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星期六

豬屍文化 - 20130316 - 蘋果日報

 

豬屍文化

上海黃浦江數千漂浮豬屍,極為壯觀。上海的官員說:沒有什麼特別啦,一直都是這樣子。
還是香港知識份子的「文化包容」理論好。遙觀上海的「豬屍文化」,一想到「文化包容」,「入鄉隨俗」,心境就會平和如水,不論對中國人的基因民族性,還是對中國豬的命運悲劇性,不涉情緒,公正客觀,都能由一個科學的制高點來觀賞。
首先是中國玄學:幾千頭豬屍漂下來,剛好在這個時候,由董仲舒或者香港車公廟的「籤象文化」來解析,「豬」、「朱」同音──中國有現今的「習李時代」,不久前有「胡溫時代」,再早一點,是「江朱時代」,黃浦江沒乾涸,大量豬屍,今年中國前總理朱鎔基先生要注意一點健康。
中國人都現實,只想到豬肉有沒有毒,江水會不會死。中國文化以儒、佛、道三宗而立,沒有人以佛教文化感憐這六千隻無辜的死豬,中國有許多和尚,沒有人為死豬超渡,這一點,揭示了什麼人道問題,反而應該最令西方文明國家不安。
中國豬比中國人無辜一百倍,因為豬是人養的,豬沒有污染環境,豬沒有得吃自助餐,沒有自選有毒的飼料,豬也沒有咬死幾個中國人之後而畏罪跳河自殺。這兩萬隻死豬唯一的錯,從佛學輪迴文化來看,是前生犯了許多罪孽:牠們前一輩子,可能是納粹的德軍,也可能是蘇聯的紅軍,其中有一隻,可能是赤柬的波爾布特,或者中國的毛×東、張春橋、江青、王洪文……加上「文革」武鬥裏死掉的紅衞兵,長長的名單推算下去,或許你會覺得,上游的嘉興,只慘死了兩萬隻豬,會不會死得太少了?
而且其中許多隻死豬,絕對不止投胎做中國豬一次,牠們前生的罪孽太重了,還要輪迴做中國豬許多許多次,從黃浦江呲牙裂嘴的泡浮下來,只是還不完的無數罪債之一。
除了佛學角度,Life of Pig這齣奇幻漂流戲,還有文學角度。我小時喜愛中國文學,看到黃浦江的豬屍南漂,我即刻想到杜甫的名句:「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
中國豬猶如此,功名和財富,能爭得幾多啊?天工開物,人生,真是短暫而渺小的。

豬屍文化 - 20130316 - 蘋果日報

人畜有別

中國民族性有不可救藥的缺陷,最近,一些人向我道賀:「十多年前你已經這樣講了,但許多無知的人,說你『偏激』,現在,這個問題在全世界面前證實了,沒得好講了。你的堅持很可貴。」
我說:「沒什麼大不了。中國的人民日報也說:『要努力講真話』。十多年來,我只不過在堅持了『阿媽係女人』的一點常識真話。中國的馮小剛導演,最近也說:他也發現中國人的民族性有問題。沒有人說馮小剛『偏激』了。感謝中國政府的『自由行』,為我向香港人證實了此一文化論點。」
不過客觀、理性、公正、超然地看:中國對香港十分好了,開放自由行,越過邊境湧來的,至少是人,以及熱錢。
因為大陸人民,慘過香港人呵。譬如,這幾天的上海黃浦江上,漂浮着幾千隻黑髒的死豬,經調查,是從鄰近的嘉興漂過來的。原來嘉興在上游,許多養豬戶,不想負擔掩埋死豬的成本,於是他們發揚「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民族性,將死豬扔到河裏,漂去上海。
若受過一點邏輯訓練,再推理上去,就知道不對:豬偶爾死一兩隻,不構成處理成本負擔,死一大批,就有問題。不是有大瘟疫,就是飼料有毒,將豬集體感染,民族性的自私行為,層層剝開,必有更恐怖的真相。
果然,「嘉興日報」記者報道,一個月內,嘉興新豐鎮竹林村死了一萬八千隻豬。豬農管不了,將豬屍大批丟棄進河,於是連上海外灘的「景點」M on the Bund,西方人和一眾海歸高等中國人在喝香檳看風景時,也看到了如此「中國特色」的盛世奇景。
在古代中國,嘉興是文曲儒雅之鄉:士大夫如國學大師王國維、畫家豐子愷、唐代詩人劉禹錫,都是嘉興人,但今天士大夫已經絕種,愚昧貪婪的刁民和豬一樣繁殖。在髒劣的環境,中國乳豬吃有毒的飼料,中國嬰兒吃三聚氰胺,像英國作家歐威爾在「動物農莊」裏說的:「人和豬,你看我,我看你,再也分不出到底是人還是豬了。」
同是「南漂」,上海人得到的是死豬,香港人得到的是熱錢。人家多買兩罐奶粉,小孩在商場撒泡尿,香港人都大罵,看看黃浦江上的豬屍,香港人您身在福中呵,難怪十四億中國人,覺得很憤慨。

彭定康的預言 - 20130317 - 蘋果日報

 

彭定康的預言

彭定康臨走那一年預言:將來香港的自由,不一定由中國來剝奪,而更有可能是香港一些人自己主動一點點來葬送。
彭定康做港督前,從未與中國人打交道,來香港五年,對香港中國問題的本質了解如此透澈,彭定康真是天才。
十五年來,香港人的生存空間和精神空間一點點蒸發掉,冷靜地想:確實是許多自以為有點知識的香港人自己葬送的。
譬如,香港的「知識份子」根本不懂何謂「文化」──香港開埠以來,重工商,崇金融,輕文史,不讀哲學。香港的教育制度從來不研究「文化」這個課題。但二十年來,一伙沒有基礎的「文化人」趕西方時尚,濫稱「文化研究」,這伙笨蛋,沾了點美國東岸左派學院的皮毛,在香港講「文化包容」。
「文化」是什麼,「包容」又是什麼,在歐洲,這是文藝復興之後五百年的大課題,人家有深度的思想品味基礎。正如Chanel香水和Godiva朱古力,歐洲名牌每家都有一二百年的歷史故事。但大陸的自由行掃貨名牌,香港的「知識份子」掃貨名詞,他們把白人的名牌名詞穿在身上,目的如一,並不是內心的欣賞,而是皮相的炫耀。
於是「文化包容」的吳三桂,歡天喜地打開了山海關。這下好:大陸豪客的生活習慣大亂香港,他們「包容」了大半天,地產商也學着「包容」,租金房價越來越漲,「知識份子」就黑起一張臉:我們可以逢迎遷就,我們包容可以,你們不可以市場自由,你們是吸血鬼。
香港的學者、文化人、傳媒,自我愚弄半天,直到他們的記者在北京被暴打,中國在香港的代理人說:「你們要入鄉隨俗」。
「文化人」一下子都懵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入鄉隨俗」和「文化包容」的語意學的關係,沒有想過哲學詭辯的正反邏輯陷阱,沒有想過所謂「文化」,延安出身的共產黨比你懂得多,對一群學藝未精的文化二毛子,輕輕可設置政治的騙局。
看到香港今天這等亂局,想起彭定康的預言,英國人精研歷史,深諳人性,彭定康多英明呀,而英國殖民地的「精英」,又是多虛妄多愚笨呀。

彭定康的預言 - 20130317 - 蘋果日報

首會記者 全場情緒高漲 時刻心繫貧民 教宗要建窮教會 - 20130317 - 蘋果日報

 

首會記者 全場情緒高漲
時刻心繫貧民 教宗要建窮教會

606

Initial Image

■新教宗方濟(左三)昨會見傳媒,談笑風生,表現親民。馬泉崇攝

【蘋果記者梵蒂岡直擊】
【本報訊】新教宗方濟(Pope Francis)昨日在梵蒂岡舉行首次公開接見活動,強調「神貧的教會侍奉貧窮人」(a poor church for the poor);他說選擇方濟這個稱號,是因方濟代表貧窮及和平,希望羅馬天主教會回歸簡樸,摒棄奢華,專心照顧窮人及受壓迫的人。

■瑞士衞隊在方濟首個會見記者場合中,為新教宗護駕。

教宗方濟上任後舉行首次公開接見活動,對象是來自全球逾千名記者。會面於意大利時間昨早約11時開始,不少人大清早就在保祿六世禮堂外等候進場及安檢。當方濟進場時,全場起立鼓掌,不少人情緒高漲,揮動手中國旗,大叫Viva il Papa(教宗萬歲);不少記者也不能冷靜下來,暫時放下工作,在禮堂內互相拍攝,記錄歷史時刻。
方濟先向群眾揮手,拿着數頁講稿,以平易近人的語調發言。教廷近年飽受孌童醜聞、貪腐及官僚問題困擾,方濟發言時指,要建立一個「神貧的教會侍奉貧窮人」;教會應摒棄富有及榮耀,以新精神把教會帶到世界盡頭,否則教會就像一座用沙建成的堡壘,輕易就被摧毀。
作風親民的方濟,罕有地與記者分享選教宗的投票過程,及方濟稱號的由來。他說,上周三樞機們閉門投票,當他未能穩奪三分之二的選票時,身旁好朋友巴西胡枚斯樞機不斷安慰他。他獲選教宗後,胡枚斯立即擁抱及吻他,叮囑他不要忘記窮人。
「他的說話進入這裏」,方濟用手指着自己的頭說,內心立即浮現意大利亞西西聖人聖方濟(St. Frances of Assisi)這個名字,「他代表貧窮,他代表和平」,希望以這名字標誌教廷未來宗旨。
方濟又說過去一周,記者採訪選舉教宗的新聞都很辛苦,他期望傳媒了解教會的美德和罪的同時,也共同宣揚真理及美好。
發言後,方濟逐一接見約30名長駐梵蒂岡的傳媒代表,不少人下跪親吻教宗的手,亦有人送上相片作禮物。有女記者與教宗擁抱,激動落淚,教廷新聞室主任隆巴迪神父一直陪伴在側,本報記者追問隆巴迪神父新教宗上任後,教廷對待傳媒的手法會否改變,他拒絕回應。

■數以千計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在梵蒂岡保祿六世禮堂外排隊等候入內。

南非樞機:孌童非犯罪

本周二將舉行教宗就職典禮,全球多國領袖出席,包括美國副總統拜登,是方濟首個重要外交場合,他也會與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會面。未來一周最矚目的行程,是本周六方濟首次以教宗身份,乘坐直升機前往羅馬市郊的城堡,以私人會面方式探望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外界分析指,教宗方濟屬溫和保守派,應不會改革羅馬天主教會基本信條,但會在教廷內推廣社會公義。他首要任務是改革教會行政架構,及嫌疑洗黑錢的梵蒂岡銀行。
舉世期盼新教宗會好好處理神父孌童醜聞之際,有份推選方濟的南非樞機內皮爾(Wilfrid Fox Napier)發表驚人言論,指某些人孌童是心理病,不算犯罪,企圖為孌童癖辯護。

首會記者 全場情緒高漲 時刻心繫貧民 教宗要建窮教會 - 20130317 - 蘋果日報

當選全靠4分鐘演說

206

■教宗方濟前日接見樞機團,呼籲樞機要把經驗智慧傳給年輕人。路透社

【本報訊】天主教會樞機團日前閉門選新教宗,外界事前提過十多個人選,阿根廷樞機貝爾戈利奧(Jorge Mario Bergoglio)不在其中,最後爆冷當選為教宗方濟。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四名樞機的說法,指關鍵是他選前一次四分鐘簡短演說。
報道指樞機閉門會議前一周,一班說英語的樞機一起吃晚飯,一名美國樞機披露,他們飲湯時提到五、六個可能人選,包括貝爾戈利奧。但芝加哥大主教喬治(Francis George)指初時人們都認為他已76歲,做教宗可能太老,沒有引起太多討論。
選前各樞機輪流發言,大多長篇大論,貝爾戈利奧卻只說短短四分鐘,內容重點是天主教會不能太糾纏於教廷內部問題,而是積極面向羅馬以外的世界,着重傳道、扶貧、秉持公義和人的尊嚴。
選前眾樞機都集中焦點在教會醜聞和改革梵蒂岡官僚等問題,糾纏於教廷建制派與改革派之爭,很多樞機被貝爾戈利奧的說法一言驚醒,認為應由他領導教會。
一名歐洲樞機說:「那演說有決定性影響。」
該歐洲樞機亦披露,上周二首輪投票時,得比較多票的是貝爾戈利奧、被視為親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加拿大樞機韋萊(Marc Ouellet),及改革派支持的米蘭大主教斯科拉(Angelo Scola),但韋萊和斯科拉在之後四輪投票未能擴大票源,支持者逐漸瓦解倒向貝爾戈利奧,令他在周三的第五輪投票勝出。

陳日君:佔中目標必須具體  「要知幾時成功定失敗 唔可以無限期」 - 20130316 - 蘋果日報

 

陳日君:佔中目標必須具體 
「要知幾時成功定失敗 唔可以無限期」

■陳日君形容內地愛國教會已遭奴化,沒有宗教自由。

【佔領中環】
【本報訊】提出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的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再發表文章,表明在目前不公平的政治制度下,港人無法透過與中央談判達成普選共識,只有透過公民抗命向北京施壓,港人才能在平等基礎上與北京談判政改。而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批評,中央一直未履行普選承諾,才是逼港人佔領中環爭普選的主因。
記者:林俊謙、潘柏林

戴耀廷昨日在報章發表題為《公民抗命與民主真義》的文章,反駁近日有人指討論政改問題時,應互諒互讓爭取最大共識,而不應以公民抗命「壓迫其他人」的說法。
戴耀廷指出,政改談判須要建基於平等政治權利的基礎之上:「若在不平等的安排下,說透過聆聽不同意見,透過商討談判去達成共識,那也只是會使不平等和不民主的制度延續下去,實際上並不符合民主的精髓。」

向京施壓爭平等談判

戴耀廷又認為,港人在現時不平等的政治制度下,反對民主的人長久以來透過特權,不斷漠視、邊緣化,甚至排斥爭取民主的意見。要突破困局、實踐民主,就應先建立起民主制度,透過佔領中環行動,向北京政府、建制派及特區政府施壓,令政改談判回歸平等基礎上開展,「在香港獨特情況下,以公民抗命爭取在香港落實真普選,才是真正符合民主的精神」。

公民抗命才是真民主

至於特區政府及建制派要求透過現有官方機制協商政改,戴耀廷批評,現時立法會由不能代表多數港人意願的議員佔多數,特首選舉更只有少數人有權投票,無法反映民意,所以港人是無法在現在機制下,合法爭取民主普選,才要走到以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這一步,戴形容屆時公民抗命「才是長遠真正符合民主精神的行為」。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昨日表示,會在有條件下支持佔領中環,認為行動目標不能籠統,必須有具體內容和時間表,例如取消功能組別和普選的具體步驟。他又認為,市民不可能無了期佔領中環,要定立成敗準則,考慮佔領時間長短:「如果坐喺度兩個月,都唔知幾時有表決,都要知幾時成功定失敗,唔可以無限期落去。」
陳日君坦言,極不希望港人無限期佔領中環:「我唔係幾想有一個嚴重行動,無了期(佔領)落去,好傷香港生活氣氛。」
陳日君認為,中央一直未履行普選,才令港人迫不得已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我哋都爭取咗好耐啦,但到家都未有確實許諾,好應該做啲嚴重啲行動,但嚴重行為應該有嚴重考慮,唔應該草率。」

陳日君:佔中目標必須具體  「要知幾時成功定失敗 唔可以無限期」 - 20130316 - 蘋果日報

喪男重組案情 劏爸媽取內臟 斬件百塊防腐手掌拋落海 - 20130317 - 蘋果日報

 

喪男重組案情 劏爸媽取內臟
斬件百塊防腐手掌拋落海

Initial Image

■弒父殺母的疑兇周凱亮,昨由重案組探員押往浪澄灣對開海旁重組案情,大批警員築起人鏈。張志華攝

【肢解父母案】
【本報訊】喪男弒父殺母碎屍案,警方初步「拼屍」,將兩夫婦被肢解的逾百塊殘肢碎骨組合,發現少了一隻手掌和部份肉塊。涉殺害父母的疑兇周凱亮與幫兇謝臻麒,均聲稱將手掌丟落大角嘴浪澄灣對開海面,重案組昨將兩人分別押往現場重組案情。今日會出動飛虎隊潛水員搜索。
記者:文兆麟劉燕婷

涉案被捕的周凱亮(29歲)和同謀謝臻麒(35歲),昨晚分別被羈留於灣仔警察總部及香港仔警署,稍後將被落案控告謀殺罪。
消息稱,警方相信案中疑兇經過精心策劃,在佈局殺人後,先將屍體肢解,部份肢體切成碎塊,並且將屍體劏開取出內臟,除了頭顱及少量殘肢塞入雪櫃外,其餘殘肢分開包住,塞進三個膠箱,準備將這些殘肢一批批棄掉。而在收藏殘肢的膠箱內,放置了防臭、防腐及防潮物料。
據了解,警方前天將大角嘴角祥街2號海興大樓3樓第一兇案現場撿獲的殘肢及頭顱,全數送往灣仔警察總部檢驗,但拼砌殘肢期間,發現兩夫婦只得三隻手掌,其中一隻手掌及部份肉塊不翼而飛。

警築人鏈包圍

兩名疑犯在探員盤問下,均聲稱數日前踏單車將一袋包括手掌在內的殘肢,丟落附近海輝道浪澄灣對開海面。警方為證實兩人供詞,昨將他們在不同時間先後押往現場重組案情,結果他們均指出丟棄殘肢的位置。
昨午2時,身穿深藍色長袖衫、米色長褲及波鞋的周凱亮,被黑布蒙頭、鎖上手銬及腰繫鐵鏈,由重案組探員押回大角嘴兇案現場,周用手指比畫着,向探員憶述行兇經過,逗留約7至8分鐘後,乘坐警方的七人車離開。至2時15分抵達浪澄灣對開海濱長廊,他坐在車上等了逾5分鐘後下車,由近40名警員手拉手築起人鏈包圍,沿海旁步行,期間停下3次接受探員問話,途至浪澄灣對開300米外碼頭時,他示意探員沿樓梯而下,講述將殘肢拋落海的位置。15分鐘後,他被探員押上車離開。

同謀目露兇光

兩小時後,大批重案組探員再押解謝臻麒前往浪澄灣海旁重組案情,他身穿啡黃色外套及牛仔褲,同樣被黑布蒙頭、鎖上手銬及腰繫鐵鏈,但他沒有像周凱亮一樣被押落碼頭樓梯,只是在碼頭旁描述事件,過程中,鑑證科人員用攝錄機拍下過程。謝不時瞄向站在不遠處的人群,目露兇光,惟其動作及反應較遲鈍,故案情重組時間長達45分鐘。由於兩人均指出丟棄殘肢位置,故警方今天安排水鬼隊落海搜索。
警方仍然封鎖大角嘴現場,再撿走多袋證物,但被疑兇用來收藏頭顱的雪櫃仍未搬走。港島總區重案組總督察關競斌稱,從撿獲的頭顱及樣貌可辨認出兩名死者是早前失蹤的周氏夫婦,惟仍須進行DNA及指模化驗確認身份。

