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星期五

[分享] 为什么大型电商都会选择图书行业?

为什么大型电商都会选择图书行业?

作者:史飞

楼上各位说得都很好,我补充个个人看法:

重要的不是卖书能带来多大利润,而是增加这个品类后能够提高用户对网站的重复访问率。

也就是说你三年买一部电脑、一年买一部手机、三个月买一双鞋……这样的消费频率太低,好不容易买来的用户,由于没有养成在你这买东西的习惯很容易就流失掉了。办法就是增加品类,反正人每天都要消费,每个商品的购买频次低没关系,多加几类,让用户能够多回头、提高自有转化率,这才是目的。

在这个基础上,图书是很好的切入点:容易控制,图书不像时装,啥书好卖啥书不好卖能够预测,库存风险小;消费者文化水平和收入程度都较高、买书也比较频繁;而且,图书的价格相对其它商品来说是很低的,打折空间更小,那么也就是说打价格战吸引用户不会花多少钱,同时也不会造成消费者的消费负担导致印象其它商品的购买。


源地址: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99783/answer/14355664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hone

[分享]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究竟是怎么回事?南海主权之争的历史由来和真实现状是怎样的?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究竟是怎么回事?南海主权之争的历史由来和真实现状是怎样的?

作者:覃里雯

自从2003年和2004年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做了冲突报道之后,我对所谓领土的"历史主张"的看法彻底被颠覆了。"历史主张"的不靠谱之处在于:任何边境地带在历史上都可能多次易主,主张权利以哪个时间的历史为依据,基本是无解的。历史主张只有在没有其他国家争夺的前提下,才能算是个真正的砝码,否则,它就要排在其他砝码的后面,排在第一的就是实际控制。

中国和菲律宾的南海之争的历史来由,抱朴仙人的文章已经很清晰、公道地讲明白了,我简直想不出还有什么好补充的,建议大家都先看看。我就提一下他文章未涉及的现实政策部分吧。

为什么其他国家说中国不守规矩?

今天,在国际关系中跟在国内一样,光靠蛮力确实不行了,还得要技巧,但我国在国际上处理问题时,技巧还欠娴熟,看得还不够远,所以往往得追着别国跑。既然历史主张只能是个较轻的砝码,那么国际法就得作为。抱朴仙人文中提到的海洋法公约,1982年通过的,我国1996年批准,菲律宾在1984年就批准了,比我们早12年。菲律宾在海洋争端上一贯主张通过国际法庭裁决,这是因为它国家较小,在跟大国博弈时需要借助国际力量来平衡。而我国的条件好多了,但问题是,我们批准了公约,却又迟迟不根据公约来解释九段线主张到底怎么回事(具体见抱朴仙人的文章),甚至老有学者公开说不一定要根据公约来解决海上划界问题,这就留下了口实,让人觉得中国说话不算话。

相比之下,美国就很精明,它为了维护自己的海洋霸权,一直没有批准海洋法公约,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尽量按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来操作,这样就为自己想要不遵守公约时避免了口实,但又不至于惹得大多数国家惶惶然。

中菲对峙的中国因素是什么?

跟会读英文的朋友推荐一下国际危机组织的南海问题报告第一部分,就是关于中国的:crisisgroup.org/en/region...

这个报告就是分析中国的南海政策为什么大家看不明白。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我国的政府权力架构和执法力量的分散,导致了很多政策上的模糊。这里不一一详述了。

国内南海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其一是海上的五个执法力量,被称为"五龙闹海",包括边防海警(公安部)、海事的海巡船(交通部)、海关缉私力量(海关总署)、海监(国土资源部)和渔政(农业部)。几个力量谁也不听谁的,"海上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也没有一个协调各力量的更高机构。这五个力量里,海监和渔政力量最强,可以全天候在南海巡逻。目前中菲黄岩岛对峙,就是海监和渔政在撑着。

其二是地方政府,尤其是海南政府一直在南海努力发展经济活动,比如开发西沙旅游,试图建立三沙市管理南海各岛和水域。但是几次尝试(比如2007年和2010年国务院两次批准海南省开发西沙南沙群岛旅游),一旦引起越南的严厉抗议,就都偃旗息鼓了。唯一持续的就是鼓励渔民远航的措施,通过不核准小渔船、鼓励造大船、成立远洋渔船补给队的方法,让渔民能够轻易到南沙争议地区捕鱼,以便参与营造"实际控制"争议地区的事实。黄岩岛对峙就是由这些日渐壮大的捕鱼船队引起的,以后这样的冲突会越来越多。

中菲对峙的菲律宾因素是什么?

菲律宾对南海的需求,以经济需求最为迫切:石油、渔业、矿藏等。毕竟和中国不一样,它的工业不太发达,对售卖自然资源这块依赖较深。

菲律宾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它本国的海军力量和执法力量非常弱,它也很清楚美国不愿为它卷入对华战争——美国官员公开和私下都很清楚地表明了这点。目前菲律宾的策略是尽可能地让美国保证其作为盟友的安全承诺,比如让美国为它在2012年把军事援助增加3倍,又进一步让美国卷得更深。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往菲律宾在海上纠纷中容易对中国妥协,一般会在外交沟通后尽快放走中国渔民,但这次在黄岩岛抓到中国渔民时,没有像以前一样,而是扣了好几天。这是因为美菲军演在即,美国的海军就在背后看着,菲律宾的举动间接让美国卷入了这个事件。闹得越是全球皆知,美国越下不来台,越要积极地履行保护菲律宾的角色。


