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

Google Assistant 登录 iOS,你的语音助手有了新选择


Google Assistant 登录 iOS,你的语音助手有了新选择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一只索狗

就在今天凌晨的 Google I/O 开幕演讲上,Google 再次强调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于未来的重要性,而扩大用户数量,提供更多数据也是提高计算机机器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顺理成章的,Google 也同时宣布 Google Assistant 正式登陆 iOS 平台,Siri 有了个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更加智能的 Google Assistant

Google Assistant 在 iOS 平台上的表现就如它在其他平台一样,顺滑、流畅,除了唤醒方式有所不同:你只能通过下拉通知的 Widget 或点开图标进行唤醒,而不是像在 Android 上说一句「Ok,Google」就行。

作为一个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能帮你干的事情真不少,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用途,它都可以支持。在我看来,目前语音助手能满足的需求主要分为了三种:趣味需求(调戏与闲聊)、服务需求(电话、闹钟、提醒......)和知识需求(换算、冷知识、算数......)。Google Assistant 不仅能识别自然语言,和你进行对话,并且得益于 Google 常年在搜索领域的经验,它在回答一些知识性的问题方面也做得不错。

请输入图片标题

为了进一步扩展 Google Assistant 的兼容性,Google 还公布了 Actions on Google 项目,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利用 SDK 接入 Google Assistant 平台,从而让用户可以直接与第三方应用或服务互动,而不用下载专门的应用,整个过程都非常流畅自然。比如你可以链接自己的 Todolist 账号,用语音进行查看任务、添加任务等一系列操作,而 Siri 尽管也提供了 SiriKit 给第三方应用,但不论是支持的应用数量还是功能的实用性,Google Assistant 目前都更胜一筹。

请输入图片标题

当然,Google Assistant 不仅仅只是一个语音助手而已,如果你登录了 Google 账号之后就会发现,你的 Google 相册、Google 日历、地址信息、使用习惯它都已经了如指掌。此外,它还可以管理你的智能家居,我相信这对 HomeKit 是一个挑战,毕竟 Google 在设备支持的数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支持 HomeKit 的家电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价格大部分都相对更高。

请输入图片标题

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对像我这样不怎么喜欢用语音助手的人来说,Google Assistant 可以用键盘输入真是在太棒了。

一个「OK,Google」就可以解决一切

Google Assistant 最早出现于 Allo,以一个 ChatBot 的形式出现,到之后的 Pixel 独占,再到全平台都可以使用,Google Assistant 在发布后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迅速成长并替代「前辈」Google Now 成为新一代智能语音助手中的佼佼者。而在 Google Lens 的加持之下,Google Assistant 在未来更新中还可以像曾经的 Google Now 一样,帮助你理解取景器所看到任何内容。

图片来自 The Verge

从 Mobile First 到 AI First,Google Assistant 承载着 Google 的野心,Google 一步一步将自家 AI 和机器学习能力融进自家的产品线,从 Android Auto 到 Google Home,它想要融入你的生活,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也期待着「Google Everywhere」的一天早日到来。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293


I

派读 | mp3 格式已死?其实它只是真正免费了而已


派读 | mp3 格式已死?其实它只是真正免费了而已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少数派编辑部

mp3 格式已死?它只是真正免费了而已

➡️ 原文:"MP3 is dead" missed the real, much better story

🎙 近日,mp3 格式的发明者 Fraunhofer IIS 发布了停止专利授权计划的声明。许多人对此解读为属于 mp3 的时代已经结束,aac 将代替它成为新的主流音频格式。著名科技播主、独立开发者 Marco Arment 在其博客上发表了这篇文章,认为事实恰恰相反。他表示 Fraunhofer 的声明只是对 mp3 专利到期的一种回应,声明中只是建议人们转向使用仍在更新的受专利保护格式(比如 aac),并不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mp3 依然是被最广泛应用的音频格式。而 aac 的专利问题是阻止它代替 mp3 的最主要障碍。现在,mp3 成为了真正不受任何专利限制的免费格式,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很难找到一种音频格式获得像 mp3 一样多的广泛支持,说 mp3 格式「已死」可能还有点为时尚早。

别用内容填充时间,就像别用食物填充胃一样

➡️ 原文:别用内容填充时间,就像别用食物填充胃一样

🎙 近几年内容经济的火热让许多人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人们会对各种形式的「内容」产生兴趣? 

