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蘋果日報- 向綜援說不 地攤婆婆寧執紙皮唔攞家用

蘋果日報- 向綜援說不 地攤婆婆寧執紙皮唔攞家用

向綜援說不 地攤婆婆寧執紙皮唔攞家用

全港窮人最多的社區深水埗,每晚九時鴨寮街買賣電子零件的鋪頭打烊,就是附近北河街一帶幾十個地攤開檔之時,一直至凌晨兩點。老檔主在地上鋪好帆布,就將一大堆二手雜貨倒出來賣:黑膠老翻、電線插頭、舊飯煲、舊電腦,全部無標價,檔主隨心開價:「廿蚊啦!」來幫襯的又唔怕面懵:「傻㗎?五蚊得啦!」討價還價是這裡的主旋律。這個黑漆漆的窮人市集,識途老馬都準備好手電筒來尋寶,一路揀一路照,照出一張張滄桑臉龐。

這晚不一樣。雨下一整天,大部分檔主都沒現身,只剩小販管理隊守在街角。突然一個瘦削矮小的身影,推着一車貨,來到一間金鋪的簷篷下停低,轉身就走。

婆婆走了十分鐘,她穿過兩條橫街、兩條行人隧道,來到一座大廈,推出另一架載滿雜貨的手推車。婆婆戴上棉質衞衣帽,冒雨走着,用多一倍時間將第二架車推到同一間金鋪門外,準備在這兒開檔。

記者問她:「落雨冇人行都開檔嗎?」她答:「賣得幾多得幾多啦,仲要執紙皮,我唔拎就俾人攞走。」婆婆指指遠方牌檔前的一大堆紙皮,她將紙皮分四次運到她檔口對面的欄杆,方便一邊擺檔一邊

上一則: 聯和墟婆婆賣缽仔糕60年 捱到彎腰照賣

下一則: 驚步小方後塵? 郭永淳狂OT娶Miki



I

蘋果日報- 聯和墟婆婆賣缽仔糕60年 捱到彎腰照賣

蘋果日報- 聯和墟婆婆賣缽仔糕60年 捱到彎腰照賣

聯和墟婆婆賣缽仔糕60年 捱到彎腰照賣

五十年代建成的聯和墟,因出現在楊千嬅主演的電影《每當變幻時》而為新一代熟悉,它是粉嶺繁華熱鬧的歷史見證,幢幢舊式唐樓、縱橫交錯的街巷間,盡是一間間街坊老鋪,有冰室、茶餐廳、麵館、糧油雜貨小店……在老粉嶺的腦海裡,這片熟悉的生活風景中,總有一個踽踽獨行的身影──那個頭髮斑白、背脊彎成九十度的老婆婆,緩緩地推着盛載百多個缽仔糕的手推車,六十多年來穿梭墟內大街小巷。

缽仔糕婆婆是聯和墟的代表人物,也大概是全香港最老的小販,早前有人將她的相片放上網,網民都關注婆婆的生活,為何她老來還要推着戰車操勞。

每朝早大約九時,住粉嶺圍的婆婆就會穿上波鞋,獨個兒推車仔,上面載着兩個大鐵桶、共約一百五十個她在家中用柴火炮製的缽仔糕,慢慢推着走路逾半小時,到聯和墟擺賣。

來到聯和墟,她選定一個人流旺、不當風、不被驅趕的位置,就從手推車卸下膠櫈,坐定定,再掏出一小塊膠,塞在手推車其中一個車轆下面,繼而扶正車上的兩個大鐵桶。

擺好個陣,婆婆就開始有一句沒一句地喊:「有缽仔糕呀。」不少街坊行過,都會主動跟她打聲招呼:「阿婆又出嚟開檔呀?好嘢喎。」婆婆報以得意的笑容,應道:「係呀,擺咗幾十年囉。」街坊口中的「缽仔糕婆婆」姓羅,確實姓名、年齡她不願透露,一時自稱九十四歲,一時又話九十二歲。

記者道明來意約羅婆婆做訪問,她初時一口答應,更霸氣地說:「全世界都報過啦。」指外國電視台都拍攝過她擺檔。不過,當記者帶同攝記到場,她說不到十句就不耐煩,又嫌記者阻住她開檔,倒是她的一群粉絲撐她,一人幾句、七嘴八舌地還原缽仔糕婆婆的故事。

【八婆姐】

羅婆婆生於東莞塘廈,原本在鄉下與丈夫耕田維生,五十年代初一起偷渡來港。當時的中國戰禍連年,羅婆婆說,正因為「搵唔到食」才會離鄉別井,昔日艱苦生活的細節不堪回首,她輕描淡寫地總結:「唔記得啦,講唔到咁詳細。」婆婆攤一攤手,卻道天涼好個秋。

