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分享] 第1007篇•修鞋

第1007篇•修鞋

林语堂先生好像说过,婚姻像一双鞋子,穿久了便会合脚。这话说的实在高明,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出身贫穷,当年与廖翠凤恋爱时,遭廖母反对。廖家当年是厦门鼓浪屿的首富,林语堂入赘廖家轰动一时。廖家在鼓浪屿的豪宅我参观过,两颗参天的大玉兰树绿荫婆娑;林语堂在龙溪(今漳州)的故居十多年前我也专程去拜访过,门前一望无际香蕉林让我在留言簿上写下"蕉林无语,却有名堂"八字。

在认识廖翠凤前,林语堂曾有过两个恋人。廖兄与林熟悉,请林来家中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偷看他,这双眼睛便是廖翠凤。当廖母说林语堂家中很穷时,廖翠凤却坚决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

林语堂与廖翠凤金婚50年的时候,林语堂将一枚胸针送给老妻,上面镌刻着美国人詹姆斯·惠特坎·里莱的名诗《老情人》,林语堂亲自将其译成五言: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明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林家三个孩子都说:"世上找不到两个比爹妈更不相像的人。"林外向,廖内向;林随性,廖严谨;林火爆,廖抗压,但性格不同不妨碍他们相濡以沫,白头到老。如果此时再看林语堂关于婚姻如鞋那句名言的前半段,"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夫妻彼此迁就和习惯的结果",就会发现大师在讲道理。

我一双穿了许多年的鞋子的底突然断裂了,下雨时湿了袜子才发现。我让太太拿去修,我穿几天新鞋。新鞋虽合适但仍不舒服。太太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一家修鞋铺,花200元换了底,我穿上后感到还是旧鞋合脚,继而明白了什么是林语堂大师说的婚姻。

2013.8.29

厦门鼓浪屿林语堂与廖翠凤的故居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769e0102eb18.html) - 第1007篇•修鞋_马未都_新浪博客


源地址:
http://igo.li/4VQwNc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分享] 第1001篇•“爸爸” 2

南充老人异乡患重病 女儿不堪治疗费重压不辞而别

四川在线(微博)南充(微博)频道记者 李霞 罗琴 邓植元

导读:一位南充老人在异乡身患重病,女儿悄然离去后,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护工给予了老人亲人般的关爱;在老人欠有医疗费的情况下,当地医院仍积极治疗;后在秦皇岛救助站的帮助下,老人回到了阔久已久的家乡南充,政府帮助老人落实每月1200元的生活补帖。一路走来,爱心都在延续,两座城市通过各自的方式给了老人关爱,但一个月了,老人实际上还面临很多问题,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给老人更多的关爱。

目睹>> 土墙房里赤身瘫卧的老人

2013年3月25日,在河北秦皇岛务工的65岁南充老人陈平相突发脑出血,被工友送进医院。从外地赶来的女儿,照顾父亲一段时间后,因不堪治疗费的重压在日记中写下一封"诀别书"后不辞而别。在没有家人照料的情况下,秦皇岛女护工杨秀兰义务护理了老人1个多月,为了帮助老人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让他身边有亲人照料,秦皇岛市救助站决定护送老人回家,与亲人团聚。7月5日,在秦皇岛和南充两地救助站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仪陇县芭蕉乡华光村。一个月过去了,回到家乡的陈平相老人现在身体还好吗?他的基本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呢?8月6日,本网记者一行三人驱车前往仪陇县芭蕉乡。

据了解,芭蕉乡地处偏远,是仪陇县几个偏远乡镇之一。下午13点,记者从南充市区出发,当到达仪陇县新政后,导航仪上显示距离芭蕉乡尚有99.1KM,下午15时30分左右,行驶的路面状况变得较差,崎岖的山路上几乎只能供一辆车通行,到处都是坑、石块、不间断的弯道和陡坡,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手一直紧紧握住方向盘,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车速基本维持在十几迈。经过近四小时颠簸的车程,记者一行三人终于在下午17时左右,到达了老人所在的华光村。

在芭蕉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陈平相的家。三间凋敝的土坯房,墙面一条条裂痕清晰可见;一台电风扇和一盏电灯是家里仅可使用的电器;一张方桌、几条木凳、两架床和一个木柜是家里的所有家具。即使是在白天,屋内还是需要开着灯照明。因为夏季气温高,室内通风条件不好,屋里弥漫着一股房屋久无人住的霉味和消毒水刺鼻的气味,和我们一起进来的同村小孩用衣角紧紧捂住鼻子。

见到老人时,他赤身躺在床上,腹部盖着一块花布巾。华光村村医王平正在给他换药。原来,由于天气炎热,山区潮湿闷热,加之陈平相长期躺在床上,即使三弟陈平江每天为他擦洗身子,陈平相的后背还是长了褥疮。

"你在家习惯吗?""习惯",不太清晰的回答中,透露出老人对家的渴望,对亲人的渴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尝试与老人交流,但老人只能用"啊啊"声,或者"嗡嗡"声来代替自己的回答,并不能清晰地说出字词。

据了解,陈平相因为脑溢血,右半身已经没有知觉,仅左半身能够轻微活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依靠别人照顾。由于他说话口齿不清,交流起来困难,有时候只能借助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亲情>> 活着一天照顾一天

陈平相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60岁的二弟陈书祥、53岁的三弟陈平江,两个妹妹在大哥回家后亦去看望过。大哥回家,照料便成了问题,两个弟弟私下里协商过后,决定由三弟陈平江每个月领取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低保、退役军人补贴等共计1200元,用来负责大哥的饮食起居。