■昨到殮房認屍的長子周凱膺坦言:「我暫時心情係平靜、冇仇恨。」劉燕婷攝

【記者馮詩媚報道】父母死無全屍、殺人魔親弟被捕,原本一家四口的西環西園安樂窩變得冷清,只留下兄長周凱膺一個人。他昨日忍着傷痛,哽咽着接受《蘋果》訪問:「我爹哋、媽咪返過嚟,叫我唔好太擔心,亦唔好咁傷心......我(心裏)冇仇恨。」

「爸媽返過嚟叫我唔好傷心」

要面對「親弟就是弒父殺母的兇手」並不容易,35歲的周凱膺前天在家中看着胞弟被捕後,一再拒絕記者訪問。直至昨晨,他終於答應透過電話做訪問,他語氣平靜說:「我想借你哋呢個channel,向大家交代一聲,暫時我心情都係平靜、冇仇恨,冇各樣嘢嘅,我ok嘅!」
對於能夠如斯坦然面對家中劇變,他這樣說:「其實就係嗰晚(即親弟被捕前一晚),我爹哋、媽咪返過嚟,佢哋係話畀我聽『件事就係咁㗎喇!』叫我唔好太擔心,亦唔好咁傷心……」
說到這裏,周凱膺哽咽起來,深呼吸後繼續說:「所以昨日警方同我確認呢個消息嘅時候,我都好鎮定,好平安、好安穩咁去接受呢個消息,亦都希望大家唔好為呢件事太難過,我會學識點樣面對以後嘅日子!」
是父母報夢還是回魂?他安然的說:「其實嗰時我係未瞓,但明顯感覺到一股溫暖喺身邊,當時我就知道喇!」他說,想藉此多謝《蘋果》和其他媒體、親戚朋友、關心事件的人,「好多熱心嘅朋友打熱線提供資料畀我,我好感激佢哋!」
記者問他有否埋怨弟弟,或其弟平日的行為和性格如何,但他總是「唔」的一聲,然後像是沉思般不出聲,最後表示不想說。
他接受訪問後,由三名朋友陪同到殮房認屍,戴上鴨舌帽、太陽眼鏡和口罩的他,心情久久未平復,坐在休息室足足一小時才能離去。

對弟弟給予真正寬恕

記者找來城巿大學犯罪學家黎定基分析,他直言罪犯的親人也是受害人,但從兄長與記者對答,可見他相當理智,相信他是打從心底對弟弟給予真正的寬恕。
黎定基說,兄長相信弟弟並不是窮兇極惡的人,殺父母可能受家庭和社會環境所影響,導致行為出現偏差。兄長對事件可能有自責,「點解自己冇發現問題?幫唔到細佬?」因此透過傳媒,希望大家寬恕和不要再指摘他弟弟。而父母的「回魂」,亦可能是兄長給予自我安慰而產生,這樣心裏會過得舒服一些。

人格分裂 怨父母憎社會厭自己 
fb上好青年 網誌揭陰暗面

■重案組探員昨於大角嘴重組案情,並撿走數袋證物。李家皓攝

【肢解父母案】
【本報訊】「臨死前,一定拉多幾個我生前最憎恨的人落去陪我!」弒父殺母的周凱亮,近年喜歡寫網誌及玩facebook(fb)。他在網誌內的文章非常陰沉負面,字裏行間是對父母的怨恨、對社會和自我形象不滿,想着飲山埃水及吞子彈了結生命。而在facebook裏,他卻是一個陽光青年,愛護動物、享受生活,關心時事,喜與女性合照。網絡上的他猶如「魔鬼與天使」,人格分裂已見一斑。
記者:劉雲彪

周凱亮於06年開始寫網誌,不斷記載着其心路歷程,字裏行間可見他面臨着「四失」打擊。在事業方面,他中學畢業即負笈澳洲,回流香港後,於2006年在IVE取得運輸及物資流程學高級文憑,在恒生銀行做半個月兼職,其後在一間物流公司任職客戶服務文員,他曾提醒自己「要醒醒定定」。他其後多次轉工,包括做過記者,惟最終失業。
在金錢方面,他父母96年在天水圍嘉湖山莊購入了一個單位,轉手賺了一百萬元,其後再買一單位,但遇上97年金融風暴,倒蝕一百萬元;12年後,他與兄長亦買了嘉湖山莊一單位,但因失業、炒股失利,導致樓宇斷供,面臨破產。

指自己出世是錯誤

至於家庭方面,周凱亮指自己有童年陰影,埋怨父母逼他學琴,令他沒有時間做運動,致身材弱小。他形容自己的出世是個錯誤,並在網誌內吶喊,指「何時才有屬於自己的靈魂」,盼有人能給他一杯山埃水及一粒38毫米口徑子彈,令他脫離痛苦。
在人生觀方面,疑兇表示自己的思維模式異於常人,無視金錢利益,但當有人剝奪他利益時,他不會手軟「我絕對不會像我爺爺一樣,被他的business partner(生意拍檔)騙掉所有的資產去。要是你有這樣的計劃,我隨時接受你的挑戰!」
感情方面亦是負面,疑兇自稱09年遇上一位較他年輕八歲的女子「琳琳」,但第三者出現令他失戀。他形容失戀原因是自己的身形矮小,「就係因為呢個原因,我中學和大學時,沒有選擇,到咗最後,都係自己一個人渡(度)過,好孤獨同憂鬱地捱過那些令人精神崩潰的時間」。

稱死前會找人陪葬

他曾經在網誌留言:「有時看到希特拉的影片,看到納粹德軍在柏林失守後吞下氰化物藥丸自殺,心裏就有生出同樣的念頭。不過我如果真係決定這樣做,臨死前,一定拉多幾個我生前最憎恨的人落去陪我。」
最近,他又在網上分析加拿大華裔女生藍可兒遇害案件時,指案件如是連環兇殺案,是難以被偵破的。
而在facebook,周凱亮又是另一面貌,他樂於談論政事,熱愛小動物,及常將與女性合照上載互聯網,與人分享,更曾向美國鋼琴家懷爾德(Earl Wild)及誤傳死亡的日本AV女優波多野結衣,致以哀悼,樂於與友人結伴打機及食飯耍樂,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年輕人。

喪男網上人格分裂

網誌陰沉

【撞見失散10多年的女生】
「大佬(上天)……唔好俾啲咁樣希望我,成日俾完希望我又忽然間攞走佢……我唔可以再受多一次咁樣嘅刺激,再係咁樣我真係會癲㗎。」
【指自己的出生是錯誤】
「I always tell my parents that my birth is such a mistake, they never take my answer seriously. Maybe I should correct this mistake.」(我經常向父母指我的出生是個錯誤,他們都無正視問題嚴重性,可能我將要自行去改正。)
【強調被剝奪利益時會反擊】
「如果你有朝一日,想切(設)法把我的一份利益也吞掉,不用指(旨)意你會有這個機會。我絕對不會像我爺爺一樣,被他的business partner騙掉所有的資產去。要是你有這樣的計劃,我除時接受你的挑戰!」
【指自己死前會找人陪葬】
「有時看到希特拉的影片,看到納粹德軍在柏林失守後吞下氰化物藥丸自殺,心裏就有生出同樣的念頭。不過我如果真係決定這樣做,臨死前,一定拉多幾個我生前最憎恨的人落去陪我。」

facebook開朗

【開心購得人生中第一部智能電話】
「Holu mama!!!!
My first smartphone in my life, ya...(太好了,我人生中第一部智能電話呀!)」
【在赤柱大方與韓國遊客合影】
Stanley market with a korean tourist.(在赤柱市集與韓國遊客)
【朋友與他慶祝生日愉快喝酒】
「謝謝你們和我慶祝生日,好耐都未試過同朋友飲酒,支日本麥酒好香。」
【談友人結婚】
「身邊的朋友們…一個又一個的結婚了…感概(慨)萬千的同時…又令我想起最近,港鐵以輕鬆而正面的電視廣告歌,有良心地勉勵香港已婚男士返國績(積)極做人。」
【論政狠批梁振英】
「我唔希望我自己估中,可能學民思潮於選舉日後無幾耐就需要返來,原因係CY選擇讓步的時間係選舉日前的一天,完全為了選情,大局穩定後就會反口。梁震(振)英係一個秋後算帳,發誓當食生菜以及沒有自主意志的大話精。」

2013年03月17日

請選擇 要聞港聞 打機打到癲 18歲仔夥同學殺父母 疑兇積存戾氣情緒失控 喪男重組案情 劏爸媽取內臟 斬件百塊防腐手掌拋落海 喪男兄長:我心情平靜冇仇恨 人格分裂 怨父母憎社會厭自己 fb上好青年網誌揭陰暗面 街坊未嗅到異味 機友:冇嘢好講 流連機舖打《鐵拳》屢獲獎 首會記者 全場情緒高漲 時刻心繫貧民 教宗要建窮教會 教廷改作風 採訪安排便利 記者帶導盲犬上台獲祝福 當選全靠4分鐘演說 乘坐小巴 回旅館結賬 黑衣遊行促京拘打記者暴徒 要求中聯辦保障安全 梁振英勿龜縮 無視真相 劉迺強屈港媒先郁手 中大女生大學站跳軌遭輾斃 特首封口避談港台風波 林鄭允會面談全民退保 余若薇籲以私人身份參與佔中 30名「胡佳」促中共嚴懲國保 150公務員樓業主要求重建 前面美輪美奐 後面處處地盤 風大浪急啟德試業郵輪難泊岸 首批旅客盼的士站盡快啟用 英衞生局:新沙士患者或無症狀 揭疫情中東專家被炒 直資中學加學費 福建達42.9% 科大學生會經公投加入學聯 九巴今加價 團體倡罷搭一日 奶粉商允四條件才撤限奶令 佳釀全高於底價出售 唐酒拍賣 兩日賺4,000萬 東亞非執董鬧離婚 妻隨時分59億 製作公司追亞視49萬 八仙嶺火劫餘生 百次手術變鐵人 堅強衡仔為BB哭了 fb平面博物館 分享集體回憶 與港漢泰仔狂歡 疑曾吸毒助興 意國男「戰」死酒店床 旅巴撼死火貨車20人傷 190斤大鮫魚上釣 情困女子頭笠膠袋上吊亡 各區突發簡訊︰青年吸氦氣圖輕生 各區突發簡訊︰醉漢打傷的士司機 各區突發簡訊︰警截查毒販撿K仔 各區突發簡訊︰七人車切線釀車禍 昨晚六合彩開獎結果 加國公司來港設廠 廢膠再造汽油 每公升成本1.2港元 自研熱解裝置增效益 沙中線聘200建造工 河背段越野單車徑開放 今日提醒你:建造業嘉年華免費入場 蘋果側影︰凝住緬甸變身一刻 肩頸手指疼痛麻痹 頸椎病襲年輕低頭族 每45分鐘休息 按頭頸助放鬆 醫然一笑︰病人不在 (莫樹錦) 醫述醫術︰醫療保險 (梁憲孫) e家睇症︰突出床尾的踝關節 (嚴耀堅) 海闊天空︰橫禍 (鍾尚志) 乳你同行︰高危者四招防乳癌 (張淑儀) 畫出彩虹︰知更鳥 小啟

街坊未嗅到異味

■警方昨凌晨到案發現場鑑證,其間單位透出綠光。江寶龍攝

【本報訊】喪男弒父殺母碎屍案,慘遭殺害的夫婦周榮基(64歲)和蕭月兒(63歲),身體被切成百塊,殘肢放在大角嘴海興大樓一單位兩個星期,街坊竟然都未聞到臭味,警方發現,案中疑兇除了將人頭及部份殘肢塞入雪櫃冷藏外,亦「醃製」了其餘塞入膠箱的殘肢。

警員入屋亦不察覺

消息稱,疑兇殺人前後均經精心部署,為免屍體發臭,他將屍體肢解,放血後再切碎及分開裝載,除了放入雪櫃的人頭及部份殘肢,又在其餘殘肢加入防腐物料先放入膠袋,經包裹後再放入已載有防潮、防臭物料的膠箱。至於載人頭的雪櫃,亦用膠紙封邊,弄得「一罅不漏」,連警員入屋亦不覺有異味。
揭發碎屍案後,上址大樓的街坊均感震驚害怕,但他們都表示一直沒有聞到異味。疑兇被捕前,用手機WhatsApp發訊息,得意地稱有處理屍體的方法。

機友:冇嘢好講

【本報訊】喪男弒父殺母碎屍案,疑兇用手機WhatsApp向機友群組自爆殺人,並表示有辦法掩蓋屍體的氣味,該群組20多名機友同時看到疑兇的殺人告白。記者昨日聯絡部份機友,其中一人要由母親接電話,母親一再向記者強調兒子毫不知情,認為兇手要有應得的法律制裁。
記者昨天早上先後聯絡疑兇的三名機友,其中一個電話沒有人接聽;另一人則不耐煩表示「冇嘢好講」。

擬將訊息內容公開

剩低一人則要母親代聽電話,母親聲稱兒子確與疑犯周凱亮相識,但對案件不知情,「唔關我個仔事!佢乜都唔知!」但她慨嘆:「一個人做啲咁嘅事,要有應得嘅制裁,就算我個仔都係咁話!」
消息稱,機友對周凱亮犯案欷歔不已,但當日他自爆犯案經過及真情剖白,有機友表示,他們曾經討論過,是否將訊息內容公開,讓所有人都了解案件的背景及因由。

流連機舖打《鐵拳》屢獲獎

【本報訊】活躍於遊戲機界的周凱亮,精於玩電子格鬥遊戲《鐵拳》,據機友透露,他是「高手中的高手」,曾多次參賽獲獎,喜用「大隻佬」這角色,完全投入到遊戲裏面,在遊戲機界取回不少面子。

打輸面青狂爆粗

熟悉Henry的機友說,他常喜到銅鑼灣世貿中心一間遊戲中心出沒,專門玩《鐵拳》這款格鬥遊戲,曾參加相關的比賽並取得多個獎項。機友阿峰指,一個月前曾在機舖撞見Henry,「每次見到佢,都見到佢玩得好肉緊,好投入」,但Henry每次玩輸時,就「面都青埋」,更兇狠地將不滿感情宣洩向遊戲機,不斷粗言怒罵。
他表示,Henry在《鐵拳》界可說是數一數二,他與高手交手時,會選擇自稱是「鐵拳王」的三島平八這角色,因對方為「大隻佬」,拳腳亦較兇狠,Henry使用起來「出神入化」。惟當遇見較弱對手,亦會讓賽,刻意選擇較弱的角色。對於他向父母狠下毒手,機友阿林則感到好心寒。

喪男重組案情 劏爸媽取內臟 斬件百塊防腐手掌拋落海 - 20130317 - 蘋果日報

饮食男女村上龙 -上海书评-东方早报网

 

饮食男女村上龙

李长声   发表于2013-03-03 01:05

《村上龙料理小说集》,村上龙的龙不写作竜,而是龍,日本不强求书同文,所以,原文书名这八个汉字我们也看得懂。

村上龙笔下,食物的色香味形更用作暗喻,不单在舌尖上,并勾起对性的记忆,联想到女人,两全其美。

 《孤独美食家:村上龍料理小說集》

  [日]村上龙著

  王蕴洁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年1月第一版

  282页,28.00元

  《村上龙料理小说集》,村上龙的龙不写作竜,而是龍,日本不强求书同文,所以,原文书名这八个汉字我们也看得懂。料理一词在中国已通行,未见抵制,好像用起来还有点洋气,基本就特指日本饮食。不过,所集三十二个超短篇小说不止于写饮食,醉翁之意,也在于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2007年已有出版社把半数取自《村上龙料理小说集》的十几篇小说重新编辑,书名就干脆叫《特权的情人美食》,副题更豁亮:村上龙料理与官能小说集。饮食男女,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命题。

  饮食与男女是两件事,但在人的本能上、生活中天作之合。单纯写美酒佳肴,为吃而写,属于美食家的擅场,归类为美食评论、烹饪方法或店铺指南。小说家写吃,应别有意图,起码是营造气氛。村上龙笔下,食物的色香味形更用作暗喻,不单在舌尖上,并勾起对性的记忆,联想到女人,两全其美。(“生牡蛎滑落用白葡萄酒冷却的喉咙时的那种感触,沾满了情欲。”)(“三种意大利面弄得鼻腔发痒,产生性欲的联想。”不过,他说“第三种戈尔根查拉,听说是像头发一样细的面条的意思,撒满青霉干酪”,但是查《广辞苑》,“戈尔根查拉”是地名,“青霉干酪”原产于那里。)

  为这个作品文库版撰写解说(相当于我们的序)的是一位大厨,说村上龙不做菜,但知悉菜的真髓。这真髓不就是性吗?渗血的粉红色烤肉更充满野性。(“‘吃这个肉想起来了吗?’女人的下颌动着。‘全都想起来了。’我一边把肥肉滑进嘴唇一边点头。是女人的住处。”也想起了肛交。这女人的屁股柔软得“好像刚才吃的烤肉”。)

  村上龙说过:菜肴具有使人陶然的要素,跟SEX同等地描写菜肴。 (“油炸小牛肉的面衣底下有一层乳酪和蘑菇,我每天吃它,想起百老汇的少女,面衣的唦啦唦啦感触让人想起因海洛因变糙的少女肌肤。”)

  《村上龙料理小说集》是所谓短篇连作,一以贯之的“我”可以认定为村上龙本人。“我”是电影导演,每月在大学讲一堂电影论,所以除了性,小说中也常谈到电影。(“女人用舌头舔着红葡萄酒沾湿的嘴唇说。脸红了。‘哎,《闪电舞》,看过吧?’‘拍得很不错的片子嘛。’‘詹妮弗·比尔斯一边吃大虾,一边用脚碰恋人的那儿,记得吗?’我点头。‘我就是那种心情,现在。’我像往常一样主菜点了烤肉。”)

  “我”以东京为据点,满世界飞,亚洲、纽约、南美、欧洲、北非等。看似孤独,其实这正是他所追求的独特的生活方式,饕餮各种食,交接各种色。食是高档的(“这个店很好吃啊,很贵吧”),色的品味却不高(“百老汇街头揽客的最次的娼妓哟”)。而且只有性,毫不关涉爱。一个离了婚的男人,每月和儿子吃一次饭,中学生的儿子只是吃,不说话。一次吃黑乎乎的乌贼鱼墨汁拌面条,他说:“吃这个面条拉黑屎。”儿子眼睛发亮,半年以来第一次开口说话:“啊,真的么?”翌日,儿子来电话:“爸爸,真的呀,屎是黑的呀。”儿子时隔一年多的电话让男人激动得流泪,作者难得地写到了夫妻儿女之间的温馨,但那男人是在和人家的夫人大白天做爱中接听的。

