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星期日

爭鳴雜誌第460期


爭鳴雜誌第460期

  香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綁架事件,即使因為紅色恐怖的籠罩令港人寒心,但是還是一場使人目不暇給的連續劇,其中真真假假所構成的情節,更是引人入勝。

  綁架事件是否中共官方所指使,如果是的話,層級有多高?各界有不同的看法。建制派多為北京辯解,不相信官方搞的會如此「低莊」。這種認識,如果不是有意拍馬屁,就是對中共根本缺乏認識。即使自由派人士,也有人以為這是黑道出手,中共假裝不知情以維護自己的形象。

  哪裡知道,黨的喉舌《環球時報》很快承認這是他們做的,還強調必須這樣做的理由。《環球時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報章,自有消息來源及其權威性。香港支聯會則透露此舉乃因為該書店老闆要出版《習近平情史》之故,那麼這個做法是習近平親自下的御旨,還是部下拍馬屁所為,也是一個謎。

  文革期間,有關江青一九三○年代在上海的情史,雖然在國內嚴加取締,連趙丹都被連累,但是在香港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連當時江青前夫唐納都可以在法國壽終正寢。可是這次倒有點像一九八四年江南(劉宜良)因為出版《蔣經國傳》而在三藩市被國民黨軍情部門派人刺殺那樣。不過那一場刺殺刺激了蔣經國的改革,也宣示蔣家人不再接班,把兒子蔣孝武外放新加坡而難插手國內事務。中共領導人可有蔣經國那樣的眼光與胸懷?

  由於事件鬧得很大,尤其桂民海的瑞典國籍與李波從香港被綁架回深圳,成為國際事件,北京與特區政府被迫要找下台階。但是因為要顧及「面子」,編出不少劇本。由於遠離事實真相,所以即使沒有笑話百出,也毫無公信力。例如桂敏(民)海的自首,李波與綁匪結成朋友等等。

  根據香港傳媒的最新報道,為了給事件解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親自南下廣州與深圳「協調」。為了給中共面子,還聲稱綁架並非官方所為,事後官方才插手。但如果不是官方所為,為何不一舉逮捕全部綁匪而須「協調」?可見再怎樣辯解,還是脫不了官方的身影。

  然而經過孟建柱的「協調」,「肉參」仍然未能得到釋放,可見綁匪背後人士的層級高過孟建柱,也就是高過政治局委員這個層級,那就是政治局常委那一級了。

  輿論猜測有兩個可能:一個,綁架是習近平親自下的命令。另一個可能,是主管宣傳部門的劉雲山,因為「禁書」是他的管轄範圍,其他常委不易插手;何況作為中共中央最高執行部門的中央書記處是由劉雲山領導。

  只是劉雲山此舉是奉習近平的命令,還是為了拍習近平馬屁?或者從「陰謀論」出發,他有意出習近平的洋相,不但踐踏「一國兩制」的底線來香港綁架,令香港人人自危,還讓所謂的「習近平情史」上了國際層級。傳說劉雲山的兒子涉及金融弊案,可能隨時鋃鐺入獄。

  綁架案對香港的言論自由起寒蟬效應自不待言,這也是劉雲山可以向習近平報功的理由,但是對中共高層的權力鬥爭會引發什麼效應,或者會是香港「禁書」的未來內容。




蘋果日報- 拆招牌 - 李純恩

蘋果日報- 拆招牌 - 李純恩

拆招牌 - 李純恩

俄羅斯總統普金最近兩次大罵蘇聯開山祖師列寧,力陳列寧的不是,很有數典忘祖的氣勢。

共產黨的祖師爺如果是馬克思的話,那麼列寧就是二世祖。所以共產黨員一開口,就會說自己是「馬列主義」信徒。馬、列分不開,地位崇高,直到今天,中國有什麼喜事要慶祝,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就會出現這兩個人的畫像(其他還有幾個人的畫像,地位都不如他倆)。「毛澤東思想」在中國最英明神武的年代,也不敢僭越,排資論輩,一定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前後秩序不能搞錯的,搞錯就顯得大不敬了。

儘管中國今天其實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共產主義的舊招牌是不可以換的,一換就會黨、國分家,大大的不好。今日中國共產黨內即使有人不信共產主義了,也不會公然說的,所以,「嚴重違紀」的貪官們也都是共產黨員,他們身在黨內心在錢,哪裏還想什麼共產主義?但招牌要扛着,扛着好行事,結果成也招牌,敗也招牌。因此之故,無論心中多麼不屑,也不敢像普金這樣公然罵列寧的,罵了列寧便動了根基,怎麼了得?