"每月1200元,够支付老人的饮食和医疗费用吗?""没有仔细算过,每月领了钱,就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他做,比如只能吃肉,不能吃蛋,一家人不能太计较,大哥生病,也有我们的一份责任"陈平江靠在门边说着,他现在除了每天三餐定时给大哥送饭喂饭外,还会分三次为大哥擦洗身子,有时候会把大哥抱在轮椅上坐着,陪大哥说话解闷。

采访中,记者谈到愿不愿意送大哥去养老院,陈平江一脸无奈的说到,送去养老院每个月需要支付一笔对他来说不菲的费用,除了经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和附近砖厂打工的每有1100元工资外,家里并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这样的经济条件,他只能将大哥留在家里自己照顾。尽管如此,陈平江一脸坚定的告诉记者,会尽全力照顾好大哥的生活,只要大哥在一天,他就会照顾他一天,虽然他也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还有多长。

"只要他有困难,我们一定给与帮助!"这是仪陇县民政局对陈平相的许诺。

陈平相 从2008年出门打工后,就很少回家。家里的房子已经有五年没有住人了。

芭蕉乡乡政府工作人员得知陈平相要回家时,联合村民将他家的房子打扫修整了一番,还为他添置了凉席、轮椅等物品。

芭蕉乡乡长李发明和芭蕉乡民政所所长李自军当天和记者一行一起来到陈平相的家。在看望陈平相后,李发明、李自军和陈平江、陈书祥两兄弟交谈起来。"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平时多照顾他,多和他摆龙门阵嘛,给他生活的勇气。""嗯嗯,我们会的!"两兄弟点头答复着。

7日上午,记者来到仪陇县民政局,该局副局长徐鲲鹏向记者介绍到,由于陈平相的情况不符合"五保户"的标准,所以不能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送他去敬老院。现在除了每个月发放给陈平相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外,还帮助他申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个月150元以及退伍军人兵抚每月50元。当徐鲲鹏得知陈平相的小女儿今年中专毕业后,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时,表示联系上他的女儿后,愿意为其介绍工作。

"现在我们保证每个月资金发到位,以后只要他们有困难,我们会竭力帮助。"徐鲲鹏说,接下来他们会安排工作人员对老人的房子进行翻修,希望老人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电波>> 来自2500公里外的关怀

陈平相从秦皇岛回到家乡仪陇后, 2500公里外的秦皇岛市并没有停止对老人的关心。在得知本网记者到达陈平相老人的家后,《秦皇岛晚报》记者杨宽联系到在秦皇岛义务照顾老人的义工杨秀兰,并打来电话,让杨秀兰和老人通话。

当杨秀兰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时,陈平相明显听出了这个在自己落难异地他乡,举目无亲时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义工的声音。此时的陈平相明显有些激动,他伸出了他可以动弹的左手,挣扎着想握住电话以便把电话拿得近一点,直到记者将电话贴到老人耳边他才把手放下。

"陈大哥,你好,哎呀,我可想你呐!你想我吗?"杨秀兰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显得十分亲切,带着东北口音的她性子也直来直去,老人的喉结动了动,艰难地用普通话低声说了句"想","想我啊!看你说的多好啊",听到陈平相说了想之后,电话那端的杨秀兰明显更开心,开始叮嘱起陈平相来,"你在家里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一直躺在床上,要坚持锻炼知道不?千万别放弃!"老人不时从喉咙里发出"恩恩"的声音来回应这个熟悉的声音,当杨秀兰邀请老人恢复之后去秦皇岛玩时,老人清楚的说出"好",神情显得很高兴,眼睛慢慢变得湿润。

杨秀兰告诉记者,陈平相走后她很想念他,在她照顾了老人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慢慢地对老人有了牵挂。在她和陈平相通话后高兴得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杨秀兰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她自己经济条件不好,她一定会将老人留在秦皇岛市照顾,毕竟她是专业的护工,在照顾病人方面更有经验。

赡养>> 经济能力和伦理道德的对弈

老人一共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是跟随母亲改嫁过去的,当时已经16岁了,女儿们家境条件并不好,据周边村民介绍,此次父亲生病,大女儿亦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留下"诀别书"的女儿在日记中写到"对不起了爸爸,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了,没有人肯帮助我们了,也没有哪个家人肯借给我钱了",不堪生活重压的女儿最后写到"再见了大家,再见了我亲爱的爸爸,我会去那边的世界为你延长生命的,来生再见"。留下这篇日记的女儿至今也没能联系上,老人的三弟陈平江和他的妻子告诉记者,这个女儿有自己的家庭,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她为老人的病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积蓄。

老人的小女儿今年夏天刚刚中专毕业,还欠着学校5800元学费,至今未领上毕业证,上学期的生活费都是同学们资助的。老人回家后,她一直在家照顾,直到8月4号找到一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之后才离开家。"我也刚上班几天,幼儿园还没上课,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正式老师"、"我不知道姐姐不辞而别的做法到底是对是错,所以我也没办法去评价",她告诉记者,爸爸出事之后她对生活很迷茫,现在脑子还一片空白。

8月7号下午,记者致电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微博)胡光伟教授,胡教授告诉记者老人女儿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她真的困难,应该寻求社区、民政以及社会力量的帮助,没有必要留下类似遗书的书信寻死,如果她是制造寻死的假象就更没有必要,从道德伦理和法律的角度来讲,她应该赡养老人,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社区、民政也需要主动去关怀这些弱势群体"。

7号晚上9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报道了老人的事迹,在电台里主持人谈到和专家谈到当前的医保制度让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跨省务工的人员看病困难、报销困难,也是造成陈平相老人落难异乡的原因之一。

尾声>> 诀别的女儿你在哪里?