  读《村上龙料理小说集》值得注意的是发表年月:1986年1月至1988年9月在文学杂志《昴》连载,随即出版单行本。那个年代,经济如泡沫一般景气,日本人不可一世,那股子盛气简直要买下美国。我是1988年随出国潮东渡的,赶上了泡沫经济,虽然在一个小公司打工,却也夜夜跟着吃喝。前些天电视上有一个问你幸福吗的节目,问五十多岁人,觉得现在年轻人幸福吗,一律回答不幸福:“我们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每天下班泡酒馆,吃吃喝喝。”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在不景气中成长的,不少人安贫,自得其幸福。村上龙小说或许“满足了一般人的富贵梦”(据说是余秋雨语),但这样的年轻人读了恐怕也无动于衷。经济评论家喟叹:年轻人这么简单地感到幸福,日本就没有明天。

  1976年村上龙以小说《无限接近透明的蓝色》获得芥川奖,亲自装帧的单行本大畅其销。年轻的村上龙是幸福的。《村上龙料理小说集》初版附有“协助店一览”,一色是世界顶级店,写作成本之不菲可想而知。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是非日常的世界,若无某种“特权”,则可望而不可即。“我”认识了一位日中混血的老板,打算出资拍电影,掏出一大笔钱(相当于“我”两个多月的薪水),让“我”游香港,都不知怎么花才好,一连三晚大吃响螺,“总是吃完了那种味道就完全消失”。

  村上龙生于1952年,比村上春树小三岁,但是早三年出道。龙读美术大学时去过春树开的爵士乐茶馆,说不定这位少年得志的作家也刺激了春树呢。由于同姓,前后脚登上文坛,二人有W村上之称,时常被拉到一起比较。他们给纯文学插上了空想的翅膀,几乎把私小说逼进绝地,但是从为人到文风,二人都迥然不同,粉丝军团也互不兼容。两个村上都是小说家,都还有另一个头衔,春树是翻译家,龙是电影导演。春树笔下的人物总在找什么,寻寻觅觅;而龙常常是邂逅,邂逅了脸上做过十一次美容手术的前女优,与一位空姐竟六度邂逅,牵扯的美食是生牡蛎。近年春树也努力关心社会,却显得勉强;龙更像个媒体人,主持电视节目,主编电子杂志,总是一副与时俱进的姿态,越来越用力于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人到五十五,石器时代早该死掉了,体力自然开始了衰弱,那时他说过:“也许味觉比过去更敏感了。有一阵子也疯一样美食复美食,但年轻时满足食欲优先。最近最留有印象的是春天在上海吃的黄色的鱼翅汤。”

  日本有各种道,茶道、花道、香道……但没有“味道”,《广辞苑》查不到这个词。日本人的味觉似乎很原始,最善于品尝天然的鲜味儿,以致发明了味素。村上龙在上海喝了鱼翅汤,问大厨这是怎么做的,黄黄的。厨师一五一十地说了,他惊讶厨师把秘不外传的技艺教给了日本人,但大厨说:关键是把握火候等,想模仿也绝对模仿不来。中日这两个民族的菜肴最大区别即在于用火。日本人多食生冷,用火也没有节奏,强调的是材料的自然味道。日本古典文学里缺少像《红楼梦》那样的衣食描写,近代以来所谓食味随笔颇不少,如檀一雄《檀家菜》、邱永汉《吃在广州》、吉田健一《我的食物志》,还有子母泽宽《食味随笔》、内田百闲《美食册》、狮子文六《食味岁时记》、草野心平《口福无限》等。当代一些小说家喜欢把衣食絮絮地写进小说里,如江国香织、边见庸、川上弘美。多是西餐,一串串片假名,有时也不免有文字填充料之嫌。

  小说家高桥源一郎评价村上龙:“在现存作家中,关于文章,大概堪称最大的天才。一时间模仿者不绝于后,但好像最近少了。”莫非龙老矣,文学已有点过时?食色即人生,最终的感慨总是关于人生的,哲学兮兮。村上龙写道:“我们越上岁数越害怕感伤,因为不能挽回的时间忽忽地增加。但同时也能遇见从情感上保护我们的东西,例如那普罗旺斯海鲜汤似的东西。那普罗旺斯海鲜汤塞满了海香,以及勇气。”■

饮食男女村上龙 -上海书评-东方早报网

伊拉克战争“十宗罪” - 唐志超 - tangzhichao - 专家博客 - 中国网

 

伊拉克战争“十宗罪”

唐志超

2013-3-14 9:19:31  来源:2013年03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对伊拉克战争的教训,美国著名学者史蒂芬·沃尔特曾撰文总结出十条,其中第一条就是美国的损失。
  伊拉克战争爆发至今已10年,关于美国发动战争的得失一直存有争论,但争议并不大。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主流声音均认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输多胜少,损失远远大于收益。
  对伊拉克战争的教训,美国著名学者史蒂芬·沃尔特曾撰文总结出十条,其中第一条就是美国的损失。他强调,美国从伊拉克战争中汲取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教训是:无论从何种意义上看,美国都没有赢。美国最初设想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的民主政权,但如今的伊拉克最多只能算是“半民主”政权,更谈不上亲美;伊拉克战争改善了伊朗在波斯湾的地位;战争的成本远超出美国领导人当初的期望和许诺;伊拉克战争严重扰乱了美国外交,使布什政府从其他优先事项(如阿富汗)转移,并使美国在全世界不受欢迎。应该说,他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细数起来,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伊拉克战争使美国付出高昂的人财物代价。据统计,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到2011年底美军撤出伊拉克,驻伊美军死亡4486人,受伤32223人。另据《今日美国报》称,从伊拉克战场回国的美军士兵中有1/4患了精神疾病。伊战的开支更是惊人,直接战争费用就达8000多亿美元。
  二是美国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大幅缩水。美国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很快就陷入了战争泥潭,并最终被迫撤出。为此,美国很多批评家指责美国已失去伊拉克,将伊拉克留给了反美的什叶派和伊朗。《外交政策》杂志曾列出了伊拉克战争的十大赢家,其中包括伊朗、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萨德尔、“基地”组织等,唯独没有美国自己。
  三是打开了地区动荡的“潘多拉盒子”。伊拉克战争破坏了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稳定,使伊拉克由战前的“中东稳定之岛”变为“中东动荡之源”。美国最初打算将伊拉克设计成中东民主的样板,但最终伊拉克却成为了该地区国家政局动荡与教派分裂的范本。
  四是导致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之一就是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认为伊拉克是反恐战争的中心战场,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战前的伊拉克鲜有恐怖活动,而战后的伊拉克则很快沦为全球恐怖主义的新策源地和圣战战场。伊拉克战争为“基地”等恐怖组织宣传反美主义以及招募圣战者提供了最新理由。换句话说,伊战不仅没有使美国更安全,还使美国在全球面临的恐怖威胁比以往更严重。
  五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一步扩散。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另一个借口是萨达姆企图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战后调查发现这也是莫须有罪名。更重要的是,伊拉克战争虽然使卡扎菲主动弃核,但却推动伊朗和朝鲜加快了核发展进程。而伊朗的核发展又在中东引起连锁反应,目前除个别中东国家外,包括土耳其、沙特在内的几乎所有中东国家都走上了核发展道路。
  六是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伊斯兰世界乃至全球的信誉和地位。布什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以莫须有罪名单方面对伊动武;奉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为发动战争不惜公然造假;战争给伊拉克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美军在伊拉克犯下的侵犯人权罪行,凡此种种,都使美国政府蒙羞并在全球声誉扫地。
  七是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推动的全球反恐战争跑偏。“9·11”事件之后,全球反恐战争上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内容。但伊拉克战争不仅成为反恐战争的错误聚焦,还使美国陷入了战争泥潭,使反恐战争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八是伊拉克战争拖累美国经济,触发全球金融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琳达·J.比尔曼斯在其《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一书中指出,伊拉克战争费用远不止政府公布的数千亿美元,若把伊战对美国财政预算和经济的消极影响考虑在内,实际耗资多达3万亿美元,差不多等于美国全年GDP的1/3。这一数额超过越南战争所费之和,是朝鲜战争的2倍,接近于二战水平。伊战给美国财政带来严重困难,是引发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九是伊拉克战争导致美国“失去的10年”。这不仅指美国全球领导地位陨落的10年,也指美国全球战略错位的10年。在奥巴马以及一些美国战略家眼中,伊拉克战争更是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为在这10年中,美国陷入了伊拉克泥潭,而中国及亚太地区则快速发展,全球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伊拉克以及中东代表过去,中国和亚太则代表着21世纪的未来。
  十是伊拉克战争的高昂代价和诸多教训,使美国近期不敢再轻易启动战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伊拉克战争将深远改变美外交政策,美国将变得内向。斯蒂芬·沃尔特认为,伊拉克战争后,“大家不会提及发动一场哪怕与伊战没有一点相似的军事行动。我们再也承担不起任何漫长的占领,或者试图改变一个国家的国内政策了”。布鲁金斯学会中东问题专家肯尼斯·波拉克也指出,“在一段时间内,美国不会忘记伊拉克重建工作所遭到的失败。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入侵一个国家容易,但重建却是非常之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伊拉克战争“十宗罪” - 唐志超 - tangzhichao - 专家博客 - 中国网

李克强:改革无穷期_资讯频道_凤凰网

 

李克强:改革无穷期

2013年03月16日 17:33
来源:千龙网

点击进入下一页

大公报李克强特稿版面截图

点击进入下一页

原标题:李克强与人民一起努力书写幸福

千龙网3月16日讯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李克强勤奋好学,曾师从国学大师打下坚实的学识功底;他曾是在农村土地里摸爬滚打的插队知青;他曾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和领导全国青年的团中央第一书记;他在河南为防治爱滋病付出的巨大努力,被联合国树为典范;他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被着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命名为“克强指数”;他是一位在医疗、住房、财税等各个领域大刀阔斧开拓新路的坚定改革者,他主导制定的中国“十二五”规划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盛赞;他作风务实开明,力主公开PM2.5监测数据,开会提倡讲实话、提意见;他曾坐在厚厚积雪的旁边吃一碗即食面作为午餐,将普通老百姓接上自己的专车。今年2月3日,他在内蒙古考察时曾指着墙上迎春的“福”字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一起努力写出更大的『福』字!”他就是中国的第一位博士总理,他是李克强。

从去年十八大连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至今,“改革”成为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最多、分量最重的一个词:“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用改革的最大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

国务院五年间,在国务院的分工中,几项事关中国发展全局、与民众福祉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是推动难度最大的改革,包括住房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大部制改革、燃油税费改革、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都由李克强分管,他因而被外媒称为“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难题的高手”。

解决复杂难题的高手

这几项改革,几乎每项都是硬骨头。李克强审时度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杠杆,多管齐下,取得明显成效。以住房改革为例,李克强始终将老百姓的福祉放在首位。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或到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一再强调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开公平公正,绝不许搞“权力房”;同时允许地方购买商品房增加保障房供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各级财政每年用於保障房建设的资金,从2007年的98.2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342.91亿元。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建立健全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由李克强主持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还将建设城镇保障房3600万套。

“病有所医”是另一项重大民生工程。2008年,李克强受命担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他先後主持推动了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重大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大病保险等综合配套改革,令中国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得到了较大力度的提升。

今年1月5日,李克强又专门召集医改小组会议,他指出,改革必然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重点调整预期利益和增量利益,但最终是要落到让人民真正得利益上,改革红利的释放要依靠创新体制、建立机制。要发挥好发展的潜力,财政需要增加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合理调整利益格局。

诺奖得主赞“十二五”规划

过去的五年间,宏观经济是李克强分管的另一项核心工作。去年11月21日,也就在他连任政治局常委後的第五天,他就主持召开了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在各项改革中,李克强特别将城镇化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扩大内需、激发经济活力的首选路径,同时藉此带动城乡统筹、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在未来,这将成为李克强布局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

李克强主持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被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盛赞“非常复杂但极有条理”。斯宾塞说:“如果规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控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将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

力主公开PM2.5数据

李克强行事风格雷厉风行,务实开明。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一位湖南官员介绍情况,发言不到两分钟,李克强打断他:“你的汇报我已经看过了,稿子里谈到的对工业耗水大户实行阶梯水价、累计加价,我想问一下,加价的累进率是多少?企业承受力如何,评价怎样?”当时,该发言人一时语塞。李克强对大家说:“我们既然是座谈会,就应该多谈试点过程出现的具体问题、谈谈你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需求。”有网民因而评价,“在李克强面前,那种习惯念稿子的官员今後不好当了”。

李克强还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首位就雾霾污染发表公开看法的领导人。他力主推动去年中国对PM2.5数值的监测、公开。他说:“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马浩亮)

原标题:李克強担纲奔小康

千龙网3月16日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3月15日,57岁的李克强成为共和国第七位国务院总理。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李克强将会掌舵中国经济的巨轮,驶向未来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彼岸。

踏访中国第一位“博士总理”走过的生活和工作足迹,你会强烈感受到,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和改革意识,超凡的决策能力,亲民务实的人格魅力。十八大过去仅仅百余日,李克强便以渊博的经济学和法律学识、勤政开明的作风、敢於碰硬的魄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使世界对“习李新政”有了更多想像与期待。 

李克强是一位改革意识极其强烈的政治家。十八大後,他在不同场合都向外界释放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大方向的明确信号,展现出鲜明的“改革家”形象。

改革目的 民众受惠

十八大後不到一周,他便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他不仅改革意识强烈,更明确指出中国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激发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普遍受到实惠」。一位与会者告诉记者,李克强强调,「我们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这真让人鼓舞啊!

李克强不止一次说过,我们身上肩负着两副担子:发展和改革。他说,30多年的改革,经济建设是中心,但这个巨大成就是靠改革来实现的;发展就要靠改革,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完全可以推动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专业学识 令人折服

李克强学术造诣深厚,更难得的是他懂国情、“接地气”。

李克强当过知青,至今对田间地头“门儿清”。去年视察湖北农村时,他就冒雪登上一个陡峭的坡地,随手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对承包地的主人说:“太薄了,一年也就能收百把斤吧?”在场的一位记者直言,“恐怕有的省长也答不出这个问题吧?”

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李克强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当前国际经济困局,讲到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听下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位参会的高官这样说。“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从未见过领导人完全不用讲稿做大会总结发言的。”台下300多位省部级官员,几乎可以用“凝神屏息”来形容专注倾听的神情。李克强的专业学识和个人魅力令人折服。

以民为先 立足做事

主政河南期间,李克强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後3次到有22个爱滋病疫情高发村的驻马店市上蔡县。去年底的国务院会议上,李克强邀请爱滋病志愿者座谈,倾听爱滋病感染者和防爱组织的真实声音,做到“零歧视”,与病患们亲切握手。

李克强多次强调工作要做实、做细,要立足做事,不要“作秀”。十八大後,李克强曾赴湖北等地考察,在冒着细雨前往大山深处看望村民时,李克强一行的中巴车多次在路口停车让民众先行。他对村民们说,“你有什麽恼火的问题就说,不要怕,照实说。想笑就笑,想恼火就恼火”。

今年春节前夕,李克强到内蒙古考察棚户区改造,被媒体不经意拍下“光屁股小男孩抢镜”报道,经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後,一时传为佳话。这些李克强身边不经意间出现的小故事,不仅凸显出他亲民的风格,更提升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亲民形象。(刘凝哲)

千龙网3月16日讯 据香港成报报道,3月15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从此,中国开启了李克强主政的时代。回望这位大国总理的成长之路,仔细寻绎其求学、从政、为人的往迹,鉴往知来,相信有助读者多角度认知李克强的执政理念,施政举措,为政风格,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未来发展。

一、青春热血:胸怀天下 经世致用

“平民总理”李克强出身于普通家庭。十九岁时,李克强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插队。经过四年多的农村知青生活,李克强对基层有了深刻了解,对农民情感更深厚。他不怕吃苦、投身农业科技,与农民打成一片,赢得了当地农民和知青们的一致认同。他担任了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村官”。

1978年,李克强考进北京大学法律系,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他通过苦学熟练掌握了英文。他对制度和法治的研究用功颇深。在校时,他就翻译了英国法学泰斗丹宁勋爵(Lord Denning)的经典巨著《司法程序正义》("The Due Process of Law")。李克强又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和厉以宁,攻读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曾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北京大学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北大学子”时的李克强即有“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1980年,李克强竞选北大学生会负责人并在投票中胜出。

二、经略中原:能治中原即能治中国

农业大省河南人口最多,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俗语说,能治中原即能治中国。从1998年夏起,他先后任河南省长和省委书记,历时6年半。初到河南,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河南经济增长艰难前行。他经过深入调研认为,河南必须在调整供给结构上下功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工业结构即期适应性调整,拉动经济企稳回升。他主持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政策,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全省经济迅速恢复了较快增长。

"三农"问题是关系河南全局的重大问题,根本出路是加快工业化。李克强认为,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应立足于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壮大食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轻纺五大支柱产业,大规模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此同时,李克强系统谋划河南工业发展布局,提出了建设郑汴洛工业走廊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支持郑州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建设工业强市等。

1998年末,李克强敏锐把握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提出了"东引西进"的战略思路。2004年又提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使河南成为各类人才汇聚、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之地。

李克强体会到,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必须同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并把其作为河南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自2003年起,李克强开始倡导系统谋划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围绕建设大郑州,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龙头,他亲自谋划推动了郑东新区建设,打造河南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和优化河南经济环境的样板。

2003年7月,他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后来的中共中央的文件中多次得以体现。李克强离开时,河南的人均GDP在全国排名上升了3位,为中原崛起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 经营东北:“共和国长子”重振雄风

辽宁素有“辽老大”之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一些大型国企被形象地称为“共和国长子”。2004年12月,李克强奉调辽宁,辽宁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李克强强调,要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谋划辽宁的发展。

李克强制定了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目标任务,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使经济总量及效益的增长速度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使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尽早步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为此,他全力推进和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一是着眼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区域,推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构筑面向沿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二是牢牢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结构调整,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把辽宁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三是从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入手,构建和谐辽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他积极推动地方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加强与中直企业等合作伙伴的战略性重组,统筹解决机制、技术、资源、市场等问题,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2007年,全省90%的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企业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45.5%,呈现出巨大的爆发力。

他力主让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到辽宁后第3天,他就冒着严寒,深入工矿企业、棚户区、采煤深陷区,就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进行调研。在抚顺莫地沟,他向棚户区居民郑重承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们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到2008年,共建设回迁楼房2372.6万平方米,使41.88万户、142.7万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

