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哈利波特 3 与阿兹卡班的囚徒[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 片  名: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BD版本][中英双字幕]
  • 年  代:2004
  • 地  区:欧美
  • 类  型:科幻片
  • 导  演:Alfonso Cuarón
  • 主  演:Emma Watson,Rupert Grint
  • 上传日期:2011-08-27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BD版本][中英双字幕]》剧情介绍
  在姨妈家里过暑假,真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哈利·波特不但离开了他的好友,还不得不整天受麻瓜们的折磨。直到他13岁的那天,一切彻底地改变了。那天凌晨,哈利收到了好友赫敏和罗恩送来的生日礼物,他显得非常开心。刚好,这一天,玛格姨妈要在这里住一个星期,她惹怒了哈利,于是,哈利一气之下把她变成气球飞上了天。
  哈利自己也从姨妈家里逃了出来,他正孤单地在午夜的街上走着时,看见了一条可怕的黑狗。幸好这时一辆魔法世界的骑士巴士及时赶到,救起了哈利,并把哈利带到了伦敦。在伦敦,哈利度过了一段逍遥快乐的日子,他不仅见到了许多希奇的魔法物品,还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奇怪的是,他也遇见了一本名为《死亡预兆》的书,封面就是他离开姨妈家的那天晚上看到的黑狗,一种不祥的预感使哈利感到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哈利在伦敦也见到了他的两个好朋友,赫敏和罗恩。从他们口中,哈利得知了一件恐怖的事,小天狼星——就是那个传言出卖他父母的恶棍——逃出了阿兹卡班,而且他的目的很可能就是要继续加害哈利。
  听说天狼星要加害自己,哈利并没有感到害怕,相反,他在回霍格沃兹魔法学校才车上,却遇见了真正令他毛骨悚然的怪物——摄魂怪——阿兹卡班监狱派出抓捕小天狼星的。幸好,新来的魔法老师卢平教授救了哈利。
  魔法学校又开学了,来了许多新的同学,哈利也回到了同学和好友当中。有新老师新课程使他的生活重新新鲜刺激起来,新的魔法老师卢平的课非常有趣,预言课却令哈利感到更加害怕,斯内普还是像以前那样和他做对。有趣的是,海格也当上了老师,教他们饲养一些奇怪的动物。有一天,海格教他们亲近巴克比克一只庞大凶猛暴躁的鹰头马身兽,小坏蛋马尔福惹怒了它,于是,巴克比克踢起脚打伤了马尔福。
  被巴克比克打伤的马尔福,立刻向魔法部告发海格,他既想取消海格的教师资格,也要对鹰头马身兽巴克比克实施死刑。就在要对巴克比克执行死刑的那一天,哈利、赫敏和罗恩来到了海格的小木屋旁,他们想安慰海格。没有料到,他们在木屋没有找到海格,却发现了一条神秘的黑狗和罗恩的宠物老鼠斑斑。
  哈利他们三人好奇跟着黑狗和斑斑,发现他们钻进了一个隐蔽的洞穴里,于是也跟着爬了进去。爬过一段黑暗的路后,哈利他们来到了一间小房子里,顿时惊呆了:屋子里,一个蓬头垢面的人,正与一个矮子和斯内普教授打斗。斯内普教授告诉哈利,那个蓬头垢面的人就是杀害哈利父母的小天狼星。
  看见杀害父母的仇人,哈利气愤之下挥起了魔法棒,指向小天狼星。在这个关键时刻,屋外突然冲进一个人,把哈利击倒。这人正是魔法课老师卢平教授,原来,小天狼星并不是杀害哈利父母的人,其实真正的凶手是……
◎幕  后
  【换帅】
  前两部影片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放下导桶变成了制片人,将导演的位置让给了阿方索·卡隆。在接手本片之前,卡隆根本不熟悉哈利·波特,在看过了斯蒂芬· 科洛弗改编的剧本和系列小说之后,卡隆已经难以自拔了。他认为这不仅仅是魔幻故事,还相关成长、身份、友情、社会地位和种族等诸多问题。
  “能够被委以重任我感到十分高兴。这是一部深受广大影迷推崇的影片,有着无限的延伸空间,这注定了它将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而与这些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演职人员合作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卡隆说,“我希望能够成功的将复杂的故事搬上银幕与全世界的影迷们分享。”
  如何处理迈向成长期的哈利、赫敏和罗恩的个性变化是全片的重点,在这点上来看,卡隆是完全胜任的,在他的上部影片《衰仔失乐园》中,他将青少年如何走向成熟的过程表现得生动深刻。“阿方索能够很敏锐的察觉青少年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制片人大卫·海曼说,“《衰仔失乐园》讲述的是青春期结束前的最后阶段,而《阿兹卡班的囚徒》所涉及的则是青春期如何开始。片子与前两部比起来会更加深沉,更加成熟,而且更加适合成人观看,就像原著一样。当然,阿方索的导演风格与哥伦布不会一样,而且我认为片子中应该能够体现出这一点,因为导演是影片的核心。”
  克里斯·哥伦布认为卡隆与年轻演员的沟通能力超常,而且具有惊人的叙事能力。哥伦布说物色另一位导演是一支“双刃剑”,这个导演不但要乐于接手已经成形的影片,而且还要融入自己的视点和特色,也就是说本片不但要延续传统,还要突显新意。
  阿方索与哥伦布导演风格的显著区别在于两人对待影片的态度问题。哥伦布对于家庭的气氛把握得很好,这一点在《小鬼当家》系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其次还有影片《圣诞老豆》,当然还包括头两部《哈利·波特》。在他的电影中推崇一种幻想风格,孩子们很少能在他的影片中看到现实社会的缩影。而卡隆则恰恰与之相反,在《新闻周刊》对他的一次采访中,卡隆将伏地魔与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相提并论,而对于魔法部的部长法治,他感觉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他很相似。“他们都很自私,对追逐权利有着无比的热情,”卡隆拿伏地魔作比喻,“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很少关心其他的人。在我读了第四部 和第五部之后,我发现法治是托尼·布莱尔的翻版,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政客。他否决了很多事情,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全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看过《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你会发现,法治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与布莱尔处理伊拉克危机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春期】
  罗琳非常喜欢卡隆执导的《小公主》,所以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她鼓励卡隆要不拘一格,而且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对小说情节肯定要有所取舍。
  主要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爱玛·沃特森和鲁伯特·格林特在本片中也都面临着巨大考验,他们不仅要完成角色青春期的转变,还要第一次失去导师克里斯·哥伦布的引导而独立表演。
  在电影开拍前,卡隆要求小演员们每人写一篇关于他们饰演的角色和他们自己的文章。“这些孩子真的很勇敢,”卡隆说,“他们在文章中真实的展现了自己的心灵,说实话,我曾经想把他们在文章中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发表出来,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因为我对他们有过承诺,他们所写的这些东西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工作和电影本身,这也应该成为他们的隐私。在这次剧组组织的自由交流中,我向他们提了这样一些问题:对你来说,13岁意味着什么?13岁与11岁或12岁相比有什么不同?”卡隆接着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年纪,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要改变很多。你可能想要改变穿着服装的样式,改变形象,改变争论方式。”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说:“本片对哈利·波特这个人物简直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造。他变得更富有敌意了,他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具有侵略性,我是指所有13岁的孩子都有的。哈利·波特开始对身边发生的很多魔法现象习以为常。在处理魔法学校的一些事情中,他也变得很轻松,但他却在如何与人交流的问题上变得很偏执。”
  卡隆就此说:“孩子们到了青春期,所以对一些事情会变得有些愤怒。在本集中我不会去压抑这些情绪,正相反,我会让他们释放出来。这并不等于提倡或者鼓励,仅仅是让他们释放出来。我并不想让这些角色在感情上美丽无暇,有时他们会失去自制力,这也很正常,至少我允许。我希望他们自然一些。”
  既然正值青春期,自然会对流行文化和时尚趋势异常敏感,魔法学校中的孩子们也不例外。卡隆曾到很多英国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学生们的穿着,结果没有哪两个人是相同的。每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用独特的衣着来表现个性,所以在片场,卡隆让这些小家伙们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散记】
  为了让服装同影片的当代风格相一致,服装设计师杰妮·特敏(Jany Temime)就此做出了细微调整,将颜色变淡,并且提供了汗衫、套头衫和羊毛衫等多重选择。甚至在哈利·波特骑魁地奇的一段中,剧组特意安排了雨景,于是一种新型的防水面料得以应用。
  说到雨景,可谓正好迎合了本片忧郁的风格。因为本片的故事比过去的两部更阴暗,所以照明也更沉闷,并夹杂着更多的阴影。卡隆很谨慎的使用特写镜头,而是用大量的广角镜头讲述故事。影片剧组在苏格兰的科峡谷拍摄时巧遇了长达28天的阴雨天气,与拍摄要求不谋而合,令摄影师迈克尔·塞瑞岑(Michael Seresin)欢快不已。
  将半鹰半马的巴克比克搬上大银幕可谓让主创人员煞费苦心,仅完成蓝本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建造模型用去了将近1年时间,用CG生成运动中的巴克比克也是几经周折,而其中最棘手的技术莫过于让鹰的羽毛同身体的运动相协调。
  三层的“骑士公车”是片中又一亮眼装备。制作能在公路上奔跑的三层巴士并非易事,车体取自伦敦巴士,底盘是重新制作的,以便能承受特制的车身。片中“骑士巴士”以100英里时速在公路上飞奔的场景是在伦敦拍摄的,用了数周才拍摄完成。在实际拍摄中,公车的时速只有30英里,而其他车辆的时速已降至8英里。
◎花  絮
·艾玛·汤普森接拍本片是为了4岁大的女儿。
·卡里·科瑞(Callie Khouri)和肯尼斯·布拉纳都曾是本片导演的人选。
·在理查德·哈里斯死后,克里斯托弗·李、伊安·麦克莱恩和理查德·阿滕伯勒都曾是扮演校长的人选。
·剧组的效果部门用了6个月才创造出摄魂怪。
·魔术师保罗·基夫任本片顾问,并向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爱玛·沃特森等演员传授魔术技艺。他是在所有系列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位魔术师顾问,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
·制片方曾希望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本片,但托罗后来选择了《地狱男爵》。
·马克·福斯特曾拒绝执导本片,而去拍摄了《寻找梦幻岛》。
·小天狼星布莱克身上的纹身源自俄罗斯监狱,这种纹身意味着这个囚犯值得敬畏。
·加里·奥德曼称之所以出演本片是因为他需要这份工作,因为他已经1年多没拍戏了。
·为了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表现出敬畏的表情,导演阿方索·卡隆让他设想看到了一丝不挂的卡梅隆·迪亚兹。
·合同中曾标明,导演阿方索·卡隆不得在片场的儿童面前骂人。
·为了负责监督本片的后期制作,导演阿方索·卡隆拒绝执导2005年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影片以530万英镑打破了英国首映当日票房纪录。
·为了防止非法偷拍,华纳兄弟公司为影院员工提供了夜视仪。
·加里·奥德曼送给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一把低音电吉他作见面礼。
·导演阿方索·卡隆在片中客串了在客栈中手持蜡烛的人。
·阿方索·卡隆曾想在片中加入侏儒,但罗琳坚决反对。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哈利波特 2 与密室[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 片  名:哈利波特与密室[BD版本][中英双字幕]
  • 年  代:2002
  • 地  区:欧美
  • 类  型:科幻片
  • 导  演:Chris Columbus
  • 主  演:Daniel Radcliffe,Emma Watson
  • 上传日期:2011-08-27
《哈利波特与密室[BD版本][中英双字幕]》剧情介绍
转眼间,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第一年的学习顺利结束了,对于哈利而言,离开这个刚刚熟悉的魔法世界,回到女贞路的德斯礼家去,简直是件最痛苦的事情,他不得不去忍受一个暑假他刻薄的佩妮姨妈和蛮横的弗农姨夫喋喋不休的唠叨和监管。
也许是出于对哈利魔法的忌惮,整个暑假都快过去了,德斯礼一家除了不允许哈利做他的魔法作业外,几乎没有太为难他。但是哈利还是觉得很苦恼,因为他在霍格沃茨最好的两个朋友——赫敏和罗恩似乎已经把他忘记了,三个好朋友说好要在暑假写信保持联系,哈利不停地给两个朋友写信,但是直到现在,他却还没有接到一封回信。
就在假期马上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名叫多比的小精灵突然出现在哈利的卧室中,它警告哈利,回到霍格沃茨将会有可怕的事情降临,哈利会有生命危险!为了保全哈利的性命,多比截留了所有赫敏和罗恩给哈利的回信——它以为这样哈利就会出于对朋友的失望而不再返回霍格沃茨上学,可是哈利坚持要回到霍格沃茨去,为了阻止哈利,多比在甚至违轨在麻瓜世界使用了魔法大闹德斯礼一家,结果哈利耽误了返回霍格沃茨的专列,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时候,好朋友罗恩驾着一辆施了魔法的飞车来救驾了,费尽周折,他们终于得以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赶回学校。
