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明鏡新聞網: 明鏡獨家:江澤民欽定上海市長楊雄落選中委

2012年12月20日星期四

明鏡獨家:江澤民欽定上海市長楊雄落選中委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劉子威
  十八大前曾有傳聞稱,上海領導班子已經確認。明鏡集團旗下的《外參》月刊,在今年9月,即預報了將由現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將接替上海市委書記一職,上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楊雄將接替韓正出任上海市長。屆時上海市委書記、政治局委員俞正聲將會入京赴職。
  據傳,在這番人事調動中,中共前任最高領導人江澤民發揮作用不小。此前,曾有消息稱,“俞、韓二人都是江澤民比較信任的”,“江澤民一直認為,韓正之後,楊雄是最適合上海市長的人選”。

《外參》月刊2012年9月即預報上海常務副市長楊雄將接任市長。
  還有外界分析,上海常務副市長楊雄乃是江綿恆的鐵桿手下,據說江澤民曾向胡錦濤提議讓楊雄接班上海市市長,但胡拖而不答。 
  不過,在11月14日公布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名單和候補委員名單上,都沒有找到楊雄名字。北京政情分析人士對《明鏡月刊》指出,“在上海被看好的楊雄連中央候補委員都沒當上,恐怕當不成上海市長了。”
  來自上海官場的消息人士則告訴《明鏡月刊》,“到目前為止,楊雄還是上海市長主要候選人之一,仍有望升任市長。”
擔任“候補”職位能否被“扶正”
  官方資料顯示,楊雄1953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楊雄1985年7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任:市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上海實事公司綜合信息部副經理,市計委長遠計劃綜合處副處長、處長,市計委主任助理兼計劃投資處處長,市計委副主任,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航空公司董事長、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2001年2月,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2003年2月,當選上海市副市長。
  香港《大公報》報導稱:11月23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舉行常委會,交流學習十八大精神的體會。在《解放日報》的新聞報導中,韓正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市長”身份主持會議。稍早前,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以上海市長身份“入局”的韓正,21日接替“入常”的俞正聲兼任上海市委書記。
  按省級黨委書記一般不同時兼任省級政府首長的慣例,韓正料將卸去所兼上海市長職務。從八十年代末以來,作為“政治高地”,上海市長在中國政壇往上晉升的空間明顯高於其他省區市。由此,韓正的上海市長繼任者也引發外界關注。
  梳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首長履歷時發現,省級政府首長的“候補”包括省級黨委專職副書記、政府常務副職、省(市區)內重要城市一把手等。而在省級政府首長6種主要“候補”當中,省級黨委專職副書記和政府常務副職最終被“扶正”的比例最高。
  由此,查閱了現任上海市委專職副書記殷一璀(1955年1月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雄(1953年11月生)的履歷。殷一璀在2000年11月升任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並在2002年5月擔任市委專職副書記至今。楊雄於2003年2月當選副市長,並在2007年5月躋身市委常委至今。
  不過,新華社公佈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名單,上海市委12常委以及市政府7位副市長中,除韓正當選十八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外,僅有李希(市委組織部長)、丁薛祥(市委政法委書記)兩位市委常委“入圍”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名單。

《明鏡月刊》35期。
李鴻忠pk楊雄:李敗楊勝
  針對上述情況,北京政情觀察人士分析指出,根據上海市兩位市長“候補”未當選十八屆中央委員,下一任上海市長的繼任者很有可能由其他省區市調任。而北京消息來源告訴《明鏡月刊》,現任湖北省委書記、江派嫡系李鴻忠或將調任上海市長。
  李鴻忠早年曾作為知識青年在瀋陽蘇家屯區插隊勞動;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政府機關任職,開始從政之路。
  作為李鐵映的秘書,李鴻忠先後在瀋陽市政府辦公廳、電子工業部辦公廳擔任秘書職務;曾官至正處級。1988年,到廣東惠州掛職鍛煉。此後,一直留在廣東工作;歷任惠州市副市長、代市長、市長、市委書記,廣東省副省長,省委常委、副省長,深圳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市長、市長,深圳市委書記等職。2007年11月,李鴻忠調往湖北;出任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並於次年1月,正式出任湖北省省長。
  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佈,李鴻忠接替退休的羅清泉,出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
  不過,知情者指出,李鴻忠在湖北政壇的形象並不好,他在北京官場的口碑也很一般,讓這樣一個有爭議的人當上海市長,恐怕會影響到上海的未來發展。
政壇形象差,恐令上海人反感
  2012年8月2日,溫家寶視察湖北荊江大堤及防汛工程時,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邀功心切,在會上拍胸脯稱:“請中央放心,就是再來一次超過98年特大洪災,湖北千萬軍民作了準備。”溫家寶回應說:“要講科學,不要信口開河,超過九八特大洪災,可要付出代價。”
  這一次,李鴻忠拍馬不成,反而遭到溫總批評“信口開河”。說起來,他的“言語失態”,當眾出醜,也不是頭一回了。早在6月13日,湖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新一屆省委領導班子的時候,李鴻忠就因為低票當選中共湖北省委書記,而當眾失態。
  李鴻忠在湖北省第十屆委員會一次會議上,在13名省常委等額選舉中以倒數第二得票率當選後,會議主持人請李鴻忠講話,他竟說:“講什麼,要講的都講了,再講十遍、百次,沒用!”說完就黑著臉起身走人了。
  據媒體分析,當初李鴻忠搶女記者錄音筆事件,一度引起國內民眾的憤怒和抨擊,紛紛要求這樣的省長非下台不可,而他以倒數第二的得票率當選湖北省委書記,便是“惡有惡報”的結果。
  “讓李鴻忠這樣口碑差,根本不注意自己形象的官老爺擔任上海市長,就算他真當上了,估計也得被挑剔的上海人給罵走,”一位消息人士調侃說。
  李鴻忠一度很有PK楊雄的勢頭,最終還是落敗。(《明鏡月刊》第35期)

明鏡新聞網: 明鏡獨家:江澤民欽定上海市長楊雄落選中委

北京处理薄熙来:俞强生、邓质方是前车之鉴

 

北京处理薄熙来:俞强生、邓质方是前车之鉴

2012-04-07 14:39

中共高层如何处理薄熙来和王立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旅美自由撰稿人高新先生认为对薄熙来的处理有前车之鉴,比如陈丕显和凌云,因俞强生叛逃被免职。陈希同和陈良宇因贪腐被判刑。邓质方和周北方案,以邓家子女退出政商界,换取周北方死缓,邓质方释放等等。但最终如何处理薄熙来,可能还要看他本人的态度。

俞强生叛逃美国陈丕显和凌云被撤职

高新表示,不存在习近平先站在薄熙来一边,然后迫于大局,不得不倒向胡温一边的前提。在这个问题上,中共内部,特别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内部,即使有些小的策略性意见分歧,比如说,从哪个角度,处理多重,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在是否处理的问题上,不可能有不同意见。道理很简单,当年邓小平时代出了俞强生事件(俞正声的哥哥俞强生叛逃美国),给中共政权造成的只不过是情报部门的损失,可是如今王立军的叛逃未遂造成的政治影响,是全局性的,等于在党内开了一个先河:无论是因为政治斗争,组织斗争,权力斗争,还是因为个人腐败,个人问题,在个人一旦遇到危险的时候,就要向中共最大意识形态的敌对势力美国“投亲靠友”寻求保护。这个先例开启了,对共产党大局的影响,要多重就有多重。这个危害性共产党政权肯定看得非常清楚。当初俞强生事件出来以后,邓小平大发雷霆,先把当时的中央政法委书记陈丕显免职,免去了政法委书记,党内的职务还保留。其次,又把当时的,第一任国家安全部的部长凌云一撸到底。无论是陈丕显还是凌云,他们和俞强生没有任何组织瓜葛,因为俞强生是前朝留下来的人,不是他们提拔的人。这和如今的薄熙来和王立军不一样。王立军是薄熙来,亲手提拔,从辽宁调到重庆,有最最直接的组织关系。王立军逃到美国大使馆无论是因为生么,薄熙来不负政治失察,组织失察或用人失察上的责任是不可能的。所以薄熙来即使没有我们说的倒行逆施,文革复辟,仅仅把王立军事件解释成一个孤立的事件,他薄熙来也必须下台。那台之后,就更当年的国安部长凌云一样,就不可能再有新的政治出路。当时凌云下台赋闲了很长时间后,才被安排了一个政协委员,而凌云当时只是一个正部级干部。而今天的薄熙来是一个中央政治局级的,所谓“党和国家二级领导人”。以此类推,假如没有他的路线错误,王立军仅仅是个孤立事件的话,薄熙来应该会在下一届中央18届一中全会上,不再继任政治局委员职务,像过去的李铁映,不当政治局委员之后,又当了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陈希同和陈良宇被以贪腐案打入监狱

但是今天看来,因为温家宝用党的历史问题决议提醒防止文革复辟,实际上就是在昭告党内、党外:他(薄熙来)在重庆搞了文革复辟,等于是公开宣示了他(薄熙来)已经犯了路线错误。从这个角度讲,薄熙来在18大能够继续被留在党内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说,他搞文革复辟是“作乱犯上”的话,那么,近一步考虑,审查,包括王立军在使馆里曾向美国人透露了什么,慢慢水落石出之后,会不会审查到他薄熙来有没有作奸犯科的内容,也就是个人腐败等等。如果有的话,那么当年的二陈(陈希同和陈良宇)的下场,就是他薄熙来的未来。

邓质方和周北方案邓家子女退出政商界

薄熙来的背景不一样,我们再换一个例子,就是邓小平的儿子邓质方和周冠武的儿子周北方,当时在香港搞了一个“四方公司”,胡作非为,白手起家,一本万利。结果是周北方被判了死缓,邓质方被双规很短一段时间后,邓小平的夫人找江泽民,寻死要活,要求保释。在这个前提下,江泽民和邓小平的子女们私下定的不成文的决议:你们从政界和经济界退出,我再不追究你们。这已被客观实际证明了。第一,他们(邓家)军方的职务,第二,他们家在冶金总公司的职务,第三,邓质方在公司里的职务,全部退出来了。交换条件是,只动周北方,不动邓质方。当时邓小平还没去世,江泽民已经敢这样做了,然后把依仗邓家支持,一度有恃无恐的陈希同打入监狱。而陈希同的罪责,现在想起来很可笑,区区50万元,而且没有一分现金,全是所谓“受礼”。谁能相信,今天薄熙来的儿子在剑桥就是(靠)奖学金,鬼都不信。在这个前提下,就看胡温抓不抓。胡温如果像当年江泽民给陈希同扣上腐败和贪污的帽子那样做,不可能扣不上。所以,今天胡温政权对薄熙来的处理,即使我们局外人,完全没有背景内幕资料做参考和逻辑分析,也很容易做出判断,那就是:就看薄熙来今天是不是已经彻底服输,已经识时务了。在彻底服输和识时务的前提下,他肯积极配合,那么从投鼠忌器的角度,共产党政权还是不愿意把薄熙来这个事情无限放大,放他一条生路。如果薄熙来还执迷不返,那就要权衡利弊了,对薄熙来进行刑事处理,利大于弊。薄熙来如果积极配合,知错认错(谈不上改错,不需要改了,没有机会了),那么从投鼠忌器的角度,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他的政治前途终结做代价,把这个事情逐渐淡化。

王立军受司法处理

王立军毫无疑问要受到司法处理,给他扣上一条投敌叛国的罪行就可以了。如果从政治角度处理王立军,很难从司法上对他追究罪行。而王立军是用“黑打” 的形式进行“打黑”的。那么,再对王立军进行“黑打”,会引发外界和党内各派议论纷纷。无论如何,也要给王立军扣上一个除了叛逃美国大使馆之外的罪行。这太容易了,在王立军主导打黑过程中,随便找两条,比如把李庄拿出来作证就够了。王立军当初怎么把文强送到监狱,今天就如法炮制,请君入瓮。所以,王立军被司法处理的可能性是100%。

留在美领馆的秘密可能只对薄熙来不利

他留在美国领馆的材料是真是假还不知道,但是从逻辑判断,王立军既然同意跟邱进和黄奇帆离开美国领馆,美国领事馆说他是主动出来的,这一点美国领馆不敢撒谎,因为美国是法治国家,撒谎是要面对国会质疑的。美国领事馆是否同意他政治避难的申请,还要等美国国会的调查出来。不管怎么说,即使不同意他政治避难,美国领馆不会把他押解出来。当年六四方励之进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一个过程。在这个前提下,王立军通过邱进和中共高层有什么承诺,他在美国领馆超过了24小时,在这个过程,邱进随时跟高层联络,这中间有什么讨价还价,我们不知道。但相信王立军如果不是真的因为精神错乱,确实是在神志很清楚的前提下,进去又出来了,那么相信他留给美国人的,最多是关于薄熙来本人的秘密,而不是所谓中共党内的机密。所谓中共党内机密,那是找死,你再从(美国领馆)出来,那就是找死,但留下薄熙来本人的(秘密),那就不同了,那就是把薄熙来受党纪国法处理的可能性增大了 。

北京处理薄熙来:俞强生、邓质方是前车之鉴 - 看中国 secretchina.com

江澤民經營「獨立王國」

 

江澤民經營「獨立王國」

作者: 凌 峰
更新於︰2013-02-06

十八大兩個月以來,連串事實顯示,江澤民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還在和習近平胡錦濤較勁,並經營上海幫,以維護家族的巨大利益不被清算。


●中共新華網最近公布江澤民的退休照片,其中一張出現已判刑的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右2)
與江澤民的舊照,引人聯想。

中共高層的權力鬥爭,並沒有因為十八大的落幕暫告一段落,而是以更隱秘的手段進行。毛澤東說,文革是國民黨與共產黨鬥爭的繼續,目前的權力鬥爭也是江澤民與習近平、胡錦濤鬥爭的繼續。十八屆政治局常委會的成員名單,無疑江澤民的人佔優勢,但是人們對習近平還是有所期待:如何在策略上揚長避短。但是做起來並不簡單,問題不僅在於常委的人數比例,而是整個「一黨專政」的政經結構與習慣性勢力,導致目前的困境。

胡錦濤決意將江澤民拉下來

最近,前中共軍方要人楊白冰去世後高層送的花圈排名,江澤民名字排在現任政治局七名常委之後,似乎表明他的地位「降級」,引起廣泛重視。可是有消息說,這是江主動要求降級,因為不願意見到按照過去的排名規矩,胡錦濤將在習近平、江澤民之後排名第三,而寧願自己降級,把胡錦濤一起拖下水。

如果此話是真,使人想到,胡錦濤在十八大最後華麗轉身而裸退,把江澤民一起帶下,並且逐出中南海,外媒甚至報道江澤民冷清清離開北京,並交代媒體不再報導他的行蹤。江澤民此舉是不是對胡錦濤的報復?不論如何,胡錦濤還是把江澤民扯下來了。

十八大結束後,胡錦濤第一個出訪的地方是遵義,很多人莫名其妙,認為是一般性的朝拜聖地而已。其實在胡錦濤的心裡,因為遵義是中國共產革命由敗轉勝的轉折點,顯然,胡錦濤把十八大他的裸退,將江澤民逐出中南海與八一大樓,不再讓他有一個合法的平台來干政,看作也是一個轉折,至少是由過去的低聲下氣,轉為揚眉吐氣。那麼江澤民不讓他成為「小三」,又何足道哉?

