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 杜林普和你的子女 - 陶傑

蘋果日報- 杜林普和你的子女 - 陶傑

杜林普和你的子女 - 陶傑

布魯塞爾機場恐襲,調查發現,伊斯蘭國恐怖份子本來想去爆炸核電䜓,早已密謀綁架核電廠總裁,因為事敗而「捨難取易」,先爆機場,當做玩耍。

這些恐怖份子怎樣混進來?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偷渡進歐洲,二是以移民入境。

這樣就令人想起杜林普。這位大亨,建議在德州墨西哥邊境建一堵圍牆,堵截墨西哥非法移民入境,引起左膠破口大罵。

但是在邊境堵截非法移民,有什麼問題?難道美國可以讓任何人不經簽證入境?你試試明天沒有簽證,到洛杉磯機場,移民官會讓你大搖大擺過關?不會,他會下令原機遣返。

杜林普講的,只是普通的法治常識。他不是要防截合法入境的移民,他防截的是非法移民。至於建一堵牆,建一條鐵絲網,鐵絲網有沒有電流,皆是技術的枝節。今日香港的羅湖和深圳之間,也有圍牆加鐵絲網,沒有人說中港兩地,都是法西斯政府。英治香港的麥理浩時代、還有「穿山甲部隊」,堵截抓捕非法入境的大陸人。麥理浩的所為,與杜林普的建議,完全相同。

然後杜林普說:「在查明美國發生了什麼事之前,禁止伊斯蘭教徒入境。」亦遭非議。此說唯一值得非議之處,不是此一主張錯誤,只是在技術上,不知如何執行。

「不是所有的伊斯蘭人皆是恐怖份子。但自『九一一』以來,所有的恐怖份子,皆是伊斯蘭教徒。」這句話,是一個完整的事實。

左膠二十年,只喋喋不休地強調上半句,而刻意不提下半句。現在,西方恐襲的危機本質,正在於下半句。杜林普的崛起,堅持聚焦討論而要處理的正是下半句,還原全部事實的因果。可以罵杜林普,但不可以拋棄常識。

杜林普講的是常識,而左膠的罪惡,是長期反常識而散播的集體智障。不錯,杜林普語言率直,甚或流於粗鄙,有人質問:此人上台,以後「家長不知如何教子女」?此一擔憂,令我發笑。教子女的責任,從來不在美國總統,而在家長。美國總統甘迺迪,在任時玩女人,跟女明星瑪莉蓮夢露搞混,甘迺迪做總統時,沒有美國家長質疑過總統教壞他們的子女,只質疑甘迺迪處理古巴飛彈危機,是否能保障美國人性命的安全。

我知道的是,如果讓左膠繼續「執政」,遲早你根本沒有子女可以施教,因為你的子女,遲早會死於無窮無盡的恐怖襲擊。

上一則: 【揀啱童書】記錄囝囝大便經歷 港媽繪本得獎

下一則: 斯文離地 - 左丁山



Z88

蘋果日報- 「倒習信」事件株連家人 傳媒人北風父母遭綁架

蘋果日報- 「倒習信」事件株連家人 傳媒人北風父母遭綁架

「倒習信」事件株連家人 傳媒人北風父母遭綁架

內地網媒《無界新聞》刊促習近平辭職公開信事件,昨有新發展。旅居香港的《端傳媒》評論部前主編賈葭,早前在北京機場赴港途中被公安帶走,疑與公開信事件有關。昨晚賈葭已獲准與妻子會面,但未能回家。不過,旅居美國的媒體人溫云超(筆名北風),此前曾被指知悉公開信事件內幕,昨他稱自己在廣東的父母和弟弟被當局綁架多日:「即使帶走我的父母和弟弟……我都沒有更多資訊可以提供。」