这篇文章认为这些「内容」从本质上而言都是用来填充某种「容器」的东西,而这种「容器」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就是时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容器」:睡前,起床、通勤、上班的间隙、无话可说的饭局……手机成为了我们打发这些时间的工具。

由于传统的内容很难触及到这些「容器」,于是一些新的内容便填入进来:社交媒体、短视频、王者荣耀……尽管有些人批评说这些内容的质量难以和传统的内容相提并论,但作者认为我们用内容打发时间其实就和用食物填充胃一样,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焦虑和羞耻。

如果你最近也看到了有意思的文章,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我们会把优秀的文章选入之后的「派读」中。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296


I

在 macOS 上用 Automator 批量合并 PDF | 一日一技


在 macOS 上用 Automator 批量合并 PDF | 一日一技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HarveyJanson

之前看到了羊店长发在本站的文章,描述了如何在 macOS 使用「预览」合并多个 PDF 文件。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应急的时候非常好用;但便捷自然带来了局限性。直接打印(⌘P)会强制将所有页面适应缩放在打印选项设定好的纸张中(如 A4),导致最终的 PDF 成品每个页面都有白框。如果各个页面版式大致一致(如都是横向),影响还比较细微;但一旦出现横纵交错的情况,最终的产品效果就不甚理想了。

打印的产物;打印还会强制改变页面方向。

如果想要得到所有页面全部照原样合并的 PDF 文件,操作方式应该是:

  1. 用「预览」打开所有待合并的文件;
  2. 将除第一个之外的所有文件拖到第一个文件下方,直到弹出空白;
  3. 保存第一个文件
「弹出空白」
这样得到的结果更为理想,但仍有两个问题。第一,操作太过繁琐。每次都要完成拖动的过程,稍有闪失就要从头再来。虽然可以在缩略图边栏中全选(⌘A)再拖动,但能省一步是一步嘛。第二,如此生成的最终 PDF 文件,是保存在第一个待合并文件中的,如果想要保留之前的源文件,就要「存储为……」(⌥⇧⌘S);且不论这个键位有点复杂,每次还都要记得「不要直接保存」,心理上也是种负担,还是要遵循能省一步是一步的原则。

如此,就要轮到 macOS 上最容易被遗忘的 Automator 出手了。完成这个流程的思路大致如下:
最终的 Automator 设计和成品效果如下:
你可以在 Automator 中自行拖放操作,也可以在 本链接 下载。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290


I

苹果的魔力,从来都不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派读


苹果的魔力,从来都不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派读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子不语Rex

➡️ 原文:When Apple is 2 years behind you, put your things in order

长期来看,人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记性,而扭曲了历史的原貌。因为 iPod、iPhone 这样划时代的产品,事后回过头去看,我们总认为苹果是一家充满魔力的公司。而如今,在硅谷各大厂竞相发布 VR 设备、自动驾驶汽车、家庭语音设备时,苹果似乎毫无建树,以致于不少人开始质疑,苹果是不是已经失去了魔力?

媒体争先报道苹果落后于时代(图片来自 AppleInsider) 

问题在于,苹果的魔力,从来都不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篇文章,回顾了苹果在这个世纪以来,各大重要的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后人一步」。然而,苹果的落后,反而是它的一种竞争优势。这其间的时间差,苹果重新将技术以消费者可理解的方式包装,人们津津乐道的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一次又一次成功地让苹果做到了后来者的弯道超车。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373


I

我在 Apple Watch 装哪些效率应用 | 装了啥


我在 Apple Watch 装哪些效率应用 | 装了啥
在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ONE一个- 少数派  /  叶启阳

Q1. 介绍你自己。

我是叶启阳,目前是在读高中生,同时也是知乎「辞客堂 · 数位杂谈版」专栏的作者之一。和少数派同为高中生的作者 Junyi Lou 一样,我也是个 LLer(注:指日本动画 LoveLive! 的粉丝)。

Q2.哪些 App 对你的学习 / 生活最重要?

