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星期二

[分享] 重新发现文学(重庆邮电大学的演讲)

重新发现文学(重庆邮电大学的演讲)





重新发现文学

——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演讲

陈应松

谁发现了今天的文学?

在这个冬日的夜晚,应该是围着一个火炉,三五好友,喝点小酒,来个火锅,来点麻辣烫,摆摆龙门阵,是十分幸福惬意的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诗。这就是文学的意境。文学所表达的冬夜的温暖。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冬夜,但不是每个人能够用精美漂亮的句子表现出来的。但是,会有一批人,会为我们记录下这样美丽的回忆。这种人就叫作家和诗人。

我今天跟大家在这样的冬夜谈文学是很危险的,谈文学,文学的主角是作家,作家在网上跟医生、城管、教授、政府官员一样,全是人民的对立面,全是被恶搞和咒骂的对象。

难道作家就一定要挨骂吗?作家做了什么对不起人民的事?像官员贪污受贿了吗?像医生诊死人了?像城管掀小贩的摊子了?没有。难道作家不是社会最后的良知,不是民族精神的灯塔吗?

作家与人民之间发生如此严重的对立和误会,这在全世界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因为在西方国家,作家是极受尊重的一类人。这反映的是我们国家的文化政策、文化战略,甚至民间的文化立场都出现了极其可怕的混乱。分析起来,这一是与作家的位置和担当不够有关;二是与社会和政府的漠视、误解甚至间离有关。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因爆料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受到了死亡的威胁。还有河南报道什么的丢了性命的。有的记者为调查一件事卧底几个月的,非常危险。这就是担当。而作家成为了最安全的职业,在任何时候,没有看到作家们冒着什么风险出来说一句话,当需要作家站出来的时候,作家们躲在谁也不知道的角落里。可一旦出现,他们又跟政府的官员同台,这就导致了大家认为作家是与政府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的,是一丘之貉,帮闲和帮忙的文人。

误解的逻辑就是这样:作家是体制内的,体制内的就是政府的人。官民对立自然而然的产生作家与人民的对立。比如2010年春上我们在重庆开中国作协全委会。网上说在西南大旱之时,这些作家住五星级宾馆,吃一千多元的自助餐。五星级宾馆是住了,但现在开会都差不多是五星级,又是政府采购价,想必不会太贵,吃千多元的餐完全是子虚乌有,你能吃一千多元的自助,吃什么东西呀?但事情一弄到网上就成了作家们的滔天大罪;二是,政府漠视文学在一个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过去几十年作家是受气包,是被批判的、被踹来踹去的对象,知道历史的比较清楚。反右,文革,都是先拿作家开刀。但是到了新时期,即上世纪80年代,作家的处境好了一些,管制放松了,政府也不再相信作家会利用小说反党,至少不会成功。于是让他们自生自灭,让他们自动消失。说白了,就是淡化处理文学。后来因为电视的兴起,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能让他们有成就感的事情上,让他们有政绩的事情上。比如抓影视剧,抓青歌赛,抓一部叫什么"晋京演出"的大戏。哪一个领导人在现场说上一句:"我看了,很不错"之类的表态话,就回去可以大肆宣传,投入上千万数千万的也就值了。一个青歌赛获了个什么奖,一个电视剧上了什么"央一黄"就要奖几百万。没听说这么抓文学创作的;三是,文学刚遇到了不挨批的时代,又遇到了一个比挨批更糟糕的全民娱乐时代,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导致金钱与权力畸形重要的时代,人们的兴趣不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四是,宗教的放开,让很多需要宗教麻痹自己糊弄自己的人,直接去宗教里找安慰;宗教在经济不好的计划经济时代是退守的,躲藏的,现在知道人们手头有钱,当官的信到了骨子里,比方信风水信算命,于是真的假的和尚道士尼姑都出来了,国家不准喇嘛出藏区宣传佛事讲经的,现在所有汉族地区到处都是喇嘛,也不知真假。当然啰,那是要信众掏钱的。还有什么算命的、看风水的。文学的教义根本打动不了人心。因为和尚尼姑的说辞太厉害了,作家的语言没有他们如此快速的煽动性。过去说作家们巧舌如簧,现在不如说和尚尼姑们巧舌如簧。

就在文学和作家都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之时,中国突然有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太突然了。于是,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终于尘埃落定,有了结果。这让中国人松了一口气。其实,在这之前,有过中国人得奖的,因为此人加入了法国籍,又因为此人是八九年出去的,不让他回来,人家才成了他国国民。莫言的获奖,有的说是对中国作家和文学的肯定,有的说这与其他作家毛的关系也没有,人家获奖扯上中国文学是瞎子跟着癞子走——想沾光。面对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全民狂欢,老百姓议论的是他的奖金如何用?作家们操心的是他会成为人大政协代表,因为他是党员,会不会成为中央委员?下届的作协主席会不会是他?还有哪些人因为莫言获奖比较郁闷?总之,吃了咸饭操不完的淡心。

最为郁闷的是那些离诺贝尔文学奖比较近的人,明明自己呼声很高的,莫言一获奖,他们没戏了。因为,在莫言获奖前,有人宣称中国十年二十年没戏,可话音未落,莫言中了。莫言一获奖,就断了另一些中国作家的财路。真的自他之后,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不会再颁给中国作家了,本来诺奖就被称为欧美奖,对亚洲是歧视的。而且谁还能超过莫言呢?像他这种才华的作家毕竟不多,他是那种旷世鬼才,写作山呼海啸、倾盆大雨。诺贝尔奖给了他,不要说其他作家沾光,实际上是否定了中国的其他作家,否定了他们的写法。这是很让人伤心的。他的获奖,把许多作家的自卑感激发出来了,而许多作家将不知道今后怎么写作,他们会十分纠结,对自己的未来一派茫然,不知所措。自此,许多作家将硬着头皮当作家。

想一想,你能有他的想象力?你能有他的语言轰炸?你能有他的持续激情和题材敏感?想一想吧,他每一个长篇,在题材上都抓住了中国最为重大的、最为敏感的东西,也就是不管好的坏的具有中国符号意义的东西。《酒国》是对中国人稀奇食癖的大展览大批判,吃红烧婴儿,吃活驴,等等。其实他哪里是在写饮食,他是在写政治。如写端上那个红烧婴儿时,莫言大肆写了这个红烧婴儿的神态,党委书记对丁钩儿的怀疑解释道:"老丁同志,您太固执了。我们都是高举着拳头在党旗前宣过誓的人,为人民谋幸福是您的任务也是我的任务,不要以为天下只有你是好人。吃过我们酒国婴儿宴的人,有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也有世界五大洲的尊贵朋友,还有国内外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社会名流。"他继续写道,"…你们是领导干部,杀百姓的儿子喂自己的肚子。天理难容!我听到儿童们在蒸笼里啼哭,在油锅里啼哭。在砧板上啼哭。在油、盐、酱、醋、糖、茴香、花椒、桂皮、生姜、料酒里啼哭。在你们胃肠里啼哭。在厕所里啼哭。在下水道里啼哭。在江河里啼哭在化粪池里啼哭。在鱼腹里啼哭在庄稼地里啼哭。在鲸鱼、鲨鱼、鳗鱼、鱿鱼、带鱼等等的肚腹里,在小麦的芒尖上、玉米的颗粒里、大豆的嫩荚里、蕃薯的藤蔓上、高粱的茎杆里、谷子的花粉里等等啼哭。哭啊哭,令人不忍卒听的啼哭声,从苹果里、鸭梨里、葡萄里、桃里杏里核桃里发出。水果店里是婴孩的哭声。蔬菜店里是婴孩的哭声。屠宰场里是婴孩的哭声。酒国的盛宴上回响着一个个被害男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啼哭声。我(丁钩儿)不对你们开枪对谁开枪?"

《檀香刑》写中国专制社会的精心杀戮达到了何等地步?真是看后才知道这个国家的人民是让统治阶级任意宰割的,剥皮的檀香刑,让杀戮如此精制,所谓文明古国,不就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宰场吗?我在台湾买过一本书叫《不得好死》,就是讲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酷刑。《蛙》是关于计划生育的,这个问题让世界多有诟病,这都是外国人最为关注,最感兴趣的中国的国家级问题。

当然也有比较聪明的,比如写中国因卖血出现的艾滋病村,但写得没有莫言大气,只有火气,急于揭露,直奔主题,向西方献媚的意念太明显,没有莫言的机智、狡黠。可以说,莫言在处理如此敏感的题材的时候,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你是抓不住他的狐狸尾巴的。我不讲他的才华,他在处理这类题材时的聪明绝顶,其他作家难以望其项背。

最好的作家有最好的表达方式,有些中国作家看到了外国人还是识中国文学的好货的。一些曾经自我感觉良好的作家,写的东西就是小气,不通畅,不挺拔,不高朗,精心设计,小心求证,又是革命,又是全景,又是宏大叙事,回头一看,宏大的是野心,浪费的是文字,一堆垃圾,说不出个道理。跳不出自己狭隘的心胸,充满了算计,在向读者和市场献媚的同时,还要向当局或者有关上司抛媚眼,力求一箭双雕甚至是三雕四雕。这种精心算计下的作品,找到了某种平衡的诀窍,并且果然正中某些官员的下怀,皆大欢喜,充满了成功的假象,会让他内心充满了欢呼,在持续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自己卑劣的写作内心膨胀成所谓灵魂的高度,神圣的坚守。这样的写作有时候会气势汹汹,但实际是八面玲珑,最大的野心是,把世界都揣到自己怀里来,一切如我所愿。

现在他们会想——会在得到一切之后想,会在夜深人静时想,扪着良心想,实事求是地想,真正的小说应该是莫言之类的。可是,他们的才华不逮。

以上是一类发现。作家的发现。

另外是社会的发现,是整个时代在娱乐狂潮下重新发现,文学还在啊?文学成为了如今这个样子啊?而且是多么好的样子!文学真是与众不同啊!人们从那些惊天动地的流行音乐声中,从那些高分贝的震耳欲聋的电影电视中挣扎出来,想透一口气时,看到了文学,看到了安静如初的、对我们微笑的文学。看到了纸质书籍中的金壁辉煌,斑斓多姿,令人晕眩的语言发展到了如今的高峰,太美不胜收了!作家们的劳动和坚守太了不起了!