而此时,哈利上个学期击溃伏地魔的英雄行为已经在霍格沃茨和整个魔法世界广为传播,哈利突然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中心,有个风吹草动,他就可能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偏偏新上任的黑魔法防御课教授洛哈特(肯尼斯.布拉纳)也是个爱出风头的人物,尤其喜欢明里暗里地刁难一下哈利,然后把自己标榜成为霍格沃茨真正的大英雄。
果然和精灵多比预言的一样,新学期开始没多久,霍格沃茨就频频出现恐怖神秘的事件——几个落单的学生和守门人的猫受到某种可怕的力量的攻击而石化,而哈利的耳边,也时常有一个幽灵般声音响起,告诉他:霍格沃茨的密室之门被打开,邪恶力量的后嗣将会对学校里的泥巴种(即父母不是巫师的学生)进行报复……
一时间霍格沃茨人心惶惶,由于能听得懂蛇的语言,哈利被怀疑是那个传说中邪恶力量的后嗣,围在身边的朋友们也纷纷开始置疑哈利,只有赫敏和罗恩,始终对哈利寄予着百分之百的信任,然后当有一天,赫敏也被遭到了神秘力量的攻击,一向热衷于自吹自擂的洛哈特教授显出懦夫的本性,临阵退缩,只有罗恩坚定地和哈利站在一起对抗着邪恶力量,哈利知道,为了保护他热爱的霍格沃茨学校,为了拯救和他生死与共的好朋友,也为了洗清加在自己头上的种种怀疑,他必须有所行动了,可是,他面对的敌人究竟是谁?他隐藏在哪里?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哈利陷入一团迷雾中……
一句话评论
本片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Oscar Guy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在观看本片时都不会开小差。 ——《纽约观察家》
克里斯•哥伦布毫不费力的将小说变成了大片,而且本片中的黑暗氛围要比首部更令人满意。 ——TV Guide's Movie Guide
幕后制作
本集要比第一集更偏成人,色调更暗。由于片中一些比较骇人的场面,华纳公司曾十分担心影片被划为PG-13级,这样他们在影片上映后同期推出的波特玩具销量将会大打折扣。《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原著小说不仅比第一部更长、包含更多的人物,角色也更具特色。虽然有些读者将《密室》原著选为他们最不喜欢的一辑,因为剧情过于直接,缺乏曲折。但是,影片黑暗严峻的主题——魔法学校中的一个邪恶的存在将学生们一个个地变成了石头——使导演哥伦布能够专注于令人目眩的视觉特效以及刺激的动作场面。原先扮演魔法校长的老爷爷理查德•哈里斯去世了,喜欢他的人可不能错过这集。在原著小说的插图里,小精灵多比和影片里的形象差距不小,片中用计算机特技制作出来多比还因为长得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些相似而引起了关注和争议。
新作新气象
本片改编自J•K•罗琳于1998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虽然超过4200万册的全球销量远不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但《哈利•波特与密室》仍当之无愧的成为当年畅销书冠军,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惠特克图书调查公司评选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雄踞榜首。
《哈利•波特与密室》于2001年11月19日开拍,正值《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刚刚上映的三天后。对大多数导演而言,一部电影的后期制作会让他们感到筋疲力尽,而克里斯•哥伦布要一边监督《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剪辑,一边筹备《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拍摄。哥伦布说:“虽然时间很紧迫,但我们在首集的拍摄中学到很多东西,我很兴奋能将这些成果运用到续集当中。”
制作人大卫•海曼说:“续集存在挑战,但我们吸取了拍摄第一部时的宝贵经验,而且又是原班人马继续担纲,所以我们有着十足的信心。”“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回味成功带来的喜悦,我认为这是好事,特别是对那些小演员,”哥伦布说,“剧组上下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庭,我们可以一起分享那种激动,却又不致丧失动力。”
尽管两部影片间隔不长时间,但哥伦布和海曼从一开始就认为续集应该与首集求同存异,从而让续集的结构、人物和基调非同以往。哥伦布说:“《哈利•波特与密室》将更黑暗更有趣,在首集中,哈利实现了成为魔法师的梦想,不过与他周围丰富而夸张的人物相比,哈利有点被动,直到影片后半段才开始受人瞩目。而从本片开头开始,哈利就流露出更多的信心和实力。”
在片中扮演哈利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深受角色成长的影响,他说:“哈利这个角色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于是我必须跟上他的步伐。现在我有两种本能,能够分别按照哈利和我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事。所以每拍摄一个场景,我都会自问哈利会如何应对。”
对制作人海曼来说,这两部影片让他见证了雷德克里夫、鲁伯特•格林特和爱玛•沃特森的成熟过程:“孩子们更自信了,而且可以在塑造角色时借鉴自己的新经历,但同时,他们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热情、青春和惊异感。”哥伦布补充说:“他们不仅个子长高了,而且演技也突飞猛进,孩子们的表演更成熟了,坦白的讲,要比首集中的表现更出色。”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前,我从未有过任何职业表演经历,”爱玛•沃特森回忆说,“当时我非常紧张,因为我谁都不认识。现在,我了解他们和周围的环境,并且清楚我在做什么,所以我感到很放松。作为一名演员,我改善了演技,而且越来越陶醉于表演。”
《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最出位的全新人物非黑魔法防御课教授吉德罗•洛哈特莫属,扮演他的肯尼思•布拉纳多才多艺,曾集演员、编剧和导演于一身。本片导演哥伦布认为布拉纳是扮演洛哈特的唯一人选,他说:“肯是我们这代人中最伟大的演员之一,还是一位出色的电影摄制者。他是为数不多的能与老戏骨理查德•哈里斯、玛吉•史密斯和阿伦•瑞克曼自如配戏的青年演员,我想象不到谁比他更适合扮演洛哈特。”
“洛哈特是这两部电影中最有难度的角色之一,”制作人海曼说,“演员的表演要既恼人又迷人,能够体现出洛哈特的自我陶醉和歇斯底里,而一切又基于现实。肯不但会满足我们的要求,还会超出我们的标准,他真是棒极了。”
布拉纳认为洛哈特的角色很费脑筋,因为观众对本片的期望极高,而且哈迷们相当了解这个人物。他说:“洛哈特非常喜欢炫耀,更确切的说是虚荣自负和极其自恋,所以这是个戏份丰富的角色,但我们必须让观众相信他确实做过他所说的一切。”
卢修斯•马尔福是本片中的又一个至关重要的新角色,他是德拉科•马尔福的父亲,扮演他的詹森•艾萨克曾出演过《黑鹰坠落》、《爱国者》和《爱到世界尽头》,哥伦布认为艾萨克在《爱国者》中塑造的凶狠恶毒的威廉上校堪称是现代电影中最出色的反派之一。艾萨克说:“我是第一次出演这种有关魔法的电影,一时间我难以适应魔法师的穿戴打扮。对我来说,扮演卢修斯的乐趣和挑战在于不但要尽可能的让他怪异起来,还要保证人物的真实可信。”
关于拍摄
本片视觉特效总监吉姆•米切尔和尼克•戴维斯及其手下团队担负着呈现950个特效画面的重任。导演哥伦布从一开始就不想用人偶来打造多比,而希望完全依靠 CGI技术。米切尔说:“多比是密室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克里斯希望多比能像其他演员一样听从他的指挥,只有CGI人物才能满足他的要求。”
为了打造出片中足有小象大小的巨型蜘蛛Aragog,本片生物效果总监尼克•达德曼(Nick Dudman)面临着艰巨挑战。他说:“我们要打造出一个能说会走的9英尺长蜘蛛,算上腿部跨度足有18英尺。每条腿的运动都要占用一名技师,整个精巧的装置由多台风力空气压力机和一系列装有监控器的电脑操控,全部装备重达750公斤。”
虽然本片剧组重访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外景地,但绝大多数场景还是在利维斯登制片厂搭景拍摄完成,其中长250英尺、宽120英尺的密室布景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哈利•波特布景。继续在片中担纲艺术指导的斯图尔特•克莱格说:“J•K•罗琳在书中交代得非常清楚,密室巨大而深邃,但由于利维斯登制片厂是由飞机制造厂改建而成,所以最高的摄影棚也只有28英尺。我们本可以借助视觉特效沿展空间,但最终还是选择利用地下空间营造立体感效应,从而让视觉高度达到了数百英尺,虽然密室看上去汪洋一片,但实际水深只有1英尺。”
艺术执导克莱格统领的团队由300名建筑工人、25名布景师和绘图师、4名置景师、4名雕刻师、2名美工师、5名肖像师、20名道具师和诸多专家组成,在所有布景中,蜘蛛洞和打人柳的设计最为棘手。克莱格说:“从某些方面讲,蜘蛛洞布景的难度最高,因为它完全出自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像一件巨型雕塑。它的难点在于毫无明显的结构可言,我将它设计成原型剧场的样式,并用大量树根加以点缀。在飞车坠落树梢遭到毒打的场景中,起初我曾考虑用电脑生成,但后来我们决定先分部分建造,然后再组装到一起,最终形成一棵高达85英尺的打人柳。这段场景在艺术部门、视觉特效和特技效果小组的密切协作之下才得以完成。”
片中蓝色福特Anglia飞车由特技效果总监约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带队打造。“我们总共需要14辆车,从而可以分别体现出不同阶段的外形特征,”理查德森说,“经过一番苦苦寻找之后,我们找到的大多数Anglia都无法在路面行驶,其中有些将被送到垃圾场,所以我们没有毁坏任何保存完好的老爷车。”
花絮
•一号男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第二集拍到一半时突然变声,后来经由一些技术处理才算解决,不至于要重新再配音。
•由于片中一些比较骇人的场面,华纳公司曾十分担心影片被划为PG-13级,这样他们在影片上映后同期推出的波特玩具销量将会大打折扣,别小看这些玩具,去年它们为华纳公司带来了超过5亿美元的进帐!它们的最主要购买群体为7到11岁的儿童。
•作为一名父亲,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曾对观众们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你们带着自己7岁甚至比7岁还小的孩子来看这部片子,请一定要确保他们有能力分辨他们看的是什么。"
•在原著小说的插图里,小精灵多比穿着一个茶巾改成的、面口袋似的破旧衣服,尖头尖脑,顽皮可爱,像只小老鼠多过像精灵,和影片里的形象差距不小。
•影片中的大部分室内场景都是在伦敦郊外一个由废弃机场改造的摄影棚内完成,据说这个位置隐秘的机库内共有22个摄影棚,而《哈利•波特》的剧组就包下了其中的17个。
•为了拍摄罗恩和波特开着飞天汽车赶去魔法学校一幕,剧组共动用了14辆一模一样的老爷车,以应付不同角度的拍摄需要。
•为了凸现出洛哈特教授的爱慕虚荣,导演哥伦布和原作者罗琳女士一起商量后,为这个角色亲自设计了各种以丝绸服饰为主的造型,色彩华贵艳丽中又透出一种世俗浮华的味道。
•还是为了奖励丹尼尔在第一集中的出色表演,华纳公司送给丹尼尔一个他梦寐以求的电子游戏软件,虽然价值只有区区10英镑,但却让童心不减的丹尼尔着实激动了半天。
•饰演罗恩的鲁伯特•格林特承认,他觉得尴尬的是有时候影迷们会拿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让他们签名,就在几天前,竟然还有人请他在一张支票上签名,弄得鲁伯特哭笑不得。
•饰演赫敏的爱玛•沃特森最喜欢的演员是好莱坞“最性感的男人”布拉德•皮特,她说渴望自己到好莱坞发展,有朝一日能和她的偶像合作拍片。
•在霍格沃茨学生宿舍走廊里出现的那些会动的画像,据说画里的人物都是以剧组就地取材,以各位幕后工作人员,比如剧务、灯光师、化妆师等等为模特绘制的。
•随着电影一部接一部推出,众多的波特迷们等待着罗琳的第五部《哈利•波特》小说问世也是等得心焦,这部已经定名为《哈利•波特与凤凰令》的小说,最新的说法,将会在明年6月份正式出版。
•休•格兰特曾是扮演洛哈特的最初人选,后来他因片约冲突而退出,后来艾伦•卡明也曾为扮演洛哈特的人选。
•虽然已经23岁的克里斯蒂安•库尔森超出了汤姆•莱多角色的试镜年龄(15-17岁),但最终还是顺利担纲。
•为了找到人物感觉,扮演卢修斯•马尔福的詹森•艾萨克不得不回顾汤姆•福尔顿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表演。
•挪威斯塔万格市的一家影院经理称本片曾导致他的小观众患病,因为在观看过程中,一些儿童过量食用糖果和苞米花,当看到片中罗恩狂吐时,他们也开始呕吐,于是影院职员不得不费时费力的清理污物。
•在英国,本片DVD的首周销量就达到100万张,这在英国是前所未有的。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扮演胡奇夫人的佐伊•沃纳梅克之所以不愿继续出演本片,是因为对片酬不满。
•片中蓝色的福特Anglia与原著作者J•K•罗琳童年时在学校乘坐的汽车一模一样。
•在正式上映前,本片的预售票在英国售出了大约20万张,总值超过100万英镑,而影片的预映票房也足有800万英镑。
•由于片约冲突,约翰•威廉姆斯无法为本片完成完整配乐,后来威廉•罗斯负责改编威廉姆斯的作品,并在录音时为交响乐团担任指挥。
•本片在美国上映首周的周末票房为8800万美元,在影史排行榜上屈居《蜘蛛侠》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后。
•理查德•哈里斯在影片上映的数周前与世长辞。
•按照剧本原定情节,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爱玛•沃特森将拥抱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和鲁伯特•格林特,但当时11岁大的沃特森羞于在全体剧组人员面前拥抱两位男孩,后来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打算改动场景,先让沃特森拥抱雷德克里夫,然后再拥抱格林特,但仍因尴尬而未能如愿,最后只好用握手取代。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出演本片的原定片筹只有125,000英镑(约合181,500美元),后来在演员协会的协调下,他的片筹升至200,000英镑(约合300,000美元)。

