維持自己的權威也心中有數。他在擔任頭號領導人時已經享有個人威望,其基礎是他有五十年擔任中共領導人的資歷、他過去的功績、毛和周曾把他作為可能接班人的培養,以及他為國家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直到1981年,毛澤東的形像一直有着強大的影響,為維護自己的權威,鄧小平必須表明對毛主席的尊重。但是,在1981年他把毛的基本思想定義為「實事求是」而被人們接受,還作出了承認毛澤東1958年以後所犯錯誤的黨史決議。這樣一來,即便他在某些問題上背離了毛的觀點,鄧小平也足以維持自己的權威。

他支持「黨內民主」的觀點。對此他的理解是:領導人要傾聽「建設性意見」,以減少犯嚴重錯誤的危險;但根據「民主集中制」原則,一旦作出決定,黨員就要執行。

鄧小平認為,發展經濟可以加強黨的權威和他個人的地位,這種估計被證明是正確的。當1983年至1984年經濟迅速平穩發展時,鄧小平的權威幾乎不可撼動。當經濟問題嚴重時,例如1980年代後期,中國陷入嚴重通貨膨脹,社會上人心惶惶,鄧小平的地位也因之受損。

大題和小題為本報所加

《鄧小平時代》(撮自〈鄧小平的治國術〉).之一

傅高義(Ezra F. Vogel):鄧小平時代的挑戰——六四民運 之二

「也有一些外國評論家認為,我對鄧小平太客氣了,對他在毛澤東手下做過的一些事,對他在1989年6月對示威者的鎮壓,對他拒絕給民主化改革更多支持,我應當有更嚴厲的批評。……但是我相信,盡量理解鄧小平為什麼做了他所做的一切,是一個研究鄧小平的學者的職責。」 ——《鄧小平時代》作者 傅高義

編按: 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門的一聲槍響,為中國的歷史多添一道難癒的傷口。《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對這一段歷史,有以下的描述。

戈巴卓夫訪問北京

5月16日是鄧小平會見戈巴卓夫的日子,政府在凌晨1點作了最後一次清場的努力。廣場上的大喇叭廣播說,政府正在與學生代表對話。官方的廣播敦促學生考慮國 家利益,停止絕食,返回校園。但他們仍然拒絕離開廣場,而且有愈來愈多的人群前來支持他們。政府別無選擇,只好取消原定在廣場舉行的歡迎儀式,改在有重兵把守的機場舉行了一個規模很小的儀式。

戒嚴令和趙紫陽離職

4月25日,鄧小平決定發表警告學生的社論的當天, 就下令解放軍進入戰備狀態。後來,當戈巴卓夫訪問結束、外國媒體的最重要人員也都離開後,鄧小平準備採取行動。5月17日下午4點,鄧小平召集政治局常委 (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和姚依林)和他在中央軍委的聯絡人楊尚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與會者都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趙紫陽解釋說,局勢很嚴峻,每天仍然有30萬到40萬人在示威。他認為除非撤銷嚴厲的「四二六社論」,學生們不會自願離開廣場。

5月17日被迫決裂之後,趙紫陽對計劃戒嚴的會議不再知情,他也拒絕向公眾宣布實行戒嚴。5月19日趙紫陽致信鄧小平,再次試圖勸說他軟化「四二六社論」的立場,儘管此時他已經知道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

戒嚴失敗

進城的士兵大多是農村青年,學生們很快就組織起來,同被堵住的卡車上的士兵交談,試圖讓他們相信學生們在從事正義的事業——他們要爭取更多的自由,結束腐敗。有印刷機可用的圍觀者很快印出了反對戒嚴的宣傳頁到處散發。有些士兵既不瞭解情況又準備不足,顯得有些同情學生。

準備武力鎮壓

5月20日一過,鄧小平讓軍隊暫時撤退的同時,立刻指示楊尚昆準備坦克、裝甲運兵車、卡車和足夠的武裝部隊,以便克服一切抵抗。這時北京的最高領導人已十分擔心軍隊和高層在面對市民反抗時能否保持堅定的立場。5月20日,八位在實施戒嚴時未被徵求意見的退休將軍交給鄧小平一份反對使用武力的聲明。鄧小平和楊尚昆派了兩名最高層的軍事領導人逐一拜訪這些將軍,向他們解釋實施戒嚴的原因。

籌備新的領導班子

為了重新贏得民眾支持,鄧小平需要與天安門鎮壓無關的新領導人,並在軍隊佔領天安門後向社會公布。實行戒嚴的前一天即5月19日,鄧小平、陳雲和李先念就已選定江澤民做總書記,他們打算在四中全會後立刻宣布對他的任命。