他們來港初期得親戚接濟,住過木屋,其後搬入粉嶺圍定居。相距十幾分鐘路程的聯和市場,在一九五一年建成,是戰後香港首個有蓋墟市,二人到來,正好趕上聯和墟最興旺的時期。由於不能再耕田,他們走上街頭做小販,最早期賣缽仔糕也賣茶粿,後來年紀大做不來,便只做缽仔糕。

羅婆婆稱,舊時在家鄉「睇阿媽做過」缽仔糕這些小食,不用學都識。當年做小販不比耕田輕鬆,他們凌晨一時就得起床準備,缽仔糕的米漿是她的丈夫親手用石磨磨成,加入蔗糖及紅豆,再用柴火燒製。婆婆自己則親手將竹篾,削成一支支竹籤。

天一亮,羅婆婆和丈夫就出動,伯伯推車仔擺檔,婆婆則戴着帽,用擔挑挑着兩桶缽仔糕,在圍頭及附近的村落游走,後來一度在舊街市外擺賣。不少街坊都記得,羅婆婆當年是靚女一名,身材高䠷、腰板挺直,孩子們用圍頭話喚她「嫂仔」、「八婆姐」,她就答:「去邊度呀?食唔食缽仔糕?」那時一個缽仔糕才賣一毫子。

半世紀過去,缽仔糕由一毫加價至五毫,漸漸漲到三元,去年再加至五元。婆婆的直腰板,也被重重的擔挑拗成九十度。自從數年前丈夫過身,磨米、蒸糕的工作就由她的女兒代勞。

【街坊撐】

羅婆婆與丈夫以前由朝擺到晚,一日跑幾趟,捱到腰都彎了,終於捱到五名子女大學畢業。「辛苦咪辛苦囉,得鹹魚青菜,冇嘢食㗎。」婆婆堅持有氣有力應該自力更生,記者問她可有想過領取綜援,她激動地說:「攞綜援做咩?你真係吖?攞綜援喎!我哋捱到,自己做就好啫,攞綜援好咩?」

羅婆婆其實唔憂柴米,她兒孫滿堂、有子女供養,但之所以九十多歲仍堅持推車仔擺檔,因為小販這個職業,是她能力的證明、尊嚴的肯定。與此同時,婆婆那九十度身影,也鼓勵了聯和墟的基層街坊,為老區注入動力。

羅婆婆每天孤身開檔,街坊、食客都特別照顧她。有個肥嬸嬸偶爾經過缽仔糕檔,便停下來與婆婆打牙骹。當婆婆人有三急,嬸嬸又會幫她看檔。原來嬸嬸以前掃街,在聯和墟四圍走,不時幫襯羅婆婆,二人便成了朋友。又有個茹素的保安員叔叔,每日幫婆婆買一個缽仔糕做早餐。有時打風落雨,婆婆收檔,他會幫婆婆推車。

羅婆婆坦言,從來沒有計劃過退休生活,自覺老來「有嘢做先好」,不用對住家中四堵牆胡思亂想,「我當出嚟運動囉。」雖然她推車仔時步履蹣跚,但腦筋依然靈活,從來不會計錯數。有人來買七個缽仔糕,給她四十元,說不用找錢,她即時笑得燦爛:「唔使找呀?多謝喎,嘻嘻。」每月親手賺得的萬多元,是羅婆婆的寄託,也是五十年代至今,聯和墟給她的肯定。

撰文:關冠麒、吳婉英

攝錄:胡智堅、李育明

上一則: 文革批鬥半死 癌症老伯麵粉公仔過晚年

下一則: 向綜援說不 地攤婆婆寧執紙皮唔攞家用



I

蘋果日報- 文革批鬥半死 癌症老伯麵粉公仔過晚年

蘋果日報- 文革批鬥半死 癌症老伯麵粉公仔過晚年

文革批鬥半死 癌症老伯麵粉公仔過晚年

小販觸動香港人的本土情,皆因他們都是老香港,大半生在縱橫交錯的街道上為口奔馳,在社區留下默默耕耘的記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塊拼圖,毫不起眼但似曾相識。

老小販的足跡,匆匆忙忙的香港人曾經覺得無關痛癢,直至本土思潮變得活躍,街頭老人也成為了facebook紅人,網民希望傾聽他們好天曬、落雨淋的故事——那是長者跟你和我,在成長路上互動的一個個香港故事。

你大概記得:

銅鑼灣百德新街的麵粉公仔伯伯、粉嶺聯和墟的缽仔糕婆婆、深水埗北河街的二手地攤老人;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為何走到街頭。