李克强推动完善创业、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使179万国有企业下岗并轨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至少1人稳定就业。2007年全省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23%,比2004年降低2.07个百分点。

李克强在辽宁工作不到3年,GDP总值突破1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千亿元,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消化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为辽宁重振雄风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四、中枢参政:攻坚克难打主攻

2008年,李克强开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发展和改革、财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的事务,并且强力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燃油税费改革,以及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被称为“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难题的高手”。

2009年,李克强受命具体负责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李克强指出,中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持续发展,强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他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进行调研和座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推动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农业、能源、服务业、金融业等各方面入手,对如何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管理与服务机制进行战略研讨与规划。“十二五”规划还编制近百个专项规划,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的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李克强将规划最终集中于五个方面:一是推动结构调整,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三是强化节能环保,四是突出改善民生,五是深化改革开放。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盛赞中国“十二五”规划,“非常复杂但极有条理”。斯宾塞说:“如果规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控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将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说:“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代表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继续转型的方向。其中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新的开放的中国,新的融入世界的中国。”

“要住房,找克强”。李克强借鉴国际也包括香港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提出逐步形成以市场供给为主、政府保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住房供给体系。近年来,他先后44次考察协调研究保障房工作。李克强强调,做好住房保障要注意建立健全融资、建设、质量监督、准入退出、运营维护一整套机制。在完成建设数量目标的同时,他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除了保障房,他还要求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给,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他的房地产政策,是综合施策,统筹兼顾,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为了解决部分地方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李克强在坚持房地产宏观调控和推进社会保障房建设的同时,试水房产税,自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开启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以来,形成了房产税改革的两种模式。将保障民生与财税制度改革相结合,打组合拳,有利于合理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优化地方政府收入结构,促进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透明度,从而兼顾并协调多方利益诉求,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打赢这场维护中国政府公信力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李克强认为,“一个民族的健康水准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如何,核心竞争力如何。”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发布,被海内外誉为“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三年多来,作为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领导各地区和相关部门有步骤、有计划地相继打响了“五大战役”,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数已经超过十三亿人。中国政府实现了“病有所医”的承诺,增强了民众的社会安全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除征收车辆购置税外,主要通过征收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等方式筹集,这就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民众对此十分不满,并且不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出现大幅回落,李克强抢抓机遇,提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将成品油税费改革和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相结合,迅速制定人员安置、转移支付等实际操作方案,破解了这个多年难题。国务院于当年12月印发了《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决定自2009年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建立了以税收筹集公路发展资金的长效机制和以税收调控能源消费的新机制。这一改革打破了原有制度的“大锅饭”特点,在实现公平税负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并且,通过规范税费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五、深化改革:最大红利惠及民众

李克强被中外媒体普遍称为“改革派”。十八大闭幕后6天,他说:“改革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他提出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是最令中国人感到鼓舞的“热点金句”之一。今年初的一次座谈会上,他再次解读说:“我们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

李克强说,我们不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而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还是要靠改革。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关于改革步骤,李克强重点强调:“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中国太大了,13亿人口,区域广阔,国情非常复杂,仅有顶层设计远远不够。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今天这种精神仍要继续发扬。他鼓励11个实验区,“要做改革的先遣队、侦察兵”。

李克强指出,中国当前的问题首先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分配体制也与之密切相关。这里既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又涉及到土地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眼下中国又碰到各种瓶颈制约,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抓住什么才能破解这种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这也是改革的方向。

为了最大程度减轻改革阻力,李克强说,要善于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预期上作调整,同时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调整改变预期利益,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利益。

李克强强调:“改革当中既要先行先试,还得依法办事。”他说,中国这么大,改革不搞先行先试吃不透,这也是我们30年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先行先试当然要探索,探索过程中,要扫雷,要排除荆棘,也可能被荆棘挂住,要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

李克强说,我们身上肩负着两副担子:发展和改革。30多年的改革,经济建设是中心,但这个巨大成就我们是靠改革来实现的。发展就要靠改革,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完全可以推动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李克强主张“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解放思想重在实际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是改革,也要依靠改革。今后,要更加注重体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为长远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深化财税、金融、价格、行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时间窗口往往稍纵即逝,要注重抢抓时机推进改革。“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发展只能依靠改革。”“要打破部门利益,打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让基层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中国实现持续发展。”

他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营业税改增值税”。他说,“营改增”不仅是税制的转换,而且能够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就业,并且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李克强同时表示,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他说,单一税种的财税体制改革,能够减少经营成本,但确实存在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配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培育好地方的主体税种,要让地方政府减少收费,并且不过多依赖土地财政。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克强说,“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只有几步之遥,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

六、统筹兼顾: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

李克强说:“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种差距既是问题,也是中国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

在领衔制订“十二五”规划时,李克强就注意谋划做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并明确了不同区域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并明确了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任务。推动西部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要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致力于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二是实施好主体功能区战略。 对实施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做了进一步强调和细化。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引导人口经济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更少的资源环境消耗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三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立专门篇章对涉及港澳台问题进行了阐述。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高度重视,也回应了港、澳、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规划明确了香港、澳门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了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深化与内地经济合作的政策举措。

2012年12月28日,李克强在九江市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他说, “我们国家内需巨大的潜力不仅在东部,而且在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区要立足扩大内需有所突破,也要有战略支点。我觉得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就是在中部沿江地带。”

李克强表示,我们要努力补上农村、中西部地区的短板。国家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以城带乡和区域互动,帮助这些地区发挥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尤其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不让贫困地区掉队。

李克强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内需潜力所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是事实,而且很可能还会出现波折、反复,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能更多地依靠拉动内需,而目前最大的内需就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城镇化。“城镇化是发展最大的潜力,而真正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改革。” “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城镇化’这个最大潜力的发挥,只有通过‘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才能实现。”

他告诫人们:“中国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承载力,防止违反规律人为造城。”

在发展实践中,李克强认为城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的。工业化是主导、城镇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必须统筹推进,切不可顾此失彼。

中国“协调新四化、统筹新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一定能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七、把握宏观:培育公平统一市场,有效配置资源

李克强还被普遍看做是“市场派”。去年12月19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座谈会上,李克强要求认真研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他说:“一些领域的盈利亏损,可以让民营企业来投资、承担。而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宏观,把握经济总量。”

半个月后的长江流域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他又提出:“政府的行政力量很难替代市场,我们倒不如专心考虑如何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李克强再次告诫有关部门的领导:“行政力量有限,关键在于制度,要依靠改革和市场的力量。”“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企业,都应当在一个公平的市场中平等竞争。”他指出,要培育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他要求,政府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平等的竞争条件。李克强还大胆的提出,当下,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面临无比复杂的局面,能否临乱不乱、快刀斩乱麻,至关重要。李克强坦言,“改革走到今天,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需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就是十八大报告所讲: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治经济,而市场化改革终归是法治化改革。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社会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李克强表示,2013年,要顶住世界经济可能的下行压力,拉动内需发挥作用,投融资体制改革刻不容缓。他鼓励各地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投资。“已经规划好的项目,总量把握好,有些就可以让地方自己决定。同时,在投资过程中,既要公开招投标,也要引入民营资本。”  他说:“现在看来,民营投资受到的约束仍然很大。如果把这些所谓的‘弹簧门’卸掉,把‘玻璃门’打碎,那投资的潜力还是相当巨大的。”

李克强强调,“中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致力于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美丽中国:安居乐业增收 天蓝地绿水净

今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多天罕见的雾霾,李克强公开表态:问题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

去年,李克强力主推动中国对PM2.5数值的监测公开。他说:“公开了又能怎么样呢?在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时代,你不公开公众照样有渠道获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

李克强在出席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时回应说:“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他同时透露,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他还要求:“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

来自环保部的人士透露,在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发布后,李克强依然多次敦促环保部门,公开、透明、及时发布监测数据,“消除引发社会心理恐慌的根源”。

李克强在不久前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说:“PM2.5是一个数值,但却有标志性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公开,也要逐步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他同时强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人们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地绿、水净。作为政府,我们有责任调动各方面力量防治污染。”

九、民本情怀:民心之所盼 施政之所向

李克强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受益。但我们要真正深入到基层,了解老百姓的改革诉求,看看他们到底希望改什么,怎么改。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比如城乡差别,等等。”“我们要通过公平竞争,让权利、机会、规则平等,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合法努力获得应有的收益。

“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李克强到灾区指挥救援。他是第一个冒着余震威胁,从震后滚石阵中穿行进入北川县城的中国最高领导人。5·19哀悼日他是唯一的在灾区废墟上默哀的中央领导人。不远处,山体还在滑坡,扬起的尘土伴随着地啸声遮天蔽日、令人震颤。

李克强每与农民工交谈,都会问到三个问题:“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他笑着对一位农民工说,你们一年到头在外不容易,农民和农民工是一个让人尊重的称号,我也当过农民。“但农民确实是有许多困难,我懂得你们的辛苦”。

他把村民反映的当地农村小学教育、外出打工等问题,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有一村民说:“还有一些恼火的事”,李克强笑着说:“你们有什么恼火的问题,照实说!”

针对地方上反映的棚改在资金筹措、土地供应、行政审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李克强说,对于“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要严格控制。我们的办公楼,我们的接待场所,我们的接待费用,都应该严格控制。要确保资金是“高压线”,不能碰,决不允许有任何挪用,更不允许贪污,侵占。

在包头市北梁棚户区的现场办公会上,李克强说:“我们不能让城市这边高楼大厦,那边棚户连片;这边霓虹闪烁,那边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

民以食为天。李克强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与职能整合、明晰责任,工作重心下移,决不回避矛盾,抓“牛鼻子”、碰“硬骨头”,依法重点治乱绝不手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对人民不满意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就不能自满自足!” “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考量’,一个‘试卷’”。某些企业卖“黑心”食品,追求超低成本,如若放任不管,便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损害公平市场环境。

人们有理由相信,李克强主政,中国政府除了突显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会更加彰显of the people,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

十、率先垂范:实心实政 谨记使命

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八项新规后,李克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他对与会者说,“你们要直言啊,不汇报一般情况,只讲问题和建议”。

改进作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中央经济工作上,李克强在作会议总结时,完全脱稿,脱口而出的是他内心的学养和长期思考的自然外溢,言为心声,显得真切有力,带来朴实自然的文风与政风。

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对与会者说:“你们的发言稿我都已经看过,不用再念了,我们既然是座谈会,就应该多谈试点过程出现的具体问题、谈谈你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需求。”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李克强接连展开“打破砂锅式”的追问,所问问题之准,之深,之专业,都是官员们手中的汇报材料里没有“现成答案”的。

在与民间防艾组织代表的一场座谈会上,李克强鼓励参会者自由发言,不时插话并提醒发言者“只讲问题和困难”。在当天随后召开的国务院防艾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李克强也多次打断部委、地方官员的发言,要求他们“有什么建议,直来直去的说”。在上述持续近3个小时的两场会议中,李克强自始至终都是“即席发言”。

李克强说:“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警策。在一次会议上,他对参会的各省区和部分部委负责人说:“大家的岗位是流动的,但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在我们手中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和能源、资源、环境相匹配。”

最近外出考察,他不住当地最好的酒店,不住酒店里最贵的房间。酒店也没有为他配备任何额外的设施。李克强一行的三餐都是自助餐。有时还吃盒饭。会议室里没有摆放鲜花、绿植,也没有准备矿泉水、湿巾和会标。调研考察期间,他下榻的酒店一直没有关门谢客,服务员也像普通工作日那样正常轮岗、休假。

他的做法是一贯的,过去在考察途中,他也随时下车询问受灾农民的灾毁和育秧情况;在四川等地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时以速食面为午餐,边吃边与当地干部探讨救灾问题;在天津察看粮食储备库的储备情况时,捡起稻米放入嘴中轻轻咀嚼,感受粮食品质。

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改革的关键时刻。中国需要一位真正“懂经济”的总理,更需要一位处理难点问题的复合型总理。李克强已经有完备的知识储备和历练。李克强所面对的社会形势和历史任务与过去的时代已经大有不同。他要挑起中国总理这付重担,没有前人可以模仿,他必须用自己的底气和勇气开创新局。

十一、国际视野:阐明中华理念 推进务实合作

李克强在从事共青团工作时遍访世界各国,外交经验非常丰富。2009年以来,李克强有五次重大出访,先后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瑞士、西班牙、德国、英国、朝鲜、韩国、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和欧盟总部。

李克强所到之处,阐明中华理念,推进务实合作,个人风格鲜明,呈现出一种新的外交范式。李克强充分显示了善于交往,谈吐幽默,驾驭形势镇定自如的特点。他面对媒体和大众没有丝毫的拘谨,与各界要员侃侃而谈。他的形象化语言的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李克强形容中俄共同前进的道路并非总是“像涅瓦大街一样平坦”,这一生动描述受到《俄罗斯报》称赞。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与大众和媒体接触频繁,逐渐成为公共外交的惯常做法。李克强对俄罗斯访问之始发表了《世代友好的邻邦 互为机遇的伙伴》,在到达匈牙利之前发表了《真诚的友谊 互利的合作》,在到达欧洲心脏比利时之际,发表了《中国对欧洲充满期待》。访问西班牙,在《国家报》发表了《携手互利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访问英国,在《金融时报》发表了《中国同世界共成长》。访问德国,在《南德意志报》发表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这些文章的发表有力地配合了外交行动,受到广泛赞誉。

英国《金融时报》曾刊登英国政府资深外交官的文章说,“李克强很有吸引力,非常有理性和恰到好处,有良好的幽默感”;“很明显,他对于经济事务十分熟悉,基础扎实、对新技术发展有强烈的兴趣”。

李克强柔中有刚,他是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当德国官员向他要求中国政府改变稀土出口政策,李克强公开说“不”,震惊世界,体现着中国外交的新动向。

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从法理上确立了习李体制。这是民族复兴体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圆梦体制。中国未来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李克强一路走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善于应对难事、急事、大事,展现出“治世之能臣”的风采。人们期望,中国社会在“习李体制”下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千年梦想奠定雄厚的基础。

李克强:改革无穷期_资讯频道_凤凰网

周小川十年记:货币总量翻5倍

  北京大街小巷摆摊卖的一张煎饼果子引发了一轮有关"货币超发"的热议,十年前原本卖1.5元一张的煎饼果子,十年后涨至6元。而这场争论也将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周小川推到了风口浪尖。

  3月10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今年2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元,逼近10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一时之间,有关央行发放过多货币导致国内物价暴涨的质疑声不断。

  此时,周小川正接受新一轮考验。3月11日下午,周小川在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从2002年12月至今,周小川一直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是建国以来任期最长的央行行长。这十年内,中国经济也经历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这十年内,中国的货币总量翻了5倍,央行资产超过美联储成为 "全球第一大行",周小川也因此被指"超发货币"。

  市场化改革

  自2003年至今,为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大局,周小川本人和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多次受到各方质疑。

  尽管市场抱有质疑,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央行行长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位,他必须既要具备国际金融格局视野,熟悉国际金融规则,同时,又要熟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方面面。"

  "周小川是从国家体改委走出来,转向经济领域的。从这个机构出来的官员身上,大都有着一种学者和改革派官员的双重身份,这个印记有时会跟随他们终身,除了周小川,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等都曾在国家体改委供过职。"刘煜辉表示。

  周小川被公认为学者型官员,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推手。由于他偏向市场化改革风格,业界对他的评价是"保守中的激进派"。

  在国家体改委工作期间,周小川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及许多经济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至1987年,他一直担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

  周小川是目前中国任期最长的央行行长。2003年周小川上任之初,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完成了工、中、建三大行引入国际战投、境内外上市的目标,将中国金融改革从无序实现了大局初定。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不良贷款率只有0.95%,与2003年年末的20.36%有天壤之别。

  周小川在海外投行界声名鹊起是央行第一次汇改。2005年7月21日,央行经国务院同意,"出其不意"地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面对国际"人民币升值潮"压力,周小川坚持渐进式汇率改革,没有一次性大幅度升值,这一做法最终也得到了海外央行的认可。

  自2003年至今,为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大局,周小川本人和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多次受到各方质疑。

  过去十年来,市场不停质疑国内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于当年上半年已开始显现,国内企业利润出现下滑趋势,但央行上半年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被广泛认为加剧了危机。2008年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急掉头,开始火速"保增长",央行当年9月份开始连续5次降息216个基点,并投放了大量货币,这被认为远超经济增长需要,给近几年的国内通货膨胀埋下了巨大隐患。

  "其实站在周小川的角度,过去十年无异于坐在火山口上。"某经济学家对此评价道。在3月13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周小川也坦言:"我经常有做错的地方,有做得不准的地方。"

  央行新挑战:控通胀+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除了控通胀,中国央行还面临由于国际收支拐点带来的货币政策供给机制的全新挑战。

  相对于海外央行,缺少独立性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受制于四个目标——保持低通胀、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周小川称:"这四个目标有时相互间会不一致,需要权衡。"

  "相比之下,控通胀无疑成为央行的重中之重。"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央行此前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把"管理通胀预期"的表述改为"控通胀"。

  今年2月CPI达到3.2%,增长高于预期。市场预测随着经济增速,今年二季度物价逐步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海外一些国家相继推出宽松政策,这导致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更大。

  对此,央行副行长易纲称,将采取对冲,或用回购、央票收回过多流动性,"把通胀控制得比较低。"相对于2012年全年2.6%的平均涨幅,易纲判断:今年通胀水平会略高,有可能在3%左右。

  也有学者认为,不排除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钱颖一分析:虽然央行CPI目标设在3.5%左右,但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较强,在这些背景下,央行也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来自市场层面的信号也清晰显示出前期宽松的资金面可能会在未来有所收紧,正回购将成为灵活调剂目前宽松流动性的主要手段。

  3月1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80亿正回购,28天正回购,市场人士认为意在稳定通胀预期。事实上,蛇年春节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均延续净回笼态势,四周净回笼总量近万亿元。

  其中,仅一成为节后重启后的正回购回笼,其余均为节前逆回购到期,正好呼应了周小川传递出来的货币政策中性稳健的基调。

  与控通胀相辅相成的是,如何利用信贷政策抑制房价稳定似乎也成为央行的另一个"任务"。此前,中央高层曾表示房价远未调整到位。

  货币政策主要是管理总需求,如果总需求过度的话,会导致物价上涨,同时资产价格也会上涨,这其中也包括房价、股票和其他资产的价格。

  对此,周小川在此次全国人大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将继续使用"结构性"政策来控制不断上涨的房价,如提高首付比例、提高房贷利率等。

  对于投机房产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建议可以用高额的累进交易税手段进行扼制。此外,他认为还要规范租房市场,尽快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租房信息联网。