《哈利波特与密室[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哈利波特 1 与魔法石[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 片  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BD版本][中英双字幕]
  • 年  代:2001
  • 地  区:欧美
  • 类  型:科幻片
  • 导  演:Chris Columbus
  • 主  演:John Cleese,John Hurt,Alan Rickman
  • 上传日期:2011-08-27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BD版本][中英双字幕]》剧情介绍
  从小寄养在姨丈家里的哈利波特,饱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原来,哈利的父母是两位善良的巫师,在同坏人的较量中被对方杀害了。
  为了继承父母的遗志,哈利来到了英国一所专门教授魔法与巫术的霍格华兹寄宿学院。进入霍格华兹学院后,哈利成了葛来分多一年级新生,与荣恩、妙丽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许多成为魔法师的课程正在等着他研习,有飞行课、黑魔法防御术、魔药学与变形魔法等等,当然还有让所有巫师疯狂的魁地奇球赛.
  在一次与同学的争执中,哈利表现出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飞行技能,连他自己都很意外,传授飞行技术的麦教授因此推荐他加入葛来分多魁地奇球赛的队员,另一方面,魔药学的教授石内卜,似乎总是对哈利不友善,除了在课堂上刁难他外,还处处找哈利的麻烦,但是,哈利发现石内卜严词威胁着懦弱的奎若教授,甚至石内卜脚上三头犬的咬痕,更可以证明哈利的推断是正确的:有股邪恶的阴谋在平静的霍格华兹里悄悄地滋长着,石内卜似乎就是这一切的关键人物。
  于是哈利、荣恩与妙丽这三个好朋友决定一同去探个究竟,阻止邪恶阴谋的发生。哈利、荣恩与妙丽这三个葛来分多一年级的新生,究竟有没有办法阻止这个不为人知的邪恶事件发生呢?
幕后:
  《哈利波特之魔法石》原书名为《哈利·波特和哲人的石头》,只是在拍摄成影片时将美国版的片名改为前者。而且在拍摄时为了和片名呼应,所有与“石头”有关的镜头都拍了两套,一套给英国版用,另一套给美国版用。据说现在很多收藏家们就已经跃跃欲试地要收集英美两个版本的DVD影碟了。
  在影片拍摄期间,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拍摄进度被耽搁,摄制组为了赶进度还差点吃了场官司。因为英国法律规定:聘用儿童工作一周最多不能超过五个工作日。要不是剧组雇了几个临时演员,《哈》片可能因为纠缠官司而晚上映几天呢。
  其实早在1997年的时候,本片的制片人大卫·海曼就在物色一个儿童片的剧本,当他的助手把罗琳的《哈利·波特之魔法石》推荐给海曼时,这本书还静静地躺在书店的货架上呢。海曼接连和罗琳吃了几顿午餐,商讨改编的事情,最后终于敲定在1999年末由斯蒂文·克劳弗斯将这本书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那时,罗琳和海曼两人谁也没想到哈利·波特系列在全球的销量会达到那么一个天文数字。
  影片正式拍摄前,斯皮尔伯格曾有意执导本片,但由于斯氏打算启用海利·乔·奥斯蒙特来扮演哈利·波特,而制片方则坚持要找一个英国小演员来演哈利,双方怎么也谈不拢,斯皮尔伯格只好跟《哈》片说白白,带着他的小奥斯蒙特拍《人工智能》去了。于是,制片商又展开了一次导演大选拔,踢掉了诸如蒂姆·罗宾斯、沃夫冈·彼特森等知名导演,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克里斯·哥伦布,原因是哥伦布保证在英国完成影片的全部拍摄而且演员是一水儿的英国人。如此看来,哥伦布将《哈》原着美国化的传闻也就不攻自破了。
  2000年10 月,影片在英国正式开拍。影片先后在英国的9个摄影厂进行了拍摄,总共耗资1亿2500多万美元,片中的成年演员几乎全部是英国的一流表演艺术家,真可谓是兴师动众。不仅如此,剧中的主题曲将由许久未露面的席琳·迪翁演唱,而作词作曲是詹姆斯·霍纳和威尔·杰宁两位大师,由此可见,本片的档次水准绝不是一般等级。
  第一集还没公映,第二部《哈利·波特和秘室》的拍摄就已经箭在弦上了:这一部还是由克里斯·哥伦布任导演,今年年底开拍,预计在 2002年的感恩节前后上映。现在,华纳兄弟公司已经拿到了全部四本哈利·波特小说的拍摄权,如果这几部影片票房成绩都很理想的话,华纳还将继续买下尚未写成的另外三部的拍摄权。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哈利波特 4 与火焰杯[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 片  名:哈利波特与火焰杯[BD版本][中英双字幕]
  • 年  代:2005
  • 地  区:欧美
  • 类  型:科幻片
  • 导  演:Mike Newell
  • 主  演:Daniel Radcliffe,Rupert Grint
  • 上传日期:2011-08-27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BD版本][中英双字幕]》剧情介绍
  影片改编自J.K.罗琳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四部同名小说。
  哈利·波特与两位好友一同去观看激动人心的魁地奇世界杯比赛。谁知比赛后,黑魔标记在天空中意外出现——哈利的夙敌,邪恶的伏地魔向魔法界发出了恐怖的信号,他将重新崛起。但对哈利来说,这并不是唯一使他感到焦虑不安的消息,他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和他一起参加霍格沃茨圣诞舞会的舞伴。哈利渴望与美丽的秋·张共同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但这个朦朦胧胧的憧憬却遭受了小小的失意。黑魔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种种暗藏杀机的神秘事件将哈利一步步推向了伏地魔的魔爪。哈利的名字意外地被火焰杯挑中,出现在百年不遇的巫师三强争霸赛的名单中。朋友以为他是爱出风头,一脸无辜的哈利只得硬着头皮,和来自其他魔法学院的巫师高手克鲁姆、德拉库尔、迪戈里(他是秋·张的现任男友)对阵,完成三个惊险艰巨的魔法项目,谁知整个竞赛竟是一个天大的黑魔法阴谋。哈利即将面对凶恶的匈牙利角尾龙、残暴的人鱼与处处充满危机的巨大迷宫,而准备猎取仇人之血的伏地魔的仆人们,也在暗中监视着哈利的一举一动,为了让伏地魔能够重现江湖,他们必须将哈利从校长邓布利多设下的重重保护中掳走……
  尽管能穿墙,尽管下车不用开车门,尽管能整个人钻进冰箱里跟戴维谈判,伊丽莎白还是不承认自己已经死了,“我怎么不知道自己死掉了”伊丽莎白质问戴维。可怜的戴维只好请神父过来驱走这个漂亮女鬼,不见效果,伊丽莎白照样来去自如。直到有一天,伊丽莎白摸不到自己的心跳,她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死了。
魔法世界 新成员+老面孔:
  ▼ 年轻的“老”巫师:丹尼尔·拉德克里夫——饰哈利·波特
  来自英国伦敦的秀气男孩丹尼尔·拉德克里夫,在全世界掀起了哈利·波特的旋风。大大的宽边眼镜,乱蓬蓬的棕黄色头发,像一汪绿水似的双眼,永远透着孩子世界的纯真和无奈。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最近接受美国娱乐电视节目《eXTRA》访问,坦承拍摄片中的部分特技镜头时感到害怕,他说:“我试过吊住钢丝从十多米的高空堕下,堕落的感觉好快好惊人!”丹尼尔亲自参与多项危险场面的演出,包括为躲避角龙的攻击从三层楼高的崖壁上一跃而下,在水中和凶猛狡诈的人鱼过招,并且在瞬息万变的迷宫中寻找最后大赛的奖杯。当丹尼尔与饰演罗恩的鲁伯特·格林特第一次看到山壁的场景时,鲁伯特转头问丹尼尔:“你真的要往下跳啊?”已经吓出一身冷汗的丹尼尔早就说不出话,不过当导演开麦拉一喊,丹尼尔鼓足勇气向下一跃,那种从三层楼直坠的感觉,丹尼尔说:“不骗你,我的心脏差点跳出来。心里祈祷着,我不要NG!千万不要NG啊……!”
  由于出演哈利·波特,小丹尼尔目前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最年轻的富翁之一,新一期《InTouch》杂志选出十名最有钱的好莱坞年轻影星,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荣登第二位。2000年,11岁的他击败了上万名踌躇满志的对手,赢得了这个命中注定属于他的角色。在扮演《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丹尼尔的薪水只有6万英镑,而在接手结局篇时,他的身价就涨到了200万英镑。三年来,拉德克里夫的身价已经高达1350万美元。丹尼尔今年只有15岁,他的父母一直在竭力避免财富影响他的心灵,因此丹尼尔对金钱比较淡然。据悉,这位15岁的小千万富翁的爱好比较简单,他是英国福勒姆足球俱乐部的铁杆球迷,同时还是一名忠实的一级方程式赛车迷,他的花销除了购买CD,就是买票去看比赛。他爱看WWF(世界摔角大赛),每次拍戏前他都会看很久的摔角。他最喜欢的摔角手是“巨石”(Rock)。他还爱看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他爱听U2乐队的歌,爱听各种音乐,他还是疯狂的橄榄球迷。据说,丹尼尔和小说作者罗琳是同一天生日,都是7月31日,个性也很相似,难怪罗琳第一次看见丹尼尔时就喜欢上了他,说就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
  艾玛·沃特森——饰赫敏·格兰杰
  那个骄傲的小女生如今已是亭亭玉立,她是哈利三人组中被认为最有明星味儿的一位,除了要与哈利和罗恩发展出若有若无的情感游丝外,本集中的她还成为罗恩的一块最新的心病,因为他突然发现赫敏是那么美丽而骄傲,俨然成为圣诞舞会上的美丽女王,而自己是那么丑陋而寒酸,实在是不配和她携手共舞。
  其实一头卷发的艾玛并不像电影中那般“盛气凌人”,生性害羞的她喜欢看迪斯尼动画片、打网球。她正在潜心阅读的书目是菲力普·普曼的黑暗物质三部曲,这点倒和影片中的“书迷”形象颇为吻合。此外,除了拍电影的时候,艾玛一律不会化妆。“因为我的父母希望我有一个正常的生活”,艾玛说,“一旦影片拍摄完毕,我就会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和我平日里的朋友待在一起,我乐意做一切普通女孩喜欢的事情。”
  鲁伯特·格林特——饰罗恩 ·韦斯莱
  当初那个满脸雀斑的小男孩,如今也变成了长手长脚的毛头小伙子,不改的还是那尖尖的鼻子,惊愕的眼神,还有傻乎乎的做派和腔调。虽然是年幼成名,但深知自己不是帅哥的鲁伯特对自己的未来演艺生涯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有热心的观众向他索要签名,他从不拒绝,但“我心里知道,我只是鲁伯特。”已经毕业的鲁伯特在谈到名誉的时候说:“刚开始一切都来得太快,的确令人震惊。但是慢慢地,你就会习惯那样的生活状态。现在我走在街上经常被人认出,我觉得这不算太糟。”和丹尼尔、艾玛一样,鲁伯特总能受到大量影迷的来信、包裹。“收到粉丝的礼物当然令人开心,不过我也收到了许多睡衣裤,这样的礼物实在有点古怪”,鲁伯特扮着鬼脸说。
  配角老友重相见
  继续参演的全明星演员阵容还包括扮演霍格沃茨的钥匙和狩猎场看守海格的罗比·科特瑞恩;扮演霍格沃茨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的迈克尔·甘本;扮演哈利·波特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加里·奥德曼(主演过《第五元素》和《这个杀手不太冷》);扮演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的罗伯特·哈迪;扮演桃金娘的雪莉·亨德森;扮演斯莱特林学院学生德拉科·马尔福的詹森·艾萨克;扮演神秘的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的艾伦·里克曼;扮演米勒娃麦格教授的玛吉·史密斯夫人;扮演小矮星彼得的蒂墨西·斯鲍尔;以及扮演亚瑟·韦斯莱的马克·威廉姆斯。
  ▼ 哈利·波特的华裔“女友”——4000人中脱颖而出
  本集中白皙美丽的华裔少女秋·张的扮演者凯蒂·梁成为所有新演员中最为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人物。
  秋·张,美丽的华裔少女,拉文克劳学院的找球手,哈利的暗恋对象,圣诞舞会上最想与之共舞的理想舞伴,无奈她选择了英俊、善良、斯文、勇敢的塞德里克· 迪戈里(赫奇帕奇学院的学生),由火焰杯选出的代表霍格沃茨参加巫师三强争霸赛的勇士。她最后到底能否放弃酷哥,爱上我们善良、文弱的哈利呢?不喜欢看书的人,到电影中找答案吧。
  虽然之前凯蒂·梁被哈利·波特迷在网上留言大骂其不配演秋·张,但近日当秋·张造型首度曝光之后,立即令众多 FANS在网上留言一致赞好。有FANS说:虽然我想象中的秋·张不是这个样子,但是看起来凯蒂也还可以啊,相信她能演活秋·张。此外, 也有网友大赞凯蒂·梁够可爱,像极了怕羞的女孩,与哈利·波特很相配。饰演秋·张的凯蒂·梁是英籍香港人,父母离异,她和父亲、两个兄弟、一个妹妹居住在苏格兰一所高级寓所内。父亲彼得1962年生于中国香港,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到英国定居,目前经营着一家中式快餐店,由于经营成功和股票投资顺利,现在已是一名百万富翁。他对女儿很是自豪,因为她在参加试镜时意外地(她自己根本就没敢想会得到这个机会!)击败了其他4000名候选者从而获得了扮演哈利·波特所心仪的女孩子的机会。对于一个从未参加过任何表演,连校内演出都没参加过的女孩来说,这实在是个不错的开始。
  其实秋·张这个形象早在《哈利·波特》第三部第十三章就已出现,身为魁地奇高手的她曾对哈利微笑,给哈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制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华裔少女饰演秋·张,因此此角延后到第四部中才出现。当时剧组在全球公开招聘扮演秋·张的演员,总共有4000位女孩试镜。马来西亚裔女星米歇尔·安、韩国明星宝儿和英国出生、居住在美国加州的模特詹妮佛·尼古耶都被列入候选名单,而一名叫娜塔莎·妮森的15岁女孩曾成为剧组最看好的人选。凯蒂最后入选,多少显得有点出乎意料。华纳的工作人员透露,凯蒂最大的优势不在于美貌,而在于其华裔背景。对于凯蒂,原著作者罗琳女士也表示满意:“她是个美丽的女孩,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她头脑清醒,不会被名誉冲昏头脑。”罗琳充满期待地说:“她跟秋·张很符合,无论从外貌还是年龄凯蒂·梁正好比扮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大一岁)。现在我正期待着她和丹尼尔的对手戏。”
  ▼ 神秘伏地魔首度人形现身——“英国病人”担纲
  演员代表作品(主演):《英国病人》、《辛德勒名单》、《红龙》、《曼哈顿的灰姑娘》、《伯爵夫人》
  扮演邪恶的伏地魔的拉尔夫·费因斯可谓如雷贯耳,出演过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费因斯是第一个在银幕上扮演这位哈利的死对头的演员,因为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伏地魔第一次破天荒地以人形现身于影片之中。相信凭借费因斯神秘、冷峻的气质和出神入化的过人演技,将伏地魔的形象塑造得为广大哈迷们所折服应该不在话下。虽然目前为止,为了保密,伏地魔的造型尚未暴光,但看看哈利看见伏地魔的恐惧眼神,你应该想象的出他的恐怖了。
  ▼ 最新角色——全明星黄金配角阵容
  扮演塞德里克·迪戈里的罗伯特·帕帝森曾出演美国版《午夜凶铃》;
  饰演布斯巴顿的美女选手芙蓉·德拉库尔的克雷芒斯·博伊斯曾出演过《劳斯一家》及《妹妹》,她的美貌和高傲的个性,一出场就震倒了所有男生,得罪了所有的女生;
  扮演黑魔法防御术教授疯眼汉穆迪的布兰登·格利森曾出演过《特洛伊》、《冷山》及《勇敢的心》等古装动作影片;
  扮演爱搜寻丑闻的记者丽塔·斯基特的米兰达·理查森曾出演过《时时刻刻》、《情迷四月天》及《毁灭》等,是一位具有风韵和惊人口才的女演员,片中的小报记者自然非她莫属;
  扮演布斯巴顿魔法学校女校长马克西姆夫人的弗兰斯·德拉杜赫曾出演过《樱桃园》及《意外横财》;
  扮演国际魔法合作司司长巴蒂·克劳奇的罗杰·劳埃德·帕克曾出演《名利场》及BBC电视台节目《只有笨蛋和马》;
  扮演德姆斯特朗魔法学校校长伊格尔·卡卡洛夫教授的培德加·别拉克曾出演《欧洲之行》;
  扮演阿莫斯·迪戈里的杰夫·罗尔曾出演《罪恶之家》、《巴尔》及英国第四频道节目《去死懒驴》……
本集又创导演记录——情感片大师接掌导筒:
  迈克·纽威尔代表作品:《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蒙娜丽莎的微笑》、《与陌生人共舞》、《忠奸人》
  影片《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由广受赞誉的英国导演迈克·纽威尔执导,英国小说由英国导演执导,也算是门当户对。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制片人大卫·黑曼认为纽威尔是一位能使电影在悬疑、幽默、动作和戏剧之间获得最大平衡的出色导演。“人们问我们是否会找一个英国导演,但问题不在于此,” 黑曼解释道,“我们需要的是最适合这个工作的人,而迈克·纽威尔拥有了执导这部电影应具备的所有素质。从许多方面看,这部影片都是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最具挑战性的。我们需要一位能执导昏暗且充满悬疑的惊险电影,驾驭令人激动的动作情节,同时要对青少年的焦虑、烦恼很敏感的导演。只需看看迈克·纽威尔执导的其他电影,你就会发现很少有导演像迈克·纽威尔这样技巧娴熟且多才多艺。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兴奋,” 迈克·纽威尔回忆道。“我认为在书中有一个突出且明确的故事,故事的主旨就是惊险。当然其中有很精彩的场景片段-比如和龙打斗、水下的任务和许多喜剧情节等-但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是伏地魔需要哈利的三滴血才能恢复人形的情节。伏地魔策划了整件事情为了让哈利处于他的掌控之中。哈利保护自己的唯一武器就是他的勇气。这次他只能独自面对一切了-他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 梦幻班底——完美再现魔幻的保证
  本次拍摄,摄制组有幸再次请到特效指导约翰·理查森,创意效果指导尼克·杜德曼,三次获得奥斯卡美术指导奖并曾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斯徒尔特·克雷格(《英国病人》、《危险关系》及《甘地》等)作为美术指导。编剧史蒂夫·克罗夫斯、克雷格、理查森以及杜德曼参与了至今所有四部哈利·波特影片的制作。
  此外,这次继续参与哈利·波特系列制作的还有摄影师罗杰·布拉特(《哈利·波特与密室》),服装设计詹妮·泰明(《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及视觉特效指导吉姆·米歇尔(《哈利·波特与密室》)。
  首次加盟摄制组的有剪辑师迈克·奥德斯利(《蒙娜丽莎的微笑》及《高度忠诚》)以及作曲帕特里克·杜尔(《BJ单身日记》、《高斯福德庄园》及《爱情急转弯》等)。
影片精彩看点:
  ▼ 哈里·波特要谈恋爱
  除了伏地魔是否会复活受人瞩目之外,《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更有一场别开生面的华丽舞会,让哈利波特与罗恩两人紧张的脸红心跳,但是比起英俊斯文的西追,高大英挺的喀浪,只有14岁的哈利与罗恩似乎只有一旁乾瞪眼的份,看着自己喜欢的女生被人拥在怀里,这种令观众期待的青春期初恋的酸甜苦辣感觉,也将会在导演麦克纽威尔手中一一呈现到观众面前。魔法师哈利·波特面临着其至今为止所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他不仅要在一个危险的国际争霸赛中和比他年龄大且经验丰富的同学们进行比赛,而且哈利还要面对他的夙敌,已恢复法力和人形的邪恶的伏地魔!但比起要为霍格沃茨圣诞舞会找个舞伴所带给哈利·波特的焦虑来讲,伏地魔归来的消息也就相形见绌了。
  即将在明年二月开拍的第五集《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中,哈利将献出他的初吻给张秋,当记者问丹尼尔他心里有什么感想时,他俏皮地回答道:“很可惜不是这一集!”第五集的剧本中会不会安排初吻这一幕,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他倒是十分的期待,因为哈利即使遇到伏地魔都能够展现冷静机警的一面,只有遇到女孩子的时候会出现惊慌失措的状态,这更能表现出哈利凡人的一面,而这也是哈利波特一直能够引人入胜的原因。
  ▼ 特效场面震撼人心
  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导演迈克·纽威尔加入比前几集更多惊险刺激的场面。摄制工作种最大的两个挑战就是如何将霍格沃茨盛大的圣诞庆祝舞会搬上银幕以及如何栩栩如生地展现三强争霸赛的危险而又激动人心的三段比赛。
  为了完成比赛,更不用说赢得比赛了,哈利与其他更有经验的竞争者都只能依靠两种武器:魔杖和智慧。比赛的第一个项目是哈利与一个巨大的喷火匈牙利树蜂龙对决。为了这个场景的拍摄,特效部门制作了一个30英尺高装有火焰喷射器的巨龙。