会这样吗?我想会的。只要他静下心来读一读莫言以及纯文学、雅文学、精英文学作品,他一定会发现,这个不太好玩且让人生厌的、远离的、遗忘得太久的文学,的确守身如玉,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我是讲他的立场和坚守。

三是官员的发现。这个发现对作家说不定是灾难。因为,我们的官员过去以为文学都死了,或者说不死不活,作家也没几个工资,都窝在一个叫作家协会的地方窝里斗,给他的自由也就那么多,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比如文革是不能写的吧?比如官场小说是要限制的吧?比如底层小说是要排斥的吧?比如是要提倡主旋律而不能总是揭露阴暗面的吧?就那么点儿事,划了一个圈儿,你写去。没有人看书了,纸质书快要成为历史档案了。可是,冷不丁冒出了一个作家,逮了个诺贝尔奖,中国的文学这么厉害?于是又有一些人向XX部检举揭发,说莫言的小说是如何含沙射影攻击党反对政府的。这下,我听说XX部有内部精神,宣传莫言适可而止。

对有些地方尊重文人和作家的官员来说,莫言获奖可能会让他属下的作家们受点益,更加爱护和关心作家;对另一种官员,可能看过这些小说想,啊,现在的小说,比文革前的小说反动他娘的一万倍,这么肆无忌惮地攻击我党和我党政策的?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那不翻天了?于是,灾难临头。——这种可能我以为是存在的。会在对文学的管制上紧缩,不会让作家什么都写。在发表上,在出版上,比原来更紧。这种情况本来就存在着。比如我的一些作品在发表时总是会要求修改,删除一些太过敏感的词语、段落。从《马嘶岭血案》、《太平狗》到《一个人的遭遇》等等。《一个人的遭遇》出书时也删节了很多。

四是公知的重新发现。公知也是在网络上遭骂的对象,他们喜欢发表一些奇谈怪论危言耸听以吸引眼球,于是总是厚着脸皮自找挨骂。这些人对文学是懂的,却不想承认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事实。当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也有被当今的无信仰、无标准、无底线,被娱乐时代弄得一片莺歌燕舞以为就是中国文化的繁荣和高度的假象冲昏了头脑。有公知竟然说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有希望。一个章子怡和姚明顶一万个孔子。还有公知打赌说如果莫言获奖就戒饭的;还有的说十年二十年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获奖的;还有的在网上打赌说,如果莫言获奖,他愿意割小鸡鸡并且网上直播。最后他的那个东西割了没有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这就是,文学本来在网上是弱势群体,公知们在网上是霸主。但因为文学作为真正沉默的大兽,不发声则已,一发声就压倒了这些瞎放屁的公知。他们的唬人的言论,真的很轻率很滑稽很无聊很浅薄。我对这些所谓的"公知"是不敢恭维的,他们缺乏自制,他们把网络当成了他们沽名钓誉的舞台,没有责任感,没有是非观,没有羞耻心,没有道德约束,趣味低下,做人浮躁,不会安静,就像骂街的泼妇,吆喝的小贩,不甘寂寞,缺乏起码的学养与教养,许多是不学无术之徒,滥竽充数之货。而文学呢?的确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当今文学有何不同?

在座的听我讲课的都是喜欢文学或者是校园里的文学积极分子,对文学是懂的,对文学漠不关心和似懂非懂的人也不少。但莫言获奖造成的假象是好像中国对文学非常重视,重视到狂热的地步。中国好热爱文学啊,中国作家的地位好高啊,莫言获奖全上的是报纸头版头条,跟十八大召开的待遇是一样的。中国人个个都是读书狂,都追捧作家。不然,怎么解释莫言老家乡下的一个小院的萝卜,被人全部拔光了?连他老父亲种的豆子也被人剥光作纪念去了?萝卜不是拿去吃的,是会要制成标本的。也有可能被家长拿回去让小孩子吃掉,因为是文曲星家的萝卜,吃了明年就会考上清华北大考上重庆邮电大学。如果诺贝尔文学奖不重要,又怎么解释一个山东文化干部给评委马悦然寄去大量书画,说若他获了诺奖,奖金归马,荣誉归他。这个人马悦然虽然始终未点名,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绝不是正儿八经写小说诗歌的主,这么多人如此垂涎诺奖,你能说中国人不重视文学,不尊重文学吗?

追捧诺奖,如风过尔。但是,人们可能重新开始对文学的认识,重新对我们社会进行文学的启蒙。也有可能,作家们的书好卖一些了,读者真多起来了,政府对文学的投入加大了。

当下的文学究竟与过去有何不同。回答肯定大不相同。官员会说:反动;公知会说:太扯;柔弱的读者会说:太狠;淑女会说:太匪;传统读者会说:太怪;一流读者会说:太棒!

过去的文学是什么?如今的文学是什么?其实不管怎样变,比如口味变重了,比如形式变怪了,语言变爽了,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变得面目全非了,万变不离其宗。文学还是一样的。文学对人的作用是一样的,文学的生成是一样的。我的理解,所谓文学,就是有一些人对语言的感受和操作高于别人,天生会把大量语汇存于脑中,用起来灵活多变,也就是善于组织语言。主要的还是感受、提炼、表达,达到完美且能与他人内心交流。我开头说的白居易的诗。一般人也会感叹:快下雪了,搞点酒搞个火锅大家聚一下好巴适哟!只有诗人作家会用最准确精炼的文字,把这种时刻的细微的感觉用细微的语言细微地表达出来。如果要我来定义作家,我认为,掌握了语言的丰富性就是作家。当然还要灵气。灵气也就是有细微感觉的东西。唐诗是这样,宋词也是这样。曹雪芹是这样,莫言也是这样。如果说得正规一点学术性一点专业性一点,我想引用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秘鲁作家略萨的一段话。他说;"文学是反叛精神的食粮,是非正统思想的传播者,是那些在生活中拥有太多或者太少的人的避难所。人们在文学中寻求庇护,以躲避不快乐或者不完美。"

这只是一种说法。说法太多了。这种说法中有几个关键词:避难所、精神食粮、反叛性。因为我们极易在现代社会受伤害,需要一个避难所,文学是比较好的躲避伤害和治疗创伤的地方。这个地方是虚拟的,是以文字建构的,但对许多人无异于堡垒和天堂。文学是精神的大餐,好的文学尤其如此。文学的反叛性也是很强烈的特征。文学很少唱赞歌,文学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对人类的进步起过巨大的作用。但对一般的常人来说,这些话说了等于白说,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懂文学也不关心文学更不需要文学。文学在当今社会有许多替代物。现在因为诺奖,而让情况变得有些不同。

总归,文以时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别在中国,文学从来是与政治分不开的。政治是什么,文学就会是一番什么面貌。文学受制于政治的封闭或开放程度。但是,现在的文学比之过去,是天翻地覆了。文学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当,比政治改革快一万倍。用专业术语说,中国的文学这几十年,以迅猛的速度跟上了世界文学的步伐。中国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家,一点儿也不受中国政治气候的影响,创作心态跟视野非常开阔,风格的自由度极高。我希望大家不要错过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在一个相对紧缩相对有禁忌的写作环境里的文学表达,其作品有着更大的象征空间和隐喻空间,这对文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社会什么都能够说时,你还能用文学说什么呢?文学就是寓言,寓言就是把不能说的话放在故事中。用故事来说不想说、不敢说、故意不直说的话。因此,我们的作品大量的就是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指东说西、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或者嘲笑挖苦、恶搞埋汰、嬉笑怒骂。而对文学而言,这是最好的,最能出佳作、出绝妙语言和故事的时候。

如果你这些年没有读过小说,特别是与莫言同类同质的小说,你真的会发现它们与过去我们曾经接触到的大众流行文化有多么的不同。我想讲几点:

1、在形式上不同。我是讲阅读的形式。捧着一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跟在电视前和高分贝的电影院里接受文学熏陶是完全不同的。凡是好的文学作品在电视里就不是文学了。因为电影电视是普遍的观众,而文学作品的接受是有极强选择性的读者。它强调或者暗示的受众是只对语言艺术、纸质书籍感兴趣的人。说简单一点,是读书人。再明白一点,是安静的读书人。过去的书也没有现在的装帧、版式、印刷的精美。现在读书是一种享受。有的人可能喜欢电子书。但我不喜欢。这是一种习惯。但现在的书的质感我认为不输电子书。我时常出国,我很少看到外国人读电子书。外国人喜欢读书。你在机场会看到许多人捧一本书在读,且十有八九是小说。那么厚的小说,他们愿意带在身边,有点空就会翻翻。可见,纸质书的魅力在世界上依然不减。