表面上,中共高層這種明爭暗鬥也顯示他們,尤其是江澤民的意氣用事與小雞肚腸,但背後還涉及歷史因緣與利益衝突。江澤民是由陳雲與李先念推薦給鄧小平的,鄧小平始終對他不放心。也由於江澤民的「左」,八九後上台,就揚言要私營企業「傾家蕩產」,並且推行「反和平演變」路線,引發鄧小平不悅。引發鄧南巡,矛頭針對江。該年的中共十四大,還安排胡錦濤隔代接班。

為此江澤民不但暗藏對鄧的不滿,更把胡錦濤視為眼中釘。鄧成為植物人以後,江就對鄧的幼子鄧質方動手,以致鄧小平老婆卓琳上演自殺鬧劇。而江澤民在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乃至十八大,都費盡心機阻擋與鄧關係良好而可能與胡錦濤結盟的喬石、李瑞環、朱鎔基,以及排擠胡安排為接班人的李克強,以免自己被胡錦濤清算。他可能一直在懷疑,他是《三國》中深具反骨的魏延,而胡錦濤則是馬岱,鄧小平留有錦囊妙計給胡錦濤來清算江澤民。

江澤民高調亮相顯示政治能量

因為習近平也不滿江澤民的干政,因此雖然他是江澤民舉薦來對付胡錦濤與李克強者,但是習近平不夠忠心,甚至因為胡錦濤的裸退,變成習、胡聯手對抗江澤民的局面,因而也引發江澤民對他的不滿。十八大後政壇流傳胡、習二人要合作「看死江澤民」,直到江生命結束。尤其十二月習近平循鄧小平九二年南巡到廣東宣示堅持改革開放。對習近平來說,也許就是繼續走由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但是江澤民卻認為這是在針對他而開展反擊。

於是人們看到,十八大後,固然習近平因為總書記的身份而在媒體霸上頭位,但若數風流人物,還看江澤民。因為繼前年傳出他的死訊後,十八大後再來個「死去活來」。這與鄧小平的「三起三落」不遑多讓。於是經過部署,在習近平南巡後的十二月下旬,江澤民的大名連串在媒體亮相,來反擊來自「境內外敵對勢力」的不利報導。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江澤民有三件事情做得非常離譜:十二月月二十二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綠竹神氣——中國一百首詠竹古詩詞精選》首發式,江為該書作序,江的《七律·竹園》一詩及手跡也收錄在該書首次公開發表。中國古詩詞的出版如汗牛充棟,江澤民為何要為這本作序?並且發表他的作品?(江詩是否他所作存疑。)只是為了出風頭,滿足他的「人來瘋」性格嗎?當然並不簡單。

他是要顯示他的政治能量。於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延東就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首發式並為有關單位贈書。這本鳥書居然要出動政治局委員的「二劉」,溜鬚拍馬也太過分了吧?緊接著十二月二十四日,江澤民題寫書名的相冊《黃菊》的出版座談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出席會議。死了好幾年的黃菊有這樣重要,需要此時為他出書?當然不是。黃菊生前,傳出不少他的貪腐醜聞。顯然,這是上海幫內部的相互取暖、相互打氣,加強內部凝聚力。而在陳良宇被揪出來時「背叛」上海幫的韓正自然要出來講話,「立功贖罪」。

十二月三十日,兩大官方網站新華網、人民網還發布江澤民、李鵬與朱鎔基的退休生活圖輯,顯示他們還有政治影響力,目的是保障他們子女的特權利益。不但江朱都有這個需要,更因為李鵬兒子李小鵬身為山西代理省長,涉及隱瞞重大的人命事故而被質疑。但是人民網刊登上海前市委書記陳良宇陪同江澤民視察的照片更令人驚訝。陳因為貪污罪名還關在監牢裡。是不是人民網有人故意出江澤民的洋相,暗示江與陳良宇是一丘之貉。

老江公然對抗習近平八項規定

十二月四日中共的第二次政治局會議上,提出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被稱為習近平的「新政」。其中有一條是:「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江澤民公開背離這個新政,就是有意拆習近平的台,讓他言而無信,失去威信,淪為第二個「胡溫新政」。江膽敢這樣做,顯然也不是他一人之力,還有一個親信曾慶紅,在太子黨內還有相當能量。

而曾慶紅還如此為江賣力,顯然與江想保護他的兒子江綿恆一樣,也想保護他的兒子曾偉,因為他們都是太子黨中撈錢的能手。這些中共元老們的子女搜刮民脂民膏無所不用其極,因此需要聯手,共同對抗來自民間的改革壓力,來捍衛特權集團的利益。

於是習近平上台後,剛剛掀起的民間反腐,很快被消音。雖然這只是一定程度上與民間網路聯手,出來鎮壓的就是江安插在政治局常委裡的看門狗劉雲山。

接下來的《南方周末》事件,也是中宣部多次對南周無理刁難的結果,目的就是要打破他們的「憲政夢」,而「憲政」是習近平的改革口號,因此矛頭也是對著習近平的。雖然事件沒有再繼續鬧大,但是誰是誰非並沒有定論,因此還會有後著。

由習近平主導的全國政法會議,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做出今年結束勞改制度的宣示,也被「看門狗」消音,孟建柱的照片被刪除。孟不是「上海幫」成員。孟建柱與陳良宇在上海的競爭,江澤民選上陳良宇,孟建柱被流放到江西,以後才被胡錦濤提拔出任公安部長。孟建柱行事較溫和,但是在政法委裡無法與周永康、王樂泉對抗。

再經營上海幫作對抗習李基地

更意外的是,年齡已屈六十,失去向上職務的上海市副市長楊雄,突然被任命為市委副書記兼代理市長,料兩會後將真除市長職務。楊雄是真正的上海幫,在上海的經歷與地位與重慶市長黃奇帆相若,是扶持江大公子綿恆進入商界「悶聲大發財」的功臣。這是江澤民的回報,也期望他會保江家族的利益。

由韓正、楊雄兩個上海本地人出任市委書記與市長,違背了中共內部的潛規則。習近平為何做出這樣的妥協?原來被視為「上海幫」的俞正聲,其實與江澤民也有矛盾,習、俞先後出任上海市委書記時,就排除了楊雄的晉升道路,如今出現反覆,是習近平有把柄被江澤民抓住?而俞正聲因為江推舉進入政治局常委而需要報答?

江澤民的所作所為,與上海黨政領導的「本地化」,是否意味著上海將成為未來對抗習李的基地,如同文革四人幫那樣,搞變相的「獨立王國」?不過,如果以此為先例,加強各省市自治區地方勢力的本土化,為「聯省自治」準備條件,未嘗不是另類的改革,甚至是真正的政治改革。那將是江澤民在「三個代表」後,又為黨「立新功」了。

江澤民經營「獨立王國」

狼熊大戰黑幕背後

 

狼熊大戰黑幕背後

作者: 桑 普
更新於︰2013-02-05

編者按:香港近期特大新聞是親共挺梁的政協委員劉夢熊大爆梁振英賄選和僭建醜聞,滿城硝煙,猶如重慶王薄內鬥翻版,事涉多方政經利益,本文分析透徹,尤指民主派在此體制危機之際,不可忽視焦點,要大力爭取普選。


●陽光時務周刊猛爆熊狼內鬥黑幕。

昔日「頭號梁粉」劉夢熊接受《陽光時務周刊》專訪,竟然大曝梁振英黑材料。熊邀梁測謊賭命,堅稱句句屬實;狼拒評論事件,堅稱無懼無私;二人隔空駁火,震撼中港政壇。

熊大肆爆料,小狗咬大狗

熊有牢騷,為狼牽線,助奪特首,梁許諾行會成員無望,政協常委無緣,當官不遂,深感過橋抽板,始知上當受騙,公開點評狼政。又被廉署拘捕,涉嫌貪污弊案,被困死角,怒氣衝天,悍然發難,大肆爆料。

一曝東方報業集團主席馬澄坤助梁登位內幕。二曝自己曾通過某位中共高層智囊向習近平推薦梁。三曝梁聲稱找過三人檢查梁宅以證實無僭建一事完全子虛烏有。四曝梁在私人晚宴上指唐梁之爭是「人民內部矛盾」而梁與泛民是「敵我矛盾」,而中聯辦更力勸他不要公開此事。五曝自己從來不打無把握的仗,暗示手握重磅炸彈,如不停止「迫害」,將會引爆,「百分之百可以拉梁振英下台」。

曝料過後,滿城硝煙。熊出沒注意,狼覆沒話說。畢竟熊的命運,猶需聽候習近平和張德江發落。按照中共邏輯,這不是熊與狼之間的鬥爭,而是熊與中共之間的鬥爭,已由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敵我矛盾,勝負已判,凶多吉少。熊本來是統戰樣板,套用江青說法,是毛澤東的一條狗,做共產黨的狗不看主人管狗的苦衷,除非咬死主人,否則死路一條。如今小狗猛咬狼狗,有用嗎?

情勢猶如王立軍鬥薄熙來

熊被廉署拘捕,就如王立軍上身,攻擊香港薄熙來,妄圖自救解困,如果這樣就能得逞,共產黨怎能跟全國幹部交代?今天哄哄你,明天制止你,後天勸你交出剩餘證據,找天再來收拾你。下屆政協委員,你不用再幹了。東方明珠弊案,你不用求饒了。面見王光亞、密會中聯辦、致函梁振英,你不用幻想了。

你說你有七情六慾,尊嚴受損,但中共現在不正是被你搞成面子掃地嗎?你說擁有梁的黑材料,難道中共怕你嗎?關於你的黑材料,難道中共沒有嗎?你要特首和中共主動干預香港刑事調查,擺明踐踏法治,不自覺可恥嗎?你自以為豪爽,不正是愚蠢透頂嗎?