小販這個職業,原來,在他們各人心裡,都有着一個與別不同的神聖位置,也是顛沛流離、歷盡風霜的上一代人寫照。

銅鑼灣H&M恒隆中心旗艦店因天價貴租聞名全球,這個每晚燈光璀璨的百德新街黃金地段,十五年來都有一位賣麵粉公仔的陳伯出沒,他的檔攤有齊天大聖、米奇老鼠、豬仔、老虎……近年還多了一塊牌寫着:「癌症末期 請多多幫忙」,有人對着它咔嚓咔嚓之後放上網,陳伯的遭遇引起議論,大家卻未必知道他的身世。

記者邀請陳伯受訪,他想了一段時間才答應,但因身體虛弱,訪問要分開多次進行,鏡頭隨即將他帶入時光隧道。

七十九歲的陳伯在福建出生,媽媽在他幾個月大時離世,爸爸在他幾歲時到香港避難,一去不返。陳伯小時與阿嫲在鄉下相依為命,他無兄弟姊妹、朋友又少,習慣一個人玩,「我鍾意玩公仔,阿嫲會落田拾起泥土加水,整成孫悟空、豬八戒、唐三藏送給我。」搓好的公仔風乾後會變灰白,阿嫲會拿用來整粿的食物色素上色,陳伯之後拎着公仔,在鄉村上演他的《西遊記》。

田野西遊,是陳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新世界】

陳伯讀完中學,曾經在家鄉的水利部門工作。結婚後,因為喜歡美術和手工藝,決定以此維生:繡枕頭、染布,更能把拍好的照片重新繪畫兼上色,養活一家七口。但在從前的中國,以手藝搵食是一種罪。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衞兵搜到他替人繪畫的單據,捉他去批鬥:「把我和黑五類關在同一個房間,學毛澤東思想。」一關就是四年:「那時我冇工作,屋企五個小朋友,餓死一仔一女。」一九七八年,陳伯決定帶同妻兒離開家鄉,託父親申請他來香港尋找自由天地。

「我七月十四日到香港,無人來接,我同個仔喺火車站一直坐到半夜三點鐘。」父親沒有跟他相認,他無錢,惟有偷偷住在鴨脷洲山邊空置工廠。幾門手藝無用武之地,加上廣東話講得唔好:「話不通,做嘢又唔懂,人家睇唔起,叫我大陸仔。」他惟有做洗廁所、保安、校工,後來獲分配黃竹坑邨公屋單位,生活才慢慢改善。

八十年代初,陳伯借了點錢,在華富邨開「新世界公司」賣文具,後來這間「陳家新世界」就好似「鄭家新世界」百足咁多爪:影印、釘裝、過膠、修理手錶、賣明星相,同時亦賣陳伯模仿嫲嫲送他的泥公仔,他用麵粉、水、糖搓出來的孫悟空,總有一支耀眼的金剛棒,不過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頭,這老土玩意無乜香港人欣賞。

陳伯的鋪頭每日約有二千元生意,生活安穩。到八十年代尾,他儲到幾十萬,為大仔在香港仔買屋成家。當時陳伯期望的,是賣文具過日辰,收鋪湊孫直到百年歸老。

但夢想不久幻滅,九一年,一名男子以陳伯賣的明星相質素差為由,向陳伯要脅賠償不果,竟趁他在外面收檔時,向鋪頭淋天拿水放火:「我衝入去攞番銀包,左腳燒傷。好彩老婆當時唔喺鋪頭,如果唔係一定燒死。」他的心血被一把火燒清光:「我部影印機,新買的,五萬幾蚊!」他冇買保險的習慣,多年辛勞化為灰燼。

禍不單行,陳伯留醫個多月後,大仔和新抱竟拒絕照顧,不容他在香港仔的單位養老;二女妒忌阿哥被父母偏愛,一早反面;三女生活同樣困難無能力供養父母。火災之後不久,妻子更因病離世,陳伯變成孤獨老人。

【孫悟空】

但始終要搵食,「我一日去四個地方做保安,但人事部無幫我登記,無糧出。」連番打擊令陳伯意志消沉,一度足不出戶,靠綜援度日。

最抑鬱的幾年,陳伯獨自在家中搓麵粉,然後他在一個個親手做的「孫悟空」身上,回憶那是昔日嫲嫲送給他的禮物,也是他人生苦路上的唯一甜蜜。他寄望「孫悟空」能讓他再次站起來,在香港最繁華熱鬧的地方,用自己最大的力量,重新起步。