鎮壓

沒有證據表明鄧小平在決定向天安門派出武裝部隊時有任何遲疑。6月3日凌晨2點50分,他命令遲浩田「採取一切手段」恢復秩序。據鄧小平的家人說,不管鄧小 平受到多少批評,他從未懷疑自己作出的決定是正確的。很多觀察者看到五月底廣場上的人愈來愈少,認為不使用暴力清空廣場也是可能的。但鄧小平不僅擔心廣場上的學生,而且擔心國家權威的普遍弱化,他斷定為了恢復政府的權威,必須採取強硬行動。

6月3日各集團軍司令也在北京軍區司令部開會,研究了進攻計劃的細節:將用機動車把士兵分三批運進北京,每一批部隊都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同時行動。士兵要在黎明前清空廣場。

6月4日即星期日凌晨1點,軍人們開始從不同方向到達廣場。在廣場四周、長安街和人民大會堂前,士兵開始朝着向他們謾罵、扔磚頭並拒絕離開的平民開槍。抗議者沒有想到士兵會用真槍實彈對付他們,當一些被打死或打傷的抗議者被抬走時,剩下的人才變得恐慌。

據 一些目擊者說,廣場上有人中彈,但政府發言人否認凌晨4點半到5點半之間廣場上有任何人中彈,這是含蓄地承認了此前和此後可能有人遭到射殺。政府也不否認廣場附近的長安街上有人遇害。很多人想弄清楚那天晚上的死亡人數,但各種估計數目出入極大。中國官方在6月4日幾天後說死了200多人,包括20名軍人和 23名學生,大約2000人受傷。

遇害人之一的母親丁子霖後來試圖搜集當晚所有遇害人的姓名,截至2008年為止她總共搜集到近200個姓名。認真研究過這一事件的外國觀察家所作出的最可靠估計是,遇害的示威者大約在300人到2600人之間,有數千人受傷。

假如?

這場造成如此嚴重的人道災難並被全世界所見證的巨大悲劇,使所有關心人類福祉的人都會提出一個問題:這場大災難是否可以避免?尋找悲劇直接原因的人將其歸咎於鄧小平採用一切必要手段清空廣場的決定。

批評鄧小平的人說,假如他在1989年4月26日沒有以如此強硬的態度對付「動亂」,假如他更願意聽聽學生的意見,或者,假如他能夠用盡一切非暴力手段,那麼天安門清場就不會發生如此嚴重的暴力,造成生命的喪失。

批評趙紫陽的人認為,假如他對學生少一些鼓勵,以更果斷的方式對待他們,假如他不那麼關心自己的「開明領導人」形象,最後的悲劇也許能夠避免。

批評李鵬的人稱,假如他沒有如此頑固地拒絕與學生對話並體諒他們的關切,如此急迫地譴責他們,如此斷然地推出「四二六社論」並給學生貼上「動亂」分子的標籤,如此僵化地輕蔑學生且缺乏起碼的同情心,那麼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

批評陳希同和李錫銘的人則說,假如他們向鄧小平等老幹部彙報時沒有誇大事態的嚴重性和外國勢力捲入的程度,鄧小平等老幹部也許不會覺得必須作出如此強硬的反應。

《鄧小平時代》(摘錄自〈鄧小平時代的挑戰〉).之二.明天續

傅高義(Ezra F. Vogel):鄧小平時代的終曲——南巡 之三

「我在書中記述了鄧小平的積極貢獻——他努力讓所有中國人過上富裕生活,維持與其他國家的良好關係,大力削減軍費……;我希望這對致力於改善中國人的生活、維持中國與外國良好關係的人們有所助益。」 ——《鄧小平時代》作者 傅高義

編按: 傅高義把鄧小平1992年的南巡,形容為一把更大的火——鄧小平以八十七歲高齡,乘專列南下,先去武漢,然後是深圳、珠海和上海,在這些地方成功點燃了擴大市場開放和加快發展的大火。

以下是關於南巡部分的摘要。

點一把更大的火

一 代人之前的1965年,毛澤東對自己不能全面控制北京的「資產階級」政策而感到不悅。他無法在中央黨報《人民日報》上傳播自己的觀點,便在上海的《文匯 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然後,71歲的毛澤東乘專列去了南方的杭州、韶山和武漢等幾個城市,為1966年發動的文化大革命點 火。

這個故事在1991年又重演了一次。當時鄧小平對北京保守的經濟政策也感到不快,可是他對這些政策又不能完全說了算。他無法在《人民日 報》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便把它登在另一家報紙——上海的《解放日報》上。可是1991年這把火並沒有點着,決心已定的鄧小平在1992年又點了一把更大的 火。