  第二个比赛项目要求年轻的魔法师们潜水到湖底,并与一种叫格林迪洛的水怪作战来解救他们的好友。《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摄制组在欧洲搭建起了水下最深的拍摄箱,丹尼尔·拉德克里夫与罗伯特·帕帝森、斯坦尼斯拉夫·伊万奈斯奇以及克雷芒斯·博伊斯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如何潜水。此外,拉德克里夫还要掌握在没有潜水器材的辅助下如何屏住呼吸,手脚戴上蹼板一边游泳一边表演。而让丹尼尔觉得最糗的是,当他们在拍摄水底王国画面时,哈利吃了鱼鳃草,长出了鳃与蹼,设计师为他设计了一套潜水装,让他的手脚看起来就像长了蹼,在水中是很好看,不过一上岸,他看起来就像四肢都穿了女生长统丝袜一般,连导演都常忍不住会用大声说:“那个穿仕女长统袜的准备深呼吸,我们水中场景再来一次。”话一说完,所有人包括丹尼尔都已经笑岔了气。不过这水中的场景的确不轻松,让他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双耳感染,两眼刺痛,但是画面看起来超酷,让他觉得这几周的疼痛还是值得的。
  在开拍舞会的盛大场景前,全体年轻演员们集体上了舞蹈课。为了这出戏,美工部门将巨大的礼堂大厅改造成了银色冰雪天地的冬日仙境。服装设计部制作了一系列华丽的晚礼服-包括罗恩的老式长袍-来突出这个令人伤脑筋的成人舞会上学生们的窘态和激动之情。
  随着《哈利·波特》小说第六集的热销,以及《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电影的即将上映,一股“魔法热”再次弥漫全球。很多人又开始念叨,如果有了魔法,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多么轻松,念个咒语,挥挥魔杖,一切事情都能够解决……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哈利波特 5 与凤凰社[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 片  名:哈利波特与凤凰社[BD版本][中英双字幕]
  • 年  代:2007
  • 地  区:欧美
  • 类  型:科幻片
  • 导  演:David Yates
  • 主  演:Daniel Radcliffe, Rupert Grint
  • 上传日期:2011-08-27
  • 特与凤凰社[BD版本][中英双字幕]》剧情介绍
  目睹伏地魔复活之后,哈利度过了他生命中最漫长、最孤独的暑假。当然,姨妈姨父仍然把他当成臭虫般的呼来喝去,表哥达力没事就把他当成沙包练拳击。甚至还有两只以吸食灵魂为生的摄魂怪脱离了魔法部的掌控,来到女贞路上伏击哈利,好在勇敢的哈利用守护神咒赶走了摄魂怪。
  阴险的魔法部本想通过摄魂怪事件,诬陷哈利在校外使用魔法而违反了《对未成年巫师加以合理约束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外滥用魔法,打算就此开除哈利。哈利来到魔法部受审,邓布利多哈利做证人,终帮他摆脱了指控。
  可怜的哈利,在暑假经历了一连串的变故后,终于等来了开学……魔法部的副部长乌姆里奇成为这一年的黑魔法防御术课的新老师,她是代表魔法部来整治霍格沃茨的“不良风气”的,第一堂课,哈利就因为管不住自己而与她起了冲突,最终被罚关禁闭。如果你认为乌姆里奇教授口中的“禁闭”只是普通的抄写课文的话,那你就错了,因为她给哈利一支神奇的笔,用哈利的鲜血做墨水,每一笔都深深地刻在了哈利的手背上。
  自从伏地魔复活以后,哈利被越来越多的梦魇所困扰着,因为头上那道伤疤,使得哈利与伏地魔的思想产生了某种联系。正是在一场梦境里,哈利目睹罗恩的爸爸亚瑟被蛇咬伤,及时发出了警告,挽救了亚瑟的生命。
  对于哈利来说,情人节第一次变得有意义,因为他和张秋约好一起去霍格莫德村。然而,约会的过程却不尽如人意,属于典型小女人的张秋,需要人哄需要人疼,而哈利却偏偏是个木头疙瘩,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由于D.A.内部成员的背叛,乌姆里奇最终还是发现了哈利在背着她教大家黑魔法防御术。所有人连滚带爬总算逃脱升天,最终只有哈利因为断后而被抓住——告密的人竟然就是张秋,而邓布利多代哈利受罪,被赶出了霍格沃茨。
  原来伏地魔一直想得到的是那个隐藏着自己未来命运的预言球……他侵入哈利的思想,得知小天狼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利用一种假相将哈利骗至魔法部。一场混战就此展开,然而让伏地魔想象不到的是,虽然D.A.的成员都是一些半大的孩子,却与食死徒斗了个不相伯仲,直到凤凰社的成员赶来增援。这场混战中,食死徒与凤凰社互有伤亡,但都及不上哈利万分之一的痛苦,他生命中最后一位亲人也离他而去——再见,小天狼星。
幕后:
【新导演,新尝试】
  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第5个年头,对于哈利·波特来说是一个关键年,因为他不再是孩子,而是学着面对成年人需要做出的选择和挑战:哈利不但要处理伏地魔的回归,还忍受着失去好友塞德里克·迪戈里的痛苦。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迫使他比其他同龄人在心智方面要更加成熟,因为他担负的都是一些预想不到的重大责任……为了能够找到进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的入口,导演大卫·叶慈在拍摄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彻底地分析了《哈利·波特》系列一路走过来所经历的前因后果:“这一集故事在全套小说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小主角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周围的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开始发现这个世界的磕磕绊绊,开始经历‘成长的烦恼’。”
  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制片人,[大卫·海曼]表示,正是这一集故事与众不同的特质,才让他最终选择了大卫·叶慈来为影片执导:“叶慈非常善于处理这种奇幻类的故事主题,而且他还展现出能够以非常娱乐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的能力。当然,《哈利· 波特5》并非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影片,但是却大量演绎了魔法世界所遵循的政治学。可以说,叶慈是带着无限的激情加盟进来的,而看着他与孩子们之间从陌生到信任的过程,你就会发现,叶慈确实是一个能够调动演员积极性的高手。他明白,跟随着系列一起成长的几位小演员,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他们在影片中的角色,所以叶慈经常鼓励他们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尽量把自己真实的个性注入到角色之中去。”
  连续第五次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表示: “我喜欢和大卫·叶慈一起工作,更喜欢他那彬彬有礼的温和个性。不过,第五集故事也是我拍摄的最难的一部影片,部分是因为这一章内容的特殊性,剩下的则在于来了叶慈这位新导演。他总是让我更加深刻地去分析哈利这个角色,我发现这种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他真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导演。”
  罗恩·韦斯莱的扮演者鲁伯特·格林特对此表示同意:“大卫·叶慈的执导方式与其他几位导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他总能通过最轻松的方式,得到最伟大的成果。”而饰演哈利永远忠诚的朋友赫敏·格兰杰的爱玛·沃特森则补充道:“叶慈最可爱的地方,就是认真倾听我们谈论自己的角色的时候。对于我们能够连续在五部影片里饰演同一个角色,叶慈感到了由衷地佩服,他非常重视我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鲁伯特·格林特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在影片中的角色之间的友情的真实性。”
  除了大卫·叶慈,编剧迈克尔·戈登伯格对于《哈利·波特》系列来说也是一位新人:“当大卫·海曼找到我的时候,我兴奋得全身发抖。我知道我的说法可能有点老套,但能够加入这部魔幻系列故事,再通过你的努力,让它展示在大银幕上,你能想象得到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吗?大卫·叶慈虽然给我留了足够大的创作空间,可是他也对剧本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故事的每一个时刻都要尽可能地真实。显然,剧本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保留住原著小说中的精髓和灵魂。可以说,第五集故事是整个系列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哈利从一个小孩蜕变成懵懂的少年,他开始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坏人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邪恶的一面……他发现,成人的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存在着缺陷——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影片中突出的主题。”
【神奇的魔法部】
  在哈利真正面对伏地魔的挑战之前,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逃过去魔法部受审的这一劫……这里,得到最具体的体现的就是魔法部的大厅,美工设计师斯图亚特·克雷格(Stuart Craig)用一张很有苏联气息的魔法部部长福吉的巨型海报,盖满了整整一面墙。克雷格还表示,尽管在魔法部的巫师都是用飞行代替行走,用纸飞机代替电话,却没办法掩盖它在本质上是一个纯粹的官僚机构的事实:“在英国,政府大楼都有着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特色,楼身上的装饰物繁多。由于魔法部被设置在了地下,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遍了伦敦所有最古老的地铁站,感受其中的阴冷气息和设计风格。我们注意到,很多地铁站都使用了大量彩色的瓷砖做装饰——结合了这一特点,我们终于发明了一个地下的世界——魔法部。在每一面墙都铺满了华美庄重的黑瓷砖后,那种气势立马就显现出来了。不过,这种做法对于摄影师斯拉沃米尔·埃迪扎克(Slawomir Idziak)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他在拍摄的时候,必须得把瓷砖反光这一元素考虑进去。”
  通观所有《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魔法部的美工设计都堪称最大的一处布景地,超过200英尺长、120英尺宽、30英尺高,至少铺了3万块瓷砖——都是一个个人工粘上去的。而且到了影片中,这个大厅还会通过数码处理,空间变得更大。
  哈利是在韦斯莱先生的陪伴下,从“来宾入口”进入魔法部的——看起来就是伦敦街头最普通的一个电话亭,斯图亚特·克雷格笑着说:“我认为,这样的设置会让位于麻瓜政府大楼正下方的魔法部变得更有趣味性,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离国防部非常近的电话亭……麻瓜肯定会大吃一惊,原来魔法部就位于英国国防部的地下。”大卫·叶慈也表示:“相信《哈利·波特》系列最有趣的一个故事点,就是展示魔法世界是如何‘隐藏’在麻瓜的生活中的,事实上,这两个世界是相融的,只是麻瓜们没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粉色代表一种新的“黑势力”】
  新学期,学校来了一位新的黑魔法防御术课老师——乌姆里奇教授,由伊梅尔达·斯汤顿饰演。从头到脚都被粉色包裹着,乌姆里奇教授拥有老练的假笑和甜到发腻的声音,可是她的本性却和这完全相反。大卫·叶慈表示:“福吉认为邓布利多在觊觎魔法部部长的位置,所以他派来了自己最信赖的副部长乌姆里奇,在霍格沃茨查明真相。可乌姆里奇却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为福吉扫清一切潜在的威胁,结果把霍格沃茨搞得乌烟瘴气,纯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斯汤顿表示同意:“很多人都会像乌姆里奇一样,表面上魅力十足,其实一肚子坏水,所以饰演这样一个角色是我愿意接受的挑战。”
  虽然是为了与原著小说保持一致,伊梅尔达·斯汤顿有时候仍然会对饰演乌姆里奇这个角色感到有点恼火:“在小说中,她被描述成长得非常丑陋,像是令人讨厌的癞蛤蟆,所以当有人对我说‘你是这个角色最合适的人选’时,我听着总觉得不那么舒服。”
  伊梅尔达·斯汤顿也是所有演员中,和服装设计师珍妮·泰敏(Jany Temime)走得最近的一个,因为乌姆里奇整体的形象设计,是泰敏在整部影片中,最艰巨的工作之一,斯汤顿说:“我们为这个身材有点圆的女士想出了很多有趣的方案,我不希望她衣服的轮廓太过鲜明——虽然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柔和善良,其实心肠实在是不怎么地。”
  为了能够在外观上展示乌姆里奇教授的“温柔”,珍妮·泰敏表示:“我们往伊梅尔达·斯汤顿的戏服里填了很多东西,因为她本人特别瘦。”泰敏还在衣服上使用了许多柔软的布料,就是为了增强那种性格上的温和感。不过,衣服的颜色却是在小说中就已经决定好的:粉色、更粉以及最粉。泰敏接着说:“每一次我们看到她,她身上的粉衣服除了颜色,样式都是不一样的。当她慢慢在霍格沃茨展示自己的特权时,颜色的亮度也会随之变强,十分扎眼,最终变成了那种最深的樱桃粉。”
  粉色的主题还会被延用至乌姆里奇教授的办公室中,这部分场景是由美工师斯图亚特·克雷格和他的设计组用各种粉色的东西装饰出来的,包括带有花边、像天鹅绒一样光滑的窗帘,以及周围各种可爱的小摆设。家具的风格则来源于法国,以克雷格的说法就是“非常有线条感”——从各个方面进行暗示,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实在是太有个性了。不过,这间办公室最有特色的地方,还在于墙上那200多个印有小猫的盘子上,暗示着乌姆里奇那种与猫很相似、反复无常的性格。相对照而言,乌姆里奇教授使用的教室就显得严肃、简朴多了,就像她对学生严格限制的教课风格一样——只允许他们做在自己的位置上埋头于她指定的教课书。鲁伯特·格林特说:“学生们对乌姆里奇教授的黑魔法防御术课都感到无比陌生,但是她却坚信我们必须要学习理论,而且完全没有实践过程,要知道,这种做法在一所魔法学校里是非常荒谬的。”
【槲寄生下的初吻】
  当霍格沃茨因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而进入假期时,哈利组建的D.A.学习小组也不得不中断一段时间。最后一堂课过后,D.A.所有的成员都结伴离开了,张秋却留了下来。哈利早在去年就喜欢上了她,然而两人的关系却因为塞德里克·迪戈里的被害而稍嫌复杂。似乎是洞悉了他们心中暗藏的想法,无所不知的“有求必应屋”在最后一次D.A.集会的时候用一枝槲寄生作为装饰物,终于带来了所有哈迷热切盼望着的时刻——哈利的初吻。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回忆这部分的拍摄时说:“我有些不安,因为我发现梁佩诗似乎很紧张。这不仅仅是一个吻那么简单,也暗示着张秋和哈利之间的复杂关系。当我们尝试了几次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可怕,还挺有趣的。”梁佩诗继续说:“我之所以特别紧张,因为这是我在大银幕上的初吻,好在导演大卫·叶慈非常专业,他告诉了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这样我们就不会感觉这个场景有多么地难拍了。一开始的时候,是有点难堪,但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很会带戏,他让拍摄变得很简单,而且他是一个接吻高手。”
  导演的做法也许打消了两位小演员的顾虑,却忘了一旁同样紧张的工作人员,因为这些人几乎是看着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制片人大卫·海曼说:“我们中的许多人在雷德克里夫10岁的时候就认识他了,然后他就在我们的眼前长大了……所以我们关心他,想要保护他。在这里,看着他经历着‘银幕初吻’,那种感觉很奇怪,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看,可是却忍不住想看。好在这组场景拍得很完美,相信观众肯定能够从中感觉到温柔和美丽的甜蜜。”
【巨人兄弟格洛普】
  在知道自己迟早会被乌姆里奇赶出霍格沃茨之后,狩猎场看守海格给哈利、罗恩和赫敏“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帮助照看自己那同母异父的弟弟格洛普——他刚好是一个身高16英尺的巨人。
  为了让格洛普在大银幕上“活”过来,这里不但结合了手工设计、动作捕捉、电脑特效的集体智慧,还包括一个名叫托尼·毛德斯莱(Tony Maudsley)的演员的天才表演。大卫·海曼说:“在我们的假设中,格洛普是一个非常天真的巨人,只是比较好动,没办法太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已。毛德斯莱和大卫·叶慈花了很长时间去讨论一些表演上的细节,因为格洛普是一个需要靠‘动作捕捉’技术帮助的数码人。”叶慈则对毛德斯莱的表现大加赞扬:“他完全融入进来了,这从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演中就能看出来。即使这个角色几乎完全是由数码技术生成的,可是毛德斯莱却给了格洛普生命和灵魂。”
  当格洛普和赫敏待在一起时,你能从他们之间的关系看出格洛普并不只是一个面目可憎的巨人,爱玛·沃特森说:“格洛普也有可爱的一面,在赫敏面前,他就像一只小猫咪那样温顺,赫敏是惟一一个能够让他安静下来的人……我知道格洛普是一个由电脑制作出来的数码巨人,可是工作人员已经尽量让他显得真实了,他有一双像小狗一样可爱的眼睛,我实在是太喜欢他了。”
  生物特效师尼克·杜德曼(Nick Dudman)表示,他们还给格洛普制作了一个原尺寸大小的脑袋,用来拍摄和其他演员在一起的场景,鲁伯特·格林特兴奋地说:“和格洛普一起拍摄的部分太精彩了,现场有巨大的头和肩膀,逼真到我们都忘了和我们一起演戏的,只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而已。至于其中我最中意的部分就是:格洛普非常喜欢赫敏,用手把她托了起来。于是罗恩嫉妒了,尝试着想让格洛普把赫敏放下来,他想英雄救美,就是使劲敲打巨人……你一定已经猜出结果了,罗恩一下子就被格洛普给弹飞了。”
【五大删剪】
  由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七本系列丛书中页数最多的一本,长达870页——第七集《哈利·波特与死圣》的页数已经敲定为784页。所以影片的编剧只能将小说中“无关疼痒”的边边角角忍痛割爱,如今已经确定有五处内容惨遭删剪。
  1、 所有与魁地奇相关的场景……这倒是不难猜测,由于哈利在《哈利·波特5》中大多时间都被乌姆里奇教授关禁闭,不但没怎么参加魁地奇的训练,还错过了几场重要的比赛。不过,这对于饰演罗恩的鲁伯特·格林特来说,却不啻为一个噩耗,因为罗恩将在这一集中将第一次参加格兰芬多学院的魁地奇代表队。对此,格林特只能遗憾地表示:“寄希望于明年。”既然魁地奇比赛没有了,我们也就无缘听到那首与之相关的“韦斯莱是我们的王”了。
  2、 韦斯莱夫人与小天狼星在凤凰社就哈利的问题起了一些争执……被删。
  3、 家养小精灵多比不再出现……《哈利·波特4》中,多比的所有戏分就被纳威取代了,所以不难猜测这个角色为何会无缘第五集故事。估计惟一对此感到不高兴的当属赫敏了,因为这种做法显然触犯了她创建的“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S.P.E.W.)。
  4、 纳威的父母……他们当年都是英勇的傲罗,由于受到了伏地魔的折磨而发疯,现住在圣芒戈魔法伤病医院疗养。这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因为随着纳威的作用一集比一集重要,他的父母本应该也得到相应的“尊重”,而不是被无情地删掉。
  5、 哈利等人为布莱克家、凤凰社的总部进行大扫除……让人觉得非常可惜,因为我们没办法看到在这里出现的神奇生物活生生的样子了。
花絮:
·达里欧·马利安尼利(Dario Marianelli)曾一度被选中为影片创作原声乐。
·伊文娜·林奇在150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卢娜·洛夫古德这个角色。
·乌姆里奇教授办公室里的地毯,价值5万英磅。
·最初的时候,饰演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的本来是海伦·麦克洛瑞,但由于她怀孕了,这个角色才落到海伦娜·伯翰·卡特的手中。
·卢娜·洛夫古德戴的萝卜耳环,是其饰演者伊文娜·林奇自己做的。
·由J·K·罗琳创作的系列中的最后一集《哈利·波特与死圣》,将会在《哈利·波特5》首映的10天后发行。
·哈利和张秋接吻的那部分场景,NG了30次才算最终拍成。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BD版本][中英双字幕]》_TOM365免费电影