  除了控通胀,央行还面临由于国际收支拐点带来的货币政策供给机制的全新挑战。

  自2012年第二季度出现逆差后,2012年全年共计产生1173亿美元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结果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之首现。这意味着过去十余年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已经发生质的转变——变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格局。

  "这一拐点,就使长年以来,中国货币供给两个水龙头(一个是国际收支;另一个是银行准备金)之一的国际收支盈余收窄,使货币增长越来越困难。"

  在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过程中,还将导致资本回报率出现下滑。更坏的一种情况是,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热钱会加速外流。"这就相当于进水口没水了,而出水口还在不停地外流。"刘煜辉打比方。

  不过,这一情况短期是否还会发生尚待观察。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26.5万亿元,今年1月新增外汇占款激增6837亿元,是2012年月度最高值的4.8倍还多。

  另外,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评价,对外开放是周小川过去十年干的最重要的事情。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将进一步深化。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中国金融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资本项目放开由此成为关注重点。

  尽管2012年颁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已对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但实际道路仍显得艰难漫长。在谈及人民币汇率改革时,周小川曾表示:今后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强调物价稳定

  广义货币M2定为13%的增长目标说明今年央行货币政策偏谨慎。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维持13%的货币供应量仍然是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状态。

  在实施了八年稳健货币政策之后,周小川将2013年的货币政策仍定调为"稳健",政策强调中性取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将2013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与前两年相比,不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央行为今后货币政策留有调整空间,在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中,"相机抉择"的成分更多一些,换句话说调控"可松可紧"。

  周小川表示,从数量上看,M2预期增长目标与前两年相比更紧一点,更强调保持物价稳定。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除了2011年M2增速低于15%之外,其余年份均超过15%。今年前两个月,M2增速分别为15.9% 、15.2%。

  对此,周小川解释称,年初M2有时扩张会快一点,同时有节日因素,还要看今后的发展。

  如果收缩M2,意味着什么?钱颖一直言,广义货币M2定为13%的增长目标说明今年央行货币政策偏谨慎。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维持13%的货币供应量仍然是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状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分析:"假如今年的GDP增长率在7%到7.5%,通货膨胀在3%左右,13%的货币供应量仍然有3%的富裕量,这种状况跟早年的经验也相符,这种状况不能叫紧缩,甚至还是稳健偏宽松的状态。"

  不过,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看来,要达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现代经济金融体系"这一目标,就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必须尽量降低M2增速。"否则,长期来看无论对我国房地产还是通胀都将构成很大压力。"

  基于此,郭田勇认为,应该进一步鼓励包括债市、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多种融资方式发展,这样才能有效降低M2增速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原地址:http://163.fm/Omzfpzp


发自我的 iPad

杭州曾推20%重税8个月夭折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杭州曾推20%重税8个月夭折」,与你分享。

  20%个税并非新政。东莞已连续实施5年,而杭州也在2004年施行过该政策。与东莞不同的是,仅仅8个月时间,该政策就在杭州夭折。

  "杭州是在2004年1月强征二手房差额20%个税的,但当年9月,政府低调叫停了这一政策。"中国指数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总监曹旭东告诉本报记者。

  曹旭东表示,在20%个税政策未实施前的一个月里,杭州二手房市场出现了交易量暴增的情形。而在政策正式实施的头一个月,杭州二手楼市几乎跌到了冰点。"政策实施前后,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国五条"细则颁布后,即将推行20%个税的城市,是否会面临与杭州类似的命运?

  20%重税转嫁给买家

  "国五条"细则中,征收二手房差额20%个税的政策,对杭州市民来说并不陌生。

  曹旭东告诉记者,杭州强征20%所得税的政策在2003年年底确定,在2004年1月正式施行。

  杭州房地产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杭州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3939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11.7%。

  "官方当时公布的均价是不到4000元,实际上2003年杭州新开的楼盘中6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占到了近七成。而当时杭州市区的房价已经涨到8000多元/平方米了。"杭州一家房企高层告诉记者。

  "房价涨得太厉害了,有投资客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就趁机在杭州楼市进行炒作。杭州当时对商品房也做过调控,如期房转让要增加契税,对二手房交易开征综合税、印花税等。不过这些政策出台后杭州房价仍然在上涨。"浙商建业一位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

  在个税政策确定到正式执行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同目前各地二手房市场类似,杭州出现了抢房潮和过户潮。但在政策落地后,杭州二手房交易陷入僵局。

  业内人士透露,当时杭州共有600多家中介公司,在实施个税政策的8个月,平均每周都会有两家中介公司歇业。

  尽管二手房市场被"冰冻",但杭州房价却出现了小幅上涨。

  华邦地产营销总监王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时杭州市场自住的需求量较大,卖家把个税负担都转嫁到了买家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价。

  "个税政策还促使买家纷纷涌向新房市场,短期内新盘交易量大幅增加,也刺激了房价小幅上扬。"王慧说。

  她进一步表示,2004年上半年,上海的房价涨幅高达20%,而杭州房价的增幅却只有5%左右,这说明20%个税政策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当时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所以房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抑制住。

  2004年9月,因个税被转嫁给买家等原因,杭州市政府对20%个税政策作出调整,由强征改为"主动申报"。随后,杭州房价再度大涨。

  曹旭东指出,到2004年底杭州市主城区7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已经很少,均价涨至10000元/平方米左右。据杭州房地产信息网公布,2004年12月底,杭州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涨至8500多元/平方米,比2003年约4000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上涨了近一倍。

  政策为何短命?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杭州个税政策如此短命?

  浙商建业一位经理告诉记者,虽然短期内需求涌向新房市场对开发商是利好消息,但长期来看,对开发商来说却是利空。

  "即使是刚需购房者,也有少部分的投资需求在其中。购房者希望自己的房产能增值,并在未来获得这部分增值的收益。当时杭州市场已经有了大量改善性需求,想把手中的二手房卖掉后再置换更大的房子,但个税政策也让这部分人群暂缓了入市的脚步。"曹旭东表示,新房市场在经历了短期的活跃后,交易量也开始下滑。

  "2004年上半年,杭州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开发商拿地意愿降低,有部分房企看空未来一两年的市场。新房市场在年初经历了短暂的活跃后,下半年也开始陷入僵局。"曹旭东指出,市场预期的变化,让杭州政府相关部门感到有压力,所以20%个税政策只实行了8个月就悄然退市了。

  曹旭东告诉记者,除了开发商投资意愿下降引发政府关注外,政策"一刀切",误伤了刚需,也是20%个税政策被叫停的主要原因。

  "杭州政府当然希望为楼市降温,但政策并未划定哪些房产可以免税、免征多少,由于没有给改善需求空间,政策过于刚性,在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对市场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曹旭东说。

  杭州高力国际一位高层表示,改善性需求由于被误伤,延迟了入市时间。

  与2004年杭州个税政策"一刀切"不同的是,中央此次对20%个税政策或将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此前,有媒体报道,财政部、住建部、国税总局已经着手制定包括"保护刚性需求"在内的国五条执行细则,除保留了居住满5年且为唯一自住房产出售免征个税的"优惠政策"外,还有望按照售价、面积、购买年限等要素划定保护线,区别性征收20%个税。

  "地方细则还没有出台,个税政策究竟是从严还是放宽,以及政策将执行多长时间,目前仍不确定,但未来楼市波动风险将明显加大。"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黄河滔说。



原地址:http://163.fm/Inz4zFB


发自我的 iPad

[ZAKER分享] 陈生:新潮“猪肉佬”

  陈生面带微笑快步走进办公室,礼貌性地握了握手,然后开始张罗着泡茶。"过年前后忙得跟海盗一样。"他一口粤普(广东普通话),但语速很快。
  在接受《环球企业家》记者采访的前两天,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刚接待了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老校长准备今年3月份在北大举办一场讲座,届时将邀请他与陆步轩一同前往与北大学子交流。
  "北大就出了我们两个卖猪肉的。"陈生开起了玩笑,"告诉在校的学子,实在不行,卖猪肉也可以干。"
  陆步轩,2003年因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一炮走红。3年后,北大师兄陈生也在广东悄悄盖起了猪舍。如今,陆重新回到了政府部门,而陈却将"卖猪肉"做成了事业。目前,在广东各个城市,分散着500多家"壹号土猪"档口,去年销售量近20万头,销售额近6亿;2013年新年伊始,其迈开扩张步伐,强势挺进上海,并计划跨过长江而北上。
  "北大才子"与"卖猪肉"的不对等,在国内舆论环境中,随时都可引发围观与议论。身处漩涡的当事者也曾遭遇种种压力,陈生也不例外。当初,他决定步陆步轩后尘时,遭到母亲激烈反对,"我养了一辈子猪也没赚到钱,你一个读书人能养出什么猪来!"其岳父甚至让女儿告诉陈生,接受电视采访时,"不要让乡亲看到"。连跟着他养过鸡,做过饮料的高管们也劝他做一点城市人熟悉的事。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这位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北大的理想主义青年,他一如当年辞去公务员下海的决绝。
  在这6年中,陈生构建了壹号土猪的连锁销售模式,成立了"屠夫学校",创设了研究院,引入了大学毕业生,成功塑造了"壹号土猪"品牌。正如老校长的赠言:"我北大学生卖猪肉也能卖到最好!"
  数年后的今天,"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喧嚣已慢慢归于沉寂。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我们与其不断纠结于如此噱头,不如抽丝剥茧,深入剖析陈生如何在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行业中渗透进现代商业元素,从而创新出一个"健康猪肉"品牌。
  "卖猪肉"的经济学逻辑
  陈生与陆步轩的相识极具戏剧性。2008年,在广州的一次北大校友聚会上,几位媒体界校友得知陈生做猪肉生意,便当场给陆步轩打电话,"广州也有一位北大才子在卖猪肉,赶快飞来一聚。"不久,北大毕业的两位"猪肉佬"在广州会面。
  两人走入公众视野,均源于北大高材生与猪肉,但两人的起点却相差千里。陆步轩因做生意失败,为生存而开起了猪肉档;陈生决意进军猪肉行业时,已通过天地壹号醋饮料积累了第一桶金。用他的话说,彼时只是"应该卖猪肉了"。
  北大经济系毕业的陈生以"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分析当时的猪肉市场格局。"自由市场竞争下,好的猪肉都被劣质品替代,鱼龙混杂。"2006年,他在广东做了大量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广州土猪猪肉仅占1% ,湛江市占30% ,县城占50% ,而乡镇一级则几乎是100% 。"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格局,相对富裕的城市人吃不到好的东西,乡下人反而吃的是最好的。"
  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回到湛江的农村老家,陈生果断撤了鸡栏,开始投建猪舍,先期投入几百万元买了2000头猪。这也是其与陆步轩最大的不同,陈生的计划是覆盖从生产、配送到销售终端一体化的整个产业链条。
  不幸的是,他的第一步被母亲言中了,在与猪打交道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显得捉襟见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陈生实施8小时工作制,但猪种的成活率只有85%。"比如很小的一个细节,员工实行三班倒,当两人交接时恰逢猪生崽,两人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陈生表示,"坐在城市写字楼里的人都觉得养猪是件简单的事,其实是他们不懂。"2011年,网易创始人丁磊高调宣布"养猪计划",有人高呼第二年就可以吃上丁磊的猪肉。而陈生同样以"不懂"揶揄他们。
  为提高成活率,陈生转向"公司+农户"模式。公司租农民土地集中建猪舍,再以承包方式交给农民,并提供种猪、饲料和药物等,但承包者必须进驻猪场,一旦出现猪死亡,农民损失自担。"这种集中化、规模化的模式绝对不同于其它农牧企业的分散式承包制。"陈生特意强调这一点,"现在成活率达到98%。"
  生产驱动,从源头把控的模式为"壹号土猪"设置了第一道质量防火墙。不过,成本的加大直接推高了终端价格,但从市场销售看,33.8元/斤(瘦肉)的土猪一号依然火爆。
  我问陈生,"你后悔过选择这个行业吗?"
  "我只是觉得当时该做这件事,现在做的也不错。"他说,"人应该在该干什么事的时候就干。"陈生推崇李嘉诚对商业机会的把握,当香港转型时,他做房地产;改革开放后,国际贸易开始繁荣,他进军码头;21世纪初又切入电信,并在高位时卖掉(Orange 公司,30亿的成本却以1000亿出售)。"我非常欣赏这种方式。"
  做连锁难,难也要做
  陈生第一次见到陆步轩时,已经因卖猪肉扬得大名的后者一度"打击"他,"你这样干不行。"而当时,壹号土猪在广州的连锁店已超过100家。
  这样的结论源于陆步轩的经历,他1999年开始卖猪肉,后获得北大一位校友投资,也曾扩张至数家连锁店,但以关张告终,最终收缩至两三家。在陆看来,卖猪肉只能以个体户业态存在。
  这个问题,陈生不是没想过。
  对销售终端渠道的掌控,是陈生最初设想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养猪之前,陈生养过鸡,当时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农贸市场的个体摊位,但出现大量以次充好的现象,渠道商从其它货源拿货,却打着陈生的品牌销售,由此带来的信誉及食品安全问题对品牌造成极大伤害。"那是血的教训,赔了上千万。"
  显然,个体户甚至加盟模式均无法满足陈生的要求。2007年,他在广州的农贸市场开了2家档口,同时还收购了5家,准备做连锁。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当年被收购的老板完成交易后留下一句话,"如果你做不下去了,告诉我一声。"对于壹号土猪搞连锁,不看好的不仅是陆步轩。陈生一个同乡甚至以自己的例子也劝他放弃,这位杜老板前后尝试了三次连锁模式,但结果都不理想。"他开第一家时很赚钱,两家还行,第三家时还有的赚,第四家肯定赔本。"
  但做零售品牌,陈生必须做连锁。为了找出失败的症结,他开始了一段艰苦的一线生活。每天亲自操刀卖肉,与员工同吃同住,"臭烘烘的,很血腥。"就这样,他一家一家跟了最初的23家档口。
  半年后,店员私吞钱款等各种问题以及广告集中营销、正常销售等各个环节,陈生创造出一整套流程化规范。为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他甚至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十几位成员名单只有陈生和总经理两人掌握,其他员工一概不知。这些可能就在壹号土猪档口对面的"秘密警察"一旦发现问题,调查程序将自动启动。
  单纯从连锁模式分析,6年500家店的规模并非最佳节奏。但对于卖猪肉这个行业,陈生的步伐已经很快。"因为从建猪舍到猪肉销售周期较长,无法像其它工业品一样快速复制,也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值得借鉴,这不是钱的问题。"陈生表示。这也是为什么壹号土猪诞生6年后才进入上海市场。
  13个月后,陈生的数十家店才实现1万元的盈利。当连锁模式初见成效时,有员工说,"我们的模式成功了,可以起飞了。"但此刻的陈生依然保持冷静,他当面"泼了一盆冷水":"三个月后,投诉肯定会汹涌而来,不信你看。"
  三个月后,果然有顾客投诉"猪肉没有以前好吃了",那位员工拍手称奇,"你太神了。"而这背后的逻辑,陈生早已了然于胸。"味觉适应是科学规律,什么东西吃三个月,都感觉和刚开始不同。"
  陈生抓住了销售的第二个要害—营销。他告诉员工不要再宣传产品"有多好吃",现在必须改变策略,集中推广壹号土猪的健康与安全。同时,他又将集中广告营销与常规销售做了具体细分,在两个阶段设置新的程序。这样的效果在一次反面案例中得到体现—深圳片区销售负责人临时换人,自作聪明的负责人私自改变了当初设置的销售模式,省去中间衔接步骤,却导致销量急剧下降,陈生发现后及时做了调整,销售恢复正常。
  "一个细节影响品牌的千分之一,但很多千分之一加起来一旦占到20%,就决定企业的生死。"
  陈生曾说,卖猪肉这个行业,营销是最难的。"会养猪的不一定会销售,会销售的不一定会养猪,而要从两者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我觉得我们公司两者兼具。"但如果说壹号土猪品牌已经成功,恐怕50%的功劳归于他对市场的改革、改善的能力。
  农产品连锁帝国梦
  2009年,陈生在广州创立屠夫学校,邀请陆步轩担任名誉校长,并编写教材,为学员授课。
  随着连锁店数量增加,陈生必须解决团队尤其是一线员工不足的问题,而这一核心环节一度成为其梦魇。传统行业的现代化运作需要相对较高素质人才,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谁又能接受得了"卖猪肉"这份工作?
  最初几家店的时候,陈生只能依靠前老板留下的"员工";规模稍大一点,其也尝试从高校招聘了一批大学生。"大部分留不住啊,舆论压力太大,有人说种地的都比杀猪的容易娶媳妇。"就这样,最早一批卖猪肉的研究生,被家长"活生生"拉了回去,甚至一位员工的舅舅承诺,马上给他几十万,"不要再干这个事了。"
  无奈之下,陈生开始从超市"挖人"。但好景不长,随着其档口逐步进入超市,超市称如果再挖人,便封杀壹号土猪。眼看走投无路的陈生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自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团队,于是他创立了"屠夫学校"。据了解,每位一线员工都要在这里经过45天的封闭式培训,"平均每位学员的成本约1万元。"
  而在屠夫学校成立之后,其再次投入上千万元成立研究院,用于研发新品种。至此,生产+终端+团队培训+研发,陈生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凭借如此独一无二的运作方式,率先在广东市场打响了壹号土猪的品牌。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在近两年的几次"瘦肉精"事件中,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益考量,壹号土猪一定是猪肉行业中的最大赢家。不仅每日的猪肉销售一空,并且每次事件,其价格均会提升5%左右。
  2012年年初,陈生也没忍住电子商务的诱惑,成立了壹号厨房公司,负责电商业务。但不到一年,他果断的解散该公司。并将全部人员分流至其公司最新开展的业务中—鸡和牛。
  "太早介入,成功率很低,现在全国的海鲜电商也没有做成功的,其它不论,单纯配送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保鲜和时间要求太高。"陈生说,"还是先把线下做好。"
  他指的线下不仅仅是猪肉,而是家庭餐桌上需要的所有的东西。在他的规划中,未来的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涵盖猪肉连锁、鸡肉连锁、牛肉连锁、蔬菜连锁、海鲜连锁......一个庞大的农产品连锁帝国。
  因为学历背景,因为从事的行业,陈生被冠以"猪肉大王"的称号。但在采访结束的时候,陈生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表示,"什么大王啊,我不是老虎,甚至连猴子都不是,充其量就是一只猫。现在大山里是没有老虎和猴子,所以猫暂时风光。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是猫,真把自己当作猴子甚至老虎就死定了。"
  文 本刊记者 滑明飞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1403eb07f52e9776f000012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

[ZAKER分享] 有钱了,还跑什么?