■曾居香港的內地傳媒人北風在Twitter(下圖)上發表家人受事件牽連。

另一方面,溫云超昨告訴《蘋果》,昨早8時收到弟媳電話通知,指自己在揭陽市揭西縣鄉下的父母和弟弟3人,本月22日起被「有司」(官員)綁架帶走,至今情況不明。然而弟媳卻不肯講「有司」是誰,似有人在其身邊監視。溫說:「擔心我父母六七十歲,血壓高,身體又不是好好,連續關押幾日,我擔心他們身體受不了,特別是我的媽媽一直是家庭婦女,無遇過這樣的事。」溫指,當局於本月10日開始多次找上國內家人,要他們向遠在美國的自己施壓,交待關於公開信的事:「17號政府的人又讓我爸爸和弟弟電話聯絡我,說已知我不是信的作者,但要我交待是甚麼人寫和怎樣給我發佈後,就不追究我責任,否則我弟弟就沒工作了。他在某政府部門做司機,可我無法承認跟我無關的事情。」

溫云超曾任廣州金羊網資訊中心總監及網易博客編輯,2010年來港任職《陽光時務》新媒體總監,2年後因留港簽證到期不獲續簽遂離港,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訪問學者,現於紐約兼職媒體工作。對於他在《陽光時務》的舊同事賈葭也受公開信牽連,他指:「賈葭是知道登了出來就話給朋友知,我是知道登了出來就發了Twitter,就這麼簡單……呢件事本來就唔關我事,沒想到會搞這麽大。不過今次這樣,北京當局真係好肉緊呢封公開信,點解咁肉緊我就唔知喇。」他又指自己現時唯一能做的,便是把資訊披露給媒體、國際人權機構和外國政府,希望借公眾壓力讓其家人早日獲得自由。


■現居紐約的北風稱,父母至今下落不明。

BBC指《無界》16人被「帶走」另外英媒BBC昨透露,一名不願具名的《無界》員工向他們表示,早前除賈葭外,另有16人已遭當局「帶走」。其中6人直接在《無界》任職,包括一名高級經理和一名資深編輯,另外10人則為一家與《無界》相關的IT公司工作。而《無界》另一名員工前日則向法新社證實,包括《無界》執行總裁歐陽洪亮、執行主編黃志傑等人自今仍無法聯絡。

《蘋果》記者


上一則: IS後欄起火 伊敍夾擊重奪古城

下一則: 【賈葭被失蹤】 律師:賈獲准見妻 但未能回家



Z88

Pornhub要让VR成人片免费 前1万名用户赠VR眼罩_网易科技

Pornhub要让VR成人片免费 前1万名用户赠VR眼罩_网易科技

Pornhub要让VR成人片免费 前1万名用户赠VR眼罩

【TechWeb报道】3月2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的免费色情网站Pornhub今日推出一系列成人小电影,搭上了科技界的新宠——虚拟现实技术。这家日访问量高达6000万次网站称,前1万名要求订阅的用户还能获得免费的虚拟现实眼罩(简易版)。

Pornhub要让VR成人片免费 前1万名用户赠VR眼罩

Pornhub今日宣布与成人娱乐内容提供商BaDoinkVR达成合作,称自己是第一家免费提供360°全景成人片的网站,并保证每个用户能过获得orgasm。此前该网站因为广告语"All you need is hand"(自己动手,万事不求人)获得了巨大的媒体曝光度,但随后被撤下。想必这次的营销事件,又要让科技媒体炸锅。

Pornhub要让VR成人片免费 前1万名用户赠VR眼罩

网站广告语"All you need is hand"

这些Android和iOS设备优化的VR视频,可以在OculusRift、三星Gear VR以及谷歌Cardboard等VR设备上,基于智能手机进行播放。甚至,为了推广这一服务,Pornhub将免费送出1万副VR眼镜。

这家网站拥抱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虚拟现实的推广用重要意义。虽然三星、HTC、索尼、Facebook的Oculus以及其他科技公司都在做虚拟现实头盔,但是真正被广大用户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ornhub希望能改变美国人观看成人片的方式。数据显示,18岁-39岁的人群中,46%的男士和16%的女士会每周观看成人片。目前,Pornhub网站提供27部虚拟现实成人电影,旨在告诉用户网站到底要做什么。

这些虚拟现实成人片的片名为"Tour ofBooty," "Harley Gets a Tune Up" and "Dominate and BeDominated."