源地址: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08682/answer/14362928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hone

[分享] 一位重度Android用户是如何叛逃到iPhone上的

一位重度Android用户是如何叛逃到iPhone上的

感谢匿名人士的投递

第一次见到iPhone,是2008年的事,当时觉得这手机还成,首先拍照速度就很快,但那时的iPhone功能远没有像今日这般强大,我们也就不怎么关注和向往。再就后来,2010年3月,我的一个好友花了6000多买了一台iPhone 3Gs,并且通过惊人的毅力使用至今(我已经超过10次让他换手机了)。现在这款手机大概卖2500的样子,两年贬值3500。不过iPhone 4不错,我认为这才能真正代表苹果的水平,才能算作是一部"iPhone"。

两个月前,我帮一个女生的iPhone越狱,越狱之后帮她装了N个高质量的游戏,和一堆应用软件。但是,她的iPhone在半个月前就被人偷了, 我忘了 最重要的,就是安装防盗软件。苹果手机的防盗功能非常的先进,可以进行实时精确定位。最后她的iPhone被偷我还是很郁闷的,本应该可以找回来的。

同样是在两个月前,我写了一篇名字叫《iOS其实是最不人性化的操作系统》的文章,列举了我在使用别人iPhone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不爽,最终一票否决 的断定"iOS是最不人性化的操作系统"。写完了这文章,一直未敢发表,原因之一就是,那不是我的iPhone,我只是"使用过"。第二个就是,喷苹果会 招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我周围果粉还是很多的,TA们爱苹果,而我爱TA们,我不愿因为这点小事而与TA们发生争执或分歧。第三个就是,我发现这文章 不成熟,未来肯定会让我觉得很幼稚。

当我自己拥有了一台iOS设备之后,我开始改变我对iPhone的看法。

或许应该这么说,真正让iPhone发挥最大价值的,不是苹果,而是众多iOS开发者,众多高质量的应用程序和游戏,他们让我体验到了在Android上体验不到的东西。譬如说同一游戏流畅度,譬如说同一游戏的鲜丽程度,譬如说同一程序的优化、细节。

软件高质量,是iOS最大的亮点之一。苹果为这些高质量的软件提供了平台,亦可称之为伟大。而在之前,我一直认为,苹果有的,Android照样有,我为何要花那么多钱买苹果的iOS设备?那时候的我,是绝对不晓得"高质量"这三个词的份量的。

电池续航亦是亮点之一。我说个简单点的吧,我一般晚上24点睡觉,在此之前,手机一般都充满电了。一台Android设备,一台iOS设 备。当天晚上,我玩了两个小时手机,iOS,Android,间断的玩,iOS剩余电量81%,Android剩余电量94%。放在那儿不动,但我早上7 点起床的时候,iOS剩余电量77%,而Android剩余的电量就只剩下37%不到了。当然,我的Android设备是三星的i9003,程序大概装了 300多个左右。Android的可后台程序做得非常好,这点做得就高于iOS,但是通过这些没用的后台程序,不断减少我的手机续航能力,到底是值还是不 值?反正从那次开始,我就对iOS好感大增,这玩意只要不玩,待机能力很强悍。

越狱之后,iOS的可玩性一点也不逊于Android是它的第三个亮点。当然, 我发现不越狱也无所谓,我现在已经适应了不越狱的生活了。有些软件实在是收费,也不算太贵,6元,12元。当然,我买的软件都是良心软件,做得好的软件,即使要花钱买,也是值得的,我们应该支持开发程序的程序员。

而Android,当初对它的新鲜感现在已经快没有了。只是,庞大的软件商店,软件数量不断攀升,而好质量的软件和游戏却没有多少个,这让我非常的着急。也 对,Android的碎片化已经让开发者心力憔悴了,开发者宁愿选择开发iOS平台,也不愿意开发Android平台,对于开发者来说,后者付出的成本要 高出很多,而回报却相对于前者来说很少。生态链起初就没有建立好,国内市场就别说了,某信已经开始屏蔽Google了。

老罗国产神机

最近老罗说要做手机了,开始我觉得有点天方夜谭,后来看了老罗对各大旗舰机的评价,觉得还是很中肯的,切中要害,当然,他还有很多那些手机的缺点没有说 完,至少我认为是。魅族的J.Wong在魅族论坛发帖说"老罗别再评论魅族MX了",让我觉得J.Wong心理有点变态,不仅小家子气,混过魅族论坛的都 知道,J.Wong的大嘴永远靠不住。

老罗说,国产就魅族和小米的手机不错,其他的都非常垃圾。从我身边的人用的Android手机情况来看,确实如此,联想、中兴、华为等等,他们的定制ROM真是让人看了非常不爽啊。从来不会用的软件,他会帮你安装一堆。不过,如果要谈小米和魅族的话,我也有话要吐槽。

小米手机。屏幕是最大的硬伤,毕竟1999的价格自然买不到什么好的屏幕的手机。我是在今年清明节的时候看到小米手机的,说实话,它的屏幕真的让我感到很 无语,这样的屏幕看久了眼睛会很不舒服,毕竟是廉价屏幕。而小米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MIUI,里面的软件都很人性化,设置功能也很适合我们。但更换主题显 得华而不实,再花炫的主题也没有默认主题好看。