鄧小平受挫

1990年2月,鄧小平會見了朱鎔基和上海其他黨政軍幹部,與他們討論如何為當地的發展點火。

2月回到北京後不久,鄧小平對李鵬總理說:「我已經退休了,但有一件事還是要給你講一講,你要更多地關心一下上海浦東的發展。」兩周後的3月3日,鄧小平把 江澤民、楊尚昆和李鵬叫來,向他們宣講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人民現在為什麼擁護我們?就是這十年有發展。……假設我們有五年不發展,或者是低速度發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會發生什麼影響?這不只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他然後又說:「要用宏觀戰略的眼光分析問 題,拿出具體措施。……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條件更好,可以更廣大地開源。比如抓上海,就是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

遺憾的是,1990年,北京的領導人對鄧導師上的課和上海的領導人加速經濟發展的願望無動於衷。

陳雲擔心外國租界死灰復燃。可是鄧小平對陳雲的遲疑已經失去了耐心。雖然沒有點名批評陳雲,但他在1990年2月說,上海的發展落後於廣東。圈裏人都知道,他這是在表達對陳雲反對開放上海的不滿。

陳雲和鄧小平都避免公開鬥爭,但他們各自的擁護者卻在公開替他們說話。1991年底,當幹部們為即將召開的黨代會作準備時,戰線變得明朗起來。保守派在11 月25日至29日的八中全會上仍佔上風,於是鄧小平拿出了他的慣用手段:不把時間浪費在爭論上,他要採取行動爭取支持。

鄧小平南巡

當鄧小平的專列於1992年1月17日駛離北京站時,北京的其他中央領導並沒有收到通知,甚至連江澤民也不例外。這次出行完全由武警部隊一手操辦。北京的其他領導人和南方負責接待他的幹部只知道,鄧小平夫妻、他們的四個子女(只有小兒子鄧質方沒有隨行)及其配偶和孩子,一行17人,要出門散心觀光,進行「家 庭度假」。誰能反對這個老領導的家庭去度假呢?

1月19日星期一上午,鄧小平在廣州短暫停留後,與陪同他的省級領導一起,開始了對最有活力的特區——深圳和珠海——為期11天的視察。

鄧小平來訪的消息不脛而走,每當他從工廠和辦公樓走出來時,都有大批普通市民在等着他。他在53層的深圳世貿中心旋轉餐廳俯瞰了這座城市的新建築,當他走出大樓時,有大批群眾向他鼓掌歡呼。

在乘車時的私下場合,他憤怒批評了北京的保守派。他說,左的政策會造成可怕的後果,甚至會葬送社會主義。他警告說:「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亟 欲得知珠海會議確切內容的江澤民,說服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賈慶林給了他一份會議錄音;此後不久官方就宣布賈慶林入選政治局。江澤民並沒有在春節給鄧小平打電話的習慣,但是在2月3日,即鄧小平離開珠海五天後,江澤民打電話給他拜年。他後來承認,這次通話並非隨意而為。此後江澤民便成了更大膽的改革派。

江澤民的反應

當 鄧小平踏上回京的列車時,他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南行達到了目的,現在江澤民要加快發展與改革了。確實,從2月20日鄧小平離滬回京到3月6日,《深圳特區 報》的人對鄧小平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相當樂觀,大膽發表了八篇詳細報道鄧小平南行的系列文章。雖然北京宣傳部門的領導試圖阻止這些文章進入北京,但最終仍無法避免它們被全國的讀者看到,當然也包括首都北京的人。

2月中旬,鄧小平回京前幾天,江澤民已經在公開說,他擁護鄧小平進一步改革的呼籲。 江澤民通過從珠海得到的報告認識到,鄧小平已經下定決心,假如他不大膽推進改革開放,鄧小平就會讓他靠邊站。江澤民從鄧小平的南行中,能夠看到他爭取到了北京和地方重要領導人的很多支持。後來江澤民也承認,當時他斷定鄧小平的觀點會佔上風,他的明智之舉就是支持這些觀點。

氣氛的變化

隨着鄧小平南行的消息得到全面報道以及政策開始發生變化,鄧小平的講話也成了著名的「南巡談話」。「南巡」是帝制時代皇帝巡視南方(指長江流域,不像鄧小平南下那麼遠)時使用的說法。為了消除鄧小平像個皇帝的印象,官方的說法換成了更為中性的「南方談話」。

南行後的幾個月裏,鄧小平並沒有同江澤民見面,告訴他如何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也沒有明確表示支持江澤民。實際上,據江澤民說,他覺得鄧小平仍在考驗他,潛在威脅猶在:假如江澤民不全力支持改革,得到軍隊擁護的鄧小平有可能用喬石把他換掉。