  中国富人阶层在强大物质基础上完成移民基于三大动因:关注子女教育;保值增值需要;追求生活质量。
  光看数据,你会觉得,这几年中国的有钱人都倾向往外跑。
  2011年,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14%的中国千万富豪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1/3的千万富豪有海外资产,投资标的以房地产为主。
  去年底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号称中国第一份年度国际移民报告。里面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各国的投资移民总数超过1万人,而近3年至少有170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向国外。
  继上世纪70年代的劳工移民潮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技术、留学移民潮之后,现下的中国迎来了第三波大规模的移民潮,社会精英和新富阶层是"出走"的主力军,主要手段是境外投资,因此又被称为是移资潮。
  富豪群体在海外一掷千金以寻求更高的资产安全感和生活幸福感,却引发了国内社会对"人财两失"的担忧,甚至夹带着"富而忘国"的道德审判。投资移民,是否等同于肥水流向外人田?
  移民动力源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律科学博士胡天龙接受《新民周刊》采访认为,中国富人阶层在强大物质基础上完成移民基于三大动因:关注子女教育;保值增值需要;追求生活质量。
  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富豪海外投资的首因。胡润《2012财富报告》统计称,85%的千万富豪为子女选择国际化教育,其中中学留学的比例高达56%。这一趋势带动了海外房地产市场。基于方便移民、以房养学、较低价格和永久产权等考虑,中国富豪纷纷选择在海外置产,其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达1/3 ,在尚没有海外资产的富豪中,也有将近30%的人在未来3年有进行海外投资的计划。
  为迎合这一趋势,不少国家为来自中国的财富开通了绿道。留学和移民备受关注的一个国家——美国,为了振兴经济并带动房地产市场,联邦参议员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买房产50 万美元以上的外籍人士给予为期3 年的签证,期满后只要还拥有其购买的房子,不仅签证期可以得到延长,持有人的未成年子女还可以进入美国公立中小学就读。基于中国富裕阶层的经济能力及他们对美国的好感,该项提案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是针对申国富人而推出的。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富豪的不差钱:虽然美国的按揭付款方式已经完全对中国买家开放,但对个人信用等资质的审核门槛非常高,因此现金仍然是跨境购房的主要付款形式,"绝大多数中国买家还是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还有的买家孩子还不足两岁就开始购置海外学房。英国媒体也惊呼,大量中国买家涌入英国市场,推高了当地房价。
  子女教育考量以外,43%的富翁把保障财富安全作为投资移民考虑的第二大因素。"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处于低潮期,国内资本流动出现限制、跨区域投资政策不透明等因素,持有大量资产的企业主在投资方向和目标上出现偏差和真空,难以维持此前相对理想的发展速度和企业收益,因此希望从国外寻求途径,实现资产的增值。"胡天龙说。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市场经营较为完善,国内私营和个体经营者希望通过移民方式到商业竞争更为规范的环境中取得融资便利等条件。获得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身份,也确实更容易在世界各国进行商务旅行,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类似例子在国外稀松平常,有欧洲商人为了投资方便而获取美国绿卡,也有美国中小企业者为了发展,转换身份到澳大利亚、拉美国家等进行投资。
  另外,人民币与国际货币汇差对成本和利润的影响,促使高资产群体转移部分资产以保值。
  富豪的不安全感还出于对"原罪"和"仇富"的担忧。胡天龙认为,部分个体经营者在获取财富的初始阶段,利用了社会制度转型期的便利、道德体系转换时出现的漏洞,所获得的财富处于"灰色状态",他们担心国家会对拥有非法私产的个人展开"秋后算账",便倾向于把财富转移到私人财产保护体系更完善的国家,以分散和规避风险。另外,国内部分人对富人的仇视,使得富豪对未来的变化产生不确定感,从而到国外寻求安定的环境。
  寻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可多生子女等也是投资移民的实际考虑。胡天龙说,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人文发展的敏感阶段,具有经济实力的人群更希望在法律制度健全的环境下寻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比如享受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品、健全的社保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便捷的旅游出行等,而这些生活条件国内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误区和误解
  然而,投资移民却并非移民中介广告上说的那么简单。移民或打算移民的富人存在认知误区,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身份转换、资产转移也有误解。
  胡天龙把有投资移民需求的群体分为三块:处于新富阶层末端的人群;身价在5000万到1亿元人民币的较大私营企业主,他们是"认真的玩家"(serious player);另外是资产2000万美元以上的新豪阶层。
  新富阶层末端对资产的担忧、对移民的渴望程度远远超过新豪阶层,但投资移民不光是转移一个地方,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移民后的生活和资产管理进行有效规划。
  "如果只想拿绿卡而不考虑企业发展的话,是没多大意义的。移民是增加财富的手段,并不单纯是阳光、沙滩和大豪宅。"胡天龙在上海、香港和纽约等地从事律师工作期间,经常碰到这样的客户,他们卖掉了国内的几套房,获得财富选择投资移民后,余下的财力不足以在移民接收国维持同样高端品质的生活。"他们所取得的就是一张身份,在我看来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投资移民,只能过着一代移民的艰苦生活,为二代移民创造环境。"
  事实上,近年一些移民目的国迫于移民人数不断增长的压力也在提高投资门槛,例如加拿大在2010年将投资者的净资产下限从80万加元增加到160万加元,澳大利亚也在2010 年将投资移民的个人资产数额从25万澳元提高到50万澳元。
  新富末端的人在纠结理想与实际的落差时,"大玩家"如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则因为国籍变更事件被推上公共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专业人士分析,在股权置换模式中,拟上市企业的实质控制人必须变更国籍,从而以境外公司身份规避现行监管条文,俏江南就是典型案例。"不是为了在香港上市,谁愿意放着中国公民不当当岛民呢?"张兰最终面对媒体时也这样自嘲。"到一个鸟不拉屎、气温四十多度的小岛,去一次我就得飞24个小时。"
  类似做法在国外并不少见。美国"脸谱"首次公开募股之前,联合创始人之一的爱德华多·萨韦林就出于个人投资便利的考虑,退出美国国籍,以省下大笔税金。
  但是在国内,"张兰"们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公众的理解中,先富人群拒绝留下来回馈社会,携资产出洋过上了更好的日子,"富而忘国"之举又怎能不讨伐?
  更容易引起激愤的是贪腐分子借着投资移民"开溜"。这也是为什么一则名为《美国帮中国反腐》的帖子在网上被转疯了。这篇帖子写道:"美国对其国民或绿卡持有者在全世界的资产征税。美国国税局欢迎举报移民美国的华人在华资产,为举报人保密,并给予举报人涉税金额15%至30%的奖励。"而这篇帖子最后还提供了美国国税局(IRS)北京办事处的电话。
  记者在IRS网站上并未找到相关内容,但确有北京办事处的联系方式。按号码拨打IRS驻京办事处电话,留言称号码不再使用,并提供了一个邮箱地址。记者发邮件询问信息详情,也未收到回复。
  帖子的所谓利好消息延伸于源于美国2011年12月对《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的调整。《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FACTA)规定,居住在美国境内、在海外拥有5万美元以上资产或者居住在美国境外、在海外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美国公民和持有美国绿卡的外国人都需要在2012年4月15日前向政府申报;如果藏匿不报或漏报,会被处以1万美元罚款;如果被国税局发现后仍瞒报,罚款可追加至5万美元,严重的还会被判刑。
  令中国一些网民对这一政策感到兴奋的,则是此政策可能涉及许多持有美国绿卡的中国人,于是欢呼:这是老美帮着中国人在反腐。这听上去是一厢情愿,美国国税局在乎的是自己的税源而已。
  胡天龙说,他在美国求学期间的法学导师就是FACTA法案的起草者之一。拟定细则的原因之一是收紧税袋,防止纳税人因瞒报或虚报海外资产而造成美国的税源流失。在海外国家设立办公室,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为纳税人报税提供服务,以及与政府机构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反腐不是IRS设立北京站的原因,但是迎合了中国民众希望对新富阶层进行监控的心理。
  中国未必人财两失
  前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曾说,中国管理层的精英,通过办投资移民带走了大量财富,仅2009年我们国家就有3000人投资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他们投资的总额超过了80亿人民币。若再加上人民币比较热门的地区,2009年的统计,移民带出去的资金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比照他的说法,蓝皮书中"近3年至少有170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向国外"的说法就是相当保守的统计。人才与资产向海外转移的现象让不少人担心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
  "移民出去并不意味着资产全部转移出去了。中国潜在的投资能力在海外得到发挥后,有企业主通过资金腾挪在中国再扩大投资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还有移民出去后还有返程投资的过程。"胡天龙指出,投资移民,是用投资的方式达到移民的目的,用移民的途径来实现投资的回报,而很多人片面地看到投资移民只是资本的流通,没看到人员的流入和投资盈余的流入。
  正如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所说:温州老板好多都变成了外国人,但他们的生意没移走。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富人想移民,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富人移民并不等同于资金外流。研究发现,至少2/3的人还是把钱通过其他的名义和新的渠道再投资到中国大陆,只是把身份转移到国外,重新分析一下移民国家的投资环境和大陆的投资环境,大部分人还是会在大陆投资。
  把整个事业平台搬到海外的人很少,因为欧美的萧条经济不会给他们提供太多机会。"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中国企业家做生意的话还是会和中国有关,选择熟悉的行业和地区做业务,那么资产就不算流失。"移民法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国福对《新民周刊》表示。至于在国内挣了钱就想金盆洗手、从此跑到海外逍遥享福的人,所带走的财富也算不上"资本"。
  "资产外流只是一个表象。人口移动会带动迁移国之间的进出口经济,尤其是消费能力强的高素质人口对母国商品消费需求旺盛。"刘国福提醒,"还要看到中国还是很大的移民汇款接收国。"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排在世界前10位的国际移民输出大国中,墨西哥、印度、中国、法国和菲律宾5个国家是接受国际移民汇款最多的国家,汇款总额达到1658亿美元。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称,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侨汇高达4060亿美元,比前年增长了6.5%,占全球侨汇的94%。2012年全球的侨汇达到了5340亿美元。可见,侨汇成为移民输出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经济来源。
  "我们现在单向移出过多,应该采取方法呼吁回流,关注如何吸引别人进来投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潜在群体。"胡天龙认为,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就相当于一种逆流的"招商引资"。2012年,EB-5已经为美国募集超过20亿美元资金,并创造4万多个工作岗位。
  对于公众所担心的贪官携款潜逃海外的现象,刘国福曾建议,国家可以完善目前反洗钱、个人携带外汇出境、个人结售汇、官员财产公开、官员出境申报等方面的规定,用法律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记者|邵乐韵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13d78c27f52e94234000009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

[ZAKER分享] 奔驰急了?

  深化合资,渠道收权,全线国产,这家在中国市场被德国同行超越多年的豪车品牌,能凭此迈开大步奋起直追吗?
  "The best or nothing."1月的底特律车展上,奔驰打亮了创始人的名言,这句话在2011年被重新确立为奔驰品牌基因,却真实地透露了这家百年企业的现实境况,"惟有最好",否则"一无所有"。
  从2005年痛失全球第一豪华车头衔后,奔驰这位曾经的豪车一哥再也没有重新回到那曾属于它的位置。对于豪华车品牌而言,失去地位远比失去利润可怕。
  展台上,蔡澈,这位戴姆勒兼梅赛德斯-奔驰CEO表情一如其标志性的胡须般倔强:"最晚到2020年,我们才会在竞争中领跑。但是我们并没有说2013年就会马上好转。"
  艰难的2013年他将迎来自己60岁生日,其与戴姆勒的合同也将在今年岁末到期,有消息称戴姆勒将延长与他的合同。这显示董事会还会给他时间,但显然并不会太多。
  启动钥匙
  对正处于资本困境中的戴姆勒而言,新投资者具有极大吸引力。
  2月1日,德国斯图加特。以换股方式,戴姆勒与它的中国合资伙伴北汽集团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其结果是,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12%的股权;北汽股份对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持股达到51%;戴姆勒股份对合资企业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持股达51%。双方把这场交易解读为:促进北汽自主品牌发展,提升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
  过去的12个月中,戴姆勒公司的股价已经连续下滑。去年年底,宝马集团市值增长到450亿欧元,而戴姆勒集团为422亿欧元,相距不大。不过除去商用车业务,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业务市值大约在220亿欧元左右,大致为宝马的一半。这对于戴姆勒的投资方来说是不可容忍的,2010年戴姆勒的市值尚超过宝马155亿欧元。
  过去的2012年,一系列的财务调整措施,让外界看到了奔驰这个百岁老人垂暮的一面:旗下超豪华品牌迈巴赫2013款车型再度停产;下调全年利润目标;计划推行超过10亿欧元的成本缩减计划;计划抛售所持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股权中的一半。为了筹集更多资金,集中精力强化汽车业务,"我们正同周围的挑战搏杀。"蔡澈说。
  虽然蔡澈否认了中国投资公司(CIC)谈判入股的说法,但对正处于资本困境中的戴姆勒而言,来自亚洲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新投资者仍具有极大吸引力。这或是一把打开奔驰当前困境的启动钥匙。
  未来如果北汽股份IPO后股价上涨,戴姆勒也将随之受益,这或将在资本市场挽回部分投资者的信心。虽然没有得到收购双方的证实,但据外媒报道,戴姆勒此次收购价约为54亿元人民币。在此次股份收购协议达成后,戴姆勒公司股价迅速上升了0.9%。可为了继续提振股价,蔡澈真正需要的是销售成绩。
  2012年宝马集团以184.5万辆的全球销量依旧遥遥领先;奥迪集团以145.5万辆紧随其后;奔驰则连续第2年被奥迪超越,居第3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奔驰全球销量为112.38万辆,高于奥迪104.92万辆。
  中国市场很重要,而在这里奔驰却迟迟打不开局面,奔驰真的急了。
  重新发力
  与宝马、奥迪打产品线上的时间差,或许将是奔驰亡羊补牢的新机遇。
  "我们必须整顿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这也是我们正在着手进行的事情。" 底特律车展上蔡澈表态,中国是2020年增长战略的关键。
  这些事情除了2月1日公布的协议,还包括此前及正在进行的渠道、产品、管理的一系列调整。
  作为整合的第一步是渠道收权。
  去年年中戴姆勒将其在奔驰中国的股权比例从51%提升到75%。半年后,成立北京奔驰销售服务公司,将进口车及国产车两大在华销售业务整合为一,结束了2005年以来,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分别掌控进口车和国产车销售的各自为政的现状,直至2月1日,戴姆勒对北京奔驰销售服务公司持股提升到51%。
  奔驰还将着手推进网络增长,在大约100个城市将经销商数量提升到220家,未来每年将新增设50家经销商。
  本土化方面,奔驰计划到2015年将在华年销量提高到30万辆,其中70%为中国本土生产。作为对比,2011年奔驰在华销量为22.3万辆。
  对于奔驰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市场做出了回应。2月5日,戴姆勒宣布奔驰今年1月全球销量94895辆,同比增长9.2%。推动奔驰品牌销量增长的,除了美国,更重要的是中国。奔驰1月在华销量16695辆,同比增长15.4%。
  现在也许最棘手的是产品结构。
  对比支撑销量的主力产品,同为国产的奔驰C级和E级在华市场完败于宝马3系、5系以及奥迪的A4、A6。一直以来,奔驰进口车尤其是高端进口车的市场表现就远强于国产车型,迅速将更多的产品引入中国,利用品牌优势与宝马、奥迪打产品线上的时间差,或许将是奔驰亡羊补牢的新机遇。
  按照奔驰产品生命周期推测,2013年将是奔驰重新发力的关键一年。作为"年轻奔驰"和"领袖奔驰"的代表车型,新一代A级轿车和新一代S级轿车都将登陆中国,E级轿车中期改款也如期而至。蔡澈称,未来3年将在中国发布20款新车和改款车,包括新奔驰B级和M级,并将在中国加大投产GLK车型的力度。
  奔驰希望在未来将三分之二的产品带到中国生产,这在此前难以想象。
  文/本刊记者 伍雨石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13fed477f52e9ed2a000010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