魅族MX。作为M9的升级产品,去年7月魅族MX还未上市的时候,我就对魅族MX充满了期待,不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除了屏幕是硬伤之外,分辨率也是 硬伤,太非主流了,有些软件如果不针对M9、MX优化,显示的图案是模糊的。再就是可以拆壳却不能换电池,扬声器的位置等等。

老罗做手机,自然是会选择定制Android这条路,而我,却对Android已经心灰意冷了。无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开发者的角度来说。现在基本可以确 定的是,老罗做的手机是3.5寸,用的手机屏幕肯定比小米好,或许会是苹果用的ISP屏。Android深度定制。有可能不能拆换电池,并且外框采用金属 而不是塑料材质。

在cnBeta看了一篇关于说Android 移植到C#的文章,Xamarin宣布它利用机器翻译将Android中的JAVA部分移植到了C#,创造出XobotOS。 开发者声称,运行在Mono上的Android的性能远胜于运行在Dalvik上的Android。

如果有一天Google采用,那将会是跨时代的。Android的碎片化,使得开发者不易开发软件,Android的内核决定了再高的配置也很难 体验到苹果手机的流畅度。再加上质量没有iOS高,也就让一些人叛逃Android,逃到iOS。所以说,Androi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Google 也应该来一次大一统,和彻底换语言内核,再分裂下去如何是好。


源地址: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85776.htm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分享] 三星GalaxySIII能超越苹果手机吗?

三星GalaxySIII能超越苹果手机吗?

作者:丁道师

速途论道第80期 速途网专栏作家张无计发起话题: 三星今天举行下一代Galaxy手机发布会。发布会发布包括Galaxy S III/i9300在内的多款最新手机。而这款备受瞩目的手机外界给予的评价为"真正意义上超越苹果"的机皇。此前各大手机厂商声称超越苹果的机型最后都成为了笑话,那么大家认为这款手机能超过苹果吗?

就此多名评论分析人士和速途网专栏作家通过腾讯微博参与了今天的话题讨论,发表了精彩的观点和评论。

三星GalaxySIII能超越苹果iphone4吗?

陶小开(中南大学社团管理中心副主任):还记得当时在第七届站长年会的讲台上雷军讲过这样一句话:苹果很多年才出一部,而这些生产商是一年出很多部;单是从这句话就能听出其中的含义,而苹果的设计都是符合人的使用惯性的,为什么他的屏一直是3.5,而不是想三星一样做这么大?我曾经研究过苹果,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黄金分割点",世界上不管什么东西,达到了"黄金分割点"就是最合理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样还是一个质的保证,而区别就是一个做品牌,一个做用户。

张雨芹(专栏作家):两款手机,不一样的概念,只有用了才知道他们的区别,至于是否超越,我想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观念,每一个事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有人喜欢三星,有人喜欢苹果。

王敏(电商运营专家):个人认为三星这款手机在短时间内能够超越苹果的市场份额以及销售量,然后要持续战胜苹果的话,三星需要保持这种创新力。

胡小易(站长):和lumia800能否帮助诺基亚复兴一样,一款机型的好坏决定不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即使大卖,即使大衰,都一样的活着。.

朱卫坤(实名推联合创始人):两家都是比较不错的,都拥有不同的用户群体,而在品牌上,大多如我一样的老百姓都是这样定义的,就是苹果买不起的时候,就用三星来顶替,在质量上,或者派头上,都是比较可以拿出手的,对于三星而言,在中国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苹果一直是高端机,用户不少,但是量控制了,而三星貌似比较多的。

宋安民(网络推广人士):个人以为,超越苹果也好,新闻发布也罢,都是其营销手段的一个噱头。苹果之所以能够成为"街机"在于它本身的理念符合了国人的习惯。任何厂商要超越,只有从根本理念上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才有可能,就目前的三星来说,似乎还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张斌(中南大学校报记者):真正意义上超越苹果?我只能觉得是在配置上,或许销量上会超过苹果。就外观上说,苹果都是难以被超越的,就单单连苹果的一个logo,就用了13个黄金分割。苹果手机是划时代的一款产品,即使大家对它褒贬不一,但仍不可否认它在世界的巨大影响力以及给世界带来的改变。苹果这个品牌,短时间是难以被超越的。

张无计(草根博主):苹果的成功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营销手段。确切的说是在于面子、在于虚荣、在于卖血卖肾、在于没钱人的趋之若鹜和有钱人的退避三舍。苹果不是手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智商强失败。而三星,仅仅是手机罢了。

王利阳(网络观察家):三星发展的战略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当苹果一家独大的时候,三星追赶上了苹果的步伐,而HTC却被远远的甩在后边,这就是领导层的差距。如果说某一款手机能取得iphone的效果,不现实,这款手机多是为三星的形象上加分,iphone5也快出来了,等待新的惊艳吧。

陆海天(资深律师):每次都叫嚣着超越行业巨头的往往是狂热的偏执狂,指望偏执狂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恐怕是一个小小的笑话。先淡定些,好好研究需求和市场才是王道。那些人用三星,那些人愿意放弃苹果用三星,理由是什么?请三星给用户一个基础答案,剩下的应该让用户自己去发现,你空喊口号,有毛用?