就算如坊間傳言,你幕後有某些「倒梁」的中共高層人士撐腰,才炮擊梁振英,但你充當爛頭卒,搞焦了隨時可棄,難道不自覺危險嗎?大家只看到你的愚勇和豪氣,看不出你的正義和智慧,而且孤立無援,獨力難支,難道不自覺可悲嗎?血壓飈高,還可以看醫生;圍共自救,只可以看熙來。最新消息,夢熊不僅政協常委夢碎,連委員迷夢也告完蛋。

中共最在意者是敵我矛盾論

至於狼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上任近七個月,關於政策,想到一件,說出一件,視為做完一件,滿嘴研究諮詢,實質毫無寸進。就連「梁粉」劉廼強和陳文鴻也有微詞,不惜當場跟「愛港之聲」的擁梁市民唱反調,足見狼英在親共體制內也離心離德,大話精、六八九之名已經不脛而走。

更重要的是,狼英在大宅僭建問題上,聯合中聯辦前官員彭清華和李剛等人,欺騙中央,罪犯欺君,撕裂建制陣營,無力團結統戰。於是中央派遣港澳辦張曉明坐鎮中聯辦,移走彭李,監督狼英。但見困難竟比辦法多,確知狼英管治能力大有問題,但礙於已經欽定狼英上位的特大面子,唯有暫時啞忍,伺機而動。

綜觀熊所放置的上述五大炸彈,中共其實大多不怕,甚至不怕廉署立案調查梁振英許約權位利益買票賄選特首大位,因為證據未必充足。中共所擔心的僅有以下四端:一是熊擬繼續曝料,必須儘快制止,以免鬼哭狼嚎,夜長夢多。二是梁的「敵我論」可能在香港工商界內部急遽發酵,因為唐營竟被視為「人民內部矛盾」,而中共黨史上死在「人民內部矛盾」屠刀下的亡魂恐怕多於「敵我矛盾」者。

地下黨起異心狼必危在旦夕

反正中共心中只有敵、友、我,非友即敵,非敵即友,敵友非我,其心必異。想通透了,工商界勢必心神忐忑,積怨加厚,戒心難除,更加排斥中共統戰,以免越近越危,寧願隔岸觀潮,隔閡更難移除。三是香港政務官公務員團隊深感不平,豺狼當道,名譽受損,政策研究功能被架空,工作鬥志逐漸渙散,唯命是從,被動執行,偶爾整蠱,準時收工。

四是地下黨成員跟梁振英貌合神離,竊語怨恨憤懣,責梁玷污同黨,又乏大位款待,循線敬告中央,恐將更難駕馭。一旦「面子蜜月期」過去後,中共恐將深思狼英是否依然無力改善上述難題和貫徹中共統戰赤化目標,繼而研擬取代狼英的各項方案,包括替補特首人選和操作手法,「無稽之談」頓成「有案可稽」。到了那個時候,要求全民普選的香港市民好應加碼抗爭,在裂縫中因勢利導,團結同道,推翻專制,堅拒赤化,爭取普選。

民主派要聚焦出擊不可扮中立

至於香港民主派人士,儘管可以繼續在議會內質詢抗議,發動市民遊行示威,但更應在輿論陣地上爭取主動,聚焦出擊,緊貼新聞,不容怠慢。一要求熊和狼站出來,在立法會或公開論壇上現身說法,提供證據,接受質詢。二推動以司法途徑處理熊和狼的疑似賄選問題。三把論述焦點放在以下三件大事,分別組成關注小組積極跟進,甚至主動調查,舉辦記者會公佈調查結果,丟掉幻想,準備抗爭:

梁在僭建事件中虛構三名專業人士事件、梁利誘東方報業集團發動輿論挺梁事件,以及梁自稱跟民主派是「敵我矛盾」的「左仔」觀點醜聞。以後者來說,目前竟然有號稱民主派的政黨人士認為「證據有待查明,容後再定立場」,實在令人髮指,不知葫蘆裡賣甚麼藥。須知梁振英有無講過「敵我矛盾」是一個跟法律無關的事實問題,警察和廉署都無法調查,唯有依靠當事人剖白,憑常理作出判斷。

在飯局當晚,共有五對夫婦在場,除熊以外,還有張德熙、李君豪、周伯展和吳歷山,都跟梁振英利害與共。李君豪即日聲稱不記得,再在傍晚斷然否認聽過「敵我論」,吳歷山否認聽過,周伯展聲稱不記得和不便交代,張德熙叫記者「放他一條生路」。他們都真的誠實可信嗎?只要以常理判斷,熊和狼之間誰說真話,不是已經彰彰甚明嗎?還有懸念嗎?上述號稱民主派人士拋棄常識,貌似中立,令人不齒。

綜觀這些所謂溫和民主派人士實在思維混亂,論述無能,不知所謂。他們當中有人竟然揚言認同梁所說的建制派和民主派是「敵我關係」,但三年前卻秘密跑進「敵營」中聯辦跟「敵人」中共黨員秘密談判、政改妥協,按照該人的邏輯,這樣做不正是棄友投敵、精神分裂嗎?殊不知道天底下根本沒有真正的敵人,就算有也只不過是自己而已嗎?

延續民間公投運動大力爭普選

不要傻了,唯有團結倒梁,民主反共,才是香港民主派重新團結出發的正途。此時此刻,重點不在於期待那個熱衷政改妥協的「終極普選聯盟」進入休眠期後,脫殼變身,加入新人,合縱連橫,浴火重生,而是在於怎樣把上述三個議題,連結到要求梁振英立即下台和全民立即普選一事上,繼而讓全港市民深思研討,發出響亮而清晰的呼聲,表達觀點和訴求,貫徹民主決策。

類似去年三月二十三日「民間全民投票計劃」的變相公投模式,或可在這一方面派上用場,延續民間公投運動,合作推出民間全民投票計劃,讓市民就此一社會重大議題和涉及重大公益事件,通過投票表達意見,向中共抗爭,向狼英說不,向民主挺進。

只要我們不把全民公投硬套上民粹港獨的帽子,不把抗爭主力集中在政客學者的聯盟,不把整個心靈專注在一時一事的得失,公民的呼聲和投票的力量足以撼動特區政府專政,體現城市主人翁的地位。

長遠而言足以形塑理性民主的政治文化,跟普選制度和憲政法治匹配同行。否則普選呼聲一旦沉寂,狼英不下台,中共不讓步,誠如一向取態溫和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所說,恐將號召萬人長期「佔領中環」,癱瘓交通,發動「公民抗命」。要不要走到這一步,端視中共態度和港人意志。

(桑普:政治評論人)

狼熊大戰黑幕背後

日圓韓元貶值亞洲動盪

 

日圓韓元貶值亞洲動盪

二十國財金首長會議默許日本讓日圓貶值,也即歐美等國默認日本所發動的亞洲貨幣戰。韓元也開始忍受不了而趨貶。亞洲國家貨幣幾乎無例外的有走貶之勢,今年亞洲經濟的動盪已難避免。


二零零八年,美國聯邦儲備局推出「量化寬鬆」(QE)這種狂印鈔票的非正統手段企圖剌激經濟;零九年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也如法炮製。當時巴西財長曼蒂加即創造「貨幣戰爭」一詞,對這種亂印鈔票大舉反對。
曼蒂加當時指出,大國以政治手段創造貨幣,挹注到金融體系,名為增加流動性,主要的附帶效果卻使過剩的美元轉到新興經濟體,尋求高利潤的投機。這種美元大量的進出擾亂了新興經濟體的穩定,也創造出了極大的泡沫。各國為了自保勢必加入貨幣競貶的行列,而使經濟受到傷害。因此他譴責這種印鈔手段只會造成貨幣戰,是以鄰為壑的不正當做法。最近他又指出,貨幣戰會造成各國競貶的漩渦,最後會使每個國家都成為輸家。
不過,誠如近年來首創「流氓經濟學」這個名詞的英國貨幣金融專家拿坡里翁妮所說,近年來財經大國在金融上日益放任,像英國,其金融部門已佔英國GDP一成四,各國已把金融手段視為最主要經濟手段。因此,無限度印鈔已成了美歐日等國共同措施。正因美歐都早已無限量化寬鬆,二月十五及十六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遂變得氣氛相當詭譎。
日本自從去年十一月安倍晉三政府成立後,安倍即一再放話,要用無限量化寬鬆的手段,提高通貨膨脹目標為百分之二,藉以使日圓貶值,終結過去的通貨緊縮,希望藉著日圓貶值來恢復日本的出口競爭力。安倍政府無疑已在亞洲的貨幣戰上開了第一槍,日本點燃了亞洲的貨幣戰,乃是近兩三個月以來國際重大爭論問題,它當然成了G20財金首長聯席會議的焦點。
可是人們也知道,G20乃是由七大工業國(G7)及十三個新興經濟體(G13)所共同組成,七大工業國都是在搞量化寬鬆的國家,而十三個新興經濟體則都是反對量化寬鬆、當然也反對日本發動亞洲貨幣戰的國家。
於是,G20的財金首長會議氣氛怪異無比。安倍政府操縱匯率的手法乃是抄襲自美歐,因此如果指責日本,七大工業國就等於是指責自己。法國興業銀行承認,這個會議對立嚴重,但不是「G20對日本」,而是「G7對G13」。
G7國家均刻意要對指責日本這一點緘默消音,會後的聯合公報只是原則性地重申反對競爭性貶值而已,並未呼籲各國避免把匯率列為政策目標,更沒有針對日本操縱匯率之事發表譴責。這次會議為了沖淡日本的匯率戰問題,還特別將歐美國家的企業及富人避稅問題納入,將由英國帶領一個國際委員會研究阻止避稅行為。
日本發動亞洲貨幣戰,並沒受到國際社會指責。這間接等於G20財金首長聯席會議默許了日本刻意讓日圓貶值的手段,也等於歐美等國同意了日本所發動的亞洲貨幣戰。G20會後,安倍晉三受到了極大的鼓勵,揚言不惜修改日本銀行法,讓日本的央行放棄央行的獨立性,使央行能夠配合政策。過去的日本央行就是以金融穩定為自主的目標,因而無法放任去達到通脹率百分之二的目標。日本政府並已放話,將由前日銀副總裁武藤敏郎出任日銀總裁。武藤有極高的政策配合度,預料可使安倍的日圓貶值經濟學貫徹到底。
日本自從去年底採取新的貨幣與財政政策,要加速日圓貶值,從去年底安倍上任起到今年初,日圓已貶了百分之十四,迄今又再貶了百分之七左右。繼G20會後,日圓貶值的大勢更加確定,因此連日來日圓持續走貶。日圓貶值意圖打擊的第一個對象乃是南韓,所以韓元也開始忍受不了而趨貶。南韓央行總裁金仲秀表示,將密切注意日本措施對南韓的影響,並將隨時干預匯率,以防患於未然。與此同時,亞洲國家貨幣幾乎無例外的有走貶之勢。
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去年第四季日圓開始大幅走貶,但日本去年第四季GDP的季增長率仍然萎縮了百分之零點四,比上一季萎縮百分之零點一,這似乎顯示出日本的貶值策略縱使貶幅已到了如此地步,但並未收到刺激之效,日本的貨幣戰大概還有極大的貶值空間,這場貨幣戰會打到什麼程度,真的極難預料。
最近澳洲財長斯萬表示,全球經濟最大的威脅是越來越多國家把貨幣當做經濟武器,他指的最大目標乃是日本。而墨西哥央行總裁卡斯滕斯也在新加坡發表演講,指出隨著各國狂印鈔票,熱錢已在全球流竄,造成資產價格被錯誤定價,極可能導致大規模資產泡沫化,全球經濟已在醞釀一場完全風暴。
因此,美歐日都在狂印鈔票救經濟,這到底是在救經濟或在害經濟,仍有待觀察,但日本印鈔票引發亞洲的貨幣戰則已迎面而來,今年亞洲經濟的動盪已難避免。■

亞洲週刊

六四禁區突破習近平默許新書出版 .江迅 2013-02-03 亞洲週刊

 

