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讀史和看花 - 陶傑

蘋果日報- 讀史和看花 - 陶傑

讀史和看花 - 陶傑


互聯網圖片

生逢亂世,當愚昧如蜥蜴遍地,野蠻如老鼠崩圍,洗了腦的族群如喪屍般衝撞,極端的思潮如瘟疫般蔓延,要保持獨立──不錯,就是這兩個字──獨立思考,在四周的喧嘩嗥哮之間,你要佔領澄澈而清醒的高地。

澄澈清醒的高地,不是道德的高地;不要教條,只講常識;不要學術理論,只講基本的道理。

能知過去,不一定能預卜未來,卻必悉現在。在這方面,讀悉歷史的人總是會清醒的。陳寅恪有一詩:「無風無雨送殘春,一角園林獨愴神。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夢回錦里愁如海,酒醒黃州雪作塵。聞道通明同換劫,綠章誰省淚沾巾。」

陳寅恪三代都經歷或參與了中國清末的巨變,到了這一世,又目睹日本侵華、一九四九年神州傾圮,所以傷春悲秋的憂患之情,特別濃烈。中國文人向來是廟堂功成則諸葛,戰亂流徙則杜甫,從來沒有西方托爾斯泰、雨果、左拉的Liberalism這一支。西方社會是自由知識份子引領產業工人,先為自己爭民主,從而為全民爭平權;中國則只有科舉取仕的文人,下臨口腔期的農民,所以中國人不可能成就西方的民主。

陳寅恪這首詩也有杜甫的憂患,其中的「殘春」、「愴神」、「愁如海」、「淚沾巾」之類,太過中國文人的感性柔弱,唯「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一聯,別有宋詩才有的理性和清醒。所以讀此詩只須記住這兩句,以證當下,以註社會,以繫寧靜,以儆一個紛亂的惡世。

當然,陳寅恪雖然是文史專家,在「讀史方知今日事」的自詡方面,比不上學問不及他的胡適。一九四九年,蔣先生派飛機緊急救援民國的知識精英撤退臺灣,與胡適同一飛機離開北平,經停南京。陳寅恪猶豫,認為中國文化的根土在大陸,去了一座前日本殖民地的孤島尚有何為。但他讀史出身,也知道朱元璋洪秀全,只是落日碧濤,月湧大江,對一片故土不捨,唯自以為理性一些,中間落墨,決定折留廣州嶺南,以為離紅都遠一些,離殖民地香港和海洋近一點,觀望居停片刻,再行定奪,比較安心。

胡適叫陳寅恪全不要回頭,但陳寅恪決定回一半頭,兩位好友在上海分手。陳寅恪乘輪船南下廣州,胡適依依送別。留在北京的另一位好友馮友蘭說:「寅恪先生見解放軍已至北京,亦以為花落而春意亡矣。」既知花落春殘,遂又何故留戀?讀歷史的功能,即繫於人生交叉點此片刻抉擇。胡適黃埔江邊揮別陳寅恪,此去生死契闊,永不再逢。沙啞的煙笛,荒亂的人群,兩岸江水,一襲青衫,這斷腸的一幕,只有英國的小品電影,才會拍得動人。

上一則: 【香港拉打】幪面超人義工團 快閃拜年教小朋友過馬路

下一則: 民眾抗權貴 - 左丁山



I

蘋果日報- 唔得掂唯一政治任務 - 李碧華

蘋果日報- 唔得掂唯一政治任務 - 李碧華

唔得掂唯一政治任務 - 李碧華

史上最庸劣賤官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仍在糾纏於什麼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全新的BCA(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及學校操練的混局,於此同時,農曆年長假期後首天開學,在馬鞍山及青衣,分別有16歲男生及13歲女生先後墮樓身亡。

尋死原因有待調查。但學生在節日後開學前作最大解脫,壓力也很大。為什麼今日的學生那麼痛苦?特別脆弱?對前景沒希望?為什麼各界口誅筆伐局長唔得掂冷血卸責,不肯正視不作檢討,沒為防止學生自殺出一分力,還繼續強推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恨之入骨的劣策?