周晓锋(创业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炒作跟风之举屡见屡败又却层出不穷。"快即是慢、慢即是快" 才是符合当前发展节拍的准则之一。

宗宁(润邦投资战略总监):苹果的NB之处在于软硬结合,绝不是靠工业设计或者硬件配置,硬件可以超过苹果的手机很多,但超过苹果的手机目前还是没有的,安卓系统就是他们先天的名门,还是关起门来和自己的安卓阵营去比较的好。

万成文(金山办公软件金融行业总监):见多人声称能超越苹果的手机,有哪个真正超了?说这些话的厂商还是不真正了解苹果成功在哪里?苹果不只是靠某一点来取得成功的。

郝天喜(自由撰稿人):三星这款手机的发布我们获得的最大信息是,手机硬件技术的比拼已经到了另一个关卡了,纯粹的硬件升级已经比不上对用户体验技术的拔升了。三星此次只是跃出了一小步,苹果在用户体验方面一直是品牌型的企业,三星短时间内很难超越,不过三星此次的剑锋所指会对HTC、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企业会有引领作用。

刘宇凡(SEO工程师):三星个人觉得没什么突出的优势,更谈不上有创新点,目前在市面上还真没有能超过苹果的,不过通过这次的超越事件,我想带来的关注度应该不小,反正我只当再一次看笑话吧。

挨踢客(资深爆料人士):什么手机都号称超越苹果,但不管配置如何如何,我都觉得无法超越。毕竟,苹果建立了自上而下、由软到硬的产业体系,三星一下子是不可能超越的。别痴人说梦话了!

丁道师(速途网评论中心主编):三星的这款手机备受瞩目硬件配置强劲,但是根据媒体的评测来看,大部分不看好其超过苹果,而且苹果的产品也不是靠硬件来取胜的,靠对人性的理解。

谭涛(资深评论人士):这是个伪命题,什么叫做超过苹果?9100在硬件配置上就已经超过苹果了,如果说的是品牌影响力,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其他因素,三星靠一款手机怎么超过只有一款手机的苹果?

黄健(速途网专栏作家):苹果的用户体验是无可替代的,及时你其他方面做的再好,你也不是苹果,你也替代不了苹果曾经带来的那种感觉!而且苹果也是在不断进步着,每一步的创新都具有着无可挑剔的美。无法超越,无可挑剔,无可替代,也许这就是苹果!

杨长升(IT评论人士):苹果的用户体验是十分棒的,它的简约化、平民化受到大家的喜爱,融于生活。但是硬件配置超越于苹果的应该大有人在,要在体验、灵魂上超越苹果的暂时还未诞生。

莫湘兆(草根作家):不了解什么叫真正意义上超越,1、每逢新产品出来必定话题热议,或许又是对外的一种熬头。2、产品超越产品的定义是什么,单一片面说辞并不能够证明这个事实。3、不论是哪个公司哪个产品都只能媲美,或者只能说用户更喜爱这个。

李伟锋(电商运营专家):我不懂手机市场,我只能说,成本大概是持平的,市场大概是持平的。苹果改变了手机市场,三星急速了手机市场,为了控制制高点的战略,各厂商都采用了不计成本的战术,不知鹿死谁手。

本期论道地址:http://t.qq.com/p/t/99746015196377


源地址:
http://www.sootoo.com/content/277379.shtml
(来自鲜果联播)


发自我的 iPad

胡耀邦受到薄一波处心积虑的陷害

胡耀邦受到薄一波处心积虑的陷害

Posted on  

[导语]本文的作者是严家祺。严家祺是民运人士,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6至1987年,严曾在赵紫阳领导下的"政治改革办公室"工作;六四事件后流亡美国。

世界上的事,前因后果总有联系。今年4月6日方励之去世,仅仅几天后,4月10日,从北京传来了薄熙来被停止政治局委员和"双规"的消息。这使我联想起薄熙来的父亲薄一波,联想起薄一波在"胡耀邦下台"中的作用,而胡耀邦的下台,既与方励之有关,也是日后导致方励之流亡美国的起因之一。

胡耀邦在1987年1月16日辞去总书记职务,除邓小平外,与两个人关系最大,一是方励之,二是薄一波。

1986年学潮的严重性被夸大

在1986年中国的学潮中,发生在合肥、上海、昆明、广州等地,规模最大的是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学生的游行。是年11月底,安徽中国科技大学选区开始选举并公布了候选人名单。学生认为,未经选民提名程式违背选举法,亦违背民主原则,于是张贴大字报《致科大选民的一封信》,呼吁选民起来争取真正的民主选举。大字报得到广泛支持,他们组织讨论如何实践民主选举,并推荐候选人参与竞选。在学生的压力下,校选举委员会于12月初主持召开了选举大会,副校长方励之、温元凯教授应邀演讲,强调民主不是从上到下赐予的,而是靠大家争取得到的。翌日,他们联合安徽大学与合肥大学,喊着"我们要真正的民主"、"改革选举制度"等口号,举行了颇具声势的游行。

"一二.九"纪念日,科技大学五千多人上街,围观者有两万人。高喊:"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宪法万岁!"为民主选举呐喊呼吁。方励之说"民主不是赐予的"这句话,被邓小平视方励之是学潮的煽动者。

方励之说的一些话,在学潮前已不时传到邓小平耳中。他的话,简单、明白、尖锐,八十多岁的邓小平就记住了。当时《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增刊》 经常把中国各地"严重情况"收集汇总,在政治局中传阅。1986年,我在鲍彤领导的"政改办"时,可以看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增刊》 。方励之的"尖锐言论"还有"中国要全盘西化" 、"要引进总理"。方励之还因为他与刘宾雁、许良英联名发起"反右问题座谈会"而被邓小平"记住"。因为邓小平早就说过要开除王若望党籍,但他记不住"许良英"的名字,所以,在胡耀邦下台后,邓小平就点了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三人的名,要开除他们的党籍。

