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民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民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4年3月1日星期六

300多天没政府,多数民众不在乎_天极网

 

300多天没政府,多数民众不在乎

出处:网易新闻2014-02-19 16:56

  这是一项让比利时人哭笑不得的世界纪录。他们既没有主动争取,又不引以为荣,但近一个月来,他们每一天都在刷新这项纪录。从去年6月13日的议会大选算起,到英国威廉王子大婚的4月29日周五这天,比利时长达320天没有政府。在一个月前的3月29日,它正式打破了伊拉克在去年创造的289天无政府世界纪录。

  两国的差别在于,伊拉克在大选后的249天,各党派已经达成了联合组建政府协议,尽管又过了40天政府才正式就任;而比利时至今连组阁协议都希望渺茫。

  好在国家虽然长达10个月处于无政府状态,比利时人却浑然不觉,继续若无其事地过他们的日子——除了有过几场嘻嘻哈哈的抗议。

  今年1月,看守政府开始实施新预算。比利时经济从衰退中恢复良好,去年增长率达2.1%,高于1.5%的欧盟平均值;外国投资翻了一番;失业率仅为8.5%,低于9.4%的欧盟平均线。

  不仅如此,比利时的国际义务同样不受影响。去年的最后一天,它顺利完成欧盟轮执主席国任期,与继任者匈牙利进行交接;没有政府毫不妨碍它为欧盟掌舵半年。上个月,它派出4架F-16战斗机和150名军人,参加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国际行动。

  在世界上不少人看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中央政府,为什么到了这个夹在法国与荷兰之间的西欧小国,就变成鸡肋和盲肠般的可有可无?

  “被”无政府状态

  “没有政府对我们好像没有什么影响。”接受《外滩画报》电话采访时,家住布鲁塞尔的知名媒体人、专栏作者盖里特.西克斯(Gerrit Six)说。

  “我们照样领工资、退休金和社会保险金。”他告诉记者,“在政府上班的人也一样,他们饭碗都没丢。我们的情况和差点关门的美国联邦政府(4月初因政府经费险些告罄)不一样。”

  有个爱尔兰记者让一个长年生活在比利时的人,列举一下没有政府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对方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居然一样都说不上来。

  来到比利时的外国游客,也看不出这个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商店的货架琳琅满目,银行的ATM机继续让你存钱取款;各加油站没有出现短缺;每到周末,餐馆里依旧人头攒动。

  公共服务也一切照常:火车、公交车正常运行;医院、学校照常开门,患者看病、学生上学都不受影响,教师们工资照拿;马路上没有堆积如山的垃圾;警察照样在维持秩序,犯人还在牢里关着;邮政的速度是有点慢——但它一贯如此。

  据维基泄密披露,美军还有一批核武器秘密存放在这个北约司令部所在国。即便属实,这些武器也不会有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风险。

  一位罗马尼亚出生的比利时电影制片人说:“这样的没有政府,也许比有一个不时瘫痪的政府要好一些。”

  街头抗议偶尔也会有,但大多是抗议政治僵局的半搞笑式示威,例如根特市大学生的冬日脱衣抗议;有个著名演员号召男人们在僵局打破前不刮胡子;一位参议员向政治家的妻子提议:政府一天不组成,就一天不和你们的丈夫同房。

  总之,这不是人们想象的无政府状态。为什么呢?“我们只是少了联邦政府,还有很多层级的政府存在——地区级、省级和市级。”根特大学教授马克.德沃斯(Marc De Vos)在电话中向《外滩画报》解释。

  “另外,我们是一个发达国家,不需要创建很多新东西。大部分东西都有现成的,它们仍在继续发挥功能。联邦政府其实也没有关门——新政府组成之前,一切暂时由原政府留守代管,它只是不拥有全部权力而已。”

  德沃斯教授家住港口名城安特卫普,兼任布鲁塞尔一家政策研究所的所长,平日在三个城市之间穿梭。

  高度分权的地区自治,使得比利时教育、医疗等系统的权力大部分下放。没有联邦政府,基本不影响它们的正常运作。

  比利时联邦政府下设三个地区政府:北部讲荷兰语的弗拉芒区;南部说法语的瓦隆区;位于北部但主要讲法语的首都布鲁塞尔。各地区政府负责各自的交通、环境、地方经济项目和就业政策。

  除三个大区之外,还有按语言划分的族群政府,分管文化教育,例如法语族群政府负责全国法语学校的教育,不管它们位于哪个地区。

  “我们有6个政府,只少掉一个不会让我们惊慌。”西克斯说。比利时人的联邦税也得照交——它占到个人所得税的九成。“我们的税率在欧洲最高,最高一档达45%。”

  一个国家,两大族群

  1830年脱离荷兰独立的比利时王国,人口大约1040万。其中58%为说荷兰语的弗拉芒人,31%为说法语的瓦隆人,11%为混血儿及其他民族。说法语和荷语的人大致四六开。

  他们将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分成南北两半:南部是瓦隆区,北部为弗拉芒区(亦称弗兰德区)。布鲁塞尔是位于荷语区内的一个法语飞地。

  “我们是全欧洲最与众不同的国家,位于拉丁世界和日耳曼世界的交界处。”西克斯说,“这条文化边界从比利时的中间穿过。因此我们有时会疑问:自己到底是属于拉丁人,还是算日耳曼人?”

  这个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国旗在布局上仿照法国的三色旗,也是竖列三条;而颜色却接近德国(它在两次大战中都遭德国占领),为红黄黑三色。

  比利时王室来自德国,现在以法语为第一语言,尽管也通晓荷语。而近20年来,首相一直由弗拉芒人担任(当首相的要求之一是法语和荷语都必须流利)。

  语言和文化的分歧,导致比利时长期存在南北鸿沟。在这个去年人均GDP为3.79万美元(世界第25位)的发达国家,荷语区经济相对繁荣,不得不资助比较穷的法语区同胞——每年大约有110亿欧元从弗拉芒区流向瓦隆区。

  前者于是要求使国家走向邦联制,以争取更多自治权,减少对南部的补贴;这自然遭到后者的坚决反对。双方都不肯相让,加上两大区都党派众多,导致联合政府很难形成。

300多天没政府,多数民众不在乎_天极网

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台灣法官以王維林擋坦克為判例 2014-01

 

台灣法官以王維林擋坦克為判例

作者: 四 海
更新於︰2014-01-29

台灣彰化地方法院法官陳義忠一月七日在裁決該縣北斗鎮民眾被控阻擋台電工程車施工涉強制罪一案時,引用一九八九年北京天安門事件王維林擋坦克為例,判阻擋工程車施工民眾無罪。台灣人權團體感到鼓舞,有媒體驚呼:台灣人權有救了!

法官陳義忠指台電挾其財大氣粗之勢,未經溝通就逕行施工,弱勢民眾只能團結逼台電軟化,且肢體訴求並無立即危險,是和平行為,應視為言論自由保障範圍,判決民眾無罪。他說手無寸鐵的北京民眾王維林,勇敢擋在正列隊行進的坦克車前方,若王維林被認定為受譴責的強制罪犯,駕駛坦克車的劊子手反變成被害人,與人權普世價值相違背。他問道:「難道天安門擋坦克是強制罪犯?」現在台灣清華大學教書的天安門學生領袖王丹說,他為法官引述六四事件感到欣慰。


●陳子明和太太王之虹。
中國民運元老陳子明抵波士頓治病

有中國民運三朝元老之稱的著名持不同政見者陳子明因患晚期胰腺癌,北京三○一醫院放棄治療,在友人的幫助下,一月十八日抵達美國波士頓求醫。在妻子王之虹的陪伴下,坐著輪椅戴著口罩的陳子明在機場,對與他闊別多年的戰友說,他多年來堅持民主理念不懈奮鬥,今後仍將一如既往,「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陳子明病危住院消息傳出後,海內外異議人士紛紛向他送上祝福,並準備安排他赴美治療。多個人權組織也紛紛頒獎給他,以表彰他對中國民主運動長達近四十年的奉獻。計有美國民主基金會的嘉獎令、劉賓雁良心獎、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獎等。美國民運人士在機場拉橫幅捧鮮花迎接他,其中有和他一起被定罪為六四「黑手」坐牢的戰友王軍濤,及闊別二十七年的民主牆時代的戰友胡平。據悉,陳子明將在麻省醫院接受最新的實驗性治療。王之虹說,希望有奇蹟發生。

旅美憲政學者張博樹新著談西藏問題

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現寓居美國的憲政學家張博樹新近完成《中國民主轉型中的西藏問題》一書,於元旦後在香港上市。

張博樹認為西藏問題是中國民主轉型繞不開的重大課題。在本書中他指出中共的馬列主義無神論意識形態和崇尚「階級鬥爭」的社會政策,曾給藏區僧俗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而中共的一黨專權制度造成了少數民族自治權利的被侵害。張博樹認為,「西藏問題」不僅反映當下,而且和中國未來相關。在中國民主轉型成功的條件下,西藏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未來中國憲政民主制度和人權制度的建構,也有助於未來中國作為多民族統一國家民族關係的整合和國家結構的重構;而如果中國民主轉型失敗,西藏問題則可能意味著大麻煩的到來。

美國學者馬歇爾質疑中共孔子學院

中共在全球遍設四百三十多所孔子學院和六百四十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最近頻頻遭到西方人士的質疑和杯葛。美國著名人類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馬歇爾·薩林斯去年十月在《國家》週刊發表文章揭露孔子學院是中共以推廣漢語教學之名對外輸出中共意識形態的工具,整個系統直接受控於中共政治局和中央部委領導的國家漢辦。去年底加拿大大學教師協會通過一項決議,呼籲全加所有大學結束他們與孔子學院的聯繫。

馬歇爾提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於二○一○年開設孔子學院,提供經過中共官方認可和控制的中文和中國文化課程並贊助各種課外活動,包括藝術展覽、演講、會議、電影放映和中國節日慶祝。孔子學院也資助當地教職員對中國主題的研究項目。有關課程和活動的安排孔子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簽署了保密協議,據悉包括不能涉及西藏和台灣地位研究這類項目。美國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直指孔子學院在傳授漢語的同時,也在灌輸意識形態,藉此影響對中國的評價。瑞典國會成員,加拿大國家安全情報局,印度及日本的官員也持同樣看法。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因為該校孔子學院招聘模式有歧視行為,將孔子學院關閉。

華人貪小便宜冒領救濟窮人食品

美國三藩市KRON4電視臺最近曝光華人大媽、大爺們在美國教堂反復排隊領取派發給窮人的免費食物,再拿去倒賣,然後將難賣出去的罐頭食品直接扔到垃圾箱裡。這一視屏在華文網絡上廣傳,引來罵聲如潮,隨後加拿大電視台曝光兩位華裔婦人坐寶馬車領救濟食物卡,更引來熱烈爭議:是否華人特別愛佔便宜,濫用美加社會福利?

有網友指出,福利制度的弊病漏洞在各個族裔裡長久存在,但華人濫用社會福利、有錢老人脫產領生活補助金,在北美主要大城市比較普遍,紐約中國城「緊急食物」項目領取者八成是華人,現在被曝光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濫用福利更包括救濟卡、奶票、食物券、醫療救助、住房補貼等各方面,美國社會福利系統立基於「榮譽系統」,政府基本上相信申請人提供的資訊,在僥倖心理下,部分中國移民見有便宜可得,不拿白不拿,不認為濫用福利是可恥的。


●傅國湧在香港中文大學講林昭。
傅國湧香港講林昭和她的時代

對反抗毛澤東暴政的聖女林昭素有研究的浙江作家傅國湧元月訪港,二十一日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作了一場題為《林昭和她的時代》的演講,反響相當熱烈。

傅國湧在演講中引用了許多以前沒有公開過的林昭新資料。如林昭一九五八年被打成右派,是她大學同宿舍三個女生向校方舉報的結果,而她一九六二年第二次被捕也與一位線人的出賣有關。他說林昭本質是位詩人,對文學有強烈興趣,原本不是一個政治反抗者,但她熱愛生活,情感豐富,個性鮮明,其生活情趣和審美與毛澤東時代那種革命至上扼殺個性和普通人情感的價值發生衝突,被革命拋離出去,最後被送上祭壇。他說,林昭一九六二年出獄後,深知形勢險惡仍然組黨。她為何故意把自己送進監獄?還沒有文字記載可以解讀。他說,林昭一九六八年被殺害,犧牲時三十六歲,但她的生命並未結束,其精神感召著後來千千萬萬反抗暴政的人。在當今中國,林昭有數百萬的粉絲,可以組成龐大的林黨。

