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蘋果日報- 博士何物 - 林夕

蘋果日報- 博士何物 - 林夕

博士何物 - 林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眨眼就變成一年樹人,被斬了頭的百年老樹真要喊冤。一年樹人事件、從那間博士工廠走出來的其中一位博士回應說:這個我要回去查查看。


有什麼好查的,如果老老實實正正經經完成過一篇博士論文,也算是苦工一件,怎麼會連年份都想不起來。只有唾手可得、撿拾過來的身外物,才會印象模糊:噢,我是什麼時候變博士的?


有時候真不知道這批博士是怎麼想的,博大霧博士學位值博率,低過賭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慘勝。誰有心查根究底,謎底自動送上來,常識稍微廣博一點,用膝蓋都可以想到。可依然有人漏夜摸黑趕這個科場,似乎又是社會的錯、風氣的錯。


為進入大學謀一席教學之地,作育英才之心太盛太急,那沒話說,搵食啫。不打算為人師表,做學生楷模典範的,弄個假假地的學位,臉上難道還會鍍金了不成,頭上的光環難道真砸得死人?


對因果論,我覺得最有說服力的一句,是佛經所說:所做一切如逆風揚塵,早晚反吹得自己土頭灰臉。我還嫌這比喻太詩意,世事如打壁球,愈用力、砸向自己就愈傷身。


我雖然沒像港大某些校委,在大機構有豐富聘人經驗,但面試求職人士,念的專科跟那職位有關無關,一律視如浮雲,見了面,看對答作準,博不博士,更如浮雲裏的霧水,都是虛的。


還忍心出來跟陌生過客碰碰面的年代,收受過不少名片,每見到一大堆頭銜,滔滔不絕如黃河水泛濫成災,當中博士也佔了幾行字的,懶得理你真還是假的,只覺得,這人也太沒自信了吧。你行走的是什麼江湖,需要那麼多盔甲傍身?只要一開口,吐出來的是學養,夠營養,言語自然有味,管你有無學位,一樣欽敬。


有些博士級朋友,我一樣仰慕,是欽敬他們的意志力、追求學問的那團火;工作日程表排得比吳克儉還滿檔,有假期不去散心,硬是抽出時間來唸書寫論文,怎能不佩服一下。有個比較潔身自愛的,簡直近乎潔癖,自從知道樹根們原來皆為博士身,每每恭維他乜博士,他就當成是侮辱。


博士何物,竟教貪癡男女,以人格相許。



I

蘋果日報- 甚麼是愛國?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甚麼是愛國? - 高慧然

甚麼是愛國? - 高慧然

法國遭遇恐怖襲擊,巴黎實施宵禁。但大批巿民不顧安危,自發走上街頭,手上拿着臨時製作的標語:「我們不恐懼!」恐怖分子真正的目的不是要殺死某些人,而是要讓更多的人恐懼。「讓法國人去街巿都覺得恐懼」正是他們的目的。被害者恐懼了,他們的目的便達到了。所以,巴黎人勇敢走向街頭。那場景,看了令人震撼。大襲擊造成數百人命傷亡,巴黎人又不顧自身安危,去捐血站排隊捐血。


恐襲之後,交通癱瘓,很多人無法歸家。民眾自發開放家居,歡迎陌生人入住。大襲擊之後,人心惶惶,是心理最脆弱的時候,而家,應該是最安全的堡壘。巴黎人卻願意向陌生人打開家門,守望相助。而的士司機則歡迎乘客上車,免費送他們回家。用香港人的話來說,這是「義載」。沒錯,義人之舉。相信香港的士司機無此情操,不坐地起價已是奇跡。


甚麼是愛國?這就是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每個人自發自覺,用他們的方式去維護他們深愛的國家。一個國家,值得你愛,國民自然會愛,不須強迫,也無法強迫。恐怖襲擊也在法德足球賽的球場發生,比賽並未中斷,賽後,觀眾一起唱法國國歌,用行動維護國家尊嚴。國歌響起,當然不會有「噓」聲。