我使用的 watchOS App 比较少,大多以生活与效率类 App 为主:

在这些 App 中,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有 Workflow、Moovit 和 Streaks。

Q3. 那么,能否具体说说你是如何使用这些 App 的呢?

Workflow

由于 Apple Watch 的屏幕比较小,再加上长时间的抬腕操作会带来一些不适感,所以作为一款能够实现自动化流程的 Workflow 是我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频率最高的 App 之一。其中我常用的 Workflow 有以下三个:

「播放音乐」这个 Workflow 制作时需要用到 Choose from Menu、Get Playlist 和 Play Music 这三个动作。运行 Workflow 后选择任一播放列表,就会在相应的设备上播放歌曲。而 Apple Watch 自带的音乐 App 操作起来就比较繁琐,并且加载也需要较长时间。

「语音备忘录」是为了录制课堂上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制作的 Workflow,制作时需要用到 Record Audio 和 Creat New Note 这两个动作。运行后 Workflow 会调用录制音频的 API,停止录制后则会被保存至 Evernote 中。之所以使用 Evernote,是因为保存至备忘录等其他 App 都需要在 iOS 上进行下一步操作。在实际情况下,Apple Watch 的录制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在 Apple Watch 没有内置语音备忘录 App 的情况下,利用这个 Workflow 可以免去了再装一个第三方 App 进行录制的操作。获取 Workflow

最后一个用得比较多的 Workflow 是「查询地点」,制作时需要用到 Choose from Menu、Search Local Businesses、Show in Maps 这三个动作。运行 Workflow 会显示之前已经定义好了的地点类型,选择任一项目后即会显示最近的几个地点,再次进行操作就会跳转至地图 App。相比较于系统自带的地图 App 本身需要听写才能进行相关地点搜索,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 Workflow 会显得更为方便。获取 Workflow


Moovit

Moovit 是一款能够显示公共交通预计到达时间的 App,支持许多国际城市,不过国内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郑州这五个城市在 App 中提供数据,也并非所有线路都提供实时的到达时间。在 Apple Watch 上,打开 App 后会根据定位直接显示最近的车站以及相应的公交线路,左右滑动则会在各个车站进行切换,点击线路就会显示最近几班线路的到达时间,点击站名则会以地图显示,并可切换至地图 App 进行导航。

在我上学与放学的时候,直接使用 Apple Watch 查看线路的到达时间会比在 iPhone 上查看方便很多,也为我省下了不少时间。


Streaks

Streaks 是一款帮助养成习惯的 App,当每天完成了一项任务时,可以在 App 中将其进行标记。相较于其他同类 App,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调用健康 App 中的数据来自动进行记录,也提供了智能的通知提醒功能,即根据之前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时间来自动调整通知提醒的推送时间。

我目前添加的六个任务有:刷牙、睡 7 小时、饮 1.2 升水、吃药、量血压以及画满健身记录圆环,这里设置的大部分任务都是为了健康考虑。


Q4. 推荐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物件?

一款叫做 moikit cuptime 2 的智能水杯。这个水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 App 将饮水记录导入至健康的「水」板块中,并且在日常使用时水杯会根据水温与当前时间通过震动进行饮水的提醒。

Q5. 分享一个改善生活的小习惯。

学会通过深呼吸来使自己得到放松。之前我写过一篇《使用 Apple Watch「呼吸」的一些建议》的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进行阅读。

Q6. 在你订阅的付费服务当中哪一些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区的 Apple Music 订阅。就我个人而言,Apple Music 比其他的音乐流媒体服务使用体验都要好一些,并且最近中国区的 Apple Music 中还加入了大量的日本动画原声音乐,最关键的是价格相对于其他同类服务都要便宜很多,所以从 Apple Music 刚登陆中国区后就一直订阅使用到了现在。

如果你也想在少数派分享你「装了啥」,🙋🏻 点这里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39409