「銅鑼灣人多熱鬧,睇人行來行去就開心,有生意又好,冇生意我都坐喺度……我鍾意出來睇世界。」

經歷過人生最痛,他希望晚年能用平靜的心,在街頭感受我城的繁華盛世。但五年前陳伯的人生又出現另一噩耗:膀胱癌,預計只有兩年壽命。他能活到今天是奇跡,但感嘆:「以前半個鐘做好一隻麵粉公仔,而家一個鐘,手工愈來愈差。」惟有賣公仔也兼賣啤牌、扭計骰等雜物。

陳伯和第二任妻子(六十多歲)現居筲箕灣百多呎公屋,兩人每月領取五千多元綜援,醫藥費獲政府全數資助。每當精神好又天氣好,陳伯會坐上輪椅,黃昏時和太太一同坐電車到銅鑼灣,再獨自擺檔至晚上十時,但他一晚頂多只賣到兩、三隻麵粉公仔(每隻五十元),賺得數百元。陳伯在銅鑼灣的一路堅持,其實並不只是為了錢。

麵粉公仔是陳伯七十餘載艱苦歲月中,僅有的一點甜,也是他對童年美好光景的一份思念。惟有在銅鑼灣匆匆忙忙的十字路口,拿着麵粉公仔的陳伯,才能真正領略人生——憶苦思甜。

撰文:關冠麒、吳婉英

攝錄:胡智堅、李育明

下一則: 聯和墟婆婆賣缽仔糕60年 捱到彎腰照賣



I

蘋果日報- 港地產商紛沽內地資產

蘋果日報- 港地產商紛沽內地資產

港地產商紛沽內地資產


■李嘉誠(中)去年遭內地官媒炮轟撤資,他回應指「不寒而慄」。 資料圖片

【擔心泡沫】

面對中國地產市場泡沫,香港地產商早已「聞到燶味」,近數年逐步出售部份中國資產。長和(001)、新世界(017)及華置(127)可謂當中代表者,雖然他們均極力否認撤資,但其動作很明顯是不看好中國地產市場,如長和系近年鮮有在中國奪得大型地皮,與「地王」更加是無緣。

長和新世界出售物業與此同時,長和系於2013年,分別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大樓及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合共套現逾110億元。集團沽售資產計劃亦未有完結,2014年再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及上海盛邦國際大廈。主席李嘉誠早前亦在業績會上稱,中國舖租升幅以倍數計,故全線關閉成都百佳店舖,間接反映他不看好目前市場環境。

李嘉誠連環出售中國資產,去年惹來中國官媒炮轟,他亦曾以千字鴻文回應,直指輿論令人「不寒而慄」。不過,去年12初傳出旗下亞騰資產管理(ARA),在上海購入東亞銀行金融大廈部份樓層及鉑金大廈,惟市場相信集團出售內地資產的大方向暫不會改變。

新世界於去年12月開始出售部份二、三線城市資產,包括貴陽、成都、武漢、惠陽及海口等項目,合共套現逾250億元。主席鄭家純曾否認撤資,只是集中資源發展一線城市。華置去年亦沽售成都、重慶、上海等項目,管理層直指此時出售是「難得良機」。

上一則: 專家薦龍頭股  首選中海外潤地

下一則: 一手鐵路盤 逾萬伙快推



I

蘋果日報- 部份一線城市出招降溫  三線城市續發熱  中央谷樓市醞釀資產大泡沫

蘋果日報- 部份一線城市出招降溫  三線城市續發熱  中央谷樓市醞釀資產大泡沫

部份一線城市出招降溫  三線城市續發熱  中央谷樓市醞釀資產大泡沫

【本報訊】中央持續放寬樓市,望拉動房地產投資穩經濟增長,惟三、四線城市救市未成,卻令一線城市的樓市狂飆,更要出手降溫。星展唯高達研究部主管吳淑燕認為,內地結構轉型完成前難靠新經濟支持,只能重回舊路,透過信貸寬鬆及行政手段刺激樓市,但持續寬鬆,已令市場憂慮創造出資產泡沫,政策更「大開倒車」。
記者:方楚茵


■中央持續放寬樓市,令一、二線城樓價不受控地狂飆,市場憂慮創造出資產泡沫。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不爭事實,要開發商重新投資,吳淑燕坦言最好方法是降低庫存,但現時只見到房地產銷售增長不錯,但總庫存量卻仍處高水平。由於過去三至四年開發商已大量買地,她指若將土儲計入庫存,土地加上完工未售已達3.88年,雖比以往4年水平下降,但與2011年3.07年仍差很遠,簡單而言即是「開發商無買地必要」。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首2個月開發商買地面積僅2,236萬平方米,雖較去年大幅收窄,但按年仍跌19.4%。