台灣法官以王維林擋坦克為判例

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

自卑的巨人 笑談大夢想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31018

【電視風雲】王維基撰文感激支持者:錢易賺 情難求

697

建立時間: 1018 19:09

日前香港電視不獲政府發放免費電視牌照,當日發起撐發牌群組兩日突破40萬likes;數千人現身中大參與王維基講座以示支持,他聲言被學生盛情感動,考慮會以較高風險的方法繼續前進。今日王維基在香港電視facebook專頁撰文,答謝支持者。
錢易賺.情難求 ﹣ 王維基
問我走到這一步,是否感到後悔踏足這個行業?
我肯定地說,半點也沒有。沒錯,我輸了,輸在一個不公平和不透明的制度下。有人說我花掉了九億元,估計我的心情必定很痛,但這絕對是錯誤的臆測。
我十七歲已開辦補習社,做生意賺錢;大學時期,更為學生會舉辦的「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紀念活動,賺得十多萬元,因此,我從不認為賺錢是難事。
經營這個電視台,從游說同事們加盟,到合作、爭辯、拍枱,再和解……可謂患難見真情。前天,我們舉辦了員工大會,向同事們交代公司將會大規模裁員,同事們哭了……但大家不是在哭責怪公司,也不是擔心自己的去向,而是心痛可惜。大家恐怕很難再有這樣的凝聚力,令擁有多年經驗的從業員聚首一堂,發起革命。同事的前途、公司的損失,不足以令我們流淚;我們痛心的是,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一群熱心、熱血改革電視業的人,竟被人打沉。
一群是抱著獅子山精神、希望創一番新景象的人;一群熱血的年輕人,就這樣被打散了。

自卑的巨人 笑談大夢想

■王維基。

【專訪】
想不到王維基會變成悲劇英雄。
一年多前,他在九龍半島酒店日本餐廳跟記者午膳。當時候,他搖旗擊鼓,也在半島酒店高調面試請人。能走100公里的毅行者,身邊公關女同事Jessie,也能長跑10公里,身形跟老闆一樣fit。
席間,王維基聽《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沙膽虹)講述《壹週刊》創刊時與肥佬黎一起面試請人,表現得特別感興趣。當時他寫專欄,口述在新媒界所見所想,Jessie筆錄,很相信自己已經進入傳媒人的狀態,一心想寫下新免費電視台的建造史。
立心要做傳媒老闆,他對黎智英顯得很有好感,聲言最不喜歡愚蠢的下屬,也不想為蠢人花時間。
「為何你有這樣的性格?」記者問他。
「不如你幫我做編劇,現在編劇裏的人物,都不夠深刻,沒有人肯花時間了解人物性格背後原因。」王維基想做巨人,有多少與自卑有關?
「讀書時候生得又瘦又矮,追不到女仔,其實,我是一個很自卑的人。」坐着看中年王維基,不會立刻感覺他有多矮,只能感覺他心裏夢想有多高。他跟沙膽虹回憶念中文大學時買台灣平價書的年代,突然又飄出一點中大人的樸實情懷。
聽到王維基重視幕後人才,心裏很高興。他認為以往電視幕後人才薪金低得可恥。他說,若果要員工跟你全身投入作戰,最少要給好安家費。

高薪感動創作人才

在巿場為本的原則下,他願意給予數萬元或以上的月薪,把不少資深幕後創作人都感動了。不尊重創作人才,是以往電視傳媒「黑暗」之處,王維基提出的條件,讓圈中人期待創作環境會有天亮一日。
他欣賞年前被人稱為「神劇」的《天與地》,記者只看了最後幾集,個人判斷,相信戲劇感染力,來自最深厚的精神與最淺白的表達,而非透過人物生硬的把主張變成對白。如果師奶不喜歡,或許就是最簡單的探針。林懷民的舞蹈,不是連不識字的鄉民都會感動嗎?若果香港電視文化要向前走,不要相信一個人,但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為了提升,王維基不怕殺入新的陣地,有時太深的了解反而有牽絆,走不快,也走得難。一直以來,他看所有不接受他的人、所有不看好他的人,到最後,只能成為燃燒力量的油膏。可是,他沒有明白,港英彼時電訊戰,跟回歸後的傳媒政治暗流,絕對不是人與人、企業與企業的較量,而是人與一個背後權力的較量。
其實,要了解不接受你的人,也要了解不接受你的環境。一個電視巨人的誕生,沒有毅行走出來的哲學簡單,更不是一條橋的事情,背後,有太多因素。走了一圈,王維基今天再嘗被拒絕的苦澀。少女是無知又無情的,而政治,既無常,又無邊。甚麼時候擺甚麼姿態,知彼知己,是一生的智慧。
記者:冼麗婷

自卑的巨人 笑談大夢想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31018

【電視風雲】王維基撰文感激支持者:錢易賺 情難求

15,077

建立時間: 1018 19:09

日前香港電視不獲政府發放免費電視牌照,當日發起撐發牌群組兩日突破40萬likes;數千人現身中大參與王維基講座以示支持,他聲言被學生盛情感動,考慮會以較高風險的方法繼續前進。今日王維基在香港電視facebook專頁撰文,答謝支持者。
錢易賺.情難求 ﹣ 王維基
問我走到這一步,是否感到後悔踏足這個行業?
我肯定地說,半點也沒有。沒錯,我輸了,輸在一個不公平和不透明的制度下。有人說我花掉了九億元,估計我的心情必定很痛,但這絕對是錯誤的臆測。
我十七歲已開辦補習社,做生意賺錢;大學時期,更為學生會舉辦的「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紀念活動,賺得十多萬元,因此,我從不認為賺錢是難事。
經營這個電視台,從游說同事們加盟,到合作、爭辯、拍枱,再和解……可謂患難見真情。前天,我們舉辦了員工大會,向同事們交代公司將會大規模裁員,同事們哭了……但大家不是在哭責怪公司,也不是擔心自己的去向,而是心痛可惜。大家恐怕很難再有這樣的凝聚力,令擁有多年經驗的從業員聚首一堂,發起革命。同事的前途、公司的損失,不足以令我們流淚;我們痛心的是,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一群熱心、熱血改革電視業的人,竟被人打沉。
一群是抱著獅子山精神、希望創一番新景象的人;一群熱血的年輕人,就這樣被打散了。

【短片】【電視風雲】艾威指拒解釋不發牌原因會成為先例

39,240

最後更新: 1018 22:35 / 建立時間: 1018 10:10

謝榮耀攝

香港電視旗下藝人艾威在電台節目表示,港視不獲發牌令他感到不開心,心情像有親人離世,亦改變了他對一些事情的價值觀,例如他一向認為機會是留給最有準備的人,但發現現實非如此。
艾威指過檔到港視原意是為求突破自己,及後覺得有使命感,感到是要進行一場電視業的「革命」,亦感受到同事的熱誠及凝聚力。他認為香港電視出現,令整個行業的薪酬待遇及工作時間都有改善,形容公司的士氣相當高,自己有時感動到哭起來。他批評當局以強硬姿態拒絕交代行會考慮發牌的因素,又認為有了這次的做法,以後行會可以在其他事上不解釋便作出決定,星期日會參加在政府總部外的集會。

【網上論壇】冇資格做奴才
(自由撰稿人 黃禮興)

4,440

建立時間: 1018 17:00

政府日前宣佈增發兩個免費電視牌予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但無交代香港電視網絡出局原因;右二為商經局局長蘇錦樑。(資料圖片)

香港電視出局,特首在這事件上的行為與自己的前途玩火。到底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還是唯命是從的選擇,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看到的是,行會在密室裏完成一宗不可告人的決策。這決策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我們在電視娛樂方面少了一個有誠意,有能力,有衝勁,有思維的市場參與者,對於近乎死寂的娛樂事業,或許是一個損失,許多人都期待王維基的新思維能否為電視廣播引起一翻革命性的改變,不竟他是三位申請者之中最能引起注視的,他敢言敢行已足夠代表香港人的精神。但一切就是這樣無端的,隨意的,沒有原因的,突然「被殺害」了,沒有幻想了。
電視發牌已拖拉了好幾年,大家都想到,這是政府故意阻延的結果,箇中原因當然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任誰都難以猜透其玄機,這秘密將會永埋於那個最忠心,最聽命於黨指揮的「領導」和他那班核心成員的心裏頭。
發牌的前期工作不是已經做好了嗎?為何還要拖那麼久?那很明顯當中確有爭議不下的理由,或者是決策者故意拖延,試圖以時間消耗對手的實力,但當政府突然宣佈香港電視網絡出局時,便明白到,我們的決策者何來這樣的智慧!
在這個金權世界,生存的最佳方法,要不是有金,便是有權,當然最理想的是兩者俱備。但當兩者都沒有的話,那惟有依附權貴,乖乖的做個沒有靈魂,唯命是從的好奴才。
或者有人看到會說:喂!請不要罵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所以都有權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方式。
我會這樣回答:但是,你知道嗎?做奴才是需要高度的智慧,一般人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替主人辦事絕不能馬虎,行事前要好好籌謀,出一點計,事情要做得完美,不着痕迹,要顧及主人面子;不然的話你休想當奴才。
在這個事件裏,政府也做得太着痕迹了。要人家死,好歹也給一個理由,做一齣好戲,給大家一個似是而非的原因,要對方死得甘心,死得冥目。
大眾市民無論如何都猜不透政府的目的,但這也不重要,因為政府卻示範了另一樣更為精采的給我們看,就是如何在黑箱作業,政府的行政已偏離常規,不從民意,只聽命上級的指示,罔顧港人的利益。
我們的特首或者不知,香港人可以暫時不談政治,可以忍耐推遲普選,但絕不可以不看當天多姿多采的電視娛樂,香港人需要一個無盡幻想空間,用以逃避殘酷的現實,一個資訊的平台用以學習求生的技巧。特首你的智慧往哪裏去了,你扼殺了香港電視,扼殺了一班從事娛樂事業人員的夢,扼殺了全香港人的選擇,最後也扼殺了自己最後的誠信,扼殺了中央對你的信賴,或者你就連做奴才的資格也沒有。這事件已響起警號了,不知我們的特首有沒有聽到呢!

【電視風雲】林煥光:不發牌非倉卒決定

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表示,特首梁振英及行會是經過長時間、多番討論,進行相當複雜的判斷,才決定不發牌香港電視網絡。他與梁振英及商務及經濟局局長蘇錦樑的口徑一致,以保密制作擋箭牌,強調不可披露自己及行會成員在討論發牌事宜上所發表的意見。他指並非倉卒及草率地作出不發牌的結論。
林煥光指香港電視可以司法程序提出反對。他表示,知道不少人好欣賞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的幹勁,並對不發牌的決定好憤怒;他認為王維基是個不易放棄的人,以其能力及幹勁可在往後繼續發熱發光。不過,他不評論有報道指政府委託顧問公司的報告揭示香港電視網絡比電訊盈科的香港電視娛樂更有優勢。

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圖書出版業管控精細化 劉渝新書《觀念的水位》,2013-10 爭鳴雜誌第432期

 

圖書出版業管控精細化

(大陸)昝愛宗

  《廬山會議實錄》再版遭禁

  十幾年前,毛澤東的秘書、前中共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銳公開出版了一本回憶錄《廬山會議實錄》,如今想再版,內容不作修訂,結果卻未得到許可。這是李銳作為「老革命」遇到的「新問題」,再版需要送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審查,送審最快幾個月,最慢可能需要好幾年,但結果多半是送審不被批准。

  李銳所著《廬山會議實錄》,一九八九年由春秋出版社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內部發行」,出版後輿論反響很好,廣受歡迎。一九九二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了此書的修訂本。一九九九年,因擔心再版不被通過,出版社徵得李銳同意後把此書改名為《廬山會議真面目》,作為「李銳文集」卷一由海南南方出版社出版。前前後後有二十多年,如今無論是按《廬山會議實錄》的書名,還是依照《廬山會議真面目》的新書名,再版都不予批准,新聞審查機關和出版社不敢承擔該書出版後的政治責任。一九九八年,李銳還公開出版了一部書《直言:李銳六十年的憂與思》,今日中國出版社出版,如今照樣不能再版,按照出版社的統一口徑:敏感話題,最好不好碰,責任擔不起。

  宣傳部打壓好書

  如今,就職於清華大學政治學系的女學者劉渝寫了一本新書《觀念的水位》,傳出版該書的浙大出版社受到了來自上級的批評。該書談及民主轉型話題,更多關注東亞、中東歐、南美洲以及非洲國家的政治與民主化,比如英國、俄羅斯、委內瑞拉、贊比亞等。這些國家的民主化進程參差不齊,而很多情況與現今中國有較強的可比性,這樣的分析無疑對當下的中國非常適合,也深受讀者歡迎。在中國,一本書出版後被叫好,也往往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特別是受到宣傳部的關注,一旦關注,再版的機會就不大了。

  宣傳部的存在,不是控制壞書,而是控制好書,打壓受歡迎的書。宣傳部在頂層設計路徑,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充當具體的打手。類似李銳著作這樣受歡迎的好書,因為受出版審查控制的限制,多是很難通過報選題、送審、核發書號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是一道坎,很多好書半路上就死了,連面世的機會都沒有。一些受歡迎的書,出版時已經審查過了,但再版時再一次審查,結果也不能成為漏網之魚。比如時事評論員笑蜀編的《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一書,編者把中共五十年前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罵國民黨的言論匯編一下,五十年後由汕頭大學出版社悄無聲息地出版,結果還是躲不過宣傳部的文字審查,不久被查禁了,出版社被警告,不得再版。如今的二○一三年,笑蜀把此書拿到香港再版,香港不是中共宣傳部的勢力範圍,宣傳部鞭長莫及,無可奈何。其實,這書被禁,不是說那時共產黨的話多麼正確,而是那時說的謊言,如今被徹底揭穿了,歷史真相還證實了那些寫虛假言論的人都是騙子。笑蜀給這本言論匯編起個副標題叫「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這是反諷。中共那時利用國民黨政府的出版自由亂咬一通,根本不是莊嚴承諾。謊言包裝成真理,五十年前沒人信,五十年後就有人信了嗎?所以,中共今天也不願意承認,索性把書一禁了之。