I

「文革」遺產 - 李純恩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文革」遺產 - 李純恩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文革」遺產 - 李純恩

梁振英在fb挑逗立法會議員梁繼昌,人家沒理他,他很氣憤,來了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一句話出自論語「八佾篇」,是孔夫子罵人話,意思是連這都可以忍,還有什麼不可以忍!
平時說話「方方面面」「重中之重」的梁特首,突然來了一句文縐縐罵人話,想來並非受到了山東老鄉孔老二的「文化影響」,如果你突襲問他這句話的出典,他未必答得出來。忽然聽到他說這句話,倒令我想起「文化大革命」。
在「文革」之中,到處會聽見人說「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比如貼得滿牆的大字報,比如紅衛兵小將寫大批判文章,起頭一定是「東風勁吹,紅旗招展!」寫到階級敵人的罪行了,突然就會來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說完這句話,就開始鬥人了,也可以開始殺人。
那時候,最先引用這句話的,當然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毛主席古書看得多,雖然作詩會用「不須放屁」這樣的通俗語言,但有時也會謅兩句古文。於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就風靡全國,識不識字,懂不懂的人,都鸚鵡學舌,碰到點氣憤的事情,本來可以痛痛快快叫罵:「忍屎忍尿都唔忍你!」但因為受毛主席的影響,突然就會文縐縐(當然是以吼叫的方式)說:「是可忍,孰不可忍!」即使在批孔老二批得最激憤的時候,也會這麼說,因為大部份人不知道這話是孔老二說的,還以為是毛主席的教導。
所以,當聽見往日開口就是什麼「一帶一路」,「中港融合」,「打造」這「打造」那的梁書記突然來了這麼一句,如果我是一個喜愛身穿紅軍軍裝跳廣場舞的大媽,就會覺得這個男人特別貼心了。



I

讓中國人搞掂中國人 - 高慧然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讓中國人搞掂中國人 - 高慧然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讓中國人搞掂中國人 - 高慧然

中國女星帶女兒去上海迪士尼玩機動遊戲,因其女兒身高不符規定,被員工婉拒。女星發爛渣,抓傷員工手臂、頸部之後帶着女兒強行登上去,結果園方只得暫停部分遊戲項目。
所有機動遊戲都對參加者的年齡、身高、健康狀況設限,這是常識。如果員工允許不合要求者參加遊戲,出了事員工有責任、園方有責任,保險可能不賠。但是中國人一向蔑視制度、法規,一些自視為「上等中國人」者,更明目張膽強求特權。在迪士尼樂園不肯遵從園方規定,發爛渣強行登上機動遊戲機,乃醜事一件,稍有羞恥感的人會無地自容。但中國人的想法、做法都與別不同,這個女星居然自揭醜事,在微博公開事件。
上海迪士尼並不屈服,馬上將事件真相公佈於眾。如果同樣事件發生在香港迪士尼,不知道處理手法會不會有所不同?面對強蠻的中國人,香港人往往啞忍、息事寧人。
所以迪士尼去中國開樂園是對的,上海有了迪士尼,中國人就不用來香港迪士尼玩了;中國有了迪士尼,中國人就不用去其他國家的迪士尼玩了。每個地方的文化都不同,日本人、香港人遇到不肯遵守園規的人,只會束手無措,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遵守遊戲規則是遊客責任。可是中國員工遇到野蠻遊客卻不會有此反應,他們見慣不怪,早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對付這種人。只有中國人,才搞得掂中國人。



I

香港機場多漢奸 - 陶傑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香港機場多漢奸 - 陶傑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香港機場多漢奸 - 陶傑