Ans: Michel Daerden règle ses comptes... - lameuse.be

 

Ans: Michel Daerden règle ses comptes...

Ans: Michel Daerden règle ses comptes...

(Photo Belga)

Michel Daerden vient d'envoyer une lettre ouverte à l'attention des habitants d'Ans. Dans celle-ci, il règle quelque peu ses comptes avec la nouvelle majorité en place et rassure sur son état de santé.

Rédaction en ligne

Publié le 02/09 à 11h53

Lisez plutôt: “ rassurez-vous, contrairement aux affirmations de la nouvelle majorité, avec laquelle je ne désire aucunement polémiquer, Papa n'est pas mort...

Il explique ensuite “ être extrêmement actif sur toute une série de dossiers importants […]”.

Il rappelle également que son cœur reste à Ans bien qu'il travaille à Bruxelles. Il affirme ainsi continuer à se battre pour améliorer le cadre de vie et le bien-être de la population ansoise, “ en contribuant à la réussite de grands projets: place Nicolaï, la ferme Monfort, la nationale 3 […] Et croyez-moi, ce travail, c'est avec le même enthousiasme que je le poursuis aujourd'hui. Il se traduira d'ailleurs bientôt par la finalisation de dossiers que la nouvelle majorité ne manquera pas de vouloir s'approprier mais que j'ai, personnellement et à tout le moins, initiés: la future nouvelle piscine communale, la place Brignoul […] Mon combat pour Ans et les Ansois, je souhaite, si on m'en laisse l'opportunité, le poursuivre pour le bien de tous ”.

Envie de réagir à cet article ? Entrez votre commentaire ici :

Pseudo :

Mot de passe :

Votre pseudo ou votre mot de passe sont incorrects. Veuillez réessayer.

S'enregistrer

Règles de bonnes conduites.

Il y a 13 commentaires sur "Ans: Michel Daerden règle ses comptes..."
zapotec
- Le 02/09 à 17h52

@Salluste, je crois que Daerden comme tout bon politique a des dossiers sur tout le monde.

Signaler un abus

zapotec
- Le 02/09 à 17h51

@Salluste, je crois que Daerden comme tout bon politique a des dossiers sur tout le monde.

Signaler un abus

Salluste
- Le 02/09 à 17h02

une sérieuse question se pose : comment se fait il que le président du PS ne s'oppose a Papa? Tel est la question? Depuis le temps Mr.Di Rupo n'est jamais intervenu pour dire STOP a Papa. Papa serait-il un Dieu?

Signaler un abus

Salluste
- Le 02/09 à 16h55

N'importe quoi quel dossiers importants? Les pseudo combine pour mettre de l'argent dans ses poches ou çomment continuer a faire des trois dans les autoroutes?

Signaler un abus

bobek.
- Le 02/09 à 16h44

mieux un daerden a la tete de ans qu un dandy ce qui n est pas mieux

Signaler un abus

aurore dupin
- Le 02/09 à 16h23

Serait-ce une photo d'avant le lifting, ou toutes les coutures ont-elles lâché?

Signaler un abus

anar
- Le 02/09 à 16h18

Le problème n'est pas papa, mais les gens qui votent pour lui.

Signaler un abus

tifou
- Le 02/09 à 15h56

Bizarrement, dans les dossiers qu' il se targue d'avoir initié, il ne parle pas du goufre à millions qu' est le Country-Hall du Sart-Tilman !

Signaler un abus

ClaudeK
- Le 02/09 à 15h29

Ce n'est pas normal que des communes profitent LARGEMENT et prioritairement de subsides car les dossiers sont gérés par un ministre proche de ces dossiers ou par un copain qui met le dossier au dessus de la pile.

Signaler un abus

Titeuf
- Le 02/09 à 15h27

Sorti de l hosto ?? ANS ANS ANS et les autres tu t en branle .Extrement actif en quoi donc

Ans: Michel Daerden règle ses comptes... - lameuse.be

卡扎菲,英雄日暮

本刊记者 王年华。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ex.shtml

2009年9月3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为防备以色列和美国入侵,路标和交通指示牌被白油漆涂抹得看不出所以然。唯有每逢路口,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画像鲜亮清晰。

斋月的的黎波里闷热无比,几十万利比亚人聚集在绿色广场,为卡扎菲执政40周年举行庆典,称颂这位“人民的兄长、革命的导师”。

这些天,利比亚国家电视台重复不断地播放着卡扎菲的纪录片。卡扎菲一袭灰白色军装,缀着金色辫穗,镶着金色肩章,挂满金质奖章,腰间围着一条金腰带,全身上下金光闪闪。他的目光透过黑色墨镜检阅观礼台前的士兵。

观礼台上,挂着一幅裱有卡扎菲画像的巨大标语:利比亚是天堂,我们将以血肉和心灵永护我们的领袖。

卡扎菲没想到,17个月后,还是绿色广场,还是他的人民,却变了一种面相。没有了颂扬的标语,他的画像也被砖瓦磕上了“麻子”。利比亚人高喊着,让“兄长”和“导师”离开。

戏剧性的登台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这个民族有着反对异族入侵的传统。

卡扎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是惟一的男孩。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出了帐篷就是沙漠戈壁,离开沙漠便是帐篷。

按照贝都因人的传统,父母和邻居经常给卡扎菲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贝都因人的历史,英雄人物,对外族入侵的抗争。意大利取代土耳其对利比亚的殖民,以及因此出现的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的故事,让卡扎菲从小就决定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

在中学里,卡扎菲收听到了埃及电台“开罗之音”的广播,埃及第二任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和其中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精神让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在发动革命问题上,卡扎菲学到的第一课也正是纳赛尔关于“自由军官组织”的论述。

17岁,卡扎菲便将推翻与英国合谋的利比亚执政者定为人生目标。他雄辩滔滔的鼓动和指点江山的气魄,使其很快成为学生领袖。他秘密组织学生团体,企图暗杀利比亚国王,并组织支持埃及和纳赛尔总统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

1961年10月,因组织反对解散埃及与叙利亚联盟的示威游行,卡扎菲被开除学籍。之后,他精心筹建地下组织并对组织成员提出要求:努力学习,按时祈祷,不许饮酒,不准打牌,不玩女性。这也成为后来《绿皮书》中的几项重要原则。

在纳赛尔《革命哲学》的影响下,卡扎菲认识到“武力”的神奇,“殷切盼望着向敌人开火”。1963年,他进入利比亚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在军队中建立以他为首的、由12人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中央委员会以及下属的“人民委员会”,着手策划推翻伊德里斯一世的统治。

1965年,卡扎菲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获少尉军衔。次年,他到英国比肯斯菲尔德装甲兵无线电通讯学校受训。半年的培训学习结束后,卡扎菲回利比亚担任通讯兵团上尉军官。

服役期间,他亲自设计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网,把一大批年轻的下级军官联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卡扎菲出现在美国中情局的视野中——他想推翻英国扶持的政府正合美国人胃口。在卡扎菲当时看来,中情局的到来将成为他政变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得到了大量的物资支援,还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

卡扎菲决定提前行动。

但那是一场有了物资和情报支援还进行得稀里糊涂的革命。

在开始行动之后,卡扎菲命令手下乘飞机前往首都组织塔尔霍纳军营的接管工作。可当此人到达班加西机场时才发现,机票售罄。抵达后,他坐计程车赶赴军营,却把武器落在了车上。

在班加西,卡扎菲亲自带头行动。他坐在荷载武器的车里,一马当先地率领手下前去占领电台。半路他发现,在前往班加西电台的路上竟然只有自己一人,后面的车辆在岔路口浩浩荡荡地跟丢了。“革命”的车辆绕城一周,竟然没找到要占领的电台,无奈之下只好原路返回。

与此同时,在的黎波里城外负责接管防空部队的伙伴们,到行动伊始才发现起事的弹药不够:600个人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分配。幸好一路折腾下去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老国王正在土耳其,而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王子则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6时30分,卡扎菲通过班加西电台播报了第一号通报。这是新政权的最初消息,广播是匿名的(出于安全考虑,政变一周后,卡扎菲才亮明身份)。仓促准备的公报不乏机智:“利比亚人民,为了履行你们的意志,实现你们衷心的愿望,响应你们不断提出的变革要求和你们为达到此目的而奋斗的渴望,你们的军队已经采取了推翻这个反动和腐败政权的行动……”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后来被形容为“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无处不在的卡扎菲

面带微笑的画像仍然出现在政府的印花上,在学校里注视着孩子们的脸和书包,在茶杯底部盯着饮茶者的脸……

美国原本以为培养了一个自己的小兄弟,而且是有着大量石油的小兄弟。但卡扎菲上台的第二年,就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六千多名美国军事人员。

这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一个直接监视苏联在黑海和地中海军事动向的前哨阵地。

1972年,卡扎菲又宣布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公开宣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在“触犯”美国的同时,卡扎菲积极向苏联靠拢。美国政府对卡扎菲这一系列做法极为恼火,里根上台后,决定“捏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卡扎菲的鼻子”。

1981年8月18日,美国第6舰队在距利比亚海岸不远的海域进行军演,直接引发了一场短时间的空战交火。

之后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47航班事件”,以及几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事件,让中央情报局认定卡扎菲是主谋。

卡扎菲的画像到处可见,他说自己讨厌个人崇拜,但“他们坚持这样做,我有什么办法”。面带微笑的画像仍然出现在政府的印花上,在学校里注视着孩子们的脸和书包,在茶杯底部盯着饮茶者的脸……

然而没有几个利比亚人亲眼见过他。经过几次未遂的暗杀和几次破产的政变后,卡扎菲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了。动辄两队武装护送车向相反方向开出,两架飞机一齐起飞。他乘坐的飞机在其登机前两个小时还不知道是否会起飞。

让其他国家领导人气愤的是,直到卡扎菲的飞机来到自己的领空,驾驶员才请求着陆,只说:“飞机上有一位要人。”

中情局针对卡扎菲的7次暗杀都未能成功。

1986年4月15日凌晨2点,多架美国战机飞临的黎波里,扔下500磅的激光制导炸弹和2000磅重型炸弹,41人在空袭中丧生,包括卡扎菲15个月大的养女汉娜,而他本人则安然无恙。从此,钢筋水泥的封闭空间使卡扎菲感到极为不安。当他在外时,他更愿意呆在随身携带的贝都因人大帐篷里,而非酒店。他的这种偏好让全世界的礼宾处都曾乱过阵脚。2007年,在巴黎,卡扎菲住了一周的帐篷。

在参加2009年联合国大会时,卡扎菲试着在纽约3块不同的空地上搭建帐篷,其中一块还是美国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名下的。虽然卡扎菲拿到了一纸租赁,但是贝德福德镇政府却以没有许可证为由,下令帐篷搭建工程立即停工。当地检察官表示,“搭建帐篷违反了多条贝德福德镇的法律法规,既然这块地属私人所有,就必须遵循我们的法律法规。在这件事情上,外交豁免权也无济于事。”

不得已,卡扎菲最后只能入住利比亚驻美使馆。

一份标题为“卡扎菲怪癖一览”的电报在联合国2009年大会之前发出,列明了这位铁腕人物的一些怪癖,例如害怕飞越水面、拒绝攀爬超过35级的台阶等。

或许正是行事古怪,才使得卡扎菲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暗杀。

不断变相的外交手段

“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首鼠两端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

卡扎菲总在演讲措辞和个人装扮上用尽了心思。

但漂亮的词句并不受欢迎,阿拉法特将他称为“革命词句的骑士”,而阿拉法特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就是嘲弄卡扎菲的“革命词句”和“古怪装束”。甚至纳赛尔有时也发现,他这位年轻的门徒有点让人受不了,“喜欢争吵,像个小孩”。而俄国和美国外交官的评价更直接——“那是个疯子。”

2009年联合国大会,是卡扎菲在联合国的“处女秀”。那套牛奶巧克力色的绸缎套装,加上黑色贝雷帽以及非洲轮廓的胸针,让各国外交官们暂时忍受了他长达100分钟的演说。

卡扎菲当天演讲的内容,从气候变化到经济危机和联合国现状。他先是斥责美国前总统布什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大屠杀制造者”,接着称“甲型H1N1流感是某个国家为了军事目的而释放的细菌武器”,还要求彻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民权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死因,甚至替塔利班“维权”,称应该维护塔利班建立“伊斯兰酋长国”的权利,怒斥安理会无能,变成了一个惩罚小国的“恐怖理事会”,并作势撕毁《联合国宪章》。

当演讲进行到第90分钟,卡扎菲猛列抨击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个“疯子”时,负责为他担任同声传译的口译人员崩溃了,他打断了卡扎菲的演讲,失态地大声说:“我已经完全无法忍受了!”