2、敢想。也就是想象力。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近三十年特别是新时期的文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好的作家真的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这与过去的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在遥远的年代,如明清,甚至如先秦时期的文学包括神话,是充满了想象力的。但自白话文兴起之后特别是解放以后的文学基本失去了想象力。想象力的激发是外国文学涌入中国后带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一个民族恢复生机后智慧如火山爆发的结果。特别是像莫言此类作家以魔幻手法写出的作品,具有着人类智慧中的极端想象力;二是这样的作品给读者的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需要想象的阅读,这是高品质的文学作品的标志之一。而一般的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是不具备的。在互为想象中,一个作品就从作者笔下,顺利走进了读者心中。这种神奇的穿越,这种隐秘的通道,在那些能互相理解,互相感应的心中,架起了深深信赖的桥梁,就像爱情,是通过暗示来完成的。而好小说就是通过暗示来让读者愉快地接受的。好小说的参与性极强,它为你布置了一片天空,有魔法来让你飞腾。语言是那把神奇的有魔力的扫帚。阅读是一种最古老的生活方式,捧着书,就是一种智慧的传递。就像火炬的传递。可以说,没有读者的传播,小说中出现的人类智慧就不能传承下去。可见读者是多么重要。

3、人们会发现,小说的语言与其他语言有多么的不同。简直感到神奇得不可思议。在我们的这个商业社会、政治单一的社会,流行和使用着许许多多完全不同的语言。比如推销语言,比如宗教语言,比如学校语言,比如时尚杂志语言,比如小品台词语言、央视7点的语言、官员讲稿语言、广告语言、论文语言包括大学学报语言、文件语言、流行小说语言、报纸副刊语言等等。与莫言同质的作家们的小说语言,完全是一套高水准的、有着大量创造性的、陌生效果的、智慧和魅力十足的、具有爆发力、穿透力和感染力的经过改造后的书面语言、民间语言、地下语言。

一些作家的语言如此优雅有型,句子如此漂亮干净,通过当代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细致程度,不仅仅是写意,在写实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一个作家的语言都不相同,每一个人表达的世界也不相同。看起来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一个作家的笔下,有自己的文学世界。

4、敢写。文学其实不再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文学,不是《艳阳天》、不是《红岩》、《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也不是三四十年代的《家》、《春》、《秋》、《子夜》、《小二黑结婚》等。已经没有那种说教,那种价值观,那种所谓的浪漫主义、乐观主义、革命性;那种好人特好、坏人特坏。没有了英雄,即使是英雄,也是些土匪草莽英雄,如《红高粱》里的"我爷爷"之类。文学其实可以写丑的、弱智的,且会成为一本书中的主角。还有剥人皮的,吃活驴的,吃红烧婴儿的。怎么丑陋、怎么恐怖怎么写。(《红高粱》中写到了孙五剥罗汉大爷的人皮。《檀香刑》中带头造反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也就是凌迟,剥皮后人是活的,浑身生蛆,但人还没死。主要写刽子手精湛的刀法,要保证刑犯不可以在挖掉最后一块肉之前死去。

5、优秀作家的作品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观点立场完全不同。作家更具有战斗性和思想性,更具有独立精神。一个小说,跟我们看到的一个戏剧,一个电视,会从构思、情绪、关注点、思考方向都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即使改成电影电视戏剧了,也把作家最好的东西丢掉了。这种例子很多。再是,当你听到莫言说"我的作品是超越党派的"之后,你不会惊讶作家敢讲?因为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唱歌的、演小品的、唱戏的,所谓歌唱家、戏剧家、演员,谁敢说他的歌他的戏是超越党派的?都是说他们是为党歌唱的。好一点的说是为祖国、为民族歌唱的。来了一个党代会、人大政协会,他们都要献歌献舞,还要晋京演出。就是给皇上去看的意思,真无聊。可是作家至少好一点的、有自己追求的作家是绝对不会凑这个热闹的,你不可能听到那些真正的作家说是为什么党派写作,人家会耻笑这个作家没出息。你也不可能在哪儿看到戏剧、电影、电视写党委书记宣传部长吃红烧婴儿?你进而就会发现,作家其实不是网上那么窝囊,那么奴颜婢膝的,他们还是能够洁身自好、独立不羁的。是有大智慧、大眼界、沉潜很深的人物。完全不同于那些在舞台上插科打诨、手舞足蹈、上窜下跳、情趣低下的人,也不同于你身边的那些说话的人。

恶搞时代的文学

我前面等于是对文学进行了一通辩护。当代文学的确非常优秀,非常严肃。而莫言是严肃中的严肃作家,本来没任何娱乐可言,在网上却成了恶搞的对象,再一次让文学成为了小丑。自诺奖公布以后,一时间关于莫言的段子满天飞。比如:

鉴于莫言的成功,有人建议由莫氏家族担任新一届党政要职。其中:外交部长莫软,国防部长莫怕,财政部长莫贪,国税总局莫愁,组织部长莫牛,宣传部长莫吹,计生委主任莫生,交通部长莫堵,教育部长莫愚,文化部长莫傻,新闻部长莫假,发改委主任莫涨,统计局长莫水,证监会主任莫跌,人民银行行长莫印。

还有很黄很暴力的,比方说莫言作品串串烧:《春夜雨霏霏》、《神嫖》、《我们的七叔》哼着《天堂蒜薹之歌》从《酒国》出来,将《怀抱鲜花的女人》按在《红高粱》地里,用《拇指铐》在《白狗秋千架》上,摸遍《丰乳肥臀》,掏出《透明的红萝卜》在《蛙》声中打了《四十一炮》,极度《生死疲劳》,短暂的《欢乐》,换来的是《檀香刑》。

网上消费莫言,有政治上的消费,我前面说的想以莫言的获奖来宣传中国文化的成就,但又害怕宣传,因为莫言的小说与他们提倡的主旋律是不相干的。经济上的消费更是疯狂:有卖签名本的、抢商标的;有开高稿酬为炒作自己公司的,有拔萝卜求文曲星的;有招商引资的,旅游大跃进的……在莫言的老家高密,火烧和烧鸡都标注上了莫言的简介,还有莫言餐馆、莫言洗脚城、莫言保暖跑鞋、莫言新款韩版情侣套装、莫言款欧美简约风平底真皮女单鞋等等。

这股恶搞风又牵涉到作协体制问题,又引来一片对作家的痛骂之声。因为莫言是体制内作家,是中国作协副主席,是党员。一个来头不小的所谓名人在微博上大骂:凡是接受作协供养的,都是无耻下流之徒。

也未必。我可以在这里说,作家不会比这些所谓公知更下流更无耻。作家,几乎有成就的中国作家,都在体制内。体制不应成作家的原罪。有同学可能会附和这样的观点。作家有稿费,为何要用纳税人的钱供养,也等于是被体制包养了。事实没有这么简单。以作家的工资来说,低得可怜。作家是吃稿费的,稿费自己得。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现在的稿费比上世纪八十年代都低。那时我拿50多元工资的时候,一个中篇稿费会有几百元。顶半年的工资。现在一个中篇,平均6000左右,著名作家的。如果你没名,给你两三千就不错了。最高的刊物15000左右。而上世纪60年代,一个长篇可以在北京买一座四合院。现在一个四合院一亿也买不到了。就算是名家,要写多少长篇才能弄一个四合院?在国外,据说在东欧,过去社会主义时代,一个中篇小说可以买一辆汽车。如果稿费提高到这种程度,我可以不要工资。如果取消作协这种单位,我难道不可以去大学教一门写作或者小说欣赏课?我不可以当教授带几个研究生?现在的体制不允许你这样。像当年沈从文连初中都没上的就有校长邀请他去大学当教授。现在当教授要一步步爬,就跟升官一样,少一步都不行,少一篇论文都不行。民国时候的大学,校长邀请谁当教授谁就可以当教授。现在这个国家的体制特别是人才选用体制已经僵化得没有任何生机了。

我不是没有批评过这种体制。我希望作协赶快结束。像苏联,曾经有一个庞大的作家协会,现在的俄罗斯作协,听说只有两个人。我们中国作协代表团去韩国,莫言当时是团长,去全州时,竟有两个作家协会接待我们。人家是民间的,一个地方只要你愿意,你自己想组建多少作家协会都可以。但我们是不行的,我们只能有一个,直接受党领导,且养了太多闲人。

另一种情况是:作家在体制内不见得就歌颂体制。因为作家必须具有批判倾向。大部分作家的作品是跟人民站在一起的,许多作品对现实的揭露,非常尖锐、大胆。真正好的作家从来不会妥协,不会献媚。面对着电影、电视、网络的各种花样翻新、各种大片、韩流、哈日流行之后,有一批作家,就是靠着这种"中世纪的手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他们的追求,不管怎样被误解和恶搞,都在等待着真正的读者的重新发现。

不仅恶搞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也被尽兴地恶搞,如"杜甫很忙",如恶搞古典诗词,太多。我仅举一例,与重庆薄总有点关系的。因为他的错误,新闻中出现了"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这句,于是有了以下的恶搞段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却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