Pornhub数据显示,每年视频点击量高达789亿次,每用户每人观看11段小电影。Pornhub的每小时访问量210万次,日访问量高达6000万次,每年访问量183.5亿次。

Pornhub副总裁柯里·普莱斯(Coley Price)表示,"为全球用户提供最新尖端技术是我们的职责。VR将是改变全球成人娱乐领域的下一步,能够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迷人体验。用户可以申请免费的VR眼罩,访问我们的VR频道。"(露天)



I

你可能没意识到,苹果正在颠覆医疗健康产业 - 少数派

你可能没意识到,苹果正在颠覆医疗健康产业 - 少数派

你可能没意识到,苹果正在颠覆医疗健康产业

就像 iPhone 每年的更新换代一样,最近三年里,苹果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动作也不小,每次发布会上都拿出了不少的篇幅做专题介绍,不过,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似乎仍不太会将苹果和医疗健康产业联系在一起,国内媒体也没有投入太大的关注度。然而,就是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苹果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颠覆,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那么今天,是时候更新一下观念了。这三年里: 

  • iOS 8 发布时,系统内置了一个名为「健康」的原生应用,并同时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 HealthKit;
  • 2015 年春季发布会,苹果发布了 ResearchKit
  • 在刚刚结束的 2016 春节发布会上,苹果不仅进一步加强了 ResearchKit,还推出了全新的 CareKit。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晕了,HealthKit、ResearchKit 以及最新推出的 CareKit,三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分别有什么用?三者又将如何改变医疗健康产业,提升我们个人的健康水平?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清晰的答案。

三个 Kit,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在细讲 HealthKit、ResearchKit、CareKit 这三者的关系前,先纠正一个最常见的误解:这三者并不是像每年发布的新款 iPhone 一样,是一种升级换代,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不断扩展着健康管理的方式和边界。

其次,再来简单说一下 Kit 的概念。这三者本身就是面向开发者的,它们并不是现成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方便开发者集成和开发的基础框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ResearchKit 内置了各种医学上的模块,例如患者入组临床实验时的电子签名、评测自己健康情况的打分量表、评估反应速度的点击测试等等,这些当然完全可以由开发者自行编写代码开发实现,但通过苹果提供的这些 Kit,都已经封装实现了这些功能或特性,开发者只需要传入相应的数据或做一些简单的二次修改,就可以开发出一款完整的 App。

尤其是 ResearchKit,由于面向的是临床科研人员,这些人可能是大学里的医学教授,可能是国际医学中心的科研小组,他们可能拥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却不一定会编程,正是通过这些 Kit 的支持,编程变得简单,他们可以自学,或者以较小的成本,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发所需要的 App 提供给入组患者。

在理解这些的基础上,我们来谈一谈 HealthKit、ResearchKit 和 CareKit 是如何各司其职的。

HealthKit:提供应用间的健康数据分享标准

HealthKit 作为最早推出的开发套件,实际上也是苹果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基石。试着去打开你手机上的「健康」应用,你可以看到各类健康相关的指标,从基本的健康数据,到生殖健康,再到化验结果、营养摄入……大大小小总共涵盖了数十种指标和体征数据。之所以说 HealthKit 是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基石,正在于它定义了数据的类型和互相通信的标准。现在,你可以通过将各类第三方健康应用,如 Keep、乐动力、Runtastic,甚至微信运动,它们都可以通过 HealthKit 互相交换、读取、写入健康相关的数据。

乍一看这好像也不算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实际上如果对医疗行业有稍微深入的认识,你就可以揣测出苹果未来的伟大愿景。现在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病历、开药都已经完全电子化了,没错,医疗健康行业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行业,但是,却是一个高度碎片信息化的行业。

如何理解高度碎片化?非常简单,你在一个医院做的检查,得到的化验结果,跑到另一家医院,他们的系统里就没法调取你的化验数据,很多时候你需要重新再来一次。所以,国内外的一些医疗信息化标准的最高等级目前都是七级,都要求实现区域化的医疗信息共享。的确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区域互通的医疗信息共享,然而,如果想进一步将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医疗数据打通,那么又是一件麻烦事。每一家医院存储和记录医疗数据的方式、格式都非常不同,仅仅将这些数据形成一套统一可交换的规范协议,就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去改造。何况,这里提到的碎片化还只是不同机构间的数据无法互通,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患者的健康数据无法连贯保存,无法形成完整的数据轨迹。