卡扎菲当天的发言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但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等人在演讲之后立刻离开会议大厅,以避免听到卡扎菲的演讲。

“奥巴马当政期间,我们与美国的关系不错。而之前却不尽如人意:在里根时代,我们已走到了战争的边缘。长期以来,利比亚都致力于反美。现在非洲人能够统治美国,我们将支持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是非洲的子民。”卡扎菲在接受访问时如是评价奥巴马。

2003年3月,布什出兵伊拉克,俘虏萨达姆,促使卡扎菲重新思考对美政策。他派儿子赛义夫到伦敦秘密会见英国军情六处的官员,向英美伸出橄榄枝。卡扎菲也最终决定承担对“洛克比空难”罹难者27亿美元的赔偿,并承诺放弃恐怖手段。

卡扎菲总是希望一边与国际社会修好,一边又让利比亚国民和中东、非洲的盟友们觉得他没有屈尊。他对赔偿的解释是:“让钱见鬼去吧,钱是什么东西?钱是用来保卫我们的国家的,现在我们赔了钱,以前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04年2月,美国向利比亚派出外交人员,并于6月升级为代表处,随后利比亚也在华盛顿开设了代表处。卡扎菲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说,“没有永恒的敌对,也没有永恒的友谊。我们都犯了错误,最重要的事情是改正错误。”

但卡扎菲对与美国全面和解存在顾虑。200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来访,卡扎菲拒绝与其会面。

直到2007年12月,卡扎菲访欧期间,才第一次表示愿意访问美国并会晤布什总统。后来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利比亚,会见地点恰恰是1986年美国曾经空袭过的地方。在飞往的黎波里的飞机上,赖斯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访问利比亚。”

就在利比亚与国际社会关系升温时,卡扎菲又以利比亚最高级别的礼遇迎接洛克比空难的嫌犯迈格拉希回国。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搀扶着迈格拉希走下飞机的镜头让美国人相当不快。卡扎菲执政40周年庆典上,许多受邀的西方各国政要也因此拒绝参加庆典。

“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首鼠两端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杜恩说。

人手一本“绿宝书”

卡扎菲警告,如果继续反对他,他就会烧掉《绿皮书》,而用毛泽东的“红宝书”代替

思想,尤其是外来思想,让卡扎菲一直不安。1976年,他将利比亚两所大学里的学生看成当时的主要反对力量。是年4月23日,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发生大规模逮捕之后,“大赦国际”致电卡扎菲要求知道据称拘捕了800名学生的详细情况。

当国内大学中压制行动加强的时候,国外的利比亚学生开始进行抗议活动。对卡扎菲而言,学生们的不顺从只是表明了他的文化革命任重道远。在1976年剩下的时间里,他忙着根据《绿皮书》第一卷的思想建立人民大会和政治组织。

1973年5月,卡扎菲便提出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3本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

在利比亚,这3本《绿皮书》就像当年中国的《毛泽东语录》一样,是利比亚人手一本的“绿宝书”。绿色在利比亚人心中象征着希望和生命,他们的国旗完全由绿色充填,国徽也以绿色为核心。卡扎菲更在《绿皮书》中提出“把沙漠变为绿洲”的奋斗理想,鼓励他的人民:“只有自力更生,利比亚的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但“《绿皮书》并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得以实施”,卡扎菲自己也承认:“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它能够在中国、印度或其他需要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的成果。至于人口数量不多的小国就可以通过集权统治的方式治理。”

1978年9月,在一次对本国神职人员的讲话中,卡扎菲警告他的听众:如果继续反对他,他就会烧掉《绿皮书》,而用毛泽东的“红宝书”代替。

卡扎菲害怕社会中的两种人——军队和商人。他在军队中建立了革命委员会,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而他对《绿皮书》第二卷(1977年出版)中阐述的思想的贯彻则表明,他要彻底消灭商人阶级。

在1978年,卡扎菲当局禁止人们拥有一幢以上的住房,私营零售业后来被完全取消。1980年,他只给利比亚人10天的时间,让他们收集所有的第纳尔(注:当地货币名称)到银行兑换——在这个旨在确认富人的游戏中,卡扎菲准备让人们大吃一惊——所有100第纳尔的钞票都被没收。随后的一项法令规定,个人每月只能兑换1000第纳尔,其他的所有商业和金融活动只能使用支票。

逐渐地,卡扎菲开始意识到,他针对商人和社会其他阶层开展的运动,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利比亚人赶到国外,从而扩大了流亡国外的反对者行列。

但他一直坚持让自己的声音——《绿皮书》和“世界第三理论”——传到全世界。“这个世界现在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为夺取统治,聚敛财富,各处都在进行着斗争,其中包括联合国安理会。这些地方根本不存在民主,因为没有人民的介入。只有一些一小撮所谓的‘代表们’出来说话。而财富只集中在这一小撮人手上,绝大多数人民处于贫困当中。既然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财富也当然是属于所有人的,任何人没有权利垄断它。那些陈旧的制度引发了沉重的危机,我们想要打破这些桎梏,建立一个新的时代,不再遭受腐朽制度的侵害。”

2月11日,埃及开罗,当确认穆巴拉克离开时,解放广场上有人唱:“我们不会离开解放广场,除非卡扎菲下台。”

不知的黎波里的卡扎菲听后是何感觉。

本文参考资料:《中东风云人物》、《中央情报局档案》、《民族领袖——卡扎菲传》、《中东黑血》、《15场特种作战》。




[廠商借測]羅技iPad立架組鍵盤測試使用心得






自從iPad問世以來,看過、摸過、用過它的人,一定都會對這片擁有多點觸控功能的神奇板子存有各種的使用想像。它可以是台小鋼琴、是塊畫板、是本互動的書、是台電視、音樂播放器,當然更是一台好電腦。iPad的美就是在於它給你一個設備最極致簡潔的樣式 -- 一個螢幕,但是配合各種軟體與周邊設備,它卻能像是瑞士刀那樣變成各種用途的機器,所以時常有人問,iPad的定位到底是什麼?iPad好不好用?iPad可以玩出什麼花樣?我覺得答案真的是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你希望它變成什麼,它就會盡可能的達成喔!


這次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受到羅技的邀請,可以試用他們推出的iPad專用鍵盤立架組,羅技的滑鼠一直是我最愛用的... 直到我開始用Macbook之後,就不用滑鼠而改成觸控板XD。現在因為iPad鍵盤又重新接觸它們家的產品了^^ 在我入手一代iPad的時候,雖然我預設是要給爸媽使用,但是我當然也會私心的想說應該可以利用機會,「名正言順」的染指一下iPad,沒想到現在iPad已經變成他們的電腦了,為了這次的鍵盤試用還要跟他們借用一下iPad....


iPad對我來說是個絕佳的閱讀工具,除此之外,其實我最想拿iPad來做為文字處理器,也就是當做打字機 :P

想像一下,一個方便閱讀、攜帶的螢幕尺寸,隨時打開就能開始打字的系統,重量輕盈(好啦,iPad是滿重,但比起NB還是輕的!),不用操心存檔,不用管理檔案,還隨時可以和雲端同步寫作進度,這幾乎就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或是像我這樣愛寫Blog的人(往臉上貼金XD)的新世代打字機呀!如果你去App Store找找專門設計給iPad的文字處理軟體之多,就會知道「iPad打字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啊!


前面講了半天,終於要進入重點了!(爆)


當我把優秀好用的軟體準備齊全,想要用它們來好好寫點東西的時候,才發現iPad的虛擬鍵盤用在平時少量的文字輸入非常足夠,但是想要輸入一篇平常Blog文章的字量時,卻沒辦法達到和筆電相近的工作效率,我發現原因在於當螢幕和鍵盤是在同一個平面,對於打字的困難度會明顯增加,這時候一個可以分離的實體鍵盤就會變得更加實用。



羅技這組立架式鍵盤可以對應iPad 1代與2代,鍵盤本身是塑膠製的,但是看起來頗有質感,全黑的配色與白色的邊框簡潔又有低調的氣氛。純黑色的外觀搭配單色logo,整體性非常好。





仿皮革的鍵盤外殻也有也有一個壓紋的logo。




這款立架式鍵盤有個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當做立架的鍵盤保護殼,展開保護殼內側是鮮艷的寶藍色內襯,色調和黑色鍵盤對比頗大!




取出鍵盤與立架/鍵盤兩用保護殼。




鍵盤按鍵的配置和Macbook非常接近,鍵盤上也沒有什麼多餘的按鈕,只有右上角一個電源開關和隱藏式的電量與藍牙配對指示燈。

鍵盤除了標準按鍵外,還有一組實用的function鍵,它們可以控制iPad的音樂撥放音量、上下首、開啟/關閉虛擬鍵盤、呼叫相簿、螢幕上鎖,還有螢幕一個回到首頁的按鍵取代原本鍵盤的ESC鍵。





這部分我覺得最貼心的是螢幕上鎖鍵,當我寫文章到一個段落或臨時要中斷,只要按ㄧ下上鎖鍵就可以離開,回來時再按隨便一個按鍵就能喚醒iPad,立即就能從剛剛中斷的地方繼續。





剛剛提到這個鍵盤和Macbook的鍵盤非常類似,所以就把它們兩個並在一起。不只按鍵的配置相近,其實連大小也差不多。






接下來講一下我試用這組外接鍵盤的心得:

硬體上,雖然是塑膠外殼,比起蘋果的藍牙鍵盤感覺沒有那麼紮實,但是因為有個外殼保護,放在包包外出等場合也滿讓人放心的。鍵盤按起來還算舒服,覺得和我的MBP鍵盤觸感差不多(嚴格說起來似乎還比較有點彈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新的關係?)按鍵的配置和我習慣的MBP也幾乎一樣,可以無痛轉移使用,不用擔心常會按錯鍵,目前最大的困擾是常因為想要按ESC鍵卻變成跳回iPad的首頁。

藍牙配對上也做的非常好用,經過第一次配對之後,以後只要把iPad和鍵盤的藍牙開啟就可以立即打字了,這點對於一個外接鍵盤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做好,為了要打字都還要去iPad的藍牙設定點選裝置就很令人頭痛,像我之前一個藍牙的喇叭就會有這樣的問題,打開喇叭之後都要去選一下聲音才會從藍牙喇叭出來就覺得好麻煩...

保護殼/立架的設計我覺得也算是很有加分的地方,就像我先前說過的,想要快速大量輸入文字的時候,iPad還是站著是最方便舒服,羅技這組鍵盤把保護殼和立架設計在一起,正好可以一次解決這兩個問題。使用的時候也只是把iPad靠上去就OK了,雖然沒有像是其他外接鍵盤為iPad大小一比一訂製那樣合身,不過好處是一代二代iPad都可以通吃,連iPhone也都能架起來XD 我覺得這樣其實也挺好的^^


再來我想補充一下和軟體相關的部份,這部份和這組鍵盤的關係不大,但是既然要測試鍵盤,「輸入法」就會影響到外接鍵盤是否能發揮它的效能,這情形對於iPad內建的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個挑戰.... 因為我早就被蘋果那個爛爛的注音輸入法給氣昏過了.... >''<

我只會注音,所以沒有測試拼音或倉頡輸入,所以就只針對注音說一下我的感想。注音輸入出現後選字的時候只能用空白鍵或方向鍵來挑選正確的字,不能用數字鍵直接選對應字。這點在用虛擬鍵盤的時候覺得並不會有很大的困擾,因為後選字區就在鍵盤上方,但是外接鍵盤就需要一直按空白來選,無形中增加了不少按鍵次數。




注音內建的聯想詞組比我預期的還多,所以很多時候是可以連續一個詞一個詞的輸入,不用每個字都要選。

注音的選字是空白鍵,所以打好的字或詞要先按一下空白來確定,然後再按enter送出,這樣其實打起字來非常不暢快,因為在電腦上我們是用連續輸入,不需要每個詞都要按空白鍵,不過打久了之後,我發覺其實這樣每個字都要按一下空白的輸入頗像英文打字,這樣想之後,忽然就讓打字的流程變得比較順一點,另外如果你的要的預選字按空白鍵選取之後,其實不用再按enter送出,只要繼續打下一個字就可以了,比起一開始笨笨的還用enter送出字來的快啦!

某些App(像是Whatsapp)打完字之後按enter是增加另外一段,不是像用MSN那樣變成「發出」,要發送文字還要用手去點一下那個發送按鈕,這點還滿惱人的XD


這幾組快速鍵我覺得還滿實用的(這樣就不用再動到手指去點螢幕):

Fn+4:叫出鍵盤切換選單。(Cmd+空白鍵)
Control+a:移動游標到當列最左側
Control+e:移動游標到當列最右側
Control+f:游標向右移動
Control+b:游標向左移動


總結來說,iPad與羅技這組立架式藍牙鍵盤是滿搭的,對於想拿iPad來當做大量文字處理工具的人來說,有個實體鍵盤真的可以增加不少效率,不過轉換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在iPad內建的輸入法(以注音而言),但是一旦適應內建的注音輸入就沒有什麼太大困難,像我這篇文章大部分就是使用這個鍵盤在iPad與iPhone上寫的,起初因為輸入法的關係寫起來頗為緩慢,後來用熟了輸入法就比較能無礙的打出想寫的句子,不會被選字的問題打擾到思緒。

iPad的輕巧好攜帶加上一個可以分離使用,隨時支援的外接鍵盤後,讓它變得猶如一台筆電般提昇工作效率,想要休閒娛樂的時候,把鍵盤收起來,它又搖身一變成多媒體螢幕,看書看電影玩遊戲仍然方便好用啦!



**利益揭露** 本篇文章為羅技委託的公關公司邀請我參加的產品試用文章,並支付稿費。所有文字內容與照片都是我自己使用後的真實心得記錄。

Growl 是什么,有什么用?


第一次用苹果电脑不知道growl是什么,有什么用?

出处: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人气:4501 次 评论: 0 | 我要发表看法

growl是一个苹果电脑 Mac OS X 系统下的信息提示工具,可以让任何应用程序发出操作提示的工具。及时的状态显示软件,他可以告诉你现在机器的一些信息比如,下载开始、完毕,更换歌曲,歌曲信息,QQ联系人的上线、离线、说的话⋯⋯之类的东西。而且你可以设置他们显示出来的方式及时间,,很可爱的软件,浪费资源也不大的,你能设置提示的位置、外形等要素以及 Growl 关联的软件,事实上由于 Growl 相当好用且出名,很多软件都默认以它做为提示工具。



安装后 Growl 会自动关联常用软件并默认在右上角弹出提示框。如果你要对 Growl 的关联软件或提示形式做出修改,可以点击 Mac 屏幕左上角的苹果标志,选择“系统偏好设置”里面可以看到 Growl 选项。
另外我查了一下 Growl 的“出身”…它是苹果电脑 Mac OS X 系统下著名软件“Adium”开发小组的另一款开源免费软件(Mac 老手看到“Adium”估计要“哇”一下了)。Growl 资源占用也极少,属于那种苹果电脑 Mac OS X 系统必装软件之一,推荐所有用户尝试一下这款信息提示工具。

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在这里下载:http://www.cr173.com/soft/13226.html

也可以去Growl 官方网站下载:http://growl.info/index.php 这是一个免费的小工具,不过对于苹果用户来说却是非常实用。

财新网:卡扎菲的教训

卡扎菲的教训
利比亚为什么走上了暴力革命之路?为什么和平变革之门未能打开?
  8月22日,反对派攻陷的黎波里,标志着持续近六个月的利比亚战事进入了最后阶段。目前,反对派武装正在搜捕卡扎菲,其结局很有可能与萨达姆类似,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从某个洞穴中揪出,连同他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家族成员,被送上正义的审判台。
  卡扎菲家族权力体系的轰然坍塌是今年以来在北非地区发生的第三起重大事变,前两次分别是1月的突尼斯和2月的埃及。与前两者总体上的和平性质不同,卡扎菲家族权力体系的瓦解是通过暴力革命完成的。因此,卡扎菲的结局,也将会不同于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和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
  在卡扎菲时代终结之际,有必要追问,为什么这个国家走上了暴力革命之路?为什么和平变革之门未能打开?
  著名政治学家阿伦特指出:“或者应该知道,每一次权力的减少,都是一次对暴力的邀请——那些握有权力以及感觉到权力正从手中流失的人,不论是统治者或被统治者都已发现,难以抗拒这种用暴力取代权力的诱惑。”在这里,暴力和权力的区别,缘于是否拥有合法性,具体地说,就是权力是以权威为基础的,而暴力则没有这个基础。当权力的权威基础完全丧失之后,它就变成了赤裸裸的暴力。
  1969年卡扎菲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时,泛阿拉伯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他提供了合法性。他属于那种“超凡魅力型领袖”。在那个时代,他的治理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的拥护。他推行的政策,也确实曾给国家带来了希望、尊严和发展。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民主化改革运动,传统的意识形态和发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了。“冷战”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改革洪流中。反观卡扎菲,他却选择了十分怪诞的方式回应这两波全球改革浪潮的挑战,在国内不断清洗,以“人民革命”的名义整肃异己,直至消解了所有的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同时,他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形成了以个人独裁为中心的权力体系。其个人权力不断积累的过程伴随着他个人权威的损耗,其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扶持自己的家族势力,国家变成了他、他的家族以及极少数死党的私产。其表现之二是当反对派发动武力反抗,其权力看起来还坚不可摧之时,他周围的亲信不断叛离。曾有的魅力已经黯淡无光了。
  当他感觉权力正在从手中流失的时候,他选择了暴力。年初,突尼斯和埃及的民主运动激发了利比亚的反对派,当2月初班加西出现街头示威的时候,他选择了暴力镇压。最初,反对派力量完全无力与之抗衡,他拥有武装和财富,国家的全部资源都在其掌控之下。在8月之前,国际社会不断呼吁停火,南非、土耳其等国领导人为利比亚的和平变革展开斡旋,卡扎菲是有机会妥协的。但是,他最终仍然选择了暴力。
  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力量对比悬殊,这使他坚信,可以通过武力镇压平定叛乱;其次,长期的意识形态教化使他确信人民是追随他的。在内战期间,在利比亚各地,尤其是首都的黎波里,不断举行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他对于参加者表现出来的热情、叫好、感激、臣服,是完全相信的。他觉得自己拥有最广泛的支持。他相信人民会与自己站在一起,与“叛徒”和“敌人”血战到底。他陷入了独裁者通常都有的“权力幻觉”。第三,也是最根本的,是维护自己家族利益的需要。在他统治的后期,其家族逐渐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利益集团。权力利益同家族利益重合了,或者说,家族利益绑架了国家最高权力,而权力的丧失将是家族的覆灭。对这一结局的恐惧,使他无法走向妥协。
  一个革命型的领导人陷于今日之末路,值得深思。卡扎菲是否必定有如此结局呢?从20世纪的历史来看,他实际上有机会实现从超凡魅力型权威向着制度权威的转变。即使在伊拉克战争之后,他还是有机会的,事实上他也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建基于他多年打造的那一套体制,向制度权威或现代国家体制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反,在其统治后期,他全力维持其独裁统治,大肆清除异己的制度、组织和其他权威人物,结果是整个国家和社会都碎片化了,他成了惟一的权力人物。围绕个人独裁发展起来的庞大的家族利益,成了这个国家的毒瘤。要割除这样的毒瘤,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而在他的权力体系中,已经没有改革的力量了。这样的局面只能召唤来暴力。结果我们就看到了,班加西一场小规模的街头示威,便敲响了他的丧钟。