邓小平把学潮看得如此严重,也许与他文革中的经历有关。他一听到有人批评他就不得了。他完全区分不了的是,学潮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反映的是社会情绪,而文革"造反"是"从上而下"的发动,表达毛泽东的意志。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当权者只要表现出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一般学潮就可以平息,而邓小平不从根本上"非毛化",却对"文革造反派"怀着深仇大恨,对学潮、对任何游行示威,都简单看作"文革"中要"革 "他"命"的"造反"。加上中国报刊没有新闻自由,《动态清样增刊》 和各种《内参》 ,把全国所有严重的反对意见集中在一起,就把本来不大严重的问题"放大"了许许多多倍。

导致胡耀邦下台的原因有多个,这里不作分析,但有两个是直接起因,一是他在会见陆铿时,陆铿谈到"胡耀邦为什么不当军委主席"问题,而胡耀邦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这一事件,本来没有什么严重性,但与这一事件相连的"邓小平退休"事件被薄一波大大夸大。二是方励之当副校长的科技大学五千人上街游行,应当说也不严重,1986年学潮的严重性也被薄一波和另外几个"元老"大大夸大了。

抓住"邓小平退休"事件不放

1985年5月10日,胡耀邦在中南海会见了陆铿。陆铿的身份是香港《百姓》半月刊社长、纽约《华语快报》发行人。陆铿对胡耀邦说,"你为什么不趁邓大人健康的时候,就把军委的工作接过来,由你作军委主席,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到他去见马克思的那一天,你阁下才来做呢?" 又老实又善良的胡耀邦竟回答说:"我们倒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胡耀邦说是因为"照顾到军内论资排辈的习惯,就让他(指邓小平)兼任了"。

就是这两句话,引起邓小平不高兴,而薄一波也牢记心中,等待时机,扳倒胡耀邦。

第二年,邓小平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成立了一个"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由赵紫阳总理牵头,中央顾问委员会、书记处、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各有一人参加,五人组成。薄一波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了五人小组。另外三人是胡启立、田纪云、彭冲。五人小组下设"办公室",经邓小平等同意,鲍彤、周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贺光辉和我作为办公室负责人,但实际上是由鲍彤负责。

科大学生上街前一个月,11月8日下午,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二会议室,政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开会。会前几分钟,赵紫阳还没有到,已经到的人坐在会议桌前聊天。会议桌是长方形的,一边是彭冲、胡启立、田纪云、薄一波,另一边是鲍彤、周杰、贺光辉、陈一谘、吴国光和我等一些人。这一天,我座位离薄一波很近,斜对着他。彭冲兴致勃勃地谈起《深圳青年报》 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赞成小平同志退休》 ,说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有人怎么怎么说。我们大家听着默不作声,突然,薄一波发起飙来,绷着脸、大声地、气冲冲地说,怎么能发表这样的文章?这不允许,要追查!登时谈笑风生的气氛就一扫而光,彭冲也收住了笑容。

赵紫阳每次都是正时到会场,他坐下来就说,到时间了,我们开会吧。薄一波接着赵紫阳的话说:"让彭冲先说一说,深圳要邓小平退休。"这时,彭冲一反刚才的态度,严肃地重述了一遍《深圳青年报》 的事情。

这一天讨论了"干部年轻化"问题薄一波发言时,他突然转脸对胡启立、田纪云说:"现在青年人难以上来。我们活着,你们难以上来。启立、纪云你们也五十六七岁了吧?我们不死,你们也上不来。"

薄一波说的"我们不死,你们也上不来",十分刺耳,我就记住了。后来查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 一书,也有这句话。

这时,坐在薄一波左手一边的胡启立赶紧站了起来说:"我们希望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健康长寿。"我当时奇怪,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开会,是不好站起来说话的,我也奇怪,胡启立口头说话怎么用"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样的"书面语言"呢。这些会议所有讲话都有录音,后来我看到吴国光的书上胡启立的话改成了"希望老同志健康长寿"。薄一波接着说:"为什么不可以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人中选拔?五十几岁的,再过几年就六十岁了。"薄一波又转向右手的彭冲说,"你们委员长里面,九十几的也不算什么东西。""年轻化是一个大问题,要一下子也不那么容易。还要照顾到老同志。"

在谈到《 深圳青年报》 要邓小平退休事件时,薄一波说:"《 深圳青年报》 如果是非党的,议论我党谁该上谁该下,不大好。党内的,这样来讲也不行。西单墙也不能这样的。我看这些人胆子不小。这是不是合乎大家的要求?党还没有开代表大会,怎么知道。国外还没有要求小平同志下去,只讲小平百年后的连续性。民主也是有界限的,那么自由地提出问题是不行的。要服从共产党的领导。"薄一波要求赵紫阳严肃处理《 深圳青年报》 后,又"建议常委过问一下《 深圳青年报》 的事情"(以上薄一波的话引自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 ,太平洋世纪研究所1997年出版 ) 。