江 澤民決心在鄧小平的最後考試中過關。春季,在公開場合,他變成了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大力鼓吹者。他仔細擬定了6月9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學員畢業班上的講話。 在這篇題為〈深刻領會和全面落實鄧小平同志講話的重要精神,把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講話中,他全面說明了貫徹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需要做些什麼,總結了鄧小平自1978年三中全會以來的貢獻。江澤民說,要加快改革步伐,把增長目標提高到每年9%至10%(當時五年計劃的官方目標仍是李鵬在全國 人大所說的6%)。

6月12日,在作了這次重要講話三天以後,江澤民這位後輩抱着希望去問師傅,是否同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說法,顯然它是被打算用來取代陳雲的「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鄧小平說他喜歡江澤民的講話,這讓江澤民如釋重負;鄧又說:「其實深圳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江澤民的考試過了關。隨後,鄧小平仿佛仍然是最後的決策者那樣,他讓江澤民把中央黨校的講話在內部傳閱,如果反響好的話,可以作為十四大的主題。不出意外,反響果然不錯。

在考慮自己的思想遺產時,鄧小平說,領導人不能誇大本人的作用,要實事求是。推動改革開放是一個宏大而複雜的過程, 沒有哪一個或幾個領導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到。例如,誰也沒有事先深入思考過依靠鄉鎮企業,它們卻成了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1978年以來中國取得的成功,是來自廣大人民群眾的經驗。他本人的作用只是把這些發展作了總結,向更多的人推廣。

鄧小平審閱並批准了江澤民將在十四大上做的報告。報告的核心內容是他南行時表明的觀點:加快改革開放。

《鄧小平時代》(摘錄自〈鄧小平時代的挑戰〉).之三

应用介绍 Evernote:百年创业者

Evernote:百年创业者  阅读原文»

  虽然 Evernote 的桌面客户端早已提供手动录入笔记相关地点的功能,手机版更是可以自动将记笔记的位置记录下来,但说实话我之前并没有太留意这个功能。直到最近使用 Evernote手机应用时,我不小心点到其分类列表中的"地点"查看方式,呈现出来的过去几个月笔记的位置地图才让我意识到这个功能的意义:就像我们已经开始习惯用地点来管理我们的照片一样,Evernote希望用一切可能的形式便利我们的个人信息管理,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

  表象下的 Evernote

  作为笔记软件为人所知的 Evernote 并非如其给人的第一眼印象那样简单,跨平台的笔记同步、多样化的内容支持、强大的管理和搜索功能,这些仅仅是 Evernote 的表象,正像那句著名的口号所说的:"Evernote 要成为用户的外在大脑、全人类的记忆中枢平台。"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一切信息都是通过彼此的关联来进行记忆和管理的。看到一个熟悉的地址,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个很久不见的好友;听到一首流行的旋律,我们可能会记起曾经的一段趣事… 记忆的触发往往就来自于这些细小的关联,但在这个信息普遍过载的时代,我们难以分辨哪些信息、哪些关联是真正有用的,这导致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忘记那些也许很重要的回忆。广泛的记事工具因此开始流行,但无论是最简单的纸和笔,还是复杂的软件工具,它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应该记录哪些信息、如何进行信息的管理、怎样在信息间获得关联。

Evernote

  Phil Libin 与其公司同样在思考这些问题,当他听到著名计算机专家 Stepan Pachikov 的团队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走出第一步时,他迅速与其达成了合并意向。Evernote 的重心也开始从笔记记录,向如何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好的电子记忆方式转移,其多样的笔记形式、广泛的元信息支持、方便的信息输入、强大的内容搜索正是希望为我们模拟真实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的关联,并提供一个大容量、安全可靠的存储场所,避免我们因为过载遗忘重要的信息。

Evernote

  数字中的 Evernote

  虽然有一个宏大的设想,也有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但 Evernote 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8 年的上线虽然受到广泛好评,但发展早期面临的用户增长缓慢与投资人的质疑,让 Evernote 曾经濒临倒闭的困境。但也许是运气,一位忠实用户的救急投资让其成功度过了自己最大的危机,在坚持其核心产品定位及免费加增值的清晰盈利模式下,Evernote 稳步前进的步伐已经证明了其巨大的价值,最新获得的 7000 万新一轮融资让其估值达到 10 亿美元,Phil Libin 证实公司正在为 IPO 做准备,同时也正计划进军中国这个让无数知名互联网公司遭遇滑铁卢的市场(最新消息:Evernote 打算在中国正式开展业务,同时在中国建立其美国以外的数据中心)。