普金則沒有這種根基顧忌,雖然他在罵完列寧之後說自己還保留着共產黨員證,但那意思,只不過是留個紀念而已,共產主義在他心中,已經是過去式,他不介意你知道。

上一則: 告別名采 - 李怡

下一則: 仁園蔡府溫情洋溢 - 蔣芸



I

蘋果日報- 告別名采 - 李怡

蘋果日報- 告別名采 - 李怡

告別名采 - 李怡

這是我在「名采」的告別之作。有點難捨難離:這是我愛讀的小品園地,上下左右為文的大都是我老友,我參與其中,雖每週一篇,也像與老友聊天般愉悅。讀友留言更像直接交談了。不過,我不是離開《蘋果》,也不是離開小塊文章類的寫作,只不過搬了地盤。所以,大家都毋須傷感。

我今年八十了,不年輕了吧?是不是該封筆休息了?月中去台灣觀選時,堅哥賞飯,席間他問我繼續寫累不累,友人代答說最辛苦怕是寫「蘋論」了。我說不錯。歲數大了,反應、記憶與文思都不比從前,以前寫「蘋論」只需兩小時,現在包括查資料、構思到寫,總要五六小時,還要緊貼時事,精神壓力不小。回港後堅哥找我商定,原有的「蘋論」、「小評」和「小塊文章」都停寫,另闢一個千字專欄,週一至五刊登,可以繼續評論時政,也可以寫生活感觸。我思考幾天,決定專欄名為「世道人生」。後與美女老總飯聚,暫敲定在「隔牆有耳」版刊登。

我非常樂意並感謝堅哥的安排。在這安排下,我不須每週用三副腦袋去思考三種體裁的文字,而仍然可以寫原來想寫的東西。我仍然可以寫「蘋論」那樣的長槍和「小評」那樣的匕首,也仍然可以寫「小塊文章」那樣的生活和人生話題。而且,寫「蘋論」多少要考慮《蘋果》的立場,寫個人專欄就純然是個人意見了。一定更能夠直抒胸臆。想看我文章的,不須在各版尋找;討厭看的,不會在不同版面碰到。

停寫「名采」和「蘋論」傳出,陰謀論又出現了。拜托,這百分百是我的選擇。而且類似「名采」的文章,在新專欄每週會有一篇。在此拜謝「名采」小編讀友。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上一則: 131日本「愛妻日」 - 李碧華

下一則: 拆招牌 - 李純恩



I

蘋果日報- 爆竊符號之謎 - 馮睎乾

蘋果日報- 爆竊符號之謎 - 馮睎乾

爆竊符號之謎 - 馮睎乾


圖片來源:John Camden Hotten:A Dictionary of Modern Slang,Cant,and Vulgar Words(1859)

香港出現神秘符號,都說是竊賊的踩線標記,弄得人心惶惶。家母向來是驚弓之鳥,看了這些駭人耳目的新聞,就時刻留神門外有否蛛絲馬跡,還喋喋不休勸我提防竊賊,最後更在WhatsApp煞有介事傳來那張「踩線密碼圖」。我只好向她曉以大義。

「第一,呢啲唔係新聞,係舊聞,」我說,「二○一四年就有報道:十四鄉村屋爆竊案倍增,有人話見過一男一女扮地產經紀同買家,成日喺村屋外面用粉筆畫圈。嗰度二○一二年有十宗爆竊案,一三年升到廿二宗,犯案者全部係本地人。阿媽,你驚唔係問題,問題係你會唔會驚得太遲呢?」

我繼而問她:若發現門外有神秘符號,應該擔心抑或高興?她罵:「儍咗呀?有咩值得高興?」我說:「根據警方數字,舊年爆竊案有二千五百幾宗,我假設全部都係入屋爆格,而香港有大約二百五十萬個家庭,咁即係話,你屋企俾人爆嘅機會最多只有千分之一,係唔係?但我查舊年新聞,搵唔到一單爆竊案係確認事前俾人做咗記號嘅。即使大前年十四鄉嗰廿二宗,都冇話過幾多宗有符號。當然啦,你可以話新聞冇報道,唔代表冇。但如果真係冇,咁即係話根據過去紀錄,啲賊其實唔會爆自己mark咗嘅屋,反而專爆嗰啲冇記號嘅,呢啲神秘符號嘅功用,分分鐘好似《聖經》記載嗰啲門楣上面嘅羊血,可以幫你消災解難,仲唔值得高興?」