一線城市負擔比率達80%為令開發商大破慳囊,內地上月再次減息及降低首付助去庫存,然而政策效力卻誤中副車,令一線樓市炒上。吳淑燕指,「一線城市這樣漲是非常不健康」,因中國去年可賣掉11.5億平方米庫存,增長突然加快,只是變相把未來兩年需求往前推,若今年新增供應加快,都可能影響樓價。

中央之前屢出調控口術壓抑一線樓市,但全不收效,最終調控重臨滬、深等地,市場料下波將蔓延至北京。吳淑燕指全因「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是全國人的北京,上海也是全國人的上海」,外地人認為需在一線城市置業,令樓價繼續升,造成當地人買不起樓。長遠亦令房價回到上升軌道,令可負擔比率回到2012、13年則有機會形成泡沫。

但她認為,現時內地人仍主要以自有資金購房,按全國住房負擔比率處34%低位,暫未見泡沫,但一線城市住房負擔比率已達80%。

銀行不敢過份進取放貸中央以行政手段消除庫存,同時推動供給側改革,減少土地供應,卻與拉動房地產投資穩經濟的方向矛盾,吳淑燕認為,政策推行是「中國政府很大的困局,只能兩害取其輕」,在樓市大招出完,隨着城市表現分化加劇,中央改行因城施策。

瀋陽針對在校學生的「零首付」及廣州跨區買樓契稅等政策均極短壽,近期瀋陽又再推出「試行版」的獎金吸引在校學生買樓方案,予人政策混亂感覺。吳淑燕解釋,僅得庫存高地區可更大程度放寬,如瀋陽除了零首付外,其他寬鬆政策都批了,但新政策大方向是槓桿不能用太多,亦不能令樓價急升,因急升後可能有大跌風險。

對於內地叫停「首付貸」及流傳收緊按揭,吳淑燕認為首付貸沒市場想像中嚴重,據該行渠道調查,首付貸需求最高的一線城市使用比率,只佔全部購買的百分之二,未來中央再抓緊,料比率將持續下降。她指內地銀行也意識到樓市風險,不是對所有人都願意提供75%的按揭,部份只達60%至65%。

【專家意見】

樓價升幅將收窄中原地產大中華區總裁賴國強指,一線城市2月份樓價指數繼續上升,但因為中央頻頻出口術調控,預料以後樓價升幅將收窄。


■賴國強

政策料差異管理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指,1、2線城市房價漲得太快,深圳樓價已急升53%,超越中央底線,料未來政策將採差異化管理。


■楊宇霆

上一則: 維珍美國傳156億獲收購

下一則: 房企積極散貨  碧桂園銷售倍增



I

蘋果日報- 話死就死 - 林夕

蘋果日報- 話死就死 - 林夕

話死就死 - 林夕

曾有人說過,什麼叫文學?很多人在高談闊論,卻沒幾個人看過的,就是文學。此話刻薄尖銳,但劍尖也指向讀者的品味,同時也在諷刺讀書風氣。文學作品以外,沒人實際看過卻許多人在講的,鬼魂排行第一,亞視有可能排行第二。

我家裏連天線沒接駁上,不也在講亞視如何如何?憑什麼?跟我講大台節目壞話的人,起碼也曾親身經歷,而且都戴了頭盔,先報備是回家探親時不幸中伏,是無辜的見證者。亞視呢?來說是非者,大部分都很鬼祟,繞過本尊,通過其他媒體來看亞視,越聊越像聊齋。其實,會不會像某些文學巨著,很多人只是怕看不下去,看順了,越看越滋味,習慣收視嘛,正如邊看邊罵大台現象,說不定,確實存在死忠份子,而且確有俗人所不能理解的好處呢?

這懸案終於有了人證。昨日亞視頭七首日,我跟人爭拗:不可能,怎麼還會有忠實擁躉,還難過?對方說:有,我就認識一個,真人真事,那老人家守在亞視前面,過很久才發覺,今年煙花是重播四年前的,卻只一味埋怨,也沒打算棄亞投無,看實時直播。

我聽了,只識驚唔識笑,這不是一個老人與海的故事。別怪那老人,煙花年年如是放,中途能弄得清楚是四年前一幕,很厲害了。他為什麼犯賤不轉台,寧可看重播,重播經典劇集、重播他熟悉又親切的面孔與那種調調?這其實是一則恐怖寓言,既然今不如昔,倒不如留在美好回憶。命懸一線間,亞視只能重播重播再重播,沒奈何,連魚樂無窮,也比新資金大力打造的騎呢齷齪表演好看。