  「敏感人物」出書更難

  宣傳部的圖書審查,當然都是人治,歷來如此。不要以為二十年前丁關根當宣傳部長禁書少,現在的宣傳部長禁書多,丁關根就比現任部長好,他們都是一樣的。如今的特點是,那時圖書內容審查粗放,現在更加精細化,甚至連書名都要審查。比如于建嶸的書《父親的江湖──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思想全景》,原名是《我的父親是流氓》,書名就無法通過,只好改了名字才能報出版選題。選題通過後,內容也審查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已經批准出版,書號都已編好,最後一刻還是不能出版,說于建嶸是敏感人物,他的書受影響不能出,結果已經印刷了也不能上市銷售,最後書號及合同都作廢。二○一一年,于建嶸的另外一本書《安源實錄──一個階級的光榮與夢想》,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以大量口述和內幕調查直面工人的生存環境、生活狀態,以及底層社會的真相。按照作者的知名度,已經印刷的二萬冊發行沒有問題,網上也已開始預售。可是,不知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最後被中宣部「點殺」,禁止發行。二○一一年間,于建嶸的書被禁後,別的出版社也效仿,不敢出版他的書。浙江人民出版社原本約了于建嶸的書稿《給官員講課》,準備出版,但裡面提及信訪和維穩問題,最終出版社只得退稿。

  于建嶸的書是因人敏感的問題受阻,可李敖就不一樣了,他的書在大陸暢銷了幾十年,可是他的一本書《陽痿美國》,因為書名不行,在大陸出版必須改名,二○一一年經審查後改為《審判美國》。李敖自稱沒有審判的意思,但因大陸圖書出版審查,李敖只能作讓步。

  圖書出版審查對名人的大作更為嚴格,特別是一些敏感人士,這些名人的名字本身就是審查的對象,前面說李銳的書不能再版,劉曉波、余杰、廖亦武、王怡等署名的書也不能出版。王怡曾使用王書亞的名字在《南方人物周刊》發表文章,還結集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結果被宣傳部下令「點殺」,此後江西人民出版社不再出版王書亞的書,《南方人物周刊》也停發了王書亞的電影評論專欄。北京時評人士陳永苗著有《工人神聖》一書,但因為他本身敏感,結果書稿上報選題階段就被否決,傳受到中宣部長的點名批評。

  出版不繁榮,無政治開放可能

  現在大陸的圖書出版業,「人治」進入精細化操作階段。宣傳部對出書的內容和選題要求更加嚴厲,不得有公民社會內容,不能有宗教內容,不能擅自出版領導人的傳記、文集等,就連《陳獨秀文集》也不能再版,條件是先送審,審查機構包括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史辦、宗教局等等。送審時間很長,結果大多數不予批准出版,審查者擔心有麻煩,出版社也不敢惹麻煩。珠海出版社二○一一年曾出版香港《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的傳記《我是黎智英》一書,可能是黎智英的書禁止在大陸出版,還因為未送審等不符出版程序等原因,出版社遇到很大的麻煩,最後被撤銷。因出版一本禁書,結果損失慘重。所以,一黨專政,黨同伐異,只能產生奴役文化。出版不繁榮,更無思想開放和政治開放的可能。

爭鳴雜誌第432期

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越南知识界发表公开信 要求大幅度改革_资讯频道_凤凰网

 

越南知识界发表公开信 要求大幅度改革

2013年09月25日 00:35
来源:环球时报

原标题:越南知识界联名提交发公开信要求大幅度改革

【环球时报驻越南特约记者 金玄哲 刘德 李明】130名越南知识界人士23日联名向越南领导层和媒体提交一份公开声明,要求政府进行大幅度改革,重视贪腐和滥用权力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

据“美国之音”越南网站23日报道,该公开声明首先通过“脸谱”等社交媒体向全社会发布,签名者包括知名异见人士、媒体人、艺术家、教师、越共党员和老战士等。活动发起人之一是越南著名异见人士范志勇,他是经济学博士,现为越南胡志明市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自由撰稿人。

声明说,官僚和腐败造成这个国家许多方面的危机,已严重威胁经济、环境和文化发展,包括现政权面对“南海主权争端”上,这些都使越南失去更多国内民心和国际声望。声明要求越南政府切实尊重人权,保障人民自由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声明还对所有持“建设性的、合法的、体现爱国心和渴望民主的各阶层民众及行为”表示欢迎与支持,声明最后呼吁成立“民间社会论坛”, 以供交流政治观点,推动越南民主事业。

对于越南知识界的呼吁,越南主流媒体未作报道,所有消息均来自“美国之音”越南网站、“自由亚洲”电台和越南知名博客及网民的转发。越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其力量几经演变,人员构成也颇为复杂,并与民族分裂势力等分分合合。

路透社称,惠誉国际日前推出《2014年展望:越南银行》的报告,认为越南银行透明度差,资产风险高,重组步伐缓慢,改革成效越来越不明显。另据越南“非政府组织中心”网站报道,根据外国专家的评估,越南被列入全球十大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列。由于快速城市化,尤其是大部分城市拥堵的交通、密集的建筑场地和充满灰尘的工业园区,再加上政府缺乏有效控制措施,越南的空气污染正日益严重。当地分析人士称,随着越南经济持续下滑,在越南国内外改革派的联合下,这种呼声似有高涨之势。

越南知识界发表公开信 要求大幅度改革_资讯频道_凤凰网

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亞洲週刊-百年老店破壞性創新

 

百年老店破壞性創新

邱立本
2013年0月22日 第27卷 37期

如果國民黨馬王之爭能使台灣法治提升,那就是一次破壞性創新,讓中華民族政治往上提升。

蔣經國(右)與宋楚瑜:在生命最後歲月,開放黨禁報禁(宋楚瑜辦公室提供)

馬英九和王金平的惡鬥,沒有人知道誰會是最後贏家,但從歷史來看,中國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在權力糾纏與博弈中,往往產生一種「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中國的命運,讓老百姓成為最後贏家。

企業管理研究「破壞性創新」,就是在原有秩序的瓦解中,開拓新的市場與價值網絡,找到往上提升的突破口。企業如此,政治變革也如此。

追溯八十年代,國民黨正面對社會上的喧囂與暗湧。蔣經國的統治到了獨裁專制政治的高峰。幾宗震撼人心的大案都沒有破案。林義雄家的滅門血案、陳文成教授台大神秘死亡案、旅美作家江南被刺殺案,都引起全球質疑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不滿特務統治橫行無忌、侵犯人權到了極致。

當時台灣經濟發展蓬勃,但它的政治形象卻掉到歷史的新低點,而黨外運動崛起,也風起雲湧。那些跟隨蔣介石到台灣的老兵已經和大陸隔離了三十多年,他們極度想家,發起了老兵回鄉運動。原有的權力秩序,已經無法承載社會上湧現的新能量。國民黨如何變革,成為一個巨大的懸念。

蔣經國也就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歲月,毅然推出石破天驚的改革。他在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去世前的一年多,部署開放報禁與黨禁。台灣走出了戒嚴時期,逐漸告別白色恐怖。這是結束國民黨壟斷勢力的開始,但卻啟動了台灣的生命力,讓台灣的軟實力積累,不僅成為今天台灣的驕傲,還成為中國大陸變革的鏡子。

台灣的另一樁大事件就是九十年代的政治體制變革,國民黨的傳統力量,包括當年的馬英九,都反對全民直選總統,但李登輝堅持。他的合縱連橫的權術,終於克服了重重障礙,讓台灣的民主政治,躍升至一人一票選總統,也成為今天香港和中國大陸難以迴避的參考系。儘管後來李登輝走向了台獨,背叛了他對中華民國的忠誠,但他所推動的全民直選,卻使中華民國獲得了新生的力量。

同樣的,陳水扁出任總統,掀起了種種爭議,但他落實了台灣的政黨輪替,也落實了軍隊國家化,讓國軍不再是國民黨的軍隊,而是屬於全民的軍隊,也對今天的中國大陸帶來巨大的衝擊,觸碰了今天大陸仍然極為敏感的話題。

這次馬王之爭,背後有各種版本的權鬥風雲,但馬英九高舉法治的旗幟,無論他是出於何種動機,都在歷史軌跡中留下了重要的軌跡,讓台灣司法擺脫了關說的黑手,成為全民的自我期許,彌補了台灣民主長期以來欠缺法治的缺憾。

馬英九的民望陷入低迷。但沒有人能否定他的政策,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他推動兩岸直航,建立了兩岸的和平關係,讓兩岸人民受益。他提升了台灣的國際地位,也讓台灣人民獲得赴美免簽證的待遇。

如果這次馬王之爭能使台灣的法治提升,而不是被民粹政治綁架,往下沉淪,那麼這次政治鬥爭就是一次破壞性創新,先破後立,讓中國國民黨的內鬥,成為中華民族政治往上提升的機緣。■

亞洲週刊-百年老店破壞性創新

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没来的请举手 - 刘瑜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没来的请举手

2011-12-22 15:32:5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世纪》
------

因为时不时发点牢骚,被一个朋友教育:“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好呀!你看——”顺手往窗外一指:“到处是高楼大厦!比国外很多地方现代多了!你看我们现在这个餐馆,还有周围的餐馆,全是满的……”
我承认,虽然空气能见度有限,顺着她的手指,我的确看到了窗外很多熠熠发光的高楼大厦。岂止高楼大厦,还有车水马龙——延绵不绝,完全可以用“唯余莽莽、顿失滔滔”来形容。此外,我可以以亲身经历作证,我生活和工作区域附近的餐馆,到吃饭时间几乎总是满的,这是对“内需不足论”的有力反驳。夏天的时候,我还经常在路边看到打太极的老太太,打篮球的少年以及卖烧烤的路边摊。如果张择端还活着,这些景象足够他再画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正为自己的消极心态感到羞愧,我突然想起了以前读到的一个笑话。这个笑话说的是,老师对着全班学生点名:“没来的请举手”。
我问这个朋友:你知道薛锦波吗?她说不知道。我只好跟她解释:这是广东某村的农民,在该村的土地维权事件中与政府发生冲突,被带到看守所后,据说“心源性心脏病突发”死亡,而这只是神州大地上诸多“神秘看守所死亡”事件中的一个。
我又问,你知道韩颖吗?她说不知道。我只好跟她解释:这是北京海淀某地的一位女性,因为独立参选地方人大代表,被跟踪被骚扰甚至被殴打,而这只是今年受到打压的诸多独立参选人之一。
我又问,你知道雷金模吗?她说不知道。我又只好跟她解释:这是一位普通的尘肺病人,因为没钱治病现在岌岌可危,而这只是无数得不到医保救助的尘肺病人及其他病人之一。
我一口气列举了十来个我的朋友从未听说的人,都是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里“没来的人”。因为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形象,所以关于他们的信息总是模糊不清——虽然互联网上偶有透露,但相关信息总是倏忽即逝。又因为这是一个大众媒体的时代,所以如果他们不曾在大众媒体上存在和停留,那么他们就几乎相当于不存在。 这当然不是说《清明上河图》上画的车水马龙是假的,但车水马龙的背面,还隐隐浮现着另一个不那么豪迈的世界。
“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毕竟要看时代的主流!”我的朋友说。到底什么是时代的主流,我其实不大清楚,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得了胃溃疡,医生不能视而不见,安慰他说:要看身体的主流嘛,除了胃,你的其它器官全都是好的!
据说知识分为三种: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以及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薛锦波韩颖雷金模对于我这个朋友,大约就属于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一类知识。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尽管性情善良,她甚至没有翻到《清明上河图》的背面去看看的冲动与好奇。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她相信北京五环内的所见所闻,就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在人类不知道火星的存在的时候,没有人会好奇上面都有些什么。
在一个信息传播受限的社会里,坐井观天几乎是认识的必然趋势。开着新添置的汽车、住着新装修的房子、手里捧着30块钱一杯的咖啡、另一只手举着iphone的人,的确会困惑:你说你都吃得起麦当劳穿得起七匹狼了,还嘟嘟囔囔,是不是太他妈忘恩负义了?
除非你意识中国不仅仅意味着都市的“五环”。在海水的深处,阳光未曾照耀之处,还有薛福波韩颖雷金模,并且每一个已知的薛福波韩颖雷金模,很可能还对应无数我们尚未知晓也无从知晓的薛福波韩颖雷金模。苍苍莽莽的雪地里,要保持对那个被遮蔽世界的知觉,你得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睡着不要睡着不要睡着。
这个道理听上去简单,却未必人人知晓。30年代初,英国作家萧伯纳访问了苏联,被领着参观了种种社会主义成就后,他回到英国后发表文章,驳斥了各种“污蔑苏联建设伟大成就”的言论。“我们想证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里存在着经济奴役、匮乏、失业……在所到之处,我们处处看到充满希望和热情的工人阶级……”。事实上,就在他参观苏联前后那几年,强制性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约七百万人在饥荒中死亡。无独有偶,写作《红星闪耀中国》的斯诺,在60年和64年两次访问中国后,也将关于中国发生了饥荒的传闻驳斥为“冷战宣传”,他表示:“我在中国没有看到饥饿的人,绝没有象过去那样的饥荒……”。你看,没来的人都没有举手,这说明大家都在这里,这样多么好。