在"党的生活会"对胡耀邦的陷害

胡耀邦下台虽然最后是邓小平的决定,但下台前与薄一波、邓力群等人有意夸大胡耀邦的问题、挑拨离问是分不开的。

1986年12月24日,中央三直机关党委联合召开会议,通报所谓"学生闹事"情况。何东昌、胡启立、李鹏在会上讲了话:六天后。邓小平在家会见了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李鹏和何东昌等人,批评胡耀邦"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

在邓小平家中会议后10天,1987年1月10日至15日,召开了一次"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会议是为了"解决胡耀邦问题"。会议由薄一波主持。这次"党的生活会"对胡耀邦进行了"面对面"的激烈批评,薄一波对胡耀邦竭尽夸大、攻击、诬陷之能事。邓力群逮到机会,凶神恶煞地批了好几个小时,端着一种不把胡耀邦批倒批臭誓不甘休的架势。在"生活会"上,万里也不得不表态,与胡耀邦感情甚笃的王鹤寿将他们之间的私房话亦亮了出来。只有习仲勋仗义执言,对突然袭击式的会议大为光火。整个生活会上,以元老级人物为主的枪手,从政治、经济、外交、党务等四面八方向胡耀邦毫不留情地扫射。陆铿采访时胡耀邦谈及胡乔木、邓力群的话也成罪证。看重情义的胡耀邦面对着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阴冷面孔和周遭密集炮火,身心俱已千疮百孔、被逼近崩溃的边缘。生活会结束前,他表态说自己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正式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辞去总书记职务。作为会议总结,罗列了胡耀邦六条罪状,说他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态度不坚决,甚而采取反对立场;在经济上提倡高消费,有冒进之嫌;不重视统一思想,提出整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违反外交纪律,接待外宾时说了不该说的话;到处讲话,经常违背中央决定精神。对党赤胆忠心的胡耀邦"原以为辞职书送上去后,事情就结束了","没想到要这样批倒批臭",其中还有许多不实之词。无妄之灾令胡耀邦悲痛欲绝。胡耀邦在会场外过道嚎啕大哭。当他悔悟"早知如此,就不写辞呈"时,已然太晚。(参见高皋:《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三头马车时代》 ,2009年美国明镜出版社出版)。

"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的场景,不知道有没有录像,但中共中央1987年第三号文件中提到,在1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薄一波向政治局汇报了那次"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的情况。第三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就是薄一波的"汇报",可见,薄一波在导致胡耀邦下台中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薄一波把"生活会"对胡耀邦的"批评"归结的六点,在今天看来,没有一点足以使胡耀邦下台。

薄一波陷害胡耀邦是处心积虑的,上面一些情况十分有限,这需要当事人认真回忆,把当时的实际情况一一揭发出来。虽然人的品格不能遗传,但薄家能出薄熙来,不能不说薄熙来受薄一波的薰陶没有关系。薄一波在文革中受难,是胡耀邦在文革结束后主动为他平反的。然而,薄一波对胡耀邦竟恩将仇报,他的儿子薄熙来作出伤天害理的事,也就不奇怪了。薄熙来今天的下场,真是"一报还一报"。

这篇文章没有提供新的资料,但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历史事件的角度。薄熙来垮台,使得我们可以客观地重新审视二十五年前薄一波所做的事。我的结论是:胡耀邦受到薄一波处心积虑的陷害。

陶傑: 英校中文風波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陶傑: 英校中文風波

香港英基名下的精英名校「英皇佐治五世」的中文教材,被指錯誤連篇,語意不通,原來製作教材的教師是英國人,到中國北京學過中文。

英國人為什麼不可以教香港的華裔學童中文?香港講「文化包容」,也是「國際大都會」,這就是明擺着的種族歧視。佐治五世的校長,只要遙遙向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本地中學課堂裏教英文的本地教師,嘴角一努,這個問題,不必答理。

英國教師的中文,被指許多詞彙從電腦Google的中文硬譯過來,譬如「吸煙致癌這樣的標語可以促銷嗎」,專家指出,「可以」本來是英文的Can,正確的中文,是「有助促銷」。

但是,今日特府和中環精英的中文,不也許多只靠電腦、不經大腦的英中硬譯?例如:「我們的教育政策,必須使所有的持份者得到益處」,「持份者」不就是Stakeholder的硬譯?什麼叫「持份者」?這種詞彙,不是真正的中文。

還有什麼「微調」(Fine-tune)、「雙贏」(Win-Win)、「女士們、先生們」(Ladies and gentlemen)、「戰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優化」、「加大力度」,都是大腦殖民式的二等中文。西方知道香港的精英如此迷戀英文的詞彙和句法的結構,知道大家搬字過紙歐化詞彙,派幾個鬼婆用三腳貓的中文水準來教你怎樣說正確的中文,有何不可?

你喜歡捱英語殖民的鞭子,他派一個英國人用鞭子抽你,你快樂了,不就是「雙贏」(Win-Win)?

劣等的中文,不也「侵佔」了英語世界,像Long time no see之類?人家從來沒「投訴」過。哈哈,「文化包容」呀,記住這四個字好不好?