显然,这种方式的变革太慢,苹果正是希望通过 iOS 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普及程度,从数据的角度入手,首先解决医疗中的老大难问题:形成一套可互通互换的数据格式协议。现在,或许你看到的只是应用和应用间的数据共享,但未来呢,应用和可穿戴硬件之间,和医疗器械之间,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苹果的 HealthKit,就是连接这一切的标准中间件。

ResearchKit:面向科研人员的数据搜集与疾病研究

在 HealthKit 打下数据互通的基本上,进一步的就是应用层面的问题了。有了这些健康数据,我们可以怎么使用它们?ResearchKit 是苹果最先想到的一个大规模应用场景。

在谈 ResearchKit 之前,或许你有必要了解一下临床科研项目的一些基本背景。事实上,世界上目前有许多罕见病和慢性病,我们并没有找到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对发病的机理也一无所知,甚至有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也有待考证。没错,临床科研高度依赖试验,只有通过大量的患者入组参与临床科研,并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收集大量的数据反馈,才能最终验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现实情况里,有许多非常现实的问题:上哪找到足够多的愿意入组的患者?患者入组后,如何高效合理地开展试验?要知道,临床科研的合规性要求非常之高,哪怕只是错过一次治疗或者数据反馈,这一组「样本」可能就失去可靠性了。所以,临床科研项目往往面临着找患者难、找到患者之后实施更难的窘境。一次有效的临床科研项目,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耗费大量的财物跟踪患者的治疗和数据收集,而我们谈论的,可能只是几百个患者样本的试验而已。

ResearchKit 就是希望帮助临床科研人员解决这个问题。患者可以通过 iPhone 随时参与某一项罕见病或慢性病的科研项目,期间只要定期完成一些数据反馈和问卷调查,科研人员手中就能收获大量的数据。整个科研项目的流程都被简化了,现在患者只需要下载一个 App,首次进入时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确认参与项目并同意数据的匿名分享,之后定时打开 App,不管是输入自己的指标,还是回答问卷,或者完成一些小的测试,都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完成。

CareKit: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干预和随访

ResearchKit 只是数据应用的一个案例,显然苹果并不满足于此。在科研人员之外,今年刚刚推出的 CareKit 则是面向患者个体的健康服务框架。和科研数据收集的导向不同,CareKit 的整体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通过 CareKit,患者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医生共享自己的健康数据,并一对一地收到医生的反馈建议和治疗方案的调整,从而实现远程的医疗干预和随访。

不要小看了医疗干预和随访这件事情。虽然现代医疗越来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这个概念,然而很多并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人在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会开玩笑地说,中国医生的水平比国外医生高多了,因为中国医生一天看的患者数量,可能是国外医生一年的患者量。这句话其实并不全对,看病并不仅仅只是五分钟的面诊,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实际上门诊和医生见面,仅仅只是治疗的开始,医生在通过面对面接触,得到化验结果的前提下,给你做出的治疗方案和开具的处方药物,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需要后续根据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随时做出动态的调整。

对于医生来说,如果患者做完手术后出院,再也不和医生联系了,其实医生也并不清楚患者的术后情况和治疗效果,由于缺少信息的正向反馈,对自身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不利。患者端则更好理解,如果医生能够持续地跟进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健康状况,也会有更好的改善。然而,我国由于医患数量的严重不对等,导致很多医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好随访这件事情,而很多医院本身也不重视随访工作,或者工作方式还非常原始——不要怀疑,很多医院甚至还靠向患者写信,来收集患者出院的康复情况。

那么 CareKit 想做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和 ResearchKit 的核心一致,本质上都是简化数据流通的过程,现在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将健康数据实时共享给自己的医生,从而收获医生的建议和反馈,动态地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医患双方来说,都大有禆益。

ResearchKit 已取得的成果

前面提到了 ResearchKit 是面向科研人员的大数据收集工具,也是苹果在健康数据应用层面的第一次尝试,自从去年推出以来也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里成果如何呢?