任何恶搞无损于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一览众山小的纯粹优秀的品质。

作者读者相互发现

重新发现文学其实最重要的是作者与读者的相互发现。

过去的小说怎么写,其他的艺术家怎么活,大家明白,现在的小说怎么写,作家怎么活,看现在的。理工科的学生当然是要活在现代,站在科技前沿,但读一些最好的当代小说,会给你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思维空间,可以激发你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过去那些科幻小说中的东西不全都成为了今天的现实吗?"现代潜艇之父"、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在1870年阅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二万里》后,发明了包括压载舱、潜水舱和潜望镜。于1898年制造了第一艘成功航行的潜艇,还收到凡尔纳的贺信。现代直升机的发明者埃格·西科斯基也是在他小时候读过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征服者罗比尔》的启发下,发明了直升机。还有大量的东西如机器人、电脑,都是作家们包括电影剧作家们想象的东西,科学家们通过努力,将这种作家天马行空想象的产物,变成了真的。这难道不是作家与科学家们共同在创造世界吗?文学与科学可以结为一体。

如果我们重新发现文学,就是重新阅读,阅读虽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大环境,但是能够改变我们自己的小环境。你懂点儿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懂点儿当代文学,你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许多场合,你可能是中心。如果你看了小说的《白鹿原》,看了小说的《断背山》,看了小说的《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肯定会比看电影收获更大,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你的精神会获得提升,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消遣与娱乐。我的观点是,看一百部电影,不如读一部小说。

事实上,培养阅读习惯很难,改变一个大众文化的阅读者阅读纯文学的习惯更难。很难说如今人们读莫言是否出于一种跟风、猎奇,一种新时尚,新闻亢奋期一过,整个社会又可能回复到从前。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莫言获奖后,他的书卖空了,在许多书店他的书的书架旁,许多优秀作家的书如史铁生、王小波、张承志的书,却一本未动。也就是说,莫言得奖,并没有带动其他作家沾光,没有给冷清的纯文学阅读增加点热闹,倒是还让一些优秀作家连带背上了污名。比如山东作协主席张炜,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就因为一个马悦然说山东"文化干部"向他用字画行贿,让网上矛头直指张炜。虽然张炜公布了与马妻的一系列邮件,但有人认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为张炜打抱不平的大有人在。但张炜躺着中枪,却是不应该的。张炜同样是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大家。

读者与作者的相互发现,不是重归于好,而是双方发现各自存在的现实。不是"熊抱",而是致意。作者与读者关系过从亲密是不正常的,爱书的人跟写书的人一样,应该有起码的怀疑精神。写过《宿命论者雅克》的法国作家狄德罗把读者与书的关系,定为"从消极接受变成持续争吵"。持续争吵就是一对生死冤家。我认为这比较靠谱也有意思。

什么读者爱作家啊,作家爱读者啊,都是扯淡的。作家说读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是言不由衷。希望一个"衣食父母"买你一百本书你才高兴。喜欢跟踪和研究作家,又不断地否定和批评作家,这才是一个好读者。我不是说当代作品都是好的,我的判断是,至少百分之八十是垃圾。我们提倡读经典,当代的也应当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呢?卡尔维诺给出的定义是:"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其他的书如通俗文学、网络文学、流行小说达不到经典所要求的独特性、意想不到的惊喜感和新颖感。因为有了一批精英小说作家的存在,使我们的文学富有重量,充满了探索精神,并得到了世界文学的认可。有一句话是:文学是文化的最高成就。可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人们忘了这句话,对这么好的文学作品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或者说有眼无珠,陷入文学的虚无主义之中。如我前面说的那些人认为宣传孔子不如宣传章子怡之类。之所以造成这种是非颠倒,好坏不分,追逐浅薄,紧盯明星,是因为我们自己被娱乐时代给不知不觉地同化了,被其假象遮蔽了。这个时代放低了标准,不需要深刻的艺术,娱乐至上,就是一种浅表性的欢乐,不触及人的灵魂。寻找快乐的最简洁方式就是娱乐,而真正的文学可能会曲折一点,要通过疼痛、悲伤、苦难、怜悯等很多与快乐无关的感觉,曲曲折折地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愉悦,而那样的愉悦是深刻的、持久的、关乎人的心灵也是可以改变人的心灵的。

娱乐是人的本能。在互联网时代,娱乐造就了流行文化的鼎盛,把一切打败了。娱乐的目的符合人们及时行乐的生命观,心理和生理在得到刺激和享受的同时,让心灵变得不那么具有进攻性、敏锐性、竞争性和受苦感。娱乐就是见异思迁,不需要专注、专一、专心,就是对安静的反叛,一个字:"闹"。但精英文学的写作,就如土耳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帕慕克所说:是一门中世纪的手艺。这种写作手艺靠的是手工操作、经验积累、手脑并用、专注一心、持久累人。那么,它挑选的读者也必须懂得安静,懂得思考,对语言艺术非常敏感,懂得沉浸于文字的芳香中,并且能理解和喜欢那些面目永远模糊、即使清晰也不怎么光鲜的作家。当然,你可以对一部作品保持疑问,在内心与它争辩,就像狄德罗说的"持续争吵",但你对作家们的劳动应该保持你的尊重,对他们的人格保持尊重。因为说到底,作家们的劳动是极其辛苦的,甚至是千辛万苦。一个歌星一首歌可以唱一辈子,一个画家一匹马可以画一辈子,一个书法家几分钟抄一首唐诗,可以卖到几万几十万,可一个作家却不能重复发表一篇小说,即使发表也不能一稿多投,一稿多投会被人看轻,永远得有新的作品,还得不断突破自己,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作家的世界恰恰是远离娱乐的。没有喜欢嘈杂的作家,也没有喜欢热闹的作家。当作家,首先是一种性格,要安静,要寂寞,要会"宅"。

作品走出去了,而作家回去了。大家发现,在莫言获奖的时候,他是在自己的老家山东高密。我们应该发现这样一种秘密,作家是喜欢自己家乡的一类人。越是出名,越要回去。这跟做官当演员不同。作家们回到田野、大野、荒野、山野去,是他自己精神的需要,也是避免遭到这个疯狂社会对自己更深伤害的简便溃逃之法。有人说莫言在《檀香刑》上写剥一张活人皮太残忍血腥,其实,这个社会对一个心中有所坚持的人,爱好清洁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剥皮,一种剜心,一种凌迟,一种安乐死。如果我寻找到了灵魂的安全感之后,我才有可能去表达我的灵魂。写作对于我们,就是一种内心的喘息。也是一种安魂的方法。用什么来抗击这个社会对自己的伤害?我认为就是躲得越远越好。不要太和别人的世界靠近。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即是地狱"这一观点,那么我可以以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你:世界是由大大小小的谎言组成的,我们生活在骗局中。为了避免那些互相折磨和敌对、无法沟通,且在骗局中表演的生活,你有权对这个体制造成的社会环境敬而远之,回到你认为安全的善意的世界中去。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写作。

作家是与真话联系在一起的,他抗拒谎言,特别是被这个社会蒙骗得太久的谎言。他用持续的人物形象和恒久的表达热情呼唤被扭曲的真理,打破人们无法用常规打破的隔膜,从而引起社会的共鸣。哪怕这种共鸣非常有限。

我在一篇张炜的文章中看到他引自《托尔斯泰传》的作者英国作家莫德写的一段话,转引过来,我认为非常感人。莫德说他在莫斯科的时候,晚上出来,看到莫斯科的灯火像蜂巢一片,在茫茫的夜色里边,想起托尔斯泰就在这其中,心中感到了一种安慰和安全感。他进而解释说;"他在最黑暗的反动时期,保持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和一个燃烧着的信念,即邪恶的事物决不能持久,当前的罪恶不过是暂时的。"

在万家灯火的深处,在这个齷齪黑暗的夜晚,有一盏灯在那儿亮着,在许多人心里就是高高的灯塔,传递着希望、信念和真诚。我们渴望着有这么一种安慰和安全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遭受过这个时代的伤害。文学的中国有没有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我不敢说。现在给我的感觉好像还缺乏带路人,缺乏在人民心里很高大的作家,愿意追随他的这样的大家。因此,作家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放弃这种责任,无视这种承担,作家将得不到社会和读者的尊重,文学将永远被小众化、档案化、博物馆化。

现在,当我们重新发现了当下的文学之后,读者与作家的双向选择就开始了。我希望在座的你们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读者、鉴赏家,也可能是未来最优秀的作家。但因为有严格的挑剔,文学自身的重量感在增加,文学的梦想将越来越有社会性和挑战性,即通过作家的作品,传导更多人对有形生活和无形灵魂的期待,对邪恶势力的唾弃与公愤。

文学究竟能不能担当起更大的改造社会的责任?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现在,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但通过近一时期因诺奖产生的中国文学的短暂狂欢,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在一个只讲GDP、只讲金钱与权力的社会里,还是值得期待的美丽世界。哪怕这个世界是美丽幻觉。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写作这一队伍中。因为,你们会发现,文学在所有工作中,依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是最慢的,最自由的,最能表达和释放个性的,最不违背良心的,也是与宗教和信仰最接近的。因此,她也是最纯粹最高尚的!