[ZAKER分享] 云南富宁村庄的节日惊魂

  一座偏远的山村被疯狂打砸,整村老少被迫进深山躲藏,这酷似影视作品中抗战时期的场景,迅速为施暴方披上了恶魔的外衣。这群背井离乡在大山里挖隧道筑桥梁的也多为农民工的建设者,为什么忽然间成为"铁路鬼子"?
  节日的惊魂
  2月13日农历大年初四,早上8点30分前后,当中铁隧道集团云桂铁路富宁项目部四分部的大工程车载着工人出现在对面山间村道上的时候,云南富宁县剥隘镇岩村村民组的瞭望哨便迅疾传递了警报。
  宁静的山村瞬间沸腾起来,工程车示威似的"叭叭叭"的喇叭声与呼儿唤女的喊叫融成了一片,老人、妇女、儿童率先逃向两公里外的深山。
  这已经是全村的第二次转移,头天傍晚,他们已经有过一次同样的经历。那时,铁路项目部的工人全副武装地拖着铁棒在剥隘镇上游街,声言要到岩村来讨说法,在镇里的村民打电话过来,村民们在通往村落的小路上堆上石头、树干作为路障,但内心惊悸的他们还是跑到山上去了。
  "据说当时警察把他们拦住了,我们一直到夜里零点才陆续回家,一些年轻人负责值班,在土地庙这里打牌坚持到天亮。"土地庙位于岩村的中心,距离村口大概有200多米,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方形亭子,也是这个壮族村落的信息核心,当记者采访正好遇上村民黄绍云的时候,陆陆续续这里便汇集了30多位男女老少。七嘴八舌的补充和互相纠正使事件的经过逐渐清晰起来。
  "从剥隘方向过来了三辆工程车,渭林隧道方向来了两辆工程车,还有两辆皮卡。"在村民们看来,这俨然就是一支有四五百人的"正规军",他们头上戴着白色、黄色和红色的安全帽,手上都戴着手套,个个手里拿着一根铁棒,铁棒头上还焊着一个尖尖的杆头,"像锄头一样"。
  "他们把一辆工程车停在了通往剥隘的山路上,警车根本过不来。"
  就地形而言,岩村应该是占据了易守难攻的有利形势,他们的村落从山腰起始建设,想要上来必须经唯一的这条村路环绕而上。
  事件的始作俑者、30多岁的黄成高带领一众年轻人向徒步而上的队伍投掷石块,据中铁的工人透露,村民们甚至动用了七八支长短土枪。中铁项目部调来的装卸车高举起巨大的铁铲作为掩护,项目部的工人躲避着向上涌来,"就像电影里看到的用坦克掩护,两边两列士兵的队伍一样"。
  项目部的队伍上来的时候,整个村落已经寻不到人迹,愤怒向这些逃不走的东西发泄过来。
  当村民们再次回到村庄的时候,展示在他们面前的村庄已经面目全非。路面上到处是被砸死或打死的鸡鸭尸体,几堆燃尽的火堆里散落着他们熏好的腊肉,摩托车七扭八歪地横在地上,一辆四轮农用车被掀翻在刚进村的那棵大树旁。
  家里的屋门被强行砸开,不锈钢做成的防盗窗支离破碎,有二楼的人家楼上的窗户也都破碎不堪,家里的电视、冰箱、桌椅碗筷等能破坏的东西无一幸免。事件已经过去十几天,政府负责修复的施工队在加紧工作,但记者依然看到了那些防盗门上门锁位置的窟窿,缺胳膊少腿的祭祖的条桌和沙发,楼上空洞的窗框里飘舞的窗帘。
  这已经不仅仅是触目惊心,强烈的恐惧感攫住了村民的心,尽管有警察和政府工作组的安抚,但村民们依然还是躲在深山里,临时带来的被褥在山中的夜晚还是显得单薄,他们不得不放弃"不过大年十五不能在山上点火"的古训,而3岁的小女孩佳佳"妈妈回家"的哭闹也搅得大家不能安稳。听着小孙子"妈妈开灯"的稚嫩声音,这位五十出头的爷爷恨恨地说:"我要是有枪有炮我就想出去干了他们。"
  大年初五,村民们白天在家,但晚上还是躲进了山里。"有些女人都带着孩子干脆躲到亲戚家去了,留下男人们在家里看家。"
  谁是受害者
  剥隘镇上耀武扬威的游街,村落里横行无忌的打砸,事件中中铁隧道一方已经具备了公众情绪中所乐于声讨的所有核心词。
  在渭林隧道和平郎隧道工地的宿舍,记者找到了正在养伤的江楠,他被打断的鼻梁骨正中还略有些红肿,头顶被石头砸破的伤口已经结痂,他的受伤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江楠今年33岁,湖北人,这个春节,他留在工地干活。一年没见的老婆孩子来到工地跟他团圆,大年初二,也就是2月11日,鲍广政开车与他一道把老婆孩子送到了南宁,她们将搭乘第二天一早的班机回湖北。送走家人后,两人赶回工地。
  从剥隘镇到南宁走广昆高速接近500公里的路程,回到剥隘镇已经是将近下午15点。从剥隘镇到工地需要在323国道行驶十几分钟,然后在黄珊珊饭店路口拐上村道,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事情也恰恰就发生在这里。
  "国道路口有一拨人,下来便道上一二公里还有几拨人,路两边都有。"江楠回忆说,"拦住我们的是中间一拨人,他们有三四个,把摩托车横在路中间,让我们停车。"
  江楠询问对方有什么事情,对方只告诉他们是前面人打电话叫他们拦的,"等我们人来了再说"。骑着摩托车赶过来的几个人见面就说刚才车过来的时候溅到他们身上泥了,而在江楠的印象里,这些天一直旱着,路面上根本就不可能有积水,哪里有泥浆呢,他要求看看溅脏衣服的情况,但对方也没有人出来指证,对方提出的要求是"给1000元做个赔偿"。
  鲍广政插话说给200元,对方的言辞很强硬:"那你们走,出什么事我们不负责。"江楠明显闻到对方满身的酒气,看到下面又有两辆摩托车扛着木棍上来了,再加上他的身上还带着准备打给工人的工资一两万块钱,害怕出事的他便直接把价码抬到了四五百块,对方以600元凑六六大顺做了妥协。
  回到工地,说起此事,江楠就想以"失财免灾"过去了事,但工友和领导都觉得这样处理会给以后带来更多麻烦,于是鲍广政、江楠一行五人再次驱车,到剥隘派出所以敲诈勒索报案,他们跟随派出所民警到村里绕了一圈,也没发现勒索的人,随便找小孩问了,也都说不认识不知道。把派出所民警送到国道,谈好等正式上班的时候到网上指认。等他们拐头回来的时候,在村口的小溪边看到了勒索他们的人,他们立即给派出所打电话,派出所让他们等着,他们把车停在路边,四个人下了车,对方看到他们立即打了电话,并且直接把摩托车推在了他们车前面,他们感觉不太对,司机便开车绕过摩托车拐上去工地的小路,鲍广政上了车。
  "他们三个人上来捡起石头向车上砸,喊着不让走。"江楠与另两人也要向前走,但三个人却截住了江楠,不由分说,三个人动上了手。江楠身高1.75米,160多斤,多年工地的劳作也锻炼了一副强健的体格,他实在不愿意多惹是非,对面的三人虽然都不到1.7米,但也都挺强壮。"据说我也放倒了两个。"头上、脸上都留着血的江楠挣脱出来往前跑,车就停在前面。满头满脸是血的江楠被拉回了工地。
  渭林隧道的出口正是平郎隧道的进口,记者看到,这两个工程处在相对的两个山峰上,而两个工程的施工队共同住在山坳的一处宿舍区。渭林队平时有100多号人,由于过年,干活的还剩下30多人,平朗队情况也差不多。富宁项目部四分部总部设在剥隘镇,其他工地上还有他们的施工队。
  当晚,江楠被从后山绕远路送到距离70公里外的广西百色治疗,深夜一两点钟才到。但江楠的遭遇却在不断的传播中持续发酵。"白白抢走了钱,钱也就不计较了,还把人打成这样,我们以后还怎么出去。"同是湖北人的唐荷武的这种想法可能是众多隧道工人的共同心声,揪出肇事者成为他们一致的要求。
  更令他们不安的是,过去只是听说那个村庄每年都会有劫抢的事情,但多数时候是抢拉甘蔗的车,一般管人家要个三五百块,不给钱不让走,但现在,切切实实的案件已经发生在了他们身边。
  "我们开车去,就是想把人找出来。"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村庄早已经如临大敌。据官方公布的材料显示,这支工地的队伍应该为100多人,当他们浩浩荡荡地临近村庄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山坡上扔下的石头砸伤了几个,更让他们感到怒不可遏的,是山坡上竟然动用了土枪。"幸亏有装卸机在上面顶着,要不然不定伤多少人。"一名工友被打伤了脖子,据说现在还在南宁的医院治疗。
  不论双方是否做了暴力的预想,但鲜血还是激发了暴戾。当工程队终于冲进村落,寻不到肇事者的工人们便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发泄。
  最终的结果是,在打砸过程中,共造成岩村57户农户的门窗、家具、炊具、电器以及摩托车、农用运输车等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据初步统计,群众财物损失达60余万元。
  而富宁县宣传部副部长陈裕江介绍,2月13日12时,富宁县委、政府抽调4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到岩村及施工单位开展调处工作。2月15日晚,工作组与中铁隧道集团富宁段项目指挥部协商达成首期赔偿方案,先划拨30万元用于购买村民受损的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并征得群众的支持。陈裕江说:"下一步政府将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双方的矛盾,比如加强法制教育、稳定村民思想等,争取不要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几名带头挑事的村民已经被正式拘留,同时中铁隧道方面也有两名工作人员被警方带走调查。一位上年岁的村民也承认黄成高他们喝了酒做事不妥当,但他还是不能理解:"不能因为这个就把我们整个村给砸了吧。"
  不是利益惹的祸
  无论是岩村村民还是中铁隧道项目部的工人都觉得过去自己与对方毫无瓜葛,但这次事件毕竟在各自的心里都留下了些许的阴影。
  富宁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政颖在向记者介绍时用"柔情富宁 休闲壮乡"来概括富宁的风土人情,他认为富宁虽然是一个山区县,但老百姓开放程度高,对外来人员包容度很高,"都比较热情"。在对富宁民众的随机采访中,这一点也有所验证:"我们这里做服装生意的是福建人,做电子生意的是浙江人,做蔬菜生意的都是四川人。"而从道路两侧林立的宾馆旅店也能揣测到这座山区小县城的物茂人丰。
  "铁路站点对地方经济和地位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政府的宏观考量在岩村村民中却没有那种兴奋的认同感,他们到富宁县城需要70多公里30元车费,而向东到广西百色也是同样的路程和花费。在80%多的人都出外打工的岩村,对于铁路并不陌生,当然也没有好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接受了政府征地的政策。虽然从村口通向323国道的4公里山路是他们1997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分段承包一锨一镐开出来的,但铁路项目队到来,对这条简易的道路进行了拓宽和硬化还是让他们自己也方便了不少,并且很多村民也都还记得,前年铁路项目队刚来的时候,恰好村里的输水管线年久失修,在三四月份就要没水喝,是施工队帮他们重新修了一条水管。
  在村民眼里,铁路施工队的员工生活并没有什么令人羡慕的地方,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也都是农民工,隧道项目的几十道工序把他们分成了多个班组,循环上工有时候一干就是10个小时。在记者走访的十几间宿舍,看到的都是脏兮兮的工服和刚下工满面的尘灰,除了在黑洞洞的隧道中干活,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守着一台DVD播放器看着各种买来的片子。25岁的技术员苏川川在安徽老家已经定好了对象,但他两年了都没能抽出时间回去,他说"人家有十几年都不回去一次的"。青山绿草或者荒山野草在他们眼里永远都不是风景,而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伴侣。
  就算没有大局观念,岩村村民对铁路项目也没有更多的企图。施工队招工,他们甚至嫌工资低、不包吃包住、路太远。他们种植甘蔗,一年的收入也有两三万元。年轻人基本都去了东莞的工厂,18岁的黄成专、19岁的黄海飞正在房间里看着新更换的电视,两人都染了黄色的头发,都是爆炸式的哈韩发型,据他们介绍,村里的孩子大多都像他们一样,读书只读到初中,就因"读不会"而弃学了,他们印象中这么多年村里只有一个读到高中的。多数孩子十五六岁就被亲戚介绍到了工厂,"每月两三千元,吃饭、买衣服、玩游戏,有时候回家还得让家里寄路费"。满脸轻松的笑意表明他们认为这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土地庙前几十位家长的哄笑也说明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的平常。一个显然还未成年的孩子说他的理想也是"像哥哥一样去打工"。
  一群回到家里的农民工与一群正在打工的农民工,他们虽然成长在不同的地域,但可能却有很多相似的生活经历,或许,他们还有共同的不便对人言说的痛苦和苦闷,但当他们遭遇到一起的时候,却以如此激烈的形式对撞了。
  记者 庄山 摄影 关海彤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13ed23c7f52e9b055000001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

[ZAKER分享] 云南富宁村庄的节日惊魂

  一座偏远的山村被疯狂打砸,整村老少被迫进深山躲藏,这酷似影视作品中抗战时期的场景,迅速为施暴方披上了恶魔的外衣。这群背井离乡在大山里挖隧道筑桥梁的也多为农民工的建设者,为什么忽然间成为"铁路鬼子"?
  节日的惊魂
  2月13日农历大年初四,早上8点30分前后,当中铁隧道集团云桂铁路富宁项目部四分部的大工程车载着工人出现在对面山间村道上的时候,云南富宁县剥隘镇岩村村民组的瞭望哨便迅疾传递了警报。
  宁静的山村瞬间沸腾起来,工程车示威似的"叭叭叭"的喇叭声与呼儿唤女的喊叫融成了一片,老人、妇女、儿童率先逃向两公里外的深山。
  这已经是全村的第二次转移,头天傍晚,他们已经有过一次同样的经历。那时,铁路项目部的工人全副武装地拖着铁棒在剥隘镇上游街,声言要到岩村来讨说法,在镇里的村民打电话过来,村民们在通往村落的小路上堆上石头、树干作为路障,但内心惊悸的他们还是跑到山上去了。
  "据说当时警察把他们拦住了,我们一直到夜里零点才陆续回家,一些年轻人负责值班,在土地庙这里打牌坚持到天亮。"土地庙位于岩村的中心,距离村口大概有200多米,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方形亭子,也是这个壮族村落的信息核心,当记者采访正好遇上村民黄绍云的时候,陆陆续续这里便汇集了30多位男女老少。七嘴八舌的补充和互相纠正使事件的经过逐渐清晰起来。
  "从剥隘方向过来了三辆工程车,渭林隧道方向来了两辆工程车,还有两辆皮卡。"在村民们看来,这俨然就是一支有四五百人的"正规军",他们头上戴着白色、黄色和红色的安全帽,手上都戴着手套,个个手里拿着一根铁棒,铁棒头上还焊着一个尖尖的杆头,"像锄头一样"。
  "他们把一辆工程车停在了通往剥隘的山路上,警车根本过不来。"
  就地形而言,岩村应该是占据了易守难攻的有利形势,他们的村落从山腰起始建设,想要上来必须经唯一的这条村路环绕而上。
  事件的始作俑者、30多岁的黄成高带领一众年轻人向徒步而上的队伍投掷石块,据中铁的工人透露,村民们甚至动用了七八支长短土枪。中铁项目部调来的装卸车高举起巨大的铁铲作为掩护,项目部的工人躲避着向上涌来,"就像电影里看到的用坦克掩护,两边两列士兵的队伍一样"。
  项目部的队伍上来的时候,整个村落已经寻不到人迹,愤怒向这些逃不走的东西发泄过来。
  当村民们再次回到村庄的时候,展示在他们面前的村庄已经面目全非。路面上到处是被砸死或打死的鸡鸭尸体,几堆燃尽的火堆里散落着他们熏好的腊肉,摩托车七扭八歪地横在地上,一辆四轮农用车被掀翻在刚进村的那棵大树旁。
  家里的屋门被强行砸开,不锈钢做成的防盗窗支离破碎,有二楼的人家楼上的窗户也都破碎不堪,家里的电视、冰箱、桌椅碗筷等能破坏的东西无一幸免。事件已经过去十几天,政府负责修复的施工队在加紧工作,但记者依然看到了那些防盗门上门锁位置的窟窿,缺胳膊少腿的祭祖的条桌和沙发,楼上空洞的窗框里飘舞的窗帘。
  这已经不仅仅是触目惊心,强烈的恐惧感攫住了村民的心,尽管有警察和政府工作组的安抚,但村民们依然还是躲在深山里,临时带来的被褥在山中的夜晚还是显得单薄,他们不得不放弃"不过大年十五不能在山上点火"的古训,而3岁的小女孩佳佳"妈妈回家"的哭闹也搅得大家不能安稳。听着小孙子"妈妈开灯"的稚嫩声音,这位五十出头的爷爷恨恨地说:"我要是有枪有炮我就想出去干了他们。"
  大年初五,村民们白天在家,但晚上还是躲进了山里。"有些女人都带着孩子干脆躲到亲戚家去了,留下男人们在家里看家。"
  谁是受害者
  剥隘镇上耀武扬威的游街,村落里横行无忌的打砸,事件中中铁隧道一方已经具备了公众情绪中所乐于声讨的所有核心词。
  在渭林隧道和平郎隧道工地的宿舍,记者找到了正在养伤的江楠,他被打断的鼻梁骨正中还略有些红肿,头顶被石头砸破的伤口已经结痂,他的受伤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江楠今年33岁,湖北人,这个春节,他留在工地干活。一年没见的老婆孩子来到工地跟他团圆,大年初二,也就是2月11日,鲍广政开车与他一道把老婆孩子送到了南宁,她们将搭乘第二天一早的班机回湖北。送走家人后,两人赶回工地。
  从剥隘镇到南宁走广昆高速接近500公里的路程,回到剥隘镇已经是将近下午15点。从剥隘镇到工地需要在323国道行驶十几分钟,然后在黄珊珊饭店路口拐上村道,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事情也恰恰就发生在这里。
  "国道路口有一拨人,下来便道上一二公里还有几拨人,路两边都有。"江楠回忆说,"拦住我们的是中间一拨人,他们有三四个,把摩托车横在路中间,让我们停车。"
  江楠询问对方有什么事情,对方只告诉他们是前面人打电话叫他们拦的,"等我们人来了再说"。骑着摩托车赶过来的几个人见面就说刚才车过来的时候溅到他们身上泥了,而在江楠的印象里,这些天一直旱着,路面上根本就不可能有积水,哪里有泥浆呢,他要求看看溅脏衣服的情况,但对方也没有人出来指证,对方提出的要求是"给1000元做个赔偿"。
  鲍广政插话说给200元,对方的言辞很强硬:"那你们走,出什么事我们不负责。"江楠明显闻到对方满身的酒气,看到下面又有两辆摩托车扛着木棍上来了,再加上他的身上还带着准备打给工人的工资一两万块钱,害怕出事的他便直接把价码抬到了四五百块,对方以600元凑六六大顺做了妥协。
  回到工地,说起此事,江楠就想以"失财免灾"过去了事,但工友和领导都觉得这样处理会给以后带来更多麻烦,于是鲍广政、江楠一行五人再次驱车,到剥隘派出所以敲诈勒索报案,他们跟随派出所民警到村里绕了一圈,也没发现勒索的人,随便找小孩问了,也都说不认识不知道。把派出所民警送到国道,谈好等正式上班的时候到网上指认。等他们拐头回来的时候,在村口的小溪边看到了勒索他们的人,他们立即给派出所打电话,派出所让他们等着,他们把车停在路边,四个人下了车,对方看到他们立即打了电话,并且直接把摩托车推在了他们车前面,他们感觉不太对,司机便开车绕过摩托车拐上去工地的小路,鲍广政上了车。
  "他们三个人上来捡起石头向车上砸,喊着不让走。"江楠与另两人也要向前走,但三个人却截住了江楠,不由分说,三个人动上了手。江楠身高1.75米,160多斤,多年工地的劳作也锻炼了一副强健的体格,他实在不愿意多惹是非,对面的三人虽然都不到1.7米,但也都挺强壮。"据说我也放倒了两个。"头上、脸上都留着血的江楠挣脱出来往前跑,车就停在前面。满头满脸是血的江楠被拉回了工地。
  渭林隧道的出口正是平郎隧道的进口,记者看到,这两个工程处在相对的两个山峰上,而两个工程的施工队共同住在山坳的一处宿舍区。渭林队平时有100多号人,由于过年,干活的还剩下30多人,平朗队情况也差不多。富宁项目部四分部总部设在剥隘镇,其他工地上还有他们的施工队。
  当晚,江楠被从后山绕远路送到距离70公里外的广西百色治疗,深夜一两点钟才到。但江楠的遭遇却在不断的传播中持续发酵。"白白抢走了钱,钱也就不计较了,还把人打成这样,我们以后还怎么出去。"同是湖北人的唐荷武的这种想法可能是众多隧道工人的共同心声,揪出肇事者成为他们一致的要求。
  更令他们不安的是,过去只是听说那个村庄每年都会有劫抢的事情,但多数时候是抢拉甘蔗的车,一般管人家要个三五百块,不给钱不让走,但现在,切切实实的案件已经发生在了他们身边。
  "我们开车去,就是想把人找出来。"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村庄早已经如临大敌。据官方公布的材料显示,这支工地的队伍应该为100多人,当他们浩浩荡荡地临近村庄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山坡上扔下的石头砸伤了几个,更让他们感到怒不可遏的,是山坡上竟然动用了土枪。"幸亏有装卸机在上面顶着,要不然不定伤多少人。"一名工友被打伤了脖子,据说现在还在南宁的医院治疗。
  不论双方是否做了暴力的预想,但鲜血还是激发了暴戾。当工程队终于冲进村落,寻不到肇事者的工人们便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发泄。
  最终的结果是,在打砸过程中,共造成岩村57户农户的门窗、家具、炊具、电器以及摩托车、农用运输车等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据初步统计,群众财物损失达60余万元。
  而富宁县宣传部副部长陈裕江介绍,2月13日12时,富宁县委、政府抽调4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到岩村及施工单位开展调处工作。2月15日晚,工作组与中铁隧道集团富宁段项目指挥部协商达成首期赔偿方案,先划拨30万元用于购买村民受损的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并征得群众的支持。陈裕江说:"下一步政府将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双方的矛盾,比如加强法制教育、稳定村民思想等,争取不要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几名带头挑事的村民已经被正式拘留,同时中铁隧道方面也有两名工作人员被警方带走调查。一位上年岁的村民也承认黄成高他们喝了酒做事不妥当,但他还是不能理解:"不能因为这个就把我们整个村给砸了吧。"
  不是利益惹的祸
  无论是岩村村民还是中铁隧道项目部的工人都觉得过去自己与对方毫无瓜葛,但这次事件毕竟在各自的心里都留下了些许的阴影。
  富宁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李政颖在向记者介绍时用"柔情富宁 休闲壮乡"来概括富宁的风土人情,他认为富宁虽然是一个山区县,但老百姓开放程度高,对外来人员包容度很高,"都比较热情"。在对富宁民众的随机采访中,这一点也有所验证:"我们这里做服装生意的是福建人,做电子生意的是浙江人,做蔬菜生意的都是四川人。"而从道路两侧林立的宾馆旅店也能揣测到这座山区小县城的物茂人丰。
  "铁路站点对地方经济和地位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政府的宏观考量在岩村村民中却没有那种兴奋的认同感,他们到富宁县城需要70多公里30元车费,而向东到广西百色也是同样的路程和花费。在80%多的人都出外打工的岩村,对于铁路并不陌生,当然也没有好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接受了政府征地的政策。虽然从村口通向323国道的4公里山路是他们1997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分段承包一锨一镐开出来的,但铁路项目队到来,对这条简易的道路进行了拓宽和硬化还是让他们自己也方便了不少,并且很多村民也都还记得,前年铁路项目队刚来的时候,恰好村里的输水管线年久失修,在三四月份就要没水喝,是施工队帮他们重新修了一条水管。
  在村民眼里,铁路施工队的员工生活并没有什么令人羡慕的地方,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也都是农民工,隧道项目的几十道工序把他们分成了多个班组,循环上工有时候一干就是10个小时。在记者走访的十几间宿舍,看到的都是脏兮兮的工服和刚下工满面的尘灰,除了在黑洞洞的隧道中干活,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守着一台DVD播放器看着各种买来的片子。25岁的技术员苏川川在安徽老家已经定好了对象,但他两年了都没能抽出时间回去,他说"人家有十几年都不回去一次的"。青山绿草或者荒山野草在他们眼里永远都不是风景,而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伴侣。
  就算没有大局观念,岩村村民对铁路项目也没有更多的企图。施工队招工,他们甚至嫌工资低、不包吃包住、路太远。他们种植甘蔗,一年的收入也有两三万元。年轻人基本都去了东莞的工厂,18岁的黄成专、19岁的黄海飞正在房间里看着新更换的电视,两人都染了黄色的头发,都是爆炸式的哈韩发型,据他们介绍,村里的孩子大多都像他们一样,读书只读到初中,就因"读不会"而弃学了,他们印象中这么多年村里只有一个读到高中的。多数孩子十五六岁就被亲戚介绍到了工厂,"每月两三千元,吃饭、买衣服、玩游戏,有时候回家还得让家里寄路费"。满脸轻松的笑意表明他们认为这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土地庙前几十位家长的哄笑也说明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的平常。一个显然还未成年的孩子说他的理想也是"像哥哥一样去打工"。
  一群回到家里的农民工与一群正在打工的农民工,他们虽然成长在不同的地域,但可能却有很多相似的生活经历,或许,他们还有共同的不便对人言说的痛苦和苦闷,但当他们遭遇到一起的时候,却以如此激烈的形式对撞了。
  记者 庄山 摄影 关海彤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13ed23c7f52e9b055000001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