中國東航班機在香港機場降落,「紅暴」之下(習慣這些簡稱),與香港控制塔人員「溝通」障礙,衝出跑道。
幾年前我曾對一位愛國的中國人閒談,很憂國憂民地嚴正指出:香港的「國際機場」,控制塔人員仍採用殖民地「港英」留下的英語,對機師發出升降指示。但中國各地航機,包括許多地區性航線,像春秋航空啦、四川航空啦,還有齊齊哈爾啦,飛行員(注意,中國不稱「機師」,叫飛行員)許多是空軍出身,而中國的軍隊多來自農民(前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即出身陝西農家),農民不是香港中環和政務官的殖民地精英,人家飛行專業和愛國忠誠,雖然位位過硬,但農家子弟,「英語基礎」一定不好,來到香港,接受香港機場控制塔的英語指示,狗唔搭八的,雞同鴨講,萬一有一天給「指示」插降到東涌市區,機毀人亡,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我記得當時那個愛國的炎黃子孫聽了,拚命眨着眼睛,無言以對。
果然,東航飛行員就衝出了跑道。沒有插降在東涌商場,可能是寶蓮寺那座天壇大佛發功的,加上一帶一路的中國氣勢,磁場加祐,這次算你走運。
陸空對話曝光,原來真是英語問題。控制塔裏的港女,對中國飛行員以英語指示,喝令祖國親人「左轉進入A4滑行道,盡快(Expedite)!」
Expedite這個英文字,已經過份文縐而艱深,你問問香港DSE考生,有幾多個懂?美國總統川普(即大陸稱的「特朗普」),對美國人講話,叫盡快,絕對不會講什麼Expedite,而是Move your ass。
正如「改善」,即使口語化的英語,在英語文明國家,個個都說Get better,而不會講Ameliorate。
不錯,英國皇室會用這等詞彙溝通。但東航的飛行員,不是也懂得開飛機的安德魯王子或菲臘親王。大家都一張黃臉孔,回歸都二十年了,還用英國人留下來的詞彙手冊。我想問特首林鄭和她班子裏將來的民航局長:你們是中國人嗎?
還有,香港只是個一個地區,對國家的飛行員,香港機場控制塔人員,不可以用「指示」(Instruct)這樣的傲慢態度。文革期間中國同胞在新華買來一具毛主席塑像,也不准叫「買」,而是說「請」。時至今日,買一尊佛像,也通叫「請」。香港控制塔請國航飛行員升降,不用普通話請,偏用英語來「指示」──請時時翻牆了解香港新聞的大陸人民評評理──我越想越憤慨,你們呢?



I

【文化籽】那些年 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文化籽】那些年 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文化籽】那些年 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文化籽:藝文沙龍】
「腕底偏多美婦人,眼中恨少奇男子。」談張大千筆下婀娜多姿的仕女畫,澳門藝術博物館新任館長陳繼春吟起大千一句經典說話。妙筆將女神或繆思躍然紙上,豈只是洋人的浪漫玩意?多情的張大千亦曾為無數紅顏佳人留倩影,包括一系列群芳譜的一百件大千真迹,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


多情的張大千不時把紅顏知己入畫,展覽重點作品《仕女擁衾圖》(左圖)所畫,正是他甚為看重的日本女朋友山田喜美子。

徐悲鴻口中的「五百年來一大千」,詩、書、畫、印無一不精,平時拍賣場屢創天價的,主要是他晚年的潑墨山水,但其實大千早期的人物畫也備受尊崇,圍繞高士和仕女兩個主題中,又以畫女神們最出名。中國著名近代畫家于非闇就曾說過:「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為畫道人讚賞,謂能大膽別創新意……他畫的美人兒,少女是少女,少婦是少婦,而且少女美與少婦美,都有顯然的區別。」


欣賞大千筆下的女神們,更精采是看到古今審美觀的轉變。此為《柳蔭仕女圖》,大千他承襲唐代的三白畫法,將額頭、鼻子和下巴處留白,並以紅潤的臉頰陪襯,使得臉孔的輪廓線條分明。