明明沒有逼切需要及推展功效,唔得掂寧犯眾憎犯眾怒,唯一政治任務,是轉移港人對689「2.0」之厭惡視線,搭好台戲墊屍底,讓林鄭推翻之來立功。

自2015年9月新學年至今,共有五十多人主要因學業壓力而輕生。並曾引發自殺模仿效應,賤官任內生死大事,而他連會也不願開,只顧旅遊及參加媚主活動,沒半點憐憫之心。

唔得掂(包括前朝所有教改罪人),即使小圈子偽選舉中的四位參選人都表示不會收容你以平民憤,但很多人不止想你下台,更等着你的報應。高薪優職,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上一則: 小男人集體回憶 - 曾志豪

下一則: 兆尊齊人訓練班 - 鄧達智



I

蘋果日報- 抓大嘴巴 - 李純恩

蘋果日報- 抓大嘴巴 - 李純恩

抓大嘴巴 - 李純恩

人在洛杉磯,驚聞中央指定林太入閘且當選傳言,不管真假,看來下一步,是要抓「大嘴巴」了。

這種事情,本來心照不宣,中央當然會有屬意的候選人,也一定會出力推波助瀾,最後更是必然成功。只是這種事情只會在暗地裏進行,也便事半功倍,怎麼可能爆響口,自己打自己嘴巴,一邊說公平選舉,一邊又明言已經定了誰做特首。那豈不就是明言搞一場假選舉,把香港人,包括另外幾個「候選人」當猴耍一次?

如果真是如此肆無忌憚,真是這麼不顧香港民意,那當初也不用給梁振英開紅燈了,乾脆讓他再「強硬」五年就是,何必還要大費周章為他找轉世靈童?

政治上的事情,講一套做一套,兵不厭詐,只要沒有把柄,你又奈得我何?香港「選」特首,本來也是這樣,人要臉樹要皮,怎會無端撕掉臉皮陷自己於窘境這麼笨?

上頭是不是找一幫自己友暗授玄機是一回事,得了玄機馬上跑出來大嘴巴是另外一回事,除非無間道!所以,一定要「清理階級隊伍」,把那個隱藏的大嘴巴揪出來,否則,林太休矣!

上一則: 兆尊齊人訓練班 - 鄧達智

下一則: 加入奸角行列 - 邁克



I

蘋果日報- 除日行善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除日行善 - 古德明

除日行善 - 古德明

鄭月娥除日繼續演「親民」戲,在記者鏡頭前,見一老丐婦獨坐街頭,忙上前存問,還未蹲下來,已從口袋掏出五百元,塞到老婦手上,也不管她直言來自大陸。這場戲未免演過了火。

第一,那老婦不惜旅費,不辭路遠,不憚過關手續,來港行乞,令人想起大陸操縱丐幫的黑社會。第二,根據香港《簡易程序治罪條例》,「在任何公眾地方乞取施捨,均屬犯罪」;而來港行乞,也違反入境觀光條例。鄭月娥擔任政府高官多年,一不理會法律,二不提防大陸黑社會之為虐,加上她在全港老人退休保障事宜上,態度刻薄,於是那五百元出乎意料,買不到「善心」的名譽,反而招來四方噓聲。

鄭月娥惟有上電視自辯:「我希望市民多點善心,不要把我對一位老婦人的憐憫,變成政治事件。」但鄭月娥之慈善,只見於「競選」時期,本來就是政治行為,怎麼反責別人搞政治?假如她平日每見一個乞丐,就給五百元,過去幾十年的貴婦式生活怎樣維持?

四百年前,也是一個除日,萊陽縣令陳楚產微服夜行,窺見一茅屋之中,一對夫婦擁破棉被取暖,青燈如豆,丈夫在讀書,妻子在紡織。他馬上回公署,遣人攜「酒麵肉米相餉」。這樣的善心,不為「競選」,不求人知,所以那窮書生後來科場得志,對陳楚產仍然執禮甚恭;所以這段「除夜覘士」故事,後世傳為佳話(《清朝野史大觀》卷十)。其中道理,鄭月娥也能領略無?