"陈大爷,您想您的女儿吗?""想",这一次老人回答得干脆有力,在秦皇岛的时候老人对回家流露出恐惧的神情,或许是因为老人明白自己家里的情况,也明白因为自己,压在兄弟和女儿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老人没有记恨自己的女儿,知道女儿日记内容的他,现在很担心自己的女儿。回到家这一个月来,老人已经习惯了现在家里的生活,他积极配合乡村医生和弟弟对他做的恢复性按摩,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好起来,能找到自己那个不辞而别的女儿,能有机会亲自感谢那些关心他的人。

记者手记:破旧的房屋、丢失的亲情、病痛的折磨和没人懂的孤独,躺在老家床上的陈平相,回家真的会过的好吗?这个答案,陈平相的亲人、当地政府和社会力量已经共同做出了解答。对于陈平相老人来说,他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命运带给他的不公平,幸运的是在遥远的秦皇岛市,有那么一群热心人帮助他关心他,回到家乡,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都在给他给予帮助。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老人依旧住在潮湿的土墙房里,还生了褥疮,老人还是只能靠家境同样困难的弟弟照顾,老人还需要社会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分享] 第1001篇•“爸爸”

第1001篇•"爸爸"

由于现代媒体的存在,我们每天会看到许多真实的事物,有些事物让人欢愉,有些事物让人沮丧,还有些事物让人百感交集,甚至语塞。我无意间看到一组新闻图片,几天来在心头留下的阴影久久不去,遂成此文。

四川南充仪陇县人陈平相60岁时在公务员退休的年龄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不幸在65岁时突发脑溢血,于今年3月25日病倒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闻讯赶来的女儿照顾老父一个多月后,因不堪医疗及生活重压,在日记本上写下如泣如诉的感受,我读着每一句都心痛如刀绞,她说,"再见了我亲爱的爸爸,我会去那边的世界为你延长生命的",什么样的处境会让女儿有如此感受?

我们的世界貌似已进入一个文明的世界,救死扶伤,济贫助弱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在今天,我们的救济制度如此不完善,或者说如此不均衡,不能让人性的光辉阳光普照,而是阳光下处处有阴影,许多救济死角乃人为设置,分三六九等,像陈平相老人的遭遇就凸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严重滞后。

尽管陈平相老人最后遇见了《秦皇岛晚报》的记者,尽管秦皇岛女护工杨秀兰义务护理了老人一个多月,尽管秦皇岛救助站出钱出人将老人送回四川家乡山上那摇摇欲坠的老屋,尽管南充政府也大力参与了后期救助并为老人落实1200元/月的生活补贴,我想,重病缠身的老人的晚年不会幸福,更谈不上尊严。

仪陇是张思德的家乡,当年毛泽东主席为其致的悼词是《为人民服务》,妇孺皆知;邓小平同志有句感动世界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不知这位爸爸听见过这句没有?

2013.8.15

对不起了,爸爸

女儿留给爸爸的信

护工杨秀兰

陈平相四川老家山上的老屋

链接:http://news.ifeng.com/photo/zairenjian/detail_2013_08/05/28284710_0.shtml#p=1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769e0102eapm.html) - 第1001篇•鈥湴职肘漘马未都_新浪博客


源地址:
http://igo.li/wtxJkJ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蘋果日報- 中環在線:《時代》牛牛封面預告升市? - 李華華


中環在線:《時代》牛牛封面預告升市? - 李華華

牛牛教你睇美股 唔使靠估

孖屐成日話「乜乜效應」可以影響股市升跌,美國《時代》雜誌(TIME)封面原來都有啟示作用。有研究機構發現,每逢時代雜誌用牛做封面,之後一年美股向上嘅機會超過一半,最新一期《時代》正正用咗華爾街隻銅牛做封面,碰啱主張緩步退市嘅耶倫變番聯儲局主席大熱,唔通美股真係有運行?


有股市研究機構搵番過去《時代》雜誌嘅封面,發現除咗今期,《時代》喺1948年至1986年期間,有9期用牛做封面,雜誌出街之後一年,道指有6年上揚,升幅介乎12%至34%。其餘3年道指雖然下跌,但兩次跌唔夠2%,最差一次挫16%。


呢9期封面,有3期有牛又有熊,有一期就係紐交所前主席George Keith Funston同隻牛一齊,其餘5期只得一隻牛。不過1986年後,時代好耐冇用牛做封面嘞。


內文話復蘇係騙局
今期呢隻牛非常有型,架上黑超,頭戴派對紙帽,背景色彩繽紛,睇落似係唱好股市,但內容實質係話,美國過去5年所謂嘅復蘇只係騙局,將面臨下一次冧市。究竟牛封面效應靈驗還是客觀分析有用,拭目以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上一則: 中環在線:千金吳宗恩月初生混血B女 吳光正做外公 - 李華華

下一則: 中環在線:內地富婆榜 豬女最旺 - 李華華

蘋果日報- 海南酒店 鬼祟開賭

海南酒店抗旨 冚檔後又開賭

【專題報道】

具軍方背景的今典集團,於海南島開設的三亞灣紅樹林酒店再次公然開賭!今年初曾涉嫌非法經營具有博彩元素的三亞灣紅樹林酒店「娛樂吧」完全漠視中央的「禁賭令」,「娛樂吧」被查封後僅約半年便再次重開,一眾賭仔亦明目張膽地非法聚賭!