谢谢大家。

(根据 2012年12月10日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演讲录音整理)



[分享] 喝黑咖啡的人比放糖放奶的人更懂咖啡吗?

喝黑咖啡的人比放糖放奶的人更懂咖啡吗?

这问题我太想答了,因为最近也就这个问题请教过好多人。

简单来说,咖啡爱好真的没有高下之分的,你爱喝什么那都是你的选择。不管是Costa轻度烘焙的豆子还是星巴克深度烘焙的豆子或者是单品豆混合豆,不管是苏门答腊还是哥伦比亚的豆子……研磨的咖啡……或者是美式咖啡(美国人爱喝)Expresso(意大利人爱喝)还是卡布奇诺(法国人爱喝)……爱喝什么不体现品尝咖啡的高下的,前提是咖啡本来就是一款饮品,就跟你爱喝健怡或者可口的可乐真没啥两样。

不过有一点,咖啡店的老板还是跟我说,如果一个客人进来,先要了一杯意式Expresso,再要了一杯卡布奇诺(这是咖啡味道最重的混合咖啡),那么老板心里清楚,这是一个爱咖啡的人。

所以,从来都只有"爱不爱咖啡"的评判标准,没有"懂不懂咖啡"。

-- 完 --


[分享] 学摄影,是不是一定得学 Photoshop 一类的后期工具?

学摄影,是不是一定得学 Photoshop 一类的后期工具?

這問題的精簡回答是:學攝影,不一定要學Photoshop 一類工具,好照片是拍出來,完美照片是加工出來的。人都會希望老婆是天生美女,而不是化妝後的女神。

對於絕大部份攝影人仕來説,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學。如:構圖,採光,鏡頭類别的選擇及圖片的故事表達形式。

如果對身邊有足夠觀察力,學會後期的同學,一般更為不尊重自己的作品以及拍攝過程。

原片直出的確是攝影真諦,更多攝影師願意説自己作品是拍出來,而不是修出來。

俗话说,能钻进去的才是真正的兴趣,你都不钻,还谈什么呢。
這句話是對,但用錯地方,學攝影的人應該钻攝影技術,而不是後期技術。例如@金钊立 舉的例子
学网页设计,是不是一定得学 html css一类的代码?
就是一個不恰當的例子。沒有科技公司會聘用一個不懂HTML CSS 的網頁設計師,但很多攝影大師是不懂後期制作。

什麼叫懂攝影?早期攝影師都能準確説出烈日當空樹底下拍人像的光圈快門組合,各種光源的色溫,鏡頭在光圈值的景深深度。如@姜弘宇 列出的圖片中,很多是可以拍攝時就可以解決,如人像照片暴光控制,照片的色溫選擇。

當然,在商業攝影中,後期處理可以説是必然事情,那是因為是商業性質,講投入回報比。但我相信商業拍攝的攝影師工資遠比負責後期處理員工的工資要高。

最後,攝影應該是捕捉光影,用構圖和鏡頭焦距表達那一刻。攝影是首次創作,而後期處理充其量是二次創作。當您還沒能拍出好照片時,就别去學後期創作完美作品,人都有惰性,有捷徑走就容易忘記正道的必要性。那麼多人迷戀後期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那是最容易得到别人稱讚的二次創作作品。

想想,平時自己拍的原片和後期後的效果都給朋友看,後期好太多的,一般人家只會説你後期技術好,而不是你攝影技術的真好。如果認同,那就不存在「一定學Photoshop 類軟件」的迷思了。

-- 完 --


[分享] 福建真的有很多人偷渡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福建真的有很多人偷渡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事情很巧,因为之前读了关于"福建真的有很多人偷渡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吗?他们是怎么做的?",也有感于他们的故事,所以一直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在一个小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位中国人,在这个偏僻的小车站,国人很少见,所以就打招呼,因为听口音是闽南的,所以就很冒昧的问了他的家乡,当确定是来自福建福清的,就又问了他是如何出来,师傅很爽快的告诉我是偷渡出来了,随后介绍了我的想法,陈师傅没犹豫,表示愿意告诉我他的故事。

一下是我在一段8分钟的火车上,"采访"的一位福建人。

时间:8 / 11/ 2012 [ 20:00 ]

地点:Bergen Op Zoom 至 Rossendaal 的火车上。

人物:陈师傅

陈师傅本名并没有告诉我,只是示意我没必要 [1],1960年出生,是福建福清人。是1997年偷渡的,花费总共是11.5 万人民币,目的地是荷兰。

来荷兰的原因,是因为听说这里赚钱多,而且陈师傅有朋友在Amsterdam,当时是他自己一个人,家中有老婆和一个儿子,当时儿子3岁。

找的蛇头是一个据说口碑很好的北京人,答应是如果顺利,3个月就能顺利达到荷兰,结果也是的确如此。走的线路是一条很"轻松"的线路,当时,他们是申请阿塞拜疆的商务签证,然后从北京出发,坐飞机到香港,从香港再转飞机到吉隆坡,,然后是再转飞机到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然后是在保加利亚待了3个月,在这一路上,陈师傅和同行的偷渡客都是合法身份,至于为什么可以凭阿塞拜疆的签证到保加利亚,陈师傅说并不是很清楚[2],然后他们一行人在保加利亚待了3个月。

楼:为什么要在保加利亚待上3个月?

陈:是为了拿到保加利亚的一张有效期为1年的临时居留?

楼:这是为什么?

陈:这张居留就好比一张护身符,如果你跑的时候(偷渡)被抓,然后遣返,你就会被遣返到保加利亚,而不是中国,这样你就可以再跑过去了。

楼:那三个月,你住哪里,吃什么啊?

陈:是在一幢小洋房,4~5层高,住满了跑路的人,主要是福建人,还有你们浙江人。吃的是由一个人负责,每天出去买菜,然后烧给我们吃,土豆萝卜,有的时候还有牛肉。

楼:那吃的还可以啊,听说很多偷渡客,都是没饭吃的。

陈:恩,很多很多跑路的都没口饭吃,我们很好了,那个蛇头很负责。

楼:那有人看守你们吗?多少人?

陈:也不知道多少人,楼里面住的都是人,但是每一段路都有一个人会带路的,我到保加利亚之前,全部是一个蛇头带的,那个房子,大概是蛇头的大本营一样的。

在获得了这张"护身符"之后,他们才开始了真正的偷渡,首先是蛇头给他们一堆日本护照,是真的,还在有效期内的护照,然后大家挑长的差不多的照片,因为对于欧洲人对亚洲人的面孔的识别度很低,然后从保加利亚搭长途客车到希腊,从希腊上船到意大利的一个小港口,在去希腊的路上,没有碰到警察,在意大利的港口时,陈师傅拿出了那本"真"的日本护照,过关了,这个时候,陈师傅说,感觉自己好像成功了,然后从意大利再坐长途客车,到德国,然后从德国坐火车到荷兰Amsterdm,

在到荷兰之前,陈师傅说一路上都很安全,很顺利。

但在从德国到荷兰的火车上的时候,被荷兰的警察查票,同时如果可疑,会查身份,因为当时一行5个人,陈师傅说因为他们当时看起来可疑,就被带下了火车,去了警察局,在对比护照后,当地警察还和日本大使馆取得联系,因为只有一个带路人会日语,据陈师傅说在日本念过大学的中国人,其余4人都不会,所以陈师傅他们就坦白自己来自中国,被警察问及原因的时候,陈师傅他们就说自己是难民[3],然后20分钟后就被送到了德国和荷兰的边境的一个难民营,3天后被赶出了难民营,因为不符合要求,至此,陈师傅算是成功的偷渡了荷兰。至此以后,陈师傅开始打黑工,一直到2007年,当时有条件申请永久居留身份,但是第一次失败了,然后他有聘请律师打官司,一直到2009年,才拿到了合法身份。

[1]:对于劳工而言,对于名字会多少忌讳,一来,有些偷渡客在国内可能多少犯了一些事或者欠钱,所以不希望别人知道,二来,有些偷渡客是为了躲避当地移民局的追查,经常乱说名字,所以在和中国人之间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只知道对方的姓,有的时候,姓都是假的。

[2]:在查询资料后,大概原因是以为阿塞拜疆作为前苏联的卫星国,保加利亚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国,这些国家之间是有某些条款,允许持有卫星国或者加盟国的签证前往这些国家的。

[3]:在欧洲国家,以荷兰为例,是允许以难民身份进入的,然后在荷兰生活工作。而且持有难民身份的人,在一段时间后,并且缴纳一定数量的税以后,是被允许转换成永久居留身份的。这一系列的条款同样适用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在到车站后,陈师傅还和我站在他的下一趟车前面,聊了10分钟左右,因为时间有限,还有好些问题想知道,在走之前,陈师傅跟我说,他儿子来荷兰了,2010年来的,现在在上学,国家还给钱,老婆也快来了,现在就是等着退休了。

后记:

对于像陈师傅这样的偷渡客的故事,我之前断断续续的听到很多,有些是转述的,有些是断断续续的,这是第一次相对完整。如果在google上算直线距离,陈师傅一路走了18000公里左右,走了3个半月左右,从落地那一刻起到获得合法居留,花了12年。

对于像陈师傅这样的,还有很多,有些人还有更悲惨的经历,饥饿,抢劫,强奸,爬山,过雪山,走草地,走山路,走夜路,这些不是电视剧的情节,是真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在陈师傅上车前,给了我一个另外一个劳工的电话,说是那个师傅的经历比小说更惊险。走之前,送了我一个柿子,说谢谢我把他的事记下来。我说有机会,我会把你们这些劳工的这段故事记录下来,留下来。

我想,有些事,是应该被记下来的。

-- 完 --


[分享] 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是如何拉低的?

