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中的智能手机,一般都采用了内置存储,独立的存储卡逐渐被普通用户淡忘。但是在其他设备——例如相机、摄像机和掌机上,因为性能和使用场景的需求,外置存储卡仍然大行其道。
而如果你恰好需要一张合适的存储卡,这篇文章能让你少踩一些坑。
存储卡类型
父亲辈的用户也许还记得 MMC,电玩爱好者可能还知道索尼记忆棒。外置存储卡历史上出现过各种外形、标准的卡,而今天存活下来的,主要是 SD 卡和 Micro SD(TF)卡,以及相对专业的 CF 卡。

本文主要介绍 SD 卡和 Micro SD 卡,它们在市面上最为常见,卡面参数最复杂,贩子们也最喜欢在它们身上耍花招。
鉴于 Micro SD 卡和 SD 卡的参数基本一致(当然不包括外形了),以下以「SD 卡」统称。
参数一览
每次在柜台停留,或在淘宝上刷个不停时,最让你头疼的应该就是卡面上的参数。

各种品牌的卡面设计不一样,参数排版也各异,好在这些参数内容都参照SD 协会(SD Association)的统一标准,花上几分钟熟悉后就能知道其意义。
虽然都简称 SD 卡,根据最大容量,也有细分类。上图的 SDXC 表示了存储卡类型为「高速存储卡」,是最新的类型,最大容量达到 2TB;而 SDHC 则略逊一筹,最多只有 32GB。至于仅仅有 SD 之名的「纯 SD 卡」已经不多见了,现在是前两者的天下。如果你「有幸」买到 64GB 的 SDHC 卡,请去申请假一赔三。
容量想必是最好理解的,而其他参数则值得细细说明。
接口类型
目前许多 SD 卡卡面上都带有「I」或「II」的标志,前者意味着该卡支持 UHS(Ultra Hight Speed)协议,字面上有更快的意思——其实不是绝对的,它直接的意思是最高接口带宽约 100MB/s,而真正表示速度的,是后文提到的 U1/U2 标志。
至于 UHS-II,则使用了全新的接口,新增了一排触点,可以在支持该格式的设备上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
此外还有今年初跟随 SD 规范 6.0 发布的 UHS-III,暂未广泛商用。
三种 UHS 规范都向下兼容,你的老设备可以使用新协议的存储卡,但是只能发挥读取设备速度上限的性能:如果你把一张 USH-II 标准尺寸 SD 卡塞进祖传的索尼卡片机,可能只有每秒 4m 的写入速度。

写入速度
速度是最直观的属性,一用就感受出来。存储卡的速度分为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一般情况下同一张卡的读取速度更高,所以你经常看到号称「每秒 200m」的卡——这往往就是读取速度了;但如果一家店对写入速度绝口不提,你应该掉头走人。
SD 卡速度不仅和自身有关,也和读取它的设备相关。同一张卡会有标有不同数值的速度,意为它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想要发挥手头存储卡的最佳性能,需要卡和读取装置的配合。

普通写入速度
C 内包含一个数字的标志,就代表了普通情况下的最低写入速度。五年前拥有一张 C10 卡可能还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可如今 Class 速度已成为最低标准。
UHS 格式写入速度
英文 U 内嵌一个数字的标志,表示 SD 卡在支持 UHS 的设备上所能发挥的速度性能。目前只有 10M/s 的 U1 和30M/s 的 U3,表示最低持续写入速度为 10M/s 和 30M/s;如果看到 U2,那不是假货,就是 U2 乐队限量版了🌝。
视频写入速度
因为 SD 卡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摄影上,SD 协会也早早发布了视频速度标准,标志为大写英文字母 V 后跟速度数值。最高你可以看到 V90 的速度,已经可以和部分 CF 卡相比。
Application 写入速度
- 1500次随机读取IOPS,500次随机写入IOPS
- 10MB/s的顺序写入性能

价格和选购
不得不说,碍于产能问题,存储卡的溢价越来越厉害。我一年多前买的 Micro SDXC 卡,至今价格不降反升。另外,市场和行业标准也影响了存储卡的价格,拍摄 4k 视频的需求让大容量高速卡走俏,SD 协会出台新标准后老产品也喜欢更名抬价(或者只有极小的更新),换汤不换药。
挑 SD 卡,看参数,也看品牌。如果你实在不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卡,SD 协会提供的这张表格值得参考:

简而言之,先考虑最影响体验的速度,如果用在卡片相机上,我建议最低购买 U1 的卡;如果你有一台 GoPro,U3 的「高端货」怕是少不了。容量方面可以参考自己手机摄影/摄像的空间用量,如果你没有太频繁的拍摄需求,32GB 和 64GB 是较合理的容量——小了怕不够,太大怕浪费。如果你的手机支持外置存储卡,又或者你拥有一台任天堂 NS,那带有 A1 标志的卡更适合你。
至于品牌,我最推荐三星、SanDisk、东芝这样的大厂,不过 SanDisk 的仿冒现象比较厉害,为了数据安全,还是去官方购买为上。对了,即使是大厂出品,所标的参数也不一定准,你看中一款存储卡后,可以去测评网站搜搜它的实际表现,
尾巴与未来
目前的外置存储卡,主要发力领域在于高清摄影、运动摄影,大容量、写入快,已经成为必要的需求,即使是摄像,日渐发福的高清图像也在呼唤更快更大的存储方案。
但仅仅在速度和容量上求新,存储卡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需求。开发新标准、新功能,拥抱新设备、新需求,是存储卡的突围之径。Wi-Fi 传输、TransferJet,都是有益尝试。
短期内存储卡还不会销声匿迹,尤其在较专业的影像领域,它还在持续发力。而更优秀的存储卡,也将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安全的使用体验。
Original Article: https://sspai.com/post/4093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