我去過法國,我認識的法國人,優雅端莊,氣質慵懶,熱愛時裝與美食,享受人生。但原來那不是完整印象,法國人的優雅端莊,來自他們骨子裏的勇敢無畏,以及尊嚴。



I

蘋果日報- 摑巴黎六大巴 - 鄧達智

蘋果日報- 摑巴黎六大巴 - 鄧達智

摑巴黎六大巴 - 鄧達智

巿面忽爾寧靜,人人寧願留在家中望着電視重疊不斷播放黑色星期五、十一月十三日巴黎六處同時被恐怖襲擊事後的畫面。


就不是巴黎人、或法國人,同樣被這突然而來的惡耗震盪,無名恐懼不斷昇華,久久不散。湧往巴黎北站欲乘歐洲之星、盡快離開巴黎趕回家英國人的狼狽場面一點沒誇張,就似亂世佳人!


那種浮盪在面孔與肢體語言的惶恐,極少發生在從來自以為冷靜,天跌落嚟當被蓋的英國人。就是世代狗咬狗骨,倫敦人明顯也為巴黎被恐怖襲擊而議論紛紛,更發出萬千為巴黎禱告信息透過所有社交網絡廣播。


英國人如此,歐洲以至整個世界的憤怒怎會遠?法國人的哀傷怎會比世界鄰居少?


卡露住在普羅旺斯,情緒沒半刻平伏,雖然她的兒女不住巴黎,她朋友的兒女呢?法國以及世界各地人的兒女呢?自從電視新聞播出,望着炸後餘生血肉橫飛的片段,她說: 一夜一日眼淚未曾終止,思念着那些年青生命、可憐這一刻活着,那一刻已血肉橫飛,不論身份是人家情人、朋友、兄弟,沒說再見,天人永隔。


希特拉進兵法國,傳聞指令不得轟炸、破壞巴黎一片瓦。


歷史魔頭也珍惜巴黎,由他一手燒着二戰歐洲處處火頭,仍有一分文化良知,未願看到世上第一文化城被轟炸分毫。


下筆時雖仍未見組織表態,同時爆炸巴黎六處幾乎肯定ISIS伊斯蘭國所為,這六巴掌摑的何止巴黎?也不止法國並法國人、歐洲並歐洲人,而是普世熱愛文化,擁抱和平的文明人類,提醒他們無為放任的過去自由態度被別具野心的政治組織無邊無際地利用。過去大派民主社會激情,法國幾乎大開門戶,做無掩雞籠,巴黎治安之差花都之名被刮花每況愈下。遇搶遇劫,縱使報警亦無補於事,警察聳聳肩,告訴你他們如何愛莫能助……看這六巴掌會否摑醒巴黎管治官員班子,重頭加重力度治理,莫讓世人恥笑。



I

蘋果日報- 又狙擊左膠啦 - 陶傑

蘋果日報- 又狙擊左膠啦 - 陶傑

又狙擊左膠啦 - 陶傑

巴黎恐怖屠殺,「西方文化霸權」又一次展露實力,電視台日夜留巴黎,連Facebook也開了一面藍白紅法國旗幟,叫做Pray for France。


「為法蘭西祈禱」的FB口訊,傳來傳去。到了我那裏,我拒絕。朋友問,為什麼?你是不是「冷血」?


「平時歐美左派,天天大罵西方文化霸權,」我笑嘻嘻答:「他們時時質問:中東敍利亞天天有許多無辜平民死亡,但CNN、BBC、路透社,從來沒有用同等的篇幅報導第三世界平民死傷,證明西方文化霸權,歐美公民的性命是重要的,中東和非洲的平民不重要。但是巴黎轟斃了一百五十人,現在,西方的左膠卻認為是頭等大事,二十四小時不斷滾動轟報,反對『西方新聞文化霸權』的左膠,在生死關鍵時刻,也暴露了他們也不『種族平等』,他們也是種族主義者。」


「在這個時候,死這麼多人,而且發生在巴黎,大家都哀慟,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吹毛求疵?」朋友問。


「不,」我答:「就在這個骨節上,要指出左膠的偽善,以及他們平時佔據道德高地的欺詐,因為他們平時罵這個『右翼』,罵那個『法西斯』,說『雪姑七友』歧視矮人,所以政治不正確,你說「聖誕快樂」,他罵是歧視非耶教文化。左膠以『政治正確』自居,其實是一群王八蛋。」