  Evernote 真的值那么多钱吗?相比一年以前,Evernote 的用户量已经增长了三倍,达到 3000 万。而在这其中,付费用户比例达到 110 万,有近 4% 的用户付费,这在 Freemium 付费模式中相当的优秀。更值得注意的数字是,在 4 年之后,Evernote 依然能够保持 40% 的原始用户,更不用说新增的大量用户。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用户付费比例会有显著的提高,使用 4 年的用户中有 25% 均选择了付费使用 Evernote 的服务。

  Evernote 的核心要素

  Evernote 之所以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其一开始就确定的精准定位无疑是最大原因。

  无处不在

  要想真正成为用户的大脑,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如何让用户以最简单的形式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从简单文字、网页摘要、任务列表,到生活照片、语音录音、手写笔记,甚至更多附件,Evernote 为用户的记录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形式支持。从手机、桌面、网页客户端,到电子邮件,再到众多第三方应用,Evernote 真正做到了无处不在,用户在各个场景下都可以轻松向 Evernote 添加各种类型的笔记。即使是 Evernote 推出的如 Hello、Food,收购的 Skitch 等看上去独立的应用,其目的也都是为了更方便的实现用户的信息记录。

  Evernote 的跨平台同步功能让用户能够更方便的在任何地方管理自己的笔记。笔记的分享与协作(付费功能)也为更好的完善某一段记忆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此外,笔记的文件夹、标签、注释、元数据支持(地理位置、内容来源网站等),图片 OCR、语音转文本强化下的全文搜索等也为我们更好的管理信息提供了更强大的检索和关联功能。比如你在某个活动上认识了某个感兴趣的人,你可以通过搜索活动地点、活动照片、活动录音,或是人名等多种方式来查找他\她的信息,正像我们的大脑一样。

  Evernote 的信息管理可能还无法企及大脑那样强大的关联能力,但其无疑正在向其方向前进。

Evernote

  平台化拓展

  Evernote 的平台化思路无疑延续了其核心理念:让人们能够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来纪录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毕竟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并非 Evernote 一款,如何能够利用更广阔的平台,为用户、也为自己更好的服务是 Evernote 的另一个重点。

  2010 年诞生的 Evernote Trunk 和其后的开发者社区自推出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数以千计的开发者发布了使用 Evernote API 的应用和服务。从文档管理、资料汇集,到会议记录、生活信息整理等,类型可谓丰富。这也是 Evernote 所希望看到的:为人们记录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样化的途径。这一切并不需要、也不应该都由 Evernote 自己亲力而为,而是通过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为自己的产品打造更大的机会。

  Evernote 去年举办了首届 Evernote Trunk 开发者大会,同时还主办了许多国际性编程马拉松(Hackathons),获得了广泛好评。此外,Evernote 的平台开发团队在去年也扩展了三倍,在前不久发布了全新改版的应用开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帮助,这一切都显示 Evernote 的平台策略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据说其中国计划中也包含了与众多国内知名应用的合作,Evernote 的平台化未来值得用户和开发者期待。

Evernote

  清晰的盈利模式

  和现在很多火爆的应用(没错,我在说 Instagram)不同,Evernote 从创始之初就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付费和免费结合(Freemium)。用户可以在一定限制下免费使用该服务,并通过付费升级至高级版,这也是 Evernote 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相比其他同样采用这种模式的服务,Evernote 的免费版并没有对功能进行太多限制,普通用户似乎并没有必要升级至付费服务,这让投资方一度非常担忧。Phil Libin 对此的解释是,用户在 Evernote 中存放越多的信息,Evernote 对他来说就变得更加重要。"你的笔记、你的餐厅、你的好友、你一年的生活,你许多年的生活,这些信息价值巨大。"你会吝惜到不给你的大脑供给吗?同样,对于一款存放了用户生活记忆,并帮助其进行检索的服务,一定会有用户愿意付费。

  Phil Libin 认为,对于 Evernote 来说,只要用户喜欢这一服务,他们最终将会付费,因为该服务的成功将对他们有利。"对 Evernote 来说,最重要的是让用户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而不是急于让他们为我们的产品付费。"在其用户的付费比例数字之下,Evernote 的逻辑被证明确实可行。(见下图)

Evernote

  百年创业者 Evernote

  "Evernote 希望做一个百年公司,一个百年的创业者。" CEO Phil Libin 如是说。

  100 年后,我们可能不会再看到 Instagram,我们可能不会看到 Facebook,但我们的数据、我们的回忆?