中央政府一直嚴禁澳門以外的地區開賭,惟國務院於2009年底發佈《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時傳出海南島欲在賭業上與澳門分一杯羹。自稱為「中國式拉斯維加斯」的三亞灣紅樹林酒店亦即時把握機會,於酒店內設立涉及博彩元素的「娛樂吧」供酒店住客聚賭。惟今年2月被「踢爆」後,即時被海南省當局查封,三亞市文體局當時亦對外宣稱從沒容許任何形式的博彩活動。

■三亞灣紅樹林酒店「娛樂吧」無論是佈局、賭枱及負責發牌的荷官亦與澳門賭場大同小異。

佔地逾3萬呎 須買入場券
惟三亞灣紅樹林酒店卻對當局禁令「冇到」,目前更已重開「娛樂吧」大吸賭客。位於酒店6號樓的「娛樂吧」佔地逾3萬呎,入場前需於門外購買每張500元人民幣的入場券,及出示酒店房卡及身份證以「查明正身」。入場券可於「娛樂吧」內兌換成面值5,000個單位的籌碼,以方便落注。


「娛樂吧」內的佈局、賭枱及荷官,均與澳門賭場大同小異。「娛樂吧」設有兩層,樓上一層為貴賓廳,須先一口氣購買20張入場券才可進場,入場費相等於1萬元人民幣。至於地下一層設有百家樂及廿一點等近33張賭枱,每注最低消費由100至2,000個單位籌碼(即10元人民幣至200元人民幣)不等。場內當時有近30名賭客,普遍賭客每局「閒閒地」亦會落注至少5,000單位籌碼(即500元人民幣)。

■三亞灣紅樹林酒店由具軍方色彩的今典集團興建。

■酒店外明目張膽宣傳「娛樂吧」。

贏得籌碼 換積分兌換禮品
據場內荷官指,賭枱所贏得的籌碼雖不能換成現金,但可換成積分用在酒店內消費或兌換禮品。當中設於賭場內的禮品櫃,擺放名廠智能手機、平版電腦及數碼相機等極具變現價值的禮品。而酒店內亦有商舖出售貴州茅台及馬爹利凱旋等貴價酒,同樣可利用積分換得。事實上,酒店附近不難找到煙酒回收店,故要將禮物套現基本毫無難度。


投資規模高達77億元人民幣的三亞灣紅樹林酒店現時正興建第2期,據外電報道,當中有七成資金來自國家開發銀行。有今典集團職員透露,「娛樂吧」未來會擴建至逾30萬呎,更暗示開賭已獲政府默許。

■在「娛樂吧」贏得的籌碼可換成積分,可於酒店內換購茅台等貴價酒。

■「娛樂吧」須先購票入場,每張入場券價值500元人民幣。

職員暗示娛樂吧獲「祝福」
該職員雖承認現時博彩活動於海南島仍未獲政府「開綠燈」,「其實現在是不允許的,但我們一期都已經開了,但我們開的是一種娛樂吧,不能叫博彩吧」!惟她又暗指酒店已獲當局「祝福」,「我們5月份跟三亞市政府舉行一個全國德州撲克大賽……三亞市政府以後會遷到我們旁邊,這邊(酒店旁邊)蓋的小區是公安局宿舍,我們就在公安宿舍(旁)開娛樂吧」!本報曾向三亞市文體局查詢「娛樂吧」是否違規經營,惟文體局指需先獲市委宣傳部批准才可回覆;至於今典集團方面,則未能成功取得聯繫。






蘋果日報- 撈麵和上湯 - 李碧華

撈麵和上湯 - 李碧華
香港人隨時隨地「吃碗麵」,雖非當作正餐,但我們也熟悉哪渣麵的回魂豬油渣、豬膶麵粗糙純樸的薄切豬肝、魚蛋麵那彈牙的魚肉……

某日路過灣仔小店,稱麵館,有小菜套餐炒粉麵街坊菜式。不過麵單上還有較少見的豬心、粉腸、黑百葉、鵝腸等。也怕內臟膽固醇,不過黑豉油鵝腸很吸引,來料不多只賣剩一客,我們點了這個,還有浦魚蝦子撈麵(豉油王比蠔油貴),豬紅蘿蔔、白灼黑百葉。結果變了正餐,撐得很。

如果吃雲吞麵,一定選大碌竹撻粉(即「竹昇麵」)那幾家。高筋麵粉加鴨蛋製作,師傅得坐在大碌竹竿上,以全身力氣一下一下的壓麵,口感才那麼好。一次見電視節目:兒子本無意做雲吞麵生意的,但見父親半生都在竹昇上壓麵,把子女養育成人,年紀大了也累了,所以他便坐上竹昇把這技術傳承下去,代父從軍,希望老人家安心,可以休息一下,別再勞碌氣喘……

撈麵的主角是麵──但那碗附送的「上湯」間接展示了心思,有些麵店很隨便,有些不但灑把蝦子還有韭黃。口乾喝一口湯,如果湯好,那其他的一定不會欺場,這是從小節中看水準。

发自我的 iPad

蘋果日報- 英倫新興創意  平面水晶燈

說起英國設計師,Paul Smith、Alexander McQueen等琅琅上口,都是時裝界的名字。家具界最熟悉的有Jasper Morrison、Tom Dixon,還有呢?正因為港人對英國傢俬知識「有限」,兩位80後便嘗試引入英倫一些富創意的新名字。