六四禁區突破習近平默許新書出版 .江迅

美國學者傅高義新書《鄧小平時代》譯本在中國大陸出版,保留了「六四」事件的許多部分,被視為北京對六四禁區的突破。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前閱讀了送審書稿,令書得以順利出版。首發式前「保密」,沒有向傳媒送書,可能是擔心被保守派「舉報」而節外生枝。此書雖將高層派系之爭等內容刪節,但在大陸得以出版,並大賣五十萬冊,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北京三聯書店、作者傅高義,以及中共「四贏」局面。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宋朝詩句今日有了新亮點。踏入新春,一月十八日,距離八九年「六四」事件二十四週年尚有四個多月,一部對鄧小平一生完整回顧、對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作全景式描述的六十五萬字簡體中文版《鄧小平時代》(英文版書名: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二零一一年出版),在北京公開出版發行,書中以單列章節「北京:一九八九」近三萬字,雖與香港出版的未經刪節的完整版少了一萬字,卻依然詳細描述「六四」事件經過。此書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科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二十三年來,「六四」始終是中國內地出版物禁區,以如此規模字數描述這段歷史,又是外國學者獨立視角下的筆觸,這無疑是對「禁區」的重大突破。
據香港版和內地版對照,香港版全書正文約五十九萬字(不包括註釋和索引),內地版刪掉約五萬四千字,約佔百分之九。內地版註釋部分刪節超過百分之二十,索引部分則由近四十頁刪到十餘頁。內地版全書有關「六四」部分的三章刪節最重,佔百分之十七左右。「鄧時代關鍵人物」二萬字全刪,其他章節平均刪節百分之三點二左右。
亞洲週刊從北京獲悉,這部書稿經北京當局國家新聞出版署等多個部門審稿,反覆刪改,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前也閱讀了送審書稿,令這部書得以順利出版。這部中國內地簡體版書,由北京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有趣的是,出版方在十八日首發式前,打破常規,沒有提前給傳媒和有關方面贈送樣書,一副「保密」狀態。或許是出版方擔心樣書外流,一旦被中共高層某些保守派人士或社會上反改革陣營人士看了書後,向當局舉報而令出版節外生枝,乃至夭折。
內地版《鄧小平時代》一月十八日在北京舉辦首發式,全國各大書店同步發售。平裝本首版五十萬冊,在北京圖書訂貨會兩天內,就由經銷商訂購四十九萬八千冊,浙江省新華書店一次就發了十萬冊,發行重點城市是北京、成都、深圳。《人民日報》十六日在要聞二版刊登《鄧小平時代》出中文版消息,六天後,即二十二日,發表記者對傅高義的三千字專訪《告訴西方,一個真實的鄧小平》。一月十八日,新華社發文《「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讓西方世界更了解中國》。中共的最高喉舌如此報道外國學者一本書,較為少見,不過,中國傳媒對這部書的所有報道都未提及「六四」內容。
一月十八日,是紀念鄧小平視察深圳南巡講話二十一週年的日子。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一書,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有關鄧小平的完整傳記」,是對鄧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更是對中國驚險崎嶇的改革開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大結束之後的視察地首選深圳,給國人一大驚喜,今天讀《鄧小平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人仍生活在鄧小平時代。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認為,這部書頗具強烈現實感,著眼點不僅僅是鄧小平個人,更把它的重心放在對一個時代的考察和研究上。這部書告訴讀者,中國社會發展的道路從哪裏來,向何處去。傅高義在書中,按年代順序鋪展敘述,以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二年這十四年為重點,佔全書五分之四篇幅,著力描繪作者所強調的、中國大轉變關鍵時期的「鄧小平時代」。
《鄧小平時代》英文版於二零一一年九月問世,二零一二年五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中文繁體和簡體的精裝、平裝版本,台灣中文版幾乎同時由天下文化出版。香港的中文繁體版和簡體版銷售量差不多,可見香港中文版有一半是來香港的內地遊客購買。八十二歲的美國人傅高義有「中國先生」稱號,他對中國問題的研究和寫作持續了四十年,從哈佛大學教學職位上退休後,他決定寫一本能向美國人介紹亞洲發展的書,最終他把目標鎖定於鄧小平。
傅高義對亞洲週刊說:「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原本不是為中國人寫的,是為美國人寫的,應該讓他們多了解中國。現在中美關係非常重要,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中國,但美國人還不太了解中國。」他傾十年心力完成這部書。
傅高義一再強調其作為獨立學者的「客觀中立」。《鄧小平時代》一書對鄧小平個人性格及執政風格作了深層分析,並對中國改革開放史作出闡釋。全書史料豐富,大量國內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檔案資料和獨家訪談,展現了中國政治、經濟以及社會轉型的歷史變局和內在邏輯。內容涉及中美建交、華國鋒歷史評價、改革開放幕後、鄧小平與陳雲關係、胡耀邦趙紫陽等鄧時代關鍵人物、三中全會、「六四」悲劇、香港問題、九二南巡、政改試水、經濟特區、權力過渡等重大議題。有評論認為,此書既有學院研究的嚴謹專精,又有對中國現實政治和事理人情的把握。
傅高義最近一次在北京見到鄧小平的女兒鄧楠,鄧楠女兒、女婿都在。鄧楠對傅高義說:「我們都看了香港出版的《鄧小平時代》,沒想到一個外國人能這樣了解爸爸、了解中國,這非常不容易。」鄧楠說,這本書把她父親面臨的問題講得比較詳細,很感謝傅高義。鄧楠買了二十本書讓他簽名,要送給朋友。她告訴傅高義,她的兄弟也都看過了。
為寫作此書,傅高義去過太行山區、鄧小平的老家廣安及江西瑞金;訪問了很多與鄧小平接觸過的政要,如江澤民、李光耀、美國前總統卡特、美國前副總統蒙代爾、基辛格、美國數位駐華大使以及多位國務卿、白宮安全顧問,受訪者達三百多人。自英文版推出後,此書獲獎不斷,好評頗多,獲《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評為二零一一年度最佳圖書。
中國大陸中文簡體版權,傅高義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籌措,與中大出版社聯繫該書版權的大陸出版社前後有三十多家。三聯書店成立策劃小組,趕寫了一萬多字的報告,在第一輪競爭中,五家出版社脫穎而出;在二輪競爭中,三聯書店再度「入圍」,成為進入參與第三輪競爭的兩家出版社之一,另一家是上海實力雄厚的出版社。一二年一月,三聯總編輯李昕和編輯葉彤飛往香港,與傅高義面談,談話提綱就寫了三頁紙。李昕沒有想到,談話氣氛融洽,準備的提綱基本沒用上。談話還沒結束,傅高義便作出決定,這本書交給三聯出版。李昕認為,傅高義作出決定原因有三,三聯書店的品牌優勢;編輯較為清晰地回答了傅高義關心的問題;三聯書店承諾在編輯過程中尊重他的學術立場和觀點,在每個具體環節上與他保持溝通。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甘琦和北京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都認為,傅高義是治學嚴謹、精益求精的學者。傅高義寫完英文第一稿,就翻譯成中文,請十位中國的專家和學者閱讀,而後提意見,他參考後改正英文版中的錯誤。英文版修改後,才交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然後傅高義再將英文版給香港中大,再度翻譯成中文。書出版後,他也從未停止修改。
至於中國內地中文版和香港中文版的差異,北京出版方承認,內地中文版還是做了「必要處理」,「按照國內出版管理辦法,通過專家審稿。主要處理還是集中在史料方面」,「而由此史料所產生的觀點也需要做一些處理」。亞洲週刊以兩地中文版作對照,發現刪節或修改的主要部分是涉及中共高層黨內鬥爭的內容,不過,內地中文版以前所未有的篇幅保留了香港中文版的六四故事,這二十多年來的禁區,此書無疑具有歷史性突破,儘管刪節或改動,但事實部分基本保留,論述部分則部分保留。
香港版第二十章「北京之春: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五月十七日」、第二十一章「天安門悲劇: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六月四日」,在內地版合併為第二十章「北京:一九八九」。以下文字是書中這一章的兩節,黑體字為刪除,括弧內文字為增加。
騷動的根源
1989年春天,(在)高層領導人—特別是趙紫陽與李鵬—之間(中)的政治分歧,加上鄧小平逐漸退出對日常工作的領導,導致了相互衝突的信號和困惑(混亂)。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使得引發社會騷動的嚴重問題在下層進一步發酵和加劇。在1980年代末,大多數學生更加關心的不是政治自由,而是他們個人的自由,如自主擇業和擺脫「政治輔導員」的權利。大學生們通過艱難的高考證明了他們的能力與勤奮,覺得有資格獲得他們想要的工作。但是在1989年,由於重要的產業和政府機關缺少訓練有素的大學畢業生,政府的政策仍然要求大學畢業生服從工作分配。由於每個學生的工作分配部分地取決於同學生住在一起的政治輔導員如何在學生的檔案中寫「小報告」,政治輔導員便成為政府監控的象徵。這些給學生寫報告的政治輔導員的教育水平很少趕得上學生,有些輔導員被懷疑有偏向,有些甚至炫耀自己有權影響學生的前程(能影響學生前程的權利)。很多眼界開闊、思想獨立的學生,對於要不斷討好輔導員深惡痛絕。對他們來說,「自由」就是取消這些政治輔導員,使他們能夠自主擇業。學生們其實很少花時間討論選舉制度。
知識分子,不論年輕年長,仍對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和1987年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耿耿於懷。大受歡迎的電視紀錄片《河殤》在1980年代末播放了不長的一段時間(後被保守派封殺),它批判象徵傳統中國的黃河,讚揚給中國帶來國外新思想和現代行為方式的藍色海洋文明,引起很多知識分子的共鳴。
對普通民眾來說,主要的擔憂則是通貨膨脹。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國企職工等拿固定工資的人,看到有錢的私人經商者炫耀其物質財富, 推高市場價格,威脅到工薪階層獲得基本溫飽的能力,這讓他們感到憤怒(不滿)。這個問題又因腐敗而加劇:鄉鎮企業的從業者從政府和國有企業獲取短缺的原料和資金以自肥,自主經營的企業家賺到的錢至少部分來自鑽政府的空子。「官倒」想方設法把社會財富裝進自己腰包,遵紀守法的幹部的收入卻停滯不前。農民工開始紛紛湧入城市,也加劇了通貨膨脹問題。
官方數字儘管低估了實際變化,仍顯示1987年至1988年北京的消費物價上漲了30%以上,這使那些依靠固定工資、過去30年來一直有著物價穩定預期的家庭感到恐懼。此前為養老和以後生病而攢錢的節儉家庭,卻痛苦地看到自己的存款在貶值。由於物價持續上漲,政府又聲稱要進一步放開價格管制,使憤怒(不滿)變成了恐慌。
靠固定工資過日子的政府幹部一向受到為社會利益而工作的教育。令他們憤怒的是,中國社會中最不道德的人,只為自己幹活的人,和為謀取私利而攫取公共資源的人,如今能夠出入高檔餐館,住好房子,穿著時尚,買得起摩托車甚至是汽車。沒有哪個城市像北京那樣,集中了如此之多拿工資的機關幹部或將在畢業後靠固定工資過日子的大學生。這些人認為,國營企業應當用它的更多收入給職工加薪或至少提供更多福利。在1989年春天群情激奮的氣氛中,甚至一些憤怒的機關幹部也冒險加入了示威,並且打出(他們)自己機關單位的旗號。不過,即使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學生們反通脹、反貪官的口號,也洩放出了他們積蓄已久的憤怒(情緒)。
中國民眾提到「貪官」時,並不是在說犯法的人,因為當時法制的觀念並不強;他們指的是那些利用別人沒有的職務或個人關係謀取私利的人。對「官倒」怒不可遏的抗議學生要求公佈他們的收支、他們擁有的別墅數目以及他們子女的金錢來源。1966年時有很多高幹子女踴躍參加紅衛兵反對「走資派」,但在1989年高幹子女很少加入抗議活動。相反,他們和父母一起因為享有特權而受到抨擊,因為他們把權力地位變成了在新的市場經濟中謀利的資本。
對於國企職工來說, 企業被迫進入市場後他們可能丟掉「鐵飯碗」—即得到保障的工作和福利—這比通貨膨脹還可怕。政府已經開始向虧損的國企施壓要求其降低成本。一些企業甚至獲准破產,引起了職工的恐慌。這對工人們有極其重大的利害關係,因為中國當時沒有全國性的社會保障和醫療制度。大的國有企業很像美國的軍事基地, 不但是經濟單位,而且是一個完整的社會,它們提供有補貼的住房和醫療,甚至職工子女的教育。對於國企職工來說,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一切。因此,自由市場會把國有企業淘汰出局的前景十分可怕。
在1980年代中期,隨著經濟的增長,很多農民工湧入北京和其他城市打工,尤其是機械的使用尚不普遍、需要大量人力的建築業。但是1988年底為控制通貨膨脹對經濟採取的緊縮政策,使他們中的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機會。很多失業後仍留在城裏艱難度日的人,卻看到「官倒」和大款們在炫耀(自己的)財富。總之,對很多人來說,市場力量帶來的巨變讓他們深感(憤憤)不平。除了這些不滿的來源,還有很多人想得到自由遷徙之外的更多的權利。他們厭倦了生活在因「政治錯誤」而挨整和受罰的恐懼之中。自由民主的呼聲和對胡耀邦的讚美凝聚成了一種訴求,要擺脫國家的監管,擺脫官方強加的批評會。
從悼念到抗議:4月15?22日
4月15日傍晚,在宣佈胡耀邦去世幾小時後,北京大學的牆上(一些地方)就貼滿了悼念他去世的大字報。次日,大約800名學生從學校遊行到天安門廣場,在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向胡耀邦敬獻花圈。警察對於從大學前來悼念的人並未進行干預。
隨著廣場上的人群越聚越多,悼念活動也開始有了政治意味。4月18日一大早,數百名學生穿過天安門廣場來到人民大會堂,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幾條要求,包括要求更多的民主自由,停止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推翻1986年懲罰抗議者的決定,公開領導人及其子女的資產。當晚11點左右,數千名憤怒的抗議者從天安門廣場來到幾百米開外的黨政機關所在地中南海的新華門前。他們不斷高呼口號,要求進入中南海(讓他們進去)。警察請求他們離開但遭到拒絕。人群一直堅持到次日凌晨4點,警察才終於將其驅散。自共產黨1949年掌權以來,這是第一次有示威者要求進入中南海。正如李鵬所說,在4月18日這一天,示威的基調從悼念變成了抗議。
中南海裏很容易聽到新華門外人聲鼎沸,這使高層領導很快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得知胡耀邦去世後匆忙從日本回國的李鵬,在採取什麼 措施上與趙紫陽發生了分歧。李鵬對趙紫陽說,要作出強硬的反應;作為當家人的總書記趙紫陽則認為,最好不要激怒學生,只要不發生打砸搶,採取強硬行動就是不明智的。
4月21日的示威規模進一步擴大,廣場上的演講者也開始要求更多的民主。為了使學生平息下來,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指示大學幹部維持校園的各項正常活動,對學生的示威要加以限制。中南海增加了一個團的兵力,以防學生衝進大門。《人民日報》宣布禁止遊行示威,並警告學生「不要把政府的容忍誤以為是軟弱」。但是領導層嚴重錯估了形勢,學生們誇示著自己的力量,拒絕平復下來。4月22 日胡耀邦追悼會那天,大約有20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通過廣播喇叭仔細聆聽20分鐘的悼詞。胡耀邦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遺體被送往安葬高級幹部的八寶山(八?山火化)。追悼會過後,三名學生代表跪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上,等了大約三小時要求見李鵬。他們後來抱怨說,他們受到慫恿,相信(認為)李鵬或另一名高級幹部會出來見他們,但李鵬和其他官員李鵬對此並不知情。當時李鵬不同意接見任何非官方的學生團體,因為他擔心這會使這些團體獲得他所不願給予的合法性。李鵬還擔心這樣做會削弱黨所支持並具有更強控制力的官方學生組織。
為平反六四邁進一大步
《鄧小平時代》一書,中國內地版關於「六四」事件部分,對「禁區」作了重大突破。對此,傅高義說:「我很高興有這樣的說法,希望中國讀者有共同感受。一個國家的百姓應該正確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這麼重要的事件,不應該視為秘密而隱瞞。逐步公開真相,人民對領導人就有自信。這本書最終能在北京出版,北京三聯、香港中大和我都是贏家。」如果說這是三贏局面,確切說,更是四贏局面,中共當局也是贏家,即透過一個外國人的書,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為平反「六四」邁進了一大步。(實習生朱嘉逸參與採訪及研究)■

亞洲週刊

朝核與釣島驚變北京強勢不強硬 .江迅 2013-02-23

 