蘋果日報 - 20110902 - iPad勁敵 Sony推可摺雙芒 Tablet P

 

iPad勁敵
Sony推可摺雙芒 Tablet P

2011年09月02日
Sony平板機 摺埋撼 iPad

今日我最靚:內地索模 徐嘉陽

正當蘋果準備推出 iPhone 5和 iPad 3之際,日本 Sony前天(周三)在柏林 IFA電子消費產品展上,一口氣推出兩款平板電腦,大小兼備,挑戰蘋果獨霸板腦市場的局面。 Mobile Gazette網站聲稱, Sony這兩款平板電腦設計具創意,會對 iPad 2構成真正威脅。

高速上網  Tablet S可當電視

放大圖片

Sony首度進軍板腦市場,最矚目莫過於推出全球首款可摺叠的 Tablet P。一打開, Tablet P有兩個 5.5吋輕觸芒,兩個芒又可合併成一個大亡,美中不足是中間有一道鉸位;兩個芒可獨立運作,例如一個用來打機,一個則用來收發電郵。此後,前後置鏡頭必備,可進行視像對話,可下載音樂和影片。由於可摺叠, Tablet P攜帶方便,可放入口袋或手袋。
另一款 9.4吋芒的 Tablet S,呈楔子形,像把一本書的封面拗後,配備紅外線技術,可當電視機、藍光 DVD播放機的遙控器使用,若配合 Sony的 Bravia高清電視機,只需按鈕一下,可把板腦影片和照片,傳送到電視上觀看。
Tablet P和 S都設有 USB和 SB插槽卡,可高速上網, Sony聲稱它們是全球上網最快的板腦。 P於 11月中發售。 S本月 17日登場,有 16GB版和 32GB版。
路透社/英國《每日郵報》

蘋果日報 - 20110902 - iPad勁敵 Sony推可摺雙芒 Tablet P

壹週刊 - 1121 - 坐看雲起時 集體的蠱咒

 

放大圖片

插圖: PERCY CHUNG

 

    插圖: PERCY CHUNG

    坐看雲起時

    集體的蠱咒

    2011年09月01日

    港大「八一八」風暴,誰也沒想到,竟然成為「百年盛事」、「慶典」的大壓軸。校長「遺憾」特府警方,特府的保安局長又說一切其實由校長作主,幾個猛男警察把一個白淨小男生,粗獷地關進樓梯底的密室,一小時裡,發生了什麼事,無人得悉,只知道受害人出來之後,哭喊如梨花帶雨,好似身心受了重創。

    這一幕,不但有所謂戲劇象徵:小男生即是港大,警察代表強權。百年處子之身,就此瓜破。當然,有人還會記得上任校長鄭耀宗時代的「干預民調」風波,但那一次,是董特首公公家臣進校操着一副太監喉宣旨的「文侵」,這一回,是帶槍的警員如狼似虎動粗的「武辱」,上一次只是摸手揩腳的非禮,比起這一次,實是小兒科。
    最駭人之處,是這場風暴,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早經預知;而且參與的各路人物,全部是香港一向誇誇自傲的「中環價值觀」的代表:特府的政務 AO、港大校長、坐在禮堂聽訓的工商精英、學者和專業人士——這幕活劇,與天水圍的貧民、維園阿伯、睡劏房的老弱殘一概無關,全由香港所謂「港人治港」的核心勢力自導自演,也就是馬會廂座、香港會所、鏞記酒家貴賓房、山頂南灣豪宅主人等的代表勢力。他們理應是「港人治港」的大腦中樞,幹出來的竟是這種水準的「危機管理」,真是 Oh my God。

    至於慶典的官方文件,前港督 衞奕信的「前港督」銜稱給偷雞摸狗的刪除,身份「淪為」一家叫鴨巴甸大學的校監來主禮上台演說,應該排在不當眼的邊緣。有人辯說,是 衞奕信本人要求「自我審查」為免觸怒中方,勿提前港督的身份,如此一來,更證明英國外交部「中國通」的軟弱,更顯見馬卓安當年怒炒 衞奕信之正確了。但堂堂大學府,不是大嶼山那具天壇大佛——天壇大佛本來刻有當年主持開光的嘉賓芳名,包括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但當許氏在「六四」後叛逃美國,寶蓮寺當局即刻把許家屯的名字鑿掉,協助信眾失憶——寫大學論文,是資料引據,是要巨細無遺的,這一招,又搞成一場內訌,港大受責。又會不會是老謀深算的 衞奕信,又暗中給中國人一塊香蕉皮?
    這下子搞得百辭莫辯,是何因由?從行政管理學的學術角度,「八一八事變」是典型的「中國集體決策思維殘障症候」( Chinese group-thinking Inadequacyes Syndromes)。

    這個學術名詞,要逐步解拆——首先是「集體決策思維」( group-thinking):這是美國管理學首創的課題,研究一個辦公室裡,雖然精英雲集,但一起「集思廣益」起來,每易形成責任推諉的官僚習氣。譬如四十年代的美國,羅斯福是精英,白宮幕僚也是高才生,中國通如費正清、謝偉思、馬歇爾,都是精英,但對八年抗戰之後的中國形勢,產生致命的誤判,致使美國失去了大陸,令中國淪為蘇聯附庸。還有以後的豬灣入侵,都是「集體決策思維」誤判的悲劇。美國行政管理學重要的一課,就是比較集體決策 group-thinking和「個人決策」 personality)的優劣,譬如,邱吉爾主戰納粹,許多大事就是由邱翁一個人決定的,有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盲俠決鬥用心棒,只是邱吉爾和希特拉兩個人的戰爭。
    特區的什麼「港人治港」,不但是「魯賓遜」的英國人培訓出來的一批土著「星期五」,強行坐上決策座位的角色錯配(這一點,中國的王光亞終於有所領悟,可喜可賀),更要命的,是中國式集體決策思維症候的交叉感染。美國白宮精英,是哈佛耶魯畢業的白人,天生沒有三千年帝制主奴的基因,他們不必揣摩哪一個主子的喜好,美國戰後的外交,尚且多有災難,何況中國宮廷這個陰暗的甕缸養出來的草?「八一八事變」是中國式 group-thinking的經典教科書案例:大學校長、警務處長、保安局長、特首辦,還有另一支太上皇的「第二管治隊伍」,一起交叉互動,各自「出謀獻策」。中環、西環、南區、北域,各有各的利益小算盤,大學校長是理工出身的科學家,不識中國宮廷政治之險惡(這一點,正是中國人的教育一貫重理工輕文史種下來的禍因,活該之至),毫無政治頭腦,加上下面一伙平時慣於飲食 lobby的高薪「公關」,或七嘴八舌,或袖手旁觀,中國人如果各自以小農攤販的身份賺錢謀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則炒股票,算利潤,連一個橫頭磡師奶,都比日本東京新宿街頭的一個日本銀行家精明,但幾個中國人加起來,集體決策,則 ABCDE五個「方案」。如果 A是最好, E是最蠢的那個「辦法」,中國人一定挑選最蠢的那個 E,絕不例外。

    你看什麼替補方案、沙士之亂、八萬五,十四年來特府的決策,不論名稱改什麼花樣,「精英團隊」也好、「政治問責」也罷,一字形排開一個陣,公布什麼九招十七式之類,不論什麼政策組、集思會,只要是 group-thinking的產物,必定是最蠢最災難的解決方式,不可能有什麼聰明的辦法,「三個中國人走在一起是一條蟲」,日本人早有定論,此之謂也。
    Group-thinking是低 IQ決策的必然保證,如此則中國人更適合強人專制一言堂的統治了,怪不得鄧小平對中國人的集體智商十分不屑,不耐煩拍桌子:「不要爭論」,第二代核心,「由我說了算」;第三代,「由江澤民同志說了算」。這種由一人家長的「說了算主義」,固然出了大幹瘋行的毛澤東;但一旦「權力下放」、「集體領導」,則又出現今日胡溫弱勢中央、地方板塊坐大的僵局,完全動彈不得。此一「中國病」,正合了英語說的: Damned if you do, damned if you don't。不論強人獨裁,還是什麼西方海歸精英集思廣益的班子決策,都是死路,造物主真是神奇,這才是上帝為中國人種基因的最冷酷玩笑。

    陶傑

    (陶傑)

    壹週刊 - 1121 - 坐看雲起時 集體的蠱咒

    壹週刊 - 1121 - 壹人壹句 壹人壹句

     

    壹人壹句

    2011年09月01日

    這裡至少沒人開槍互轟。
    ——颶風吹紐約,來自戰亂之地格魯吉亞的一名移民視作無物。《蘋果日報》

    美國股市跌到阿媽都唔認識。
    ——《羊城晚報》頭版大題。
    做幫辦時拉過阿爺,依家就拉個孫。
    ——水警高級警司馮偉建指,有漁民三代走私。《星島日報》
    美國咁驚拉登,因為被告不怕死。
    ——被勒索 1.39億元的富商 X自比美國,指被告有如拉登。《文匯報》
    用迫擊炮都射唔到陸佑堂。
    ——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指核心保安區範圍過大。《明報》
    請人家來打友誼賽,為什麼要給人家上功夫課?
    ——中國八一籃球隊與美國喬治城大學籃球隊友賽,大打出手。一名中國籃球迷疑惑。《亞洲週刊》
    唔通叫甘大媽以後鬧人細聲啲咩!
    ——中四生黃嘉舜到女友甘碧瑤家過夜,被伯母責罵後跳樓身亡。死因裁判官認為法庭不應提建議。《蘋果日報》

    壹週刊 - 1121 - 壹人壹句 壹人壹句

    壹週刊 - 1121 - 壹樂也 手機攝影

     

    插圖: MEILO SO

     

      插圖: MEILO SO

      壹樂也

      手機攝影

      2011年09月01日

      從攝影的發明到現在,最多人擁有相機的年代,莫過於當今。人人手上的電話,都有攝影功能,大家都不停地拍、拍、拍、拍。
      之前,電子相機已氾濫,買到一個最新型的,已經落後,又有其他更大光圈、更多像素的產品出現,科技是無止境的。

      人們崇尚名牌,買什麼高貴的德國貨,有些玩家還嫌現有的相機鏡頭不夠好,花重本去買一個拍電影用的,說對焦才夠精細 sharp。
      笑死人了,拍回來的照片,最多放大到明信片尺寸,從來沒有掛牆的那麼大。這和儍瓜相機拍的,豈非一樣?
      其實,你手上的電話,尤其是 iPhone,已經夠好,但是,有多少人能拍出一張賞心悅目的照片來?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光與影,強烈的,我們叫為反差 contrast。什麼是反差?早上起身,從窗口射入一道光線,擺個蘋果在桌上,你就能看到陰和陽,這就是反差了。
      同個原理,要是你看到愛人或朋友,站在這情景之下,拍出來的照片一定好看。
      但是,你對着射進來的光,正面去拍蘋果的話,那就叫為背光,拍的主體黑漆漆。但別以為背光就不好看,它有一個奇特的效果,如果你能在主體上補一些光,像用閃光燈,或放一張白紙來反光,那麼拍人像時,她的頭髮發出一團光線,臉上的表情也會看得清楚。不過這要多訓練,才能掌握。
      書店裡有很多名家的攝影集讓你參考,但是從看電影來學習攝影,是最好的課程。

      在荷李活成名的中國電影攝影師黃宗霑曾經說過:「拍任何對向,首先要注意到的,是光源在哪裡。」
      最簡單的例子,太陽就是光源,只有一個,不能多。如果你在室內攝影,左一盞燈、右一盞燈,七八個光源亂糟糟,拍出來的人物,一定平平無奇。
      從黑白片的攝影學習吧,最佳典範,是一部叫《第三個男人 The Third Man》( 1949)的,主角在隧道中逃亡,光從上面射下,那些鏡頭看完畢生難忘。
      明白了光與影之後,就可以進入景深 depth of field了。光圈愈細,景深愈長,鏡頭前後的物體都能拍得清楚;奧遜•威爾斯 Orson Welles是先驅,他在《大市民 Citizen Kane》( 1941)和《 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1942)的兩片中充份運用。但光圈愈大,景深就愈短。焦點放在鏡頭前的主體,背景就朦朧一片,這個缺點,反而能夠利用,選望遠鏡頭,放大光圈,把鏡頭前的花拍成迷離撲朔,後面也變成一片雲海,這種效果,早在法國新浪潮年代已慣於運用,而最拿手的是女導演 Agnes Varda,她導演的《幸福 Le Bonheur》( 1965),就把這手法表露無遺。
      說到氣勢,那還是得看大 衞•達 David Lean的電影了,不管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中的駱駝,或是高山野嶺中經過的火車,都能顯出別人拍不出的魄力來。這也和中國山水畫的原理一樣,高山,流下的瀑布,匯集成河流,一艘小舟,載着個詩人和他的書僮來到,人物和風景的大小有個強烈的對比,才顯出自然的偉大。

      友人是個名攝影師,地和男菊,去到普洱拍老茶樹,他用了一個三腳架按了自動拍攝掣,老遠地跑回樹下,拍了一張,才能讓人知道那老茶樹有多高,也是一個例子。
      他拍「鏞記」的皮蛋,把鏡頭推得愈前愈好,那個皮蛋在照片中看來像個兩頭鮑魚那麼大,流出溏心來,令人垂涎。
      說回你手中的 iPhone,當今已有連拍三張而合疊起來的功能,人物背光時拍出來的效果也不差於專業攝影師,電子科技讓你一存上千張,不像菲林那麼珍貴,不必吝嗇,有多少拍多少,不要了取消掉就是。
      但見到什麼拍什麼,拍完放在臉書或微博上,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當然突發事件除外,但要是你拍一朵花或一碟菜,就那麼示眾,便自暴其短了。
      花最好在晨早或傍晚時拍,光線才會柔和;菜絕對不可以用閃光燈,不然不是過強就是太暗,若光線不足,還是放棄為妙。

      以動物為對象,最好把鏡頭推前到頭部,在廣角鏡效果之下,頭會顯得大。所有大頭的貓或狗,頭大是最可愛的。
      拍人物,還有一個竅門,那就是從高角度拍,這麼一來,主體的下巴就尖,你的女朋友會變成一個美人。相反,要是從低角度拍上去,那麼肥肉都給你露出來,再美也變醜,摑你一巴掌。
      拍人像時絕對要捕捉到美妙的光線,像夕陽剛照到半邊的臉,這時你就得拿起你的手機,盡量拍好了,一連可以拍多少張,就是多少張。再從裡面選出一幅表情最美的,沖印出來送給她。這時她抱着你,深深一吻,你平常練習所花的時間,也都完全賺回來了。