記者:蘇麗珊

攝影:陳盛臣、陳永威

模特兒︰Inez@Starz People

最愛混血兒
家住半山的Allison,從高中開始在英國生活,並在倫敦完成大學及碩士課程,一住便十年。「我很欣賞英國人對Art及Design的尊重,他們一到假期就全家去博物館、藝術館,因為英國有很多Affordable甚至免費的展覽。」耳濡目染下,她亦愛上了藝術及設計,對家具擺設也甚有要求。「我欣賞Vintage家具的圖案、工藝,但不太接受二手家具,反而喜歡Vintage元素被Modernize的傢俬。」三年前,她回流香港,找來曾於英國實習、任職室內設計師的好友Alan幫手為新居裝修,但過程中她卻發覺,「因為Budget有限,又想裝修靚一點,怎知一找,才發現在香港找大眾化的傢俬很易,或只有價錢貴的意大利家具,反而設計味濃具質素的中價英國傢俬卻很難找!」於是她索性往英國走一趟,尋找理想中的傢俬。

■睡房亮點放在床頭上方的Duffy London掛畫燈。65×65cm的水晶燈圖案帆布畫,只有約3cm厚,背後設兩支燈槽,一按水晶燈即亮着,感覺很華麗。$3,480

■粉紅主調的睡房很古典優雅。床頭上方沒亮着的掛畫燈,看來只是一幅水晶燈圖案的「畫」。

■床單是英國設計師Matthew Williamson與Butterfly Home的聯乘系列。

■入門位置掛了在港買的倫敦風景畫,讓屋主緬懷英國。

老實說,Allison居室的傢俬大都是找師傅訂做,原因是︰「香港很難找到合尺寸的款式,買現貨的話,又可能很貴。」所以她着力把英國古典味道的手柄、勾花線條呈現於訂做傢俬上,而咕𠱸、床單、椅子也是英式風味。先說粉紅主色調的睡房,佈置屬古典優雅風格。床單是英國時裝設計師Matthew Williamson與家品牌子Butterfly Home的聯乘系列。「我很喜歡Williamson的時裝,但價錢很貴,相對地他這系列的床單及咕𠱸,合理得多。」床頭掛着英國設計公司Duffy London的畫燈,不亮燈時,與掛畫無異;亮燈後,就成了一盞富藝術感的華麗燈飾。走出大廳,設計師Alan刻意於簡約牆身掛上長畫,為點綴長畫前的空間,他擺放了Allison最愛的Merve Kahraman「Hybrid No2」兔仔扶手椅。Hybrid 顧名思義即混血兒,椅背上長了兔仔的長耳朵,椅背、座位及扶手都鋪上像兔毛一樣的白短毛,最特別是扶手像被兔子緊緊抓着!感覺Vintage而又富童話色彩。

■Allison前面的「Hybrid No1」鹿角椅子,與書櫃格的Hermes牆貼相互配合。$39,500

■「Hybrid No2」兔仔椅,椅背、座位及扶手都鋪上兔毛般的白短毛。$39,500

A. Style(2803 0642
上環太平山街12號


蘋果日報- 走入藍精靈世界


走入藍精靈世界

■門口擺放5米高的全白藍精靈巨像,用意在早午晚都會亮白於人前。

平日遊布魯塞爾,感覺同樣置身漫畫中,走進Galerie Horta商場地牢的Museum of Original Figurines(MOOF),2,000多件展品包括漫畫手稿、場景擺設及漫畫手辦模型,重點是找到港人最愛的藍精靈家族,聽着「藍精靈、十分勁……」的旋律,參觀藍精靈實體蘑菇村,嚕囌王、論盡仔、百厭星和智多星等豆丁模型列陣上場,而精靈爸爸和美芝踏着電影工作箱準備進軍荷李活。除了原創漫畫,還引進美國漫畫明星如蝙蝠俠和蜘蛛俠助陣,令博物館星光熠熠。


走上地面,5米高的純白藍精靈雕像繼續發放童趣,原來這是今年6月新開的首間Smurf Store,當地雕塑家Maryline Garbe棄用招牌藍色,以純白大石取代,無論早午晚都閃亮眼前,店內限量供應藍精靈玩具、T恤、手錶及模型,粉絲可能會患上選擇困難症。即時走上大街小巷想清醒頭腦,也很難,五步一塗鴉十步一壁畫,全城找到40幅原創漫畫牆,漫畫早已成為比利時人生活的一部份。

■花喱花碌的巨型藍精靈模型成為精靈迷的拍照位。

■101隻藍精靈住在森林裏的神秘蘑菇屋。

■店內限定I love Belgium衫$232,碼數所剩無幾。

■美芝公仔$118、藍精靈杯$52

Museum Of Original Figurines (MOOF)

地址:Galerie Horta, Rue Marche aux Herbes 116, Brussels


Belgium入場費:每位$82




Smurf Store網址:http://www.smurfstore.be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上一則: 激光中看立體動畫

下一則: 霏雲闖蕩:暴走月球表面?

蘋果日報- 激光中看立體動畫


激光中看立體動畫

■3D Comics Light Show將漫畫、激光、3D立體影像投射到歷史建築上,驚喜十足。

港人對比利時漫畫的印象,停留在藍精靈和丁丁之間,節日期間看過在Place Royale廣場表演的3D Comics Light Show,就如上了一課比利時漫畫史,大會把150米闊、20米高的牆身當螢幕,窗格變成畫格,以特殊技術結合經典漫畫、激光、3D立體影片,投射到新藝術建築上,一次過把近百年的漫畫明星大晒冷,紅遍歐洲的Spike and Suzy、Lagaffe、Billy the Cat等輪流走出來,繼而大門跑出丁丁坐火箭上太空,而可愛鬼馬的藍精靈在四角探頭八卦,畫面立體逼真,30分鐘表演令全場近5,000名觀眾激賞。


漫畫節除了hi tech,也適合一家大細玩樂,皇宮廣場的臨時帳幕下是《藍精靈》作者Herge博物館、卡通精品店、漫畫書店撐場,更邀請當代畫家舉辦簽名會,小朋友也不愁寂寞,大可跳卡通彈床、畫花臉,又或跟父母一起自製漫畫書,偶爾有真人丁丁、Young Albert踩場,跟漫畫迷合照;不只漫畫主角,連《丁丁歷險記》中丁丁駕駛過的汽車和電單車,同樣在現實中找到且足有40輛,這是由一班車迷搞的丁丁古董車展,讓大家重溫丁丁環遊世界的經歷。

熱血青春電影《狂舞派》席捲今夏,柒良同阿花嘅夢想去盡未?