朝核與釣島驚變北京強勢不強硬 .江迅

朝鮮核試和釣魚島驚變,投下戰爭陰影,為因應局勢,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習近平出任總書記後兩個月以來,已舉行三次集體學習,展示習對外政策戰略新思維:強勢不強硬,自信而務實,在「戰略思維」上加上「戰略定力」,力呈「大國外交戰略」。在朝鮮核試前,中國外交部兩次秘密傳召朝鮮駐華大使,擔憂朝鮮第三次核試,將使局勢進入前所未有的緊張局面,希望朝鮮領導人做出「正確選擇」。


東北亞地緣政治關係錯綜複雜,中日、中韓、日韓、日俄島嶼之爭,令各方文攻武嚇,調兵遣將,高調叫陣,不時出牌。原本就在鋼絲繩上遊走的東北亞更被朝鮮核試驗震得站不穩,讓人看著都懸。東北亞風雲驟起,美國戰略東移,波詭雲譎,戰爭陰影能否化解,全球關注。面對朝鮮核試驗和釣魚島驚變,中國無以自外。求和還是武攻,鴿派抑或鷹派,在當下中國,人們熱議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外部安全環境。
弱國無外交。中共十八大制定「和平發展,包容互鑑,合作共贏」外交思想。中國不會因外部局勢的變化而動搖自己的戰略抉擇,會以更積極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十八大已明確提出開創「海洋強國」目標,「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一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自習近平任總書記兩個月以來第三次集體學習,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時隔九年再度學習外交核心利益,與以往邀請學者授課不同,此次主講人是在涉外一線工作的三位部長,因而令此次學習帶有濃厚的務實色彩。學習會展示習氏對外政策戰略新思維:強勢不強硬,自信而務實,在「戰略思維」上首次加上「戰略定力」,亮劍示強反能止戈,大國之威在於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共力呈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大國外交戰略」。
中國正強勢亮劍。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本採取了強力反制措施,且日益佔據戰略主動。二月十八日,中國三艘海監執法船繼續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環繞釣魚島航行五小時。日方驚呼:其中一艘「海監五十」最近時僅距釣島一公里,這是日本政府五個月前「國有化」釣島後,中國政府船隻第二十七次「入侵」日本領海,距釣島一公里,尚屬首次。中國海軍多艘退役軍艦已交付中國海監使用,更大批量建造新的海巡船隻,新的空中巡邏機不時加入。是兵戎相見,還是柳暗花明?有學者認為,日本釣島「申遺」,也將與「購島」一樣,淪為鬧劇,正如北京軍事專家陳光文所說,中國有條件有時間陪日本玩到底。
在美國擔心釣魚島局面最終失控的態度下,日本政府已決定,不對外公布自衛隊所謂「中方艦船使用火控雷達照射的證據」。日方稱,如公開作為日方指責根據的雷達電波周波數,會「暴露日本情報收集能力」,擔心「激怒中國」,加劇對立,「不利於爭取中國支持對朝鮮制裁」。輿論普遍認為,安倍政府已實質性對中國服軟。圍繞中日關係,東京施展軟硬兩手策略,在安倍晉三出訪美國前夕,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杉山晉輔於二月十九日訪華,就日、中、朝問題交換意見。由於日本在對朝問題上有求於中國,因此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會對華做出實質性讓步。北京堅持要求日本糾正釣島「國有化」錯誤,問題是日本手中有何選項可作為中方讓步的條件?
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研究學者王曉鵬認為,釣魚島問題,無論是維權也好,對外宣傳也好,都要有持續性措施,而不是一個單純性的對日行為。已經保持一定的釣魚島維權節奏的中國,在海疆上必將進一步固化常態化執守,仍將進行海空一體化巡航。日本來談,可以談,談談總比打打好,可中國已經做好文攻武備的準備。文攻,即加強外交工作,強化宣傳力度,而不僅僅是傳統外交力量,中國甚至會發揮公共外交力量。武備,即軍隊力量是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根本保障,只有不打折扣地去提高戰備能力,做好登島登岸海上作戰的一切準備,才能維護海疆。
時下,中國社會民間仇日情緒依然熾烈,日本社會民間厭中情緒亦然,人民互相隔膜了。新聞媒體始終是兩國國民了解彼此的主要渠道,由於媒體選擇性報道,導致兩國民眾彼此有頗大認識差距。北京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八成五的日本國民沒來過中國,八成人不曾相識中國人,了解中國主要渠道是新聞媒體。在中國,百分之九十八點六的受訪者沒去過日本,八十八點六的受訪者不曾相識日本人,了解中日關係的主要靠媒體和影視劇。當下中國各地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被大批抗日戰爭題材佔據。二零一二年橫店影視城接待劇組一百五十個,其中四十八個涉及所謂抗戰題材。影視城演員公會全年使用群眾演員三十萬人次,其中六成飾演過「日本鬼子」。有人說,「這是一個專事製造仇恨的地方,一個個把戰爭兒戲化的編導,教給觀眾的只有愚昧」。
安倍即將出訪美國,在中國國防大學軍事教官房兵眼裏,日本就是美國的馬仔。中美日三國關係就如同一個大寫的「A」字,中美是左右兩槓,日本是中間一橫,隨著中美關係開合近疏,日本這一橫,忽長忽短。安倍借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東移,想向中國「搭車漲價」,造勢突破和平憲法。
日美希望中國聯手共同制裁朝鮮。日前,朝鮮少年誇張演繹《我們的衛星將布滿蒼穹》,成為全球人笑談。這首歌曲視頻節選於一段朝鮮國家電視台二十二分鐘的慶祝農曆新年節目,這段視頻發布到網絡當天,正好是朝鮮第三次核試驗的同一天。朝鮮的核噩夢還沒做完,勞動黨中央決定,為「慶祝建國六十五週年」和「祖國解放戰爭勝利六十週年」,將繼續發射人造衛星和遠程火箭。朝鮮核試正改變東北亞的力量對比,韓國、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也面臨重大調整,中國要在多邊框架下破解朝核問題僵局,繞不開複雜的東北亞地緣政治關係。
朝鮮核試時機考慮慎密
朝鮮第三次地下核試驗與前兩次不同,此次核爆不僅爆炸當量大,且實現原子彈的「小型化、輕量化」。二月十二日是朝鮮為期三天的春節假期最後一天,朝鮮選擇這一時間節點,考慮慎密:這一天是朝鮮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正日誕辰日,被視為「民族最大節日」,核試是「盛大獻禮」,顯示金正恩繼承金正日核遏制遺產;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美國時間十二日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講話,朝鮮搶在此前核試,對美發出強烈信號,試圖讓美國放棄敵視政策,與朝鮮商討簽訂和平協定;韓國總統李明博執政期間,朝鮮三度核爆,這次核試既為卸任的李明博「送行」,也是對二十五日上任的朴槿惠新政府的「投石問路」。
亞洲週刊從北京外交界獲悉,在朝鮮實施核試前,中國外交部兩次秘密傳召朝鮮駐華大使,對朝鮮「宣布放棄無核化和解散六方會談」表示嚴重憂慮,擔憂朝鮮第三次核試,將使朝鮮半島局勢進入前所未有的緊張局面,希望朝鮮領導人做出「正確選擇」。北京這位外交官說,中方並未對外公開傳召朝鮮大使一事,即顯強勢,卻不強硬,一個全面破裂的中朝關係同一個真正擁核的朝鮮,一樣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如果中朝關係破裂,正中西方一些國家和日本下懷。強烈譴責理所應當,也在所難避,但一味指責朝鮮是不客觀、不公正的。這之前,朝方於一月二十四日就核試和六方會談所做出的表態後,北京已於當天外交部記者會上做出表態,「希望各方都能保持冷靜,謹言慎行,著眼長遠,推動重啟六方會談」。
朝鮮成功核試當天,國際社會紛紛譴責朝鮮。在網絡上,中國的博客、微博、微信紛紛放言:金家王朝徹底得罪了中國民眾,不管中國政府如何委婉,老百姓已無法容忍這種癩皮狗,起碼別再餵食了。北京學者于建嶸說,朝鮮又搞核子試驗,這個世界誰最傻眼?如果一個國家長期奉行無正義的外交政策,人家就敢在你過節時在你家門口放臭彈。自取其辱啊。教授賀衛方說,姑息養奸,終成大患。膠東人的老話:大米白麵養出狼。我們的外交政策真是應該反思了。
中國「懲罰」朝鮮須是好友之間的警告,讓它知道與中國相處的底線。朝鮮的思維往往是「以超強硬對強硬」。武力和制裁威脅不但無法讓一國屈服,反而令其更加注重維護和發展自己的軍力。遼寧社科院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呂超認為,朝鮮是一個主權國家,中國對它只能勸阻,無法把意志強加於人。中國應該支持適當地對朝制裁,對朝鮮不顧世界反對而核試驗予以懲罰。但制裁也不能像一些人宣稱的那樣無限擴大,將朝鮮徹底「勒死」。朝鮮政權突然發生重大變故,對中韓日都沒有好處。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立丁認為,對於複雜多變的朝鮮半島局勢,中國政府採取妥善穩重的方針,鼓勵朝鮮積極發展經濟,促進社會穩定,還營造良好環境,為朝鮮與世界的接觸創造條件,對於朝鮮射星、核試,中國指出這一行為有違安理會決議,對朝鮮做法表示不滿,同時也指出朝鮮本應具有和平利用太空的權利,但在現階段這一權利受到限制。中國並不認為,增加國際制裁是逆轉朝鮮射星、核試的有效措施,而是認為應採取對話合作的方式,促使各方互相尊重彼此安全關切及共同的安全利益。
不少國際媒體和網絡上言論認為,朝鮮第三次核試表明中國對朝政策失敗。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卻認為,朝鮮核試針對的是美國,應該說是美國、韓國和日本政策的失敗,這些國家更應反思。在美國和韓國同時對朝鮮實行「陽光政策」時,朝鮮半島的局勢就有所緩和,考慮實現無核化的條件就充分;六方會談或對話機制佔主導作用的時候,局勢就會出現緩和,反之則升級。這說明,面對軍演、制裁和對抗時,朝鮮就會選擇我行我素的做法,這是朝鮮為了自保做出的選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也說,中方一直堅持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這有目共睹,中方為此付出極大努力。從二零零三年開始,中方就一直成為六方會談的召集方和主辦國,六方會談曾一度取得很大成績,零五年達成「九一九共同聲明」,朝鮮半島無核化,各方都作出承諾。隨美朝之間的關係複雜而缺乏信任,導致局勢出現波動,朝鮮在零九年宣布退出六方會談。儘管這樣,中方仍在為恢復六方會談而努力。現在危機重重,越是這個時候,各方越要冷靜,對話的緊迫性更高,要防止各方採取輪番的升級的措施。
當今很多中國人認為,中國應該反思對朝政策,朝鮮是靠中國施捨生存,點點滴滴都來自中國。其實,中朝關係已今非昔比,只是披著一件特殊友誼的外衣。一份關於三四十年來中國對朝援助的資料回應了這一輿論。
中國停止對朝無償援助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朝鮮是透過向前蘇聯出口農產品和進口石油等資源而發展經濟的。當時,朝鮮的生活水準比中國高很多。中國對朝援助,主要在七十年代。從一九六七年起,中國對朝援助就已從「無償援助」改為「以優惠價格提供」了。到一九九一年,中國已基本停止「無償援助」和「優惠價格提供」,此後,朝鮮需要的糧食、石油、鋼材絕大部分透過中朝貿易獲得。
來自北京外交部的資料表明,從九五年到九九年十月,中國僅向朝鮮提供了三千萬元人民幣(約四百八十萬美元)的無償援助,又無償支援了五十二萬噸糧食,其中,九六年中國無償支援朝鮮十二萬噸糧食,九七年無償支援朝鮮二十點七萬噸糧食,九八年無償支援朝鮮十萬噸糧食和二萬噸化肥,九九年無償支援朝鮮十五萬噸糧食和四十萬噸焦炭。有人算計,從九五年到九九年的三千萬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按四年時間和二千三百萬朝鮮人計算,相當於每個朝鮮人每年得到零點三四元人民幣。再看糧食的「無償援助」,相當於每個朝鮮人從中國獲得無償援助是:九六年十點四斤糧食,九七年十八斤糧食,九八年八點七斤糧食,九九年十三斤糧食。那四年,正是朝鮮面臨旱災和國際環境惡化的最困難時期,朝鮮從中國得到的「無償援助」居然是每人每年零點三四元人民幣和十二斤糧食。這哪是「無償援助」,而是「打發叫化子」。不過,面對平壤核試,如果北京在中朝關係上作出過激反應而與朝鮮交惡,同樣違背了中南海的外交新思維。
二砲將領魏鳳和進決策層
第一貿易大國呼喚第一海洋強國,舉國體制令中國航母火線成軍。前不久,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的第二砲兵司令員魏鳳和頒發命令狀。十八大期間,中國軍隊從中央軍委到各大軍區部署頻繁的人事調整,在中央軍委委員的組成中,二砲將領和海空軍的高級軍官獲大幅提升,進入軍隊決策層,顯示為了中國國防建設主打海空二砲。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研究員認為,在以往的中國外交中,共贏處於經濟層面的理念,現在已提升到指導中國外交的戰略思維和引領旗幟。中國外交展現大國胸懷,提倡合作共贏和包容互鑑,要超越「你贏我輸」的「零和觀」,樹立「同舟共濟」的相互依存觀,從全局和共贏的高度,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中國應對周邊關係因海洋權益引起的新挑戰,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底線的基礎上,推進互惠合作,讓「共贏」思想得到戰略性提高。
強國需要綜合方略,發展硬實力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也要靠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強勢不強硬,自信而務實,是中國外交戰略新思維。東北亞,和平才能發展,合作才能共贏,仇恨沒有未來。■