大千於1941年創作的《吉祥天女圖》,同年他往敦煌臨摹高古壁畫,自此一變而趨精麗雄渾之風,並加入佛教元素。

畫作背後紅顏知己

陳繼春指,大千最早畫仕女,取法於明代吳偉、唐伯虎等轉折的方筆,以及清代費丹旭較纖細清秀的筆意。1941年起在敦煌臨摹壁畫兩年多後,大千畫風大改,除了人物畫色彩與敷染技法大變外,線條也更顯功力與特色,他更關注每一個人的不同生活狀態,畫中主角由清瘦柔弱變得體態豐腴,由病態美轉為健康美,五官優美流暢。「他感情很豐富,這跟一個人的藝術歷程有關,因為他繪畫由母親和胞姐啟蒙,他有很多好朋友都是女性,故對女性情感和造型特別熟悉。」陳繼春補充。
張大千共有四位夫人和無數紅顏知己,1919年未婚妻去世,大千曾出家三個月後還俗,翌年娶了第一位太太曾正蓉。陳繼春指,大千的女神畫另一特點是「亦古亦今、虛實交融」。「他對想像中的美人與生活中的美人都能把握,很多張大千的仕女畫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畫作背後的人物原型。」例如大千最出名的《仙女散花圖》,就以他的朝鮮女朋友池春紅為藍圖;展覽中見到一幅以毛筆速寫的作品,就是大千甚喜愛的一位十六歲川劇新星陳書舫;《仕女擁衾圖》所畫,正是他留學日本認識的女朋友山田喜美子;大千又曾把「恨不相逢未娶時」的紅顏知己李秋君性感地寫於扇上,還刻過一個「遲秋」印章明志,據說大千每到一個國家,都會收集當地泥土,寄給李秋君。


張大千與紅顏知己山田喜美子合照。


張大千的四太徐雯波(左)原是女兒張心瑞的同學,16歲便嫁給大千,陪伴大千度過餘生。


是次澳門藝術博物館「張大千藝術展」,涵蓋其臨摹的敦煌壁畫、安西榆林窟吉祥天女;有美人、高士、山水、荷花等,大部份是其臨摹之作。

畫人心訣在於精神

大千更將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等融入人物畫,又參考了藏傳佛教採用礦物質顏料的技藝,佛祖人物盡顯六朝隋唐本相,所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特質與神采,自成一幟,《吉祥天女圖》、《仕女擁衾圖》及《持花仕女圖》等就是大千的經典作品。李永翹的《張大千畫語錄》便提到大千的畫人心訣:「在中國傳統人物畫法上,要將感情在臉上含蓄地現出,才令人看了生出內心的共鳴。」對大千作品甚有研究的嘉德拍賣中國書畫部高級業務經理戴維指,大千鍾情的女神都有相同特質:面頰豐美、長眉鳳目、端鼻小口、神態端莊中又見嫵媚,衣飾花紋艷麗華貴,手部造型尤其獨特。「這是他對女性的審美口味,從他歷任的太太和女朋友中可見一斑。」
戴維又指大千前衞,「他畫仕女燙了頭髮、大波浪,穿新潮旗袍,是把自己的生活與創作和對女性美的理解,都糅合在作品之中。」澳門藝術博物館展覽統籌梁佩君說,是次展出的一百件套張大千真迹,全部由四川博物院提供。四川是張大千的老家,四川博物院收藏了約五百件張大千的畫作,包括張氏早期臨摹敦煌壁畫及早期作品。是次展出包括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之作品及赴敦煌前後時期之山水、人物作品、白描畫稿、書信,六十三件大千書畫和三十七件印章,全面展現張大千早期的藝術面貌,並能看到大師藝術人生重要的發展期和轉捩點。


新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本身也是畫家,對張大千甚有研究。


張大千去敦煌前的作品《白衣觀音圖》。畫中觀音以水墨淡彩勾出輪廓,再以稍濃的墨在上面勾勒,線條生動。


張大千的人物畫中,觀世音菩薩一直是他鍾情的題材,此作品為《南無觀音菩薩像》。


《初唐供養菩薩圖》可見大千敦煌臨摹後,將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等融入人物畫,又參考了藏傳佛教採用礦物質顏料的技術。


張大千喜歡肉感女神,從《五代母女供養像》和他的擇偶條件可見。

張大千藝術展
日期:即日至8月6日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免費入場)

記者: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梁志永(部份圖片由澳門藝術博物館提供)
編輯:馮秀珍
美術:楊永昌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