男女主角聯同導演黃修平齊上《亂噏24》,動Live預埋你!


上一則: 比利時童心漫遊 超人救地球

下一則: 走入藍精靈世界

蘋果日報- 比利時童心漫遊 超人救地球

當港人視漫畫為次文化時,
比利時人卻珍而重之列入「第九藝術」,
國寶級的藍精靈和丁丁無人不曉,
全球每三位漫畫家就有一位來自比利時,
首都布魯塞爾每年大搞Comics Festival漫畫節,全城童心未泯,
3歲到80歲都活在漫畫中。

記者、攝影:孔詠詩

卡通氣球升空橫行

比利時漫畫威水之極,先有2011年金像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執導製作3D動畫《丁丁歷險記》,今年再推《藍精靈2》進軍荷李活,把童真世界發揚光大;布魯塞爾有先見之明,2010年起每年9月舉辦Comics Festival漫畫節,今年進入第四屆,早前一連三日首都轉型漫畫王國,平日在書中的卡通主角統統跳出框框,化身真人穿梭全城見粉絲,充滿漫畫趣味。


重頭戲是第二天舉行的Balloon's Day Parade巨型氣球巡遊,下午3時半由Place des Palais皇宮廣場出發,九個歐美漫畫主角變身巨型氣球浩浩蕩蕩升空橫行,由銀樂隊和扮鬼扮馬的啦啦隊開路,氣氛異常熱鬧,先由20多人拉起放大版的尿尿小童打頭陣,然後是布魯塞爾地標原子球膠塔,繼而是薯仔先生彈跳出場,今年首度露面的紅人丁丁威到坐車出巡,可惜不及超人壓場,陽光下伸手飛行的姿態威風凜凜,一時遇到電線貼地低飛,一時360度自轉娛賓,贏盡大小遊人歡呼聲。

■超人低飛布魯塞爾城中,今回不用拯救地球,輕輕鬆鬆帶給漫畫迷無限快樂。

■小朋友畫上心愛的臉譜,即時蜘蛛俠上身。

■小姊妹在工作坊學習漫畫製作,自製獨一無二的繪本。

■當地情侶每年也上街看氣球大巡遊,重拾久違了的童真。

■遊人也扮鬼扮馬,配合漫畫節的快樂氣氛。

■今年國寶丁丁首度登場,以《丁丁在西藏》的造型亮相。

■尿尿小童放大成巨人,橫行大街卻撒不出尿來。

蘋果日報- 國際Z世代︰萬億救市有用嗎? - 盧峯

國際Z世代︰萬億救市有用嗎? - 盧峯


金融海嘯五周年過去了,不少傳統及網上傳媒都作了專題檢討。有的針對發達國家能否吸取教訓,更多集中在預估會否出現新一波海嘯。網上雜誌Slate作者Matthew Yglesias寫了一段較特別的分析,詰問所有人下次金融危機時各國還有何對策,政府還有甚麼理據說服納稅人出錢救市。


Yglesias的問題實在很值得深思。五年來發達國家政府花了數以萬億計的納稅人金錢救市及刺激經濟,可經濟仍弱不禁風,失業率高企,比最差的時候不過好了一點點;例如美國失業率只由超過9%跌至7.3%,還得多謝部份美國上班族放棄找工作才把失業率拉低。換言之,過萬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加上聯儲局無限放水也未能振興經濟,嚴重的衰退持續長達五年,跟大蕭條沒有多少分別。

更教人寒心的是,衰退情況超越了任何官員及央行官員的估計。2009年1月的時候,奧巴馬的兩位重要經濟幕僚對巨額救市方案的效力作了樂觀預測,認為花萬億撐住金融體系可以令經濟迅速復蘇,令大蕭條不會重演。他們相信,失業率到2010年升至9%後將很快回落,到今年更會回到5.5%的低水平。可是,他們錯了。美國經濟幾年來像老爺車那樣時好時壞,增長率從沒超過3%,私人就業職位回升速度更是非常緩慢。


錯的不僅有奧巴馬的官員。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圖)同樣相信只要保住銀行,穩住存戶信心,維持資金流動便可令復蘇很快來臨。此所以伯南克主政下的聯儲局毫不猶豫出手救銀行,又不斷泵水令金融體系資金充裕。可這劑重藥效用非常有限,美國經濟還是跟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差不多,久久走不出泥沼。

既然萬億救市,瘋狂放水救銀行都無法紓解金融海嘯的後遺症,都不能迅速改善經濟處境;下一回再出事,政府還有甚麼好橋說服納稅人付鈔救市、救銀行呢?