亞洲週刊

陈水扁医疗调查影片曝光 医师称“扁已是废人”-中新网

 

陈水扁医疗调查影片曝光 医师称“扁已是废人”

2013年02月23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3)

1

陈水扁医疗调查影片曝光医师称“扁已是废人”

台媒公布陈水扁近期照片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综合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医疗调查影片曝光。影片中陈水扁手脚颤抖、步履不稳、颠簸,数度险些跌倒,医疗小组成员认为扁脑部有病变。扁民间医疗小组召集人柯文哲医师表示“扁已是废人”。

  据报道,“监察委员”黄煌雄公布陈水扁医疗报告影片,医疗小组成员对扁进行平衡感测试,要求扁试着垫脚尖向前走直线,扁步伐不稳,还频向后退,无法依照指示向前走;再被要求仅以脚跟着地前行,也一直往后退,无法完成直线行走。当医疗小组要求扁站定闭眼,扁立即向侧边偏斜倾倒,幸好被成员实时扶住,才未跌倒。

  对于陈水扁的状况,医疗小组认为扁的大脑额叶、大脑皮质下白质及小脑都有问题,虽尚不知原因,但确信扁脑部有病变,应不是装出来的。柯文哲强调“扁已经是废人了,不可能再出来乱”,他已病得很严重,只要看到影片中状况,没人会认为须要继续关扁。

  陈水扁、吴淑珍夫妇因龙潭购地案、陈敏薰买官案、二次金改弊案等,陆续被判刑定谳,高院昨裁定陈水扁与妻子吴淑珍各应执行20年有期徒刑,并科罚金分别为新台币2.5亿及2亿元。扁自2008年11月因案被收押后,至今已服刑逾1500天,预计最快2018年11月左右,可达10年假释门槛,申请假释。

陈水扁医疗调查影片曝光 医师称“扁已是废人”-中新网

笑說蛇年 - 20130211 - 蘋果日報

 

笑說蛇年

蛇年是比較奇怪的生肖年。
中文一個「蛇」字,不像「牛」、「羊」之方正,也不如一個「馬」字之生氣勃勃,「蛇」字的象形,看上去已經是一條昂首吐信的軟體爬蟲,所以大陸人為子女配名,有叫牛牛的,有叫羊羊的,有叫小二狗子的,當然也有叫瓜瓜、豆豆、點點的,就是沒有叫蛇蛇的,可知其問題所在。
「蛇」對女人充滿歧視:「水蛇腰」、「蛇蠍美人」、「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兩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嚇死人了。中國的民間小說,最多這類稱呼,要不要「投訴」呢?中文書店裏全是這類蛇蠍呀女人什麼的「文化」作品,都撤下架來,燒掉了,好不好?
中國「知識份子」,提起一個「蛇」字,也不堪回首。一九五七年,中國人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引蛇出洞」,叫「知識份子」大鳴大放,說明「言者無罪,聞者足誡」,這伙有文化的笨蛋信以為真,從此紛紛被打為「敵對勢力」,成為後來「文革」的伏筆。
本來,這些事已經定了性,反右捉蛇,是血淚史,文革都稱為「十年浩劫」,但是這兩個月來有了新的說法:這頭三十年,是一種「探索」、「反右」和「文革」並非與後來的「改革開放」割裂而「對立」、「不能互相否定」,所以,中國的文人,到了蛇年,快快快,趕快再統一你們的思想,重新歸隊,學習一下「反右」和「文革」的探索精神。
我們香港人,也要學習此一辯證:香港一百五十年的所謂「殖民統治」,也不能跟現在的董梁時代──本來當中還有曾蔭權,但這個名字,看看氣候,可以抹掉了──互相割裂、互相否定,英國人為中國失敗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探索,讓你今天還跨境過來買奶粉,找水貨客,做「奶蛇」,或爭相送去英國的寄宿學校,年紀小小,就做了教育人蛇。

笑說蛇年 - 20130211 - 蘋果日報

市場與人情 - 20130205 - 蘋果日報

 

市場與人情

「市場」是全世界最不講感情的事。你今天「打擊大陸水貨客」,不必怕他明天不會再來,因為明天如果你的市場吸引,價格廉宜,他不介意被你羞辱過,他一定回來。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勢利,凡勢利之處,只講利害,不講道德。早在戰國時代,蘇秦很窮,他的嫂子看不起他,報之以白眼。蘇秦發憤讀書,合縱連橫,成就了事業,回到故居,他的嫂子滿臉堆笑,恭恭敬敬迎接他。
這等態度,前倨後恭,在市場學上,沒有什麼不對。蘇秦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衣錦榮歸,也不會跟他的嫂子計較:那時為什麼你嘲辱我?現在,我成功了,看你那副不一樣的臉孔?
不。他錦衣寶馬的回到故里,一定跟他昔日看不起他的嫂嫂言談甚歡,以前一切,當做失憶,因為這種人性,嵌在市場學裏,完全正常。
紅樓夢裏的王熙鳳,對賈母一副臉孔,對劉姥姥一副臉孔,從道德的角度,王熙鳳是一個壞女人,從市場學看,王熙鳳不好,但也不壞,只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動物。
如此性格行為,對於小孩,當然不可以鼓勵,但人世間有了市場,就有了這種做人態度。小孩子很純真,在眼中都是好人,長大了,純真就會消失,很無奈的事,但注定會發生。
香港只要一天對中國有用,中國就不會不搭理香港。大米、食水、自由行,不會斷,除非有一天,香港對中國全無市場價值。香港的市場價值是什麼?法治、契約,還有相對的廉政,對於大陸自由行,還有便宜的港元滙率。因此,「如果有一天內地對香港閂水喉」的假設,成不成立,要看香港自己,只要有一個與大陸不一樣的市場在,譬如無毒的奶粉,就不會,因此,香港人不要介入大陸的反貪污,只要你自己把持得定,有這一切,對香港好。

市場與人情 - 20130205 - 蘋果日報

「市場」是什麼

自由市場,「自由」到什麼程度,是很深奧的學問。
殖民地香港行自由市場經濟,積極不干預,然而一九八三年九月,「黑色星期五」,香港人恐慌拋售港元,搶購美金,殖民地政府推出聯滙七點八,一槌定標,時至今日。
自由市場理論,英國是鼻祖,主張干預的凱恩斯,也是英國劍橋的宗師。什麼時候放任,何時干預,像周伯通的左右手互搏,不是人人都悟得通。
如果撲奶粉是「自由市場行為」,不應干預,那麼曾蔭權七年,也沒干預香港的自由樓市。劏房蝸居,全部是自由市場的淘汰結果。
拆除唐樓、古蹟,什麼歲月回憶,通通由自由市場洗擦乾淨,香港更不需要「保育」什麼。
英國管理殖民地,跟國內不同。如果麥理浩是倫敦市長,他不會拆一座倫敦的古蹟,但他做的是港督,於是,在麥理浩任內,舊郵政局、告羅士打行、尖沙咀舊火車站,全部拆掉。
中環的舊郵政總局,如果當年由政府干預一下,不准拆,改為維多利亞式懷舊酒店,今天會價值連城。正如新加坡的富萊敦酒店(Fullerton Hotel),前身也是殖民地郵政總局,就沒有拆,四百間房,今天是新加坡引以為傲的建築。
今天香港人反奶粉水客,有人說:反什麼?再過一兩年,大陸經濟一收縮,自由行不來了,上水變死城,那時你跪下求他來掃貨呢。
但今天我可以反水貨客,民憤也是一種市場,正如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由於麵包價格漲,把巴士的獄拆了,也是市場的力量。明天大陸經濟衰退,明天我自然會另行翻臉,求你來,那是明天的事。明天只要我有競爭力,你也不會記得我今天對你的苛斥,你也會來。
什麼叫自由市場?這就不是了嗎?有什麼好爭論?真是奇怪。

印度人英文好 - 20130221 - 蘋果日報

 

印度人英文好

民建聯一名澳洲國籍的中國香港人律師在論壇辱駡對手,說了一通髒話,卻又被指英語文化有誤,他說:I've got a university degree, you don't。
香港的律師,如果英文都是這種程度,香港自稱的「國際城市」,只會是「國際笑話城市」。
當然,也不能全怪香港的中環精英,因為在殖民地時代,英國宗主從來用英文開化香港,一直三心兩意,沒有一套真正的政策,也就是說,沒有花心思。
但是英國管治印度,態度不同。印度有六千年的古老文明,英國派去印度的總督和高官,不止是公務員,還有知識份子。
一八三五年,英國派歷史學家麥哥利(Thomas Macaulay)去印度,出任「印度公共教育委員會主席」。
麥哥利是鼎鼎大名的學者,編寫過國史,還研究過群眾的集體愚昧和瘋狂心理學。麥哥利到印度,巡察了幾個月,對印度的英語教育,只達公僕往來的文件、商貿的合約,他認為不夠,寫了報告,有一段很重要的話:「英國在印度的教育,必須培育英文和印地語的一個雙語階級,要有一個階級:其膚色與人種,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觀點、道德、智能,卻是英國的。」
印度的英文教育,從這一年改革。一夜之間,印度的英文不但是政府官方的語文,還是令印度下一代自我更新(Self-improvement)的語文。
麥哥利的英文教育政策,教出了後來的甘地和尼赫魯──他們雖然後來爭取獨立,但道德是英國的,思維之縝密、邏輯之精研,也是英國上流社會和知識份子的,甘地用上等、優雅、理性的紳士方式,推翻了殖民統治,英國人辯不過甘地,鬥不過甘地,輸得心服口服,一名階下囚,成為國際的聖雄。
印度人的英文,都很漂亮,香港的網民或精英,有幾個上網看看「印度時報」的社評,如何評述印度和中國的關係,如何批評中國在雲南的河水上游建水壩?
不會的。只顧盯着自己的肚臍眼,令大陸的中國人,都以為「香港的英文很好」。這位兼任山西政協的民建聯律師一開口就露個底。真的,由歷史的大角度,英國人早在鴉片貿易戰爭前就派麥哥利去印度,遲到一九九二年才派彭定康來香港,只教出些講英文粗口有五毛風格的愛國律師,真的,這不是他的錯。

印度人英文好 - 20130221 - 蘋果日報

大鬧荷蘭機艙 - 20130217 - 蘋果日報

 

大鬧荷蘭機艙

北京首都機場六名中國乘客,遲到登機,在荷蘭航空公司的頭等艙大肆吵鬧,不綁安全帶,拒關手機,還對機師空姐粗口髒言嚎叫。
荷蘭人一百年前,有統治印尼的殖民傳統。航機雖然停在「中國人民的神聖領土」,荷蘭的白人機師不但「堅持文明原則」,與六名中國暴客對抗,不予飛行,最終還「拒絕包容」,將六名中國人趕下飛機。
這一次,最難得的是,荷蘭機師替天行道,得到機上其餘中國乘客的歡迎,他們不怕做漢奸,譴責中國人「缺乏素質」,並支持荷蘭帝國主義者對這六個中國刁民,像梁振英和大陸官方說的:「作出嚴肅處理」。
這一機的中國乘客,去荷蘭,一定是購物,不排除其中少數,還帶了大蔴藍精靈之類去阿姆斯特丹轉口。中國人一向沒耐性等待,這一次,機上的中國乘客沒有心焦如焚,生怕遲買了幾個LV手袋蒙受損失,沒有催促機長快些起飛,反而分清大是大非,一齊支持荷蘭機長,這一點,顯示了進步,對於中國人改善質素的長遠前景,應該覺得樂觀。
但是,大陸官方的反應,卻不忘對中國人洗腦。
當局「證實」了機上有衝突,努力講了真話,而沒有「外國勢力欺壓我同胞,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這類「話語權」,當然,也是一點點進步。
但是接下來的詞句,取態立場,卻「中立」得很有問題:「原因是言語不通造成障礙,事件中並無發生打鬥」。
當局不但淡化此一醜事,還在偏幫六刁客。語言不通的事,在地球村,日日發生,語言無法溝通,就可講粗口罵人?那麼中國國家主席,不會講英文,去倫敦的白金漢宮見英女皇,雙方語言也不通,為何胡主席沒有向英女皇講粗口?
中國人的歷史教科書,記述了十九世紀,一個英兵,在九龍尖沙咀村打死了一個叫林維喜的農民。現在,我們明白了,這件事並非「暴行」,只是語言無法溝通之下的誤會。
「事件中並無發生打鬥」,意思是:這六個中國人,在荷蘭人的執法下,沒有武力反抗,還很「理性」。確實,不但沒有打鬥,而且在機上還沒有開鎗砍殺,還沒有把空姐碎屍,當做飛機餐烹食了呢,算是「文明」的了,大家不要有偏見,客觀中立呀,哈哈。

大鬧荷蘭機艙 - 20130217 - 蘋果日報

Why Not? - 20130223 - 蘋果日報

 

Why Not?