她滿臉困惑:「咩話?」

我接着說:「冇錯,啲賊的確會踩線,亦會留低標記,但係咪留低標記就一定爆你先?如果係,呢啲笨賊應該一早俾人拉清光。𠵱家全港有千幾間屋俾人mark咗,但暫時一間都冇俾人爆。好,我哋假設啲賊每mark一百間屋,真係會爆其中一間,即係話另外九十九間都仲好安全。即使你屋企有標記,你唔會俾人爆嘅機會依然好高,有幾高?0.99乘以0.999,即係0.98901咁高。」

她反駁:「你講咁多做咩?即係都有機會啦。」

我說:「係,我只係話,冇必要太驚啫。另外,呢啲新聞唔單止香港有,外國成日有。例如今個月德國城市Heilbronn,同香港一樣出現咗好多神秘符號,德國人叫做Gaunerzinken,當地市民又懷疑同爆竊有關。但當地警方話,舊年有六十一宗呢類案,大部分同爆竊無關,有啲只係細路仔塗鴉,當中只有兩宗比較可疑。一宗係有人發現門口渠蓋俾人畫咗個好大嘅D字,佢哋估呢個係法文dimanche──即星期日──縮寫,但呢家人冇俾人爆;另外一宗真係爆竊,附近亦發現畫咗三條線,但證明唔到同件案有咩關係。其實幾十年前開始,英國、法國、意大利都成日有呢啲符號,但從來無一處證明到同爆竊有關係。最好笑係一九八二年法國Bordeaux出現大量神秘標記,個個以為有賊,查一大輪先發現係推銷員留低嘅記號。仲有嗰張所謂密碼圖,其實唔同地方都有唔同版本,根本係假嘢。根據法國學者Jean-Bruno Renard所講,呢啲符號可以上溯到十五世紀,係當時縱火賊用嘅符號,十九世紀末嘅賊都仲會用嚟同隊友溝通,但𠵱家只係都市傳說。爆過伊莉莎伯泰萊間屋嘅英國神偷Peter Scott亦話,從來冇聽過現代嘅賊要用呢啲符號溝通。我自己查過,有本十九世紀嘅舊書叫A Dictionary of Modern Slang, Cant, and Vulgar Words,入面有張圖解釋英國有乞兒或小販,都係四處留低類似符號,話俾同行知邊家人慷慨、邊家人孤寒,令同行搵食可以更有效率。睇番歷史同過往新聞,用呢啲符號嘅人仲有推銷員、乞兒同流浪漢,唔見得一定係賊。」

「原來係咁!但係我覺得你始終都係要小心爆竊囉。」這就是家母的結論。完。

上一則: 致創新及叉叉局局長 - 畢明

下一則: 編劇的苦樂 - 沈西城



I

蘋果日報- 將普京當偶像 - 陶傑

蘋果日報- 將普京當偶像 - 陶傑

將普京當偶像 - 陶傑

大陸網民奉普京為偶像。民意如此,中國國家主席訪問莫斯科時對普京說:我覺得我很像你。

中國人尤其上一代崇洋而戀慕蘇聯,由列寧開始,本來沒有問題。但戀蘇情結延伸而折射在普京身上,就產生新問題,因為普京不是蘇聯領袖,普京還反蘇聯的列寧,普京熱愛的是沙皇。

沙皇的帝俄時代,確實是很偉大的國家,除了擁有偉大的文學,早就懂得向東方和東南方,「一帶一路」,除了奪得西伯利亞、遠至海參崴,還獲得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將蒙古種裔的遊牧民族,納入版圖。

帝俄的「一帶」,遇上中國人認為很偉大、其實不怎麼樣的康熙,「帶」走了烏蘇里江以東的一片;「一路」,卻遇上了盤踞印度的英國,手風開始不太順了。

英國在中國展開鴉片的貿易戰爭的同時,也跟俄國展開爭奪阿富汗之戰。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與俄國爭奪伊犁。英國據有印度,必須在印度北面鞏固阿富汗、西藏、東突厥斯坦,以防沙皇進犯印度。

而東突厥斯坦,亦即所謂新疆,本來就是康熙的大清帝國主義用武力佔奪回來的。所以,歷史學家要超然而客觀,十九世紀末葉,英國、沙俄、大清國,在這片中亞地域鬼打鬼,其實跟一早被征服了、叫做滿奴的漢人,亦即「中國人」,半點關係也沒有。