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是如何拉低的?

先说下个人意见,我觉得这个命题不是很妥当。因为覆盖范围太宽泛了,恐怕需要修改一下,做些限制才好。

欣赏水平,实际就是国人审美水准,这是个很大且严肃的学术论题,真要谈观点,恐怕需要很长篇幅的学术论证才成,这里显然不太可能,所以也只能只提观点不涉及论据,不然得一本书。

1,一个庞大国家的民众普遍审美水平,首先和整个国家的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直接关系。这其实是个经济问题,无论怎么,有文化接受过一定教育的,其审美水准多少总是会提高一些的。因此中国民众的审美水平高低,首先取决于中国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和覆盖率两个因素。就目前来说,这点上我们肯定不如发达国家,我国尚且有相当部分比例失学儿童和童工存在,与发达国家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差距很明显,这也决定了普遍审美水平,要低于发达国家。

2,在相同的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其审美水准高低取决于其素质教育的水准。换句话说就是我国虽然有那么多大学生,但在人文素质教育上,和发达国家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我一直认为我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是极其失败的。严格来说,大学的正经职能是培养学术研究人员,尤其是university,而不是为了就业。而我国的大学却几乎全以就业率为目的,这就直接把大学职能自动降低为职业教育和一些college的职能,且几乎所有大学都严重忽略人文方面的素质教育。审美是个综合能力,需要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等一系列基础知识才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首先是方向错误,以就业为目的,这种主导思想导致严重瘸腿,文理科的学科课程都有严重缺陷。

3,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继承模式,对大众审美水准的影响。这点,我国是有惨痛教训和后果的。建国后的破四旧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对传统的继承和保护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毁,导致在很长一个时间内,中国人只有蓝裤子和白衬衫,一些传统文化审美的传承就此断绝或者严重断层。这种破坏,短时间内是无法弥补的,需要很长一个时间才会有起色,而且还需要有这个意识。如日本韩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就做得非常好,对传统民族服装的重视,各种民众群体活动如传统仪式的重视等等,从小耳濡目染的影响不可小觑。

4,我国两千年来都是皇帝专制集权模式,在古代社会,毫无疑问文化精英都集中在地主、官僚集团和皇室中。因此上层社会的审美取向,会对社会审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中国自先秦起,到明为止,审美脉络一脉相承,有着非常清晰的发展和进步轨迹,审美标准逐步显示为以意趣为主的文人审美,其发展倾向则是越来越追求简洁素雅,到明发展到了一个几乎是极简形态的高峰。但自清的乾隆起,这种以意趣为主的文人审美传统被破坏,其审美品位开始极度追求各种工艺的繁复和堆砌,这种审美意趣,精到是够精了,美则显然谈不上,就是一爆发户审美。乾隆这种恶劣的审美意趣,一直延续和影响了此后三百年,到现在社会依然可以说比比皆是,一味追求大、多、技巧等等,全不讲美不美,说白了就是一工艺品,压根谈不上美,自然更谈不上艺术品。

能想到的大概就此几点,水平限制,观点之中错漏难免,望大家见谅。

-- 完 --


[分享] 音乐播放器的均衡器设置中预置的各种音乐风格之间有什么区别?均衡器中的各种强弱设置是什么意思?

音乐播放器的均衡器设置中预置的各种音乐风格之间有什么区别?均衡器中的各种强弱设置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一个均衡器模板而已。曾经在微博吐槽过这个问题,稍微细说一下。

首先为什么使用风格名称制作均衡器模板。

1,均衡器的教学成本太高,哪怕最容易的均衡器我起码要告诉你基本参数的意思。一,什么是频率,Hz是什么,kHz又是什么,哪怕我费劲巴拉的给你解释清楚了,没有经过听能训练的人也根本无法迅速上手,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直观的对应这些频率在声音上的特性。

2,风格知道的人相对多,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SHUFFLE,但是基本所有人都知道POP,ROCK还有POP ROCK………………当然这个理解层次一般就是ROCK就是带劲儿~POP就是什么都行,DISCO就是洞次洞次,本土化一点可能还可以做个模板叫农业金属或者凤凰传奇……

3,满足炫技的欲望,有点能动手的地方可以满足很多人的恶趣味,总觉得自己在对这些东西是什么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着这些看似专业的风格名词上,意淫着通过天赋异禀的音乐天赋就可以调出无与伦比的音乐效果。殊不知每一段音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制作人员,不同的艺人,惊喜的调教至少是以首位单位的。

回归到一个混音师我的专业来说。

1,好的均衡器是很昂贵的,这让我想起我大学作曲系的林大师的一句口头禅:男人的奢侈品是很昂贵的,确实是这样的,播放器当中所带的均衡器基本上在不入流当中都算是不入流的,他们造成的相位失真远比在频率上的补偿来对声音的影响严重,作为一个工作就是摆弄均衡器等各类效果器的混音师来说我都不去动,我不相信偶尔动动的人会比我动了六七年的人更会动。

2,好的回放系统是不大需要均衡器的,在整个回放系统的调校中,均衡器一般被称为房间均衡器,其实是用来弥补一些房间声学缺陷的而不是作为为了好听要去添加效果的,换句话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要把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成是一种惊为天人的办法。

3,好的音乐是需要去领略音乐工作者的平衡感的,当然这是在制作出色,且回放条件出色的情况下,好的制作可是有我们混音师在严苛的监听环境下和兄弟行业母带工程师在更加严苛的监听环境下制作完成的。虽然曾经也有搞统计的统计过世界上60%的音箱是偏亮的等等这些听着靠谱其实完全用不上的不着四六的数据。时至今日有经验的制作人员和相对标准的监听设备依然是让音乐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途径。所以如果你有好的回放设备和好的音乐,那么其实你完全不需要均衡器的。

不要把名厨做的刺身非再焖溜熬炖一下来彰显品位。

综上所述,一般用这些均衡模板的都是不会用的。会用的一般都不得已了采用。

-- 完 --


[分享] 台湾有哪些美食值得一试?

今年国庆的时候也去了一趟台湾,不过一周多的旅行基本都在台北范围内,所以涉及到美食也仅限于台北地区。按我们游玩的时间顺序发图:

下午逛完信义诚品和五分铺后我们去101的鼎泰丰吃晚饭,尽管在国内开了分店,我们还是想尝尝正宗本土的味道,店内的装潢我相当喜欢,墙上的浅降山水和书法水平都相当高,服务员态度很棒,据带我们玩的台北朋友介绍鼎泰丰的服务员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选拔过的,水平高,薪水也是一等一的。第一道上来的绍兴鸡就把我们镇住了。

担担面,不比在成都吃的差

猪血羹,这个好吃(喝)!我吃(喝)了三大碗!!

招牌小笼包/灌汤包,这个不用多说,去鼎泰丰必点

红油抄手

从101观光下来后我们去了基本都是本地人的宁夏夜市,在旁边买了50岚(朋友眼残看成"50岁"= =)奶茶,台北奶茶店超多,在成都时我们经常买的COCO奶茶在本地完全排不上号,而50岚最多只能算前五,不过也很棒了!

第二天傍晚我们坐捷运前往淡水,在夜市里吃掉不少东西,有鹽酥雞鹽酥菇臭豆腐章魚燒炸榴蓮原湯阿給魚丸湯酪梨牛奶……

最为推崇的是这家阿给,去淡水必吃的店!

招牌阿给和鱼丸汤,其貌不扬,店内装修也很普通,但门口排的队伍就能说明味道绝对值得一试

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九份,在老街吃的第一样美食就是芋圆~!!香Q软滑的芋圆啊!!瞬间能秒杀甜品控的芋圆啊!!!现在很后悔没买点回国吃的啊!!!!!

九份卖的芭乐(大陆叫番石榴)相对国内而言更为香甜,在老街40台币左右就能买一盒切好的用牙签一路插着吃,美味又解渴。

在九份第二种不能错过的食物是鱼羹,鲜味十足,真正的好食材做的料理用不了多少佐料就能征服我的味蕾。

后面还吃了冰滴咖啡鹵肉飯烤杏鲍菇臭豆腐牛肉面鬆餅烤螺肉春卷香菜雪糕草仔粿…… 表达不能。。。

据说是台湾最好吃的泡面。。。。可是尼玛没有叉子啊!!!!