  就其本身来说,Evernote 也许只是一款简单的信息管理应用,但其核心 - 用户数据和记忆的保存和检索却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你想在几十年后找到你年少时的一段记忆吗?相信这不但不会随时间褪色,反而会像陈酿一样不断发酵着价值,这正是 Evernote 可能延续百年的基础。 

  当然,如果像《黑镜》里那种事无巨细的记忆芯片还是比较让人恐惧的。至少就目前来说,Evernote 提供的方案更加让人能够接受。

Evernote发布"印象笔记"正式进入中国  阅读原文»

  5月10日消息,全球知名云笔记服务提供商Evernote宣布发布新的中国服务"印象笔记"和全新简体中文网站,并将在中国设立数据服务器和合资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Evernote副总裁Seth Hitchings在GMIC 2012大会上表示,Evernote每日新增用户6万多,新推出"印象笔记"将通过设在中国的服务器运行,中国地区用户数量超过100万,是Evernote第三大市场,但按目前的增长速率,很快会超过目前排名第二的日本市场。

  根据"印象笔记"的官网公告,"印象笔记"服务在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依旧保持Evernote全球服务的三个用户数据保护准则,即:

  1、数据是用户的:所有存到Evernote的内容,它的版权和所有权都属于用户。

  2、数据是受保护的:未经用户的允许,Evernote没有任何权利查看,分享,使用,和分析用户的数据。

  3、数据是可转移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把全部数据迁移出去,不受任何限制。

Evernote发布

  对于2012年5月10日之前注册的Evernote用户,可以继续顺畅使用Evernote服务(Evernote把它定义为"Evernote International"),无需做任何帐户和功能上调整。选择"Evernote International"服务请点击登录界面上的"For User of Evernote International",选择"印象笔记"请点击登录界面上的"我是印象笔记用户"。

  据Evernote官方介绍,"印象笔记"与Evernote的区别主要不在界面,而在于数据的存储位置。印象笔记与Evernote使用的统一的软件架构,但印象笔记的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为中国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的用户体验,更加快速的连接速度。

  初步试用体验

  Evernote.com本身也提供中文语言支持,从外观上看,和Yinxiang.com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经过测试,印象笔记网站的用户系统和Evernote.com的并不一样,使用Evernote.com的用户名无法登录印象笔记,需要使用的用户均要重新注册用户名。印象笔记网站登录后的界面和功能也和基本相同。

  经过域名的IP地址查询,Evernote.com的IP位于美国,而Yinxiang.com的IP位于中国北京,从中国用户的访问速度上看,印象笔记的访问速度的确是快于Evernote。

  和Evernote一样,印象笔记也支持所有的主流平台,包括iPhone、iPad、Android、Windows、Mac以及网页版,在客户端上,用户可以选择从中国版或国际版两个入口登录。

  Evernote提供的Skitch和Evernote Hello,音箱笔记也支持,并将其命名为"印象笔记·圈点"和"印象笔记·人脉",而Evernote Food、Evernote Clearly、Evernote Peek这三个应用,中国版暂不支持。

  在笔记分享方面,Evernote支持将单篇笔记以链接的方式分享到互联网上,而"印象笔记"不支持链接方式的分享,只支持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朋友,这显然是为了避规该服务在中国运营的政策风险。

  个人隐私问题

  总的来看,Evernote和Dropbox不同,其主要侧重于个人笔记的记录和保存,数据的私有性很强,中国版更将传播功能进行了一些限制,因此运营的政策风险相比Google来说要小得多,因此可能不会遇到Dropbox那样的麻烦

  然而,Evernote如果要进入中国,需要明确一个问题:用户的个人隐私以及个人数据是否会因为某些"法律"方面的问题而交给第三方,如果是的话,那应该明确几个问题:什么时候交,以什么方式交,交多少数据,交之前是否会通知用户。当年雅虎中国公司曾经将两个中国用户的私人电子邮件提供给相关部门,导致这两名用户遭遇到长达十年的牢狱之灾,如果Evernote也面临雅虎中国当年的处境,那么,Evernote会如何处理,这是用户最为关切的事情。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

转发李承鹏的博文:写在5.12的爱国帖

发布时间: 2012-05-12 18:53 
那年油菜花比往年晚开了整整一个月,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什么。那时人们还相信专家,专家说花期推迟很正常,青蛙上街很正常。那天我正在书房赶一篇文章,地动时还以为家猫在脚下调皮。直到满书架的书往外飞,才明白是地震。
 
大楼摇晃、灯杆倾斜、天边发出异光,总之那个景象十分特殊,像末日降临。我拼命冲下楼,地面像煮沸了一样抖动,地面下像有无数双手在抓脚后跟,好容易跟一些邻居逃到小区外空地……慢慢地才知道都江堰死了很多人,北川已封路了,血浆都不够用了。那时我正处于一个爱国青年的尾声,纠结处热情最为猛烈,我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要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我在头晚到处张罗捐款后,次日清晨与唐建光、郑褚进到北川。
 