英國在山形崎嶇的阿富汗打不過俄國,因為沙俄的軍隊佔有地利。在黑海邊的克里米亞平原,就打得贏了。克里米亞戰爭出了現代醫院制度的偉大的女設計師南丁格爾,今日香港之所以有QE、瑪麗醫院,因為南丁格爾的餘澤。

所以香港人親英,很自然。但今日的大陸中國人親普京,在歷史的邏輯上就有問題──沙皇是列寧的敵人,而普京又敬仰沙皇,而且自己要做新沙皇。如果中國人戀慕普京,則必須跟隨普京反列寧,而且最好將「新疆」送還俄羅斯。

這樣一來,思維就大混亂了。戀慕普京,是對自己智商的又一挑戰。中國人的思想已經夠混亂了,列寧已經上了你一次,還讓普京大哥再殖民一回,可真亂上加亂啊。

上一則: 一年無事為書忙 - 林道群

下一則: 讀書壓力 - 左丁山



I

蘋果日報- 【旅遊禮儀】去旅行要得體 貼士應該要點畀?

蘋果日報- 【旅遊禮儀】去旅行要得體 貼士應該要點畀?

【旅遊禮儀】去旅行要得體 貼士應該要點畀?

新正頭是不少香港人去外地旅遊兼食好東西的時間。不過,食完好東西之後,要怎樣付貼士大家又知不知?

在香港,相信大家都習慣了隨心畀貼士,多少無拘,乃至不付也沒關係。但去到外地,當然最好先暸解當地習俗,不要學「鄰近經濟強國」的人一般見識,失禮了還在大嚷「我們在強國都是乜乜乜的」。

先來看看貼士界中的矛盾對決:

‧日本 一蚊都唔收

如果在非遊客區,你付款時又給了小費,店員大多會不明所以,再很禮貌地把小費還給你。事關在日本文化裏沒有小費這回事。而且若果你土豪上身,堅持要給小費,還眾目睽睽之下直接掏錢塞給店員,更會被視為在侮辱店家和店員。


在美國,就算餐廳服務不算太好,食客一般都照付10%的小費

‧美國 畀少咗都嬲

雖然並無明文規定,但絕大部份的美國人都一定會給小費,而且縱使服務不算太好,都會付賬單的10%作小費,過得去的則付15%,好到冇得彈的更是由20%起跳。這麼闊綽?其實這都是關乎人工問題。以紐約為例,最低工資為時薪9美元,但餐飲業的從業員卻例外,可以低至時薪5美元,而且是法例所允許的。因為當地早已把小費當成侍應薪金金的一部份,所以老闆們只需付較低的薪金,而食客亦習慣給予較多小費當成集體付人工給侍應,除非是極惡劣才不給小費。所以若果吃完飯,給少了小費,甚至乎完全不給,變相是減了侍應的人工,當然會不滿啦。

兩個極端的例子,其實都是在說明打賞貼士與否,打賞多或少,其實是建基於當地的文化和習俗,再來看看其他地方:


在美國,餐廳服務十分好的話,食客起碼會付20%的小費

‧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

這些香港人常去的地方,文化上都沒有特別注重小費這回事,但有小費可收的話,侍應都會歡迎的,所以大家可以隨心就可以了。反而,若果有人打開手掌,在等收小費的話,就絕不是有禮的行為。

‧法國、澳洲、英國、德國、西班牙

這些地方基本上的餐飲基本上都已經有收取服務費,法國更是規定要收取賬單的15%,所以理論上是不需再付小費。不過若果欣賞餐廳服務的話,一般都會再加上10%的小費。

而餐飲以外,去旅行當然會住酒店啦,那小費又要怎麼算,基本上可以算是有通例的:

門僮:

如果有人替你拿行李,給小費時其實應該逐件計算,一件行李一元美金,如此類推。

房間服務員:

最好每日都給一次,每次約兩元美金。因為每日替你打掃房間的,很可能都是不同的服務員,如果只在離開酒店才一次過付小費,就只有那天當值的人才受惠得了。

另外,很多人都說這份小費在離開房間時,都應該放在枕頭上,又或者放在電視機上,以讓服務員明白這是給他們的小費。其實更好的做法,是把小費放到信封(酒店房多數都有提供,不然可在酒店禮賓處向職員詢問),再在其上寫上Thank You,這就清晰得多,避免誤會。部份酒店集團更會在房間中放置專用信封,鼓勵大家給予小費。

記者:黃力

上一則: 【每日健康】新年爆食 按穴減肥消滯

下一則: 【旅遊籽】港人旅遊習慣調查 旅行相無人like會喊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