對方聽了,有點急,但答不上來。


「二○一五年四月,非洲恐怖組織,所謂索馬里青年黨,血洗肯雅大學校園,屠殺了一百四十七名非伊斯蘭裔的黑人大學生。請問那時的Facebook,為何不提供方便,讓西方的網民,套上紅、綠、黑的非洲三色肯雅旗,廣傳世界而哀悼?」


朋友答不上來。我說:「因為西方的民間,包括全部左膠,其實認為那一百四十七個黑人,生命價值低於歐洲人。而這次伊斯蘭國在巴黎直接殺法國人,所以他們特別震撼。在他們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根本沒有種族平等,他們本身就是西方白人文化霸權的一部分。左膠之虛偽,令人作嘔之處,尤甚於伊斯蘭國,因為恐怖份子還明刀明槍,而左膠是假的,大奸若忠、大惡若愛,他們的追隨者大愚若智,是人類文明之敵。」


什麼「為法國祈禱」,我拒絕加入一個Like,因為我Dislike。哀傷與否,你有自己的感受和方式,你不必跟着這股潮流表態,如果你讀過卡謬的「異鄉人」。


如果沒有看過,那麼讀一下,看看男主角被控在沙灘上槍殺了阿拉伯人之後被指為「冷血」、在法庭上的辯詞。法國人在卡謬活着的時候,我相信,比較有智慧。



I

蘋果日報- 【科技籽】平板大戰 微軟鬥蘋果 Surface Pro 4七挑機

蘋果日報- 【科技籽】平板大戰 微軟鬥蘋果 Surface Pro 4七挑機

【科技籽】平板大戰 微軟鬥蘋果 Surface Pro 4七挑機

頂級平板大戰 微軟Surface Pro 4硬撼蘋果iPad Pro

【科技籽:出閘搜新】
專業級平板的注目度一向不高,但當iPad Pro一出,這一市場頓成焦點。Microsoft亦借勢推出Surface Pro 4,其發佈會更多次正面挑戰Apple。Surface系列贏盡經驗,但iPad Pro亦有光環加身,大戰七個回合仍不分上下,買邊部?睇你要咩啦!

鬥外形:iPad屏幕大機身輕
Surface Pro 4四平八穩,設計亦算簡潔,可惜併在iPad Pro身旁,頓顯失色。iPad Pro沿用圓角簡約設計,全沒多餘線條,雖然因大屏幕而令機身較大,但iPad Pro卻比Surface Pro 4更薄更輕。當然,外形喜好甚為主觀,以上純屬個人意見。(蘋果勝)



Surface Pro 4設計不俗,只是個人較喜iPad Pro的圓角多於其方角。

鬥屏幕:iPad睇相色水較佳
Surface Pro 4的屏幕為12.3吋2736×1824 267ppi,而iPad Pro則是12.9吋2732×2048 264ppi屏幕,前者在ppi上佔優勢,後者則尺寸較大,觀感上,亮度及對比度沒有明顯差距。實試播片,兩者表現差不多,但大屏會較出色;再觀看同一張高解像度相片,iPad Pro明顯較靚,對比度及細緻位的表現竟然比較高ppi的Surface Pro 4優勝,令人驚嘆。(蘋果勝)


Surface Pro 4


iPad Pro

鬥鍵盤:Surface打字手感爽快
Surface Pro 4的鍵盤設計簡易,能夠直接開合、輕微傾斜,加上按鍵齊全,打字手感近似正常鍵盤,甚至附有Touch Pad,全都比iPad Pro的Smart Keyboard優勝。唯一缺點可能是較重,不過單論鍵盤,Surface Pro 4無疑是不敗的。(微軟勝)


Surface Pro 4能調校觀看角度,鍵盤亦稍微傾斜,比Smart Keyboard好打。

鬥支筆:Surface可換筆尖 iPad壓感凸出
同重20g,Surface筆有1,024級壓感,Apple Pencil則沒標明,實試畫畫時,或受軟件影響,Apple Pencil深淺的效果更明顯。但Surface筆卻備有不同質地的可換式筆尖,並以磁石貼附在機身,解決了Apple Pencil「無處容身」的窘境,倒轉即可使用擦膠功能,又能自設功能鍵,功能上豐富得多。反觀Apple Pencil續於設計佔優,除外形較靚仔,Lightning充電亦比使用乾電池的Surface筆方便,雖然Surface筆聲稱一粒電可用一年,但AAAA電找起來真的很難。(和)