[分享] 牛刀:一线城市不跌80%就不是泡沫破灭

牛刀言之凿凿,但泡沫还是很远,听他的肯定失去赚钱的机会。

牛刀:一线城市不跌80%就不是泡沫破灭

牛刀:一线城市不跌80%就不是泡沫破灭

博集天卷王娜女士提醒:既然牛刀先生认为危机一定会爆发,那么,在这场举世震惊的危机爆发之前,应该给我们读者们提个醒。提个醒那是自然应该的,方式也很多,不仅仅只是我们这些人在给中国读者提醒,整个国际资本市场也在给中国提醒。而中国的统治者没有人给他们提醒,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因为中国的高层和底层已经完全断裂,高层一直沉浸在梦中,而底层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状态,懂历史的人都知道,有点像东汉末年,也是皇上和百姓完全断裂联系,才造成绿林好汉起兵造反。

这一次危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也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前苏联的最大危机,会影响到所有的人。实际上,苗头已经出现,目前还没有影响所有的人,因此在社会上还没有强烈的反应。那么,什么是苗头呢?其一,2013年一季度信贷增长68%,而GDP只增长7.7%,这个数据说明,依赖投资在中国已经完全不能拉动经济增长,潜藏在后面的危机是,银行烂帐坏账堆积如山,再多的信贷也不能用在实际项目上,只有这个潜藏的危机才会造成这种窘境;其二,2013年6月,美元微幅出逃新经济体国家,中国银行系统出现钱荒,可想而知,在美元大量出逃后会造成什么后果,这已经不仅仅只是刺破泡沫了。那么,什么是影响所有人的巨大危机呢?其一,人民币出现断崖式下跌,没有这个现象不能说明出现重大危机,因为本次危机是滥发货币导致的,最后一定会影响到人民币走势出现逆转,从单边升值到狂跌,最后跌到什么程度谁都不知道,我在《货币狼烟》中建立的数据模型是人民币会跌倒22元,而有的财经专栏作家说,兑美元会跌倒100元;其二,全国房价泡沫同时破灭,一线城市房价跌去80%以上,因为这是泡沫最大的城市,理所当然,在资金集中出逃时房价跌去更多,北京如果不跌去80%根本就不能称为是泡沫破灭。这才是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究竟会不会来?回答是肯定的。在美元指数不断升值的过程中,全球泡沫都会破灭,中国乃是全球泡沫最大的国家,理所当然首当其冲。很多人认为我的结论太肯定,实际上一点也不,每一次我都预测十分准确,唯一不准确的是中国人在房地产上的贪婪和疯狂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2012年9月,我写完《黄金崩溃》以后,蛮有把握的认为,2013年3月后随着美元的走强,全球大宗资产价格泡沫将会破灭,随后到6月份新经济体国家泡沫都会破灭。所以,我特别强调的是9月份不算,半年后泡沫破灭,也就是4月份开始黄金价格泡沫破灭,随后才是新经济体国家泡沫开始破灭。所有的一切,我都预测很准确,黄金大跌,印度、巴西泡沫破灭,唯独中国房价还在涨,这是政府疯了,还是中国市场疯了,我不知道。这个时候危险正在来临,最危急的时候并没有来,继续放大泡沫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央行依然在搞数据造假和外贸套利,实行人民币单边贬值,这说明央行维护泡沫的意图很明显。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泡沫想要维护住,根本不可能,因为中国泡沫是已经大到没有边际的超级庞大,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货币量来维护泡沫,这就是我认为泡沫一定会破的信念,越往后拖。问题就越大。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广州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说是青菜已经卖到10元一斤。我连忙去我们社区附近的菜场去看,最便宜的是5元,这是今年涨起来的。我吃的大米现在是160元10公斤,也就是说8元一斤了。2007年我来上海工作,我买的汤锅是18元,2009年汤锅烧坏再去买同样的型号和品牌是38元,2010年是68元,现在是98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被他太太骂了一通,说中国的CPI完全是假的,他太太5年前给他买的内裤是8元一条,现在是68元。可想而知,问题有多严重?最严重的问题是,现在什么都不能吃,水不能喝,空气不能呼吸,这还让人活吗?我还可以对付,普通城市居民怎么办?