長實巧拆酒店服務公寓分售,將一個缺乏想像力的政府,迫出了情緒化的反應,氣得哇哇叫。
酒店套房,為什麼不可以拆賣?買了之後,你擁有這個套房。但是擁有之後,為什麼一定要天天長住?
這就切入了中國小農人口的思維盲點。中國人是實用的,他們認為,房子擁有了,不是自住,就是放租,每月賺取租金回報。
但是這個世界,多姿多采,還有其他的選擇。譬如,由英資擁有的文華酒店,就可以把頂樓一個房割出來,宣告巿場:這個房,是大明星張國榮跳樓自殺前,最後時刻,住過一夜。
現在,這個房間,公開發售,讓你擁有。新的業主,可以自己每月住幾天,靜靜憑弔偶像,也可以不住,在房裏長供一盂清水,一束百合花。
又或者,張國榮歌迷會,成立一家公司,買下來,凡會員即可隨時進駐,放一首「為你鍾情」,喝杯咖啡,默默看着海景,然後靜靜離開。
套房的保安、清潔,由文華負責,小業主付管理費。五年之後,一幢酒店升值,這個房間跟着升。那時,山西有一個礦主,他十六歲的女兒患血癌死了,他的亡女是張國榮的忠實歌迷,她的遺願,是去香港,找張國榮的墳,摸摸他的墓碑。
山西礦主出價二億,向歌迷會把房間買下來。於是,哥哥在天之靈保佑,歌迷會的姐妹,都發了財。
這就叫擁有,而擁有,不一定是佔有。在物質和精神之間,另有這樣的一層哲學。
所以分售酒店這一招,用得好。西方先進國家,早有先例,外國不大驚小怪,因為人家的生活層次比你高:你可以擁有動物園裏一隻樹熊,你要每月寄錢養牠,動物園代你餵養,這就是一種崇高的擁有。
換了中國人,他會大吼:我出了錢,這畜生是我的財產,為什麼我不可以宰來吃?有時候,對於太過Chinese的人(我不會在這個詞彙前加上f×cking之偏激),許多觀念,他們永遠不明白的。有一天,當多一些洋人做這件事,成為風氣,人人抄襲了,那時不僅合法,自然合情合理。

Why Not? - 20130223 - 蘋果日報

中國餐飲業寒冬了 - 20130223 - 蘋果日報

 

中國餐飲業寒冬了

上海餐飲業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想找個機會到香港取取經,因為上海的餐飲業遇到寒冬。
「寒冬」是因為習近平當家之後,提倡「勤儉節約」,政府部門不敢造次,煞停了許多公務消費,餐廳營業額立竿見影,大幅下滑,叫苦連天。
大陸的餐廳,規模都做得很大,包房也特別多。包房多是因為「私隱」特別多,太多不想在大庭廣眾一起吃飯的人,非包房不可。這些大餐廳,在一個公款吃喝年消費達九千億的國家,曾經興旺得不得了,但現在公款一下子不來了,便很難撐下去了。
上海朋友說,知道香港的餐廳飯館都不大,但遍地開花,所以想來看看,有沒有轉型的機會。
我跟他說,現在的生意額,才是上海人真正消費的標準,跌掉的利潤,是公費吃喝的數字,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有中國這種公費吃喝的情況,大家做生意都只是計算城市居民的消費,以此來做預算,沒人像你們這樣,把政府的錢算在自己的利潤中。所以,現在的生意額,才是上海人的消費指數,你們根本過份投資,佔的就是公款便宜,都賺了這麼多年了,應該知足,現在不是做不下去,而是到了真正為自掏腰包的上海市民服務的時候了。

中國餐飲業寒冬了 - 20130223 - 蘋果日報

髮剪局1:飛‧髮 - 20130223 - 蘋果日報

 

髮剪局1:飛‧髮

1,139

■師傅們今日認老:「家企十幾個鐘唔得喇,唔夠精神眼花花㗎。」十幾個鐘,我哋都唔係好得喎!

人在西營盤第二街,陋巷街角,收音機長期調到商業電台第五台,背景音樂是松松姐姐的《月兒彎彎照九州》。我與攝影師、以及85歲的胡師傅、陳師傅,圍着圈,攤開雙手凌空凝住。胡師傅和陳師傅定過抬油,雙手絲毫未動,我和攝影師,二人四手,不夠五秒,勁震。幾鋒利的刀都有生銹的一日,桌上幾把60年歷史剪刀磨得又短兼生銹,兩位雙手,卻真的未老。
記者:陳慧敏 攝影:陳盛臣

好搵過當差

訪問途中,一直有客人走來,吹水的幫襯的。年尾流流,我怕阻你工作喎陳師傅,他一揮手:「唔阻唔阻,我哋呢度唔阻嘅!」然後被按着頭飛髮的老顧客,也有一句沒一句的搭嘴。
曾經,香港打工仔去剪頭髮,密過OL去做Facial,當時,我們都叫「飛髮」,由「fit髮」演變而來。
三個沙煲兄弟於日治時代,十一、二歲學師,歷經了三年零八個月,17歲成為正式師傅養活一家七口,六十年前在常豐里開廣東理髮店一腳踢,後來拆樓,四十年前搬到第二街角落頭一間小石屋繼續經營至今。
現在店裏剩下85歲的胡師傅及80歲的陳師傅。店裏二手買來的理髮椅,同甘共苦了六十年,加起來上百年歷史。每次有客人要刮鬚,抽起個大鐵鎚般的頭枕碰一聲裝上。五十年代高峯期,朝早七點做到晚上十一點,陳師傅:「做到《夜半奇譚》,講鬼古嗰陣先收工呀!」甚麼時代如此旺場?「最旺係柏立基做港督嗰屆囉!當時香港鎖港,人口又少,盲的跛的都有茶樓請佢哋賣包。」1958年柏立基出任港督,並為香港爭取了財政自主權,財政預算不必交予英國審批,但同時社會貪污成風,想做份最低級的政府工都要使黑錢疏通兼要查三代。陳師傅:「嗰時做呢行好好搵呀!啲人飛髮又勤,個個都好工整嘅真係。一個月頭最少嚟剪兩次頭髮,有錢嘅剃鬚剪髮,一個月嚟四次!當時做警察先得160蚊一個月人工,掃垃圾105蚊,剪頭髮有三百幾蚊。有皇家工(政府工)我都唔去做啦!如果唔係,我家食長糧喇!」

廣東至係最醒

四十年前,小店還在常豐里之時,有好多公仔書,當時的家庭個個都有四、五個小朋友,小朋友剪髮四毫,大人剪髮五毫,洗埋頭七、八毫連剃鬚,一家人來就把小店坐滿。那一代人剪頭髮,幫襯開就好似入了會似的,每隔一陣就自動回來報到。十來分鐘的相聚時間,洗頭剃鬚為名,聚舊打牙骹為實,一跟就是幾十年。陳師傅:「現在老顧客都少喇,有都死晒喇。幫襯開嗰啲起碼都拍得住我哋年齡喇。」
戰後大陸開放,好多上海師傅來港開「上海理髮舖」,門面靚,服務好,說穿了其實師傅們大抵都來自揚州,卻以上海自稱,因為聽落又潮又摩登,仲可以收貴幾蚊。陳師傅想起有點不忿:「上海(師傅)有限嘅啫,嗰啲人一味討好客人。你知中國人一味抬住人哋大髀話人哋叻㗎嘛,但邊夠我哋廣東人叻呢?問心講句喇!分別呢,上海師傅嘅舖頭,裝潢好、企理啲,又有煙仔食,又畀毛巾你抹面,招呼妥當,我哋廣東人,啲下欄功夫唔做嘅!師傅就係師傅,佢來飛髮你就畀佢坐,就係咁。我做咗六十幾年,都係呢把手剪,練練吓咁。」給客人剃鬚時,陳師傅雙手非常穩定,他反反手腕:「學師時要練手骹,練得柔軟,否則剃鬚時會刮痛客人,唔得㗎!」

■理髮椅下,一道磨得脫色的痕跡,是兩位師傅的活動軌迹。
■紅白標記,開店時已有。

拆解百年飛髮椅



■澳洲人Scott:「在澳洲,所有傳統的老式剪髮店都沒有了,平時我常在這經過,看到一班老人家在聊天很快樂,一直想來試試。」
■兩位老師傅,今日仍手腕柔軟手又定,刮完面,面頰亮晶晶的。

最憎披頭四

以為上海師傅是他們大敵,才不!他們的大敵,是唔剪頭髮的披頭四!「若果舊時整成披頭四咁,你日日都有難呀!你唔得啲警察滿意,佢哋唔理你係咩四,日日都叫你埋嚟、擰轉面拍埋牆,問你做乜嘢功夫(職業),你解釋妥當就放你一馬。你話你學得家啲人咁撐起腰,阿蛇(阿Sir)、阿蛇咁輕佻?佢就擰你埋牆,蛇吖嗱?你冇仇報呀!你梳晒啲頭髮去後面,乾淨整齊佢就唔理你。」多得警察幫忙,即使五十年代末,裝修豪華的上海理髮屋入侵,年卅晚,開滿廣東理髮店的小巷總是排長龍,西營盤第三街那邊曾經有十幾檔廣東理髮,統統滿座。
回到21世紀的年廿九,上午時分小店客人一個接一個,有專程由香港仔來的八旬翁,也有專登開車來,來個十分鐘飛髮短敍又趕開工的的士司機。但長椅上未見人龍。陳師傅:「家啲人都唔肯剪髮啦!」六十年代披頭四爆出,吹到七十年代溫拿、林子祥、阿倫等個個長髮及肩,胡師傅講起就氣:「披頭四最影響我哋呢行啦。個個長毛怪,影響晒啲香港人唔鍾意飛髮!你都係學披頭四之嘛!」又關我事?「你(個頭)呀,唔係唔飛四十次髮,邊留到咁長頭髮啫?」我無力地以「陳寶珠囉!」自衞,胡師傅以「嗰陣梗係興夏萍(柯德莉夏萍)裝啦!」這吓痛擊,氣勢上,我輸了。

■幾十年來只用到幾款剪刀。
■傳統刮鬚用的掃,現在買少見少。
■時至今日,小童剪髮$25,剪髮剃面也才$40,新年還沒加價。

■這把特別叫「田雞」的剃刀,比電動鬚刨更就手。
■店裏毛巾也是同行結業時給他們的。

法國花柱之謎

「友記」的門口,以這紅白斜間為記。原來這斜紋記號的來源有多個版本。陳師傅聽說是當年法國大革命,一理髮師協助革命軍領袖脫險,所以革命勝利後就讓髮型屋掛上國旗,作為功績標誌,漸漸演變成今日的花轉筒燈;又有說在15世紀時,因為醫生們都覺得污血不乾淨,於是請拿剪刀的髮型師兼任放血師,所以以白色代表繃帶,紅色代表血為記,讓人知道哪裏有放血師,流傳至今。

友記理髮

地址:西營盤第二街橫巷 鳴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五十多年歷史的鐵風筒,記得小時候我阿爺都有一個,吹得出煙的,但風力強勁,90年代越高越潮的「擋風玻璃頭」,靠晒佢。

剪髮.術語

舊式飛髮舖,有好多有趣術語,師傅們講起仿若打暗號。今日當然逐漸失傳,你去salon髮型屋,再也聽不到了。

吹波:五、六十年代左右,男子流行將前髮吹起,形成頭頂一個「波」
草:指頭髮、好亂嗰種
草王:頭髮又多又亂的客人
趕蟻:剃鬚,當時人見你一面鬍渣,像成面螞蟻一樣
蝦仔、樹叔:貼士
父子十:二十元
大千里:十元

髮剪局1:飛‧髮 - 20130223 - 蘋果日報

髮剪局2:變‧髮

1,299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N年前的流行曲,剪短頭髮剪短掙扎,換的除了是髮型,還是一種心情。如果你心情日日大起大跌,短短長長,長長短短之間拿不定主意;又或想感受長髮輕撫臉旁卻有心無力者,去買個假髮吧。現在的假髮,追求的已不是以假亂真般膚淺,而是要真假相融,你估我唔到。
記者:陳慧敏 攝影:陳盛臣
模特兒:Valeria@Pure Models

曾經──如黐膠花般盛行

現在大家去小店買假髮,個個盯緊南韓出品是為最優。其實早在60年代,香港可是亞洲假髮業的中心,當時一位叫劉文漢的富商,將假髮生產業機械化,令香港成為世界聞名的假髮生產地,當時的假髮製造業同黐膠花一樣盛行,粵語長片的女星們都流行戴假髮。
在80年代末成立假髮工場的黃先生:「以前啲假髮用塑料纖維製作,難打理,又重身,每個起碼重150至200g,髮型冇咁多層次,Fing起來更加唔會點郁,就係一餅嘢咁。」後來製衣業興旺,工廠妹紛紛轉行,香港假髮業於80年代初沒落,龍頭地位讓了給南韓。直至90年代左右國內開放,才又轉回人工便宜的國內。假髮亦由昔日的必需品轉為時尚品。
Altermode創辦人黃先生於80年代末,於國內重設假髮工場,說起中國人的髮質,在假髮界最受歡迎:「直到90年代初,國內好多如陝西、安徽的小鄉鎮,街市會有些頭髮商人,見到長髮女子就問價,談好了走去後巷就地『正髮』。」那時一束長馬尾約賣三十元人民幣,儲夠幾斤就賣給中間人,假髮製造商以一、二百噸向他們大量購買。亞洲人的堅韌髮質較受歡迎,市面上有八成真髮來自國內。但現代賣髮的人少了,收髮就更貴,18吋長的頭髮,每kg可賣三千元人民幣。