香港人原來都中了亞視的邪,寧願重播往昔輝煌經典,也不願面對現實的煙花滿天,魚兒游來游去有什麼好看?幹嘛犯賤?只為那個魚缸在鏡頭前沒那麼明顯,暢游起來自覺自由自在。

亞視的確夠邪,消失於大氣電波前,本來以為會有親屬在旁話掌故,談往事;死若不足惜,起碼要好好告別,維持最後僅有尊嚴。不,亞視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消失:羅霖講完要獨立,要經濟獨立──香港開埠以來第一間電視台就斷氣了。這不是拔喉,是割喉,死相如此恐怖,手法如此粗暴又熟悉。那兩個很敏感字一出街,不管前文後理,也不和你講理,一刀切割,只剩藍澄澄一片空白,就像你查找的網頁不存在、或是內容有違法規那種畫面。這也是一則香港預言嗎?

總之亞視很邪,話死就死,臨死還要嚇人,我看得寒心,寒毛直豎。

上一則: 月街小店 - 左丁山

下一則: 「渠頭」搶鏡 - 李碧華



I

蘋果日報- 思想教育不實惠 - 李純恩

蘋果日報- 思想教育不實惠 - 李純恩

思想教育不實惠 - 李純恩

在日本旅行的時候每當看見興高采烈的大陸同胞,就會想起大陸的抗日劇。

大陸的抗日劇鋪天蓋地,劇中的日本人都十惡不赦,看到他們殘害中國人觀眾義憤填膺,看到他們死──不管是打死插死斬死炸死吊死摔死勒死掐死燒死電死打死──都那麼大快人心。

如此的鋪天蓋地抗日劇,當然是龐大的宣傳教育,一個人,從小打開電視天天一瞧就是抗日劇,心裏一定會對日本鬼子深惡痛絕,時日一久,必會將日本人當作頭號壞蛋,生產這些壞蛋的日本,也必是一個罪惡世界。

但你在東京、大阪看到那麼多興高采烈的不同年齡段的中國遊客,會發現如此龐大的宣傳教育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天天看抗日劇的人,依然喜歡到日本旅行,喜歡日本產品和食物,瘋狂購買,回家分享,他們可能在看抗日劇的時候也很激動,但到了日本更激動。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思想教育不如東西好,人都實惠,只要有好東西,就會嚮往,有好地方,就想去。與之相比,思想教育不實惠,就沒人理了。

上一則: 一粒蛋 - 鄧達智

下一則: 同叔叔講哈囉 - 邁克



I

蘋果日報- 【旅遊籽】墓園雙城記上:巴黎瞬間探巨頭

蘋果日報- 【旅遊籽】墓園雙城記上:巴黎瞬間探巨頭

【旅遊籽】墓園雙城記上:巴黎瞬間探巨頭

【旅遊籽:文化地標】清明時節雨紛紛,勿擾無聲墓裏魂。墳場是死亡的象徵,同時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縮影,藉着過去反映未來的一面鏡。位於巴黎市東部的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ere du Pere-Lachaise)乃歐洲最大的公墓之一,在此長眠的藝術界名人多如繁星,蕭邦、王爾德、Jim Morrison,至少達數百位,我卻從沒把它看作墓園,而是露天藝術館。走進這片靜土,與百年孤魂擦肩而過,憶起一代又一代巨星墜落,低鬱的心情復被他們的音符、筆觸所安慰。

外國墳場引來如鯽遊人懷古兼打卡,回望香港,磷火飄蕩,陰森墓地人人避之則吉,惟有少數愛好者視之為尋寶勝地。曾有數年時間,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每逢周末便跟友人走入墳場,穿梭於萬千石碑,探索由藝術家及民國元老所題的墓誌銘,字裏行間蘊藏珍貴史料。

一次走遍雙城,錄下墓園遊記,追憶如煙往昔。

我懷疑,活地亞倫是在這個公墓創作電影《Midnight in Paris》的。微風吹拂,在此散步、沉思、放空,從墓碑的造型及文字盲猜,神交古人引發無限想像。墓碑設計風格迥異,逝者在肉體殞滅後寄望精神仍可伸延,有些人留下遺願或警世之言,也有孤單的無字碑。香港人更加無法理解,在巴黎大都會、距離地鐵站不遠的寶地,竟然會讓死人侵佔47公頃,而且巴黎凱旋門上馬賽曲浮雕的作者及紐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等大家,均在公墓留下手筆。巴黎的文明就在於,它不但讓活人可以詩意地生活,連逝者都有住得舒適的尊嚴與安全感。