何況有一副精品招牌:「英皇佐治五世」,就像Chanel、Prada,都是中國人民和共產主義者生來愛哄搶的物品。記住:許多家長寧願多付十倍學費,都想子女多接近英皇、牛津、哈佛、劍橋,在英皇佐治五世中學,名校呀,他只保證升讀牛津劍橋,不保證小孩的中文好過曾蔭權,即使教中文,是英國皇室是主場,貴家長在乞求一個學額時,敢「投訴」嗎?不滿意,在市場上,有退學的選擇。許多人在外面等呢。

工商時報社論: 法國政治風向牽動歐債發展

 

12年5月3日星期四

工商時報社論: 法國政治風向牽動歐債發展

對法國選民而言,一個同時兼顧減赤以及促進經濟成長的政治訴求是難以抗拒的,這就是日前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歐蘭德(F. Hollande)之所以在第一輪總統大選中取得28.6%的票數,超過現任總統沙克吉(N. Sarkozy)僅27.2%的主因。但撇開這些包著糖衣的選舉政見,歐蘭德的主張真的有助於解決歐債危機嗎?就理論上言,這的確是解決歐債危機最好的方式;但就現實來看,這卻可能是導致歐元區解體的毒藥。

事實上,這次的法國大選凸顯兩個歐債危機的根本問題,亦即太過強調減赤以提振市場信心而忽視經濟成長,並無法獲得民眾的共鳴,而以德國馬首是瞻的處理模式,更讓民族意識高漲的民眾反感。因此,在第一輪投票中除歐蘭德一如各界預期般超越沙克吉外,政治光譜分列極左以及極右派的候選人梅朗雄(J. M?lenchon)以及勒班(M. Le Pen),各取得11.1%以及17.9%的可觀票數。反觀具有中間色彩候選人貝魯(F. Bayrou)的支持率,卻從2007年時的18.57%下滑至9.13%。選民結構偏向兩極顯示法國民眾對現況的不滿,也預示著無論5月6日第二輪的選舉結果如何,勢必都將改變目前的政策方向。根據最近各家民調公司的調查,均顯示歐蘭德勝選機率甚高。

然而,歐蘭德的勝選恐將抹滅過去半年來歐債危機好不容易取得的進展。這些進展可分三個層面:一、透過簽訂財政紀律協議減低德國不願意擴大紓困的疑慮;二、在德國的默許下,歐洲央行(ECB)分別於去年12月20日以及今年2月28日兩度進行三年期無上限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有效地舒緩歐洲銀行間信貸擠壓問題;三、歐盟各國同意合併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以及歐洲穩定機制(ESM),並於今年3月30日的財長會議中同意擴大該兩機制的紓困上限,從5,000億歐元增至8,000億歐元。PIIGS國家債券殖利率乃因此明顯較去年第四季時回降,且衡量銀行資金緊俏程度的Euro Libor減OIS利差,也從去年12月1日的100.6個基點下滑至今年4月25日的39.47個基點。

這些進展之所以如此順利,在於過去半年經濟規模夠大的德、法兩國合作無間。然而,最近歐蘭德的言論,卻讓各界擔心德、法兩國恐分道揚鑣。首先,歐蘭德曾表示,法國人決不允許由市場或是金融界的壓力來決定它的未來。這樣的說法雖可帶來短暫的激情,但卻與自由市場的原則背道而馳。其次,歐蘭德亦曾表示,如果他於第二輪大選中獲勝,他將會發函給其他歐盟領導人,表達希望修改3月時簽訂的財政紀律協議,加入促進成長的條款。他甚至威脅,如果各國不同意這樣的改變,他將會杯葛已經簽訂的財政紀律協議。此外,他還希望ECB不要太拘泥於通膨目標,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歐蘭德的政治訴求,勢將激化其與德國的矛盾。具體地說,歐蘭德雖然承諾會達成財政紀律的目標,但他同時強化訴求,主張以泛歐洲為主體支持歐元區經濟成長,其內涵有四要點:一、透過發行歐元債券的模式投入各國基礎建設、工業投資以及促進就業;二、增資歐洲發展銀行;三、徵收金融交易稅並將其用在經濟發展項目上;四、強化歐盟結構以及區域發展基金的使用效率。這些政策看似對目前缺乏成長的歐元區對症下藥,問題是財源從何而來?在各國都致力處理龐大債務時,這樣的計畫意味將由德國或ECB買單,勢難讓將在2013年尋求連任的梅克爾(A. Merkel)政府接受。此外,讓ECB從目前的通膨目標轉為刺激成長,這樣的訴求更是挑戰相當懼怕通貨膨脹的德國民眾的底線。

誠然,同時考量成長、減赤以及結構改革是解決歐債危機最好的策略。然而,歐元區的根本問題在於缺乏一個政治同盟,以致始終無法提出一個政策方向滿足各方的需求。因此,次佳的策略就成為此時唯一的選項,亦即給予高負債國時間,在各種防火牆穩定運作下,同時進行嚴苛的節約措施,在痛苦的經濟衰退下進行各項結構改革,而不是受迫債務到期壓力疲於奔命。然而,從最近法國總統大選歐蘭德可能出線,到荷蘭內閣因為減赤計畫無共識而倒閣,在在威脅著目前防火牆的基礎。2010年初至2011年中,歐債危機之所以如野火燎原般蔓延開來,就在於歐盟高層太過輕忽市場力量,因此任由多頭馬車的各國政治體制步履蹣跚地處理歐債事務,從而造成市場緊張。儘管在ECB的LTRO下,各國銀行業穩定運作,短時間內歐債危機即便惡化但應該可以獲得控制。但目前歐盟各國政治的發展令人擔憂,過度民粹的政策訴求將不利歐元區的整合,甚至引導歐元區走向分裂一途。這次法國的選舉結果,將為大選即將陸續上場的歐洲國家帶來影響,進一步牽動歐洲的政治板塊,以及歐債的後續發展。