没来的请举手 - 刘瑜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10萬人遊行 紀念馬丁路德金演說 平權夢未圓 抗爭無休止 - 20130826 - 蘋果日報

 

10萬人遊行 紀念馬丁路德金演說
平權夢未圓 抗爭無休止

■參加紀念遊行的人士經過馬丁路德金紀念堂,把當年爭取自由的精神延續下去。美聯社

【《蘋果》記者華盛頓直擊】
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63年的《我有一個夢想》,以動人言詞道出不分膚色的平等願景。半世紀過去,他的夢仍未竟大業,多達10萬人在紀念這演說50年的華盛頓遊行集會,矢言要繼續努力完成馬丁路德金的未圓夢想,並將爭取平等的抗爭,伸延到同性戀者、窮人和殘疾人士身上。

華盛頓前天(周六)太陽高照,萬里晴空,把早一天的綿綿細雨通通蒸發掉。人們甩掉手上的雨傘,換上太陽墨鏡,昂首闊步從林肯紀念堂,經過馬丁路德金紀念館,向着華盛頓紀念碑進發,以行動和汗水,重踏馬丁路德金抗爭道路,走出自由、公義新美國。
馬丁路德金當年8月28日,帶領25萬人在華盛頓大遊行,爭取種族平等民權。前天的紀念遊行,有多達10萬人參與。下午遊行之前,代表們先後在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林肯紀念堂前大理石台階致辭,反思過去、迎接未來。

「民權令人看你的履歷表」

馬丁路德金長子馬丁路德金三世(Martin Luther King III)說,看見這麼多人延續他的夢想,爸爸在天之靈也必大感安慰,但「這不是懷舊想當年的時候,也不是自吹自擂慶祝的時候。任務未完成,旅程未完結,我們可以也一定要做得更多」。
美國首位黑人司法部長霍爾德呼應他的說法,指如果沒有50年前遊行民眾爭取平權,他不會當上司法部長,奧巴馬也不會當選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他們的遊行現在就是我們的遊行,一定要繼續下去」。他指1963年大遊行爭取平等的精神,今時今日要伸延到同性戀者、拉美裔人、婦女、殘疾人士和其他弱勢社群的平等。
50年前民權運動一大成果,是1965年通過的《投票權法》,列明南方地區要得聯邦政府同意,才能改投票法,以保障黑人投票權,聯邦最高法院最近卻以過時為由,廢除這主幹條文。當年華盛頓大遊行十位講者中唯一在生的劉易斯(John Lewis),當時連投票資格也沒有,現在是眾議員,他說民眾不能坐視「最高法院剝奪我們的投票權」。
50年前,美國南方黑人受種族隔離和沒投票權,現在的不平等問題在於經濟條件差和其他形式歧視,前天的遊行集會有不少工會訴求,亦有不少人為佛州黑人青年馬丁(Trayvon Martin)被槍殺案鳴不平。集會主要組織者夏普頓(Al Sharpton)說:「民權不會幫你寫履歷表,但民權令人看你的履歷表。」

夏普頓指黑人民權運動當下三大抗爭,除了要求國會重寫《投票權法》,還有爭取政府創造更多工作職位,以及加強打擊槍械暴力。他希望支持者繼續有個夢想:「拒絕認命的人才會有夢想,所以他們才會夢想不可能,令它們成為可能」,並為今次遊行定調,「我們遊行是要走出一個新的美國,一個人人都可得到自由、公義的美國,不是只有部份人才可享有自由、公義的美國」。
爭取平等,永不能停步。奧巴馬將在周三《我有一個夢想》發表50年正日的紀念活動,發表演說,到時且看他能否回應眾多訴求。

■倒影池旁邊擠滿人群,盛況再現。美聯社
■遊行人士對《我有一個夢想》永誌不忘。黃永俊攝
■帶着標語和橫額,遊行隊伍安靜而莊嚴。黃永俊攝

50年來美黑人情況

失業率
全國失業率介乎7.4%,黑人失業率卻高達13.7%,在馬里蘭州逾六成居民都是黑人的巴爾的摩為例,黑人失業率高達40%
貧窮
黑人貧窮率由1960年代的50%大減至現時約30%,即全國4,400萬黑人中,有1,476萬人活在貧窮中
教育
黑人高中生就讀大學比例,由1975年的40%升至2008年的56%,但全國只有16%黑人最終得到學士學位,比例只及白人的一半
醫療保障
全國48.2%白人獲醫保保障,但受保黑人卻只有37.7%
犯罪率
黑人佔全國人口約14%,但全美230萬名囚犯當中卻有100萬人是黑人(43%)
美國《赫芬頓郵報》

10萬人遊行 紀念馬丁路德金演說 平權夢未圓 抗爭無休止 - 20130826 - 蘋果日報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薛蛮子_百度百科

 

中文名:
薛蛮子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

出生日期:
1953年

职业:
中国电子商务网8848前董事长

称号:
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

薛蛮子父

薛蛮子

薛蛮子(11张)

亲薛子正1925年参加革命,后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1949年以后历任北京市市委秘书长、副市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曾经协助周恩来在重庆国共两党的谈判事务,重庆的著名革命圣地曾家岩的周公馆的碑牌上也有薛蛮子父亲的大名。

薛蛮子学名薛必群。1959-1965年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上学。1966年北京三十一中初中一年级。1968年内蒙插队。1977年文物出版社第二图书编辑室编辑。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生。1980年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全额奖学金,赴该校东亚系继续攻读中外关系史硕士学位。1983年受德国蒂森公司雇佣,尚在准备硕士论文期间,最终未获学位。

按照薛蛮子好友熊晓鸽的说法,薛蛮子住着一所超大的房子,薛蛮子在纽约购买了普尔(对!普尔指数的发明者)的老房子,据说有100多间房,方圆百里只有树,熊晓鸽的房子也以大和豪华著称,他说大那是真大。

薛蛮子一头银发,满口京片子,喜欢着一身唐装,在北京的各个胡同里转悠。薛蛮子足够有趣,他喜欢把玩古董收藏,和著名收藏大师马未都是好朋友。他们两人做了一个摄影收藏的项目影像国际,这个项目位于雍和宫柏林寺的一间四合院里。薛蛮子也喜欢当代艺术,他与已故当代艺术大师陈逸飞也有私交,陈逸飞也是为数不多称呼薛蛮子为薛必群先生的人之一。

获得奖项

他曾是知名上市企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更多知名企业的投资人,他十几年前就是华尔街知名的华人投资家,数十年成功的企业运营经验和投资经历,让他成为业内公认的老前辈。

2008年11月21日,2008(第二届)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颁奖典礼在北京长安戴斯大饭店举办。薛蛮子荣获“最佳天使人奖”。

投资企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UT斯达康

吴鹰

265网站

蔡文胜

汽车之家

李想

华艺百创传媒

杜子建

红鹤沟通

李雪淞

雪球财经

方三文

帝科思

泡泡网                   李想

[1]博看文思

张悦

事业发展

薛蛮子很早出国,早期在纽约经营房地

薛蛮子

薛蛮子

产,他也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之一,董事会副主席。关于他和UT斯达康的故事,也足够有趣。1991年6月,当时一个名叫王祖光(Peter Wang)的中国留学生和中国的浙江电信器材一厂成立了一家叫宇通的合资公司,经营得不太好。王祖光就去找薛蛮子,薛蛮子找到了他之前在美国读书时认识的台湾人陆弘亮,两人就把这家公司买了下来,改成Unitech公司,这家公司很快成为中国当时领先的通信设备硬件厂商之一。这家公司里,薛蛮子投了25万美元,只投资不介入运营,陆弘亮担任董事会主席兼CEO。

1995年10月,在Unitech的创始人之一黄晓庆的倡议下,陆弘亮和国内通信软件领域的领先性厂商,也是留学生创办的斯达康的CEO吴鹰坐在一起,很快,两人决定以对等的股份进行合并,成立UT斯达康。UT斯达康的名字是从合并前的两个公司Unitech和starcom中各取部分“品牌元素”而构成。

在准备合并前,陆弘亮、薛蛮子、黄晓庆这三个Unitech的创始人和斯达康的两个创始人吴鹰、薛村禾,五个人一起去日本见孙正义,由吴鹰用30分钟时间给孙正义做了一个演讲,孙正义听后决定为UT斯达康投3000万美金,占30%的股份。到UT斯达康2000年3月上市前,孙正义一共给UT斯达康投了1.6亿美元,这比当时软银其他26家公司投资额的总额还要多。反过来,回报也最多。上市前,孙正义占UT斯达康将近50%的股份。

除了孙正义,在UT斯达康中收获最大、回报最多的就是薛蛮子,薛蛮子经UT斯达康一役,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最活跃的个人投资者之一,也就是后来大家俗称的天使投资人。

在8848这个局中,薛蛮子不是天使,但其后来却成为这个资本迷局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众所周知,在中国互联网的VC推手中,最重要的是两派力量,一个是以孙正义领导的软银,另一个是以熊晓鸽、周全操盘的IDGVC,不过,至少在1999年之前,两大投资力量很少联合投一个项目,一方面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投资项目的盘子偏小,单独某一派力量和他的盟友就搞定了,另一方面在于,这两派力量之间当时还没有建立起相对顺畅的沟通机制。

不过,8848却是特例,这当然与薛蛮子的参与有关,薛蛮子也是这个星球上为数不多可以在熊晓鸽和孙正义两大强人之间游刃有余、均有私交的两三个人之一,薛蛮子曾经为孙正义的美国公司合作过,相互关系不用多言,而薛蛮子与熊晓鸽同为一代留学生中的翘楚,也有很好的私交,IDGVC的每次年会都会请薛蛮子前往就是一个明证。

这边,IDG虽然通过与综艺股份的拉锯战,很好的控制把握了8848的大局,但1999年的IDGVC当时还是VC行业中的新兵,虽然之前搜狐的案子IDGVC也参与了,但只是跟投,不是主投。要以自己一己之力将8848架上市,对于当时的IDGVC还是有风险的。因此,很需要类似软银这样的超级战略投资者的进入。

除此之外,当时8848的各位投资者对8848的CEO王峻涛也心存疑虑,很担心美国资本市场是否认可这样一个本土创业派CEO。

2011年5月20日上午,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在其个人微博发布消息宣布得了直肠癌。薛蛮子微博原文“我刚做完肠镜有个不太好的消息告诉大家:我得了直肠癌。希望这方面的专家能给予帮助。可以私信也可以邮件我的微博首页邮箱。我的心态很好精神矍烁!死生有命成事在天!谢谢大家!”

身患癌症

微博称病

2011年5月20日报道:一条“我得了直肠癌”的微博引发网友的关注,这是华尔街知名华人投资家、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先生发布的一条消息,网友闻讯纷纷送上祝福,希望薛蛮子能够支持下,战胜病魔。

薛蛮子表示,他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并将通过微博记录自己与癌症斗争的经历,以此来提醒国人重视健康。目前他状态很好,很多朋友在微博上给他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他目前正在准备各种材料找专家会诊。

各方祝福

侯小强: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你这么乐观,有问题才会怪!加油!

蔡文胜:祝福!你这样好的心态会一切平安的。

刘强东:祝福蛮师兄挺过这一关!你是个很不错的好人!

李开复:蛮子兄,多保重!中国的创业者和被拐儿童都需要你!祝你早日康复

李国庆:精神第一,这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中早期及早手术。

李想:薛总,电话一直打不通,在茅侃侃刘路的帮助下找到几个相关的专家,一边是相关癌症的专家,一边是国内最顶尖的消化科专家。大家都很关心,您就放心好了。

陈寿福:上苍保佑老顽童,要好好陪我们玩下去啊。

茅侃侃:好人有好报的,放心,拿到基础化验结果后我来安排301、肿瘤医院和协和等专家的会诊,当然,心态比任何专家药物都有效。

蔡文胜:今天转发三条微博心多感触。第一条关于《小贩夏俊峰》,因为自己也摆过地摊深有体会,政府的城管体制真该反省了。第二条关于站长常常莫名被关网站,说明在中国创业真不容易,如何和管理部门沟通是创业者必备的条件。第三条,惊闻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身体患病,更明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浮云![2]

薛蛮子_百度百科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胡耀邦子女與習近平決裂

 

胡耀邦子女與習近平決裂

作者: 蘇仁彥
更新於︰2013-08-05

在習近平肆無忌憚走向毛派之際,中共太子黨的內部矛盾日趨激化,現已形成普世派與專制派的對抗,胡耀邦子女遭到攻擊、民間力量被加重打壓。但朝野堅信倒行逆施必將失敗。


●胡耀邦1989 年去世後,在江西鄱陽湖不知名的
共青城建立紀念碑。李昭率眾子孫前往祭拜。

習近平上台之前,太子黨紅二代發言人張木生指責胡溫中央是抱著定時炸彈擊鼓傳花,現在定時炸彈傳到習總(香港人現在特別愛用這個稱呼,以示對中共這位首領的不滿,因為在廣東話中習總與雜種同音。)手中,他會如何處理手中的定時炸彈?他還有時間將手中炸彈傳給下一位黨魁而自己安全上岸嗎?