Surface筆以一粒AAAA電推動,Apple Pencil則可插機充電。


Surface筆備有不同質地的可換筆尖。


Surface筆具1,024級壓感,但深淺層次好像比不上Apple Pencil。

鬥電量:iPad系統耗電較少
由於是發佈會現場實試,未能作長時間比對,單從數字上看,Surface Pro 4「可播片達9小時」,而iPad Pro則是「透過WiFi瀏覽網頁、觀看影片或聆聽音樂達10小時」,似是iPad Pro佔優。加上桌面版Window消耗較大,以及高階版Surface Pro 4行Intel Core i5甚至i7,耗電應該更多,所以iPad Pro勝。(蘋果勝)

鬥擴充性:Surface一機三槽
來到專業級水平,擴充性特別重要,而iPad Pro只有一Lightning插口;相反Surface Pro 4有USB3.0夠大眾化,更有microSD卡槽及Mini Display,Apple實在太「獨」了。(微軟勝)


鬥系統:Surface雙系統 iPad開機快
平台完全不同,加上Surface Pro 4提供更多價位,無謂比較,惟有說說各自優劣。Surface Pro 4行Win 10桌面及Tablet版雙系統,用家可隨時切換,桌面版自是方便易用,但實試卻發現以Tablet版來開機亦頗費時,未能有平板一開即用的快感。iPad Pro則保持iOS的簡單易用,開機極快、app亦夠多,檔案管理還是死穴。(和)


Surface Pro 4可隨時轉換桌面及Tablet版系統,但開機需時。

Microsoft:http://www.microsoft.com/zh-hk

記者:韓繼聰


攝影:伍慶泉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

上一則: 【簡易食譜】可愛白菜餃 冷凍菜汁搓皮保翠綠

下一則: 【新機速報】助聽器定mp3? 有型長者最愛



I

蘋果日報- 【新機速報】助聽器定mp3? 有型長者最愛

蘋果日報- 【新機速報】助聽器定mp3? 有型長者最愛

【新機速報】助聽器定mp3? 有型長者最愛

貪靚的唔止你同我,其實長者亦都好介意自己外表,尤其拎拐杖和用助聽器,有研究就指60歲以上而聽力達正常水平的人只有不足1%,所以拒絕使用輔助工具的絕對會大大影響生活質素。巿面上其實已經有很多輔助聽力的工具,就像聽歌的mp3機一樣,佩戴起來毫不礙眼,孝順仔女可以參考參考,介紹畀家中有聽力障礙的長者啦。


巿面上其實已經有很多輔助聽力的工具,就像聽歌的mp3機一樣,佩戴起來毫不礙眼,深受長者歡迎。


EasyHear是由港人發明的助聽器,第二代產品可將用家面前60度的聲音放大,而其餘身邊300度的聲音減低88%,造福弱聽人士不少。


本身為電子工程師的張日耀(Danny),10年前因其媽媽聽力退化而放棄工作,全心投入研發EasyHear。

1. EasyHear(價錢待定)(a)


由本港電子工程師張日耀(Danny)發明,10年前因其媽媽聽力退化而開始全心投入研發,至三年前推出第一代擴大前面收音、減低背後聲浪的助聽器,本月剛推出第二代產品,把技術提升至將面前60度的聲音放大,而其餘身邊300度的聲音減低88%。另外第二代還設左右耳聽力測試,得出結果後助聽器會自動為用家調配出左右耳應有聲浪和音頻。





2.美麗聽


台灣品牌,外形輕巧纖細如mp3等音樂裝置,可扣在衣服上,分三款不同型號。


基本型:只得兩個模式,用於日常基本擴音。美麗聽ME-200P輔聽器$1,080(b)


娛樂型:設四個模式,當中有特別處理高低頻的娛樂模式,適合帶到戲院看戲。美麗聽ME-300D輔聽器 $1,680(b)