變髮示範

變身前
少女時代
■全纖維,半手工製作,髮尾有點彎曲,容易打理。$8,500起

《老表》夢露老師——朱咪咪
■全纖維手工製作,纖維髮質更立體,售價約$7,000起。

《老表》夢露老師——岑麗香
■全真髮手工製作,比較自然,也可自由用風筒吹造型。售價$15,700起。

《天與地》佘詩曼
■真髮與纖維髮混合,特色是半手工半機器製作,用機車的短髮部份可以貼服一點,售價$8,500起。

難為髮型定分界

現在,我想搵真係「一餅嘢」的假髮,仲難。滿枱的假髮,又真又假、纖維的混合的手作的機織的,任君選擇。自從70年代日本創出以纖維製作假髮後,撇開小店裏「玩玩吓」的假髮不談,「以假亂真界」當然以真髮做材料、手工製造的假髮是為聖品,選來優質真髮,除了髮質較軟,頭髮也沒那麼油亮,全手工逐條頭髮織上去的,髮型就可以鬆一些。輕輕一撥,連肉色頭皮都見埋,點估到係假?全套訂做價動輒二、三萬元,不過有保養,還有專人配合你的面形修剪,染色。
要求沒那麼高的,近年都流行以蛋白纖維製作的假髮,比昔日慣用的塑料纖維更自然。因為彎曲度及髮絲粗幼的影響,即使是相同的髮型款式,以全纖維製作成的假髮,也會比以真髮製作的厚重,但若想要鬈髮款式,就以纖維製作的較好,清洗完畢任它自然風乾,就可以變會原來的形狀,便於打理。

假髮演變

■早年的手作假髮,布料內層,頭頂看不到髮界。$6,600起,真髮約$11,000起。
■長鬈曲髮型,以纖維製作比較好,因為待假髮自然吹乾後,自然會回復本來鬈曲度,售$8,500起
■機器織製的全假髮,肉色網料內層,看得到肉色頭皮。纖維髮質$6,400起。混合髮質$8,500起。

最高級!真髮假髮片
■這款雙層網面假髮片,可以隨便分界,與客人本身的髮型相融,訂做約需個半月,真髮全人手作品$15,000起。

■現在的真髮髮源大多來自印度、馬來西亞、緬甸等地。

一頂假髮的榮與辱

粵語長片的標準笑位:平時也文也武的刻薄老闆被員工整蠱,假髮歪了而不自知,發現後一臉驚惶引得全場大笑兼心涼。店長Lo說來買假髮的客人,十居其九劈頭就問:「會唔會甩㗎?」其實一般的假髮除了產品尺寸不合或者橡筋鬆脫,都不會輕易甩掉。現在的假髮裏又髮夾、又膠紙,真係打風都吹唔甩。
遠至《詩經》年代,世界各地都已流行以假髮,顯示不同人的身份與地位,韓國的皇后、日本的公主、到早幾年才免除,由英國遺留,律師們戴的鬈鬈假髮,都在標示着戴髮者的與別不同及高尚地位。而十零年前的歐美等地,更以假髮為時尚,款式最好日日新鮮,不怕你笑我假,最緊要夠新鮮。四、五年前,Altermode剛「回流」香港開門市,Lo:「現在啲客對假髮嘅接受程度高咗。以前真係受禿髮、白髮困擾,有需要嘅用家先會上嚟。有啲就算上到嚟,明明睇得出佢哋有興趣嘅,都表現得好抗拒。主要都係個心理影響。始終香港人比較保守,寧願唔戴,都唔想人知道佢哋戴假髮。」
其實戴假髮的原因千千萬萬,目標是看起來青春健康,有型有款更佳,其實都係為自己開心,Lo:「曾經有客人初戴假髮還覺得不像自己,但看起來年輕了十年,太太好喜歡,朋友又讚,戴着戴着,自己都喜歡上自己的新形象,漸漸地就覺得不得不戴。」

半世紀「髮展」

如胡師傅同Lo所講,香港髮型走向,都係跟住電影與電視明星走,當年興邊個,就流行哪種髮型。

50年代夏萍
柯德莉夏萍的夏萍裝,是為當年貴婦的典範,即是胡師傅強調,香港至興果隻。

60年代清爽
當年工廠妹萬歲,個個清爽短髮顯示女性的獨立。

70年代波浪鬈
70年代流行的波浪鬈,波浪鬈得來整整齊齊。

80年代浮誇
到80年代除了流行爆炸頭,還有吹到勁高的大鈎劉海。

90年代自然
到90年代,有王祖賢示範,髮型回歸自然,瀑布長髮最受歡迎。

現代興Baby
Angelababy的波浪長髮,現在最多人問。

Altermode銅鑼灣店

地址:銅鑼灣怡和街22號21樓
電話:27930709

髮剪局3:潤‧髮

694

前一頁男士理髮一刀剃淨,乾淨利落不留痕。女士古方護髮,花樣就多了。老實地賣「朱義盛」的老實公司,1926年於上海街開業,1988年搬到油麻地。兩年前因為業主賣舖而結束營業,卻不代表劈炮屈服。現在店主莫氏夫婦,仍在上海街民光電器行,及網上寄賣其自製的招牌生髮/護髮油──刨花油。同時,這刨花油2011年還和「打小人」一起,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候選名單之一。
記者;陳慧敏
攝影:陳盛臣、楊錦文

■60歲的莫太使用刨花油四十多年,頭髮仍烏黑油亮,得幾條白髮。真係咁堅?

剪到手軟送禮佳品

話說1980年,首位香港小姐孫泳恩在電視上揭示小時候頭髮稀疏,用刨花油後,養得一頭烏黑長髮的秘密,掀起一陣刨花油熱。莫先生:「好古老喇!以前啲阿婆、馬姐最鍾意洗頭後,用刨花油搽辮,編出嘅辮貼服柔亮。」天然壓榨出來的油其實不是油,不黏手,不惹塵,沾到皮膚也不會長痘痘,同是送禮自用佳品,莫太:「50年代,好多人攞住個樽仔去買刨花油,有啲專登買嚟送返鄉下。」洗淨頭髮乾透後,沾一點點刨花油當髮尾油用,攝影師話抵過椰子油多多聲!
製作刨花油,首先要將用楠木刨出來的薄片,剪成每條不到1毫米的刨花絲,浸泡一星期,才能與茶籽油放到攪拌機去絞碎。泡軟了的刨花絲仍很硬,所以每攪兩分鐘,就得關機讓機器休息一小時。小半壺刨花最少得攪拌20次,攪攪停停最少四日。然後將刨花茸隔油兩次,揸出每両$15的刨花油。最喜歡這種「唔使用腦」的工作,腦袋放空,專心致志地剪,簡直是靈魂的修為,過年最啱。然而剪了大半片,夾實三片刨花的左手發緊,拿剪刀的右手發疼,靈魂開始崩潰,莫太:「係好難㗎,有時剪到對手唔郁得㗎!」
除了全天然的古法護髮刨花油,他們也兼賣天然的洗髮古方──茶籽泥。莫太:「以前啲人將茶籽製作成個砧板咁賣,用嗰陣砍下一角開水,黃澄澄,記得隔渣先用,唔係洗到一頭泥!」望見莫太舀出一坨如肥料的泥,混着雜草。泥水?洗頭?唔係啩!然而上網一查,原來現在許多推崇純天然護理用品的店,都有介紹茶籽油,茶籽,即是老年茶花的果實,以一年時間,吸盡日月精華方能結果,內裏所含與人體最合拍的油酸量、比美容界聖品橄欖高20%,用來塗臉的話防暗瘡皺紋雀斑,洗完頭還可以順便杜蟲!簡直無敵!

■以前的人挑幾擔楠木沿街叫賣,有人買就刨幾片,用水泡出黏性就可用。
■莫先生有幾十個這樣的攪拌杯,不過大概用幾個月就會壞,要不停進貨。但科技常常更新,配合得了攪拌座的杯已買少見少。

■經過20次攪拌後,樹皮變茶渣,之後再製成油。
■刨花油有原味,及加了玫瑰或白蘭香味的,小瓶裝$90起。

查詢:23843736

剪到手軟送禮佳品

話說1980年,首位香港小姐孫泳恩在電視上揭示小時候頭髮稀疏,用刨花油後,養得一頭烏黑長髮的秘密,掀起一陣刨花油熱。莫先生:「好古老喇!以前啲阿婆、馬姐最鍾意洗頭後,用刨花油搽辮,編出嘅辮貼服柔亮。」天然壓榨出來的油其實不是油,不黏手,不惹塵,沾到皮膚也不會長痘痘,同是送禮自用佳品,莫太:「50年代,好多人攞住個樽仔去買刨花油,有啲專登買嚟送返鄉下。」洗淨頭髮乾透後,沾一點點刨花油當髮尾油用,攝影師話抵過椰子油多多聲!
製作刨花油,首先要將用楠木刨出來的薄片,剪成每條不到1毫米的刨花絲,浸泡一星期,才能與茶籽油放到攪拌機去絞碎。泡軟了的刨花絲仍很硬,所以每攪兩分鐘,就得關機讓機器休息一小時。小半壺刨花最少得攪拌20次,攪攪停停最少四日。然後將刨花茸隔油兩次,揸出每両$15的刨花油。最喜歡這種「唔使用腦」的工作,腦袋放空,專心致志地剪,簡直是靈魂的修為,過年最啱。然而剪了大半片,夾實三片刨花的左手發緊,拿剪刀的右手發疼,靈魂開始崩潰,莫太:「係好難㗎,有時剪到對手唔郁得㗎!」
除了全天然的古法護髮刨花油,他們也兼賣天然的洗髮古方──茶籽泥。莫太:「以前啲人將茶籽製作成個砧板咁賣,用嗰陣砍下一角開水,黃澄澄,記得隔渣先用,唔係洗到一頭泥!」望見莫太舀出一坨如肥料的泥,混着雜草。泥水?洗頭?唔係啩!然而上網一查,原來現在許多推崇純天然護理用品的店,都有介紹茶籽油,茶籽,即是老年茶花的果實,以一年時間,吸盡日月精華方能結果,內裏所含與人體最合拍的油酸量、比美容界聖品橄欖高20%,用來塗臉的話防暗瘡皺紋雀斑,洗完頭還可以順便杜蟲!簡直無敵!

我認得你!

係,由細到大,髮型屋裏一定會見到這種「太空罩」,同事叫佢「血滴子」。每次見它「降落」,即代表「有排坐」。

■最早期的大風筒都鎖死了在牆上,後期才變成有碌有腳,髮型屋裏通處走。
■70年代出品大風筒,其實只係個吹熱風的大風筒。

■對,90年代末出品的電髮器,即初代的搪瓷電髮儀。
■以為是「血滴子」進化版,不,這卻是蒸氣機,生於80年代,用來焗油。

■農村裏,鐮刀剃頭!正宗巧奪天工,卻惹來「剃頭佬」市井之名。
■1960年由理髮業公會出版的《理髮通訊》,說元朗水災工友無家可歸,發起贈送衣物等援助活動。
■1964年華東賑災,在旺角勞工子弟學校籌款,做個剪髮騷,門券收益用來賑災。

■標叔的老舖新麗都兩年前結業,依然在追趕時代潮流,變了今日──劏房。

由剃頭佬到髮型師

經營了新麗都髮型屋大半個世紀,退休兩年的標叔:「50年代左右,啲人叫我哋『剃頭佬』㗎咋!70年代叫師傅,家就叫髮型師,好明顯地位提升咗啦。」1953年,香港理髮室總公會成立,隨着社會轉變幾度改名,也紀錄了香港理髮及美容業的轉變。
標叔:「以前市政局有條法例,說舖頭不准擺痰罐、舖頭一日要消毒幾次、髮型師一年要驗幾次身來確保衞生,師傅們去不同地區又要登記。」我諗起卡通片《怪獸公司》。標叔:「我哋邊有咁多時間?好在有工會團結反對。不過都因為咁,後期啲飛髮舖都越做越有規模,越做越企理,就係咁解囉。」
「嗰陣時我哋淨係想快啲有門手藝,同幾個老友記開店做老闆、識個大姑娘拍拖。於是就走去搵師傅學師。嗰時真係要幫手煮飯、買煙、掃地拖地。做咗八個月雜工,先叫做學識洗頭。浪費時間㗎!咪當訓練耐性同服從度囉。睇電視,睇見柯德莉夏萍、米路花拉、林黛同林鳳個奧米茄頭,一係企喺師傅後面偷師,睇完借朋友個頭來試整,邊有假人頭俾你試剪咁好呀。現在年輕人邊肯同你浸兩年做呢樣?」梗係啦!八個月喎!我去工聯會都拿了幾張證書了!所以70、80年代以後,學徒們都跑到培訓學校去,短短的課程,學會剪髮電髮的基礎,在髮廊裏跟師傅又偷幾年師,升做師傅,想增值又可以返工會上課做技能提升,條路一路都好順,真好。標叔:「幾個師兄弟儲錢租個二樓舖做老細,不很難。」「租個二樓舖」同「不很難」,心,突然的隱隱痛。

面臨考試與認證

現在香港的理髮師,正面臨將來或會實行的考試認證政策。香港理髮化妝業職工總會主席梁子光:「其實早於十年前,國內的理髮師都要考認可證。正如我哋家如果想返國內做嘢,其實都要考同一個國家職業認可證,考試內容除了實戰外,最重要還要念大叠中外髮型歷史。由漢唐到滿清到八國聯軍,甚至世界髮型潮流演變都要讀到,聽落有趣,但難讀,個證得到英國、澳洲同歐盟共五十多個國家承認,香港美髮業也有一個類似的『資歷架構』認證,提高行業資歷,實行咗五年,但反應未算理想。」現在政府正計劃讓業內人士考取這個認可證。梁子光:「但若年紀大的老師傅都要攞證,就會抹煞咗佢哋嘅經驗。所以家需要一個過度期,等一班有資深技術同經驗的老人家一路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