公開討論黨員太多要清黨退黨

如果大家認為近幾年炸彈不會在習總手中爆炸,大概沒有人相信他可以像他的兩位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在十年後找到一位接班人接受他的炸彈而自己可以安然退休。今天在中國,在朝在野的知識分子都半公開地談論中國很可能正在面臨一場革命的到來,中國的紅二代領導人正在費盡思量地考慮如何保住父兄的江山。據一位消息人士說,目前中共黨內不少御用理論家建議,為保共產黨紅色江山,需重建黨紀,將已經腐敗墮落的共產黨重新打造成革命時代有鋼鐵紀律的革命政黨。這包括為中共組織減肥瘦身的討論,以及習總一系列毛澤東式的整黨措施,比如最近政治局會議,要求政治局委員人人過關作批評和自我批評等。

中共現有共產黨員已達八千萬,最近《人民論壇》雙周刊發表多名學者討論「清黨退黨」課題的文章,指出中共有「組織肥胖症」,應建立「退黨機制」,將異己分子清洗出黨,以純潔黨的隊伍。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錫恩將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歸咎於黨員隊伍規模過大和沒有形成健全的黨員退出機制。他說,俄共以二十四萬黨員能奪取政權,但最後擁有一千九百萬黨員卻失去政權,這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習近平要走薄熙來唱紅打黑老路

還有人建議將黨員分榮譽、預備、正式黨員三類型管理,才能避免像前蘇聯一樣,在黨組織最龐大時失去政權。有學者建議將中共正式黨員數量縮減到五千萬左右。

北京一位學者說,習近平最近整黨和黨內學者建議精簡黨員人數,這種思路是想將中國共產黨重新鑄造成組織紀律嚴密的革命政黨,以挽救中共政權,但這種夢想時光倒流的思路顯見中共深刻的政權危機感和無力感,亦見中共思想精神的貧乏,不得不借助於本來早已被改革開放後的中共所放棄的毛澤東路線。最近很多人都在猜測,習近平是否是第二個唱紅打黑的薄熙來?從他十八大上任以來的言行,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習總在七月十一日到十二日到河北調研,其中包括他政治生涯起步的地方──河北正定,以及中共傳統愛國教育基地、內戰時解放軍總部所在地的河北平山縣西柏坡、石家莊等地。十一日習近平在西柏坡參觀時重提一段毛澤東語錄「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最新消息是,習近平七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在武漢考察經濟運作,特地參觀了東湖賓館毛澤東故居,特地交待湖北當局,特意叮囑李鴻忠、王國生:「今年是毛主席誕辰一百二十週年,一定要把毛主席故居辦成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特別是在對青少年一代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

習近平強烈的毛派分子傾向

不少觀察家亦指出,最近中共當局對社會的控制和對異議人士的鎮壓也更加嚴厲。今年四月中國著名青年法學家、憲政學者和公民維權的領軍人物許志永被軟禁在家,七月十六日正式以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刑事拘留。引發廣泛的抗議。據悉許志永是因為發起新公民運動,支持在北京街頭舉牌要求官員公示財產的「十君子」(十人之前已被刑拘)而被抓。兩天後一個拖動公民運動的民間NGO組織北京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被北京當局取締,所長郭玉閃曾幫助陳光誠逃離山東進入美國大使館。

對於習近平越來越強烈的毛派分子傾向,在北京的政治圈內有不同解讀,一種認為是策略,說習近平正在拖時間,等待江澤民死去,江死後他才能明正言順推行政治改革。另一種解釋說習近平就是毛派分子。雖然他父親是中共黨內的良心派人物,但習近平青少年時代完全受中共體制教育,思想極之僵化。

習近平文革時先下鄉當知青,然後是工農兵大學生,文革後未再進高等學府受教育,其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是他在福建省長任上帶職研讀的,因此他這個博士學位一直備受質疑。網上有消息說,他的博士論文不是他自己寫的,是人民大學組織了五六位學者為他起草。因此人們說,習近平血緣上是習仲勳的兒子,但精神上是毛澤東的兒子。

一線紅二代達成保江山四項共識

微博名冬眠熊的前改革雜誌社社長李偉東披露說,習近平的上台是基於中共元老與江澤民的一場政治交易:一九九二年鄧小平不滿江澤民不搞改革要廢掉他另立總書記,陳雲等元老把江保下來,但要求江讓中共元老子弟接班,在他下一任胡錦濤之後由一個元老後人接任總書記,因此習近平是中共元老安排的保中共江山的人選。據北京資深媒體人高瑜對李偉東的訪問,習近平現在顯露的意識形態傾向早在五年前十七大已確定下來。

當時中共一批執政的元老子弟(包括俞正聲、王岐山、習近平)對保江山達成了多項共識。一是上台要整頓吏治,這就是習近平最近黨政軍整風之由來。二是記取蘇聯解體教訓,拒絕戈爾巴喬夫,因此才會有反憲政反公民社會的七不講中辦文件的出籠。三是不能否定中共的開國皇帝毛澤東,第四個共識是,不能否定共產黨專政,堅持中國模式。

太子黨的普世派和專制派之爭

但紅二代也非鐵板一塊,對於中共何去何從,體制內已出現普世派和專制派的嚴重分化對立,普世派以胡耀邦的兩個兒子胡德平和胡德華為核心人物。本來因為父輩淵源胡家與習近平家族走的很近,但最近聽說已分道揚鑣。胡德華四月十三日在《炎黃春秋》雜誌的聚會上發言,公開質疑習近平維護中共一黨專政的講話,還公開了太子黨的普世派和專制派內部一場爭吵的內情。

日前胡德平又在中央黨校舉行論壇,召集了中共黨內民主派專家學者大談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參加者有前中央黨校教育長李興山教授,中央黨校校委委員科研部主任梁言順,以及來自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空軍指揮學院、上海市委黨校、上海社會科學院、山東省社科聯、《炎黃春秋》雜誌社等六十五位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有二十九人發言,顯示了黨內民主派還是有一定的實力。

但最近有跡象顯示,胡家因為胡德華公開太子黨分歧的講話,受到了政敵的一系列攻擊報復,有人懷疑背後黑手很可能就是往日情同兄弟的習老大。

胡耀邦家族受到無端攻擊

先是有人暗示,胡家與中共在香港的國有企業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被揭發腐敗案有關。七月十七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首席記者王文志,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宋林等高管在收購山西金業資產的百億併購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數十億元國資流失,構成瀆職並有巨額貪腐之嫌。據說,打擊華潤,矛頭是指向胡耀邦次子劉湖(胡耀邦夫婦在一九四五年將次子送給陝北老鄉劉世昌為子,因此姓劉名湖),因為劉湖現任華潤副董事長。此外最近總部位於倫敦的全球第三大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的中國分公司被中共挑選出來,指控其中國主管行賄推高藥價,據說可能也有胡家因素,因為隨母姓的胡耀邦小女兒李恆(本名李滿妹)是該公司公關總裁。而網上還出現匿名者爆料說,胡德平在北京東二環有一處豪宅,價值數千萬,並附有照片,一時傳得沸沸揚揚。

胡家馬上作出反應,指劉湖在二○○七年已離開華潤,而宋林貪腐案則發生在劉湖離職之後,而滿妹也早已離開葛蘭素史克,與該公司被指控一案完全無關。對於豪宅之說,胡德平更是怒不可遏,指完全是無稽之談,在微博上向爆料者挑戰,要此人約第三者作證,與他一道去現場確認舉報的豪宅,並可以訴諸媒體,約電視台記者採訪。

不過,也有人認為對習近平還需觀察,說要等到今年秋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如果三中全會開了,政治局勢仍然如此,那可以肯定習近平就是一個毛派分子。中國至上而下的改革之路從此封死。中國只能等待一場革命了。

胡耀邦子女與習近平決裂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請你來十五分鐘也好 - 20130701 - 蘋果日報

 

請你來十五分鐘也好

2,369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昨日到中環飲早茶後,稱連串事件將激發更多人上街。

你來十五分鐘也好,真的。也許你花不起幾小時的遊行,也許烈日下你覺得辛苦,也許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你到一到都好,十五分鐘也好:你做了你該做的份內事,你會安心。

這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我們一起為普選的最後時刻走出來,十五分鐘也好。假如自由是高貴的,那麼,這一刻,維園也是高貴的。我們都為了自由而來了,人潮中蕩漾着一股清流,一股希望的清流。那是關鍵的一刻,也是歷史的一刻。
我們在爭取,因為我們心中有的是希望。你來了最好,我們一起抱着這份卑微的希望。我們都是香港人,香港的命運我們既然要面對,難道我們就甘心坐在家裏看着歷史的背影緩緩遠去?為甚麼不給歷史的關鍵時刻傾注多一份希望?給香港的明天帶來你十五分鐘的鼓勵吧,就十五分鐘。這短短的十五分鐘裏,你和歷史的緊要關頭輕輕擁抱:你來過了,你見證了,你承諾了,你是真正的高貴的香港人!

請你來十五分鐘也好 - 20130701 - 蘋果日報

2013年7月2日星期二

43萬人風雨一條心 CY下台 - 20130702 - 蘋果日報

 

43萬人風雨一條心 CY下台

■惡劣管治下的惡劣天氣,43萬人「反英」抗暴爭普選。何家達攝

三號風球,他們就圍住維多利亞女皇銅像高歌,抱緊自由;漫天雨打,他們就大步街頭,讓民主夢遍地開花。7.1大遊行在惡劣天氣下完成,43萬香港人風雨同路,進擊梁振英,高呼「立即普選」。特首梁振英昨晚仍然拒絕承諾立即諮詢政改,反要求社會繼續包容。
記者:蔡元貴 莫劍弦

民陣昨晚約9時公佈,參與7.1大遊行人數有43萬,港大民研計劃則點算出8.8萬至9.8萬人;警方則估計遊行高峯時有6.6萬人;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的7.1遊行統計小組,點算遊行人數約10.3萬人,去年點算7至9萬人。天文台昨日在下午1時15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那時聚集在維園等候出發的遊行人士,已經擠滿了兩個足球場。然後烏雲越逼越近,接近2時半的出發時間,大雨終於來臨。主辦單位民陣在台上帶領群眾高唱《海闊天空》、《自由花》等,以壯行色。
遊行開始前約15分鐘,六個維園足球場已經爆滿。這時候,在維園維多利亞女皇銅像附近有50多人正在整理旗幟標語。他們都手持代表港英時代的「龍獅旗」,負責人Mason說,龍獅旗並非代表港獨,只是象徵自治:「香港係一個薈萃咗中英文化170年嘅地方,香港人唔需要倚仗任何人,都可以獨當一面。」
先頭部隊出發後半小時,仍然有大量市民不斷從天后及銅鑼灣進入維園。沒有耐性塞入維園的人,就在軒尼詩道崇光百貨附近插隊。警方要求他們從怡和街一邊中途加入遊行隊伍,但人太多,並不可行,他們索性衝破警方封鎖;軒尼詩道雙程行車線都是高呼「真普選」的香港人。

■遊行人士昨晚留下參與佔中集會,向梁振英說不。李家皓攝

為民主「堅持走崎嶇路」

三號風球下雨勢忽大忽小,無阻這群世界公民反專政、反獨裁的決心。「人民自主,立即普選;佔領中環,蓄勢待發。」口號響徹銅鑼灣至中環的大街,但叫得最多、迴響最嘹亮的一句,還是「梁振英下台」。從事製造業的姓蘇夫婦自製遊行標語,其中兩句是「共產黨言而無信,旁門左道狼振英」。蘇先生說:「一個冇誠信、講大話嘅人,梗係要佢落台喇!」
遊行龍頭約於下午5時抵達終點,即中環遮打道行人專區,這時維園仍有大量群眾等候出發。至5時半,最後一批遊行人士才殺出維園,至8時半才抵達中環。不少遊行人士也留下來參加佔領中環集會。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發言時說:「上天話畀我哋知,呢條路係好崎嶇。有啲人鍾意走平坦嘅路,開開心心慶回歸,佢哋有自由,但係我哋堅持要走呢條崎嶇嘅路。」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出席慶回歸嘉年華時回應7.1遊行,稱香港需要祥和、理性和正能量。他說有那麼多人遊行上街,正好說明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充份的自由和權利。