[ZAKER分享] iPhone5S要更新什么?

  苹果公司今年可能也可能不会发布名为"iPhone5S"的手机。苹果2009年发布的iPhone 3GS提升了速度,2011年发布的iPhone 4S推出了自带的Siri功能,那么2013年是否会出现另一个S风格的升级呢?然而,苹果每年周期性的更新却没有任何具体实际的特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自2007年至2010年,苹果每年都在6月末或7月初发布新款iPhone产品,如时钟一般规律准确。而在2011年和2012年,苹果则分别在10月份和9月份发布了新款iPhone。尽管比此前通常的发布时间晚了3个月左右,但还是保持了发布窗口在3个月内。因此,苹果的新款发布时间还是可预测的。
  即便是那些并不每天浏览iMore网站和不关注网络上流言蜚语的消费者都开始关注iPhone何时发布新款了。这导致了在仅是推断的新款发布日期到来之前,现款在售的iPhone销量出现下滑。苹果教会了人们什么时候该买,同样也教会了人们什么时候该不买。
  苹果同时也教会了竞争对手如何反制iPhone产品。这个春天,HTC正在发布其新一代的Android手机HTC One,而三星也将在这个三月份发布新款Galaxy S4,相信这并非是一个巧合。同时,相信黑莓可能也迫不及待地想发布新款手机了。
  苹果目前依旧主导着媒体周期,并且在其发布季仍将是最畅销的产品之一。与其现在和苹果竞争吸引外界关注,不如竞争者们等待中途杀入,也就是当iPhone已经过了新鲜期却又没到更新换代的时候。
  当苹果给出在任何给定年份只发布S级手机的印象的时候,消费者们可能对是否有其他产品发布更感兴趣。
  虽然从制造的角度看iPhone5几乎是全新的,但因为它与老款机型有着相同的模样,整体平坦的圆角矩形设计饱受一些消费者的批评。新的一体式机身结构,被称作光学工程壮举的摄像头,4英寸的显示屏以及LTE技术等等都是令人乏味的。如果说将iPhone5作为再革命产品销售是艰难的,那么把外观与iPhone5几乎相同的iPhone 5S销售给同一群体毫无疑问将会更难。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14020117f52e9ab19000191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

[ZAKER分享] 电纸书有必要吗?没必要吗?

  我非常不想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来结尾,但这句话送给作者思考思考,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
  明明纸笔都在面前,为何不用呢?
  挺巧,前几天刚刚收到亚马逊最新款的Kindle,这是我第三台电纸书设备(之前是kindle3和nook2)。然后逛论坛的时候看到新浪的这篇文章:我们真的有必要买Kindle?作者把这篇文章写得很激昂,却也是漏洞百出。作为读书之人,尤其是电纸书爱好者,对作者的很多论述不太赞同,这里做个回应。
  首先,我挺欣赏作者认为数字化出版渐成趋势的论述。如作者所言,出版有两个商业模式:报纸杂志和书籍。前者靠广告商家付费,后者则是用户付费。以kindle为代表的电纸书设备,颠覆的是书籍出版行业的规则。他让"出版社——读者"的关系调整为"出版社——亚马逊——读者",而kindle以及背后的电纸书商店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者一会"电纸书"的一会"kindle"的,把我这个还算内行的人都搞糊涂了,更别说电子书小白了。好,我来帮作者澄清一下:"电子书"指的是数字化的图书文本,"kindle"指的是一种电纸书硬件设备。但不管怎么说,行文到这里,作者的分析还算在理,可之后呢?
  "我认为,书籍对人类的功用除了阅读之外,还有一种仪式感。想必大多数朋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上学时放假回家总要背上几本书,虽然多数的时间你都不会碰一下,但下次还是不由自主的这么做"
  "仪式感"三个字让我突然间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但紧接着的这个例子,却实在无法说明有什么仪式感,放假带本书回家绝非一种"仪式",而是一种负担,一来是学业的负担,二来是肩膀的负担。当你看到当下小学生沉甸甸的书包挂在他们的肩膀上时,你还能站在他们面前大谈"仪式感"吗?
  接着,作者陈述了三个不值得购买kindle的理由。我们一一来看。
  1. "便宜,但不能承受之轻。"作者这里继续用"仪式感" 作者认为亚马逊用低价消除了书籍的"仪式感"。这让我很困惑,为何低价就消除了"仪式感"呢?莫非就像古登堡老先生普及活字印刷之后消除了《圣经》的"仪式感"一样?而且,作者这里一会电纸书,一会实体书,比如"便宜的Kindle和更加便宜的电子书价格。尤其后一个理由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便宜:英文书实在是很贵。但中国的书相比国外价格低多了,再加上网上书店的打折和满反活动,书价几乎变成白菜价。"我又困惑了,作者到底是说电子书便宜还是实体书便宜?
  再然后,我实在不忍心再引用作者的文字为我的这篇东西凑字数了,你引用了那么多的数字,包括kindle销量变化和平板销量预期,又怎么能论证电子书不能承受之轻呢?说到底,无论kindle还是平板,哪一个不是看电子书?你用kindle读电子书和用ipad下载kindle app去电子书,不都是在被亚马逊消除"仪式感"吗?
  2. E-ink屏幕或许很好,但没那么重要 关于E-ink是否对眼睛友好的判断,我想这从来不应该绝对化。就像作者所言,"我一直在使用一个7寸的安卓平板阅读,眼睛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我也可以说,我一直用NOOK(今后用kindle)阅读,眼睛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无力了,算了,我也不废话。
  3 .不是专注,是怀旧 "怀旧"两个字再次让我神圣了一下下,可后面的论述又有些许蛋疼,"(购买kindle是)抗拒技术发展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效率,而主张在阅读过程中的加入情感要素,即怀念传统书籍那种可触摸的体验。"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而来,倘若是怀旧,那怎么不一步到位的去翻实体书?这个所谓的"怀旧"就好像是人们为了唤起儿时写字的感觉而去某款手机上用触摸笔写字,可明明纸笔都在面前,为何不用呢?其实呢,作者是在说,你们这批装逼的人!
  再接下来,作者说了一些"正确的废话",诸如kindle是否能读更多的书取决于你自己是否有读书的习惯(这太废话了)、人们在电子设备上的阅读越多,纸质书读的就越少(我不评论,大家说说吧)。
  到此,终于把一篇又X又X的文章(参考裹脚布)分析完了。读到底我也没看清作者到底是反对kindle呢还是电子阅读?很多观点说不到位,论据更不合适,几乎没有有用的见解。实在不明白新浪为何还将其放在首页推荐。我非常不想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来结尾,但这句话送给作者思考思考,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

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140480481853d3d2b000018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发自我的 iPad

三星纽约华丽作秀:营销大战苹果 | 猎云网

三星纽约华丽作秀:营销大战苹果 | 猎云网

本文作者:郑峻

Galaxy S4的发布会地址选在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三星显然是别有深意。

美国地标建筑作秀

这个巨大的建筑群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19幢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从第48街一直延伸到第51街,门口悬挂着世界各国的国旗。这个洛克菲勒家族巨资建造的现代建筑群是美国的"国家历史地标"建筑,更是资本主义的标志。洛克菲勒家族凭借着石油,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财团,他们的发展史就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就是美国财富的骄傲。

在美国商业中心举办新一代旗舰手机的发布会,三星看重的更是象征意义。这家韩国商业巨头希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对美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打一场品牌广告:三星并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厂商,而是可以匹敌苹果谷歌的又一家科技巨鳄。奢华的剧院,华丽的发布会如同一场音乐会,美国科技博客Verge的记者也忍不住说,发布会比苹果华丽的不是一点点,三星数亿美元的营销支出可见一斑。

单从实力而言,三星绝对有底气和苹果掰手腕。作为三星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三星电子的业务横跨芯片、显示屏、手机、平板、电脑、家电、相机等众多领域,几乎囊括了消费电子的整个产业链。三星电子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排名全球科技行业第五,和微软谷歌处于同一级别,远远超过思科、英特尔与高通等美国科技大佬。

在苹果得以崛起的移动市场,三星是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唯一能给苹果带来压力的对手。三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约三成的份额,超过了昔日手机巨人诺基亚。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手机市场几乎成为了三星与苹果的双雄争霸,两家公司拿下了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却攫取了九成以上的利润。

让苹果感到紧张

在苹果iPhone迅猛崛起的时候,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等昔日巨头业务直线下滑,HTC一时闪现后日益暗淡、只有三星始终保持着强劲稳健的增长势头。不仅有海量手机销量,还能获得巨额利润。以最为重要的中国市场为例,三星去年智能手机销量飙升三倍,以3000万部智能手机的销量成为行业领头羊,

分析三星的成功之道,有几大经验:高中低端产品,各级市场全线出击;不走寻常路,与苹果差异化竞争;覆盖全产业链,保证整体利润;设计紧随潮流,善于把握时机;渠道为王,市场营销巨额投入。苹果iPhone一枝独秀时,三星可以迅速学习借鉴,数款产品都带有苹果的影子。3.5寸屏主宰市场时,三星敢于推出5寸巨屏奇葩手机Note系列,跨界拿下了千万的市场销量。而三星主动产品Galaxy S系列销量突破1亿部,S3更是凭借超过4000万部的疯狂销量,把iPhone 4S挤下了销量冠军的宝座。在苹果如日中天之际,只有三星成为了苹果的唯一对手。

苹果的反应,映衬了三星的成功。从乔布斯时代起,苹果就掀起了与三星的诉讼大战,试图通过系列专利诉讼阻止三星新品上市。美国、韩国、欧洲、澳大利亚,双方几乎在全球所有重要市场都陷入了诉讼泥潭。官司互有输赢,苹果也从未掩盖对三星的嘲讽和不屑,但却未能遏制三星智能手机的扩张势头。

苹果CEO库克毫不留情地指出,有竞争对手在窃取苹果的设计和技术,所指对象不言而喻。而在三星发布新品S4之前,苹果高级副总裁席勒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了三星,认为搭载Android系统的三星手机不可能与苹果iPhone相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苹果在手机领域如此紧张的,或许也只有三星。

苹果高层们的焦虑众所周知。随着创新放缓,苹果也面临着增长瓶颈,不仅利润增长陷入停滞,股价也从700多美元下滑到了400多美元。曾经鹤立鸡群的iPhone,逐渐发现竞争对手已经逼近甚至部分超越了自己,苹果手机不再是最酷科技产品的代表。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三星选择在纽约以最高调的方式发布S4,无疑更是一种示威的表现。

巨额营销是胜招

看技术参数,三星S4肯定是出色的产品,但绝对不是革命性创新。和近年来所有的智能手机新品一样,S4发布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产品秀,甚至真机都已经提前外泄。在同样的塑料外壳下,所有的提升都在意料之中,更快的芯片(八核),更好的摄像头(1300万像素),更清晰的显示屏(5英寸1080P屏),更耐久的电池(2600mAh)。为了拿下美国市场,三星甚至专门推出了高通芯片的美国版本。

此类旗舰手机的配置和技术,诺基亚、HTC甚至摩托罗拉都可以拥有,但他们都不是三星的市场对手,因为三星有强大的市场营销。凭藉着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三星有足够的财力可以投入广告推广。市场调研公司Kantar Media统计,去年三星手机在美国投入4.01亿美元的广告支出,超过了苹果的3.33亿美元。全球来看,三星总营销投入甚至高达110亿美元。这是个令同行瞠目结舌的数字。

或许正是因为硬件难有突破,所以三星才在发布会上对硬件参数一笔带过,而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诸多人性化软件的展示上。S4的定位就是"生活伴侣",眼球追踪、智能导航、智能翻译、音乐共享播放,这些并不亮点但却贴心的小功能,让三星的新旗舰变得更加人性化。

在美国市场,几乎所有商业场所都可以看到三星手机的广告,S 3与Note系列的巨幅广告挂在最繁华的街头,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赛事"超级碗"转播上也有三星的广告。三星还专门针对苹果,推出了系列直击苹果痛处的嘲讽广告,在电视、纸媒以及网络上轮番轰炸。虽然评价各有不同,但至少三星做到了一点:让所有消费者都知道,三星是苹果iPhone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星巨额投入,还体现在完善售前售后服务、推出促销活动以及维护运营商关系中。

如今在全球,三星唯一没有攻克的核心市场就是美国,这里依然是苹果iPhone的天下。即便Android平台拥有美国五成的市场份额,但具体到手机品牌,苹果38%的占有率依然远远超过三星的21%。这就是为什么,三星要在继续加大品牌营销,在超级碗这样的"美国春晚"上打天价广告,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发布新一代旗舰产品。

一切的投入,都是为了超过苹果,拿下最具象征意义的美国市场,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真正王者。单说技术方面,目前智能手机领域已经陷入了群雄混战阶段,苹果、三星、HTC、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移动,都有自己的王牌技术,也可以拿出一款占据部分领先的旗舰产品。但真正说话的,还是包括营销投入、服务体系、品牌价值的综合实力。这个舞台,目前只属于苹果与三星。

风光背后的风险

然而高处不胜寒,三星也有自己的苦恼。巨额营销投入换来了巨额销量,带领三星超过HTC、诺基亚等先行者,但也侵蚀了产品利润率,三星手机目前的利润率只有17%,远远低于苹果,甚至还不如诺基亚的25%。一旦苹果或者其他竞争对手再次实现技术突破,导致三星手机销量下滑,那么三星的整体业绩就会面临明显风险。而智能手机目前贡献了三星电子七至八成的营收,一旦受损,全盘拖累。

与苹果不同,三星没有自己的强大软件,获得成功的产品都依赖于谷歌Android系统,而自己的Bada平台表现乏善可陈。虽然三星占据着硬件领域全产业链的优势,但没有软件就意味着没有命脉,未来产品发展被谷歌牵着走。诺基亚从巨人到衰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硬件厂商一旦未能赶上软件潮流,就会遭到市场无情抛弃,诺基亚成为了三星最好的前车之鉴。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日本经济迅猛崛起。来自东瀛的三菱财团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一度给美国人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但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企业很快陷入低迷,又出售了这个纽约与美国的地标。三星在洛克菲勒中心发布新品,为了是给苹果施加压力,为自己加大营销力度。但在风头最盛的时候,三星高层们的心头是否也有过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阴影?

去年三星营收创纪录之际,董事长李健熙却要求管理者每天6点半上班,借此向所有员工传递企业危机感。中国有句谚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健熙一定懂这个意思。

原文链接:http://tech.sina.com.cn/mobile/n/csj/2013-03-15/09388149224.shtml



发自我的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