到九份的第二天坐着小火车逛,在菁桐看到一家卖鸡卷的小店,炸鸡卷一般般,不如在福建经常吃的湖头鸡卷,但在阴冷的雨天里吃冒着香气的零食还是很安逸的,招牌很赞~

傍晚我们坐着班车去基隆港和台北朋友会合然后去了基隆夜市,到了饭店的基隆夜市人潮汹涌,热闹程度丝毫不比公务猿报名或者应届生双选会逊色,各色馆子小摊招牌夜市琳琅满目令我们无从下口,还好朋友早已计划妥当,拉着我们一家家吃过去了,待到从夜市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吃到嗓子眼了。。。

我们先吃了碗清淡的鱼羹米粉和鳕鱼丸下肚,然后跑到路口一家海鲜摊点品尝了新鲜的现炒海鲜。这个是鼎邊銼椒盐红蟳,后面还炒了椒盐蛤蜊和奶油虾

这是油饭,以前本地人坐月子吃的,后来发展成一种传统小吃了,米饭是糯米,配合图上的蟹肉羹吃很爽。吃油饭前我们还去喝了山粉圆酒酿汤圆,有淡淡的米酒清香,同样推荐品尝。

在基隆爽完后打车回了九份的民俗,我们在711又买了一堆零食回房间的露台聊天喝酒。宝岛台湾啤酒味道还不错,吹着山风,看着远方海上的闪烁着的渔船灯光嘬上一口,这就是我在九份过的最后一晚。

高粱酒也是宝岛特色~

回到台北后我们去了又是朋友推荐必吃的餐厅——欣叶。这家餐厅消费属于中等水平,菜品都很有台湾特色,身为闽南人的我吃着吃着好像有回家了的感觉呢 : D

我们几个人吃的有:炒海瓜子蒜香醃蜆仔雪菜豆腐羹乾貝芥菜芋頭蝦卷炸蚵仔麻糬白肚香菇湯,挑几样比较有特色的图出来好了~蒜香醃蜆仔, 凉拌开胃菜,非常爽口

忘菜名了。。。Orz

炸蚵仔,这个好吃,但在各个夜市吃的蚵仔煎却让我大失所望,我以为是个体偏差,吃了五六个夜市后得出的结论是真不怎么样。。。还是闽南的蚵仔煎味道好点呢

白肚香菇湯,浓浓闽菜风,太适合我了

傍晚我们坐缆车上了猫空,在一家店面颇大,人气很旺的馆子吃饭,点了深坑脆皮臭豆腐、麻辣鴨血臭豆腐都很好吃。我买了根正港台湾香肠,虽然要价30台币,味道还是很赞,比大陆卖的"台湾香肠"要好吃几条街。

从雨中的猫空下山后我们坐捷运来到美女如云的师大夜市, 这家灯笼卤味我亲测可吃,既入味口感又好!缺点是摊子前面随时有人排队。。。可以叫个苦逼人士排队买,然后去旁边的7-11玩扭蛋机~

刨冰也是来台湾必吃,紅豆抹茶牛奶冰

这个是芒果牛奶冰,TAT我当时超想点那盘看着像一圈仰望星空翔的香蕉巧克力冰结果被一群人以鄙视的眼神击退了(°̥̥̥̥̥̥̥̥﹏°̥̥̥̥̥̥̥̥)

番外篇:

谁规定来台湾就一定得吃台湾本土美食的! 我们最后一天就被台北的朋友怂恿,吃了一家日本料理。

这家料理店叫三井(没有受),据朋友说是驰名台北的名店。我们每人点了一份单人套餐,新台币2100,好在虽然贵的吓人但也能让我们吃撑了再出门,一份单人套餐的内容如下拼图,菜名依次是吉拉多生蠔/季節生魚片/帝王蟹沙拉/花魚一夜干/紅甘頭紅燒/北海道丘螺蒸/明蝦山卜芋煎餅/酢炸軟殼蟹/明蝦沙拉壽司/味噌魚頭火鍋(鱼头火锅貌似是单点),最后一大堆甜品是套餐赠送,每人一份,可以在抹茶冰淇淋/香草冰淇淋/红豆羹喝香芋蛋糕里自选一样。

然后介绍台湾奶茶界的皇帝——春水堂!

不愧为奶茶NO.1,一杯奶茶要你300台币好像,不过即使是中号都很大大大大大大杯。。。想尝试的最好买最小杯的。

额外提一样,就是黑松沙士。。。味道初尝相当猎奇,我当时当场就吼了一声卧槽把台湾民众石化了(ŎдŎ;)

不过多喝几口后我就觉得耶不错喔还可以嘛!推荐喜欢猎奇的朋友去买瓶喝,因为国内好像没卖的说。台北的盆友说这种饮料还能治感冒,唬烂的吧(´・ω・`)


[分享] 女人三十岁每年需要体检一些什么项目?

女人三十岁每年需要体检一些什么项目?

2003年,当梅艳芳年仅40岁就离去的时候,很多人在为了一个伟大歌星的离去感到惋惜,但是当医学界得知她是罹患宫颈癌去世的时候,就更为她感到可惜。宫颈癌,这本来是一个避免的癌症,却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她多了解点医学的常识,也许可以不死,也许至今她仍然可以活着为她的歌迷歌唱……

为什么宫颈癌是如此特别?

谈起癌症,也许很多人认为一旦得了,就是死路一条。的确,对于很多恶性肿瘤是这样,譬如卵巢癌、肝癌,器官深藏在腹腔内,即便是发生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感觉不到,无法及时发现。等到肿瘤被发现的时候,病人往往一肚子腹水,或者导致肚子胀、疼痛的时候才发现,在那个时候肿瘤往往已经巨大。所以这些肿瘤一旦发现往往就是晚期,作为医生,即使医术再高明,也往往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也大抵如此。

但是宫颈癌,它不同。

宫颈癌曾经是危害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生殖道肿瘤中,它是仅次于卵巢癌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女性一生中发生宫颈癌的几率在128分之一。和卵巢不同的是,宫颈的位置比较靠近体外,医生做检查的时候,窥具打开阴道后就可以非常容易暴露宫颈,因此这就为预防宫颈癌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方便。早在19世纪20年代,一个希腊的医学家Papanikolaou发明了从宫颈上获取细胞进行肿瘤筛查的方法,即所谓的宫颈刮片(Pap Smear)。医生每次进行体检的时候,用一个小木板在宫颈上轻轻一刮(不会疼痛的!),取下来的细胞拿去在显微镜下检查看看有没有和正常细胞不一样的肿瘤细胞在(图1)。正是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改变了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我们知道恶性肿瘤从单个细胞发生恶变开始的,恶性肿瘤的细胞一变二,二变四,逐渐长大,长到象拳头大的肿瘤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可以在肿瘤还没长得很大之前,就通过宫颈刮片检测到,及时进行处理,那么宫颈癌也就可以得到治愈。如今,在发达国家,女性定期的体检意识非常强,很多发生恶变的早期肿瘤就及时得到检测并得以治疗,长得如菜花一样溃烂的晚期宫颈癌已经不多见了(图2)。恶性肿瘤在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其预后可能会截然不同的,绝大部分早期肿瘤完全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宫颈癌整体的死亡率也就得到了大幅度下降。相反,卵巢因为位置较深,其早期检测和预防的方法远不如宫颈癌。

图1. 宫颈刮片

图2. 宫颈癌的不同表现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宫颈刮片又被一些更好的新方法取代,医生可以采用一个刷子在宫颈上取细胞,通过薄层涂片以及计算机辅助等方法,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这就是在门诊通常采用的TCT、CCT或者LCT等的方法,但是原理都是类似,要是在有些不发达地区,没有这些新技术,即便是采用传统的宫颈刮片的方法,也是可以起到预防宫颈癌的作用的。关键不是在于检测的技术,定期体检的意识相对来说更重要。

图3. 传统刮片和薄层涂片在技术上的区别

因此,宫颈癌预防的一个重点是要加强定期的体检,争取在早期发现肿瘤并得以治疗。早期的宫颈癌往往是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单纯凭宫颈的外观也不能发现任何的异常,必须是要通过细胞水平的检查才能了解。等到肿瘤发展到了晚期,可能会有性生活后出血、白带增多、疼痛,甚至累及周围的脏器的可能,晚期治疗肿瘤的效果相对就差得远了。

有关于宫颈癌另外一个需要了解的情况是其病因。在医学教科书上,以前也曾经认为宫颈癌和众多的因素有关,譬如多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吸烟等等,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些因素都是浮云,宫颈癌真正的凶手其实是一种叫人乳头状瘤病毒(即Human Papilloma virus, 简称为HPV)的病毒。顺便提下,宫颈癌大概90%都是鳞癌,鳞癌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另外少见的腺癌不如鳞癌这么密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宫颈上一块特殊的部位(鳞柱交界)是HPV容易感染的部位,如果人的免疫力有问题,在感染了HPV以后,不能将HPV清除,导致HPV持续性的感染,那么将会容易导致宫颈的癌变,当然也不是个个持续感染HPV的人,都会发生,只是相对于没有HPV持续性感染的人来说,这些人群更容易发生宫颈癌。图4. HPV

HPV其实它不是一种,研究它有60多种亚型,但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是16、18、31、33亚型,其它的有导致外阴或者阴道的尖锐湿疣。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检测这样的HPV感染是有些意义的。通过HPV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哪些人容易会比别人更发生宫颈癌。