中國時報社論: 陳光誠事件 衝擊美中戰略對話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中國時報社論: 陳光誠事件 衝擊美中戰略對話

美中關係是現在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也是最不穩定的關係,就在年度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召開前,維權律師陳光誠進入美國大使館,顯示歧見超過了共識,兩國關係令人憂心。

在這次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前,由於王立軍事件,雙方已經瀰漫著猜疑的氣氛;王立軍進入成都美國領事館,兩國的處理互動,本是秉持著「不能傷害既存關係」的共識,美國沒有給政治庇護,中方也不批評美方,副主席習近平也如期訪美。

但是實際上,北京卻懷疑,究竟王立軍告訴美國人多少內幕?從事後薄熙來被雙規,可以窺見在十八大之前,此事對中共高層的衝擊有多大,美國介入,更讓北京耿耿於懷。

就在美中兩國籌備第四輪高層對話,又發生了陳光誠事件,這次不僅是人主動進入大使館,大使館還出來接應;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如果未來政治上有不同意見的人,全都到美國使領館要求庇護,或者是美國大使館成了推動異議的中心,這是不能容忍的。

但是從美國來看,陳光誠與王立軍不同,即使不是在大選年,美國總統都不可能把政治異議者交出來,更何況共和黨的對手羅姆尼還在虎視眈眈的挑歐巴馬的毛病,美國必須要提供協助給陳光誠,中國要認清這一點。

六天以來,雙方密切談判,國務卿希拉蕊還兼程提前趕到北京,希望陳光誠事件圓滿落幕,不要因此妨礙對話召開,或是對話被此事件主導,原本二日下午陳光誠離開大使館就醫,大家認為事件可以順利落幕,想不到他又表示自己並非自願離開。目前情況不明,還有太多的疑問,但可以確定的是,為期兩天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將籠罩在此事件的陰影下。這一點頗令人遺憾,若雙方的歧見導致其他問題被忽略,實屬不幸。

首先是美中間的固定對話,以這個形式的層級最高,原本在小布希政府時,財長鮑爾森倡議時,還僅是經濟對話,但有鑒於相關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擴大,目前除了元首高峰會,每年一度的對話,已經是推動兩國關係的重要項目。

美方在此次對話召開前,抱著很高的期待。據匿名官員一周前告訴紐約時報,中方近來在伊朗、北韓,甚至敘利亞問題上都有合作的跡象,美方希望能夠打鐵趁熱,希拉蕊國務卿甚至在開幕致詞時都表示,兩國合作可以解決全世界主要問題。

胡錦濤在致詞時也多次提到,大陸與美國應該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他說兩國應該打破大國必會衝突的傳統邏輯,兩國國情不同,雙方應學會相互尊重,開闢發展關係的新路徑,並指「這個星球有足夠大的空間」容得下美中兩國共同發展。

在中美對話之前,美日與美菲連續舉行了「2+2」安全會議,這當然是針對之前在東海「釣魚台」,以及南海「黃岩嶼」,中國分別與日本與菲律賓間發生的軍事緊張。中國也還以顏色,廿九日三艘解放軍海軍艦艇,經過鹿兒島的大隅海峽,從東海駛往太平洋,日本防衛省認為離日本國土非常之近,是「異例事件」,中國國防部則回應是航行自由,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在美日安全會議前一天發生,絕非偶然。

甚至在對話召開前五天,白宮致函國會議員時表示,願意考慮出售新戰機給台灣,過去台灣多次要求出售F-16C/D,但歐巴馬三年多任期內都未同意,最多只願意協助台灣將現有的F-16A/B升級。消息一出,台灣各界都表存疑,大多認為這是為了討好國會,給議員面子,訊息不能當真,還有人認為這是美國把台灣當成籌碼,好藉此在對話中換得中國更多的合作。

對於台灣來說,我們樂見中美溝通歧見,沒必要任意猜測對方的企圖,亞太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所有國家共存共榮,新崛起的國家不用排擠既存的強權,而現在主導的強權無須刻意打壓。

陳光誠事件顯示,美中兩國間的基本歧異仍然存在,但是這並不妨礙雙方在其他領域的合作,畢竟兩國開始接觸以來,跌跌撞撞也走了四十年,雙方都體認離不開對方,對於同是亞太一份子的我們,美中兩國關係的順當平穩是亞太之幸,兩國關係緊張則是亞太之禍。

外交部就希拉里对陈光诚问题公开声明答记者问-搜狐滚动

 

外交部就希拉里对陈光诚问题公开声明答记者问

  • 2012年05月03日21:48 |CNR

  新华网北京5月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2日就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就陈光诚问题发表公开声明事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刚刚就陈光诚进入然后离开美国驻华使馆一事发表了公开声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刘为民说,相信你已经看到了外交部发言人就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华使馆事表明的立场。我愿再次强调,美驻华使馆有义务遵守有关国际法和中国的法律,不得从事与其职能不相符的活动。中方绝不接受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已要求美方就此道歉,彻查此事,处理相关责任人,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刘为民说,美方现在要做的,不应是继续混淆视听、千方百计推托和掩饰自身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更不得继续做干涉中国内政的事;而是以负责任的态度,从这次事件中认真汲取教训,真正反思自己的政策和做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外交部就希拉里对陈光诚问题公开声明答记者问-搜狐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