[ZAKER分享] 父母轮流按压胸口3年为绝症儿保命

  夫妻俩经常一个按压胸口,一个对孩子肢体进行按摩。
  邵达QQ空间里记录的心里话。
  呼——吸,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多么正常的事,然而,对于24岁的小伙邵达来说,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6岁时,邵达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肉萎缩,从无法行走到瘫痪在床,21岁那年,他基本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3年来,父母轮流蹲守在他身边,每天24小时,两三秒一次,用双手充当了他的人工呼吸机。
  6岁患病,而且这个病治不好 医生说他活不过18岁
  大许镇邵楼村是徐州东部一个普通而宁静的乡村。邵达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上小学之前,都一直过着无忧无虑、享受父母宠爱的生活。
  邵达6岁时,噩运降临了。当时他刚上小学一年级,一次在学校里准备爬楼梯时,他突然感到自己双腿瘫软,连一个台阶都跨不上去。家人带着他到医院检查,几个看不懂的字跳入了家人眼里——进行性肌肉萎缩。王秀珍告诉记者,当时医生让父亲带着孩子先出病房,然后用很小的声音说,这个病治不好了。
  王秀珍带着邵达跑遍了徐州、南京、上海各地医院,结论一次次被残酷地重复着,并且医生断言,孩子最多能活到18岁。
  让孩子活到18岁 成为父母的一个人生目标
  王秀珍无法接受儿子只能活到18岁的事实,她对孩子隐瞒了病情,带他四处求医,并把孩子活到18岁作为家庭的一个目标。
  邵达的病情如医生所说,很快双腿就无法行走。王秀珍告诉邵达,先好好上学,等到18岁以后,就可以动手术,把病治好。邵达每天由父母接送上学,在校期间,老师安排同学照顾他上厕所。邵达相信母亲的话,学习一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到了他12岁即将小学毕业时,病情恶化了。邵达连坐着都无法坚持,家人只能办理了辍学手续。
  在家期间,邵达经常会看电视上相关病症的节目,有一次,他看到了肌无力、肌肉萎缩病症的介绍,当时王秀珍抢过了遥控器,可是邵达记下了节目重播时间,半夜里打开了电视。第二天,邵达第一次向母亲歇斯底里地发了脾气,王秀珍只能含泪告诉他实情......
  知道实情后,邵达的脾气变得暴躁,动辄向父母发火。王秀珍夫妇心里难受,仍是默默忍受着。
  为照顾孩子,王秀珍每天都要给孩子擦洗身体,按摩四肢。邵达从没有生过褥疮,他的房间里,也没有一丝异味。父母经常换一些植物,邵达的床头摆满书本,墙上也装饰了很多贴画。邵达的性格也越来越乐观,不知不觉间他度过了18岁的生日。
  21岁 他失去呼吸能力
  买不起呼吸机,父母每两三秒为他按压一次
  不然就会脸颊青紫,抽搐起来
  然而,邵达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肢体一天一天在麻木,浑身的肌肉都在萎缩,在他18岁以后,他连翻身的能力都没有了。
  在邵达21岁时,有一次,他闭着眼睛休息,突然脸色铁青,一下子憋醒。接着,他的呼吸变得非常困难,送到医院抢救,连着挂了16天吊水,医生说,以后他只能靠呼吸机维持了。然而,高额的住院费用让这个家庭根本无力承担,无奈之下,王秀珍只能提着氧气袋将孩子接回家。
  没有呼吸机,仅靠着氧气袋,邵达刚回家就出现呼吸困难情况。王秀珍急了,她在医院里看到医生经常用手挤压胸部帮助呼吸,她试着在孩子胸口按压,邵达明显轻松了,不再使劲吸气。
  从此以后,王秀珍夫妇就成了儿子的人工呼吸机。她用双手在邵达胸口按压,每两三秒一次,邵达慢慢习惯了在父母按压的频率下呼吸,在白天清醒时,他不需要再借助氧气袋。有时候,父母只要间隔了几十秒没按压,他的嘴唇、耳朵、脸颊就会变得青紫,并一下子抽搐起来。
  为了维持生计,王秀珍和丈夫开始进行分工,白天,丈夫下地干农活,她一刻不停地为儿子按压,到了做饭时间,丈夫换班,她就抓紧时间做饭、干些家务,再换班继续按压,一直坚持到凌晨3点,交给丈夫换班。王秀珍每天只有3个小时睡觉时间,到了早上6点,她要接丈夫班,继续按压。
  为了给孩子治病,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已经负债十几万,他们没法为儿子买昂贵的呼吸机,只能为他按压,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
  为了他,妈妈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
  上千万次的按压,妈妈手也肿了
  每天24小时,每两三秒按压一次,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期间,父母又有怎样的故事?
  夜晚咬自己保持清醒 妈妈的手臂布满牙印
  除去每天睡觉3个小时,做饭、干家务的个把小时,王秀珍一天十七八个小时都守候在儿子床边,不断重复着相同的按压动作。她也经常有打盹的时候,白天还好一些,到了晚上,为了保证孩子睡眠,她只能在黑灯瞎火中作业,常常累得睡着了,结果邵达一次次憋得身体抽搐,把她惊醒。王秀珍想了很多办法,她做了一个灯罩,让微弱的灯光只能照到她,借着灯光,让自己在黑暗中保持清醒;在自己有睡意时,她就咬自己的手臂和胳膊,记者看到她的双臂上布满了牙印。
  长期按压双手肿胀 筷子都拿不起来
  因为长时间按压,王秀珍的双手变得肿胀,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她以跪姿、侧躺姿势按压时,肘部、膝盖因为长时间受力,皮肤变成了黑褐色。
  尽管如此,王秀珍在换班时,还抓紧时间做了很多坐垫,这些坐垫放在邵达的胸口、身体下面,让孩子的身体尽量舒服一些,她也靠着坐垫来帮助自己调整姿势,纾解酸疼的身体。
  现在,王秀珍视力、听力都出现了问题,下地走路时,时常会觉得头晕。
  儿子感恩 为妈妈写了首小诗
  王秀珍在和记者交流时,时常提到一些网上流行的语句和事件。原来,邵达卧床后,亲戚送来一台电脑,随着他身体无法翻动,亲戚又给他买了一部手机,并安装了无线网络,上网成了邵达每天最大的爱好。他总是一边上网,一边跟母亲交流一些网上热点事件,这成了母子俩最快乐的交流方式。在和记者聊天时,王秀珍说了一个网络流行的笑话,她一边看着儿子,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段子,儿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眼睛里分明闪着光。
  邵达卧床期间曾熟读了《上下五千年》、名人传记等书籍。现在他说话很费力,喜欢通过网络,记录下自己的心里话。他热爱诗歌,总是写下一些或长或短的小诗。在记者到来之前,他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我现在内心,犹如海浪说不出的感激,我想告诉叔叔阿姨,给了我勇气,我绝不会哭泣......"而在邵达一篇关于对母亲说出心里话的小诗中,有这样的语句:"放弃的瞬间,曾脑海浮现,放弃坚持疑两者之间,现在的局面,犹秋天落叶,缓缓飘下只留着思念"。邵达的网名叫丝绸之路,他解释,患病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行走过,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古人开拓丝绸之路一样,用双脚走在沙漠戈壁。记者 马志亚 文/摄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