mPower 为例,它是由罗彻斯特大学、赛智生物网络共同推出的一款 App,主要研究的疾病是帕金森症,评估患者的情况并不难,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小测试,让患者动动手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能了解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目前已经有超过 10000 人入组参与,其中 93% 的人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临床科研项目,不要小看了这一万人,这已经是帕金森症的临床研究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传统的研究中,一次试验能有几百个入组患者,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果了。通过 iPhone 的陀螺仪等功能,mPower 收集了患者一系列的数据,包括灵巧性、平衡能力、走路姿态和记忆水平,从而分析睡眠、运动和心情对疾病的正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iPhone 的参与,还让许多临床项目融入了科技的元素。举例来说,小儿自闭症一直是另人困扰的问题,而许多家长往往在小孩已经好几岁时才发现,这时候治疗已经有些迟了。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表明,如果能尽早介入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儿童在成年后会有更好的智商和社交能力。Autism & Beyond 就可以使用 iPhone 的前置摄像头,通过对人脸的智能识别,甚至可以识别 18 个月大的婴幼儿的情绪反应,从而尽可能早地筛选出小儿自闭症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利用 ResearchKit,App 仅仅推出一个月的时间,就比这个项目之前九个月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到的入组实验儿童都要多。

苹果一度说的 There is an app for that,现在对于各类罕见病和慢性病来说,都是 There is an app for the disease。从之前提到的帕金森症和小儿自闭症,到癫痫、哮喘、脑震荡、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乙肝、黑色素瘤、产后抑郁、睡眠健康等等,你都可以找到一款 App,主动共享你的健康数据,从而帮助临床科研人员更好地推动疾病的治疗发展。

这些疾病或许对你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在科研人员眼里,还有太多他们想了解的谜团没有解决,例如产后抑郁和基因到底有没有关联,脑震荡长期来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等等,我们贡献的可能只是一点点匿名的数据,但所有人加起来,科研人员一下子能得到的数量据是以前的几十倍,甚至在糖尿病方面,几乎已经确认存在着数类 II 型糖尿病的亚型,而运动对这些亚型的治疗有着显著的影响。

而最棒的是,不仅仅只是那些患者,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推动医疗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来。即使你一切健康,也可以下载诸如 mPower 这样的 App,并以一名健康者的身份共享自己的数据,从而帮助科研人员获取健康情况下的对照组。

揭秘最新的 CareKit

CareKit 是在数据应用层面上,面向患者个体和医疗服务者之间的通道,是一套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干预和随访。通过 CareKit,你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医生分享自己的健康数据,医生在远程能够实时地给出建议和治疗方案调整。虽然 CareKit 目前还没有正式上线,但根据苹果公布的信息来看,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 健康卡:帮助患者执行和监控自己的治疗方案,例如通知你吃药的时间和剂量,该做什么理疗和运动,一些相关的运动数据还可以直接通过 Apple Watch 或者 iPhone 的传感器收集后直接上传给你的医生;
  • 症状和测量追踪器:患者可以记录自己不同时间段的情况,如睡眠质量、血糖血压情况,或者可以定时填写打分量表评估自己的心情或是疼痛水平,或者拍照记录伤口的愈合情况等等;
  • 透视仪表盘: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数据变动情况,以让患者直接地了解该疗程的效果是否达到;
  • 连接模块:患者可以直接与自己的医生在线沟通、共享数据。

CareKit 以患者为中心正体现在:通过外界力量督促患者执行治疗方案、以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数据和进展、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对接医生实时提供干预和调整。从前,你很可能需要随身携带笨重的设备全天候地记录数据,然后定期地回到医院、找到医生,现在,你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记录情况、分享数据、联系医生。

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CareKit 相比 ResearchKit,会更快更大范围地普及,除了原有的一些 ResearchKit 项目会推出相对应的面向个人的基于 CareKit 的医疗服务外,德州休斯顿医学中心也正在研发一款基于 CareKit 的医患沟通 App;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则会面向慢性病患者,推出一套基于 CareKit 的家庭监控方案;One Drop 则正在开发一款糖尿病管理工具,不仅可以记录在不同血糖情况下的疼痛、晕眩和饥饿感,还可以实时地将这些数据共享和你的医生和家人。

苹果在健康产业的下一步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HealthKit 是一切的基石,它负责打通数据层面的对接和互通,ResearchKit 和 CareKit 则是两个数据应用层面的具体场景和案例,前者面向科研人员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后者则是面向患者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个体化治疗。

那么,苹果在健康产业的下一步会是什么?