但是,女性感染HPV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防不胜防,HPV并非只是通过性生活传播的,密切接触都可以导致女性感染HPV,因此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机会是存在的。一次的检查发现HPV感染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目前NCCN(美国癌症协助网)、ACOG(美国妇产科学院)等一些组织,将宫颈HPV感染的筛查方案是推荐在30岁以后检测HPV。在30岁之前发现HPV并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30岁以后将HPV和宫颈刮片联合进行筛查,如果发现HPV有阳性,那么需要告诉患者是一种高危状态,需要对宫颈癌加强监测,如果每年监测,连续3年HPV和宫颈刮片都是阴性,那么以后可以延长检测的时间间隔,可以过度到每3年一次。在30岁之前,如果有性生活开始,即建议开始进行宫颈刮片的筛查,但是没有必要检测HPV。宫颈刮片是一种筛查,其结果通常是用细胞学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如果宫颈刮片发现问题了,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检查来进一步了解是否有宫颈癌或者癌前的病变存在。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发现有针对HPV治疗的特效药,因此更多的建议是"治病不治毒",即如果细胞学有问题了,查清楚治疗,如果仅仅是HPV的感染,没有细胞学的异常,加强监测,无需针对HPV做什么治疗。另外一个显著的进展是宫颈癌的疫苗,如前所述,随着对宫颈癌病因的了解,那么针对这些病毒,科学家研制了针对高危型HPV的疫苗,通过注射产生抗体,以避免HPV的感染,借此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目前HPV疫苗已经在多个国家上市,主要是适用于那些尚未接触性生活的青少年女性,一旦开始有性生活以后,HPV感染常见了,HPV疫苗的意义也就不大了,目前批准的适应症是用于16-26岁的女性。香港、台湾目前已经上市,大陆因为国家药监局审批流程的问题,至今HPV疫苗仍未上市,在大陆使用HPV疫苗理论上来说是非法的。国产的疫苗也在研制中,希望早一天上市可以让广大的女性受益。

有了宫颈癌疫苗,也有了宫颈刮片、HPV检测这些方法,希望女性不会象梅艳芳一样因为罹患宫颈癌而离去。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龚晓明 医师

新浪微博 @mingergong

好大夫网站 http://gongxm.haodf.com

2012-12-17

于 纽约

--------------------------------------------------------------------------------------------------------------------------------

除了宫颈癌之外,每年到医生那请医生做一个妇科的内诊(没有性生活者没必要),如果有异常的白带、出血的等情况,和医生说,也会给你做白带等的检查。超声没有必要作为常规的手段进行定期检查,但是如果医生发现有异常,需要的时候,再进行检查。

血肿瘤标记物譬如CA125之类的,没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即便发现升高了,也未必是肿瘤,很多良性的疾病均会导致CA125的升高,所以没有必要进行检查。

-- 完 --


[分享] 有哪些奇特的深海生物?

有哪些奇特的深海生物?

鮟鱇鱼

又名灯笼鱼这种生物虽然狰狞,但是个体大小只相当于人头大小。像此类深海生物,适应了深海水压后来到了浅水就很容易死亡。这种钓鱼的鱼会把钓来的小鱼存在肚子里,以至于渔人捞上鮟鱇鱼之后,会再剖肚二次获利的。他们又叫海哈蟆、琵琶鱼。突然发现鮟鱇鱼做成标志很炫,可不可以成为一种品牌标志。

下面给大家看看壮年和幼年时期的鮟鱇鱼························

萌吗

============================================================================

蝰鱼

楼上很多人把它叫做了深海魔鱼,蛇鱼云云··········又叫凸齿鱼,属鲑形目鲑鱼科,是一种小型、暖水性且具代表性的深海发光鱼类。其体细长而侧扁,一般体长不足350毫米蝰鱼也分很多种,上图属于刀尺蝰鱼,《鬼吹灯》里重点描述了此类生物。看,这些狰狞的玩意儿也就咋这么大。水压太高木办法。

============================================================================

吞噬鳗。顾名思义,大嘴吃八方你可以想像吗?吞噬鳗属于囊腮鳗目,宽咽鱼科。该鳗鱼的上颌无法活动,巨大的下颌松垮地连在头部。从来不合嘴,该鳗鱼没有肋骨,胃伸缩性大,可以撑大放下猎物。不过它最主餐还是缓慢游动的小鱼小虾。来张正面的,············我越看越觉得它像皮揣子,就是疏导马桶用的。

============================================================================

吸血鬼乌贼

又名红宝石乌贼中文又叫幽灵蛸。不同于其他章鱼鱿鱼和乌贼。幽灵蛸没有墨囊。腕上分布的不是吸盘而是牙钉。科学家认识吸血鬼乌贼是其他乌贼和章鱼的祖先。科学家在抹香鲸的胃里发现的无法消化的喙便来自于该生物。

============================================================================

科芬鱼

大家看,像不像炸糊了的肉面丸子?咬起来应该很脆。 科芬鱼有一个柔软的身体和一个长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盖,科芬鱼能够长到10厘米长。这种生物能够在中到东印度洋1320-1760米伸的海面下捕获到。

============================================================================

长吻银鲛看,前端像不像皮鞋。

体长60~200厘米,雌鱼较大于雄鱼。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钩状。银鲛目(Chimaeriformes),软骨鱼纲全头亚纲的1目,本目有3科6属约30种。体长60~200厘米,雌鱼较大于雄鱼。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钩状。栖息于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夜间较活动,出水即死亡。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

翻车鱼儿时就知道了这种长着翅膀的海洋子弹,它是世界上一次产卵最多的生物。

翻车鲀科(Molidae)3种大洋鱼类的统称。外表特殊,体短,后部在高的三角形背鳍与臀鳍之后截然而止,身体两侧扁平,皮肤强韧,口小,牙愈合呈喙状。普通翻车鲀(Molamola)体大,灰或浅褐色,最长可达3.3公尺(11呎),重1,900公斤(4,000磅);呈卵圆形或圆形,林奈将其比喻为磨盘石,英语俗名即由此而得。遍布世界温带和热带海域,常见于外海表层。

============================================================================

皇带鱼 皇带鱼体型蜿蜒呈长带形的大型鱼,学名为Regalecus glesne。广布于热带深海。长约可达9公尺(30.5呎),重约300公斤(660磅)。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 ============================================================================

须腕动物迷一样的神奇生物,生活在深海,是一群不需要太阳的生物——它们的能量不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它们养了一群化能自养细菌,在深海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下水道一样的是它们分泌的管子,红色的是嘴边长的须子,多的可达几万条,细菌就住在这里面

============================================================================

接下来把几个软体动物、端足类、甲克类贴出来一个樽海鞘的群体徜徉在海洋里,那个蜗形是它们的消化道——海鞘所在的尾索亚门是脊索动物三个亚门之一,它们幼年有一根脊索,长的像蝌蚪一样,人类所在的脊椎动物亚门把脊索发育成了强有力的脊椎,它们却把这个结构退化掉了,然后把肠子末端调过来,让肛门移到嘴边,水流从嘴进入最后从肛门流出,借此滤食海水中的微小食物颗粒——把肛门安排在嘴边是动物界非常受欢迎的结构。海蛞蝓。海蝶,有壳翼足目的软体动物,还有一个名字振翅蜗牛,它们是一群长着翅膀的海螺,在大海里遨游。这是它的腹面,背面是一个海螺壳。潮虫,水蚤那类。还是深海端足类,它们名字的意思是有不同的足。外面的透明舱体是樽海鞘的尸体,端足类在其中摆动尾部就可以推动前进,要转向就快速掉头这是海星的幼体。美洲鳗的幼体,在海水里几乎看不到,长大了是像蛇一样的家伙多毛纲足刺类的环节动物,这整个东西是它的吻,异形弱爆了大家知道电影《金刚》的那种吃人虫的原型了吧多毛纲的螺旋虫,看上去离它的堂亲蚯蚓相距甚远,那一大团毛里藏着它的嘴。注意它身上的倒钩。如果与人体对应,这些都是他的胳膊.喇叭虫,又一种多毛纲的环节动物,也是用沙子给自己造房子,那个嘴不是咬人的,这家伙个头很小,住在海底。巴尔干半岛的一种沙蚕,翻出了它的嘴,你可以看到两只眼睛,那之下的整团东西都是翻出来的嘴。红色是曙溴红着色剂另一种巴尔干半岛的环节虫。螺旋虫释放出了大量的触手,你说这样缠在一起怎么解开啊。多毛纲动物美丽的触须囊虾

========================================================================================================================================================

下面列出些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

腔棘鱼活化石,人们长期以为该物种早已灭绝。腔棘鱼coelacanth,总鳍鱼目(Crossopterygii)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Rhipidistia)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空棘鱼,近亲。腔棘鱼出现于3.5亿年以前,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腔棘鱼(Coelacanthus)化石发现于二叠纪末期(2.45亿年前)到侏罗纪末期(1.44亿年前)。腔棘鱼属与其他同类鱼一样,骨化程度较低,表现出脱离早期淡水环境而转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趋向。腔棘鱼长期被认为约在6,000万年前即已绝灭。

============================================================================

恐鱼盾皮鱼纲、节颈鱼目的典型代表。可长达12米多,嘴张开时有1米多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最凶猛的动物。盾皮鱼类的这些优势使得它们在生存竞争中能够压倒甲胄鱼类,到了泥盆纪时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类

群。它们包括如下几个目:节颈鱼目、扁平鱼目、胴甲鱼目、硬鲛目、叶鳞鱼目、褶齿鱼目和古椎鱼目。在这些类群中,最繁盛的是节颈鱼类和胴甲鱼类。 恐鱼是迄今发现的最原始的有颌类是盾皮鱼类(纲),它们最早出现于志留纪晚期,在泥盆纪曾经繁盛一时,统治着古代海洋的原始披甲鱼形动物 。

不行,累了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