枯葉被風吹得滿地走,烏鴉不時怪叫,但這裏總有一份淒然的美與寂靜,有人在石凳上沉思、寫作,有人則視為尋寶訪古的旅途。

拉雪茲神父公墓是個埋藏過去的寶藏,大得讓人迷失,手執地圖也不一定管用,因為浮誇的墓碑都屬於名門望族,名人鉅子不好找,但這也是情趣的一部份,你能與哪一位已故名人擦肩?像我一心想要找出「鋼琴詩人」蕭邦的墓,卻遍尋不果,反而在堆滿玫瑰的墓前,認出了法國著名女歌手Edith Piaf,腦海響起了《La Vie En Rose》,即是陳百強名曲《粉紅色的一生》的原曲。那邊,在法國著名作家Marcel Proust墓前高大蓊鬱的樹下,有人端坐執卷,但看不清楚是否《追憶似水年華》。


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更似是一個露天美術館或雕塑園,在這長眠的名人多如繁星,蕭邦及王爾德等大多來自藝術界。

鮮花帶路 偶遇鋼琴詩人當你在墓地裏徜徉,就像走在安靜的古城。看到姓氏不同、年齡相差廿載的二人合葬一墓,我會想他們是否伴侶關係?詩人Guillaume Apollinaire在墓台上鐫刻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我將含笑而死」。接着,法國第六任總統Felix Faure出現在我眼前,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轟烈的死法。據說1899年他在辦公室接受情婦口交時心臟病發猝死,故被好事者冠以「馬上風總統」之名,揶揄他做鬼也風流。

以平常心亂衝亂撞,終於碰見了低調的蕭邦墓,全靠各地粉絲奉獻的鮮花帶路。蕭邦是波蘭人,其時波蘭被列強瓜分,他只得避走巴黎,可惜天妒英才,39歲便英年早逝。他的才華在外地得到賞識,卻仍心繫祖國,摯友特意捎來波蘭故土灑於蕭邦公墓之上,又把其心臟帶回波蘭。一個墳塚就是一個故事,蕩着蕩着,我又無意中找到了法國大文豪劇作家Honore de Balzac的墓,他以畢生精力完成代表作《人間喜劇》(La Comedie Humaine)。同樣挾着一部不朽名作《卡門》、37歲離世的法國作曲家Georges Bizet卻沒那麼幸運,死前一直名不經傳,墓園讓我們穿梭歷史,卻啟發人面對將來。


一看逝日,得知這少女應是去年11月巴黎恐襲的犧牲者,新墳堆翻的黃土仍然鬆散,沉重都壓在所有法國人的心頭。


第六任法國總統Felix Faure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轟烈的死法。據說1899年他在辦公室接受情婦口交時心臟病發猝死,真是做鬼也風流。


蕭邦在巴黎度過了人生的下半場,他的墓其實頗為低調,全靠各地粉絲奉獻的鮮花才令它較顯注目。



王爾德的墓碑由英國著名雕刻家Jacob Epstein設計,是公墓最多人到訪的景點之一,造型獨特吸引全球女崇拜者留下唇印。2011年,政府決定清洗所有塗鴉並封上玻璃護欄,但仍有人偷偷留下吻痕。


拉雪茲神父公墓一度是殺戮的戰場,巴黎公社的成員最後全被法國政府軍屠戮於此牆之下。

玻璃護欄 難阻熱情吻痕來到此地,若然不看愛爾蘭詩人兼劇作家王爾德的墓必存遺憾,可是又在偌大的墓園迷路,地圖指示模糊,我和攝影師差不多要放棄時,最後試用Google Map竟找到指示,尋獲這個有趣的墓碑。沒有鮮花,碑上滿佈紅紅唇印,很有戲劇感。王爾德生前因為「出櫃」而入獄,獲釋後於巴黎完成《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他的墓碑是一個獅身人面像,據說是來自其詩中的意象。2011年,政府及王爾德家人決定清洗墓碑的塗鴉和唇印,再加玻璃護欄,免得口紅油脂磨蝕墓碑。王爾德在世時,是沒有朋友的孤獨精,想不到他死後,卻以文字俘虜萬千讀者。

很多人前來向尊敬的故人獻花,花海處處,目測最多人探望的是美國搖滾樂隊The Doors的 主音Jim Marrison,縱使他的墓被鐵馬圍着,也不減粉絲的愛慕之情,還在鐵枝綁上不同顏色的彩帶紀念偶像。每天又不知多少人來觸摸通靈達人Allan Kardec的獨特墓地,祈求靈性被充滿或夢想成真。走着走着,二百年的墓碑中夾雜新墳,其中有墜機意外的逝者合葬的墓園,另外也有在去底11月巴黎恐襲中不幸喪命的年輕少女,見者動容。