从目前来看,苹果的整个切入点还是在数据层面,的确在医疗体系里,数据标准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即使是苹果目前做的,也仅仅只是部分最简单的数据的标准化,如化验结果、生理指标等等,但是苹果显然不会止步于此,毕竟要想在更多健康应用的场景里扩展可能性,就需要接入和统一更多的数据,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手术情况、基因分子情况等等,这些数据的标准和结构化则更加棘手和复杂,显然苹果也在谨慎地调研,这一次春季发布会苹果公布了接下来会对基因数据作进一步的整合。

在数据层面来看,除了扩展数据的丰富程度之外,数据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特别是最近苹果和 FBI 的争端,在这个背景下,健康数据是一个绝佳的例证。如果我们的手机上存储了我们每个人最为重要的健康指标和数据,这些数据的隐私和保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据标准化的前提下,苹果当然是希望接入更多的健康场景和应用领域。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器械和 HealthKit 对接,随着检测仪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未来化验和检查中心,甚至也可能完全消失,人们直接通过便携式的设备,即可通过标准的 HealthKit 协议互通数据,足不出户也能完全数据的采集。而这些数据,除了目前的临床科研和随访之外,在区域卫生预警、持续化健康管理、个体化治疗方案等等领域内,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想像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健康领域的这些野心,体现的也是苹果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即希望赋予普通人以工具和能力,以积小成多的方式,发挥出协作和团体的力量。它或许没有神秘的实验室,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未来感,也没有太多的精英式的先导者,但正是凭借着这种文化和理念,苹果在设备和硬件之外,如此变革了多媒体内容产业、软件生态产业和教育产业,在不远的未来,医疗健康产业亦如是。


如果你希望通过赞助方式支持更多优质内容,请联系我们



I

不输百度与搜狗:谷歌拼音输入法的 3 个实用技巧 - 少数派

不输百度与搜狗:谷歌拼音输入法的 3 个实用技巧 - 少数派

不输百度与搜狗:谷歌拼音输入法的 3 个实用技巧

如果说你追求上手成本低且使用高效的输入方式,双拼输入方案值得一试;如果你向往简洁、纯粹的输入体验,Google 拼音输入法则可能是你的不二之选。

尽管在「简洁」和「纯粹」之外,不少人也常吐槽 Google 拼音输入法在功能上「不够接地气」:不支持自定义词典、不支持扩展输入甚至是没有颜文字。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下几个使用技巧也许会让你重新认识它。

关于「滑行输入」

距 Google 首次将「滑行输入」功能加入 Google 拼音输入法已两年有余,至今仍未见其大范围普及。我个人的建议是前往「Google 拼音输入法设置」-「输入法」中把它关掉。

这样做的原因如下:

1.「滑行输入」对打字者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仔细研究「滑行输入」其实不难发现,它对于按键键位排列的熟悉程度以及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在开始「滑行输入」前我们必须想好需要键入的每一个音节的位置,然后尽量保证手指划过正确的键位才能完成一次正确的输入

这也使得「滑行输入」功能趋于鸡肋:短语输入效率不及按键输入,长句输入则容易因为一个音节的误触而必须全盘重头来过。

2. 输入过程中极容易造成误操作

如果你仔细观察 Google 拼音输入法的 26 键中文键盘,你会发现每个键位下其实都有一个灰色的数字或标点符号,我们只需在对应的按键轻轻下滑即可在中文录入的过程中快速键入这些数字和标点。然而,这个「滑动输入数字和标点」的过程却时不时地会被「滑行输入」功能所干扰

因此,关闭「滑行输入」功能恰能从另一个侧面提高我们的输入效率。如果你每次安装完 Google 拼音输入法后只是草草过一遍「设置向导」,你可能很难注意到的是:无论我们喜爱与否,「滑行输入」功能在我们安装 Google 拼音后都是默认开启的