      蔡瀾

      (蔡瀾)

      壹週刊 - 1121 - 壹樂也 手機攝影

      蘋果日報 - 20110902 - wine tasting 1:澳洲酒評權威推介  97高分酒

       

      ■自第一本《 The Wines and History of the Hunter Valley》起計, James Halliday至今已撰寫酒類著作多逾 60部,絕對稱得上澳洲酒界權威。

       

        ■自第一本《 The Wines and History of the Hunter Valley》起計, James Halliday至今已撰寫酒類著作多逾 60部,絕對稱得上澳洲酒界權威。

              請選擇 2011年09月02日       林峯上身Chok煮營 澳洲酒評權威推介 97高分酒 手執選酒聖經 變專家 $398試50款新舊世界酒 紅寶石提子×黃金桃 八千六中秋果箱! 中秋宿一宵 靜享二人世界

        wine tasting 1:澳洲酒評權威推介  97高分酒

        2011年09月02日
        • 說起酒評權威,自然想起 Robert Parker,在未有機會盡嚐各支嫣紅嫩白前,要宴客時自會選高分貴價波爾多,三五知己小酌則可選些冷門但高分酒作個味覺大冒險。但 Parker試酒雖多,世界這麼大,怎可能到處都唯他獨尊?酒舖除了法國酒,最常見就輪到澳洲酒了,要讀最具影響力的澳洲酒評?那就要訴諸澳洲權威 James Halliday!
          記者:周伽然
          攝影:陳盛臣、黃子偉
          Model: Alia@ Pure Models
          場地提供: Asia Wine Service and Education Center
        澳洲酒評權威推介  97高分酒

        $600澳洲酒勝$1,200法國酒

        ■澳洲酒以果香濃郁見稱,口味易討人歡喜。

        ■澳洲酒以果香濃郁見稱,口味易討人歡喜。

        上周 James連同澳洲六大酒莊莊主旋風式訪港,三天間出席了多場酒宴以至品酒大師班,此行目的當然就是想向香港和內地同胞推介澳洲酒。原來根據澳洲出口統計,在 2010年,中國已經是澳洲酒的第四大出口國,而澳洲更已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葡萄酒入口國,澳洲地位僅次於法國。
        相比起法國酒賣貴族風範, James認為如果以相若價錢來說,澳洲酒會比法國酒優勝,「法國造酒有近千百年歷史,多年來不斷地產酒和賣酒本身已是一種市場推廣。相比澳洲,正式開始盛產葡萄酒不過是三十年左右的事,在酒界的地位上當然無得比!但澳洲酒絕對是抵飲之選。在不少蒙瓶試酒會( Blind Tasting)上,澳洲酒經常把法國酒比下去。假如現在我開一支價值 70澳元(約 600港元)的澳洲酒,再開一支貴一倍、價值 140澳元(約 1,200港元)的法國酒倒在杯來讓人試飲,我敢保證, 10人中 9人會說澳洲酒較好!不過若人們能看到酒瓶上的酒標,結果就會不同了。認為法國酒比全世界的酒都要好的觀念,完全是一個偏見!」要選中下價酒,澳洲可能是好選擇,但要買高級酒,還是法國的較好吧?「一瓶布根地 DRC要賣到 12,000澳元,但只要最多 1,000澳元,已能買到一瓶最好的澳洲酒了。就價錢而言,澳洲酒對比法國酒怎麼也不算貴,但好酒仍然是好酒。」 James強調不用以高不可攀的價格來彰顯身價。
        他說,目前中國人認為紅酒比白酒好,而紅酒適合任何場合、可配任何菜式這個錯誤觀念,要通過教育來改變,「其實乾型或微甜( off-dry)型的 Riesling適合配中國大部份地區的菜餚,其他白酒例如 Semillon, Sauvignon Blanc等也可有近似 Riesling的效果。假如真要選紅酒, Pinot Noir遠較其他葡萄釀的酒更適合配中菜。」

         

        釀酒、評酒、寫酒

        ■ Wolf Blass位於 Barossa Valley的葡萄園。

        ■ Wolf Blass位於 Barossa Valley的葡萄園。

        怎樣的地就種出怎樣的葡萄,要了解葡萄酒,必先了解產地的風土條件,而在澳洲土生土長的 James正掌握了先天優勢,他不但飲澳洲酒,更釀澳洲酒!原本念法律的他是個律師,在他成長的五六十年代,澳洲的紅白餐酒一點也不流行,加烈葡萄酒與餐酒的生產比例大概九成對一成。不過後來他遇上了澳洲酒業第一人(真的是第一人,當時沒幾多個專注在葡萄酒上發展的人) Len Evans, Evans跟他講酒,帶他認識法國酒,例如在 1962年請他喝來自布根地 DRC的 La Tache!就這支酒叫他深刻地醉倒,結果改變了他以後的路。
        1971年,他與兩名律師朋友,在 Hunter Valley一帶開酒莊,這就是 Brokenwood,當時三個雞手鴨腳的律師由種葡萄至剪枝至開拖拉機都一腳踢,雖然污糟又辛苦,也不能擊倒他們的熱情。 1983年 James搬到釀酒區 Yarra Valley,並在五年後從律師專業退下來專注釀酒,結果他就建立了 Coldstream Hills。以後,他釀酒,評酒,又寫酒,寫了超過 60本酒書。除了選酒聖經《 Australian Wine Companion》外,要好好了解澳洲酒, James另一著作《 Wine Atlas of Australia》,詳列了不同品種的葡萄在澳洲不同區域的表現,各區的泥土、氣候、種葡萄和釀酒歷史,以及各區最佳酒莊。

        ■ James(左四)與澳洲酒莊巨頭親臨香港。

        ■ James(左四)與澳洲酒莊巨頭親臨香港。

        ■大師班上選了 12款高分酒來品評。

        ■大師班上選了 12款高分酒來品評。

        抵飲高分酒大檢閱

        大師今次帶來了一批來自心水酒莊、價錢合理的高分酒,其中 By Farr, Tyrrell's和 Wolf Blass三家更獲得 James的五紅星評級,表示持續多年有最佳表現。在 James本年度評選過的 2730家酒莊中,只有 3.8%的酒莊可得到這個最高評級。

        不釀主流酒

        By Farr酒莊憑着「不釀主流葡萄酒,只釀能反映風土和葡萄園特質的酒」的決心,他們釀出別具複雜性的 Pinot Noir和 Chardonnay。酒莊位處維多利亞省最南端,在較凉的氣候與海洋的影響下,種出來的葡萄相當優質。另一特點是, By Farr的葡萄來自單一葡萄園,更能反映風土的影響。

        Farrside Pinot Noir 2009$495

        評分: 97
        適飲期:至 2023年
        這酒香味和餘韻相當長,喝下一口,味道和香氣會在口裏不斷變化,酒一路散發香料、紫羅蘭和森林土地的香氣,吞下後餘韻仍「像孔雀長尾巴一樣精采」。 Pinot Noir講究的是果香味和層層遞進的變化,不像波爾多酒要求有厚重的單寧。 Pinot Noir一般較單薄,這支卻相當帶勁,但平衡做得很好,將經得起陳年考驗。這酒五年後將進入最佳飲用期。

        年度最佳酒莊

        Tyrrell's曾被 James選為年度最佳酒莊,位於 Hunter Valley的 Tyrrell's在 03年售出大部份質量普通的藏酒,獲得了過千萬澳元的資金,專注發展高質素葡萄酒。除了是次推介的 Vat 9 Hunter Shiraz,該園另一系列代表作就是 Vat 1 Hunter Semillon。

        ■ Vat 9果味濃郁,單寧圓潤,跟燒味很搭配。

        ■ Vat 9果味濃郁,單寧圓潤,跟燒味很搭配。

        Vat 9 Hunter Shiraz, 2009$435

        評分: 97
        適飲期:至 2050年
        這酒經過開放式發酵後,接着在半新的法國橡木桶熟成 15個月。木桶令酒擁有突出的新鮮醬果香味,例如草莓和櫻桃等。葡萄來自老藤,並種於火山灰黏土,也是果香味獨特的原因。酒的單寧圓潤,好喝又易喝, James指恐怕酒在到達高峯前已被喝得七七八八了。

        紅酒比白酒出色

        Wolf Blass,港人可能對這個在超市也買到的牌子不會陌生,但它最優質出品 Platinum Label(白金牌)和 Black Label(黑牌)就絕對不是超市貨色。酒莊的紅酒釀得比白酒出色,但高級如 Gold Label(金牌) Riesling也獲 James評 94分高分。

        ■油香的炸子雞配有力的 Black Label最理想。

        ■油香的炸子雞配有力的 Black Label最理想。

        Black Label Shiraz Cabernet Sauvignon Melbec 2006$998

        評分: 96
        適飲期:至 2030年
        釀酒葡萄來自數種葡萄和數個風土氣候的土地,令酒的味道複雜有致,酒體厚重,新酒會較嗆,但只要經過適度陳年,偏硬的單寧會軟化柔順下來。

        4個園葡萄釀酒

        McHenry Hohnen Vintners酒莊位於西澳洲,以來自 4個自家擁有優質葡萄園的收成去釀酒。他們採用盡量不干預的種植方式和釀酒方式,希望酒可以盡量反映最自然的風土和當年氣候的特徵。

        Rocky Road Vineyard Margaret River Chardonnay 2007$258

        評分: 96
        適飲期:至 2017年
        這酒採用天然的野生酵母去發酵,貫徹不採用人工方式的釀酒法,香味以西柚的底子為主,酸味突出。酒香主要來自葡萄,並非來自橡木桶。

        葡萄品種多

        O'Leary Walker Wines雖只 10年歷史,莊主 David O'Leary和 Nick Walker卻有逾 30年釀酒經驗,之後才買酒莊建立自己品牌。莊園一開始建於南澳 Clare Valley,種植 Riesling、 Shiraz、 Cabernet Sauvignon等,後買下阿德萊德一大葡萄園,大部份出現在澳洲的品種他們都種了。

        ■白酒從來都是清淡中菜的好拍檔。

        ■白酒從來都是清淡中菜的好拍檔。

        Adelaide Hills Sauvignon Blanc 2010$225

        評分: 94
        適飲期:至 2012年
        這泛白的酒一喝下去會感覺到很緊密的結構,接着各種香味包括醋栗(即龍珠果)、青豆和柑橘類的酸味就會陸續浮現,清新可口,更有綿長的餘韻。

        南澳位置最高酒莊

        Mountadam位於著名釀酒區 Barossa Valley,是南澳地理位置最高的酒莊,在這裏種植的 Riesling和 Pinot Gris,表現特別出色。因氣候清凉,葡萄需較長時間才能成熟,起伏山坡和石礫泥土也令葡萄天然酸度較高和更具複雜度,釀的酒也特別優雅和結構緊密。

        Eden Valley Riesling 2010$135

        評分 94
        適飲期:至 2020年
        這一絲不苟地栽種的 Riesling需要多嚐幾口才能展現它味道的內在層次,酒的酸味突出,結構在舌上慢慢建立,最後的餘韻相當豐富。

        酒行: Maxxium Hong Kong
        電話: 2891 8086
        網址:

        http://www.maxxium.com.hk

        蘋果日報 - 20110902 - wine tasting 1:澳洲酒評權威推介  97高分酒

        ■"Best of the Best"一欄列出了 James心目中最佳酒莊,以及各款葡萄釀出來的年度最佳酒款。

         

          ■"Best of the Best"一欄列出了 James心目中最佳酒莊,以及各款葡萄釀出來的年度最佳酒款。

          wine tasting 2:手執選酒聖經 變專家

          2011年09月02日

          世界上酒莊多得如恒河沙數,除了那些高不可攀的大牌子外,在酒舖架子上看着林林總總的酒瓶和酒標總叫人茫無頭緒。這時,我們就需要權威!憑一個評分,加一個價錢,最少可以知道哪支抵飲,哪支宴客大概不會失禮。無論是 James Halliday或 Robert Parker的書,又或 Jancis Robinson的網頁,說到底就是品酒指南。只要手執一本選酒聖經,足以令你立即升級變專家!

          品味教室
          酒評如何讀?

          這類書一般厚如字典,雖然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本書去讀,但一般的用法是當你想知道某酒莊或其出品的酒的究竟時,也才翻到特定的一頁去查閱。一般各書都以酒莊名字為基礎,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有時也會先以區域劃分,再按字母順序排列。而每本書都有自己的評分標準,不過主要以 100分和 20分為基準兩大類。現就以澳洲酒評權威 James Halliday的選酒聖經《 Australian Wine Companion》為例,學如何使用一本品酒指南。

          ■ 2012年版《 Australian Wine Companion》$295(各大英文書店有售),書中既有酒莊介紹,又有莊內最佳葡萄酒的品酒筆記。

          ■ 2012年版《 Australian Wine Companion》$295(各大英文書店有售),書中既有酒莊介紹,又有莊內最佳葡萄酒的品酒筆記。

          12345678910

          酒莊介紹部份

          1.酒莊名
          2.酒莊評級:由最高的五星級至最低的三星級,低於三星級則會以 NR標示。由於版面關係,被評 NR的酒莊只會出現在網上版:

          http://www.winecompanion.com.au

          而最高的五星級又分三級,最高級為酒莊名和星均以紅色印刷,這只佔 2012年版所評過的 2,730個酒莊的 3.8%;次一級為酒莊名以黑色印刷,星以紅色印刷;最低是酒莊名和星均以黑色印刷。
          3.聯絡資料:若到當地又想遊覽該酒莊,這些資料將大派用場;若安坐於香港家中,想更了解酒莊的資料,也可上酒莊網頁多多了解。
          4.酒莊建立年份和背景簡介:有時歷史長短和產量多少,對價格也會起一定的作用。

          酒評部份

          5.評分:雖然以 100分為基礎,基本只會評 75-100分。獲評 94-100分表示該酒表現突出,一般在介紹後會附有品酒筆記。以酒杯圖案表示,即為 5杯酒。最低的 75-79分,是不建議買來喝的酒,一般酒裏出現一個或以上的釀酒錯誤,這個分數的酒不會附品酒筆記。以酒杯圖案表示,即為 2 1/2杯酒。
          6.品酒筆記:記錄酒的香氣、味道和釀酒方法等資料。
          7.適飲期:這裏只列出最佳飲用年期的盡頭,因為 James認為儘管有些酒可以多陳放 10-20年以獲得更複雜口味,但在酒較年輕時飲也可以有不同的享受。

          必看權威酒評

          Robert Parker

          Parker除了全世界大包圍的《 Parker's Wine Buyer's Guide》以外,更有特地為例如波爾多、隆河谷等著名酒區寫地區酒評,讓讀者可以更了解特定地區。

          ■ Parker不但影響買酒人,甚至影響釀酒人的決定。

          ■ Parker不但影響買酒人,甚至影響釀酒人的決定。

          ■ Parker的波爾多地區酒指南。

          ■ Parker的波爾多地區酒指南。

          Jancis Robinson

          Robinson的評分以 20分為基礎,酒評方向與 Parker時有差異,若不愛 Parker偏愛的厚重口味,可參考 Robinson在

          http://www.jancisrobinson.com

          的評論,網站連日本和中國葡萄酒酒評也包括,可謂包羅萬有。

          ■ Jancis的網站除了提供酒評,也提供很多葡萄酒界最新消息。

          ■ Jancis的網站除了提供酒評,也提供很多葡萄酒界最新消息。

          試酒會速遞:$398試 50款新舊世界酒

          2011年09月02日

          淺水灣影灣園將舉辦「黃昏品酒盛會」,當晚由 6大酒行供應超過 50款來自世界各地的酒,包括法國波爾多、布根地、隆河谷、阿爾撒斯,還有奧地利、西班牙、意大利;新世界則有加州、澳洲、新西蘭、智利、阿根廷和南非等,即場更有專人介紹各酒的特色。餐廳提供環球食品如烤澳洲牛肉、印度咖喱以配酒,更有即開生蠔。

          日期時間: 9月 16日 7pm-10pm
          地點:淺水灣影灣園花園宴會帳篷及香辣軒露台
          收費:預訂每位$398(包酒杯禮盒一套)
          電話: 2292 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