特首拒承諾即諮詢政改

特首梁振英則回應說,政府會細心聆聽各種訴求,無論政改或者經濟民生方面,政府都積極應對。他沒有應遊行人士要求,承諾立即諮詢政改,只是重複官腔,表示還有時間諮詢,會在適當時間推出方案,並呼籲社會大眾要抱住包容、求同存異態度。
中國官方新華社昨晚10時半以「香港特區政府回應部分(份)市民訴求」為題報道7.1遊行,指有數萬市民遊行,就政制、經濟、社會等方面提出訴求,報道引述港府聲明「會虛心聆聽訴求」,沒提及遊行的倒梁口號。中通社亦有報道7.1遊行,表示「香港有團體發起集會、遊行,表達政制、民生以及環保、保護動物、同性戀、外勞身份等不同訴求」。報道指遊行影響店舖生意,又點出佔領中環集會,還特別提及英國「米」字旗和龍獅旗在遊行隊伍中飄揚,以及「光復香港」的口號。

今年7.1遊行口號(部份)

「梁振英下台」
「梁振英與世長辭……職」
「忍無可忍 狼英下台」
「梁振英下台 好事自然來」
「罷工罷課 打倒狼英」
「CY下了台 普選有望來」
「CY不下台 噩運繼續來」
「捍衞新聞自由 揪出暴力黑手」
「道別不可再等你 不管有沒有機 梁振英立即下台」
「今天不站出來 明天站不出來」
「普選呀 梁振英」
「普選有前設 CY儍的嗎」
「沒有真普選 CY滾回家」
「庸官治港 人人自危」
「不要政府吹風會 還我真正記者會」
資料來源:7.1大遊行現場

43萬人風雨一條心 CY下台 - 20130702 - 蘋果日報

爭取真普選 十年沒有變

577

■無論雨怎麼打,香港人也撐得住。美聯社

這是首任特首董建華於05年3月下台以來,香港最多人上街的一天。無論從遊行人數,或街頭上針對庸官的怨氣來看,今年7.1大遊行都頗有03年歷史性一天的氛圍。分別是,人們都覺得梁振英較厚顏,像踢走董建華般趕他下台,不可能不困難。

2003年7.1遊行,民陣以「反對23,還政於民」為主題,號召最少50萬人上街。那一年,反惡法是重中之重,但倒董也是遊行隊伍的重點。那一年,大街上滿是針對董建華與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肖像與標語,人們都把怒氣發洩在兩位頭號人民公敵身上。

「與民為敵政府好唔掂」

十年下來,公敵換了人,是689個「社會賢達」推舉出來的特首梁振英,「反英」抗暴標語和肖像假人,多得可以塞爆山頂貝璐道的梁宅僭建密室。若論感召人民上街的個人能力,梁振英比董建華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年沒有沙士大瘟疫,沒有數以十萬計負資產苦主,卻仍有43萬人冒風抵雨上街抗爭,多得誠信破產的梁振英。
公務員梁小姐03年7.1後並非年年上街,她昨日再次走上街頭,感覺今年的遊行人士「冇咁激」,怨氣「冇當年咁大」,因為當年香港疫情嚴重、經濟差,而且董建華、葉劉淑儀等高官不理民意硬推23條,施政倒行逆施,「成個政府都好唔掂,與民為敵」。但她察覺到,要求梁振英下台的呼聲,與當年要董建華下台不相伯仲,「唔知梁振英點樣做落去」。
03年7.1遊行的大會宣言曾經提出,在不民主的政治制度下,香港人要緊守崗位,凝聚力量,壯大民間社會,繼續抗衡專制橫蠻的政權。民陣召集人孔令瑜昨日發表宣言時指出,今天香港人就是延續這份精神,一人一腳踢走梁振英。

癱瘓香港北京才會聽

03年的主調是反對,反對《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立法;今年的主調是爭取,爭取符合國際標準的特首與立法會普選制度。泛民擁護者之間,對於爭取普選的手段存在分歧。
從事財務管理的黎先生認為,今年社會分歧較當年大,因為有人不認同「佔領中環」,但他個人支持佔中,「只有癱瘓香港,變成國際新聞,北京先會打開耳朵」。
港大研究生Alex是遊行人士分歧的證明,他說03年香港人公民覺醒之後,十年來民間社會沒有改進過,年年7.1都是「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行禮如儀,「梁振英份人好厚顏無恥,就算有100萬人上街又點?佢唔會care呢啲嘢,所以唔能夠單靠和平示威推倒梁振英」。

2013年7月1日星期一

V煞面具的象徵意義 | .kurskhk.net

 

Wednesday, 20 July 2011
  • V煞面具的象徵意義

    [原文於2011年07月15日刊載於香港電台通識網「集師廣益」專欄]

    2011年七一遊行中部份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 (圖片來源: 筆者)

    近年香港的請願示威總會有一批戴了V煞(V for Vendetta)面具的示威者參與,印象中一年半前反高鐵運動中只有十來個V煞,到今年的七一遊行已經不下一二百個。內地好些網民把自己在社交網站如微博或者人人網的個人頭像(profile相片)換成V煞。為什麼呢?

    經典反烏托邦電影

    V煞面具來自2006年上映的電影《V煞》(V for Vendetta)。這齣電影改編自1980年代的同名漫畫。電影《V煞》是一部「反烏托邦」(Dystopia)電影,即是對未來世界所謂的烏托邦(utopia,即完美社會的意思)抱懷疑態度的電影。

    故事中的英國受極權政府統治,政府不斷強調團結和力量,以白色恐怖手段鎮壓思想和言論自由。主角V是個武功高強的反抗者,他一直戴著「國會炸藥陰謀」中事敗被處決的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面具(福克斯於1605年圖謀炸毀國會,刺殺壓制天主教徒的英王詹姆士一世和國會議員,事敗被處決),炸毀政府建築物、從秘密警察手中拯救無辜者、入侵電視台發放反抗訊息,為的是鼓動國民反抗當時的政府。故事的最後部份,大批群眾受到感染,違反政府禁止上街集會的規定,戴著面具湧到國會外的廣場,最後本來要開火鎮壓的軍隊放下了槍,極權政府倒台。

    這個故事跟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說,最基本的社會政治參與是投票,更進一步的是遊行、集會、抗議等,最激烈的就是革命。至於人民會選擇哪種形式的參與,會因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矛盾、文化,以及個人意識形態而有所不同。故事中的V以武力對抗極權政府,情況跟納粹德國的地下反抗組織,以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的行動相似。為什麼他們的激烈行動會被後世(包括同學們的歷史課本)認同?那是因為他們爭取的是推翻極權政府,爭取天賦的人權和自由。

    V煞與匿名者抗爭運動

    2009年《V煞》上映後大獲好評,因為故事講的不只是單純的反暴政抗爭,它還技巧地顯現了和諧穩定為名剝奪人民思想言論自由的暴政醜惡之處,而其最受好評的部份,則是女主角Natalie Portman(黑天鵝的女主角)如何由一個平民OL變成V的同路人的內心爭扎的那一段。《V煞》不只大受好評,還被全世界不少對政府、跨國企業,甚至全球化不滿的人認定為抗爭的圖騰,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個名為「匿名者」(Anonymous)的抗爭運動,他們的參與者多以V煞作為標誌或者戴上其面具。這個運動並沒有中央指揮,而是號召所有無名者在網上和現實世界對不同的霸權和獨裁政府作抗爭,其手法由快閃式示威到駭客攻擊也有,而因為擁抱「匿名者」理念的抗爭行動的機動性十分高,而且政府往往找不到發起者,所以難以應付。早前令北京政府如臨大敵的「中國茉莉花革命」,可說是「匿名者」運動的中國版本。

    V煞在香港

    香港有示威者戴上V煞面具,很大程度上是擁抱面具背後的理念,即是《V煞》故事裡面反抗霸權和不民主制度的精神。另外,面具本身還有另一重意義,就是他們準備以匿名者身份與政府進行不合作式對抗,例如突破警察防線、留守馬路等,面具令他們不容易被無處不在的警察攝錄隊伍拍下樣貌,令他們進行抗爭行動時更大膽(註1)。正因如此,警察對於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特別防範。

    在現實世界,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是不會炸國會大樓或者跟秘密警察血戰的,畢竟電影裡面的社會是近乎小說《1984》或者二戰時納粹德國的那種極權社會。即使在獨裁國家,暴力抗爭或者流血革命也愈來愈少見,愈來愈多成功的變革甚至革命是以無數「匿名者」透過網上動員,違反政府禁令跑到街上作和平抗爭來完成的,最近的成功例子就是北非國家的茉莉花革命。這也應驗了《V煞》最後一幕,人民不怕軍隊跑到街上,專制政府便要害怕人民。

    如果當權者以為愈來愈多人戴V煞面具上街只是80後、90後看電影看上腦,而不認真去思考其精神和理念、不去認真理順其代表的社會矛盾的話,後果可能是更多的衝突甚至鎮壓,最終結果不一定是當權者想見到的。

V煞面具的象徵意義 | .kurskhk.net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艾未未任無國界記者大使 - 20130621 - 蘋果日報

 

艾未未任無國界記者大使

無國界記者組織宣佈,內地著名異見人士艾未未(圖)已經成為該組織大使。這一總部在巴黎的機構,強調致力於維護和促進信息自由,期望依靠艾未未的影響力,更廣泛地傳播他們的理念。
56歲的艾是知名藝術家,同時也是內地人權領域的知名異見者。艾未未提到:「中國的人權鬥士都很熟悉這家重要的國際組織。作為一名藝術家、一名創作者,在世界面前,表達真理和真相是至關重要的。」而無國界記者的總幹事Christophe Deloi則表示:「他在許多次針對公權力濫用的反抗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他很有個人魅力。」
無國界記者

艾未未任無國界記者大使 - 20130621 - 蘋果日報

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

Le soutien d'Elton John à Ai Weiwei irrite la Chine

 

Le soutien d'Elton John à Ai Weiwei irrite la Chine

Le Monde.fr | 28.11.2012 à 14h54 • Mis à jour le 28.11.2012 à 15h36

Par Marguerite Nebelsztein

La prestation d'Elton John à Pékin, dimanche 25 novembre, n'a pas été appréciée par les médias officiels chinois. Non pas pour une question de goût musical ; elle a été considérée comme une "fausse note" politique de la part du chanteur britannique pour avoir dédié son concert à l'artiste dissident Ai Weiwei... "Par son comportement inattendu, Elton John a manqué de respect envers le public et envers le contrat qu'il a signé", a dénoncé, mercredi 28 novembre, le Global Times dans son édition en anglais. "Nous suggérons aux spectateurs chinois de ne pas hésiter à protester contre le provocateur et à le chasser hors de scène sous les huées", écrit le quotidien, connu pour ses positions nationalistes. Elton John doit jouer également à Canton (sud de la Chine) le 6 décembre.

L'architecte et plasticien Ai Weiwei, qui ne peut plus quitter le territoire chinois depuis un an et ne se prive pas de la liberté qu'offre Internet, a publié sur son compte Twitter, censuré en Chine, une photo de lui avec la star britannique.

Photographie d'Elton John et d'Ai Weiwei diffusée par l'artiste dissident chinois sur son compte Twitter Photographie d'Elton John et d'Ai Weiwei diffusée par l'artiste dissident chinois sur son compte Twitter | Instagram

L'artiste a pris l'habitude d'utiliser le Net pour contourner les pressions et les censures dont il est la victime. Début novembre, il a publié sur YouTube une vidéo se moquant des mesures de sécurité déployées pour le 18e congrès du Parti communiste chinois (PCC), qui s'est tenu à Pékin entre le 8 et le 14 novembre, en particulier le retrait des manivelles à l'arrière des taxis pour empêcher les passagers de baisser les vitres...

On y voit des témoignages de chauffeurs de taxi. Les autorités ne souhaitaient pas que soient lancés des tracts. Les fenêtres des bus avaient également été scellées avec du ruban adhésif et des vis. Celui qui tourne s'amuse d'ailleurs à en enlever une, comme une bravade au pouvoir.

Ce combat, on le retrouve dans un film, consacré à Ai Weiwei, et qui sort en France le 5 décembre. La réalisatrice Alisson Klayman, qui vit depuis 2006 en Chine, a suivi l'artiste pendant trois ans pour produire le documentaire Ai Weiwei: Never Sorry, primé au dernier festival de Sundance, aux Etats-Unis.

Lors d'un débat à Paris, à l'occasion de la sortie en avant-première dans la capitale française, Emmanuel Lincot, rédacteur en chef de la revue Monde Chinois-nouvelle Asie a qualifié l'artiste et architecte de "démiurge". Ai Weiwei se définit, lui, comme un trublion ou un "hooligan". On pourrait ajouter épicurien, révolté et ambigu.

Le documentaire comporte une scène qui évoque la popularité de l'artiste. Attablé avec toute sa suite à un restaurant de la rue de Chengdu, réputée pour ses soupes de pieds de porc, il se fait interpeller par un passant. Un homme de la rue qui lui sert la main. Ai Weiwei l'invite à sa table, mais l'homme lui répond que le simple fait de lui serrer la main suffit à le rendre heureux. Tout ça sous la caméra d'un policier, qui n'hésite pas à le filmer à seulement quelques mètres de sa table.