上一則: 陰魂不散 - 尊子

下一則: 來來往往 - 楊靜



I

蘋果日報- 長毛參選阻民主派撐建制人 先取3.8萬公民提名再爭選委票

蘋果日報- 長毛參選阻民主派撐建制人 先取3.8萬公民提名再爭選委票

長毛參選阻民主派撐建制人 先取3.8萬公民提名再爭選委票


■社民連梁國雄昨一改過去立場,宣佈參選特首。何頴賢攝


■朱凱廸在fb直播解畫時引來網民給「嬲嬲」。互聯網


■胡國興狠批梁國雄參選是政治表態,只會令社會更撕裂。

【特首戰開打】

【本報訊】多年來拒絕參與特首小圈子選舉的社民連梁國雄,昨一改其過去立場,與多名本土、自決派立法會議員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參選特首,目標是先爭取逾3.8萬個公民提名。他強調參選是因為覺得目前4名特首參選人都代表不到民主派的立場,出選是要阻止民主派支持建制派特首人選。雖然有特首參選人對梁參選表示歡迎,但特首參選人胡國興狠批梁參選只會令社會更加撕裂。

記者:呂浩然

月前已提及有意角逐特首的梁國雄,昨在人民力量陳志全、香港眾志羅冠聰,以及無政黨朱凱廸和劉小麗陪同下,於立法會記者室宣佈參選。梁開宗明義稱,今次參選與他一直對小圈子選舉主張採取的「三不」主張,即「不投票、不提名、不參選」有很大變化,最主要原因是他認為「民主派係唔應該投票畀𠵱家4個候選人嘅任何一個人」,又指過去3次的特首選舉中,「我係未聽過民主派話將啲票投畀建制派,呢個我認為應該避免嘅」。

梁雖揚言自己非民主派中最好人選,他曾游說過朱凱廸和公民黨執委余若薇出選,朱因未滿40歲而不符資格,余兩度拒絕,故他才決定參選,形容參選是「立竿見影,大家有得揀」。

他亦承認參選難度很大,稱要先在公民聯合行動發起、本月22日截止的全民投票中,爭取3.8萬個公民提名,換言之每日要爭取約3,500個,若未能取足公民提名就不參選,相反取足就爭取選委支持,至於選委是否支持就不是他能控制。

支持梁國雄的朱凱廸亦解釋,民主派一直力爭公民提名、反對人大8.31決定、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全民退保、標準工時等,惟目前4名主要特首參選人中,「係冇人將呢啲市民心裏面渴求嘅政治訴求講出嚟」。

羅冠聰則提醒民主派選委稱,即使民主派選委策略性地支持一名建制派參選人是有意義,但「你每投嘅一票都係有佢嘅cost,係有佢嘅代價」,而且將來亦要為這名建制派的施政背書,強調投票給「less evil」的代價是負數。

網民:益咗林鄭梁宣佈參選後,網上輿論未見支持。有自稱一直支持梁的網民形容「今次真係支持唔落」,因此舉變相將建制派內中間派推向林鄭。朱凱廸的社交網站亦有人留言指,「政治不是只講理想,請面對政治現實」,一旦梁參選反促使林鄭當選,益了林鄭,梁國雄等只會成罪人。

其他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和曾俊華均表歡迎,葉劉認為不會對自己選情有影響,曾則歡迎有志服務社會的人參選,他亦正力爭民主派和建制派選委支持。胡就狠批梁參選是政治表態,只會令社會更撕裂,又指梁的政綱與他的有很大分別,不擔心梁參選會分薄自己票源,相信選委及選民眼睛是雪亮。

上一則: 民航處高層怪責前線

下一則: 中央或趁機挾建制挺林鄭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