可是,我在北川一中面临着人生很大的一个困扰。我无法解释为什么五层高的新楼倒塌后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而几十年前修的旧楼竟没有倒塌。我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楼房脆得像饼干一样且建渣里面没什么钢筋,连一楼的学生都没来得及逃脱。一个妇人一直在我身边走来走去,她已不太哭得出声,只指着那堆很渺小的建渣:看,那是我娃娃呀,手还在动,她还没死,但是我扯不出来她啊……那个情景令人崩溃,我看得见那个女娃娃碎花衣服的一角,还有其他孩子的衣角,他们中很多还在动,可按部队命令我们不能上前,因为过脆的废墟不能轻易站人,否则会引起二次崩塌。就这样眼看孩子们的身体还在动,与那些石头一起,慢慢变冷,而我们无能为力。
 
在此之前我还是个爱国青年,我相信生活的很多不幸是敌对势力造成的。我在球评里写"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些总打败中国队的家伙是南京大屠杀的后裔。我骂过CNN长了口蹄疫,因为蒂弗莱说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暴民和垃圾。我也不反对抵制家乐福,觉得这一个侧面也可唤醒民主意识。我家离美领馆很近,99年美国导弹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时,我也在美领馆外高举过抗议的拳头。同年前往美国采访时,我写过一句"像一枚导弹打进美国本土",深觉这句子十分有力。
 
可站在北川学校废墟前,我很困惑。我还坚持过去一些爱国观点,但开始明白建渣里的钢筋并不是帝国主义悄悄抽走的,那些孩子也不是死于侵略者的魔爪,而死于自己人的脏手。我更困惑的是,为什么911死难者都有名字,而我们的孩子没有名字。我认为我们当然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可另一方面,长城也应该要保护我们的血肉。爱国主义应该是双向的,单向收费的不是爱国主义,是向君主效忠。
 
我从2008发生变化,如果晚年写自传,我会以2008为基点,在此之前我是一个混蛋。那段时间与其他一些志愿者天天在北川山里晃,救了一些老人和小孩,无意发现有一所希望小学远好无损甚至连玻璃窗都没怎么震碎,最后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翻过三座大山逃到山外。我问过校长和老师为什么出现这个奇迹,他们说得感谢那个监工。那个监工是捐款企业派来的,工程兵出身,修建过程中天天用小锤子敲水泥柱子听声音,他能从声音里听出有没有多掺沙子,圆石比例、水泥标号是否匹配,如果不合格就责令返工。老师告诉我,那些日子工地上除了施工声音就是这个监工跟人吵架的声音,除因质量问题吵,就因向当地政府追款吵。因为,企业捐助希望小学的款都要先交当地政府掌握,再由政府拨给具体施工单位……最后一架是关于操场的,终于成功追款修起了操场。大地震发生时,正是这个操场庇护了几百名孩子。
 
我问过这所希望小学是不是用了特殊标准才修得这么坚固。这个监工说:不,只是按国家普通建筑标准修建的。我又得知,这个监工监理了五所学校,在那场大地震中奇迹般地无一垮塌。他说:没什么奇迹,所谓奇迹,就是你修房子时,能在十年之前想到十年之后的事情。
 
可是他从来不能被主流媒体宣传,名字也一直不能公布,后又传出他所属的企业其实涉黑。前两年的一天晚上,他打来电话,说正在被精神病医生治疗着,老婆也离婚了,他现在想带着女儿逃出四川,问我能不能帮他远离这是非之地,在北方找一个工作……后来我们就断了联系。
 
我从2008年开始变化,一个人生平第一次看到无数的冤魂,肯定会变化。我持续四年的困惑:我们不仅不能公布那些死去孩子的名字,也不能公布救了很多孩子的监工的名字。今天是汶川大震四周年,这里正式公布他的名字:句艳东。
 
最近大家很爱谈爱国主义。在我看来,不要狭隘理解爱国主义就是敢于抵御外敌,爱国主义更是敢于抗争内贼,这如同你爱你们村,不仅表现在敢于同别村抢水源时打架,更表现平时勤恳耕种、爱护资源、不对本村妇女耍流氓……一方面欺负本村人民,一方面为了财主利益勇敢跟别村打架,这不叫爱国主义,这叫勇当家丁。所以我认为句艳东是十足的爱国者,他没去攻打钓鱼岛黄岩岛,可他救了很多孩子,他应当得到彰显,可弘扬名望的舞台被骗子占领着,我在灾区一月见闻,多少骗子假太阳光辉之名横行……我们深爱的国家正在逆淘汰、逆宣传、逆袭真相,如果一个国家的爱国主义宣传着一些骗子,这个爱国主义本身就是骗局。
 