Au-delà de l'histoire d'Ai Weiwei racontée dans ce film, revenir sur son destin, c'est se plonger dans les évolutions de la société chinoise. Qualifié de "droitiste", son père, le grand poète Ai Qinq, est envoyé dans le désert du Taclamakan en 1958 dans une communauté paysanne. "Fils de", Ai Weiwei aura l'opportunité de partir à New York dans les années 1980, après la réhabilitation de son père. Il y reste dix ans, fuyant un pays qu'il déteste. Sa silhouette svelte s'estompe au fil des ans et la barbe pousse. En 1989, il suit "chaque heure, chaque minute, chaque seconde" les événements de Tiananmen devant sa télévision. Il se pose la même question que d'autres artistes et étudiants chinois aux Etats-Unis : "Doit-on rentrer ?" Dès cette époque, il s'illustre dans l'image et prend de très nombreuses photos, plusieurs dizaines de milliers à ce jour.

De retour au pays en 1993, il fonde, avec un groupe d'artistes, la China Art Archives and Warehouse. Il choque en cassant un vase de l'époque Han ou en peignant sur un autre les mots "Coca Cola" en lettres rouges. Il déplore et documente la disparition des quartiers historiques de Pékin et signe la Charte 08 du Prix Nobel de la paix, Liu Xiaobo. Après le tremblement de terre au Sichuan, en 2008, il organise un réseau de bénévoles, recrutés pour la plupart par Internet, qui sillonnent les campagnes sichuanaises à la recherche des noms des enfants morts dans des écoles conçues à la va-vite et détruites lors du séisme.

Il disparaît plusieurs mois en 2011 après avoir été arrêté par la police. Libéré sous caution, à sa sortie, il a maigri, et s'interdit tout commentaire sur sa détention. Aux journalistes venu l'interroger quand il rentre chez lui, il les intime "de comprendre". Les autorités l'inculpent d'évasion fiscale et des anonymes viennent déposer des billets devant sa porte pour l'aider à payer son amende de 1,7 millions d'euros. Lui qui n'a pas de mal à vendre des œuvres à 300 000 euros.

Ai Weiwei. Ai Weiwei. | Getty Images/AFP/PETER MACDIARMID

Ses détracteurs allèguent qu'il n'existerait pas si la société n'avait pas déjà changé. Mais il est le produit de son époque, où plus d'un demi-milliard de Chinois sont connectés à Internet. Il est, selon Emmanuel Lincot, un "homme de l'image". Privé de liberté, il déclare au magazine Foreign Policy : "Twitter est ma ville, ma ville préférée. Je peux parler à qui je veux. Et tous ceux qui le veulent peuvent avoir ma réponse." Ses actions sont désormais intimement liées au Net et il passe plusieurs heures par jour à discuter, à écrire et à communiquer sur le Web.

En 2009, alors qu'il part témoigner au procès d'un activiste, la police débarque dans son hôtel, le séquestre et un policier le frappe à la tête. Il prendra une photo de ses agresseurs qu'il publiera sur Twitter. Un mois plus tard, il doit être opéré du cerveau. Il postera également des photos de sa convalescence.

Pour certains, sa relation au pouvoir est cependant ambiguë. S'il dénonce l'oppression, il participe en tant qu'architecte à la construction du Nid d'oiseau, le grand stade des Jeux olympiques de 2008, avant de dénoncer l'utilisation des JO par le régime. Il participe aussi à un autre projet démentiel dans le désert de Mongolie-Intérieure. L'occasion, pour ses détracteurs, de dénoncer un artiste "un pied dans la rébellion et l'autre dans la collaboration".

Ai Weiwei possède plus d'une vingtaine de chats. Un seul sait ouvrir sa porte pour sortir mais ne sait pas la refermer. C'est ainsi qu'il explique sa liberté au tout début du documentaire d'Alisson Layman. Le journaliste Pierre Haski, ancien correspondant de Libération en Chine, juge que "les autorités chinoises ne savent pas comment faire avec lui. Il a une aura extraordinaire à l'extérieur, mais aussi à l'intérieur, ça n'a pas de précédent. Ils ne peuvent pas le laisser disparaître mais ne peuvent pas laisser la porte ouverte"

Le soutien d'Elton John à Ai Weiwei irrite la Chine

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揭溫家寶家族財富 《紐時》奪普立茲獎 - 20130416 -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揭溫家寶家族財富
《紐時》奪普立茲獎

5,861

建立時間: 0416 14:57

(互聯網)

美國普立茲獎公佈今年得獎名單,《紐約時報》有關中國高層貪污腐敗問題的報道贏得國際新聞獎。
普立茲獎表示,《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衞(David Barboza)在中國官員的強大施壓之下,以充分的文件作支持,發表了去年10月有關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家族積聚巨額財富,以及去年5月有關中國太子黨利用家族關係斂財的報道。有關報道發表後,《紐約時報》的網站在中國遭到屏蔽;溫家寶家屬與其中一篇報道提及的中國平安保險均威脅要對《紐約時報》採取法律行動。
《紐約時報》今年一共獲得四項普立茲獎;其中除了張大衛的國際新聞獎外,獲得釋義性新聞獎的《蘋果經濟》系列報道也與中國有關。
BBC中文網

揭溫家寶家族財富 《紐時》奪普立茲獎 - 20130416 -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逝世24周年解禁 胡耀邦忌日 訪民准入故居 - 20130416 - 蘋果日報

 

逝世24周年解禁
胡耀邦忌日 訪民准入故居

昨日是中共改革派先鋒、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24周年忌日,北京大批民眾前往胡家悼念,其中一批維權訪民更罕有地進入胡家獻花,並獲胡的遺孀、中共老革命李昭接待。有到胡家的訪民表示,懷念胡耀邦是因胡視民如己,敢平反冤假錯案;希望習近平能像胡那樣親政為民,希望習的「中國夢」跟老百姓的夢一樣。

「夫人(李昭)蠻客氣的,還請我們坐下來喝茶。」獲進入胡耀邦家祭祀的北京訪民于女士指,她們五、六個人昨到位於北京西華門會計師胡同胡耀邦故居,跟警衞溝通後,獲准進去向胡耀邦遺像獻花致禮,但警衞不讓他們拍照,行禮後即離去,不讓久留。據悉,訪民往年每逢此日都去胡家,但這是首次獲准入屋。

「胡心裏想着老百姓」

另一入胡家的北京訪民李煥君對《蘋果》記者表示,她們幾十位來自全國各地上訪者一塊去的,但在街口部份人被警察攔截,她和另外多人進去了。胡家客廳當時有好幾十人,部份看似胡家親友,「見我們進來,他們都很客氣,讓我們給胡耀邦的銅像獻花、拜祭」。
李煥君說:「我們懷念胡耀邦,因為他心裏想着老百姓,為民作主,敢平反冤假錯案。」她表示,冤民們有各種各樣的申訴,「我們希望能過上正常日子,就像夢一樣。現在習近平總書記不是提出『中國夢』嗎?我們希望他的夢跟老百姓的夢是一樣的;希望習李新政關照到我們這些冤民。」
據悉,隨後又有過百名在京訪民聚集胡家外,但鐵門已緊閉,無人應門。隨後在胡同口又出現多名警察和警車,阻攔源源不斷前去的訪民進入胡同,包括異見維權人士胡佳、六四傷殘者齊志勇等也到現場,但未能進入胡耀邦家。

人民渴望民主自由

胡耀邦去世後10多年間,當局忌於他的影響力,長期壓抑他在公眾的形象。直至2005年,胡耀邦一手提拔、已接掌中共總書記的胡錦濤親自拍板,借胡耀邦誕辰90周年之際,在北京舉行高規格紀念活動,宣告正式為胡耀邦「正名」。時任總理溫家寶、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等出席。據悉當時為免黨內保守派指摘,胡錦濤借故避開,自己不出席紀念活動。
北京獨立學者高瑜指,今天媒體自發紀念胡耀邦,人民自發為他送花圈,更多地是表達對民主、自由、公平的渴望。高指,中共不會再複製胡耀邦、趙紫陽時代的改革做法,人民紀念胡耀邦和趙紫陽,就是表達要拋棄一黨專政,依靠自己實現政治、經濟權利的決心。
《蘋果》記者/博訊

官媒紛紛讚胡平反冤案

民間悼念胡耀邦同時,內地媒體也不甘落後。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北京《中國新聞周刊》、《炎黃春秋》,以及《環球時報》、新浪、搜狐等網站,昨都紛紛發表悼念胡耀邦的文章,大談胡在任時平反冤案等功績,指此時悼念胡耀邦「有很強烈現實意義」。

BBC:暗示當局應平反六四

《解放日報》刊發《人民日報》前副總編周瑞金的悼胡文章,回顧胡出任中組部長後,用五年時間為中共歷次政治運動冤案平反,300多萬人獲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周指「中國改革到了需要狠推一步、擊一猛掌的新歷史時刻,緬懷耀邦,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
另一學者鄧偉志寫的悼胡文章同樣大談胡如何衝破阻力,為歷史上冤假錯案平反,感嘆胡平反冤案的功績「無論怎樣估計也不為過」;北京《環球時報》則在官方微博發文稱:「24年前的今天他走了......中國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學,我們奮鬥近70年,現在還需繼續努力。」
《炎黃春秋》刊文包括《胡耀邦是怎樣做中宣部長的》、《胡耀邦的全面改革主張》、《胡耀邦最後的日子》、《胡耀邦治喪手記》等。《中國新聞周刊》長文「揭密中央媒體播出胡耀邦訃告全過程」直接寫到六四事件,回憶胡追悼會時,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學生們舉着「民主領袖、浴血民主」等橫幅,「山雨欲來風滿樓,預示一場大風暴不可避免」!官媒紀念胡耀邦的做法引起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近年要求中共平反六四呼聲越來越高,周瑞金紀念文章讚揚胡耀邦為數百萬人平反的功績,或是暗示當局應該平反六四。
《蘋果》記者/英國廣播公司

胡耀邦逝世觸發八九學運

【新聞背景】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突發心臟病去逝,儘管他因「支持資產階級自由化」於1987年被迫辭去中共總書記職務,但在任多年的改革精神和作為,仍深得民間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敬重,他的去世引起內地民間和知識界強烈反應,成為八九學運、民運的導火線。
胡逝世消息傳出,北京、上海及西安等地大學校園,紛紛出現悼念他的輓聯和標語,北京陸續有大學生自發往人民英雄紀念碑悼胡;北大、清華學生還自行成立胡耀邦治喪委員會,在校園自設靈堂悼念。

學生聚集天安門悼念

4月17日開始,大學生們聚集天安門廣場悼念,要求中共重新評價胡耀邦,提出民主自由等政治訴求;在天安門廣場靜坐示威,特別是4.20新華門事件、4.22胡耀邦追悼大會學生包圍人民大會堂、下跪請願;以及西安等地學生打砸事件,震撼外界。
4月26日,官方《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將這場大學生發起的愛國民主運動定性為「動亂」,矛盾激化,學生絕食抗議,佔領天安門廣場,各界紛紛聲援學生,5月19日當局宣告北京戒嚴,調軍隊入城,終釀六四慘案。
《蘋果》記者

逝世24周年解禁 胡耀邦忌日 訪民准入故居 - 20130416 - 蘋果日報

盡論中國:
平反六四還看解禁趙紫陽

昨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4周年忌日,民間掀起悼念熱,不只到胡家祭祀的市民增加,還有數份報刊發表紀念文章。當局對胡耀邦的封鎖有所放寬,但如果因此推斷當局有平反六四,未免太過一廂情願。一旦當局開始解禁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新聞報道,那才顯示六四平反有望。

習李難闢中國民主路

胡耀邦、趙紫陽都與六四有緊密關係,胡耀邦病逝觸發八九民運,但中共給予他的評價極高,包括「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卓越領導人」等,官方傳媒不時有紀念文章出現,包括2010年4月15日,時任總理溫家寶在《人民日報》撰文,追憶胡耀邦的言傳身教。民間之所以還有為胡耀邦平反的呼聲,並不是針對官方的總體評價,而是針對八六學潮。
而因八九民運下台的趙紫陽,迄今揹着「支持動亂」和「分裂黨」的罪名,連骨灰安放問題也未解決。今年1月17日是趙紫陽逝世8周年,逾百民眾,包括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維權人士胡佳等到趙家祭祀,並未受到阻撓,算是罕有的寬鬆。相比之下,民眾昨日到胡家祭祀,因人數眾多,反而受到當局阻撓。

因此,內地官方傳媒昨日刊載紀念胡耀邦的文章,只是常態,不足以反映官方是否有意平反六四。有些媒體由此去推斷習近平主政後的政治寬容,甚至樂觀地去推測平反六四的機會,實際上仍是習李新政夢的延續。如果當局解禁的是官方媒體有關趙紫陽的報道,發出為趙紫陽平反的訊號,那麼,六四平反就大有機會夢想成真。
在紀念胡耀邦、趙紫陽與習李新政夢的關係上,還常見一盲點。胡耀邦、趙紫陽是中共的開明派、改革派,但他們在任上推動改革開放,始終未觸及放棄中共一黨專政的核心問題,目的在於加強和改善中共的領導地位。就算習近平、李克強以他們為榜樣,也未必能把中國帶向現代民主之路。何況,習李迄今提出的政改目標只局限於政企分開,遠遜趙紫陽時代的黨政分開。
China@appledaily.com

2013年4月13日星期六

致馬丁:請勿做浮士德! - 20130411 - 蘋果日報

 

致馬丁:請勿做浮士德!