但如果我唠叨了这么多,你的心中反而燃起了探索「滑行输入」功能的小火苗,这里有几个小贴士你可能会用得着:

  • 无论是全键盘还是九宫格都支持「滑行输入」,全键盘的准确率和输入效率更高
  • 「滑行输入」还同时支持全拼和各种双拼方案
  • 「滑行输入」前最好先想好需要滑到的每一个键位和音节。滑动输入并不支持单个音节修改,也就是说,一旦我们误触了一个错误的,按删除键将删除所有已经打好的拼音
  • 滑动的过程是可以暂停的如果你一时想不起下一个要滑动的位置在哪里,按住不动,想好了再继续即可。这样不至于全盘皆输。

善用用户词典

关于 Google 输入法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太好用的「滑行输入」功能在安装好之后是默认开启的,而至关重要的用户词典同步却是默认关闭的。这很大程度上让 Google 拼音背上了「莫须有」的黑锅。

(由于用户词典需要通过 Google 服务器进行同步,所以可能不适用于部分「网络条件不太好」的用户,酌情参考即可)

与我们熟知的百度、搜狗等输入法不同,Google 拼音输入法的词库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培养」。

熟悉 Google 拼音输入法的用户都知道,如果我们在 Google 拼音输入法中一口气打出一些比较生僻的词组,我们就必须得通过点击并选词来将这个词组正确地录入。

这是个看上去稍显麻烦但实则相当有必要的过程。比如下图中我刻意打了一个比较少见的中文译名「艾什莉娅」,第一次输入时 Google 并不能立即给出我们想要的词组。然而如果我们通过手动选词将这个词组打出来,下一次再输入相应地拼音时 Google 便会首先给出这个由我们所自行创造的词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不是一般的输入法都有的功能吗?

然而如果我们在「Google 拼音输入法设置」-「字典」中开启了那个默认被关闭的「同步用户字典」功能,这些由我们亲手创造的词组便会与我们的 Google 账户绑定在一起,可以随时在不同的 Android 设备以及 PC 之间同步。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积累,Google 拼音输入法的用户词典会慢慢成为一部独一无二且仅适合我们自己的使用和输入习惯的词库

如果你对这个词库缺乏具体的概念,可以试试「导出用户词典」,该功能会将 Google 拼音输入法收集到的你所有的个性化词库导出为 txt 文本并保存至本地,打开欣赏一下吧,拿出来分享给输入习惯相近的好友也是不错的选择(你甚至可以导入来自其他输入法的词库,txt 格式即可)。

最后又想多啰嗦的一点是,比起某些输入法内置或是额外下载不同类别词库的方式,我更偏爱 Google 拼音输入法这种具有自主学习性、高度可定制性、可随时同步的需要自己悉心「培养」的词库。

用「自定义短语」提高输入效率

文章的最后似乎也应该是「放大招」的时候。下面将介绍如何利用 Google 拼音输入法实现扩展输入、颜文字等等你想要的功能。

这里就要用到位于「Google 拼音输入法设置」-「字典」中的「自定义短语」功能。我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为大家形象地展示这一功能的使用技巧。

点击「编辑自定义短语」,选择任意语言进入个人词典管理,接着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按钮进入自定义短语编辑界面。该界面有两个输入框,从上至下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目标短语」和「快捷键」

  • 从别处复制粘贴一个颜文字表情到「目标短语」框中,在「快捷键」中键入与之对应的快捷键。比如「_(:3 」∠)_」对应「orz」;
  • 设置完成后,当我们用 Google 拼音输入法打出「orz」三个字母时,对应的颜文字表情就会出现在选词框里;
  •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将我们常用的地址和「dizhi」对应起来,这样以后输入地址的时候效率就可以提升很多。

更多的应用技巧大家可以自行摸索和发掘,以上仅为抛砖引玉。

Google 拼音输入法是一款简洁、纯粹的输入法,但它并不简单不是么?如果你有更多使用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进行交流补充。