拉雪茲神父公墓也一度是個戰場,於1870發動革命的巴黎公社成員最後全被法國政府軍屠戮於此,147名社員在巴黎公社社員牆(Mur des Federes)被處決,曾任法國總統的「劊子手」Louis Adolphe Thiers就葬在附近不遠處,反映法國人對待歷史的一種態度。

巴黎的確是一場流動餐宴,除了鳩嗚、逛美術館、品酒吃喝、在街上看靚人來又往,在一個清朗的早上,與歷史名人神交、頓悟人生也不錯,它會讓你遲遲不願褪去上一世紀你所眷戀的魂魄,纏綿於記憶。


女歌手Edith Lefel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紅極一時,如今形單隻影與鮮花作伴。



Jim Morrison是美國樂隊The Doors的主音,死後長眠巴黎,追隨的粉絲天天絡繹不絕,有些還特意穿上搖滾戰衣來朝聖。


女歌手Edith Piaf是法國最著名也最受愛戴的樂者之一,也是陳百強名曲《粉紅色的一生》的原唱者。她離世後,法國給她舉行國葬。



現代巴黎地鐵之父Gilbert Morard,有不少粉絲前來憑弔,大家習慣把地鐵票根揳在墳頭的大理石上,感謝他對城市人省時便捷所作的貢獻。


Vivant Denon是法國藝術家、作家,也是由拿破崙委任的羅浮宮首任館長,羅浮宮有以他來命名的展館,難怪其青銅塑像也特別有藝術氣息。


Victor Noir是位法國記者,1870年僅21歲的他被拿破崙的姪子一槍斃命。現在仍有許多人到他墓前,只為摸摸他的大鵰,傳聞能改善性生活和找到丈夫。

記者: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林栢鈞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

上一則: 【奇聞】入住水旅館 與鯊魚同眠

下一則: 【旅遊籽】墓園雙城記下:薄扶林拜讀墓誌銘



I

蘋果日報- 【先達收風】Letv Max靚睇6.3吋2K芒 強打雙卡雙待全網通

蘋果日報- 【先達收風】Letv Max靚睇6.3吋2K芒 強打雙卡雙待全網通

【先達收風】Letv Max靚睇6.3吋2K芒 強打雙卡雙待全網通


Letv Max X900+ 64GB版價錢為$2,680,機身顏色有金、銀兩種選擇。

中港手機機王,最近又有新貴殺到!所講係近期不斷送服務、送電視的Letv Max X900+!

看手機規格,第一樣吸引眼球的是機身的6.3吋2K芒(2,560X1,440)!這樣的規格,相信好多人馬上會將佢同HUAWEI MediaPad X2(7吋1,200 x 1,920 )作比較;論精細度,Max X900+以2K的解析度稍勝一籌,不過更重要是擁有大芒之餘,機身芒的超貼邊框設計,令機身尺寸只有167.1 × 83.5 × 8.95mm,相對會更易放在衫袋中。

Letv Max X900+的硬件挸格都非常高,起用了Snapdragon 810八核心配4GB LPDDR4 RAM,至於網絡制式更是中港人士最愛的雙卡雙待全網通(支援中國移動、聯通及電訊的4G/3G/2G網絡);由於機身比一般手機為大,所以電池都是加大號的,足有3,400mAh!

不過稍稍覺煩嫌的,是叉電位放棄了大家最喜愛的microUSB,起用了新世代的USB Type-C!點解係缺點?翻查官方網頁及手機背後規格,暫時並未表示能支援QC 2.0快速叉電!須知USB Type-C更是可支援新一代的QC 3.0,不過處理器可能要需要配搭上更高階的Snapdragon 820處理器,所以稍稍令人有感為用而用USB Type-C,反不如來個microUSB更實用。

相機鏡頭可說是此機的Bonus部份,2,100萬像素光學防手震相機鏡頭,再另加400萬前置視像鏡頭;主鏡頭比較令人眼前一亮,起用了2,100萬像素SONY Sensor IMX230,相片最高解像度達5,312 X 3,984@24fps,拍片更能做到4K@30fps、1080P@60fps及720p@120fps。

暫時先達所見,以64GB版本居多($2,680),因為相對性價比較高;原本此機還有一個更大容量的128GB版本($3,998),不過由於價錢有點高得過份,如果冇特別需要,相信亦不會太多人考慮。

查詢:流動帝國(旺角先達廣場地下G67號舖)

記者、攝影:朱崇德

上一則: 【App士多】BBTAN同門師弟 CCTAN即時射擊更刺激

下一則: 【GG評測】藍牙掛頸耳機 輕到冇感覺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