高階型:單獨使用時跟其他擴音機一樣,一對使用時就多了藍牙接收功能,方便配對電視、電話等電子產品作直接收音。美麗聽ME-700輔聽器 $2,480(b)





3.日本IBUKI聲音擴聽器 $1,180(b)


最原始最基本的聲音擴聽器,用的時候按動開關把喇叭靠近耳邊即可,亦可插入耳筒長時間免提使用。


鄧伯伯和May姐都是EasyHear用家,他們都說這部助聽器易於使用,也比其他助聽器收音清晰。


只得兩個模式,用於日常基本擴音。美麗聽ME-200P輔聽器 $1,080


設特別處理高低頻的娛樂模式,適合帶到戲院看戲。美麗聽ME-300D輔聽器 $1,680


一對使用時就多了藍牙接收功能,方便配對電視、電話等電子產品作直接收音。美麗聽ME-700輔聽器 $2,480


最原始最基本的聲音擴聽器,用的時候按動開關把喇叭靠近耳邊即可,亦可插入耳筒長時間免提使用。日本 IBUKI聲音擴聽器 $1,180


長者生活用品小店好好生活負責人李燕儂(Aries)。

(a)EasyHear 九龍旺角彌敦道678號華僑商業中心10樓10C室


(b)好好生活 西營盤第一街86號地舖

記者:容慧心


攝影:林栢鈞、劉永發

上一則: 【科技籽】平板大戰 微軟鬥蘋果 Surface Pro 4七挑機

下一則: 【電腦巡場】小米電動平衡車殺到 炒上$3,980



I

蘋果日報- 【電腦巡場】小米電動平衡車殺到 炒上$3,980

蘋果日報- 【電腦巡場】小米電動平衡車殺到 炒上$3,980

【電腦巡場】小米電動平衡車殺到 炒上$3,980

小米部Ninebot mini(9號平衡車)由發佈嗰日開始,已經馬上嚇壞鬼佬,1,999人仔!如果以腦場匯率,大概只需$2,438港幣!你話點樣唔嚇壞所有外國人呢?
不過熟知小米玩法的香港消費者,一定知道小米愛玩有價、冇貨、再夾高呢個遊戲規則,所以正式到港開售價格,竟然係$3,980港幣,同Zeta sales都算吹得兩嘴,佢都話在國內拆貨價真係幾高,只有逼於無奈做上呢個價位!不過這類電動車,主力都係外銷居多,客人可能有少少微言,不過都仍覺得好抵玩。


機身只有12.8kg,以Ninebot同系列電動平衡車來說,算係相當輕巧的一部。

話説呢部車,肥通都有攞返公司的私家路試玩,玩法絕對可用「奇行種」來形容。以往同類電動平衡車,多數以人體的重心作前後左右移動,但這部Ninebot mini操作比較特別,雖然前進、後退都是依據人體的重心,但說到轉向方面,卻要扭動兩腿間的「腳部支架」作轉向!





一般人在初玩時,大多不能放膽傾側整個身體,所以好多人會做出非常古怪的S形、扭腰動作;記者腰力一般,加上身軀龐大,試玩時都出現上述情況,而且馬上被周圍朋友定性為「奇行種9號」!


論操作方法,這部車的設計比較特別,如果喜歡挑戰新難度的人,真的不妨試試。

記者:朱崇德

上一則: 【新機速報】助聽器定mp3? 有型長者最愛

下一則: 【汽車籽】(Mercedes-Benz)德國實試改款G-Class 澗河兩呎深 滴水不入



I

蘋果日報- 屠夫兵分3路 30分鐘內施襲

蘋果日報- 屠夫兵分3路 30分鐘內施襲

屠夫兵分3路 30分鐘內施襲

【巴黎恐襲】


法國巴黎上周五的連環恐怖襲擊,警方初步調查後指,7名恐怖分子應是分成3路,在30分鐘內依次攻擊法國國家體育場(State de France)、市中心多家餐廳及酒吧,以及巴塔克蘭音樂廳(Bataclan)。而槍手在音樂廳開殺界以及跟反恐隊駁火的最新片段昨日曝光。