如果你希望通过赞助方式支持更多优质内容,请联系我们



I

分享网易新闻「空档滑行能省油?别信老司机」

我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发现新闻:「空档滑行能省油?别信老司机」,与你分享。

  很多老司机觉得他们经验丰富、身经百战、驾驶技术超群,他们对车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非常不屑我们这一代司机,比如MY DAD。他们认为,空档滑行比起带档滑行更能有利于节省燃油,而且更能展现自身的驾驶技巧,自我感觉很帅。那么,事实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今天就来帮大家分析一下。

  什么叫空档滑行?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一切有关"空档滑行"的,只是针对手动挡,自动挡车是坚决不能空档滑行的。所谓"空档滑行",就是指车辆在行驶中,司机把换挡杆挂入空档位置,利用车辆的惯性来使得车辆行驶的一种操作方法。

  为什么老司机们会说空档滑行能省油?

  空档滑行确实能省油,不过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开过几十年车的老司机们对化油器车一定很熟悉,就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喷、直喷等发动机技术,化油器是唯一的发动机供油方式。

  化油器喷油是纯靠机械控制的,无论变速箱位于哪个档位,只要有空气进入进气道,就会有相应的汽油被吸入参与燃烧。即便驾驶员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松开油门带档滑行,发动机在进气行程时仍产生足够的低压,导致汽油被大量吸入化油器腔,造成没必要的燃油消耗。而挂入空档时,发动机只需保持怠速运转,此时发动机转速很低,燃油消耗自然也会减少,因此对于那个年代的老式化油器车来说,空档滑行确实能够省油。

  空档滑行能省油这种说法放现在适用吗?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对排放的要求提高,目前大街上能看见的车几乎都是采用电控燃油喷射。这种电喷发动机由发动机电脑(ECU)控制每个汽缸独立电控喷油嘴,具备超速断油和减速断油的功能,简单点说就是电喷发动机在带档滑行时是断油状态,而空档滑行时反而是喷油的,来维持怠速。因此,空档滑行省油这种说法对于现在的车型来说,根本行不通,反而还更加费油。如果你不信,可以做一个小实验,目前好多车型都带瞬时油耗功能,你可以自己试一试,看看到底带档滑行省油,还是空档滑行省油。

  小结: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空档滑行能否省油这个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司机的观点并不错,但只是针对那些老式化油器汽车而已,并不适用于现在的电喷汽车。最后再提示一下各位司机,请尽量不要空档滑行,不仅不能省油,而且会存在安全隐患。

  请关注公众号:12缸汽车



原地址:http://3g.163.com/ntes/special/0034073A/wechat_article.html?docid=BJ0PLLT405278CLU


I

蘋果日報- 兇徒「撒旦之母」炸藥藏量驚人

蘋果日報- 兇徒「撒旦之母」炸藥藏量驚人

兇徒「撒旦之母」炸藥藏量驚人

比利時當局在搜查爆炸案兇徒寓所時,撿獲15公斤有「撒旦之母」之稱的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炸藥 ,份量之多,令爆炸品專家及官員驚訝。有美國官員指新發現顯示「伊斯蘭國」(IS)製炸藥能力在巴黎恐襲後提高,思疑他們何以能不動聲色地生產如此大批爆炸品。

TATP是一種白色的結晶狀炸藥,容易受震盪、磨擦及熱力後爆炸,原材料包括高濃度過氧化氫、丙酮等,相對容易購買,近年成為歐洲恐怖分子常用炸藥,在2005年倫敦爆炸案及去年巴黎襲擊中均有用。估計恐怖分子是各人購買不同化學品,避免引起懷疑。TATP雖製作簡易,但步驟精細耗時,須在化學品上逐滴加入催化劑,混和後要攪拌及冷卻,通常要使用大量冰塊,過程中稍一不慎就會觸發爆炸,故恐怖分子一般只會小量藏有TATP。由於化學材料會釋出濃烈氣味,需要在較大範圍等候乾涸,加上比利時警方過去數月在布魯塞爾大舉搜捕薩拉赫,IS能把這批炸藥隱藏至今,難度極高。

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


■扎芬特姆機場玻璃窗外牆盡碎。路透社

上一則: IS訓練600人 自主伺機襲歐

下一則: 阿根廷國宴 奧巴馬化身TangObam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