馬丁,晚生是一名寂寂無聞的普選支持者。就在晚生還未出世時,您已經為被回歸的我們奔走。在六四屠城後,您拒絕做民主花瓶,退出基本法草委會,為香港民主運動打拼;直到前幾年,老驥伏櫪您又出來為五區公投宣傳,號召香港人決定自己的前途。到最近,您不顧虛名得失,為佔領中環站台。
但是,您最近竟然提倡我們應接受1,200人的小圈子,讓他們提名五人給港人普選。我實在不了解您為何接受一個鳥籠民主,更不相信您背棄了您的信念,亦無資格用甚麼道理來駁斥學識淵博的您,我只想談談您的信仰:天主教。
馬丁您博學多才,應該知道浮士德。據說他是一個為了世間名利而出賣自己靈魂給魔鬼的鍊金術士;不少大文學家為他編故事,而我聽過其中一個版本,就是他享盡名利後,後悔莫及,因為他終不能逃過魔鬼的契約,靈魂終被勾到地獄。這反映了一旦人背棄神的道路,和魔鬼扯上關係,就萬劫不復了。所以,無論處境幾艱難,也不能「臨急抱『魔』腳」。
現在,中共對普選的底線,就像魔鬼的契約一樣,目的就是要香港不能有真普選,就如魔鬼最終要取走人的靈魂,毫無善意。不是力拒中共的建議,爭取真普選;就是被中共玩弄於股掌中,一世做中共的奴才。就像聖經《啟示錄》的善惡大戰般,不是站在上帝一邊,就是淪為魔鬼一方,沒有折衷的可能。
馬丁,熟讀聖經的您,也知道聖經提到世界末日時,魔鬼是如何氣焰囂張,殘害信徒,但您也不會因此而和魔鬼談「折衷方案」吧!那為甚麼一生也信仰民主的您,會突然為符合中共的要求,支持一個不合國際標準的普選?正如您相信上帝的國之必然,斷不會和魔鬼交易;那樣,民主既然也是世界潮流,亦是您的終生信仰,何苦現在就未戰先降?何謂中共之惡,也應不如魔鬼的百分之一吧?
既然您相信民主,請您相信人民力量是改變一切的根本,獨夫之計算最終徒勞無功,晚生希望您不要自亂陣腳,和我們一起爭取普選,共勉之!
胡啟敢

胡啟敢

致馬丁:請勿做浮士德! - 20130411 - 蘋果日報

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稱與民主理想背道而馳 向各方致歉 自認鹵莽 李柱銘收回底線方案 - 20130412 - 蘋果日報

 

稱與民主理想背道而馳 向各方致歉
自認鹵莽 李柱銘收回底線方案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昨日宣佈收回其妥協政改建議並公開致歉,承認建議與他過去堅持的民主原則背道而馳。程志遠攝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經過反思後,昨日宣佈收回他前日提出有條件接受普選特首時,以提名委員會名義推舉五人選特首的方案,並向受影響的民主派和建制派致歉。李柱銘承認提出建議時過於鹵莽,與他過去「將民主擺到最高」的理想背道而馳,希望收回決定能對民主運動傷害減到最低。
記者:林俊謙

李柱銘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提出其個人對普選特首的「底線」方案,即提名委員會可沿用選舉委員會1,200人提名模式,並讓最多提名的5人成為候選人,以確保民主派至少一人可「入閘」後,由全體27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組成的真普選聯盟昨晚即表明一致不接受其建議。
李柱銘昨日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指原意只希望就普選特首提出個人意見,讓泛民團體日後諮詢市民時,可以當作其中一個意見使用,但後來經民主派朋友提醒,加上自覺市民反對其方案的意見有理據後,他決定收回方案。

■李柱銘在「貓紙」上,列出昨日收回政改建議的內容重點。

指真普選聯盟立場正確

李柱銘承認,自己在泛民未諮詢市民,加上政府未交出政改方案前,就自行公佈個人政改「底線」方案是太鹵莽,認為真普選聯盟前日反對其方案,表明不能接受任何篩選或預選普選特首方案的立場正確:「大家都知我咁多年爭取民主,都係將民主擺到最高,但我覺得今次喺呢個時間表達呢個意見,其實係同我理想背道而馳。」
李柱銘又向受影響的民主派、建制派,及長期支持者致歉,表明將來不會停止爭取民主,仍會參與政改討論,「將來如果有人在適當時候再提出(他建議的方案),咁咪大家傾囉,但我唔會仍然認呢個方案係我嘅,因為我已收回咗」。李又指,希望透過今次收回建議,能對民主運動的傷害減到最低,「我最擔心傷咗民主,我咁多年行民主路,都係為民主而行,唔係為自己」。

何俊仁:有篩選就唔好

至於今次他提出的方案,受到不少市民和民主派批評,會否間接令港人更團結反對任何有篩選或預選的普選特首方案?李柱銘說:「我希望你講嘅係啱,咁我就變咗唔覺意做咗件好事。」
民主黨何俊仁昨日表示,前天曾與李柱銘會面,李認為討論政改的時間不多,大家應該老老實實盡快講出底線:「佢想有個務實結果,有泛民入到閘、有競爭,我理解佢嘅睇法,但(普選)原則上有折讓,有篩選就唔好。」前日讚揚李柱銘建議「務實」的民建聯譚耀宗則對李柱銘決定感到失望,相信他是受到泛民內部壓力而轉變態度,希望他說服盟友重新考慮。

撤方案前 曾會見戴耀廷

【團結泛民】李柱銘提出政改方案不過兩日,就因盟友強烈反對而收回。泛民中人認為,雖然李在今次事件中受批評,卻間接顯示民意及泛民對爭取真普選的執着與團結,以目前形勢,除非北京交出一個真普選方案,否則無法打開與港人就政改溝通的大門。
知情人士指,李柱銘提出他的政改方案,原意是想引起社會討論,他事前有向個別民主黨成員談及方案,亦預計會引來批評,卻沒想到批評聲音會出乎意料之外強烈。
據悉李昨早與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戴耀廷在中環陸羽見面,了解他的看法,下午宣佈收回方案,相信是不想因為他的方案,引來泛民陣營不必要的爭拗。
不過泛民中人認為,今次事件也有其積極作用,起碼凸顯民意及泛民陣營,對爭取真普選是十分團結及堅持,「連李柱銘都冇面畀」,這種空前團結立場近年罕見,而北京要分化、拉攏個別泛民「轉軚」相信十分困難,民意也不接受有篩選的特首選舉,北京要爭取港人支持,惟有改弦易轍,收回之前篩選特首候選人的立場,才有望打開溝通大門。
《蘋果》記者

面對批評 自嘲老貓燒鬚

【見慣風浪】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經歷過不少政治風浪、亦面對過不少人批評,可是今次面對的卻是來自支持者、泛民戰友抨擊,李自嘲今次是「老貓燒鬚」:「希望隻貓越來越老嘅時候,就唔好燒咁多鬚。」
面對不少辛辣批評,李柱銘仍不失幽默,笑指昨日橫風橫雨,「應該唔關我事」。不過李其實為記招做足準備,現場見他預備「貓紙」,寫着「普及和平等的原則」、「時機不宜」、「先決條件」和「華爾街日報」四行字,提醒要說甚麼。
至於為何「貓紙」上有「華爾街日報」?原來李柱銘回想07年因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呼籲美國政府借北京舉辦奧運,促使中國改善人權,結果遭左派圍攻。當日批評較今次更猛烈,但兩者本質完全不同,「嗰次我係完全唔同意佢哋啲批評,但今次市民啲批評,我差唔多絕大部份都同意」。
李柱銘承認這些批評令他的戰友十分尷尬,前晚臨睡前仍在苦思應如何回應,直到昨早他看到本報評論版文章《致馬丁:請勿做浮士德!》,終決定要收回方案:「我係一個相信民主嘅人,睇到批評我的文章而我又認同,肯定係我自己錯。」
《蘋果》記者

稱與民主理想背道而馳 向各方致歉 自認鹵莽 李柱銘收回底線方案 - 20130412 - 蘋果日報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

《人民日報》海外版 罕有引泛民政改觀點  評論員︰表面營造開放 暗指中央底線被觸及 - 20130403 - 蘋果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罕有引泛民政改觀點 
評論員︰表面營造開放 暗指中央底線被觸及

中共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昨以「特別報道」形式,刊登題為〈香港社會熱議喬曉陽「底線說」〉的文章,罕有地引述民主派觀點,如民主黨劉慧卿指該黨不接受特首選舉設預選。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分析,該報罕有引述泛民意見,一來是想營造中央在政改問題上態度開放,會考慮各方意見,同時暗示泛民的觀點牴觸中央底線,趁機鋪陳泛民「反中央」的罪證。
記者:陳雪玲

《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刊登上述文章,內容提及全國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早前放話,指中央對香港普選特首有「愛國愛港」及「不對抗中央」兩條底線,引起香港建制派及泛民主派對壘,文章更罕有地以近半篇幅,提及泛民的論點及法律學者戴耀廷提出佔領中環的計劃,但同時引述網民指佔中會「搞亂香港社會」。

附和喬「不遊西方花園」論

該文直接引述民主黨劉慧卿指,特首選舉設預選,是「一個小圈子篩走一些不受歡迎的人物」,中央認為不愛國愛港的人不能成為候選人更是違反國際標準;又不點名指公民黨「負責人」認為普選設預選「是一個倒退」。不過,文章同時大量引用建制派言論,反駁泛民「一味歪曲事實,按照己意竄改喬的講話原意,不斷製造矛盾和麻煩」。
文章最後附和喬曉陽說香港政改問題不要「遊西方花園」的論調,更引述民建聯曾鈺成指中央亦未必想見到與之對抗的人參選,令其言論成為選舉過程的一個焦點。

報道獲內地網站熱烈轉載

有關報道被內地多個網站轉載,包括中國網和新浪網等,後者更將標題改為「香港民主黨批特首選舉設預選不符合國際標準」。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指,《人民日報》過去多以「反對派」概括香港泛民,指名道姓引述泛民觀點很罕見。他認為中央或想顯示其在政改問題上持開明態度,「引用泛民意見係想說服群眾,佢有考慮民主派嘅方案……不過鋪陳出嚟嘅觀點就係『反中央』嘅罪證,其實係自圓其說,想講點解中央唔接受呢班人參選」。
他又說,文章反映北京十分關注佔中行動,甚至有人認為佔中是要在香港搞顏色革命,他相信在政改問題上「仲有排打輿論戰」。另外,民主黨劉慧卿不評估是否等於中央願意溝通,但覺得是「行前一步」。

《人民日報》海外版 罕有引泛民政改觀點  評論員︰表面營造開放 暗指中央底線被觸及 - 20130403 - 蘋果日報

鄭家富:中央普選設限如球證亂吹

194

■鄭家富支持佔領中環,表明就算因公民抗命被捕也心甘命抵。何柏佳攝

【佔領中環】佔領中環,沸沸揚揚,弔詭卻是,政黨都成了鬼見愁,「泛民分裂,鬼打鬼,市民唔信任,係現實」。三年前因政改方案,鄭家富退出民主黨。無黨一身輕,本業律師的他主力證婚,一星期六天在電台開咪,談佔中、論普選。換了戰場,他支持今次非暴力公民抗命運動,樂做一萬分之一,「過去就讓它過去」。大團結,讓市民看到追求民主的赤子心,此時此地,阿富說無黨勝有黨。

「我哋五、六十歲呢一代,好多由黑頭髮等到冇頭髮!」可幸眼前的阿富,頭髮濃密,精神抖擻。普選方案還未出閘,阿爺已大模大樣設限,做過球證又愛踢波,鄭家富形容已到了「球證亂吹嘅地步」,「好似曼聯對皇馬,啱啱蘭尼先紅牌趕咗出場,仲要畀個十二碼,現場球迷個個喊打,只差幾時衝晒入球場」。

「泛民冇本錢再分裂」

不想失控,除了球證「咪再亂嚟」,他說最重要是球迷團結,「我同黃毓民、陳偉業講,泛民已冇本錢再分裂,過去就讓它過去!點計我都一定嬲過你,話晒我都係民主黨創黨成員,連我都可以將恩怨放低,你哋點解唔得?」2010年,主張企硬的鄭家富,因為政改方案與民主黨分道揚鑣,兩年後的今天,昔日黨友何俊仁自動獻身表示願意自動辭職,引發變相公投。
是抽水,還是覺今是而昨非,阿富直言會選擇相信,「你當我阿Q又好、咩都好,雖然卿姐到今時今日都唔肯正式道歉,但我同意何俊仁係曲線承認當年判斷錯誤,中咗老千局。我唔知你有冇啲識咗好耐嘅朋友,佢哋明知自己錯,但唔肯講句我錯嘞,咁大家識咗咁多年,心照就好」。為大局,他說泛民大和解,團結起來,是唯一出路。
外界擔心公民抗命會失專業資格,這個民主老兵滿不在乎,「因為公民抗命自首被拉,講真我心甘命抵,上到律師會討論係咪要釘牌,我諗佢哋面對嘅政治壓力應該大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