■劫後的巴塔克蘭音樂廳屍首遍野,血迹斑斑。互聯網

強勁節拍配以夢幻燈效,美國樂隊Eagles of Death Metal在台上奮身表演,台下的觀眾亦聽得如癡如醉,突然現場傳出多下像爆竹一樣的「啪啪」聲,樂隊鼓手應聲躲到鼓下,其中一名結他手跑向後台瞬間不見蹤影,還有一名結他手則呆站當場反應不來。槍手在表演開始約1小時後闖入音樂廳大開殺戒,令現場變成人間煉獄。


■音樂廳受襲一刻,其中一位樂隊結他手轉身逃生,鼓手則彎身以鼓掩護(箭嘴示)。 互聯網

目擊者:反恐隊神色驚恐
約兩小時後法國反恐隊終於到場。一名男子隨警車來到音樂廳附近街頭拍攝片段,見到反恐人員在街口轉角找建築物掩護,跟鏡頭以外的槍手遠距離駁火,傳出數下零碎槍聲又平靜半響之後,槍手突然朝反恐隊連開多槍,連建築物外牆都冒出火花,迫使反恐隊急忙後撤。


據拍片男子旁述,他認為反恐隊表現得有點不知所措,神色驚恐,「連子彈是從哪方射來都似乎掌握不到」,駁火期間他聽到一名女子伏在地上喊「救我,救我」,一名反恐隊員於是拖着她,趁駁火稍停時齊齊跑過槍林彈雨的街口,過程驚險,幸她最終無恙。


音樂廳的屠殺與脅持人質事件,以槍手引爆身上炸藥腰帶告終,事後照片見到音樂廳遍地屍骸及血迹。而巴黎檢察長莫林斯(Francois Molins)亦公佈初步發現,指恐怖分子上周五晚共分3個小隊行事,並為事發時序提供了新版本。


同時間襲體育場及餐廳
當地晚上9時20分,3名先頭部隊先以法國國家體育場做目標,企圖持票進球場發動襲擊,不過當中一人在閘口被保安搜出身上有炸藥腰帶於是引爆,而約10分鐘後一名恐佈分子亦在另一個閘口引爆炸彈。


幾乎同一時間,另一恐怖小隊駕車到比謝路(Rue Bichat),向小柬埔寨餐廳及Le Carillon酒吧開槍,再駕車到Casa Nostra比薩店施襲,最後駕車襲擊夏洛內街La Belle Equipe酒吧,此刻是約為晚上9時35分。


再過15分鐘即9時50分,最後一支恐怖小隊闖入音樂廳掃射;同樣是9時50分,體育場3人小隊中的餘下1人,在附近麥當勞引爆了體育場的第3爆。


全數7名恐怖分子都配備槍械,及穿上含炸藥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的炸彈腰帶,其中6人是引爆腰帶身亡,1人是在音樂廳被反恐隊射殺。


英國《星期日郵報》/《每日電訊報》/美聯社

上一則: 比國貧民區恐襲溫床

下一則: 奧朗德聞訊面色即沉



I

蘋果日報- 台生睹慘劇︰根本無處可逃

蘋果日報- 台生睹慘劇︰根本無處可逃

台生睹慘劇︰根本無處可逃

【巴黎恐襲】


【《蘋果》記者馬泉崇、林偉聰、張嘉雯、伍嘉亮法國巴黎直擊】


【本報訊】破洞留在玻璃窗上,細密如淌血的傷口,康乃馨、小國旗填在洞中,連結成團結的紗布,法國巴黎每一個經歷過恐襲的地點,聚滿哀傷的群眾。有居住在其中一間事發酒吧樓上的台灣學生憶述當晚的經過,看着路人奔跑逃命,軍隊進駐,仍然猶有餘悸,對於家住的第11區一年內兩度受恐襲感到不能理解,但強調不會因此改變生活,因為極端分子就是要讓人恐懼:「這樣子,恐怖分子才不會覺得他們贏了。」