5.13下午再次强烈余震,接命令必须外撤,走了几公里撤到山口时正碰到央视张泉灵在时空连线,无意中我一身雨水的形象被摄进镜头。刚到山下,一个素以厚道著称的央视记者打来电话:你丫真会出风头,没事儿你跑北川干嘛呀,抢我们台镜头。我说:日你妈。绝交至今。一月后回京碰一著名央视仁义大哥。聊起豆腐渣工程,我说:贪官该杀几个。仁义大哥深邃地看着我:不,中国的事情要慢慢来,否则又会乱,毕竟重建还要靠他们呀。又过三年,我不小心批评了倪萍"共和国脊梁",该名仁义大哥电话里斥:你丫骂人倪大姐干什么呢,她可是好人哪。我在香港书展调侃于丹余秋雨伪善,仁义大哥再斥:想不到这几年你变成这种人,承鹏,咱不能只破坏不建设,不能见政府干的事都是错的。
 
我曾经如此欣赏仁义大哥,现在大家天各一方,形同陌路。他那些不知是矫造还是表演的关于公平正义的话在微博流传着,星光灿烂,粉丝推崇。以及类似仁义大哥这样的爱国者总说:不管国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我们仍要爱这个国。我觉得这是个病句,我爱这个国,可我不能去爱制造豆腐渣工程的政府,更不能去爱给学校修豆腐渣给自己修豪华办公楼的政府官员。
 
我认为我仍是一个爱国者,可历经2008年的奥运、毒牛奶特别是汶川大地震,我对爱国主义重新定义。爱国主义肯定不是一边说是外人抢劫了我们,一边亲自掠夺国人财富的主义;不是一边说恶邻让我们石油紧缺,一边派出发改委只涨不降的主义;不是一边号召不要让强盗欺负我们的母亲,一边在大地震里让很多的母亲被欺侮的主义,她们看得见自己孩子的手还在动,却无能为力。那天我发了一条很爱国的微博:爱国主义就是,你并不拥有一寸私土,却宣称用生命保卫这片领土。这情形就像你并不在银行里拥有一分存款,却宣布誓死捍卫里面的金库……而且,此时你并不知道劫匪在哪里,银行保安是否把你当成劫匪。
 
这条微博伤害了很多爱国者的感情,纷纷斥责我为汉奸。我认为这又是个病句,在中国官不至厅局级,财产不过一个亿,每年不去开几个峰会哪好意思夸自己是汉奸。又说我是带路党,可是不拿几张绿卡儿女不开着法拉利在名校上学不在美国置几处房产哪有资格带路。还有说,母亲无论怎样打骂过我们,可毕竟是生我养我的亲妈啊。我就突然想起爱国者曲啸了——尼玛谁见过这么下毒手打骂自己孩子的亲妈?
 
我其实相当地不反对打黄岩的,可反对只打黄岩不打黄贼。可爱国者逻辑是:打黄贼得给政府一些时间,打黄岩迫不及待。对此我只有一个解析:多少黄贼,假打黄岩之名逃于法网之外。就想起五四运动中的梅思平,假爱国之名火烧曹家,可日本人打来时第一批参加了汪伪政府。
 
这样比爱国主义胸大肌其实很难证明真伪,说实话这三十年中国实力取得不小进步,至少近期不太可能有大批日本鬼子打进家门,所以那些组织义勇军半夜去炸碉堡的行为基本属于自我催眠的英雄幻想,不如让我们谈谈务实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给孩子修校舍时少一分回扣,多几根钢筋;爱国主义是少修点豪华办公楼,多建些实用农舍;爱国主义是少喝点爱心茅台,多吐槽些醒世真言;爱国主义是少宣传些虚假的英雄,多公布些逝去的名字;爱国主义是能让国民在这个国自由迁徙、念书,而不是平民子弟五证齐全才能就读京城;爱国主义爱的不是国家专政机器,而是去爱一种共同价值观……重要的不是拥护广袤的领土,更重要的是拥有生活的尊严。
 
小小黄岩,以我军威武几排炮就打成粉齑,收回失地指日可待,以壮国威;重重汶川,多少魂灵在飞,不惩前毖后,君将空负民心。
 
我是一个爱国者,所以,我在乎庞大的领土多一个小岛的名字,更在乎小小的纪念碑上回归数万亡灵的真实姓名——是为写在5.12的爱国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