記者:張嘉雯


■受恐襲波及的洗衣店外,有人放置鮮花哀悼國殤。馬泉崇巴黎傳真

本身在法國修讀文物修復學的台灣女生Zoe,住在巴黎第11區La Belle Equipe酒吧樓上,事發時正在家中用電腦,忽然聽到樓下傳出幾聲爆炸,「初時以為是放鞭炮還是放煙火,可以想一想又不太對呀,這裏是禁止的,後來才想到是機關槍掃射的聲音,就開始擔心是不是有事情發生。」


聲音結束後,她走出陽台看,就聽到路人哭泣驚叫的聲音,路人從轉角奔跑過來,「有人在哭呀,有人很緊急攔了計程車就走了」。她立即上網,在《解放報》的Twitter得悉樓下發生槍擊案,她回家前經過的小柬埔寨餐廳也受到襲擊,她開始擔心。


大約兩、三分鐘左右,她和鄰居走出陽台,見到警察和消防人員扺達,開始驅趕民眾,拉起封鎖線,她拍下現場相片,上載網絡,特種部隊其後也到達,「看到擔架床進進出出,也不知道出來的是生的還是死的。」該處最終有19人死亡,9人受傷,她的家變了封鎖區,至昨日才解封。


事發的La Belle Equipe酒吧外昨日聚滿悼念者,兩旁商店均滿佈彈孔,其中左手邊的日本壽司店,一塊大玻璃近乎碎裂,一旁貼上該區的告示,向死傷者家屬提供心理輔導、資料查詢及支援。

稱受襲地區族群多元

已居巴黎5年的Zoe形容,小柬埔寨餐廳和音樂廳發生的襲擊最讓人無法承受,「那麼密閉的地方,根本沒有地方逃」。當時她很緊急打電話,希望確認朋友沒事。


對於自己居住的11區一年兩度受到恐怖分子攻擊,她感到很難過,「它其實是一個非常族群融合的地方,很多亞洲人、很多外國學生,很多當地年輕人,台灣所說的文青,都在這一區活動,對於外來文化更包容,用更自由的心態去接受,為甚麼每次受到這種仇恨攻擊的,都是這個地方」。


她認為低下階層沒有上流機會,不是傷害別人的理由;又指法國人並不刻意去排斥弱勢,國家非常包容,不會認為有人是比較低等的,相反台灣人會歧視外地勞工,讓她有深刻反省。


Zoe表明不會特別改變生活方式,「極端分子就是要看到你的恐懼,我們更不要因為懼怕你這種行為而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這樣子,他們才不會覺得他們贏了。殺幾條人命不是他們目標,他們的目的是要讓你害怕」。


■留法台灣女生Zoe目擊慘劇,猶有餘悸。伍嘉亮巴黎傳真

上一則: 法婦來港避難

下一則: 餐廳老闆逃過赤柬 逃不過IS



I

蘋果日報- 比國貧民區恐襲溫床

蘋果日報- 比國貧民區恐襲溫床

比國貧民區恐襲溫床

比利時的莫倫貝克(Molenbeek,圖)貧民區跟恐怖活動的關係可謂千絲萬縷,單計法國,今年已有另外兩宗襲擊跟這地區相關。


屢為恐怖分子提供武器

法國《查理周報》今年1月發生的槍擊案教人記憶猶新,事後黑人槍手庫利巴利(Amedy Coulibaly)闖入法國巴黎一間猶太人雜貨店脅持人質,企圖分散警力,為正跟警方對峙的兩名雜誌槍擊案槍手解圍,而庫利巴利所用的槍械,正是從莫倫貝克羅致。


到8月,兩名休假美軍及他們的友人在一列前往法國列車上,奮身制止了摩洛哥槍手卡扎尼(Ayoub el Khazzani)在車廂開殺界,卡扎尼所持的AK-47及300發子彈亦是來自莫倫貝克,他本人亦住過該貧民區。


其他襲擊與陰謀,還包括今年初比利時警方在東部韋爾維耶(Verviers)一個反恐行動中,擊殺兩名跟莫倫貝克有聯繫的男子。


而於2014年5月首都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館槍擊案,槍手奈穆什(Mehdi Nemmouche)亦曾是貧民區莫倫貝克的居民;久遠至2003年西班牙馬里德連環爆炸案,亦有一名兇徒來自莫倫貝克,可見該區與「恐怖活動」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路透社/英國《衞報》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